《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解析版)_第1頁
《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解析版)_第2頁
《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解析版)_第3頁
《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解析版)_第4頁
《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現代史選擇題50題專練

1.一戰爆發后,外交總長向袁世凱建議:唯有參戰,取得參加戰后和會資格,才有挽回《民四條約》中喪

失權利的機會……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參加歐戰之機會,加入協約國陣營。努力收回

國權,提升國際地位。以上事例表明()

A.民族意識的進一步發展B.中國近代實現了獨立自主的外交

C.國際環境決定中國外交政策的走向D.政治家決定了外交的手段

【答案】A

【詳解】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中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期間(中

國)。材料中“袁唯有參戰,取得參加戰后和會資格,才有挽回《民四條約》中喪失權利的機會……”說明民

族意識的覺醒,體現民族意識的進一步發展,A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菜實現獨立自主的外交,排除B

項;國際環境可能影響中國外交政策的走向,不能決定,排除C項;政治家決定外交手段,說法絕對,排

除D項。故選A項。

2.當列寧對全世界勞動者描繪共產主義的美好未來時,威爾遜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點計劃”。

陳獨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評論》的《發刊詞》中曾稱威爾遜為“世界上第一個好人”,巴黎和會后,

以前頗吹棒威爾遜的陳獨秀也不得不認為他“好發理想的大議論”,其實又“不可實行”。陳獨秀前后看法的轉

變表明()

A.中國民主革命的深入發展B.知識分子對西方文明認識的深化

C.中國知識分子的普遍覺醒D.歐美列強對中國政策發生了轉變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前期中國。據所

學可知,五四運動前中國知識界長期以英美為學習榜樣。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計劃,反對既存的帝國主義

國際秩序,倡導民族自決,受到中國知識界的歡迎。然而隨著巴黎和會的召開,威爾遜一些列主張根本無

法實現,中國知識界開始尋求新的救國道路,由效仿英美轉向蘇俄。因此,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受到時代影

響,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認識逐步深化,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知識分子對西方文明認識的深化,材料不

能反映中國民主革命的深入發展,排除A項;C項錯在“普遍”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材料涉及時間是20

世紀初期中國,據所學可知,此時列強對中國政策并未變化,只是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排除D項。故選B項。

3.1939年8月,蘇聯與英法長達5個月的政治軍事談判破裂,而德國接受了蘇聯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簽訂了

互不侵犯協定,蘇聯在和英法談判中謀求不到的東西,從德國方面得到了保證。這一結果()

A.表明蘇德兩國的利益完全一致B.延緩了反法西斯集體安全體系的形成

C.反映了意識形態決定外交關系D.說明蘇聯與英法兩國的矛盾不可調和

【答案】B

【詳解】根據選項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范圍1939年(中國)。在二戰爆發前夕,德國利用了

蘇聯與英法的矛盾,破壞了他們的政治軍事談判,并以安全保障為由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協定,使得蘇

聯與英法的反法西斯集體安全體系未能早日建立,B項正確;蘇德兩國的利益并不一致,排除A項;材料

反映了國家利益決定了外交關系,而非意識形態,排除C項;蘇聯和英法兩國之間并未達成談判結果,并

不意味著蘇聯和英法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排除D項。故選B項。

4.列寧指出:對個人利益的關心,能夠提高生產。我們無論如何首先要增加生產,批發商業在經濟上把千

百萬小農聯合起來,引起他們經營的興趣。把他們聯系起來,把他們引導到更高的階段:實現生產中各種

形式的聯系和聯合。為此,蘇俄()

A.實行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B.把土地從農民所有改成集體所有

C.直接用工業品交換農民的農產品D.采用農民能接受的自由買賣方法

【答案】D

【詳解】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蘇俄)。

據本題材料可知,列寧認為批發商業能引起小農生產和經營的興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俄實行新經濟

政策,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市場機制間接的過渡的社會主義,規定交納糧食稅后,剩下的糧食可

以自由買賣,重視商品和貨幣流通,鞏固工農聯盟,D項正確;實行共產主義生產和分配原則是戰時共產

主義政策的內容,與材料所表現的內容不符,排除A項,把土地從農民所有改成集體所有是斯大林時期推

行的農業集體化運動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所述是通過市場經濟下的商品交換,實現生產

中各種形式的聯系和聯合,而非直接用工業品去交換農民的農產品,排除C項。故選D項。

5.1942年1月17日,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城市北郊的“紅十月”拖拉機廠離前線只有1500米遠,工人們

