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6講宏大的抗日斗爭一、侵華日軍的罪行1.侵華緣由滅亡中國,稱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1927年,日本確定了“折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2.侵華概況(1)局部侵華①“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②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華北地區日趨殖民化,民族危機加深。教材補缺華北事變1935年駐華日軍為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心政府,實行“自治”的一系列事務,被稱為“華北事變”。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2)全面侵華①標記: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起先全面侵華。②擴大: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失去了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3.侵華罪行(1)屠殺中國軍民:如南京大屠殺等。(2)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實施細菌戰和毒氣戰。(3)實行“以華制華”政策,扶植傀儡政權,并在淪陷區進行經濟掠奪和推行奴化教化。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1.背景:九一八事變后,日軍擴大侵略,中國軍民奮起抗拒,中華民族的抗日斗爭就此起先。2.表現(1)東北軍民: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2)愛國民眾:工人罷工、捐獻;愛國工商業者抵制日貨。(3)愛國學生:1935年12月9日,發動“一二·九運動”。(4)國民黨愛國官兵①蔡廷鍇、蔣光鼐、馮玉祥等率軍抗擊日軍。②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教材補缺東北抗日聯軍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堅持抗日時間最長、條件最為艱苦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其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堅持游擊斗爭14年之久,牽制76萬日軍,殲滅日本關東軍18萬,是20世紀三四十年頭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宏大民族解放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全民族的抗日斗爭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1)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馬上發表宣言,號召“驅除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2)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樣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中心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4)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記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5)國民政府發表《防衛抗戰聲明書》,宣布實行防衛,反抗暴力。(6)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7)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2.國共合作抗日戰場階段正面戰場敵后戰場防衛階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1)淞滬會戰(1937.8~1937.10),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安排。(2)徐州會戰:1938年,臺兒莊戰役成功,這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成功。(3)棗宜會戰:1940年5月,張自忠壯烈殉國。(4)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后,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路途:1937年8月,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途。(2)戰術: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斗爭,建立抗日依據地。(3)領導: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相持階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入緬作戰:為確保滇緬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1945年初,在英美軍隊協作下擊敗侵緬日軍(1)戰役: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進行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的侵略氣焰。(2)地位:敵后戰場發展成為抗日斗爭的主要戰場。圖示解史國共合作形勢下的兩大戰場四、抗日斗爭的宏大成功1.中共七大(1)時間:1945年春。