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發動機的結構與檢修1_第1頁
第2章發動機的結構與檢修1_第2頁
第2章發動機的結構與檢修1_第3頁
第2章發動機的結構與檢修1_第4頁
第2章發動機的結構與檢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豐獵豹汽車4G64發動機電控系統的結構與檢修第一節發動機結構特點與技術參數一、結構特點4G64發動機為日本三菱汽車公司開發,由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該發動機為直列四缸、水冷、單頂置凸輪軸(SOHC),每缸4氣門,排量為2.350L,壓縮比為9.5。6G72閉環控制多點電噴發動機應用于CFA2030系列輕型越野車,由日本三菱汽車公司開發生產。該發動機為V型六缸、水冷、頂置凸輪軸,每缸四氣門,排量為2.972L。二、技術參數發動機技術參數見表2-1,發動機皮帶調整參數見表2-2,主要部件擰緊力矩見表2-3,發動機一般機械參數見表2-4。表2-1發動機技術參數型號6G724G64氣缸數及布置方式6缸,V型4缸,直列燃燒室類型小型屋脊式氣門機構雙凸輪軸頂置,單凸輪軸凸輪軸驅動方式帶齒驅動皮帶帶齒驅動皮帶排量/L2.9722.350缸徑×沖程/(mm×mm)91×17686.5×100壓縮比8.9:19.5:1最大功率/kw(r/min)133(5500)92(5500)最大扭矩/N·m(r/min)255(4500)186(3000)冷卻方式閉路強制水冷閉路強制水冷冷卻液高質量乙二醇冷卻液高質量乙二醇冷卻液機油SE或更高級10W-30SE或更高級10W-30機油用量/L4.54.3燃油93號以上無鉛汽油93號以上無鉛汽油怠速/(r·min-1)700+100750+50點火順序1-2-3-4-5-61-3-4-2配氣相進氣門開/關上止點前19°/下止點后59°上止點前16°/下止點后53°位排氣門開/關下止點前59°/上止點后19°下止點前50°/上止點后16°表2-2發動機皮帶調整參數(驅動皮帶撓度(98N力的作用下))項目標準值/mm項目標準值/mm項目標準值/mm交流發動機驅動皮帶動力轉向油泵驅動皮帶空調壓縮機驅動皮帶檢查值調整值7.O~9.O檢查值調整值5.5~7.5檢查值調整值7.O~9.5新皮帶5.5~7.5新皮帶4.O~6.O新皮帶6.O~7.O舊皮帶7.5~8.5舊皮帶6.O~7.O舊皮帶8.O~9.O表2-3主要部件擰緊力矩部件名稱擰緊力矩/N·m部件名稱擰緊力矩/N·m正時齒帶10~12自動張緊器螺栓24搖臂蓋3~4惰輪螺栓36氣缸蓋螺栓80→O→20→90°→90°張緊輪支架螺栓和螺母50曲軸齒帶輪安裝螺栓80~100機油泵齒帶輪螺母55曲軸皮帶輪螺栓20~30曲軸齒帶輪螺栓120凸輪軸正時齒帶輪定位套8~12凸輪軸齒帶輪螺栓90正時齒帶前上蓋10~12搖臂軸螺栓3分電器10~15止推蓋螺栓14分電器支架19~28飛輪螺栓135自動張緊器20~27后蓋板安裝螺栓11張緊輪43~55油底殼安裝螺栓11張緊輪螺栓49主軸承蓋螺栓25+90°張緊器臂螺栓22表2-4發動機一般機械參數型號4G646G72搖臂內徑/mm油隙/mm18.91~18.93(單)O.01~O.04(單)18.91~18.93(雙)O.01~O.04(雙)凸輪軸軸頸直徑/mm油隙/mm端隙/mm33.94~33.95(單)25.95~25.97(雙)O.05~O.09(單