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教學案中圖版必修2_第1頁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教學案中圖版必修2_第2頁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教學案中圖版必修2_第3頁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教學案中圖版必修2_第4頁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教學案中圖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一、教材第48頁探究1.杜能提出農業區位論的條件:①肥沃的平原中心只有一個城市;②不存在可用于航運的河流與運輸河,馬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③土質條件一樣,任何地點都可以耕作;④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與其他地區隔絕;⑤人工產品供應僅來源于中心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應則僅來源于四周平原;⑥礦山和食鹽坑都在城市旁邊。形成機制:依據前述各種假設,以及運費與距離及重量成比例,運費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農產品的生產活動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動等前提條件,杜能給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農產品的市場價格;C農產品的生產費;Q農產品的生產量(等同于銷售量);K距城市(市場)的距離;t農產品的運費率。地租收入R對同樣的作物而言,隨距市場距離的增加而削減。當地租收入為零時,即使耕作技術可能,經濟上也不合理,而成為某種作物的耕作極限。在市場(運費為零)點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極限連接的曲線被稱為地租曲線。每種作物都有一條地租曲線,其斜率大小由運費率所確定,不簡單運輸的農作物一般斜率較大,相反則較小。杜能對全部農業生產方式的土地利用進行計算的結果,得出各種方式的地租曲線的高度以及斜率。因農產品的生產擇最大的地租收入的農作物進行生產,從而形成了農業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結構。結論是:在孤立國內,將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同心圓狀的6個農業圈。第一圈:園藝和乳畜農業帶,距市場最近,主要生產易腐難運的農產品,如鮮奶、蔬菜等。其次圈:林業帶,為城市供應木材和燃料等。第三圈:作物輪作帶,該帶內作物6年輪作一次。6年中有2年種稞麥,分別用1年種土豆、大麥、苜蓿和野豌豆。這樣,中間就不須要有休閑地。第四圈:谷草輪作帶,谷物、牧草和休閑地輪作,7年輪作一回。第五圈:三圃輪作帶,每年分別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種燕麥、稞麥和休閑,3年輪回一次。第六圈:粗放畜牧帶,生產牧草,實行粗放經營。在該帶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2.“杜能環”終歸是志向狀況下的模型,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的符合這一理論,有的不符合,因為終歸有很多因素諸如交通條件等不盡相同,所以有些并不肯定呈典型的環狀。二、教材第57頁復習題1.與杜能的區位模式相比,現代農業生產的區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邊緣地帶的農業區位分布。在城市化不斷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張的狀況下,大城市的城市用地與城市邊緣地帶的農業用地形成激烈競爭。城市用地通常比農業用地獲得的利潤高。因此,城市邊緣地帶的農夫,在期盼土地轉變為城市用地后隨時拋售的心理作用下,不愿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勞務,使得農業經營趨于粗放。2.在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中,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在原始遷移農業中,人們幾乎完全靠自然環境的投入獲得農產品,環境條件是影響其生產的確定性因素;在傳統旱作谷物農業中,人們投入大量勞動力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并采納各種方法復原土壤肥力,如采納澆灌技術彌補自然降水的不足以提高農業產量,使得環境條件的影響趨弱。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存關系越來越弱,市場、資金、交通、農業技術等社會經濟條件越來越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最重要的區位因素。3.人類通過農業活動,一方面以農業景觀取代自然景觀,使地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在農田不斷擴展的過程中,人們亂砍森林、濫墾草原,使地表植被遭到嚴峻的破壞,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等嚴峻的環境問題。(也可舉農業技術的改革,如澆灌技術、化肥、農藥的運用等例子,分析對環境造成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三、教材第57頁思索1.歐洲的農業模型呈同心環狀分布,其農業飽和程度,以英國首都、比利時、荷蘭、丹麥為中心向外圍漸漸下降。這說明市場距離對農業生產集約程度的影響。