冒著炮火生產和修理坦克。在戰斗激烈的9月份,他們生產了200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許多工人甚至

直接駕駛坦克到前線參加戰斗。材料所述現象主要得益于()

A.蘇聯軍民保家衛國的信念B.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施

C.蘇聯模式推行公有制經濟D.蘇聯專業化教育培養了人才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2年(蘇聯)。

據材料可知,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工人能夠在戰火中生產以及維修大量的坦克,用于戰爭的需要,體現

了當時蘇聯強大的工業化基礎,這得益于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施,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蘇聯工業化

的影響,而非蘇聯軍民的信念,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信息,與蘇聯模式推行公有制經濟關系不大排除C

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專業化教育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

6.甘地在解釋“非暴力不合作”理論時曾說:“只要通過‘非暴力’的方式,即感化的方式,人們所希望得到的

新時代就必定會到來。法國有一句名言一自由、平等、博愛……那些法國從未實現過的,將留待我們去

實現。”據此可知,甘地()

A.缺乏獨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B.糅合了東西方文明成果

C.試圖在印度仿行法國政治制度D.尋求法國對印度的支持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印度。根據材

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甘地將法國“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印度傳統宗教哲學相結合,創立了“非暴力不合

作”理論,這種理論糅合了東西方文明成果,B項正確;材料表明“非暴力不合作”理論糅合了東西方文明成

果,材料未體現缺乏獨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甘地對法國“自由、平等、博愛”思

想的認可,而不是試圖在印度仿行法國政治制度,而且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仿行的是英國的政治制度,

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甘地對法國“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認可,并不是尋求法國對印度的支持,排除D

項。故選B項。

7.二戰期間,英國政府鼓吹“人民戰爭”,以戰爭對英國文明和民眾的威脅展開宣傳。同時,英國知識界也借助

“人民戰爭”話語表達對時局的關切,部分知識精英群體甚至將目光轉向了工人階級,認為工人階級的使命是推

動英國社會制度變革,如賽琳娜?托德指出二戰期間是英國工人階級成為“人民”的關鍵時期。這表明()

A.英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B.統一戰線擴展到了國內

C.政府和進步知識界立場一致D.正義戰爭推動社會進步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期間(英國)。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期間,英國是反法西斯國家,它鼓吹“人民戰爭”,目的是激發民眾加入到反

法西斯戰爭中為維護國家利益而戰,說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利于維護文明的成果,從而推動社會發展,D

項正確;英國工人階級在19世紀30年代就已經登上了政治舞臺,與題目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統一戰線

擴展到了國內”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政府與知識界僅部分立場接近,排除C項。故選D項。

8.下表呈現的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言論。這說明當時()

時間言論來源

1925年私人資本在其作用相對降低的情況下有了絕對增長……農村富農經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

12月濟隨著農村分化的加劇而日益增長;城市新資產階級也在日益增長大會關于工業化的決議

2500萬小農戶是俄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根源。逐漸從這一大批人中間

1927年

出現的富農階層,正在重演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在社會主義的基《真理報》

11月

礎下埋藏一個大地雷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討論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成效甚微

C.優先發展重工業成為必然選擇D.蘇聯模式即將取代新經濟政策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

材料反映了新經濟政策實行期間蘇聯政府認為私人資本主義發展較快,這會威脅社會主義政權,因此我們

可以推斷蘇聯即將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蘇聯模式,D項正確;據題干信息“1925”、“1927”可知當時蘇聯實

行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促進了經濟恢復和發展,排除B項;材料只能顯

示蘇聯當局即將拋棄新經濟政策,但是否優先發展重工業則沒有信息依托,排除C項。故選D項。

9.1929年,蘇聯石油開采企業基本完成了用美國旋轉鉆井代替本國沖擊鉆井的過程,生產成本、故障、損

耗率都明顯降低,巴庫油田的(美國旋轉鉆井)使用率是86.7%,格羅茲尼是73.2%,蘇聯的開采效率

由此大幅度提高。這反映出當時蘇聯()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縛B.工業化建設受新經濟政策影響

C.嘗試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D.利用市場經濟體制保障工業化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9年(蘇聯)。

材料中蘇聯石油開采企業引進美國先進技術進行生產,這與新經濟政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投資和援