(2)內容:制定了當時黨的任務,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3)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斗爭成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成功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2.促使日本倒戈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國先后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2)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擊潰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3)中國軍隊的反攻: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終一戰》,正面戰場和敵后軍民實行反攻。3.成功標記: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倒戈,并于9月2日正式簽署倒戈書。10月25日,臺灣光復,歷經14年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取得了最終的成功。4.成功意義(1)抗日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宏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成功。(2)中華民族洗雪了鴉片斗爭以來民族的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并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成功奠定了基礎。(3)中國的抗日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教材補缺抗日斗爭時期中國的廢約外交太平洋斗爭爆發后,中國對德、意、日宣戰,并宣布取消與之有關的不同等條約。英、美出于對日斗爭的須要,于1943年1月與中國簽訂有關條約。新約規定廢除的英美在華特權有:領事裁判權、通商口岸特殊法庭權、使館區及一些鐵路沿線的駐兵權、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權、英籍海關稅務司權等,同時宣布廢除《辛丑條約》,將天津、廣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館區的各種權益歸還中國。這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激昂了中國軍民的抗日斗志,推動了盟國間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成功進程??键c全民族抗戰1.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1)黨內合作: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所謂黨內合作,是指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的合作在國民黨一黨內部進行。(2)黨外合作:是其次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所謂黨外合作,是指國共兩黨沒有統一到任何一個政黨內部,而是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2.陜甘寧邊區存在的時間是1937年~1949年,是中共主導的國民政府地方戰時臨時性的行政區域,包括陜西北部、甘肅東部和寧夏部分地區。該區是中共中心所在地,是敵后抗日斗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后抗日依據地的總后方。陜甘寧邊區政府是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1.中共對敵后抗日依據地的建設(1)政權建設:依據“三三制”的原則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所謂“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權中,中共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進行“精兵簡政”。到1941年,由于日軍的“大掃蕩”,依據地面臨嚴峻物質困難,中共中心發出指示要求各依據地實行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的“精兵簡政”政策。(2)經濟建設:從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依據地普遍貫徹“地主減租減息,農夫交租交息”的政策。從1941年前后,由于日軍在軍事上反復“掃蕩”并實行“三光”政策,依據地面臨嚴峻的經濟困難。為此,中共中心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3)依據地的這些建設措施調動了各階級、各黨派的抗日主動性,鞏固了抗日依據地,為爭取抗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2.近代兩次中日斗爭結局及其不同的緣由(1)近代史上兩次中日斗爭的結局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斗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斗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礎。(2)出現不同結局的緣由①斗爭領導:中日甲午斗爭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置民族和國家的安危于不顧;抗日斗爭中,國共兩黨實現其次次合作,分別開拓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對敵。②民眾動員:中日甲午斗爭中,清政府沒有發動群眾;抗日斗爭時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③戰略戰術:中日甲午斗爭中,李鴻章實行避戰自保、消極應戰的方針,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抗日斗爭中,兩大戰場相互協作,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長久抗戰的方針,并把游擊斗爭提高到戰略地位,最終贏得了成功。