、雙)O.1~O.2(單、雙)34(雙)O.05~O.09(雙)氣缸蓋閥導向孔直徑O.05特大號/mmO.25特大號/mmO.50特大號/mm13.05~13.07(單)12.05~12.0713.25~13.27(單)12.25~12.27(雙)13.50~13.52(單)12.50~12.52(雙)12.05~13.07(雙)13.25~13.27(雙)13.50~13.52(雙)進氣閥座圈孔直徑/mmO.3特大號/mmO.6特大號/mm47.30~47.33(單)35.30~35.33(雙)47.60~47.63(單)35.60~35.63(雙)44.30~44.33(雙)44.60~44.63(雙)排氣閥座圈孔直徑O.3特大號/mmO.6特大號/mm40.30~40.33(單)33.30~33.33(雙)40.60~40.63(單)33.60~33.63(雙)38.30~38.33(雙)38.60~38.63(雙)型號4G646G72閥導向安裝高度進氣閥閥直徑/mm桿直徑/mm間隙(桿至導向)/mm邊緣/mm辨別標記/mm排氣閥閥直徑/mm間隙(桿至導向)/mm閥彈簧自由高度/mm負荷/(kg·mm。)直角辨別顏色47(單)45.5(雙)50.5(雙)7.96~7.98(單)6.57~6.58(雙)O.02~0.06(單)O.02~O.05(雙)52(單)O.05~O.09(單,雙)47.549.848.329.632.930.O不到2。綠白藍7.96~7.98(雙)O.03~O.06(雙)7.93~7.95(雙)O.05~O.09(雙)49.8(雙)32.9(雙)不到2°活塞類型直徑(標準)/mm間隙(活塞至氣缸)/mm供維修活塞/mm86.47~86.50(單)O.02~O.04(單)O.25O.50O.751.OO(特大號)91.1O.02~O.040.25O.50O.751.OO特大號活塞環每個活塞的環數/個壓縮環/個油環/個環縫隙壓縮環第1號/mm壓縮環第2號/mm油環/mm環側隙壓縮環第1號/mm壓縮環第2號/mm供維修環/mm321O.25~O.40(單、雙)O.20~O.48(雙)O.20~O.70(單、雙)O.03~O.07(單、雙)O.02~O.06(單、雙)O.25O.50O.751.00(特大號)321O.30~O.45前輪驅動O.45~O.60后輪驅動O.25~O.45前輪驅動O.20~O.60后輪驅動O.20~O.70前輪驅動O.03~O.07后輪驅動O.03~O.OgO.02~O.06O.25O.50O.751.OO(特大號)連桿長(中心至中心)/mm側隙(大的一端)/mm149.9~150.OO.10~O.25140.9~141.OO.10~O.25曲軸主軸承軸頸直徑/mm連接桿軸頸直徑/mm軸頸的容許圓度/mm56.98~57.OO44.98~45.OOO.016050<O.005(雙)<O.003(4)油隙連接桿軸頸/mmO.02~O.05O.02~O.05端隙/mm供維修軸承可按標準尺寸和下列較小號的尺寸提供氣缸組水套氣缸鏜孔圓度和拔梢(氣缸鏜孔)可允許的超大尺寸(最大)/mmO.05~O.1886.50~86.53O.05~O.2591.1注:單指單凸輪軸,雙指雙凸輪軸第二節發動機機械部分檢修一、發動機的拆裝1.