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中外歷史大事年代對比詳表中國歷史簡表中國外國史前時期:距今約170萬年—約公元前4500年距今七八千年,發明了最早的松土農具—耒耜。我國農業進入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集體耕作,平均消費。公元前4500年公元2070年前3000-2000年傳說中的黃帝、炎帝、顓瑣、帝嚳、堯、舜時代,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時代。(銅石并用時代--仰韶晚期到整個龍山時代)約前4300-前35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原始的城市,
約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
約前3000-前2600年愛琴海地區先后進入早期青銅時代
約前2500-前1750年印度河古文明時期,稱為哈拉巴文化。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私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約公元前2000年-前12世紀,愛琴文明。前1754年巴比倫國王統一兩河流域,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上:內服外服制度。皇位實行兄終弟及制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響經濟上:使用貝殼做貨幣;商朝人善于經商被稱之為“商人”,工商食官;出現少量青銅農具,但是價格昂貴;出現中耕農具文化科技:出現甲骨文?,F存最大的古代青銅器司母戊鼎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荷馬時代”。前1504-1450年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跨西亞北非。前1250年希臘各邦以邁錫尼為首遠征特洛伊城。約前1200年希臘語的多利亞人結束邁錫尼文明。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禮樂制度。1、宗法制:核心:與分封制是互為表里的關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體現為分封制。特點:嫡長子繼承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2、分封制:含義: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目的:鞏固奴隸制統治。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辨證統一。作用: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艚洕希壕镏疲ㄅ`制貴族土地所有制);◆文化上:周禮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雅典城邦建立。小國寡民(城邦制度的特點)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政治上: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變法。楚莊王問鼎(表明周天子王權弱,諸侯挑戰分封制)◆經濟上:鐵犁牛耕開始出現;公元前594年魯國“初稅畝”。公開承認土地私有。壟作法開始出現◆思想文化上:老子:A.創立道家學說:B.認為“道”是世界的根本C.政治上倡導“無為而治”D.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律(樸素辯證法)孔子:A.創立儒家學說B.提出“仁”與“禮”的學說C.提倡“為政以德”D.開創私人講學之風,有教無類E.整理六經《詩經》:約公元前6世紀左右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后編定成書?!窆?94年梭倫開始改革:內容: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意義:進一步打擊了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確立●公元前495-前429年伯利克里時代:A、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全體公民B、公民大會是城邦最高權力機構C、五百人會議是最高行政機構,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物。D、陪審法庭:最高司法機關和監察機關E、國家一切官職向各等級公民開放,國家官員由選舉產生。各級公職人員實行“公職津貼制”雅典民主制度為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響:輪流坐莊、人民主權、五百人議事會的任期制(代議制下任期制)、五百人議事會按公民人數分配名額(比例代表制)、公民大會的辯論行力(近代西方議會制)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政治:1、魏國李悝變法(最早強大)2、楚國吳起變法3、秦國商鞅變法(影響最大)◆經濟:1、農業:1)鐵犁牛耕在戰國時期的推廣,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2)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形成,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中國傳統農業基本特點:其一:生產規模: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其二:所有制結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體其三: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其四:生產模式:精耕細作其五:經營方式:“男耕女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3)通過諸侯國變法,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終確立2、手工業:三種形態出現(官營、私營、家庭)戰國后期已能制造鋼劍,3、商業:商品交換發展,私商出現,◆思想文化:1、百家爭鳴條件:春秋戰國,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政治上、經濟是、階級關系上、思想文化),從而促進了學術思想活躍。學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墨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孟子是儒家的亞圣,將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荀子將儒家思想結合法家和道家的合理成分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文學:屈原創作《離騷》。創造了“楚辭”體3、科學:1)司南出現。2)《石氏星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星表3)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算籌計數法完全具有十進位值制的功能◆公元前5世紀中葉后,古希臘出現智者學派,代表: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安提豐◆公元前469-前399年蘇格拉底重視人的倫理道德,主張知識與道德合一,“知識即美德”主張寡頭政治?!艄?28-前348年柏拉圖在世。代表作《理想國》公元前384-前322年亞里士多德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艄?世紀中期羅馬的《十二銅表法》誕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產生)標志成文法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西漢公元前202年——9年◆政治上:1、漢初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和封國并行制2、漢景帝時開始削弱王國勢力3、漢武帝把西漢王朝的統治推向鼎盛時期。措施:中央:內外朝制,“中朝”決策,外朝執行,地方:設刺史監察諸候和地方高官)◆經濟上:1、漢代發明播種工具耬車,一犁兩牛三人的耦犁,推行代田法,后出現區田法。2、耕作制度以連年種植制為主;混合選擇法最早見于西漢農書《氾勝之書》,無性雜交的例子是嫁接技術,《氾勝之書》有所提及。3、絲織技術發達,素紗禪衣。