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高中生物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題型一內環境穩態及意義1.內環境的穩態是指()A.由于血漿中緩沖物質的調整作用,使內環境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B.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各種化學物質的含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C.正常機體通過調整,使各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D.一般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答案C解析內環境的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體液、免疫系統等的調整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A、B、D的敘述都不全面,A、B、D錯誤,C正確。2.人體對內環境穩態起調整作用的系統是()A.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B.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C.內分泌系統和循環系統D.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答案D解析神經—體液—免疫調整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整機制,因此人體對內環境穩態起調整作用的系統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A、B、C錯誤,D正確。3.下列不屬于人體內環境穩態范疇的是()A.血糖含量相對穩定B.血漿滲透壓相對穩定C.呼吸酶含量相對穩定D.血漿pH值相對穩定答案C解析血糖含量相對穩定是內環境的化學成分的穩態,A錯誤;血漿滲透壓穩態屬于內環境理化性質的穩態,B錯誤;呼吸酶屬于胞內酶,不是內環境的成分,不屬于內環境穩態的范疇,C正確;血漿pH穩態屬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穩態,D錯誤。4.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維持機制的經典說明中,分別屬于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的是()①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靠于神經系統的調整②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主要依靠于體液調整③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依靠于神經調整和體液調作的共同作用④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依靠于神經—體液—免疫調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推想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靠神經系統的調整,①符合題意;后來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整和體液調整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③符合題意,A正確。5.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是()A.細胞內酶活性正常發揮B.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樣地正常運行C.血漿中大量緩沖物質的存在D.內環境中各種成分含量的相對穩定答案B解析現代生理學認為: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體液—免疫的共同調整作用下,通過機體各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實現的;題目中的細胞內酶活性正常發揮是內環境穩態的結果,內環境各種成分含量的相對穩定屬于穩態的內容,都不屬于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血漿中大量緩沖物質的存在是維持血漿pH穩態的緣由。6.導致內環境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不斷發生改變的緣由是()A.細胞的代謝活動B.外界環境因素的改變C.神經—體液—免疫調整D.外界環境因素的改變和細胞代謝答案D解析體外環境的改變和體內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導致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不斷改變,D正確。7.下列有關內環境的動態改變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運動員猛烈活動后,血漿的pH會基本維持在7.35~7.45B.正常人的體溫在一日內的改變不超過1℃,始終接近37℃C.血液檢查的生化指標會因人而異,只要不超過參考值范圍即正常D.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在一晝夜當中是恒定不變的答案D解析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所以運動員猛烈活動后,雖然產生大量乳酸,但血漿的pH仍會基本維持在7.35~7.45,A正確;正常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在一日內的改變不超過1℃,B正確;不同的人血液的各項生化指標是不同的,是動態改變的,只要均在參考值范圍內即可,C正確;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在一晝夜當中是動態改變的,D錯誤。8.如圖是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調整的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甲、乙表示體液調整和免疫調整B.血漿酸堿度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緩沖物質來維持C.丙、丁可以表示溫度和酸堿度D.內環境的穩態只要有三種調整方式參加即可,不須要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參加答案D解析內環境穩態的調整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整網絡,因此圖中甲、乙表示體液調整和免疫調整,A正確;血漿酸堿度的相對穩定主要依靠血漿中的緩沖物質來維持,B正確;內環境穩態的理化性質包括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C正確;內環境的穩態不僅須要神經調整、體液調整、免疫調整參加,還須要其他器官和系統的參加,D錯誤。9.血液生化六項檢查的化驗單上,每種成分的參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個改變范圍,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內環境穩態并不是恒定不變的,可在肯定范圍內波動B.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及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C.年齡、性別等個體差異會導致內環境的成分存在差異D.該改變范圍主要考慮了化驗室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答案D解析內環境穩態是相對的,不是恒定不變的,可在肯定范圍內波動,A正確;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及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B正確;年齡、性別等個體差異會導致內環境的成分存在差異,C正確;該改變范圍是機體容許存在的波動范圍,屬于正常現象,不是考慮化驗室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D錯誤。題型二穩態失調相關病例分析10.當內環境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A.細胞代謝紊亂B.酶促反應速率加快C.體溫上升D.