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圖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1.地球的宇宙環境。
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
⑴宇宙和天體的概念:宇宙:天地萬物總稱;
天體:宇宙間的各種星體及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通稱天體。
⑵天體的類型:恒星、星云、行星、衛星、流星體、彗星、星際物質等(自然)。
還有人造衛星等人造天體。
【知識鏈接工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天體是地球,最基本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
距太陽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座的南門二(比鄰星)。
【知識擴展】恒星和星云特點比較:
恒星:熾熱氣體(氫和氫),自行發光,球狀天體,很大的質量,距地遙遠,不停地運動和變化。
星云: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氫),云霧狀外表,質量更大,體積更大、密度小。
⑶天體系統的層次:
總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八大行星
運動特征
共面性: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各行星軌道傾角都很小,水星稍大。
同向性: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太陽系逆時針公轉。
近圓性:水星公轉軌道橢圓偏心率較大。
結構特征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距日近,體、質小,密大,溫高,中心有鐵核,衛星少或無。
巨行星:木、土。體、質大,密小,溫低,由氫、氫、灰等物質組成,衛星多,有光環。
遠日行星:天、海。距日遠,溫低,以氫、甲烷為主,有衛星。
(2)日地關系
3.太陽系概況。
①太陽是中心(99.86%),其體積大,氣體球(氫和氫),密度小,質量大,表面溫度6000K。
②有“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③水最近,海最遠;木星最大,地球最密、土星最稀。
④肉眼可見:水、金、火、木、土。金星最亮(逆向自轉)。土星衛星最多、光環最美。
⑤流行體:行星際空間的塵埃和固體小塊。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
⑥彗星:在扁長軌道上繞日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哈雷彗星76年回歸。
4.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5.太陽能量的來源。-1二---二二二二二二-0^';;三、、
二::一二二三之7^5??、、''、、義'、、
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用太陽常'/二/;'7鎏王滑X〕'、E:「W二')
數來衡量。太陽能量來源于太陽內部在高溫高壓、''、、'、193Eh:'/,"http://
下產生的核聚變反跳,4個H—fl個He。二-----二一-J"
【課本上有而考綱中沒有的知識點】太陽輻射對、二二二三二三二二二二
地球的影響:一'-------二二二二--
①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能源。(是地球能量的源泉)
【實際應用知識】影響大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陽高度(即緯度);②天氣狀況;③地勢;④空氣密度。
例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太陽輻射強和弱的原因。
6.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的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層。
⑴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黑子和耀斑是太陽活動最主要的類型,活動周期11年。
①光球:太陽“黑子”(溫度約低1500度)。黑子的多少作為太陽活動強弱標志,光球最亮平日見。
②色球:“日珥和耀斑”。耀斑爆發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色球亮度不及光球的1/千,日全食見。
③口冕:有''太陽風"。100萬度,亮度1/百萬,
⑵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的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電離層: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
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產生“磁暴”現象,對地質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響。
④兩極地區的夜空出現極光現象。
6.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⑶地球
7.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形狀:
①特點: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橢球體。或:旋轉的“三軸”橢球體。
②形成: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
③地理意義:a.產生晝夜半球;b.各緯度太陽輻射不均,只有一地太陽直射。
②大小: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半徑—極半徑=21千米;赤道周長約四萬千米。
【知識擴展】
①質量100千克的物資,在兩極比赤道重。
②實際的0°經線比二分之一的0°緯線略短。
③緯度相差1°=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
某緯線上的經度相差1°=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Xcos<D.(注:①為緯度數)。
8.地軸
通過地心連接南北兩極的假想軸線,稱為地軸。地球圍繞地軸旋轉。地軸與赤道平面垂直,與地球公轉
軌道平面相交成66°34'的夾角。
9.兩極
地軸同地面相交于南北兩極。其緯度分別是南北緯90°。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知識擴展】北極點的四周都是南邊;南極點的四周都是北邊。北極的極晝天數186天,長于極夜天數