絲綢銷往海外4、用煤冶鐵◆思想文化上:懂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糅合了道家、陰陽五行家)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太學●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萬民法:普遍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3世紀初,公民法與萬民法之間失去區別●公元533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成《民法大全》(《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羅馬法:在形式上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在結構上包括公民法和萬民法。1、作用和目的:維系和穩定羅馬帝國的統治。2、對西方資產階級法律制定的影響:拿破侖的《法國民法典》;西方法律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和訴訟原則:近代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均受其影響。3、意義:歐洲最早的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是現代歐洲大陸法系的基礎。4、對今天的影響表現有:陪審制度、保護人制度(現代律師制度)、承認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然法學說的思想、“不告不理”的審判原則(“非經起訴,法官不得審判”原則)東漢25——220年◆政治上:1)擴大尚書臺權力,“雖置三公,事歸臺閣”2)刺史在東漢末年發展成為州的最高長官;3)東漢末年,地方行政郡州縣三級制形成◆經濟:1)曹操推行屯田制;2)杜詩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3)瓷器的生產技術達到成熟階段,有青瓷、白瓷◆文化科技:1)渾儀至遲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已經出現。2)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3)賦是兩漢時期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4)蔡倫改進造紙術。5)張衡制作地動儀。6)華佗發明麻沸散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劑。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年◆政治上:北方:北魏孝文帝變法南方:九品中正制、門閥制度◆經濟上:1、農業:1)北魏孝文帝變法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均田制,租調制2)《齊民要術》輪作和綠肥種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齊民要術》,為中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2、手工業:發明了灌鋼法3、商業:社會動蕩,以物易物成為主要交換手段◆思想:儒學與佛教、道教的相互影響和融合,出現“三教合一”的局面?!艨萍嘉乃嚕?)數學:魏晉的劉徽首創割圓術,為計算圓周率建立了嚴密的理論和完善的算法。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使中國圓周率計算領先世界一千年2)繪畫: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3)書法: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是草書大家;天下第一行書是晉代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隋朝581—618年隋朝以尚書、內史、門下三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中國的山水畫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展子虔〈游春圖〉唐朝618——907年◆政治1、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徸h)、尚書省(執行);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地方:道州縣;唐朝設立道和觀察使,監察地方;唐朝中后期,地方出現藩鎮割據2、選官制度:進一步完善隋開始出現的科舉制度◆經濟:1、農業:1)筒車、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江南育秧移栽,設渠堰使負責水利2)隋唐,農民可以納絹代役——租庸調制出現3)唐朝安史之亂,均田制逐漸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進一步發展2、手工業:瓷器: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形成;秘色瓷、唐三彩、瓷器從唐代開始輸出國外3、商業:1)柜坊——銀行雛形;飛錢——匯票。2)商業發達的城市: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長江流域的揚州、益州3)市與坊分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草市4)對外貿易: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廣州是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唐政府在此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科技文化:1、唐太宗在孔子廟建立國學編《五經正義》,儒家思想發展:三教合一(儒、佛、道)2、唐詩繁榮;李白“詩仙”,浪漫主義風格;杜甫“詩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3、繪畫:唐代閻立本創作的《步輦圖》;吳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4、書法:楷書盛行于隋唐。唐朝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書法特色被稱為“顏筋柳骨”5、孫思邈著有《千金方》等。6、公元868年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問世。7、唐朝末期火藥應用于軍事。五代十國907——979年略●公元1215年:英國國王簽署“自由大憲章”?!窆?265~1321年意大利文藝復興先驅但丁在世,代表作為《神曲》。遼宋夏金916年——1276年◆政治上:1、基本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之爭。加強君權的措施:分割相權(設中書門下、樞密院、參知政事、三司)加強中央的措施:分化地方事權、收軍權、收財權(文官做知州、轉運使、通判)2、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推行“慶歷新政”,失敗3、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行“王安石變法”。◆經濟上:1、農業:1)精耕細作技術進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麥兩熟制出現;2)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傳播到江淮地區;3)南宋時期,江浙地區成為全國經濟中心,“蘇湖熟,天下足”。表明國家經濟重心實現了南移。2、手工業:宋代瓷窯遍布全國各地。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景德鎮3、商業:1)兩宋時商業最為繁榮,市坊的界限打破,出現瓦子,2)交子:在中國四川地區發行,為世界最早的紙幣;3)景德鎮燒瓷聞名全國;4)邊境貿易有榷場,5)海外貿易是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粑幕囆g:1)儒家思想的發展——理學理學代表是程顥和程頤,思想核心是“天理”。二程:認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仁朱熹(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觀點:①理之源在天理,天理——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②強調“存天理,滅人欲”③格物致知:“物”指天理、人倫……其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的依據2)風俗畫成為繪畫主流;繪畫成為商品;3)話本和擬話本出現◆科技:十一世紀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應用于航海。