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山西省稷山縣常年處于半濕潤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當中,當地的氣溫溫和且雨量充沛,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而且當地的作物以玉米為主,各部門為增加對農戶的經濟支持,需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于玉米生產環節,從而滿足后續玉米生產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綠色防控技術,其次闡述了常見的玉米病蟲害類型,最后提出了基于綠色防控技術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關鍵詞:綠色防控技術;玉米;病蟲害防治為保障糧食安全,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必須在玉米播種及農業技術管理環節嚴把質量。通過合理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玉米在收獲環節的安全性,對玉米的病蟲害類型開展對應的防治操作,以滿足后續玉米種植活動的供需要求,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1綠色防控技術分析1.1概述綠色防控是2006年在全國植保工作中提出的一項“綠色植保”任務。農戶需將這一理念應用于玉米種植活動當中,結合當地的玉米生長情況,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玉米植保手段。同時,農戶還應根據目前的植物保護現狀,增加先進技術的使用,運用技術性的概念,引領“綠色植保”工作的有效開展。1.2技術內容1.2.1生物防治技術農戶通過生防技術的使用,可以采用以螨治螨、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等方式,實現對植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加強捕食螨、大赤眼蜂、白僵菌、綠僵菌、微孢子蟲及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確保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受到病菌以及害蟲的影響。通過科研技術成果轉化在農業領域內應用先進技術和成熟產品,實現對農用抗生素、植物源、植物誘抗劑等的開發,讓生物或生化制劑能夠合理應用在農業種植領域,從而滿足后續的病蟲害防治需要。1.2.2農業防治技術若農戶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采用農業防控技術,需加強前期的準備工作,規劃出玉米病蟲害所需的防治區,然后,建立相對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機制,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玉米秸稈歸壟溝播抗旱藝機一體化技術的方法,使高位的玉米作物能夠展現出自身的生長優勢和特性,增強玉米在邊行過程中的生產質量,提高玉米單產,提升糧食生產效益。農戶在播種時可以為玉米幼苗預留出一定的生長空間,一方面可以避免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相互爭奪養分,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其吸收光源的面積,降低后續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此外,也可采用人為控制的方式,規劃玉米種植地并適當增加秸稈還田等技術的使用,確保土壤中的肥力及養分充足,讓玉米能夠穩定生長。種植人員可以通過改良玉米品種的應用,采用科學播種的方式,適當地將藥物與玉米種子進行融合,采用拌種的方式,使玉米種子可以形成種衣。此時,將玉米種子進行晾曬,以提高玉米的發芽率以及成活率,再次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另外,農戶也可以合理規劃后續的施肥用量,將無機肥料與有機肥料相互配合,保證玉米可以順利吸取肥料中的微量元素。例如,在種植區域內,若該區域的玉米產量可以達到7500kg/hm2,則種植人員通過將100~150kg/hm2純鉀肥、75kg~120kg/hm2純磷肥、180~240kg/hm2純氮肥等有機商品肥與15000kg/hm2農家肥混合施用,夯實玉米后續的生長基礎,展現農業防治技術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效果。1.2.3物理防治技術農戶在玉米生產環節,可以加強對昆蟲信息素等的重點推廣。例如,誘蟲板、性引誘劑、殺蟲燈、聚集素等,運用理化誘控技術,實行田間的病蟲害物理防治工作,讓農戶可以在農業領域積極開發并進行推廣應用。采用食餌誘殺、植物誘控以及防蟲網阻隔等方式,可實現對害蟲的驅避,避免玉米在生產環節存在質量問題。1.2.4生態調控技術農戶在玉米種植領域通過生態調控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力推廣抗病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在優化玉米布局的基礎上選育一批健康的種苗,繁殖并大面積推廣種植,利用水肥一體化等管理方式實現對玉米的高產栽培,使農戶獲得更多農業經濟效益。同時,農戶可以依靠農田的生態工程,通過作物間套種,設置天敵誘集帶等方式展現出玉米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物多樣性,并通過天敵保護等因素,避免玉米病蟲害的發生。