助恢復發展經濟如出一轍,B項正確;1929年蘇聯正處于向斯大林模式過渡時期,“突破”這一說法錯誤,

排除A項;蘇聯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當政時期,排除C項;“市場經濟體制”指

以市場機制作為配置社會資源基本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蘇聯沒有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故選B

項。

10.下表是某一時期連續三年蘇聯各類型批發商業所占比重統計表(單位:%),這些數據()

年份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私人商業

第一年49.932.018.1

第二年52.938.68.5

第三年49.542.67.9

A.反映了過渡時期商業的特點B.預示新經濟政策走向終結

C.說明農業集體化已開始實施D.表明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

【答案】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蘇聯)。根

據材料可知,蘇聯批發商業呈現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情況,各類商業中,私營商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合

作社商業占比逐漸增加,體現了蘇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商業特點,A項正確;僅僅通過材料中的數據無法

判斷出新經濟政策是否終結,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各類型批發商業的占比,與農業無關,排除C項;

材料沒有體現計劃經濟體制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

11.下圖是1940年至1944年美國婦女就業情況統計表

據圖表分析,這一時期美國婦女就業情況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自由貿易經濟政策的推動B.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C.社會化大生產的持續推進D.女權運動的深刻影響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1944年(美國)。

根據材料可知,1940-1944年美國婦女在工廠就業勞動比例上升,家庭傭人就業比例下降,結合所學可知,

這段期間是二戰時期,男性勞動力短缺推動女性進入工廠就業,B項正確;自由貿易經濟政策時間不符,排

除A項;社會化大生產不符合二戰背景,排除C項;女權運動的影響不是美國婦女就業情況變化的根本原

因,排除D項。故選B項。

12.下圖是1922年8月29日英國《星報》登載的漫畫《凡爾賽之鎖》,描繪了在摔跤擂臺上,德國被絞

成一團的三個大漢死死壓住的場景。這幅漫畫作者試圖說明()

凡爾賽之鎖

英國人:“嗨,先生,您能抽空進來做下裁判嗎?”

A.《凡爾賽條約》未能規劃歐洲秩序B.協約國與德國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C.美國對國際事務采取中立主義政策D.英國的衰落使其無力應對歐洲局勢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2年8月29日(英

國和德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漫畫內容看,英國卷入爭斗,無力解決困局,希望美國插手,反映了一戰

后英國實力地位下降和歐洲的困局,D項正確;《凡爾賽條約》本身就是協約國對一戰后歐洲體系的規劃,

排除A項;B項敘述絕對化,從時間上看,協約國與德國的矛盾還未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從史實看在這段

時期還有一定妥協,排除B項;一戰后美國在亞太地區積極擴張,中立主義政策是在20世紀30年代面對

歐洲法西斯的侵略的政策,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

13.史學界普遍認為冷戰爆發是基于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而導致的美蘇雙方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也有學

者從戰后英蘇利益沖突的角度出發,認為是英國政府出于國家安全考慮而制定了“聯美反蘇”政策,美國加入

后,因實力雄厚取得反蘇陣營的領導權。下列說法中最為合理的是()

A.兩種觀點之間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

B.英國誘因觀點不具有普遍性難以成立

C.客觀歷史事實的認定基于不同的解釋

D.多視角的分析開闊了史學研究的視野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世界)。

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關于冷戰爆發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認識,這是由研究者的立場決定的,說明不同研究

視角會有不同結論,D項正確;對于冷戰的起源,從不同視角和立場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兩種觀點有其

成立的合理性,排除A項;不同的觀點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英國誘因觀點有其成立的合理性,排除B

項;客觀歷史事實的認定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只是不同的解釋,排除C項。故選D項。

14.據如表可知,這一時期蘇聯()

蘇聯1965—1985年城鄉收入統計對比表(單位:盧布)

城市職工集體農莊莊員

年份

月均貨幣工資月均收入占城市職工月收入比重

196596.551.553.4%

197012274.861.3%

1975145.89263.1%

1980168.9118.570.2%

1985190.1153.480.7%

A.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同步上升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逐漸擺脫了斯大林模式困擾D.以農業為調整重點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蘇聯。據表格

數據可知,1965—1985年,蘇聯城市職工月均工資在上升,集體農莊莊員工資也在上升,且上升幅度較大,

體現了人民生活有一定改善,當時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B項正確;城市職工和集體農莊莊員的工資雖都

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一致,并不能體現“同步上升”,且當時蘇聯城鄉差距較大,并未同步,排除A項;