遼代應縣的木塔是建筑的奇葩元朝1271——1368◆政治:中央:實行一省兩院;最高行政機關是中書省。兩院: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地區)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是中國省制開端◆經濟:1)元代重新的疏通大運河,開辟海運,在各地遍設驛站,發展對外貿易。大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大都會。杭州: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泉州:當時世界第一大港。2)元代景德鎮成為制瓷中心,燒出青花瓷器◆文化:元雜劇繁榮(繁榮原因與衰落原因、代表人物)郭守敬:《授時歷》,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渾儀革新為“簡儀”元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文人畫”明朝1368——1644◆政治:1、中央:廢丞相,設內閣,權分六部過程:明太祖廢丞相制度;成祖正式設立內閣;明宣宗授予內閣“票擬權”內閣大臣:皇帝任命,有票擬權,但無參政治權與和決策權內閣性質: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2、地方:廢行省,設三司◆經濟:1、農業:1)多熟種植;2)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一些專業生產區域;4)《農政全書》和《天工開物》?!掇r政全書》是綜合介紹我國傳統農學成就的農書《天工開物》是一部關于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2、商業:公元1405一1433年,明朝鄭和等7次出使西洋,歷30余國明中后期:商業的某些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徽商與晉商3、手工業:明宣德年間生產的青花瓷質量最佳,后來又燒制多種彩瓷;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思想:1、(明朝)王陽明“心學”:A、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心”是第一性的B、認識上:“致良知”、“致行合一”。2、“異端”思想家李贄:(1)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揭露道學家的虛偽(2)抨擊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科技文藝●意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14世紀)●14一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核心:人文主義。實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代表:薄伽丘:《十日談》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公元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天體運行論》建立日心體系,揭開天文學和自然科學史的新一頁?!?6世紀新航路開辟。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抵達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委派發現美洲大陸。世界市場雛形出現(1500年左右)●16世紀西歐宗教改革運動。1517年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引發德意志宗教改革。隨后瑞士加爾文教派、英國國教逐漸形成。●尼德蘭革命(1566-1609)爆發,荷蘭成為17世紀標準資本主義國家,號稱海上馬車夫●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走上海外殖民擴張道路●1632一1704年英國資產階級分權與制衡學說的創始人洛克在世,主張君主立憲制和分權學說?!?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清朝(鴉片戰爭前)1644年入關—-1840年◆政治:中央:康熙(1661年-1722年)設南書房、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牽星術是當時世界上利用天文導航的先進技術2、明傳奇:梁魚辰利用改革后的昆曲,創作了《浣紗記》。傳奇的演唱便形成昆曲一統的局面。湯顯祖的《牡丹亭》是明傳奇最出色的作品3、小說: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吳承恩:《西游記》閣互相牽制,集權于皇帝。雍正:設軍機處,標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地方:旗盟、自治區、行省◆經濟:大力發展封建經濟,完善封建土地制度1、農業:繼續發展,重農抑商2、手工業:制瓷業清代燒制出琺瑯彩;著名絲織品種:“金寶地”3、商業:閉關鎖國,廣州一口通商?!笆小苯y一經營對外貿易◆思想——三大進步思想家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耕者有其田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工商皆民生之本;顧炎武、王夫之:主張經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提倡實踐求真知。王夫之:批判“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唯物主義體系?!艨萍嘉乃嚕壕﹦。呵『偷拦饽觊g,“徽漢合流”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后來稱為京劇。小說:《紅樓夢》《聊齋志異》、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為代表?!都t樓夢》把中國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向高峰公元1782年《四庫全書》修成◆對外關系:閉關銷國公元1793年,英國使節馬戛爾來華,中英首次正式通使;公元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衩髑鍟r期特征的基本線索政治上:君主專制主義加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經濟上:城鎮經濟空前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發展緩慢文化上:出現了反封建專制的民主思想;喪失世界領先地位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面臨歐洲國家的侵略總體特征是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君主專制的特點有對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特征:君主專制,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容易出現暴政;官吏惟上是從,助長官場因循守舊之風;官僚機構的膨脹,官僚主義貪污腐化盛行;存在時間長,影響廣泛影響:封建社會中前期是進步作用,晚期是消極作用進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于各地區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在較廣范圍內傳播,對促進民族融合起了積極作用;有利于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修水利、建長城);有利于防止割據和抵御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統一。消極作用:政治:皇權至高無上易形成暴政,人民無政治權力和政治地位;長期的人治易出現政治腐敗的局面。經濟:皇權專制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思想文化: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的發展世界近代史開始(1640——1917)●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大權。