發動機的拆卸(圖2-1至圖2-4)圖2-14G64發動機(一)1-護套;2-發動機罩鎖支撐;3-前端中央桿;4-加速踏板拉索接頭;5-節氣門拉索接頭(A/T);6-機油壓力開關連接器;7-交流發電機連接器;8-分電器連接器;9-動力轉向油壓力開關連接器;10-點火線圈連接器;11-功率晶體管連接器;12-噪聲濾波器連接器;13-發動機配線連接器;14-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連接器;15-發動機冷卻液溫度開關連接器(A/c);16-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17-怠速控制伺服電機,18-發動機冷卻液溫度表連接器;19-發動機冷卻液開關連接器(A/T);20-真空軟管接頭;21-冷卻水軟管接頭;22-燃油軟管接頭圖2-24G64發動機(二)23-傳動皮帶;24-動力轉向油泵總成;25-動力轉向油泵儲液罐總成;26-排氣管接頭;27-發動機支架前絕緣體螺栓;28-發動機總成圖2-36G72發動機(一)1-點火線圈No.1連接器;2-點火線圈No.2連接器;3-點火線圈No.3連接器;4-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5-曲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6-點火功率晶體管連接器;7-電容器連接器;8-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連接器;9-發動機冷卻液溫度表單元連接器;10-前部線束及噴射線束組合連接器;11-歧管壓力傳感器連接器;12-EGR電磁閥連接器;13-EVAP凈化電磁閥連接器;14-左排氣管氧傳感器連接器(前);16-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17-怠速空氣控制電機連接器;18-發電機連接器;19-動力轉向壓力開關連接器;20-電磁離合器及制冷劑溫度開關連接器;21-機油壓力開關連接器圖2—46G72發動機(二)22-油門拉索連接;23-節氣門(A/T);24-回油軟管連接;25-高壓燃油軟管連接;26-加熱器軟管連接;27-真空軟管連接;28-動力轉向傳動帶罩蓋;29-動力轉向泵皮帶;30-動力轉向泵總成;31-空調壓縮機皮帶;32-空調壓縮機總成;33-熱防護罩;34-發動機前絕緣支架連接螺栓;35-發動機前絕緣支架限位塊;36-發動機總成;37-發動機前絕緣支架(1)拆卸發動機罩、發動機罩鎖閂。(2)拆卸下罩。(3)釋放燃油管路內的燃油壓力。(4)放出發動機冷卻液。(5)放出發動機油。(6)拆卸空氣濾清器總成。(7)拆卸蓄電池和蓄電池盤。(8)拆卸變速器。(9)拆卸刮水器電機和桿系。(10)拆卸前保險杠。(11)拆卸前冷凝器和冷凝器風扇電機總成。(12)拆卸散熱器。(13)拆卸左側前燈。(14)拆卸空調壓縮機。2.發動機的安裝按與拆卸時相反的順序進行安裝。二、曲柄連桿機構的檢修1.曲柄連桿機構的分解(圖2-5至圖2-8)圖2-54G64發動機活塞與連桿組的分解1-飛輪螺栓;2-飛輪;3-后板;4-飛輪殼蓋;5-油封殼;6-油封;7-軸瓦蓋螺栓;8-軸瓦蓋;9-主軸徑下軸瓦;10-曲軸;11-主軸徑上軸瓦;12-缸體圖2-66G72發動機活塞與連桿組的分解1-飛輪螺栓;2-飛輪;3-后板;4-飛輪殼蓋;5-油封殼;6-油封;7-軸瓦蓋螺栓;8-軸瓦蓋;9-主軸徑下軸瓦;10-曲軸;11-主軸徑上軸瓦;12-缸體圖2-74G64發動機曲軸飛輪組的分解1-飛輪螺栓;2-飛輪;3-球軸承;4-驅動齒輪螺栓;5-接頭;6-驅動齒輪;7-曲軸軸承;8-驅動齒輪螺栓;9-接頭;10