針對練(2024·郴州一次質檢,9)有學者認為:“自日本發動九一八侵華斗爭以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就從來沒有停息過。日軍的侵略無論是局部還是全面,中國人民對它的抗擊活動都相應地局部或全面綻開。中國政府抗戰是八年,而中國人民的抗戰是十四年?!迸c傳統的八年抗戰觀點相比,上述觀點更能客觀公正地反映()A.中國抗戰的國際地位B.中國抗日斗爭的艱難C.八路軍在抗戰中的作用D.中國抗日斗爭的全程答案D解析從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中國人民的抗戰應是十四年,即從1931年起先,這更能客觀公正地反映中國抗日斗爭的全程,故D項正確。家國情懷——抗日斗爭中的民族國家意識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的家國情懷漸漸轉變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意識??谷斩窢帟r期,國家意識空前高漲,推動了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聯合抗戰。在國家意識引領下,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材料一各黨各界,團結堅實。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反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1936年12月毛澤東作《祭黃帝陵》文要求:分析材料,概括毛澤東提出的主要主見。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戰反抗日本侵略;改革內政,實現民主共和。材料二1938年3月,國民黨在《抗戰建國綱領》中指出:“加緊全國軍隊之政治訓練,使全國官兵明白抗戰建國之意義,一樣為國效命;訓練全國壯丁,充溢民眾武力,并訓練華僑抗戰;指導及救濟各地武裝人民,與正式軍隊共同抗戰,并在敵后發動普遍的游擊戰?!币螅悍治霾牧希赋龃藭r國民黨主動抗戰的決心表現在哪些方面?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加強軍隊訓練;充溢民眾武力;訓練華僑;指導及救濟各地抗日武裝。材料《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日)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起先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行分割性。這是民族自覺性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庇^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民族意識對國共其次次合作的影響全民族的覺醒、全民族的抗戰,是實現其次次國共合作的關鍵因素角度2民族意識對抗戰成功的影響角度3抗日斗爭對民族意識的影響答案角度2:民族意識的覺醒、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斗爭成功的保證。角度3:抗日斗爭使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史料七種教科書都以較多的篇幅記述了日本民眾全力支持斗爭的情景。例如,大阪書籍本設置專題“聚焦歷史——戰時的婦女與孩子”,其中寫道:“日本各市町村組織了婦女會、母親會、主婦會,開展歡送士兵并且慰問茶水等活動。婦女們響應政府和軍部的號召,為了確保實行‘總力戰’的人數,努力將人口由7000萬增至1億,為此盡早結婚,并且把生育5個孩子作為目標。婦女還充當勞動力的角色,很多婦女在軍工廠勞動。把孩子們作為‘幼小的戰斗力’‘將來的軍隊’來培育,學校生活全部軍事化。很多孩子將中學畢業后進入陸軍預科士官學校作為志愿?!备鲿几戒浟舜罅空掌?,諸如“歡送出征士兵”“慶祝攻陷南京東京街頭的民眾”等。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記述的日本民眾全力支持斗爭的情景屬實。推斷方法如下:一、合理推斷:二戰期間,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國戰場,戰線太長,傷亡慘重,兵力嚴峻不足;日本資源匱乏,斗爭本身也消耗大量資源。這些都要求日本國內民眾支持斗爭。再加上當時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教化,一般民眾對斗爭性質的相識是模糊的,因而普遍實行了支持斗爭的做法。二、用當時日本公開發行的報刊資料印證。該史料的記載和當時日本公開發行的報刊中的新聞內容高度吻合。應用對以上史料相識正確的是()A.美化侵略斗爭,基本不行信B.因是后人記述,可信度不高C.因是教科書選用,反映官方立場D.史料真實可信,選用動機不行告人答案C1.(2024·課標全國Ⅱ,30)美國記者曾生動地記述抗日依據地:“假如你遇見這樣的農夫——他的整個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罵……你真正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征求他的看法,讓他投票選舉地方政府……讓他自己確定是否減租減息。假如你做到了這一切,那么,這個農夫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奮斗目標的人。”這一記述表明,抗日依據地()A.農夫的抗日熱忱得到激發B.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國民革命的任務得以實現D.解除了國民黨的影響答案A解析A對:依據材料敘述可知,抗日依據地一個備受欺凌的農夫,在得到了尊嚴、權利之后,就會“具有奮斗目標”,這說明其抗日熱忱因自身境況的變更而得到激發。B錯:材料中的“減租減息”說明封建土地制度依舊存在。C錯:國民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當時尚未完成。D錯:材料所述狀況出現在國共合作抗日時期,所以不能解除國民黨的影響。[技巧點撥]擅長解讀史料并把史料與所學學問有機結合是解答高考題的關鍵。本題是美國記者對抗日依據地的記載,結合中共在抗戰時期的民主政策即可得出答案。