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7、18世紀歐洲思想啟蒙運動。核心——“理性”。批斗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地。代表:霍不斯(英)洛克(英)伏爾泰(法):A.抨擊天主教會,歌頌理發,倡導平等自由B.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C.提倡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鴆(法):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天賦人權B.“三權分立”學說(最早實踐的是美國1787年憲法)盧梭(法):A.天賦人權,“人生而自由”B.“社會契約論”“主權在民”C.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康德(德):A.人是自由、平等的B.主權屬于人民●17世紀后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標志近代科學的形成。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1765年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美國富爾頓制成汽船,英國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1840年前后,機器制造代替手工勞動,標志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完成。(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標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1775——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根據三權分立學說,把美國的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個部門,分別由國會、聯邦法院和總統執掌?!?78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君主立憲派掌權)1792年,吉倫特派宣布法國為第一共和國;1804年12月,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民法典》,后改名為《拿破倫法典》●1815年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新古典主義:法國:大衛《馬拉之死》《拿破侖加冕式》安格爾:《原》●歐洲浪漫主義:(18世紀后半期—19世紀上半期)1、文學代表:英國:拜倫:《唐璜》雪萊《西風頌》法國: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2、音樂代表:德國:貝多芬:由古典向浪漫發展。舒曼:《幻想曲》奧地利:舒伯特“歌曲之王”《春之信念》、《野玫瑰》3、繪畫代表:法國: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批判現實主義1、文學法國:司湯達:《紅與黑》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社會百科全書”英國: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復活》2、現實主義美術法國:米勒:《拾穗者》庫爾貝《石工》俄國: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世紀40年代——80年代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一、列強侵華:◆鴉片戰爭(1840-1842):根本原因——英國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虎門銷煙結果:《南京條約》“五議(億)港元”及其附件《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愛琿條約》等,燒圓明園1、中國的抗爭1)清朝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戰爭2)林則徐的禁煙運動3)大沽口炮臺官兵抗敵2)關天培等將領的衛國捐軀2、中國的探索1)農民階級:(反侵略反封建斗爭)A、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C、義和團運動2)地主階級探索強國之路的主張與實踐A、19世紀60-90年代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B、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3、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變化:(由封建經濟——多種經濟的出現)內容(表現):小農經濟逐步瓦解、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隨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消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A:60年代——70年代“自強”:軍事工業的性質是封建性的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設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制造局。B:70年代——90年代“求富”:民用工業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李鴻章: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張之洞: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C:籌建海軍:19世紀70年代中開始,80年代中建成三支(北洋、南洋、福建);1885年設立了海軍衙門D:創辦了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60-70年代)原因:自然經濟解體加快;外商企業的刺激;洋務派創辦企業的誘導;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創辦近代企業。出現:方舉贊創辦上海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創辦南海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經營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分布:東南沿海(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這里自然經濟解體早)作用:在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沖擊了封建主義●歐洲工人運動興起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早期工人運動;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第一次未能政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1859年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標志進化論的誕生。●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861-1865年美國內戰?!?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1871年德國經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統一,頒布1871年憲法,建立起聯邦制的君主立憲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經驗是打破舊國家機器,代之以無產階級國家機器;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表現:A.電的廣泛應用:電磁感應、電燈、電車B.內燃機的出現和推廣、C.新交通工具:汽車、飛機D.通訊手段:電報、電話E.化學工業的建立人類由此進入了“電氣時代”影響:A.科學技術的進步,再一次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壟斷組織出現。B.