-驅動齒輪;11-曲軸接頭;12-后蓋板;13-飛輪殼罩;14-油封箱;15-密封墊;16-油分離器;17-油封;18-軸承蓋螺栓;19-軸承蓋;20-曲軸軸承(下);21-曲軸;22-曲軸軸承(上)*-后輪驅動;**-前輪驅動;***-單凸輪軸發動機;****-雙凸輪軸發動機圖2-86G72發動機曲軸飛輪組的分解1-飛輪;2-球軸承(A/T);3-接頭(A/T);4-驅動齒輪(A/T);5-曲軸接頭(A/T);6-接頭(A/T);7-驅動齒輪(A/T);8-后蓋板;9-飛輪殼罩;10-油封箱;11-曲軸后油封;12-軸承蓋螺栓;13-軸承蓋;14-推力軸承A;15-推力軸承B;16-曲軸軸承(下);17-曲軸;18-推力軸承B;19-推力軸承A;20-曲軸軸承(上)2.曲柄連桿機構的檢修(1)主軸頸與軸瓦的間隙測定(圖2-9)。①擦凈主軸頸及軸瓦內徑的機油。②安裝曲軸。③在軸頸上按軸瓦寬沿軸中心線方向將塑料線放直。④小心地安裝主軸承座,按規定力矩擰緊螺栓。圖2-9測量司隙(a)安放塑料線間隙規;(b)測量間隙⑤小心地拆下軸承座。⑧用塑料線間隙規包裝上印有的量尺測量被壓扁的塑料線的最寬部位的寬度,得出間隙值,其標準值為O.02~O.04mm,使用極限值為0.1mm。(2)氣缸的檢查。①用直尺和厚薄規檢查缸體頂部平面是否翹曲,其標準值為0.05mm或更小,使用極限值為O.1mm。表面不得有墊屑或其他異物。②若扭曲過量,應在允許范圍內(研磨極限為O.2mm)校正或更換。③檢查缸筒是否積炭和劃傷,若有應修正(加大尺寸)或更換。④利用量缸表檢測氣缸內徑及圓柱度,磨損嚴重時按加大直徑修正氣缸,更換活塞及活塞環。其標準值:氣缸直徑為86.50~86.53mm(4G64發動機)、91.10~91.13mm(6G72發動機);圓柱度為0.01mm。(3)活塞環的檢查。①檢查活塞環與活塞環槽之間的間隙,其標準值:No.1為0.03~0.07mm,No.2為O.02~O.06mm;使用極限值為O.1mm。若使用超過極限,應更換活塞環或活塞。②將活塞環放入氣缸內,利用活塞頂面使其放正后,用塞尺測量開口間隙。開口間隙過大時,應更換活塞環。其標準值見表2-4。(4)連桿軸頸與連桿軸瓦間的間隙測定。①將連桿軸頸和連桿軸瓦上的機油挖出。②在連桿軸頸上按軸瓦寬沿軸中心線放置塑料線間隙規,要注意放直,見圖2-10。③小心地蓋上連桿蓋,將螺栓按規定力矩擰緊。④小心地取下連桿蓋。⑤用塑料線間隙規包裝袋上印有的量尺,測量被壓扁的塑料線最寬部位的寬度,得出間隙值。其標準值為O.02~0.05mm,使用極限值為O.1mm。圖2-10安放塑料線間隙規三、配氣機構的檢修1.配氣機構的分解(圖2-11至圖2-14)圖2-114G64發動機搖臂和凸輪軸的分解1-墊圈;2-油封;3-搖臂罩;4-加油口蓋;5-搖臂與軸;6-半圓襯墊;7-凸輪軸2.配氣機構的檢修(1)氣缸蓋的檢修。氣缸蓋底面的平面度可用直尺和塞尺檢查,見圖2-15。其平面度標準值為0.05mm,使用極限值為0.2mm。若變形超過極限,需研磨修正。(2)氣門的檢修見圖2-16。檢查氣門工作面是否正確接觸,若接觸不正確,應使用磨氣門機重新研磨。氣門座接觸面必須與氣門工作面中心一致。如果磨削量小于使用極限值,應更換氣門。邊厚標準值:進氣門為1.2mm,排氣門為2.0mm;使用極限值:進氣門為O.7mm,排氣門為1.5mm。(3)氣門彈簧的檢修見圖2-17。①測量彈簧自由高度。其標準值:4G64發動機為47.5mm,使用極限值為46.5mm;6G72發動機為49.8mm,使用極限值為48.8mm。