2.(2024·課標全國Ⅰ,30)陜甘寧邊區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講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依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動身,凡是只對一階級有利,對另一階級有害的便不能作為政策確定的依據……現在則工人、農夫、地主、資本家,都是同等的有權利?!边@一精神的貫徹()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當開展B.適應了民族斗爭新形勢的須要C.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D.壯大了抗拒國民黨政府的力氣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信息“陜甘寧邊區政府”和“工人、農夫、地主、資本家,都是同等的有權。3.(2024·課標全國Ⅲ,30)下圖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納C.起先興起實業救國思潮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答案D解析由題干時間“1932年”,可知當時中國處于局部抗戰時期,又由圖片中“挽回利權”“振我中華”“十九路軍”等字樣,可知當時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故選擇D項。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利用國人的愛國熱忱推銷國貨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營銷方式,中國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于19世紀末,故B、C項錯誤。4.(2024·課標全國Ⅰ,30)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期間宣揚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A.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沖突B.竭力塑造戰時政府的形象C.與中共爭奪抗戰的領導權D.力圖維護一黨專制的局面答案D解析國民黨禁止刊載的“謬誤名詞”涉及抗日斗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抗戰的史實,這些“謬誤名詞”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嚴峻沖擊了國民政府的執政實力,為了維護“一黨專制”,國民黨不得不把這些名詞進行封殺,故選D。指定“謬誤名詞”及其禁止轉載的做法,會激化國民黨與其他黨派的沖突,解除A;政府把“爭取民主”“國共合作”等歸為“謬誤名詞”,明顯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解除B;抗日斗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是合法的中心政府,中共軍隊是在中心政府領導下進行抗戰的,解除C。5.(2015·課標全國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衛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B.對日長久防衛作戰的戰略意圖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D.試圖減弱各地軍閥的實力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了國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戰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線布置防衛工事,結合背景,實質上反映出國民政府對日長久作戰的戰略意圖。故選B項。6.(2015·課標全國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設立“中國聯合打算銀行”,發行“聯銀券”,流通于平、津、魯、豫等地;同時還發行了大量不具備貨幣性質的“軍用票”,流通于市場。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徑的目的是()A.擾亂國統區金融秩序 B.轉嫁斗爭負擔C.封鎖抗日依據地經濟 D.強化物資管制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日本侵華分析。抗戰時期,日本限制淪陷區的金融,通過發行“聯銀券”“軍用票”等掠奪財寶,以戰養戰,其目的是轉嫁經濟負擔,故B項符合題意;日本侵略者的這些行徑擾亂的是淪陷區的金融秩序,故A項錯誤;封鎖抗日依據地主要是依靠物資管制制度,故C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領域的舉措,與物資管制關系不大,故解除D項。1.(2024·湖北四地七校考試聯盟高三模擬,17)《蔣介石年譜》記載,1933年3月,蔣電張學良,“明日恐不能起飛,而熱(河)戰緊急,兄須速往承德督戰,不必待弟到平,免誤戰機”。這一電文發出的背景可能是()A.一·二八事變 B.華北事變C.“圍剿”紅軍 D.備戰日寇答案D解析1933年3月熱河省被日本侵略軍占據,劃入偽滿洲國,一·二八事變發生于1932年,日軍對上海發動進攻,故A項錯誤;華北事變發生于1935年,故B項錯誤;“圍剿”紅軍是在南方,故C項錯誤;1933年3月,由于熱河戰況驚慌,所以蔣介石要親赴承德督戰,是為了備戰日寇,故D項正確。2.(2024·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質量考評,13)抗戰初期,在武漢會戰中,日軍主力第十師團步卒第十聯隊的《戰斗詳報》記載:“遭到中國軍的堅韌反抗,曾有一度陷入焦慮時期……中心部也無增援的余力。至10月11日才牽強由華北方面軍派騎兵第4旅團前往增援?!边@表明()A.中共軍隊抗戰意志堅韌B.正面戰場是抗戰的中流砥柱C.敵后戰場地位和作用有限D.