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新疆昌吉瑪納斯縣第一中學高三3月熱身考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分裂間期依次分為G1、S和G2期,研究者將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進行融合,實驗如圖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細胞核,黑點代表中心體。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A.中心體的復制始于G1期,在G2期復制完畢B.中心體和DNA的復制可能同時進行C.S期細胞中存在使G1期細胞核進入S期的物質D.引發中心體復制的物質持續存在到G2期2.如圖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①②③也能在線粒體、葉綠體及原核細胞中進行B.每種氨基酸均可由不止一種tRNA來轉運C.③是翻譯過程,方向是從b到aD.一條mRNA可與多個核糖體結合,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多肽鏈,加快了翻譯的速率3.如圖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燒毀前后(b點為發生火災的時間),草本、灌木和喬木植物體內貯存的能量(Pn)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A.在整個演替過程中,各種群的數量一般呈“S”型增長B.a--b段,三類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塊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C.由于b點時該森林被大火完全燒毀,故圖示演替屬于初生演替D.可以用樣方法調查某種喬木的種群密度4.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A.高溫和低溫均能破壞酶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細胞產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C.細胞質基質中的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細胞質中沒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約1m2的石頭。有人于石頭不同距離處,調查了蜥蜴個體數、蝗蟲種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結果見下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隨著距離的增大,蝗蟲的種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間的競爭減弱B.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越小C.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垂直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D.在該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物質都可以循環利用6.探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實驗中,最佳的觀測指標是()A.扦插枝條的生根數量 B.2,4-D溶液的濃度C.扦插枝條的生根平均長度 D.扦插枝條的生根總長度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某湖泊中存在一條食物鏈:小球藻→水蚤→魚(甲),其中甲體內含有毒素不能作為人類的食物。現向該湖泊引入以小球藻和水蚤為食的河蚌。請回答下列問題:(1)向該湖泊中引入河蚌后,河蚌和水蚤之間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河蚌會導致甲種群數量___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調查湖泊中河蚌種群密度時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蚌進入該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而不呈“J”型增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河蚌是日常生活餐桌上人們經常食用的美食,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價值。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向該湖泊生態系統引入河蚌的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科學研究發現,在光照、高氧和低CO2情況下,葉肉細胞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發生“光呼吸”作用,它是光合作用時發生的一個損耗能量的副反應。即催化C5與CO2結合生成C3的Rubisco酶同時還可以使C5與O2結合,形成一個同樣的C3和另一個C2,C2可參與線粒體的有氧呼吸,其部分中間產物經ATP和[H]還原轉變成C3參與暗反應,過程如圖甲所示。在圖乙實驗裝置中,已知通過配制不同濃度CO2緩沖液X可以調節并維持空氣中不同濃度的CO2,而空氣中CO2濃度值可以通過CO2濃度感應器測定。(1)據圖甲分析,Rubisco酶發揮作用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圖中ATP的水解與細胞內的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應相聯系。(2)已知ATP和[H]的積累會對葉綠體造成傷害,依據圖甲信息,解釋植物在干旱天氣和過強光照下,光呼吸的積極意義是______________。(3)利用圖乙裝置,提供高氧和低濃度CO2緩沖液,給予一定光照發現紅色液滴向左移動,結合圖甲信息,分析液滴向左移動的具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農業生產上可利用圖乙裝置測定CO2濃度對于植物凈光合速率的影響,為給大棚種植戶提供增產的科學數據,請簡述利用該裝置測定植物達到最大凈光合速率時對應的最小CO2濃度的實驗思路是______________。9.(10分)濕地是地球獨特的生態系統和寶貴資源,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防洪排澇、凈化水質等功能。黃河三角洲濕地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是由黃河攜帶的泥沙長期淤積逐漸形成的,該濕地由近水邊到岸邊分為光灘區、近水緩沖區、核心區等區域,如下圖所示。據圖回答問題:(1)該濕地群落的演替過程屬于_____,從光灘區到核心區這幾個區域的不同具體體現在空間結構的___________方向上。區別核心區和近水緩沖區這兩個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_______,調查核心區或近水緩沖區的蘆葦種群數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描述蘆葦種群數量變化時建立的數學模型應該是_________。