二戰后,蘇聯直到解體都未擺脫斯大林模式的束縛,排除C項;城市居民的工資收入也獲得了增長,并不

能說明以農業為調整中點,且該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

15.下表為1951年和1970年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統計表(單位:美元)。據此可知()

年份美國西德英國法國日本

國內生產總值19512998.27231.95357.25290.82109.69

(單位:億元)

1970年10733.12158.41306.81484.62126.1

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19511.590.350.410.300.17

(單位:美元)

1970年3.361.621.251.010.96

A.美國率先建成福利國家制度B.戰后西德經濟增長速度最快

C.各國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加強D.日本企業資本積累優勢明顯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1年和1970年(世

界)。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與其他國家相比,1951—1970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顯著,而工人

工資提高程度相當有限,企業壓低工資,使得剩余價值率進一步提高,有利于資本積累,D項正確;工人

工資水平無法證明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與否,排除A項;表中數據顯示,二戰后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日本,

排除B項;工人工資水平不能反映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排除C項,故選D項。

16.下圖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一幅名為《“窒息的”英、法、意市場》的漫畫。其中象征美國的人坐在裝有

“英國貨物”“法國貨物”“意大利貨物,,的貨攤上,將貨攤壓得幾乎倒塌。這兩幅漫畫主要折射出當時()

A.區域集團化遭遇重大挫折B.馬歇爾計劃加強了美國對西歐滲透和控制

C.美蘇爭霸中美國優勢明顯D.美國引導歐洲國家走向了聯合發展的道路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漫畫

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漫畫家從蘇聯立場出發,對馬歇爾計劃進行抨擊,側重描繪其負面影響,

指責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趁機擠占世界市場。從漫畫中可以看出在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下,英、法、意的國

際市場受到擠壓,這些現象都表明馬歇爾計劃有利于加強美國對西歐的滲透和控制,B項正確;此時歐洲一

體化才開始起步,A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美蘇爭霸誰占優勢,排除C項;材料內

容主要折射出了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控制與壓制,而不是強調對歐洲聯合方面產生的影響,排除D

項。故選B項。

17.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發表演說,宣布美國將向歐洲提供大量無償和低息貸款,援助對象包括蘇

聯和東歐,并強調:我們的政策不是針對任何國家或是教條,而是針對饑餓、貧窮、絕望和騷動。它的目

標應該是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復蘇,以使得自由體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得以出現。這說明()

A.美蘇緊張關系出現緩和B.美國致力于歐洲的復興

C.美國掩蓋遏制蘇聯意圖D.兩極對峙格局已經形成

【答案】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美國)。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復興計劃)試圖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控制歐洲I,進而達到遏制

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的目的,但材料馬歇爾發表演說它的目標是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復蘇,以使得自由體制

能存在的政治和社會條件得以出現,據此可說明美國掩飾了遏制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的目的,C項正確;結

合所學可知,美蘇緊張關系并未緩和,為了應對馬歇爾計劃,蘇聯與東歐各國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排

除A項;馬歇爾計劃是試圖通過經濟援助歐洲達到控制歐洲的目的,并非為了歐洲的復興,排除B項;兩

極對峙格局形成的標志是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C項。

18.二戰前的“民族自決”反映的是歐洲民主主義者的價值觀念。196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非殖民地化大

憲章》規定,民族自決權利主體為“政治上明確而文化上具有多樣性的殖民地和發展中世界的前殖民地國家”。

導致這一轉變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殖民體系的逐步瓦解B.新興民族國家注重文化建設

C.亞非拉民族意識開始覺醒D.聯合國委任統治原則的落實

【答案】A

【詳解】據木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I960年(世界)。據本

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二戰前后“民族自決”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由歐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殖民地和前殖

民地國家,這是因為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世界殖民體系的逐步瓦解,A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是“民族自決”的主體發生變化,而非新興民族國家注重文化建設,排除B項;亞非拉民族意識

開始覺醒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C項;聯合國委任統治原則是一戰后帝國主義戰勝國所建立的制

度,排除D項。故選A項。

19.下表是二戰后西方五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根據此表可推知這一時期()

寸間

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87年1988—1990年

日本8.010.64.93.84.7

美國3.33.92.82.72.8

聯邦德國7.34.62.81.53.1

法國4.85.63.71.63.1

英國2.82.81.92.53.1

A.日本經濟實力已趕超歐美國家B.戰爭嚴重削弱了美國實力

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適時調整D.凱恩斯主義始終占據主導

【答案】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西方)。

據材料可知,二戰后西方五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經歷了快速發展(1951—1970年)、有所下