通過改變并轉化源頭的方式,營造出良好的玉米生長環境。然后,農戶通過人為的方式,強化玉米的抗病蟲能力及其對自然因素的抵抗能力。2常見的玉米病蟲害類型2.1病害第一,大斑病屬于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病害,其會造成玉米受到凸臍蠕孢菌的影響,發生葉片感染的情況,使斑點能夠蔓延到玉米植株上的其他位置。在發病初期,玉米葉片會呈現出水漬狀,出現青灰色斑點,然后向著葉脈的兩端進行擴張,使中央區域呈現黃褐色,邊緣則呈現菱形大斑,后期病斑會發生縱裂的情況。并且,大斑病通常會發生在北方地區,若玉米種植區域的溫度處于20~25℃之間,濕度在90%以上,就會促進病害的發展。一旦種植區域內密度過大或玉米處于低洼地、連坐地也容易出現此病害[1]。對于此病害,生產人員在處理時可通過生物和化學防治技術的聯合應用的方式,采用防治為主的方法增加化學試劑在此區域內的應用并控制好藥劑的使用比例及含量,以降低對玉米植株所帶來的影響[2]。第二,肥料中的氮含量過多容易造成玉米植株出現瘤黑粉病,問題是玉米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侵染,不僅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還會對其產量造成影響,所以工作人員應加強對肥料劑量以及成分的關注,避免過量施氮,以實現對玉米病害的預防[3]。第三,黑穗病也屬于玉米在生長期間的一種病害,它通常會發生在玉米的拔節期。植株受到真菌影響而發生感染問題,繼而引發玉米病害。它的致病菌可以在農業領域內快速生長及繁殖,具有較強的傳播速度,容易引發玉米的大面積感染,嚴重影響著玉米的生長。對此,農戶針對黑穗病應采用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式,通過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對黑穗病的防治[4]。2.2蟲害對于玉米生長環節的蟲害而言,蝗蟲、玉米螟、紅蜘蛛以及玉米粘蟲等,都會對玉米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其一,蝗蟲。它屬于北方地區玉米種植領域內的一種常見害蟲,其在生產過程中會對玉米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僅會啃食玉米的枝葉,還會導致玉米減產,對玉米的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其二,玉米螟。它是一種危害性相對較大的害蟲,會通過吸取玉米植株養分的方式,造成植株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進而導致玉米減產。其三,紅蜘蛛。它的繁殖速度相對較快,且體型較小不容易被農戶發現,通常情況下紅蜘蛛會附著在玉米葉片上,以吸食玉米養分為主,影響玉米產量。其四,玉米粘蟲。它的幼蟲會出現暴食的情況,不斷地啃咬玉米葉片,造成玉米葉片在短期內被吃光,使玉米發生減產,嚴重時會發生絕收的情況。而且,在玉米粘蟲1~2齡時,它的幼蟲會對葉片進行取食,增加玉米上的孔洞數量[5]。3齡以上的玉米粘蟲會導致玉米葉片上出現不規則的缺刻,其一旦開始暴食,則會造成玉米葉片不復存在,只剩葉脈,不僅會遏制玉米的生長,還會造成嚴重減產及絕收的情況。若一塊田已經被玉米粘蟲吃光,其幼蟲就會轉移,列縱隊危害下一區域內的玉米植株,所以其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巨大。農戶可通過物理防治、人工捕殺等方式,殺滅玉米粘蟲、蝗蟲。玉米螟等具有趨光性特點的害蟲,根據它的趨光性特點,運用殺蟲燈等將其誘殺。持續一個月,將已經死去的玉米害蟲集中處理。對于紅蜘蛛等害蟲,可以通過綠化植物管理的方式,加強對玉米生長區域的養護管理,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并適當地擴大化學制劑的應用領域,有效減少紅蜘蛛蟲口數量,讓用戶可以采用早監測早預防的方式,防控紅蜘蛛等害蟲。3基于綠色防控技術的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3.1制定科學種植方案農戶應注重玉米植株的抵抗力以及抗病性,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通過合理且科學的種植方式,做好前期的選種工作、整地工作,使種子的顆粒能夠飽滿,以提高玉米后續種植環節的存活率。第一,農戶可以選擇在山西省稷山縣種植適宜性較高的玉米品種,先玉335號屬于抗旱品種,耐寒且抗病蟲能力較強,具有成熟期早的特點,適合稷山縣種植,并能夠實現豐產,能夠多年連續種植;玉米蒙008,它是一種早熟玉米,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并具有較高的產量,可以讓農戶在不同的土壤及種植區域內種植,適合作為當地的主推品種;玉米新優27號屬于一種新品種,具有耐旱性好、生長勢強、抗病蟲害強等優勢。第二,農戶應加強在現場內的整潔工作,實現對土地的深耕處理,在深層且肥沃的土壤中將表層土翻耕并去除,讓土壤中所存留的病原體、致病菌以及過冬蟲卵被清除。同時農戶也應做好田間的維護工作,清除雜草,防止其與玉米植株爭奪養分。同時,在播種工作實施完畢后,應結合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的具體需求,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實現對種植活動的調整。通過灌溉等方式,控制好玉米在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加強田間內的排水,避免水分長時間滯留在田間,防止根系缺氧而對玉米造成不利影響。