179多天。
10.經線
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線,也稱了午線。特點:半圓,長度相等;相
交于兩極,指示南北。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
經線圈度數:東經度+西經度=180°。
注:實際經線圈的長度小于赤道周長(因為地球形狀的影響)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以經過英國倫敦東南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為本
fmw
為了區分地球上的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標注了度數,這就是經度。iLI\\]
從0°經線算起,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于東經("E”),Vi午J
以西的180°屬于西經(“W”)。東經180°和西經的180°重合在一條經線上,坡、夕
那就是180°經線。
【在地圖上判讀東西經度的方法】: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東經
度;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西經度:除0°和180°經線外,其余經線都能準確區分是東經
度還是西經度。
13.赤道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長約40700千米。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個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
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知識鏈接】赤道上每年有兩次直射,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不
能形成臺風。赤道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赤道經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非洲、印度洋、亞洲。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瑙魯、厄瓜多爾(基多赤道紀念碑)、哥倫比亞、
巴西(亞馬孫河河口)、剛果(布)、剛果(金)、肯尼亞、索馬里、馬爾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
14.緯線
緯線: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平行赤道,并與絲線垂直,指
示東西;大小不等,自成圓圈,赤道最長,兩極為點。緯度相差1°=11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15
緯線圈長度=4萬千米XCos。(d>為緯度數),如60。緯線圈是赤道的一半。
15.緯度
緯度: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也標注了度數,這就是緯度。緯度從赤道算起,赤道為0°,山
赤道往兩極各分為90°,赤道以北是北緯(N),以南是南緯(S)。
【在地圖上判讀南北緯度的方法】:向北度數增大的的是北緯,向南度數增大的是南緯。
經緯線垂直相交,構成經緯網,其地理意義是能夠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
位置。準確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和方向。八一J"?一
【經緯網上的技能要求】:4\“一一J
⑴判斷出任何一個地點的地理坐標。卜二2tf一
學生應避免犯的錯誤:地理坐標只寫度數,漏寫了南北緯、東西經。一0,一匕,
⑵求地球上的對跖點(即以地球球心對稱的點)的方法:~才二
緯度相同分南北,經度互補分東西。
16.經緯網及其地理意義
⑶判斷兩點間的方位:
南北方向的判斷方法是:
①同?條經線上的各點,相對方向處正南或正北。
②北緯在北;南緯在南。
③北半球為度數大的在北,緯度數小的在南;南半球相反。
東西方向的判斷方法是:
①同一條緯線上的各點,相對方向處在正東或正西。
②兩點同為東經度,則東經度數大的在東,度數小的在西。
③兩點同為西經度,則西經度數大的在西,度數小的在大。
④兩點各為東、西經度,那么:
兩地經度數之和<180°時:東經度的地點在東,西經度的地點在西。
兩地經度數之和>180。時:東經度的地點在西,西經度的地點在東。
【用圖解法判斷最短航線方向】:
地球大圓航線是經過地心的圓的劣弧段。(注:特別大圓有赤道、經線圈、晨昏圈等)即:
①兩地處于同一經線圈上,最短航線過北極或南極——最短航線向正北或正南。
②兩地處于赤道上,最短航線在赤道上——最短航線向正東或正西。
③兩地處同一緯線上,經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線趨向極點——在北半球最短航線先偏北再偏南:南
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東、西半球的劃分用20°W和160°E的經線
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限。
【擴展】20°W經線通過冰島;新西蘭位于160°E
和180°之間,是東經度的西半球國家。
18.南、北半球的劃分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19.高、中、低緯的劃分
用0。,30。,60°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劃分為低緯、中緯、高緯三部分。
20.南、北回歸線
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只能在南、北緯23°26'之間來回移動。北緯23°36'的緯線
是太陽直射的最北界線,稱為北回歸線。南緯23°26'的緯線是太陽直射的最南界線,稱為南回歸線。
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天文界線。北回歸線通過云南、廣西、廣東、臺灣。
21.南、北極圈
地球上南、北緯66°34'的緯線圈,在南半球的稱南極圈,在北半球的稱北極圈。南、北極圈是地球上
五個氣候帶中溫帶和寒帶之間的分界線。南、北極圈內氣溫低,分別稱為南寒帶和北寒帶。
【知識鏈接】夏季,在北極圈上和北極圈內,全地區都有日數不等的極晝;冬季,則有日數不等的極夜。
在南半球正好相反。
22.時區的劃分
【能力訓練的重點】
①地方時和經度的關系:不同經線上,地方時不同;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都相同。
②時區的劃分: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隔15°劃分為一個時區.