降(1971—1987年)、繼續發展(1988—1990年)三個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初期,資本主義

國家普遍實行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政策,當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發生后,又調整經濟政策、減少對經濟

的干預,整體反映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適時調整,C項正確;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雖然較高,但增長率不同

于經濟總量,其經濟實力沒有超過美國,排除A項;材料并不能體現戰爭對美國實力的影響,且美國仍然

是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排除B項;凱恩斯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后逐漸不再占據主導,排除D項。故

選C項。

20.“第三世界”是國際社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產生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群體

的統稱。冷戰結束后“第三世界”這一術語使用頻率明顯減少。學術界為此引發一場第三世界是否存在的討論。

目前,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已基本結束,國際社會以發展中國家的術語代替了第三世界。其原因是()

A.這一國家群體已經不再存在B.發展已成為國家的首要問題

C.國家間意識形態分歧已弱化D.不同性質國家實現合作共贏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世界。據所學可

知,冷戰結束后,發展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首要問題,因此國際社會以發展中國家的術語代替了第三世界,B項

正確;第三世界國家群體仍然存在,只是稱呼發生變化,排除A項;國家間意識形態分歧仍然存在,并且國家

間的意識形態分歧弱化不是影響材料所述稱呼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國家家合作問題,

題干問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名稱取代第三世界國家名稱的原因并且“實現合作共贏”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

項。故選B項。

21.從下表中,可以看出這階段()

阿根廷1980、1991、2002年全國經濟及階級階層結構統計

按經濟活動種類計算的生產總值占比的統

類別全國城市社會結構:按社會階級和階層劃分的分布情況

年份農業、狩獵、林業、漁業工業服務業上層階級中產階級工人階級邊緣階層

19805.9638.1455.960.947.440.211.5

19916.3530.1363.521.338.443.416.9

20014.4524.9370.610.438.241.420.2

注:數據來源于【阿根廷】古斯塔沃?恩里克?朵茶屎,

張的展譯《阿根廷的經濟政策與社會轉型(1975?2002)》

A.阿根廷面臨著的經濟和政治危機B.阿根廷融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影響

C.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答案】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0、1991、2002

年(阿根廷)。根據材料可知,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農業占比低,不穩定;工業占比不高,不斷

下降,這說明制造業不行;服務業占比不斷增加。根據所學知識,阿根廷金融業并不發達,綜合看阿根廷

經濟結構問題嚴重,經濟出現很大問題。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中產階級萎縮,收入低的邊緣階層

增加較多,說明社會經濟出現了問題。由上可以推知,阿根廷會出現政治危機,A項正確;阿根廷不是北

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排除B項;根據孤證不立原則,僅憑阿根廷一個國家的情況不能說明“發展中國家經

濟結構調整的趨勢”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排除CD項。故選A項。

22.下表是1980—1989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據此判斷()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

經濟增長速度-0.3%1.9%-2.5%3.6%6.8%3.4%2.8%3.4%4.6%3.0%

A.美國經濟進入戰后的黃金年代B.削減開支及緊縮貨幣取得成效

C.新的產業革命助力美國新經濟D.推進國企私有化走出滯脹危機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0—1989年(美

國)。據所學可知,1980年里根上臺后,實行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理論主張,用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和

緊縮貨幣來抑制通貨膨脹,用大規模減稅和加大國防開支來醫治生產停滯,因此20世紀80年代初,經濟

復蘇并低速持續增長,B項正確;“美國經濟進入戰后的黃金年代”是在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末,排除

A項;美國出現新經濟是在20世紀90年代,與表格時間不符,排除C項;美國并非通過推進國企私有化

走出滯脹危機的,而是采用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B項。

23.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減少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日美兩國簽訂了多個限制日本紡織品出口的協

定,而隨后日本彩電對美出口激增;在美國壓力下,日本限制了彩電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車出口到美國的

數量暴漲。該時期日美貿易情況()

A.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程度提高B.體現了世界格局的根本變化

C.說明了日本國內市場的擴大D.奠定了國際合作的全新基礎

【答案】A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六

七十年代(美日)。根據材料“為了減少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日美兩國簽訂了多個限制日本紡織品出口

的協定,而隨后日本彩電對美出口激增;在美國壓力下,日本限制了彩電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車出口到美