(3)現在黃河下游不管是開凌梭、黃河刀魚,還是海豬的種群數量都在銳減,保護它們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規劃此區域,改造為河灘公園,這些活動會改變群落的發展方向,也可能會影響當地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10.(10分)某二倍體植物莖的高矮有高莖、中等高莖、矮莖三種情況,由基因A和a控制,a基因能表達某種物質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型中有一個a表現為中等高莖,有兩個及以上a表現為矮莖。該植物花色有白色、紅色、紫色三種,其花色合成途徑如下圖,其中B基因的存在能夠抑制b基因的表達:(1)選取某純合白花和純合紫花植株雜交,F1花色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自交,若F2代表現型有兩種,則親代白花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若F2代表現型有三種,其表現型及比值為_________________。(2)某純合紫花高莖植株與純合紅花矮莖植株雜交,F1中出現了矮莖植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①該植株A基因發生了基因突變②外界環境影響導致性狀發生了改變③該植株可能是Aaa的三體,為了確定該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該植株與親代純合紅花矮莖植株雜交: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植株可能是基因突變引起;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植株可能是外界環境影響引起;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植株可能是Aaa的三體。11.(15分)下圖1為某二倍體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某時期示意圖,圖2、圖3為某動物(2n=4)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示意圖;圖4為以上兩種生物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與核DNA數的比值(用H表示)的變化曲線,其中F點代表分裂結束點。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圖1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________期,其中囊泡來自______(填細胞器名稱),囊泡與形成新細胞的__________有關。(2)圖2細胞的名稱為_____,圖3細胞中含有_____對同源染色體。(3)圖4曲線中D→E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E點時細胞中含有_______個染色體組。若該曲線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H的變化,則等位基因的分離發生在_______段。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解析】
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歷時長,占細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進行R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并且為下階段S期的DNA合成做準備;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為M期做準備,但是還有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不過合成量逐漸減少。【詳解】A、分析圖解可知,圖中細胞S期時已經出現兩個中心體,說明中心體在S期結束之前已經復制完畢,A錯誤;
B、DNA復制發生在S期,通過圖一細胞融合的結果可知,中心體和DNA復制可能同時進行,B正確;
C、根據圖一細胞融合的結果可知,S期細胞中可能存在使G1期細胞核進入S期的物質,C正確;
D、根據圖細胞融合結果可知,引發中心體復制的物質持續存在到G2期,D正確。
故選A。2、A【解析】
圖示表示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復制過程;②表示轉錄過程;③表示翻譯過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參與。【詳解】A、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細胞中都含有DNA,也含有核糖體,能進行圖中①DNA的復制、②轉錄和③翻譯過程,A正確;B、一種氨基酸可以由一種或幾種tRNA來轉運,B錯誤;C、③是翻譯過程,根據肽鏈的長度可知,翻譯的方向是從a到b,C錯誤;D、一條mRNA上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進行翻譯,這可提高翻譯的速度,但每個核糖體都能合成完成一條肽鏈,因此多個核糖體能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D錯誤。故選A。本題結合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圖解,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名稱;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場所、過程、條件和產物等,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3、C【解析】
1、三類植物在群落中呈斑塊狀鑲嵌分布應為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2、根據題圖,b~d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況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優勢取代,灌木又被喬木優勢取代。3、演替過程中,由于植物形成垂直結構,則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逐漸增加,但種群數量不一定呈現S型曲線。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詳解】A、在整個演替過程中,由于生產者同化的能量越來越多,最后趨于穩定,說明各種群的種群數量一般呈“S”型增長,A正確;B、由于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同一地段種群密度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正確;C、b點時該森林被大火完全燒毀,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所以火災后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D、可以用樣方法調查某種喬木的種群密度,D正確。故選C。4、C【解析】