某時區中央經線的度數=時區號X15°;
某地時區號=某地經度數:15°=商的整數部分(余數小于7.5°)或商的整數部分+1(余數大于7.5°)
23.日界線
國際II期變更線(180°經線有三折):向東過日界線,II期減一天;向西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時間日界限:地方時為零點的經線。
24.國際標準時間
以零經度線上的時間作為國際上統?采用的標準時間。即為格林尼治時間(中時區區時),用于航海、極
地及太空。
25.北京時間
我國從西到東跨東五、東六、東七、東八和東九區。全國統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作
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即是東經120。經線的地方時。(不是北京的地方忖)。
北京時間=世界時+8小時
26.區時的應用
區時計算依據:
a.區時=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經度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隔1°,地方時差4分鐘。
b.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整1個小時。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它們就相差幾小時。
c.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東西十二區全球區時最早,180°經線(東十二區)最先進入新的一天。
d.特別計時方法:印度-東5.5區;朝鮮-東9區;歐洲一些國家使用夏時制。
27.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1.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穩定,地軸北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擴展]:北半球某地北極星在當地的仰角=當地的緯度。
2.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擴展】:日月星辰都是東升西落。北半球星座日視運動的方向是圍繞北極星逆時針移動。
3.周期:
1恒星II:自轉360°;時間是23時56分4秒,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1太陽日:自轉360°59,;時間是24小時,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是平時使用時間。
【擴展】:同一顆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觀測的時間,每天提前4分鐘,15天提前1小時,一個月提前2
小時;亦即每個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速度:
⑴角速度:
每小時15°,每4分鐘1°。地球表面除南北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是一樣。
【擴展】: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角速度?樣。
⑵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快,南北緯60°減為赤道的一半。
南北極點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
【擴展】:
①=1670千米/小時XCOS巾(其中也為緯度)。
②衛星(尤其同步衛星)發射基地為什么靠近赤道?答:借力:衛星飛行速度=火箭速度+地球轉動速度
分量,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借助地球自轉力提高衛星的飛行速度。省力:使衛星飛行軌道與最終
運行軌道靠近同一平面內,可節省大量能量,延長衛星運行壽命。
③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成因。
28.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產生晝夜更替現象。
明確三個問題:①晝夜現象與晝夜更替成因的區別。
②用太陽高度h怎樣表示晝夜。(明確地平圈的概念)
(晝半球各地:h>0°;晨昏線各地:h=0°;夜半球各地:h<0°)
③晝夜更替周期為24小時。
【擴展】:太陽II的意義:基本時間單位;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之一。
晨線、昏線
【能力擴展】區別晨線和昏線:從西向東進入白天的那一段是晨線,從西向東進入黑夜的那一段是昏線
(.?.必須先分清東、西方向)。
2、不同經度的地方,地方時不同
3、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
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緯度越高,偏
晨線
轉越大。
【擴展】地轉偏向力對水體、大氣運動的作用。
例如:與河流侵蝕岸、堆積岸的關系,與河流建港的關系,與三角洲的
發展關系。20"N
【注意】:彎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積岸,緩坡岸;凹岸是侵蝕岸,陡
坡岸。
右圖中的D岸侵蝕最厲害;A岸比B岸侵蝕厲害。
29.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
⑴方向:地球公轉的方向和自轉相同,自西向東。俯視北極逆時針。
⑵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兩焦點之一。每年1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7月初,位于遠日點。
⑶周期
1恒星年:公轉360°,365日6時9分10秒;
1回歸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周期,365日5時48分46秒(365
四分之一日)。
【擴展】:解釋為什么每隔4年有?個閏年。
⑷公轉速度:平均角速度:向東大致推進1°/日;
平均線速度:向東大致推進30千米/秒;
近日點時:一月初,速度較快;遠日點時.:七月初,速度較慢。
【擴展】:解釋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為什么比極夜天數多(179天)。
⑸公轉特征:
①地軸是傾斜的,北極指向北極星附近,傾斜的方向始終不變;
②地軸與黃道平面(公轉軌道面)始終保持66°34,夾角。
⑸公轉特征:
①地軸是傾斜的,北極指向北極星附近,傾斜的方向始鄉
②地軸與黃道平面(公轉軌道面)始終保持66°34,夾角。
30.黃赤交角
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面)的交角:23。26、
意義:它使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有季節變化,使太陽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移動。
【推衍結論]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方能得到2次
太陽直射(包括赤道)。南北回歸線之上的地方,一一年只
有1次直射現象;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南回歸線以南的
地方得不到太陽直射。
31.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反映了日照時間的長短
①北半球夏半年(3.21?9.23):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
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四周有極晝。
12.22一冬至
夏至(6.22),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半球反之,南極圈及其以南極夜。
②北半球冬半年(9.23?次年3.21):(與夏半年反之,學生自己歸納)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
規律——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晝夜長短變化規律的關系: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那個半球就是晝長夜短:
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時,北半球的白天越來越長;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時,北半球的白天越來越短。