國的數量暴漲。”可知,該時期日美貿易情況反映了兩國經濟聯系密切,一定程度上說明當時經濟全球化程

度提高,A項正確;此時的世界格局依舊是美蘇兩極對峙,并未發生根本變化,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日

本對美國的貿易處于優勢地位,未涉及日本國內市場情況,排除C項;該時期日美貿易情況反映了兩國經

濟聯系密切,未體現國際合作的全新基礎,排除D項。故選A項。

24.下表為1973—1983年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失業率統計,對其解釋合理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引發的經濟危機B.通貨緊縮現象通過國際市場傳播

C.西方經濟政策調整存在局限性D.體現福利國家政策帶來諸多弊端

【答案】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結合所學

內容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雖然西方國家不斷對經濟進行調整,

但失業率依舊在上升,說明西方經濟政策的調整依然存在局限性,排除C項;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不再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A項;根據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率變化無法說明通過緊縮現象的傳播,

排除B項;僅根據失業率的變化無法說明是因為福利國家政策的弊端,排除D項。故選C項。

25.20世紀50年代,蘇聯《消息報》社論稱,蘇聯有將近50萬婦女當選為地方蘇維埃代表,有1700個婦

女當選為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的代表,有277個婦女當選為全蘇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在美

國,以1954年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為起點,種族隔離制度在社會各方面被逐漸廢止;60年代美國國會通

過法案,終結了種族隔離制度。這反映出()

A.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被瓦解B.平權運動在美蘇兩國得到發展

C.冷戰使兩大陣營間的斗爭加劇D.蘇聯女性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美

國、蘇聯)。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50年代,蘇聯婦女參政程度提高,美國逐漸廢止種族隔離制度,這些

都反映出平權運動在美蘇兩國得到發展,B項正確;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終結了種族隔離制

度,但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然存在,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斗爭加劇,排除C

項;材料反映了蘇聯婦女參政程度的提高,但不能說明蘇聯女性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排除D項。故選B

項。

26.下面是創作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名為《歐洲賭注》的漫畫。畫面上方有四匹瘦弱的歐洲賽馬,畫面

近處,一匹身披美國國旗的標有“馬歇爾計劃”的強健賽馬正被牽進場內,馬的右側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與

蘇聯外交部部長莫洛托夫(手持望遠鏡者)和斯大林(倒轉頭看馬嘴者)一起在查看賽馬的牙齒。該漫畫

揭示了()

A.美蘇兩國民眾文化需求不同B.西歐聯合抵制蘇聯的影響

C.美蘇之間兩極對峙格局形成D.冷戰背景下歐洲裂痕加劇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背景下的歐洲(世

界)。根據材料“歐洲賭注”以及身披“馬歇爾計劃”代表美國毛發黑亮、生機勃勃的賽馬,蘇聯外交部部長莫

洛托夫和領袖斯大林與東歐國家正謹慎評估美國的意圖,結合史實可知,面對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二

戰后衰落的西歐表示配合,蘇聯對此表現出質疑,西歐與東歐表現出明顯的分歧與對立,D項正確;A項

是對漫畫的錯誤解讀,排除A項;20世紀40年代后期歐洲一體化尚未開始,排除B項;1955年華沙條約

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之間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

27.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以日本與印度為起點,正式在亞洲展開美國學的學科制度化進程,美國政府

和私人機構為美國學在這兩個國家的傳播賦予了“共享美國價值觀,力口強'自由世界'集體力量,以最終助益

世界秩序構建,,的意義。這反映了()

A.亞洲新興國家遭到文化侵略B.美蘇對抗影響文化交流

C.美國式現代化得到廣泛關注D.亞洲學者向往美國文化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

(世界)。據材料可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以日本與印度為起點,正式在亞洲展開美國學的學科制

度化進程,為美國同蘇聯爭奪學術話語權,以及打造“世界領袖”身份提供知識根基,體現了美蘇對抗對文化

交流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美蘇對抗,而非文化侵略,排除A項;美國式現代化得到廣泛關注,

說法過于夸大,排除C項;亞洲學者向往美國文化,與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8.有學者指出,1992年153個國家和歐共體簽署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2002年達成了

《哥本哈根協議》。但在減排承諾方面,意大利、奧地利和東歐國家成員則不愿做出減排的承諾;非洲國

家偏重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融資問題;石油輸出國則關注全國減排行動對能源需求的影響。該學者旨在說明