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知識擴展:1、世界市場:指在世界范圍內通過結外貿易聯系起來的各國市場的總和。廣義指世界范圍內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狹義上指國際商品交易的場所或領域。新航路開辟,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地理條件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2、資本主義市場:也稱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被資本主義國家所控制,成為其經濟附庸,為其提供原料、銷售和投資市場,同時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和經濟依賴性空前加強,使貿易往來呈現繁榮。形成于新航路開辟之后的16世紀初初步形成于工業革命后的19世紀中后期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20世紀初資本主義市場形成過程: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全球的侵略擴張逐步實現的。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指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體系、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三者的總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9世紀80年代——20世紀初◆列強侵華:1、控制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和海關2、1883-1885中法戰爭3、1894-1895甲午戰爭《馬關條約》(1895)(一億、二廠、三島、四埠)4、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資本輸出,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5、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1901)(賠、劃、拆、懲、改)6、1899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中國的抗爭與探索1、中國人民的抗爭1)左宗棠收復新疆(打敗阿古柏、與俄訂《改訂新約》收伊犁、1884年設新疆行省)2)黃海海戰:甲午日戰爭中左寶貴、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林永升3)臺海人民反割臺斗爭清朝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4)義和團運動(1898——1900)2、中國人民的探索1)地主階級:強國之路的主張與實踐——洋務運動2)民族資產階級改良泒的主張與實踐——戊戌變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原因、影響)原因:A、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B、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的熱潮;C、20世紀初興起收回利權運動;D、外國對華資本輸出客觀上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影響: A、民族危機的加深,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B、民族資產階級上層人,倡導“實業救國”論。從而在辛亥革命后出現了一股創辦實業的高潮。●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首次放映影片,標志電影時代正式開始?!?899年9月美國國務卿提出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20世紀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20世紀初)◆列強侵華進一步控制清政府,直接干涉中國內政外交1914年侵占山東(日本)扶植袁世凱上臺(日本)袁世凱上臺十后,列強各自扶植一派軍閥,割據中國◆中國的抗爭與斗爭1、清朝的掙扎“新政”(1901)與“預備立憲”(1905-1911)1912年,宣統帝退位2、中國的探索: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啟蒙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民主、自由、)革命團體的建立: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孫中山、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主張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政黨的建立:同盟會(1905年)革命綱領的制定: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武昌起義(1911)、中華民國成立(191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影響:積極:政治: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思想:思想啟蒙運動,視野開闊,政治熱情提高,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發生變化經濟: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局限性: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根本改變。3、民族資本主義的短暫春天(進一步發展)原因:A、一戰中,西方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外部有利的時機)B、辛亥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障礙的清除、資產階級政治地位的提高、投資熱情的激發)C、社會輿論的認同和感召(“實業救國”“抵制日貨、愛用國貨”)D、實業團體的帶動E、法令法規的保護(民國政府制訂的政策法令)影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4、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興起:1915年陳獨秀《新青年雜志》主要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內容:提倡科學、民主、新道德、新文學意義:A、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B、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了弘揚;C、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D、使中國先進分子選擇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E、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0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出現:●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鮮。.●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過渡。美國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德國居第二位英國、法國:經濟下降,退居第三、四位俄國、日本:正在崛起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現代史(1917——今)●1917年11月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存的局面。2)列寧發表《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3)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權完全落入臨時政府手中,革命和平發展已不可能。4)彼得堡格勒武裝起義,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1919年巴黎和會。