2.西北歐是農業高度飽和區,是歐洲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是歐洲的核心市場,以此為中心,農業集約程度向四周漸漸降低,這種分布符合杜能的農業區位論。[課堂小結][A級抓基礎]新疆特別的地理環境,利于作物中紅色素的積累。同時,“地膜+滴灌”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紅色產業”的發展,在山前綠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紅色作物種植區。據此,完成1~3題。1.新疆發展“紅色產業”的特別地理環境要素是指()A.水源 B.地形C.氣候 D.土壤2.推廣“地膜+滴灌”技術對新疆“紅色產業”的首要意義是()A.節約勞動力 B.節約水資源C.削減田間雜草 D.減輕鹽漬化3.“地膜”技術的主要作用是()A.播種時間提前 B.生長周期縮短C.熱量需求削減 D.光照要求降低解析:第1題,主要考查新疆特色農業的發展條件?!凹t色產業”說明作物或果實的顏色艷麗,而利于作物果實著色最好條件就是光照。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少,新疆由于夏季高溫干燥,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農作物的紅色素等固性物質簡單積累,使農作物品質較好,可發展“紅色產業”?,F在新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色作物種植區。故答案選C項。第2題,主要考查人類對農業區位因素以及意義。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少,限制農業發展的因素為水源,滴灌將水干脆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削減了水的用量,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與一般的澆灌方式相比,能大量節約水源,同時地膜覆蓋能夠土壤水分的蒸發,因此“地膜+滴灌”能夠削減最大限度的節約水資源,對新疆“紅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故答案選B。第3題,主要考查農業技術的作用。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早春季節,氣溫較低,不利于種子萌發,早春播種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溫的作用,利于種子萌發,達到“紅色”作物提前播種的時間。因此“地膜”技術不但保水,還能夠提高地溫,提前播種時間。故答案選A項。答案:1.C2.B3.A讀某地土地利用圖(左)和農業產值構成圖(右),完成4~5題。4.該區域的農業地域類型是()A.大牧場畜牧業 B.種植園農業C.混合農業 D.現代旱作谷物農業5.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是()A.勞動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專業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產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D.生產敏捷性差,市場適應性弱解析:該農業地域類型種植業、畜牧業各占肯定比例,為混合農業。該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是專業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產敏捷性強等。答案:4.C5.B讀2024年四個國家糧食作物生產的統計表,完成6~7題。項目甲乙丙丁每公頃肥料施用量/千克250.853.7108.8191.9每公頃產量/千克249897719563150農業勞動力人均產量/噸6.1140.6121.779.2農業勞動力人均耕地面積/公頃2.1186.6145.637.96.甲、乙、丙、丁四國中最可能屬于商品谷物生產國的是()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7.乙國要提高糧食的總產量,其致力發展的方向應是()①擴大耕地面積②擴大澆灌面積③提高機械化水平④增加化肥施用量⑤發展農業科技、培育良種A.①③⑤ B.①④⑤C.①②④ D.②④⑤解析:第6題,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乙、丙兩國農業勞動力人均耕地面積多,農業勞動力人均產量高,能夠反映出兩國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糧食商品率高的特點,因而最可能屬于商品谷物生產國。第7題,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乙國糧食單產低,肥料運用量少。要提高乙國糧食的總產量,就要提高單產。擴大澆灌面積、增加化肥施用量、發展農業科技、培育良種都能提高糧食的單產。答案:6.C7.D[B級提實力]8.下列地區與所列特色農業相匹配的是()A.北疆地區——蘋果園、奶業、茶葉B.海南島——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業D.云貴地區——烤煙、花卉、蘋果園解析:海南島可利用其緯度低、熱量足夠的優勢,發展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答案:B“響水大米,大米中的戰斗機”,明、清時代為“皇糧”“御米”,其生長在大面積玄武巖“石板地”上。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為10~30厘米,澆灌水源來自亞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水質純凈、無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汲取了大量的熱量,在夜晚又將汲取的熱量散發出來,使石板地的地溫、水溫比一般的稻田高出2~3攝氏度。