在環境保護過程中()

A.對重要資源實行國家管控具有合理性

B.聯合國未能發揮全球治理作用

C.國際關系領域存在著合作與利益沖突

D.全球與區域間的合作日趨緊密

【答案】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旨在說明面對環境保護問題時,世界各國既有共同利益,從而促進了

各國達成環境保護的協議,又存在和本國利益相沖突的地方,這說明了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國際關系存在著

合作與利益的沖突,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國際關系領域存在著合作與利益沖突,A項

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國際關系領域存在著合作與利益沖突,并沒有體

現聯合國所發揮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國際關系領域存在著合作與利益沖突,D

項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

29.“在21世紀,傳統產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有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集中的趨勢,而發

達國家則更加注重發展以現代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產業。跨國公司將日益成為世界生產的主要組織者和主要

投資者”。上述材料反映出()

A.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得到了改變

B.發展中國家喪失經濟主權和國家獨立

C.發展中國家面臨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

D.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差距必然拉大

【答案】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

料可知,21世紀,信息革命的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專注于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而將勞動密集型和資源

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集中轉移,這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引進資金、技術、經驗,來彌補不足,發

展自己,積累實力,進而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因此這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重大機遇,C項正確;跨國公司

在世界生產中居于壟斷地位,本身就是國際經濟舊秩序的表現之一,排除A項;在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

確實面臨經濟主權危機,但并不必然喪失經濟主權和國家獨立,排除B項;全球化分工趨勢下,差距可能

會拉大,但發展中國家如果合理利用外資技術,積累資金,技術經驗,完全可以實現升級換代,縮小差距,

排除D項。故選C項。

30.隨著世界經濟日趨市場化、信息化和制度化,非國家行為體的影響擴大。例如,1997年,西方對沖基

金攻擊泰國的貨幣,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創建的比爾?蓋茨基金會每年用于疾病防治、賑災和教育

的善款超過10億美金。這些現象說明()

A.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B.跨國公司推動經濟發展

C.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加劇D.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共存

【答案】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結束之后(世

界)。結合所學可知,冷戰結束之后,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全球化

作為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并存,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機遇,如材料:2000年創建的比爾?蓋茨基

金會每年用于疾病防治、賑災和教育的善款超過10億美金,又使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

如材料:1997年,西方對沖基金攻擊泰國的貨幣,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D項正確;目前合理的國際經濟

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項;“跨國公司推動經濟發展”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加

劇”只能說明材料中“1997年,西方對沖基金攻擊泰國的貨幣,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這部分內容,不能說

明整段材料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

31.2023年10月,在摩洛哥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中集中討論了“IMF份額”改革問題("IMF份額”

決定了成員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項決定中的投票權),最近一次對配額占比的大幅調整發生在2010年,

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份額從9.8%提高到14.3%,中國的份額上升至6.39%,成為第三大會員國。這

反映出()

A.歐美喪失國際金融主導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趨勢加強

C.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亟待改革D.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加快

【答案】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

材料“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份額從9.8%提高到14.3%,中國的份額上升至6.39%,成為第三大會員國”

可知,金磚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中國份額的提高,決定了其在IMF投票中的權力,這有利于打破發達國

家控制國際金融組織的局面,反映了全球治理民主化趨勢加強,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歐美

仍舊主導國際金融,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向更公正化、合理化方向發展,而非強調國

際貨幣金融體系亟待改革,排除C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國際組織,并非區域集團化組織,排除D項。

故選B項。

32.1945年《聯合國憲章》強調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1961年《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和

政府首腦宣言》提出:“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20世紀90年代,《美蘇關

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簽訂,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相繼成立。材料反映了20世紀中后

期的時代主題是()

A.和平與發展B.兩極格局的形成

C.戰爭與革命D.多極化發展趨勢

【答案】A

【詳解】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的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中后

期(世界)。根據材料“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相繼成立”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中后期的時代主題是戰爭與發展,A項正確;兩極格局形成與1955年華約組

織成立,排除B項;二戰后,世界整體趨勢較為和平,排除C項;多極化趨勢發展與20世紀90年代,排

除D項。故A項正確。

33.2023年9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啟動一項應急計劃,計劃籌集1.23億美元,向蘇丹17個糧食不

安全形勢最嚴峻的州提供緊急援助。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對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開

展實地訪問,再一次重申有關核電站的安全倡議。這表明()

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即將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