血糖濃度降低答案A解析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當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定會引起細胞代謝紊亂,A正確;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可能會導致酶促反應速率減慢,但不會引起酶促反應速率加快,B錯誤;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不肯定會引起體溫上升,C錯誤;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不肯定會引起血糖濃度降低,D錯誤。11.下列現象不屬于人體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是()A.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降低而出現組織水腫B.機體中代謝廢物含量上升而引發尿毒癥C.夏天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中出現“空調病”D.運動過程中人體血漿pH由7.43下降到7.36答案D解析運動過程中人體血漿pH由7.43下降到7.36,其血漿的pH仍在正常波動范圍內,不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穩態失調,D符合題意。12.人初到高原會出現不適癥狀,有的甚至危及生命,這不能說明()A.外界環境改變能影響內環境穩態B.環境條件改變猛烈時內環境穩態會遭到破壞C.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實力是有限的D.若環境條件改變不猛烈,機體無需調整也能維持穩態答案D解析題干說明環境條件改變猛烈,超過了內環境的調整實力時,會導致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即外界環境改變超過了肯定的限度時,能影響內環境穩態,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實力具有肯定的限度,A、B、C正確;題干未涉及環境改變不猛烈的狀況,D錯誤。題型三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和試驗分析13.分別向20mL的簇新血漿中滴加相同濃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血漿酸堿度改變與滴加滴數的關系正確的是()答案D解析血漿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緩沖物質,從而使pH穩定在7.35~7.45。向20mL的簇新血漿中滴加相同濃度的稀HCl和稀NaOH溶液,起先時由于受緩沖物質的影響,血漿pH相對穩定,當超過其調整實力時,pH就會急劇改變。14.關于生物體維持pH穩定機制的試驗,下列敘述中有錯誤的是()A.鹽酸和氫氧化鈉都有腐蝕性,應避開其與皮膚和眼睛接觸B.從加入HCl或NaOH后的pH改變來說,生物材料更像是緩沖溶液C.每種試驗材料測定完成后,都必需將燒杯充分洗凈,才可倒入等量的試驗材料D.依據所得試驗數據畫pH改變曲線時,一般以pH為橫軸,以酸或堿的量為縱軸答案D解析鹽酸和氫氧化鈉都有腐蝕性,應避開其與皮膚和眼睛接觸是本試驗應當留意的問題,A正確;比較試驗結果的幾條曲線的改變規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緩沖液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緩沖物質,能夠維持pH的相對穩定,B正確;為減小試驗誤差,每種試驗材料測定完成后,都必需將燒杯充分洗凈,才可倒入等量的試驗材料,C正確;依據所測得的試驗數據,畫pH改變曲線時,一般以酸或堿滴加數為橫軸,而以pH為縱軸,D錯誤。15.內環境穩態的維持與人體健康親密相關。下圖是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②分別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2)正常人血漿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定,與它含有________等離子有關。(3)一個人長時間發高燒,會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內環境滲透壓穩態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普遍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整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整機制。答案(1)組織液內環境(或細胞外液)(2)HCOeq\o\al(-,3)、HPOeq\o\al(2-,4)(3)體溫過高使體內酶的活性下降(4)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神經—體液—免疫解析(1)分析圖示可知,①②分別代表組織液和內環境(或細胞外液)。(2)正常人血漿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定,與它含有HCOeq\o\al(-,3)、HPOeq\o\al(2-,4)等離子有關。(3)酶的催化作用須要相宜的溫度。一個人長時間發高燒,因體溫過高而使體內酶的活性下降,細胞代謝減慢,進而會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4)內環境滲透壓穩態的意義是: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整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整機制。16.下圖是內環境穩態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1)a表示________系統,b表示________系統,c表示________系統,代謝廢物除了從c排出,還可以從________排出。(2)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NaHCO3發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4)外界中的O2進入紅細胞內共穿過________層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皮膚(2)CO2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而組織細胞中CO2濃度高于組織液(3)下降(4)5解析(1)分析圖示可知,a表示呼吸系統,b表示消化系統,c表示泌尿系統。代謝廢物除了從c排出,還可以從皮膚排出。(2)CO2跨膜運輸的方式是自由擴散,其擴散方向是從高濃度的一側向低濃度的一側擴散。因組織細胞不斷地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導致組織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組織液,所以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3)肌細胞通過無氧呼吸產生的大量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pH下降,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NaHCO3發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4)外界中的O2進入紅細胞內至少需穿過肺泡壁(2層細胞膜)、毛細血管壁(2層細胞膜)、紅細胞膜才能進入紅細胞,即此過程至少需穿過5層生物膜。試驗探究17.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漿分別為試驗材料進行試驗,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主要試驗步驟如下:分別加入25mL試驗材料→測pH→滴加5滴0.1mol/L的鹽酸,搖勻→測pH→倒去燒杯中溶液后充分沖洗→重復試驗并記錄。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試驗起先時應測量三種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同學用下圖所示曲線來預料探究結果,試回答:①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科學的是_____________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起________作用。該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要證明血漿的確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本探究試驗還應當補充的操作及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獲得試驗前的數據,以便與試驗后溶液的pH作比較(2)①清水清水中滴加鹽酸后,溶液pH下降②比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