【實際應用】不同半球的緯度數相同的兩地,晝長=夜長。
2、正午太陽高度(H)的變化:反映太陽輻射強弱,H地方時間是12點,太陽在上中天。
【對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的5點認識】:
①地球上每時每刻,只有一個地方得到太陽的直射;
②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一定是正午12點;
③太陽直射點出現在當地的天頂,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H=90°。
④太陽直射時物體的影子長度為零。
⑤太陽直射點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①H因緯度而不同:同一時刻,H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春秋分時:太陽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計算公式:H=90°-||=90°-緯度差
(緯度差為該地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在同一半球緯度相減,在不同半球緯度相加)。
②H因季節而不同:直射點越靠近時,H逐漸增大;直射點越遠離時,H逐漸變小。
離直射點最近時,H最大;離直射點最遠時,H最小;
【擴展】等太陽高度分布規律——以直射點為中心,呈同心圓分布。晝半球的中心點是直射點。
3.四季的形成:
?我國傳統四季:立春(2.4-5),立夏(5.5~6)
立秋(8.7-8),立冬(11.7?8)作為四季起點。
?氣候統計四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北半球:3、4、5月一春季;6、7、8月一夏季;9、10、11月一秋季;12、1、2月一冬季。
4.五帶的劃分:
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
南北溫帶(四季分明)、
南北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以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為界限。
【逆向思維培訓】
假如黃赤交角變大,五帶的范圍大小變化將是:
熱帶、寒帶變大,溫帶變小(大大小)。
假如黃赤交角變小,五帶的范圍大小變化將是:
熱帶、寒帶變小,溫帶變大(小小大)。
【能力訓練】識圖地球公轉軌道圖和各節氣日照圖,說出圖中四
點的日期和節氣。
推測結論:
⑴太陽直射點與晨昏圈的關系:直射光線始終與晨昏線(面)垂
直。
⑵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
數,與極晝極夜現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數冗余。例如:
⑶太陽直射點移動與太陽升落方向的關系:
3.21-9.2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適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適合于南北半球)。
⑷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正午太陽在天空的方向關系:
①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南側,正午太陽在其正南方向;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北側,正午太
陽在其正北方向。
32.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1.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觀測、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成果:
⑴發現在地球上大氣層外存在磁層;
⑵發現宇宙空間存在著大量的X射線和Y射線;
⑶測量了許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
⑷在沒有大氣干擾的情況下,人類完成了對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觀測。
2.宙探測的意義: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
3.宇宙探測的發展:
⑴世界:1957.10,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20世紀60年代,載人飛船、航天站、航天飛機
先后進入太空,實現無地球大氣干擾觀測。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人類從空間探索逐步進入空
間開發利用的新階段。
⑵中國:航天事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現已步入世界航天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1999年第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號發射升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9時整——2003年10月16116時28分;飛行時間:21小時/14
圈。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2005年10月12II9點整發射,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77圈,于2005
年10月17日凌晨4時順利著陸。神七、嫦娥飛船發射成功
4.開發宇宙:宇宙環境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開發活動日益走向國際合作之路。
⑴空間資源:
?軌道資源:人造衛星從高空觀測地球,迅速收集各種信息。
?高真空、強輻射和失重的實驗資源;如在生物衛星上研究失重對昆蟲、微生物、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代
謝影響。
■全球定位和通訊資源:全球定位系統(GPS)24顆衛星,由美國研發并控制。
⑵太陽能資源:太陽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例如:太空太陽能電站。
⑶礦產資源:月巖中含有地殼里的全部元素和約60種礦藏,富含地球上沒有的能源3He(核聚變燃料);火星
和木星之間軌道之間的小行星不少富含礦體。
5.保護宇宙環境:空間垃圾迅速增加。
?空間垃圾的來源:①工作壽命終止的航天器;②因意外或有意爆炸產生的碎片;③航天員扔出飛船艙外
的垃圾。
?處理辦法:(1)將停止工作的衛星推進到其他軌道上去。(2)用航天飛機把損壞的衛星帶回地球。
【知識擴展】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中國四大衛星基地——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待建,位于
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地理坐標為:北緯19°19'00.18",東經109°48')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于緯度和地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33.大氣的組成
低層大氣主要由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組成。
1.干潔空氣:①氧(21%):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②氮(78%):是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③二氧化碳: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④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少量穿透大氣的
紫外線又起到殺菌治病作用。
2.水汽和固體雜質組成: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它們的含量因時因地而異,固體雜質作為凝結核。
3.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對大氣成分的影響:
如: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全球變暖;氨氯煌化合物的增加破壞臭氧使其減少。
34.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對流層:
⑴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原因:地面是其熱量的直接熱源。
⑵對流運動顯著。
原因:該層上部冷,下部熱造成的。其高度因緯度而異:低緯:17~18
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平均高度:12千米。
⑶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近地面的水汽和雜質通過對流運動向上空輸送,在上升過程中隨著
氣溫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
層。對流層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
2.平流層:
⑴下層隨高度變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
上升。原因:平流層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增溫。
⑵氣流以水平運動為主。原因: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大氣穩定,
與人類關系也密切: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
然屏障;②平流層水汽、雜質含量極少,能見度很好,大氣平穩,天
氣晴朗,有利于高空飛行。
3.高層大氣:氣壓很低、密度很小。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空,可
看作地球大氣的上界。在80?500千米高空,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
電波,對人類的無線電短波通訊等有重要作用。
35.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的同時向外輻射——一大氣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地面輻
射能量增溫(把地面輻射的絕大部分能量儲存于大氣中)——f大氣增溫的同時也向外放出紅外線長波
輻射———大氣以逆輻射的形式把能量返還地面,補償地面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簡明理解思路】太陽熱大地,大地曖大氣,大氣還大地。
[明確幾個要點]:
①大氣增溫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
②吸收地面輻射熱量的大氣物質是水汽、二氧化碳。
③補償地面輻射損失熱量的是大氣逆輻射。這種補償作用在夜間更為明顯,當云層厚的時候,大氣逆輻
射更強些。
④解釋現象: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c.?多云的夜晚,云層厚,大氣逆輻射更強些。)
⑤大氣熱力作用對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性: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既降低
了白天的最高氣溫,也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減少了氣溫的日較差;②大氣的保溫效應使地球表面氣
溫保持在15℃,且變化不大,適宜人類生存。
35.大氣的受熱過程
【課本上有而考綱中沒有的知識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⑴吸收作用:有選擇性。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波長較短的紫外
線;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
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卻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
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
⑵反射作用:沒有選擇性。云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云層愈厚,
云量越多,反射越強。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
⑶散射作用:有選擇性。在太陽輻射的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
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教室里、樹陰下無
陽光直接照射,仍然是明亮的。
⑷削弱作用與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角大的地區,太陽輻射經過大氣
路程短,削弱得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多。,太陽輻射由低緯
向兩極遞減。
?溫度高低與波長長短關系:0」5微米一太陽輻射施波輻射)一4微米
I--------------1-----------1----------1--------------1
物體的溫度越高,它的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紫外光區VO.4V可見光區V076<紅外光區
7%儡米)50%(微米)43%
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集中在可見光);地面和大氣是長
氣溫
波輻射(能量集中在紅外線)。
太陽短械輔射
鮑(6
A地面長波福射
36.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
33-最荷,溫
?氣溫的II變化:
太陽輻射地面溫度大氣溫度25
最大值正午12點午后1點午后2時左右時
4812162024
(H最大)(熱量由盈余轉為(熱量由盈余轉為
虧損的時候)虧損的時候)
最小值夜日出前后
?氣溫年變化:(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太陽輻射大陸海洋
最高值6月7月8月
最低值12月1月2月
【擴展】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①緯度:氣溫年較差低緯小,高緯大(二,低緯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小:高緯相反)
②下墊面性質:海洋小于陸地;沿海小于內陸,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③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37.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I.氣溫的水平分布規律:(比較一月、七月圖,讀等溫線的數據變化,找出規律)
①氣溫都從低緯向兩極遞減:在南北半球上,無論7月或1月,這是一般規律,???低緯地區獲得太陽輻
射能量多,氣溫就高:高緯地區獲得太陽輻射能量少,氣溫就低。
②南半球的等溫線比北半球平直:說明:南半球同緯度地區氣溫變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廣闊得多。
③北半球同一緯度上,一月等溫線陸地
上向南(低緯)凸出,海洋上則向北(高
緯)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
一緯度上,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低,夏
季大陸氣溫比海洋高。
【記法】:-陸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熱在北緯20。-30°的沙漠地區。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亞。世界最低溫在南極洲大陸上。
II.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
①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②逆溫層問題。③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氣溫差異。
【擴展】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
①緯度(緯度低氣溫高,緯度高氣溫低):