若使用超過極限值,應更換。②測量彈簧中心線與底面的垂直度。其標準值為小于2°,使用極限值為4°。傾斜超過極限時應更換。圖2-124G64發動機搖臂和搖臂軸的分解1-后軸承蓋;2-搖臂;3-彈簧;4-搖臂;5-4號軸承蓋;6-搖臂;7-搖臂;8-彈簧;9-3號軸承蓋;10-搖臂;11-彈簧;12-搖臂;13-2號軸承蓋;14-搖臂;15-搖臂;16-彈簧;17-波形墊圈;18-右搖臂軸;19-左搖臂軸;20-前軸承蓋;21-螺母;22-調整螺旋圖2-136G72發動機搖臂和凸輪軸的分解1-加油口;2-加油管;3-搖臂殼(B);4-襯墊;5-搖臂軸和軸承蓋;6-間隙調整器;7-凸輪軸油封;8-圓形襯墊;9-右凸輪軸;10-搖臂殼(A);11-襯墊;12-搖臂軸和軸承蓋;13-間隙調整器;14-分配接頭;15-油封;16-凸輪軸油封;17-圓形襯墊;18-左凸輪軸圖2-146G72發動機搖臂和搖臂軸的分解1-4號軸承蓋;2-搖臂;3-彈簧;4-3號軸承蓋;5-2號軸承蓋;6-搖臂軸B;7-搖臂軸A;8-1號軸承蓋圖2-15檢查氣缸蓋平面度圖2-16氣門結構圖2-17氣門彈簧(4)氣門導管的檢修見圖2-18。測量氣門導管與氣門桿之間的間隙,其標準值:進氣門為O.02~O.06mm,排氣門為O.05~0·09mm;使用極限值:進氣門為0.10mm,排氣門為0.15mm。若間隙超過極限,應更換氣門導管或氣門。圖2-18檢查氣門導管圖2-19測量凸輪高度(5)凸輪軸的檢修見圖2-19。測量凸輪高度,標準值:4G64發動機進氣為35.79mm,排氣為35.49mm;使用極限值:進氣為35.20mm,排氣為34.99mm。6G72發動機進氣為35.49mm,排氣為34.99mm;使用極限值:進氣為34.99mm,排氣為34.49mm。四、潤滑系統的檢修1.潤滑系統的分解(圖2-20和圖2-21)圖2-204G64發動機前殼和機油泵的分解1-油濾器;2-放油塞;3-放油塞密封墊;4-油底殼;5-機油濾網;6-機油濾網密封墊;7-油壓開關;8-減壓塞;9-密封墊;10-減壓彈簧;11-減壓柱塞;12-油濾器托架;13-油濾器托架密封墊;14-前殼;15-前殼密封墊;16-油泵鏈輪;17-旋寨;18-O形封圈;19-凸緣螺栓;20-曲軸前油封;21-油泵油封;22-油泵蓋;23-油泵軸;24-油泵從動齒輪;25-油泵驅動齒輪圖2-216G72發動機機油泵的分解1-機油壓力開關;2-機油濾清器;3-機油濾清器支架;4-機油濾清器支架墊片;5-放油螺塞;6-放油螺塞墊片;7-下油底殼;8-上油底殼;9-隔板;10-機油過濾器;11-機油過濾器墊片;12-螺塞;13-釋壓彈簧;14-釋壓柱塞;15-曲軸油封;16-機油泵外殼;17-O形環;18-機油泵蓋;19-機油泵外轉子;20-機油泵內轉子2.潤滑系統的檢修(1)前殼的檢修。①檢查油孔是否堵塞,必要時洗凈。②檢查左側無聲軸前軸承部分有無磨損、損傷、卡住等。若有異常,更換前殼。⑧檢查前殼有無龜裂或其他損傷,若有龜裂或損傷,更換前殼。(2)油泵的檢修。①將油泵齒輪安裝在前殼上,然后旋轉該齒輪檢查能否圓滑轉動。②確認在前殼與油泵蓋齒輪側之間的接觸面沒有脊形磨損。⑧檢查側隙,見圖2-22。其標準值為O.05~0.12mm,極限值為0.15mm。(3)檢查機油液位。①拔出油尺,用清潔的抹布擦掉油尺上的機油。②把油尺插入油尺導孔中。③慢慢拔出油尺,檢查油位是否在圖2—23所示的范圍內。圖2-22檢查油泵側隙圖2-23油尺a.進行此項檢查時,應將汽車停放在平坦在水平路面上。b.