3.2做好施肥管理工作農戶為提高玉米生長過程中的抵抗力,需在播種完畢后及時施肥,結合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確保它的營養物質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在種植過程中,可以結合玉米的具體情況、生產周期,實行對應的調整工作,控制好施肥比例并選擇合適的肥料配方,為玉米營造出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滿足后續玉米的生長要求。對此,其可基于現場水分狀況、土壤類型、氣候等內容,選擇合適的施肥方案,將微量元素、有機肥及化肥合理應用于田間,使現場內的營養物質充足,有效加快玉米的生長速度。例如,農戶整地起壟并在區域內增加基肥,做好施肥管理工作,控制土壤的肥沃程度,測定土壤的含水量,合理施加玉米有機肥、腐熟肥和化肥等,提升玉米的質量及產量。3.3選擇合適的化學方法農戶在玉米種植活動中,選用合適的化學方法,實現對區域內的化學防治。可以根據農藥的品種及類型,控制好它的用法及用量。對此,用戶可以結合病蟲害發生情況,通過治理效果較強的化學試劑,按照相關規定,把控好其用量,應適當地減少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的用藥時間,強化現場內的防治效果,不可盲目增加試劑濃度藥量或提高用藥頻率。應根據病蟲害的發生類型,避免農藥的應用對周圍的環境土壤以及其他農作物造成損害,使化學物質不會在玉米植株上過分殘留。同時,農戶也不可以在同一階段內,同時使用多種化學藥劑,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施加。例如,針對玉米大斑病,可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對大斑病的預防,若在種植過程中,玉米已經感染大斑病,農戶需了解玉米哪些部位感染了大斑病,在確保作物能夠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增加現場內的養分供應,強化玉米植株的防御能力。然后,通過多菌靈、三唑酮、吡唑醚菌酯及苯醚甲環唑等藥劑的使用,每日施加1~2次,7天后施加第二次。針對蝗蟲等害蟲,農戶可以通過含量為3%的呋喃丹顆粒劑,每日施加2~3次,連續用藥7日,可防止蝗蟲影響玉米植株生長。對于紅蜘蛛等害蟲,農戶配制含量為19.5%的三氯殺螨醇與含量為35%的樂果乳劑,將混合制劑應用于玉米葉片上,日均噴灑1~2次,連續噴灑7天,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時,種植人員應做到對癥下藥,在防治病蟲害時,為避免害蟲對生物農藥產生抗藥性,可以采用多種生物農藥輪番施加的方式,保證藥劑使用過程中不會混合用藥,防止農藥相互之間發生反應。每用一次藥后間隔幾天再用藥,避免對玉米植株造成影響。3.4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經濟時代的背景下,農戶在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時也受到其影響。其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檢索玉米種植活動中的相關信息,利用綠色防控技術,增加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相應支撐。對此,農戶也可以在玉米蟲害查詢系統中了解與病害及蟲害相關的圖文資料,然后,采用數據分析的方式,讓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系統來了解病蟲害防治知識,以提升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及效果。對于復雜的問題,其可以及時與農業專家進行溝通,通過線上渠道解決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問題。例如,農戶結合區域內的玉米生長情況,將往期的玉米生長數據、種植環境信息上傳到大數據平臺,在大數據平臺的作用下,實現對玉米環境等內容的處理及分析。了解玉米在種植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風險,種植人員結合大數據平臺的結論,完成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供給協議書
- 區塊鏈合作伙伴協議書
- 退休工資協議書
- 聘請搬運協議書
- 遵守校紀協議書
- 茶園承包協議書
- 茶吧保密協議書
- 配偶出軌協議書
- 紹興合作協議書
- 委托協議電話費協議書
- 基于機器視覺的焊縫缺陷檢測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 行測5000題電子版2025
- P6運行操作手冊
- 考生所在單位考核意見填寫模板
- 《債務重組案例分析》課件
- 【MOOC】運動損傷與急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1、2024廣西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參考答案(98分)
- 新課標I、Ⅱ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語真題滿分作文
- 【MOOC】結構力學(一)-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改革開放簡史(北方工業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知識付費領域內容創業模式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