②地形、地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降低6℃。);
③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
④天氣狀況(白天晴天比陰雨天氣溫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氣溫高)。
38.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由于各緯度太陽輻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溫度的差異,這是引起?。
?大氣運動的重要性:使大氣熱量和水汽輸送,產生各種天氣變化。
?大氣運動的類型:垂直運動(上升或下沉);水平運動(風)。
I.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形式:
⑴形成原因:近地面地區間的冷熱不均,引起氣流上升或下沉運動;空氣上升或下沉運動,導致了同一
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又是形成空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
⑵溫度、氣壓與大氣運動關系:
①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海拔越低,氣壓越高。②一般情況,近地面:氣溫低的地方氣壓高,氣溫高的
地方氣壓低。③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低壓;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高壓。④風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
⑤氣流與天氣的關系:上升氣流多云雨天氣,下沉氣流晴朗天氣。
⑶畫圖:①熱島效應與城市風的形成;
②海陸風的形成;③山谷風的形成;④林地和裸地。
II.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近地面:這三力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高空:這兩力共同作用使風向平行于等壓線。
⑴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地表受熱不均一一氣壓差異一一氣壓梯度一一水平氣壓梯度力。
此力使大氣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形成風。此力垂直于等壓線并
指向低壓;等壓線越密,“此力”越大,風力也越大。
⑵風的偏向:即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⑶近地面實際風向:還受摩擦力的影響,其減小風速。
⑷從等壓線圖中看風向:
A.等壓線圖各部位名稱:
低壓區、低壓槽、槽線;高壓區、高壓脊、脊線;鞍部。
低壓區(氣旋):氣流逆時針方向旋轉輻合;
高壓區(反氣旋):氣流順時針方向旋轉輻散。
北風級)
西北風<2級)?/東北風〈6級)
\1/
西風(8級)―山?——?------叩—東風(7級)
/\
/J\
西南風(4級)f東南風(2級)
南風(8級)
B.識別風向(風的來向):
①一②t③一④|⑤、⑥/⑦、⑧/
C.認識風級。
D.在等壓線圖上畫任意一點的風向,并說出風向。
【方法】:
①先畫垂直于等壓線的氣壓梯度力;——從高壓指向低壓
②再將風向針對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傾斜4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9.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1.三圈環流:假設——大氣在均勻地球表面上運動,引起大
氣運動因素是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形成:
低緯環流(0°—南北緯30°之間)
中緯環流(南北緯30°—南北緯60°之間)
高緯環流(南北緯60°—南北緯90°之間)
極地高壓帶:熱力原因:冷卻下沉……冷高壓(干冷)
副熱帶高壓帶:動力原因:聚積下沉-一暖性高壓(干熱)
赤道低壓帶:熱力原因:膨脹上升……熱低壓(暖濕)
副極地低壓帶:動力原因:被迫抬升---冷性低壓(溫濕)
2.三圈環流的地面表現: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見上圖)
3.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
①赤道低壓為中軸南北半球對稱;
②高、低壓相間分布,中間為風帶;
③風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風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與太陽直射點移動一致、移動5~10個緯度。使一些地區一年中的不同季節,受不同的氣壓帶或風帶控
制,不同的季節具有不同的氣候特征。
39.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氣壓帶、風帶位置關系】:
北半球夏半年,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位置偏南。
①由于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造成?些地區在不同的季節受不同的氣壓
帶或風帶的交替,在不同季節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征,例如:赤道低壓帶和信
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
海氣候。
②熱帶季風氣候中夏季西南季風,是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南半球東南信風,夏季北移到赤道
以南,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而成。
(二)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在同樣的太陽輻射條件下,海水升溫慢,降溫也慢;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所以,同一緯度比:夏季:
大陸氣溫比海上氣溫高,形成低氣壓,海洋形成高壓;
冬季:大陸氣溫比海上氣溫低,形成高氣壓,海洋形成低壓。
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
(1)使緯向氣壓帶分裂成塊狀(形成高、低氣壓中心,稱為大氣活動中心);
(2)形成局部環流-一季風環流。
其位置、強度異常,會造成各地天氣、氣候異常。
?北半球一月、七月的氣壓被斷裂塊狀分布:???北半球陸地面積顯著增大。
西側大西洋--.......亞歐大陸...........一東側太平洋
一月:冰島低壓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1036hPa)阿留申低壓
(副極地低壓帶)-------切斷...........一(副極地低壓帶)
七月:亞速爾高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996hPa)夏威夷高壓
(副熱帶高壓帶)一......切斷............一(副熱帶高壓帶)
.南半球:基本呈帶狀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積占優勢,南緯30°以南地區,氣壓帶基本呈帶狀。
試題經常涉及的考點:副高其位置、強度異常,會造成各地天氣、氣候異常。
(三)季風環流:
1.概念: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
的現象稱為季風。
季風環流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最
典型。
2.成因:
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東亞處在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部,面臨臺風夏季風
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
變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區顯著一一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在東亞最明顯,季風最典型。
②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也是形成季風的原因,如:熱帶季風氣候中的西南季風的形成。
3.季風類型:
⑴類型:①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我國東部、朝鮮半島和II本。
②熱帶季風:我國西南及印度一帶。
⑵風向與成因差異:
冬季:東亞一西北季風,南亞一東北季風
=====盛行風來自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前緣的偏北風(即亞洲高壓流向阿留申低壓和赤道低壓)====低
溫干燥,風力強勁;--------海陸熱力差異形成。
夏季:①東亞一東南季風===盛行風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即空氣由夏威夷高壓吹向
印度低壓)======高溫、濕潤和多雨--------f海陸熱力差異形成;
②南亞一西南季風====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
40.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大氣環流與使高低緯、海陸間熱、水交換,調整全球水熱分布,
是各地天氣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易于成云致雨的氣流:①上升氣流:氣旋、赤道低壓帶、副極
地低壓帶控制區。②氣流從海洋吹向陸地:離海洋越近,水汽越
多,降水越易形成。如:夏季風、西風帶、信風帶的迎風岸。③
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氣流。
?不易于成云致雨的氣流:①下沉氣流: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帶、
極地高壓帶控制區;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冬季風、信風帶的離
岸風。
(3)大氣降水
【考綱中沒有但必須掌握的知識】降水的形成:
⑴降水形成條件:
①空氣飽和時,氣溫繼續降低。
?飽和和過飽和空氣的形成:
氣溫愈高,空氣容納的水汽量就愈多;氣溫愈低,空氣容納的水汽
量就愈少。在一定溫度下,當空氣不能再容納更多水汽時,就成為飽和
空氣。如果已成為飽和狀態的空氣,再增加水汽,或降低氣溫就會使空
氣達到過飽和狀態,成為過飽和空氣。
②有一定數量的凝結核…-吸濕性的微塵。
【實例】:倫敦早期工業發達,燒煤為主,塵埃多,加之近海,濕度大,易成霧,有“霧都”之稱。
③水滴增大到能夠下降到地面。
40.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⑵降水的形成條件和過程:水汽--
-(暖濕空氣上升,冷卻,凝結成
云)云滴----云滴不斷增大-----
云滴增大到上升氣流頂托不住而降
落到地面。(降水必須有云,有云未
必形成降水)
⑶降水的形成類型——空氣上升冷卻--是自
然界水汽凝結的主要方式。
按上升動力不同,劃分為四種:
①對流雨:
特點: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伴有暴風、
雷雨。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區,我國夏季午后。
實例:東南亞的對流雨。
②地形雨:
特點:迎風坡,降水強度較大,降水豐富。背風坡,因氣流下沉,溫度不斷增高,空氣難以達到過飽
和,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區。典型分布地:山區,世界和我國的雨極。實例:世界雨極:喜馬拉雅山南
坡的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10000毫米;北側的背風地區,年降
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我國的雨極:是臺灣的火燒寮,位于臺灣東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背風坡
典型區:大分水嶺西側;南美安第斯山東側;臺灣山脈西側的臺灣海峽。
③鋒面雨:
特點:強度小、歷時長、范圍大。典型分布地區:溫帶地區,我國夏秋季節的降水,鋒面雨是我國主要
的降水類型。實例:我國夏季主要的降水類型,
④臺風雨:
特點:強度很大,多為暴雨,且伴有狂風、雷電。典型分布地區:夏秋季,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3)大氣降水
41.降水的時間變化
①全年多雨型:“熱雨”——2000毫米;“溫海”——700?1000毫米。
②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氣候——300?1000毫米。
③夏季多雨型:“熱草一<1500mm;“熱季”一>1500mm;“亞季”一1000mm,“溫季”一500?1000mm,“溫
大”-300mm。
④全年少雨型:“熱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氣候”——<250毫米。
4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帶: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兩側,全球降水最多地帶,對流雨為主;因為氣
溫高,海面廣,形成赤道低氣壓帶,以上升氣流為主。
⑵副熱帶少雨帶: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熱帶大陸西岸和內陸(也可說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
大陸西岸和內陸);因為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空氣,以下沉氣流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氣溫高,使其蒸發
旺盛,因而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區的沙漠地區。此地帶的大陸東岸,受夏季風、臺風
等影響,降水豐富。
⑶溫帶多雨帶: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較多,以鋒面雨、氣旋雨為主;分布于南北緯40°-60°,
大陸西岸受西風帶控制,東岸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
⑷極地少雨帶: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沉氣流,降水少。可以說是地球絕對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氣溫低,蒸發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濕潤地帶。
43.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I.鋒面系統:
冷暖氣團之間的交界面叫鋒面(鋒區),可由幾百米到幾千千米。
冷空氣在下,暖空氣在上,鋒面兩側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
有明顯差異,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⑴冷鋒:
①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冷氣團的前緣插入暖氣
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在抬升過程中冷卻,其中
的水汽容易凝結成云和雨。冷鋒坡度一般較陡,降水區域較小,
雨區主要在鋒后。
玲牌天氣圖
②冷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過程:過境前:暖氣團控制城巾,城
市天氣晴好,溫度較高;過境時:城市上空云層增厚,常出現陰天、下雨、刮風、降溫天氣;過境后:
城市被冷氣團占據了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壓升高,氣溫、濕度陡降,天氣轉晴。
③實例:?影響我國主要鋒面是冷鋒。
??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
…北方的冬、春季節常見的冷鋒,若鋒前的曖空氣比較干燥,鋒面過境時往往無降水,常出現大風或沙
暴天氣。
?…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
⑵暖鋒:
①概念: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在暖鋒匕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
升,冷卻凝結產生云、雨。暖鋒坡度較緩,降水區域較大,雨區多發生在
鋒前。
②暖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過程:過境前:冷氣團控制城市,
城市天氣晴好,/展享I田,.