正面戰場的反抗有利于敵后戰場開拓答案D解析武漢會戰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材料“遭到中國軍的堅韌反抗”反映出國民黨軍隊抗戰意志堅韌,故A項錯誤;由一次會戰中國民黨軍隊堅韌抗戰不能推斷其在抗戰中的地位,故B項錯誤;材料旨在強調武漢會戰中國民黨軍隊的抗戰有力地支持了中共敵后戰場,而非說明敵后戰場地位和作用有限,故C項錯誤;正面戰場的反抗牽制日軍主力,有利于敵后戰場開拓,故D項正確。3.(2024·日照高三期中,13)1937年12月17日,國民政府發表《告全國國民書》:“中國長久抗戰,其最終決勝之中心……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闊強固之民心,人人敵愾……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國土以內到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毅壁壘,以制敵之死命?!边@表明國民政府()A.表達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愿望B.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長久抗戰主見C.相識到動員民眾對抗戰成功的重要性D.轉變了對中共敵后戰場抗戰的相識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國長久抗戰,其最終決勝之中心……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闊強固之民心”可知國民政府相識到動員民眾對抗戰成功的重要性,故C項正確。4.1938年1月31日,是全國抗戰爆發后的第一個春節,衛立煌以其次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身份,從臨汾的戰區總部專程到山西省洪洞縣八路軍總部給朱德總司令拜年,并觀看了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演出的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該材料可以論證()A.標記全民族抗戰局面已經形成B.國共兩黨的抗戰相互呼應C.敵后戰場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D.抗日救亡運動在民間蓬勃開展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37年9月,蔣介石發表了關于國共合作的談話,承認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標記全民族抗戰局面已經形成,故A項錯誤;敵后戰場成為抗日的主要戰場是在抗戰中后期,故C項錯誤;抗日救亡運動在民間蓬勃開展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5.(2024·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模擬,13)1940年,毛澤東曾指出:“我們所建立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于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對于這種政權性質的明確了解和仔細執行,將大有助于全國民主化的推動?!泵珴蓶|所說的“政權”()A.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B.成為邊區蘇維埃革命的中樞C.擴大了民族抗爭的群眾基礎D.開創了中共民主建設的先河答案C解析國共合作局面的促成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故A項錯誤;抗日斗爭時期,中共領導的政權名稱為“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政府”,不是蘇維埃革命政權,故B項錯誤;1940年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將大有助于全國民主化的推動”而有利于抗日,故C項正確;開創中共民主建設先河的是井岡山時期的蘇維埃政權,故D項錯誤。6.(2024·湖北穩派教化高三其次次聯考題,30)1944年5月底到9月初,日本和國民黨軍隊在長沙衡陽進行長衡會戰,歷經3個多月。是日本“一號作戰”中交戰時間最長、中國軍隊反抗最為堅韌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最終日軍戰略目標達成。長衡會戰及其結果主要表明,當時()A.日軍在華持續推行攻勢戰略B.國軍仍舊是抗戰的中流砥柱C.正面戰場抗戰遭到嚴峻挫折D.國共兩黨相互協作有所減弱答案C解析由材料時間“1944年5月底到9月初”并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日本對中國是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戰略,故A項錯誤;在抗戰后期,中共領導的全民族抗戰成為中流砥柱,故B項錯誤;“最終日軍戰略目標達成”可見正面戰場又遭到嚴峻挫折,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中共與國民黨的合作對此次斗爭的影響,無法推斷其是否減弱,故D項錯誤。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聊城模擬,30)南京國民政府于1931年提出,“基本工業之創辦,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須擇國防后方之平安地帶而設置之”。1935年又確定:“凡各兵工廠尚未裝成之機器,應暫停止,盡量設法改運于川黔兩省,并須隱私接連運輸,不露形跡。”這突出說明國民政府()A.力圖變更不合理的工業布局B.意識到新的世界大戰將爆發C.為對川黔地區紅軍隱私“圍剿”D.正打算實施工業的戰略內遷答案D解析材料“基本工業之創辦,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須擇國防后方之平安地帶而設置之”和“凡各兵工廠尚未裝成之機器……改運于川黔兩省”表明出于國防的須要工廠內遷,故D項正確。2.(2024·商丘模擬,30)1935年,國民黨政府先后對金融和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統制。1937年7月又對糧食資源、交通衛朝氣關等進行統制,隨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聯合辦事處總處,并由資源委員會主持沿海工廠內遷。