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和國民大革命時期1919——1927◆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成為運動的主力軍,標志著中國的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以馬克思主義傳播成為新思潮的主流(思想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組織基礎)◆中共誕生:1920年夏天陳獨秀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討論定加入共產國際。1923年三大,制定與國民黨合作◆國民大革命(1924-1927)●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主要討論國民黨改組問題。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927年四一二政變,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七一五政變,標志大革命失敗。(根本原因:右傾錯誤)●俄國:1)1917年11月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內容:余糧收集制、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物配給、普遍義務勞動按勞分配3)新經濟政策(1921——1928)內容:糧食稅、取消國有化、自由貿易、按勞分配4)1924年1月,列寧逝世,5)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25年工業化1927年農業集體化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探索革命道路:1、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1927年)2、起義失敗后,提出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井岡山農村根據地的建立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理論上論證了這一道路的正確性,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駪鹇赞D移:1934—1936年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長征。遵義會議:1935年1月,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熟●1935年瓦窯堡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2月西安事變?!裉K聯:1)1928年蘇聯開始執行一五計劃。1937年二五計劃完成時,蘇聯工業產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2)1932年,農業“完成全盤集體化的一年”,集體化措施打擊農民積極性3)1936年蘇聯新憲法,標志著斯大林體制的形成?!衩绹?)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A.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B.特點:持續時間長、規模大、破壞嚴重2)1933年羅斯福新政。內容:復興(頓銀行與金融業)改革(調整農業政策、復興工業)救濟(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戰略防御階段:(1937.7.7——1938.10)1、國民黨的正面抗戰:A、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日戰爭開始。B、幾大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等C、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2、中共領導抗戰:A、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共領導:八路軍、新四軍)B、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人民抗戰路線,決定建立抗日根據地。(北方: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冀魯豫。南方:蘇南、皖東)C、太原會戰中——平型關大捷,中共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3、日本罪行:南京大屠殺(1937.12.)●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開始)1、日本:1938年近衛聲明標志日本改變侵華方針1941年初日軍制造潘家峪慘案2、國民政府:A、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標志國民政府開始消極抗日、積極反共B、1941年皖南事變3、中共:A、百團大戰:1940年,彭德懷華北發動,堅定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B、鞏固根據地的斗爭:軍事:反掃蕩政治:“三三制”原則,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經濟: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大生產運動思想:整風運動C、七大:1945年,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把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作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駪鹇苑垂ルA段: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1939年———1945年二戰。1939年9月1日德襲擊波蘭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1940年10月,不列顛之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1945年雅爾塔會議建立雅爾塔體系,實質:在美蘇實力均衡的基礎上劃分勢力范圍?!?945年8月日本投降,二戰結束?!?945年,戰后建立聯合國●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窭鋺鹈绹鋺鸬拇胧?)1947年“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2)1948年馬歇爾計劃3)1949年5月北約組織建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布雷頓森林協定》(1944.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兩個機構的成立,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即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2、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形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年簽署。3、世界經濟貿易、金融的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此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爭取和平民主的過渡時期1、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的簽訂(1945)2、舊政協的召開(1946)●戰略防御階段1、1946年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陜北、山東)2、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內容:耕者有其田;●戰略反攻階段:1947年1947、6劉伯承、鄧小平軍隊挺進大別山,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戰略決戰時期:遼沈、淮海、平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西柏坡):內容:1、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2、革命勝利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3、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4、兩個“務必”的思想,作用:解決了革命勝利后,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渡江作戰:1949年4月占領南京,蔣家王朝覆滅。