溫度較低;過境時:城市上空云層增厚,多形成連續性降水;S7------------
過境后:曖\/全?命、.
氣團占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
轉晴。黑鋅圖
⑶準靜止鋒:陰雨連綿的天氣。—
①江淮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形成,夏初,長江中受,
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氣,就是準靜止鋒造成的。冬氣團工
②昆明準靜止鋒:遇地形阻擋形成,出現在云貴高原冬半年。=~
使貴陽天無三日晴,昆明冬季溫暖。7、8月華北、東北K二二匕
6月(梅雨,江淮準靜止鋒)夔播天r圖
9月,撤向長江以南-----丁7、8月華北、東北
4、5月,華南----V
10月,退出大陸(
附:中國的鋒面活動——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與副高
6月(梅雨,江淮準靜止鋒)
的關系)。
9月,撤向長江以南
記住要點:①中國降水主要是鋒面雨。
、月,華南
②鋒面雨帶移動規律反常會形成水旱災害。45
10月,退出大陸
夏季風強:北澇南旱;夏季風弱:南澇北旱。
③了解春旱、梅雨、伏旱的發生季節和成因。
II.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氣旋和反氣旋一一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系統。
⑴低氣壓(氣旋):
①中心氣壓低于四周(北逆南順);
②氣流從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氣被迫上升(上升氣流);
③上升空氣容易凝云致雨,多陰雨天氣。
④北半球氣旋的東部吹偏南風,氣旋的西部吹偏北風。
⑤氣旋實例: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經常出現的臺風,就是熱帶氣旋
的
強烈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我國全年都受著溫帶氣旋的影響。
⑵高氣壓(反氣旋):
①中心氣壓高于四周(北順南逆);
②氣流山中心向四外流出,高層空氣下沉補充(下沉氣流);
③下沉氣流因升溫不易冷凝,天氣晴朗。
④反氣旋的東部吹偏北風,反氣旋的西部吹偏南風。
⑤實例:盛夏季節我國長江流域夏季的伏旱天氣。北方秋季,出現的秋高
氣爽天氣,冬季,反氣旋來自寒冷的高緯大陸,往往帶來寒冷的氣流。冬季的寒潮,就是來自亞洲高壓
的強冷空氣。
⑶鋒面氣旋:地面氣旋常與鋒面聯系在一起,稱為鋒面氣旋,鋒面與氣旋都是氣流上升,產生云、雨,
甚至暴雨、雷雨、大風天氣。氣旋前方是寬闊的暖鋒云系,連續性降水;氣旋后方是較狹窄的冷鋒云系
和降水天氣:氣旋中部是暖氣團控制的天氣。【讀課本】:識讀簡易天氣
圖,識別天氣符號(見初中課本第三冊)。
44.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掌握各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氣候特點、氣候成因。
氣候特征
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氣候成因
熱帶雨林氣赤道低氣壓帶常年控終年高溫多雨
南北緯10°之間
候制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區火災應急預案論文(3篇)
- 技術員考試準備試題與答案
- 森林火災瞬間應急預案范文(3篇)
- 行政法學動態研究試題及答案
- 風險管理在企業優化決策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環保與生活》課件-第十三篇
- 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策略與防護措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環境變化與企業戰略應對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在地方治理中的實踐應用試題及答案
- 高分攻略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江蘇蘇州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高滲高血糖綜合癥護理
- 2025年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中考模擬(創新人才選拔測評(一))化學試題(含答案)
- 中考生物復習:人體生理與健康(解析版)
- ktv入股協議合同范例
- 吸氧并發癥預防及處理
- GB 20943-2025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電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民法典下物業服務合同培訓
- 遙感數據質量評價-洞察分析
- 推拿培訓協議合同范例
- 某風電場項目海上升壓站施工組織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