這一做法()A.是為了應對國內的經濟危機B.為爭取抗戰成功供應了物質保障C.干脆導致民族工業陷入逆境D.是官僚資本借國家政權巧取豪奪答案B解析1935年,國民黨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經濟建設取得肯定成就,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民族工業陷入逆境是在解放斗爭時期,與題目中時間不相符,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題目中國民黨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應對抗戰,故D項錯誤。3.(2024·肇慶期末,12)蔣介石宣稱,假如日本無休止的進攻,中國政府便不能不反抗,這便給“窺伺于中國國民黨之后”的勢力以可乘之機。其結果,日本會被拖垮,國民政府也會因內外交侵而傾覆,雙方“同歸于盡”。這種看法()A.表明白國民黨抗戰的決心B.延緩了日本侵華的步伐C.順應了廣闊民眾的呼聲D.阻礙了全民族團結抗日答案D解析蔣介石認為與日本作戰對國民黨不利,故A項錯誤;蔣介石的觀點會加速日本侵華腳步,故B項錯誤;廣闊群眾呼吁堅決抗戰,故C項錯誤;蔣介石的觀點不利于全民族抗戰,故D項正確。4.(2024·武漢武昌區5月調研,30)1939年2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游擊干部訓練班在衡山開班,葉劍英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參與教學工作,主要負責游擊戰戰略戰術的培訓和政治思想工作。這體現出國民黨()A.從戰略防衛轉向戰略相持B.對中共抗戰的認同與合作C.正為戰略反攻做最終打算D.已徹底放棄片面抗戰方針答案B解析題干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游擊干部訓練班在衡山開班,葉劍英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參與教學工作,主要負責游擊戰戰略戰術的培訓和政治思想工作”,推知國共在軍事教學領域的合作,故B項正確。5.(2024·大慶二模,30)抗日斗爭期間,《大公報》在報導某次戰役時寫道:“(1938年)3月31日午,敵雖鼓其余勇,但已無能為力,并漸漸墜入我大規模殲滅戰之圈套中,魯南宏大之殲滅戰場面已揭開序幕,精彩節目,自當接連其后也。”據此推斷,當時《大公報》報導的這次戰役應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C解析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11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故B項錯誤;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3月~4月,與材料時間相符,故C項正確;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8月~12月,故D項錯誤。6.臺兒莊戰役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請周恩來、葉劍英商談作戰方針。戰役爆發后,李宗仁實行“固守據點,各個擊破,要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把敵人殲滅在臺兒莊”的作戰方針。張云逸所率新四軍一部主動協作淮河沿岸的國軍部隊,阻擊日軍北犯。這表明當時()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B.揭開國共軍隊協同抗戰的序幕C.正面戰場戰略戰術運用敏捷D.抗日斗爭由此進入了相持階段答案C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是在西安事變之后,故A項錯誤;揭開國共軍隊協同抗戰序幕的是太原會戰,故B項錯誤;“‘固守據點,各個擊破,要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把敵人殲滅在臺兒莊’的作戰方針”表明正面戰場戰略戰術的敏捷運用,故C項正確;抗日斗爭進入相持階段是在武漢會戰之后,故D項錯誤。7.(2024·淄博高三模擬,15)從1938年至1941年,日本占據當局在蒙疆地區設立的日資公司達73個,主要有“蒙疆畜產股份有限公司”“大青山炭礦股份有限公司”等。日本設立這些公司旨在()A.以華制華 B.掠奪國統區財寶C.以戰養戰 D.封鎖抗日依據地答案C解析以華制華,意思是用中國人牽制中國人,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日本占據當局在蒙疆地區設立的日資公司”,可知是日本在淪陷區經濟掠奪的表現,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日本占據當局在蒙疆地區設立的日資公司達73個”意在利用斗爭中獲得來的物力和財力,接著擴大斗爭,故C項正確;材料敘述了日本設立投資公司的狀況,與抗日依據地無干脆關聯,故D項錯誤。8.(2024·衡水四月大聯考,30)1937年9月3日,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在日記中寫道:“此次抗戰是長久戰,在得最終成功,非爭一時一地之得失,小勝不足喜,小敗不足憂,須有百折不撓之精神,做屢敗屢戰之打算。”材料從側面反映出()A.陳誠受毛澤東《論長久戰》的影響B.因淞滬會戰的失敗相識到長久戰必要性C.全面抗戰爆發國民黨軍隊處于劣勢D.國民政府早已做好了進行長久戰的打算答案C解析據材料“此次抗戰是長久戰……須有百折不撓之精神,做屢敗屢戰之打算”可知在抗日斗爭以來在正面戰場上國民黨接連敗退,這從側面反映出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軍隊處于弱勢地位,故C項正確。9.(2024·佛山一模,30)據資料統計,1937年川陜等西部地區共有工廠237家,還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廠。到1940年,西部地區工廠合計達1354家,僅重慶就有429家。這說明白()A.西部優越的資源條件有利于企業發展B.重慶是抗戰時期的經濟中心C.西部的開發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D.國民政府為長久抗戰作打算答案D解析抗戰期間企業內遷,說明國民政府意圖通過企業內遷保留經濟實力與物質基礎,為長久抗戰作打算,故D項正確。10.