只有在高溫下酶的結構被破壞失去活性不可恢復,而在低溫下酶只是活性降低;A錯誤;
根據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質,也可以是RNA;B錯誤;
細胞質基質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階段,即有分解葡萄糖為丙酮酸的酶;C正確;
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有DNA,DNA復制和轉錄的時侯需要DNA的解旋酶。D錯誤。5、A【解析】
由柱形圖和曲線圖可知,以石頭為中心,距離石頭的距離遠近不同,蜥蜴數量、蝗蟲數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數量不同,距石頭的遠近引起的不同生物的種群數量的變化屬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由曲線可知,距離石頭越遠,蝗蟲數量越多,禾本科植物減少,非禾本科植物大量減少,種群密度下降,植物之間的競爭降低。【詳解】據圖中數據可知,隨距石頭的距離加大,蜥蜴數量減少,蝗蟲數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顯降低,故說明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減少,兩者之間的競爭將會降低,A正確;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越不利于躲避天敵,被天敵插食的風險就越大,B錯誤;據圖中數據可知,隨距石頭的距離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C錯誤;物質循環是指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物質是循環利用的,不是各種生物之間的物質都是循環的,D錯誤。解答本題關鍵在于結合圖示分析出得到“距離石頭的距離遠近不同,蜥蜴數量、蝗蟲數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數量的變化”。其中分析選項時應注意一些易錯點:群落的垂直結構與水平結構的區別;物質循環的范圍等等。6、D【解析】
探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實驗,自變量是2,4-D的濃度,因變量是扦插枝條的生根數量或生根總長度,扦插枝條上芽的數量、2,4-D溶液處理扦插枝條的時間等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的設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則。【詳解】探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實驗中,觀測指標是對因變量的觀察,2,4-D溶液的濃度屬于自變量,不是觀測指標。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影響不同,扦插枝條的生根數量和扦插枝條的生根長度都是自變量影響的結果,都可作為觀測指標,但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常用扦插枝條的生根總長度作為最佳的觀測指標,綜上分析,D正確,ABC錯誤。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競爭和捕食下降河蚌捕食小球藻和水蚤,使流入甲的能量減少樣方法該湖泊的環境資源有限,存在河蚌種內斗爭、以河蚌為食的天敵等因素直接調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①“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理想條件下,實驗室)無限增長曲線,呈指數增長的曲線,與密度無關。②“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與密度有關用N表示種群數量,當N=K/2時,種群增長率最大,理論上最適合捕撈(圖中C點)N>K/2時,種群增長率降低,N<K/2時,種群增長率增大聯系實際:保護珍貴動物及消滅害蟲時,注意K值,即在保護(消滅)種群數量的同時還要擴大(減小)他們的環境容納量。【詳解】(1)引入河蚌后,河蚌捕食水蚤和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因此河蚌和水蚤之間為捕食和競爭關系。河蚌捕食小球藻和水蚤,使流入甲的能量減少,導致甲種群數量下降。(2)河蚌活動能力弱,因此其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為樣方法。該湖泊的環境資源有限,存在河蚌種內斗爭、以河蚌為食的天敵等因素的限制,河蚌進入該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3)河蚌作為人類的食物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甲不能作為人類的食物,其能量不能流入人類,河蚌的引入能調整該湖泊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注意辨析兩種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出現條件和辨析生物多樣性價值的種類。8、葉綠體基質吸能“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對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光呼吸消耗了裝置中的氧氣導致的液滴左移首先取長勢相同的待研究植物若干株并分別置于已經準備好的若干裝置乙(提前準備相同的裝置乙若干)中;然后將配制好的不同濃度的CO2緩沖液X置于上述準備好的裝置乙中,以調節并維持裝置乙中不同濃度梯度的CO2濃度,給上述裝置相同且適宜的光照,記錄各組裝置中液滴移動的速率并統計,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找到該植物最大凈光合速率時對應的最小CO2濃度。(或將配制好的不同濃度的CO2緩沖液X置于上述準備好的裝置乙中,以調節并維持裝置乙中不同濃度梯度的CO2濃度,給上述裝置相同且適宜的光照,記錄各組裝置中液滴移動的速率并統計,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找到該植物最大凈光合速率時對應的最小CO2濃度。)【解析】
1.光合作用的具體的過程:
①光反應階段:場所是類囊體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a.CO2的固定:CO2+C5
2C3b.三碳化合物的還原:2C3(CH2O)+C5+H2O