在發動機熄火狀態下進行檢查。如果發動機已起動,則應停止運轉,并等候片刻再進行檢查。④若油面低于最小刻度位置,則應補加機油。機油不宜補充過多。⑤在怠速下運轉發動機,停車。然后等候片刻再檢查機油液位是否在規定范圍內。⑥檢查機油是否嚴重污臟,是否混有冷卻液或汽油,以及粘度是否正常。(4)更換機油。①起動發動機,預熱運轉至冷卻液溫度達到80~90℃。②拆下注油口蓋。③拆下放油塞,排出機油。④機油放完后裝好放油塞,安裝放油塞墊片時要使其沿圖2-24所示方向。⑤重新注入規定數量的機油(4L,不包括機油濾清器內的量)。⑥安裝注油口蓋。⑦檢查機油液位。(5)更換機油濾清器。①拆下機油注油口蓋后,再拆下放油塞,并排出機油。②用機油濾清器扳手拆下機油濾清器。⑧清潔濾清器托架側的安裝面。④在新的機油濾清器的O形圈上涂少量機油,見圖2-25。圖2-24放油塞墊片圖2-25O形圈位置⑤用手旋轉機油濾清器進行安裝,擰緊力矩為14N·m。⑥加注機油。⑦空轉發動機2~3次,檢查濾清器的安裝部位,應不滲漏機油。五、冷卻系統的檢修1.冷卻系統的組成(圖2-26和圖2-27)圖2-266G72發動機冷卻系的組成(一)1-散熱器軟管接頭;2-散熱器上罩;3-冷卻風扇離合器總成;4-傳動帶(動力轉向);5-傳動帶(空調);6-傳動帶(發電機水泵);7-冷卻風扇帶輪;8-動力轉向油泵;9-油泵托架;10-油泵安裝架;11-張緊輪托架;12-壓縮機;13-壓縮機托架總成;14-冷卻風扇托架總成(空調);15-正時帶外上蓋(B);16-正時帶外上盞(A);17-正時帶外下蓋;18-墊圈L;19-墊圈K;20-墊圈J;21-墊圈L;22-墊圈J;23-墊圈H;24-墊圈G;25-曲軸帶輪;26-前法蘭;27-正時張緊螺栓;28-正時帶2.主要部件的檢修(1)散熱器的檢修。①散熱器的結構見圖3—28。②檢查散熱器熱片有無異物、散熱片有無彎曲或損壞。檢查散熱器有無腐蝕、損壞、生銹或水垢。檢查散熱器軟管有無裂紋、損壞或變質。檢查冷卻液箱有無損壞、散熱器罩的彈簧有無退化、散熱器罩的襯墊有無損壞或裂紋。若有上述情況之一,應修理或更換。(2)冷卻風扇的檢修。圖2-276G72發動機冷卻系的組成(二)29-進氣增壓;30-燃油高壓軟管接頭;31-O形圈;32-燃油回油軟管接頭;33-真空軟管接頭;34-控制電線連接器;35-輸油管噴嘴和調壓器;36-發動機冷卻液溫度表連接器;37-發動機冷卻液溫度開關連接器(A/T);40-上散熱器軟管;41-水旁通軟管;42-下散熱器軟管;43-水軟管接頭;44-水軟管B;45-水軟管c接頭(帶加熱器車型);46-加熱器管總成;47-墊圈;48-水軟管A;49-水軟管接頭;5-進氣歧管;51-墊圈;52-水泵;53-水泵墊圈;54-水管總成;55-O形圈①冷卻風扇的組成見圖2-29。②檢查冷卻風扇葉片及風扇螺栓孔周圍是否損壞和龜裂,若風扇的任何部分有損壞或龜裂,應更換冷卻風扇。③檢查風扇離合器的接合處和密封處有無泄漏,若有泄漏,則油量將減少,風扇速度會降低,導致發動機過熱。檢查時,轉動連接在發動機上的風扇,應有阻力感覺。若風扇能輕易轉動,表示有故障。檢查雙金屬片是否損壞。(3)恒溫器的檢修。①恒溫器的結構見圖2-30。圖2-28散熱器1-變速器油冷卻器軟管(A/T);2-散熱器上軟管;3-蓋;4-罩;5-溢流軟管;6-備用油箱組件;7-散熱器及其下軟管;8-散熱器組件;9-散熱器下軟管圖2-29冷卻風扇的組成1-罩組件;2-傳動帶(空調);3-傳動帶(動力轉向);4-傳動帶(發電機);5-冷卻風扇和離合器總成;6-帶輪;7-風扇離合器;8-冷卻風扇②檢查閥在室溫下是否關閉,是否有故障或損壞。