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49——1956中國現代史(1949——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耢柟陶?、恢復國民經濟階段(1949——1952年)1、鞏固政權:A、追殲國民黨殘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1950——1952年)C、全國土地改革(1950——1952年)D、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2、恢復國民經濟:1)措施:A、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B、穩定物價,統一財經C、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D、在工礦企業進行民主改革2)意義:到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超歷史最高水平,國家財政經濟取得了根本好轉,為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經濟基礎●過渡時期(1953-1956)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3年內容:一化三改選特點: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并舉一五計劃開始實行(1953),1957年超額完成1954年: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確立2、中國共產黨第八大召開:內容:A、提出了國內主要矛盾的新結論,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B、堅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方針;●外交政策與外交活動:1)新中國初期外交政策與方針:政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2)五十代的外交成就:A、1949年,同17個國家建交,蘇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B、1954年我國與印度共同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C、1954年日內瓦會議,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會議D、1955年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54年憲法確認)●蘇聯應對冷戰的措施:政治: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經濟互助委員會軍事:華約組織●“冷戰”下的國際關系1、德國分裂:1949年先后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德)1990年10.3德國重新統一2、朝鮮半島分裂:1948年8月南部:大韓民國9月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3、朝鮮戰爭(1950——1953年)美國發動4、越南戰爭(1961——1973年)美國發動5、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多極化發展的趨勢:1、走向聯合的歐洲: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法、意、荷、比、盧、西德)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2、日本的崛起:(二戰后)經濟恢復的原因:A.推行社會改革,消除封建落后的因素;B.美國的扶植①削減、免除日本的戰爭賠償②全部返還已拆遷的工業設備③向日本提供資金和物資C.朝鮮戰爭提供機遇①從美國提供商品和勞務中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②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打開了大門經濟發展的原因:A.根據國內外形勢,制定合乎國情發展戰略B.政府加強投資和設備更新、引進技術C.重視教育D.提出實施“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結果:1956——1973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8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961年)和中國的振興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956——1966●成功探索。1、1956年《論十大關系》標志在實踐中探索本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2、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的基本矛盾,提出綜合平衡,穩步前進的方針。3、1957年正確提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并發動整風運動,加強黨的建設4、60年代初,糾正“左”的錯誤,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5、1956年提出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6、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并制定科技發展遠景規劃?!裉剿髦械氖д`。1、黨的失誤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A、對社會主義條件下階級斗爭的估計過于嚴重。B、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片面追求單一的生產關系、追求大規模和高速度。2、表現:A、1958年“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B、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特點:采取“兩只拳頭打人”、“一大片●探索中取得的成就:1、1956年,毛澤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藝術:“百花齊放”,學術:“百家爭鳴”。2、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3、1959年,中國電影創作步入一個輝煌時期,電影界稱為“難忘的1959年”4、十年探索的成就:兩大鋼鐵基地: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三大油田:石油工業發展迅速,建成大慶、勝利、大港油田農村用電量增長70倍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尖端科學:原子彈1964年、結晶牛胰島素●赫魯曉夫(1953——1964年)改革:1956年,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1、農業:A、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B、允許農民有一定的私有生產資料C、大規模開荒增產,提倡種植玉米2、工業:A.將部分企業管理權下放到地方B.給予企業調整部分工資等權力C.嘗試推行“物質利益原則”改革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1955年亞非國家召開萬隆會議●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標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962年古巴導彈危機?!?0世紀60年代初—1973年美國發動侵略越南戰爭。●勃列日涅夫(1964——)改革:1、農業:A.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B.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C.