2.細胞中的吸能反應往往與ATP的水解相聯系,而放能反應往往與ATP的合成相聯系。【詳解】(1)圖甲顯示,Rubisco酶既能催化C5和CO2反應,又能催化C5和O2反應,由光合作用的過程可推測,Rubisco酶發揮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ATP的水解過程要釋放能量,故應該與細胞內的吸能反應相聯系。(2)植物在干旱天氣和過強光照下,植物的自我調節性的適應會導致氣孔關閉,氣孔關閉引起CO2供應不足,會導使CO2的固定產物C3減少,進而引起.NADPH和ATP的消耗減少,造成NADPH和ATP在葉綠體內積累,對葉綠體造成傷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對細胞起到保護作用。(3)題意顯示“光呼吸是所有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在光照和高氧與低二氧化碳情況下發生的一個生化過程”,而圖乙裝置,提供高氧和低濃度CO2緩沖液,并給予一定光照條件,顯然裝置中的植物可進行光呼吸作用,結合圖甲可知,光呼吸過程中消耗O2并釋放出CO2,而裝置乙中的CO2緩沖液X會維持CO2濃度的穩定,也就是說引起液滴移動的原因是氧氣濃度的變化,而紅色液滴向左移動,是因為光呼吸消耗了裝置中的氧氣導致的。(4)實驗目的為用圖乙裝置測定CO2濃度對于植物凈光合速率的影響,由實驗目的可知實驗的單一變量是CO2濃度的不同,因變量是凈光合速率的變化,這里應該是裝置中液滴移動的距離,因此利用該裝置測定植物達到最大凈光合速率時對應的最小CO2濃度的實驗思路為:首先取長勢相同的待研究植物若干株并分別置于已經準備好的若干裝置乙(提前準備相同的裝置乙若干)中;然后將配制好的不同濃度的CO2緩沖液X置于上述準備好的裝置乙中,以調節并維持裝置乙中不同濃度梯度的CO2濃度,給上述裝置相同且適宜的光照,記錄各組裝置中液滴移動的速率并統計,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找到該植物最大凈光合速率時對應的最小CO2濃度。熟知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能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解答光呼吸的有關問題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實驗設計能力也是本題的考查點。9、初生演替水平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豐富度)種群密度樣方法“S”型曲線提高環境容納量(建立自然保護區或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穩態)【解析】
1、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主要類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調查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其中樣方法常用于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包括S型曲線和J型曲線,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種群數量變化的數學模型應該是S型曲線。2、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詳解】(1)“黃河三角洲濕地是由黃河攜帶的泥沙長期淤積逐漸形成的”,說明該濕地群落的演替過程屬于初生演替。將該濕地由近水邊到岸邊分為光灘區、近水緩沖區、核心區等區域,從光灘區到核心區這幾個區域的不同具體體現在空間結構的水平方向上。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豐富度)。(2)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調查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其中樣方法常用于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所以調查蘆葦種群數量常用樣方法。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描述蘆葦種群數量變化時建立的數學模型應該是S型曲線。(3)建立自然保護區(提高環境容納量或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如果規劃此區域,改造為河灘公園,這些活動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也可能會影響當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穩態)。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相關知識,考生理解群落演替類型發生的起始條件、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適用范圍,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0、白花BBDD白花:紅花:紫花=12∶1∶3全為矮莖中等高莖∶矮莖=1∶1中等高莖∶矮莖=1∶5【解析】
孟德爾在做兩對雜交實驗的時候,發現F2的分離比為9∶3∶3∶1。提出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1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產生四種不同的配子,進而雌雄配子結合得到F2分離比9∶3∶3∶1。本題花色遺傳是自由組合定律的變式應用,即兩對等位基因決定同一種性狀,如白花(B_D_、B_dd)、紫花(bbD_)、紅花(1bbdd)。生物的表型通常是由基因型決定的,但是也受環境的影響。鑒定植株的基因型,通常采用測交法,即與隱性植株進行雜交,測交可以檢測待測個體產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若矮莖植株為aa,則與矮莖植株測交,表現型為矮莖;若矮莖植株為Aa,則說明其受環境因素影響,測交結果為中等高莖∶矮莖=1∶1;若矮莖植株為Aaa,Aaa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A∶aa∶Aa∶a=1∶1∶2∶2,則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中等高莖(Aa)∶矮莖(aa或aaa或Aaa)=1∶5。【詳解】(1)純合白花的基因型為BBDD或BBdd,純合紫花的基因型為bbDD,讓白花和紫花植株雜交,F1基因型為BbDD或BbDd,花色表現為白花。F1自交,若F1的基因型為BbDD,則后代表現型為白花(B_D_)和紫花(bbDD),共兩種表現型;若F1的基因型為BbDd,則后代表現型為12白花(9B_D_、3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核電站鋼結構模塊化吊裝工程驗收及保修協議
- 返鄉標兵就業協議書
- 項目結束清算協議書
- 事故車轉讓理賠協議書
- ktv管理承包協議書
- pvc水管合同協議書
- 逆風集團攻略協議書
- 門店部分轉讓協議書
- 養殖羊合作合同協議書
- 修理廠車輛質保協議書
- 卡車充換電站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備案
- 第十二周《遇見勞動之美點亮成長底色》主題班會
- 世界環境日環保教育班會 課件
- 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
- 2024認定實際施工人法律風險防范與合同完善服務合同3篇
- 2022年新高考全國Ⅱ卷英語高考真題試卷(含詳解)
- CT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舞蹈演出編導排練合同模板
- 【MOOC】人工智能原理-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MOOC】引領世界的中國乒乓-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腸梗阻課件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