美國作家斯諾曾這樣記述中共抗日依據地:“很多內戰時期遠飏(逃跑)的地主,現在重新回家,他們可以像農夫一樣領受新地;這些人照樣有同等的選舉權,并有權參與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資本家也一樣可以參與政治生活?!边@表明當時中共()A.堅持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B.執行國民政府的行政吩咐C.拋棄階級斗爭的基本立場D.保障政治權利的肯定同等答案A解析“很多內戰時期遠飏(逃跑)的地主,現在重新回家,他們可以像農夫一樣領受新地;這些人照樣有同等的選舉權,并有權參與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資本家也一樣可以參與政治生活”表明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中共堅持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故A項正確。11.(2024·遼寧五校高三聯考,11)1944年9月,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上,中共正式提出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聯合政府的主見,引起劇烈反響,獲得中外輿論的廣泛支持。中共的這一主見()A.旨在維護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權B.導致民族統一戰線出現裂痕C.有利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成功D.是對國民黨片面抗戰的回應答案C解析中共主見建立聯合政府,并非維護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權,故A項錯誤;建立聯合政府的主見有利于維護民族統一戰線,故B項錯誤;主見建立聯合政府有利于團結民主力氣,進而促進民主革命取得最終成功,故C項正確;這一主見是中共在抗戰即將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對將來國內政局的設想,與片面抗戰無關,故D項錯誤。12.(2024·衡水金卷考試模擬卷三,30)抗戰即將成功之時,毛澤東發文談道:“比如一棵桃樹,樹上結了桃子,這桃子就是成功果實。桃子該由誰摘?這要問桃樹是誰栽的,誰挑水澆的。蔣介石蹲在山上一擔水也不挑,現在他卻把手伸得老長老長地要摘桃子?!泵珴蓶|的上述言論表明()A.中國共產黨打算同國民黨徹底決裂B.國民黨竊取了抗戰成功果實C.蔣介石在抗戰后期已經放棄了抗戰D.中國主要沖突由外向內轉變答案D解析中共與國民黨的合作在抗戰后的1946年由于國民黨撕毀政協協議而裂開,故A項錯誤;當時抗戰并未結束,故B項錯誤;蔣介石在抗戰后期是消極抗日,但不是放棄抗戰,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中中共對國民黨的看法,表明當時抗戰成功在即,主要沖突即將發生變更,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4·大連一模,4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紀念日統計表紀念日時間及設定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每年1月27日,聯合國2005年設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設立日本廣島核爆炸遇難者紀念日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實行諾曼底登陸紀念日旨在紀念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歐洲成功紀念日1945年5月8日24時,“德國無條件倒戈書”簽訂,英國、法國、奧地利、波蘭等國家以5月8日為紀念日衛國斗爭成功紀念日由于時差的關系,“德國無條件倒戈書”簽訂的時候,蘇聯已經到了5月9日,因此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以5月9日為紀念日抗日斗爭成功紀念日每年9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設立材料二在歷史教科書中,1983年之前一般沒有涉及中國的抗日斗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作用問題。1983年北京師范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高校歷史專業教材——北京師范高校歷史系中國現代史教研室編《中國現代史:下冊》,起先正面提到了這種作用:中國的抗日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斗爭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同時,中國人民也對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長期斗爭及其成功,大大地鼓舞了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練和女兒私下協議書
- 咖啡廳加盟合同協議書
- 財產賬戶協議書
- 藥店變更協議書
- 郵儲就業協議書
- 屠宰檢疫員合同協議書
- 合同外增加工程協議書
- 郵寄快遞協議書
- 液化氣供氣合同協議書
- 美國導彈協議書
- 中國銀聯招聘筆試題庫2024
- 駕駛員心理疏導培訓
- 2024-2030年中國汽車輪轂單元市場運行態勢及未來需求預測分析研究報告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合格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化學+生物試卷(真題+答案)
- GB/T 23132-2024電動剃須刀
- DL∕T 2553-2022 電力接地系統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表電位測量技術導則
- 高考部編版高中語文72篇理解性默寫(含答案)
- 外研版英語六年級下冊-M8U1
- 污水泵站運行維護合同范本
- 2023-2024學年上海市嘉定區七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