檢查恒溫器是否生銹或結垢,如生銹或結垢,應將其清除干凈。如圖2-31所示,把恒溫器浸在盛水的容器內,使水溫逐漸升高,檢查恒溫器閥的開啟溫度及全開溫度,即閥升程不低于8mm的溫度值:閥開啟溫度為82℃,閥全開溫度為95℃。圖2-30恒溫器1-散熱器與軟管接頭;2-排水管接頭;3-熱水管墊圈;4-恒溫器圖2-31恒溫器閥的檢查(a)把恒溫器浸在盛水的容器內;(b)閥升程③如果閥開啟溫度小于標準溫度,應更換。④把恒溫器裝到進氣歧管座上,不要把恒溫器裝傾斜。(4)水泵的檢修。①水泵的結構見圖2-32。拆卸前應排出發動機中的冷卻液,拆下冷卻風扇,安裝后應注入發動機冷卻液,并安裝冷卻風扇。②水泵的檢查。a.檢查水泵零件是否有裂紋、損傷或已磨損,如有必要應更換水泵總成。b.檢查軸承是否有損傷、不正常響聲及轉動是否靈活,如有必要應更換水泵總成。c.檢查密封件是否滲漏,如有必要應更換水泵總成。d.檢查是否漏水,如密封件已壞,應更換水泵總成。(5)冷卻液溫度表組件的檢修。①冷卻液溫度表組件和冷卻液溫度開關見圖2-33。拆卸前應排出發動機冷卻液,安裝后應注入冷卻液。②冷卻液溫度表組件的檢查。如圖2-34所示,把冷卻液溫度開關放在水中升溫達到規定值(50℃),檢查其持續性。③如圖2-35所示,把冷卻液溫度表組件放人水中加溫至70℃,測量電阻,其值應為90~128Ω。④如圖2-36所示,把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放入水中加熱至規定溫度時測量電阻,其標準值為2.21~2.69Ω(20℃)及264~328Ω(80℃)。⑤如圖2-37所示,安裝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時,應用規定的密封劑涂在螺紋處并擰緊。圖2-32水泵1-發電機拉桿;2-水泵組件;3-水泵墊;4-O形圈圖2-33冷卻液溫度表組件和冷卻液溫度開關1-溫度開關(A/T);2-冷卻液溫度表組件;3-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4O形圈圖2-34檢查冷卻液溫度開關圖2-35測量冷卻液溫度表組件電阻圖2-36測量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電阻圖2-37涂密封劑部位六、燃油系統的檢修1.燃油系統的分解(圖2-38至圖2-42)圖2-38燃油箱的分解(一)1-注油口軟管接頭;2-水平軟管接頭;3-燃油表組件連接器;4-燃油泵連接器;5-蒸發軟管接頭;6-回油管接頭;7-高壓燃油軟管接頭;8-燃油箱本體圖2-39燃油箱的分解(二)9-水平軟管;10-燃油表組件;11-密封墊;12-燃油泵;13-燃油濾清器總成;14-密封墊;15-閥總成;16-回油軟管;17-高壓燃油軟管;18-蒸發軟管;19-雙通閥;20-蒸發軟管;21-燃油管;22-燃油截斷閥;23-燃油箱下蓋;24-放油螺塞;25-燃油箱;26-燃油注油口蓋;27-注油口軟管;28-防塵板;29-防塵罩;30-水平軟管;31-連接管;32-注油口頸;33-密封墊圖2-40加速踏板及其拉索1-加速踏板拉索;2-加速踏板限位器;3-加速踏板拉索的連接;4-加速踏板總成;5-彈性擋圈;6-加速踏板臂;7-襯套;8-彈簧;9-加速踏板托架;10-踏板襯墊圖2-41燃油濾清器的分解1-主油管接頭;2-高壓燃油軟管接頭;3-螺栓;4-墊片;5-燃油濾清器圖2-426G72發動機燃油系統1-加速器電纜;2-自動速度控制電纜;3-汽化物軟管;4-燃油軟管安裝螺栓;5-電線索連接器;6-進氣軟管;7-水軟管B;8-水軟管A;9-節氣門體;10-襯墊;11-進氣增壓;12-高壓軟管連接;13-O形圈;14-回油軟管連接;15-真空軟管連接;16-壓力調節器;17-O形圈;18-連接器夾;19-電線索連接器;20-減壓管;21-噴油器;22-O形圈;23-絕緣環;24-絕緣環;25-絕緣環2.