放松對個副業的限制2、工業:A.推行新經濟體制B.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改革的重點在重工業,但末突破斯大林模式文化大革1966—1976●1966-1976文革(“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惡果)●文革中最大冤案——劉少奇被打倒并迫害致死●“文革”中的國民經濟1.左傾錯誤的發展導致文革動亂影響經濟,文革十年損失5000億;2、文革期間周恩來73年恢復經濟鄧小平75年整頓經濟,實質都是糾正文革中的左傾錯誤3、取得的成就:1966第一顆導彈爆炸成功;1967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1974秈型雜交水稻育成,雜交水稻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七十年代的外交:表現:A、1971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B、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與中國簽定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20世紀70年代外交局勢轉變的關鍵,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96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由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組成)●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階段。●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指: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相結合)階段。變化的實質: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1、美國經濟發展的狀況:A.二戰后至70年代初——“黃金時期”原因:世界市場的拓展。新科技應用,新興工業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B.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原因: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危機的爆發C.20世紀80年代經濟——“復蘇”原因:里根政府減少政府開支,緊縮通貨,削減稅收,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D.90年代以來經濟空前的持續增長原因:克林頓的改革2、戰后西歐各國的政策:相同點:A.加強與美國的聯系,利用馬歇爾計劃,推動經濟復興B.社會改革和政策調整,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方針,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C.推行國家福利制度(醫保、養老、住房、失業保險、教育)D.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發展高科技,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2、第三產業的舉起:3、“新經濟”的出現:概念: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從1991.3——2000.2,美國持續107個月出現,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即三高二低:高經濟增長率、高勞動生產率、高企業效益、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原因: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實質:信息化與全球化,核心: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他領域的創新●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1、歐盟的成立:1993年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3、亞太經濟合組織:1989年,中國1991年加入●世界經濟全球化:內容:生產、貿易、金融、投資全球化,區域性經濟合作日益加強?!駜蓸O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1、東歐劇變:1989年原因:歷史根源:東歐各國照搬蘇聯模式,制受于蘇聯內部原因:經濟發展緩慢,導致經濟危機政治上各國黨和政黨忽視民主和法制外部原因:蘇聯戈爾巴夫改革思想的影響。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直接原因:執政黨枯國內國際壓力下,實施“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承認反對派的合法存在,喪失了國家政權。2、蘇聯解體:戈爾巴夫改革:內容:1985年經濟領域改革,但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1988年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1990年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加劇政局的動蕩。結果:造成人們思想嚴重混亂;造成蘇聯局勢更加動蕩;民族矛盾加劇,民族分裂活動劇烈。1991年蘇聯解體?!窈推脚c動蕩并存1、和平的因素: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平與發展成為兩大主題多極化趨勢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和平和穩定2、動蕩的因素:東西力量對比的失衡,出現新的矛盾和沖突,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爆發美國試圖獨霸全球,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3、表現:巴以沖突、波黑戰爭、種族屠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國際恐怖主義等的威脅●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特點:“一超多強”表現:歐盟1993年正式成立。俄羅斯日本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今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今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今●政治:1、在徘徊中前進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內容:①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④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2)、標志: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功績:工作重心的轉移,撥亂反正的實施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1)、1982、11,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1982年憲法4、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略的確定1)、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2)、寫入憲法: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5、“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最初提出:針對臺灣問題;2)、形成: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一國兩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3)、實踐:香港回歸(1997、7、1)澳門回歸(1999、12、20)4)、解決臺灣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