據此,完成9~10題。9.用響水大米做飯,湯似鮮乳,米如油柱,香味襲人。響水大米品質好的最主要自然緣由是()A.東北有肥沃的黑土B.石板地晝夜溫差大C.澆灌水源好,好水出好米D.經驗代選育,稻谷品種好10.響水大米地理標記產品愛護范圍為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熔巖臺地面積達200多平方千米。限制響水大米種植范圍擴大的主要因素是()A.特別的地質和土壤環境——“石板地”面積有限B.地理標記產品愛護政策——限制其他地方種植響水稻米C.國家學問產權愛護——防止優質水稻種子資源流失D.響水大米只相宜當地的氣候與土壤環境,其他地方引種質量較差,產量低解析:第9題,影響響水大米品質的最主要自然緣由是當地的氣候條件;石板地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第10題,響水大米品質優良是因為“石板地”增大了晝夜溫差,因此“石板地”面積有限,限制響水大米種植范圍擴大。答案:9.B10.A18世紀墨累—達令盆地起先種植小麥,飼養綿羊,現已成為澳大利亞主要的農產品輸出地。隨著農場規模、數量的擴大與墨累河河水引用過多,該地接連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讀圖(粗箭頭代表主要流向,細箭頭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1~12題。11.下列農業經營模式中,最能說明上述農業地域類型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12.目前該盆地最有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是()①土壤鹽堿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旁邊侵蝕作用增加③湖中的水生動植物大量繁殖④濕地萎縮,牧草生長不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11題,這是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以種植小麥和牧羊為主,其中牲畜主要賣到市場,作物除了賣到市場外,大部分作為牲畜飼料。第12題,(引用河水過多)過度澆灌,易造成土壤鹽堿(漬)化,并能使濕地萎縮,牧草生長不良。答案:11.D12.A13.閱讀圖文資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完成下列各題。20世紀50年頭以來,下圖中我國境內某些區域建立了很多國營農場,引種優質長絨棉。目前,這些區域的棉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種植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近年來,每至棉花收獲季節,數十萬外地民工前來這里采摘棉花。(1)推斷并說明這些國營農場的分布規律。分析這些地區種植優質長絨棉的有利條件。(2)距消費市場較遠卻并未影響該區域商品棉銷售,請說明緣由。(3)說明該區域商品棉生產的限制性因素。解析:本題通過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產基地的建設,考查了農場的分布、影響長絨棉生長的有利條件、限制性因素。第(1)題,結合圖中經緯網可知該區為塔里木盆地。干旱是本區突出的特點,從而推知農場應分布在水源條件好的盆地四周綠洲地帶。該區域為我國優質長絨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條件時首先要結合當地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條件考慮,然后找出與其“優質”有關的因素。第(2)題,農產品的銷售要從產品本身、市場需求、交通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3)題,商品棉花生產的限制性因素要從當地發展農業的自然和人文條件中的不利條件進行分析。留意要從材料中獲得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獲季節,大量外地民工前來采摘,說明當地勞動力不足。答案:(1)分布規律:盆地四周綠洲地帶(山前洪積—沖積扇地帶)。有利條件:(棉花生長期)光照足夠,熱量足夠,有澆灌條件。(2)棉花易儲存、易運輸(交通條件改善);棉花品質優良(我國最大的長絨棉生產基地),市場需求量大。(3)勞動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為突出;氣候干旱(降水稀有),水資源有限。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哥斯達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園”之稱,全國25%的國土被劃為國家公園。哥斯達黎加是世界其次大香蕉出口國,咖啡是僅次于香蕉的其次大農產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優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豆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樹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質量越好。時至今日,哥斯達黎加的咖啡工業已成為世界上結構最完整的工業部門之一。(1)分析哥斯達黎加咖啡種植業發展的有利條件。(2)為什么“特硬豆”種植的海拔越高質量越好?(3)分析哥斯達黎加被譽為“中美洲花園”的緣由。解析:第(1)題,從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和技術、市場等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2)題,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