燃油系統的檢修(1)燃油截斷閥的檢查,見圖2-43。當慢慢上下搖動閥總成時,若能聽到浮子的沖擊聲,表示閥正常。(2)加速踏板拉索的檢杏和調格。①斷開空調器和所有燈類,使檢查時無任何電負載。②預熱發動機直至發動機怠速穩定。③檢查發動機怠速是否在規定范圍內。④熄火發動機,關閉點火開關。⑤檢查加速踏板拉索是否有明顯的彎曲變形。⑧檢查內拉索的間隙。⑦如果內拉索的間隙過大,進行如下調整。a.如圖2-44所示,擰緊調節螺母,將節氣門完全關閉。b.在節氣門開始移動前立即擰緊調節螺母。c.擰松調節螺母一圈,使加速踏板拉索的間隙達到標準值。d.用鎖緊螺母固定調節螺母。e.調整好后,檢查節氣門是否接觸限位器。圖2-43燃油截斷閥的檢查圖2-44擰緊調節螺母七、進排氣系統的檢修1.進排氣系統的分解(圖2-45至圖2-48)2.進氣歧管的檢修若發現下述不良,應更換進氣歧管。①檢查各部分有無損傷或裂紋。②檢查負壓(真空度)的出口是否阻塞,以及水道或氣道是否阻塞。⑧用直尺和測隙規檢查氣缸蓋的安裝面是否變形,其標準值為0.15mm,極限值為O.20mm。3.空氣濾清器的維修(1)空氣濾清器的分解見圖2-49。(2)空氣濾清器的檢修。①檢查空氣濾清器體、蓋或密封墊是否變形、腐蝕或損壞。②檢查空氣管道是否損壞。⑧檢查空氣濾清器組件是否阻塞、污垢或損壞。如有必要應用壓縮空氣清潔空氣濾清器。圖2-454G64發動機進氣系統1-水軟管;2-水軟管;3-發動機冷卻液溫度表組件;4-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5-出水管接頭;6-墊片;7-恒溫計;8-進氣增壓器支架;9-進氣增壓器;10-進氣增壓器墊片;11-進氣歧管支撐;12-發動機支架;13-進氣歧管;14-進氣歧管墊片圖2-466G72發動機進氣系統1-前進氣增壓器支撐;2-后進氣增壓器支撐;3-進氣增壓器;4-進氣增壓器墊片;5-加注、排出水管;6-冷卻液溫度表組件;7-冷卻液溫度傳感器;8-熱敏開關;9-出水管接頭;10-出水管接頭墊片;11-恒溫器;12-水軟管;13-水軟管A;14-暖風管;15-暖風管墊片;16-進氣歧管;17-進氣歧管墊片;18-水軟管B圖2-474G64發動機排氣系統1-尾管;2-墊片;3-吊鉤;4-主消聲器;5-墊片;6-吊鉤;7-后隔熱罩;8-后隔熱罩;9-前隔熱罩;10-前置消聲器;1-墊片;12-前排氣管;12-墊片;14-吊鉤;15-前隔熱罩圖2-486G72發動機排氣系統1-油位計總成;2-O形圈;3-右熱保護器;4-發動機支架;5-右排氣歧管;6-排氣歧管墊片;7-左熱保護器;8-支架;9-左排氣歧管;10-排氣歧管墊片;11-水軟管;12-水軟管;13-暖風管總成;14-暖風管墊片;15-水管總成;16-O形圈;17-進水管接頭;18-進水管接頭墊片;19-水泵;20-水泵墊片圖2-49空氣濾清器1-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2-通風管;3-進氣軟管;4-空氣濾清器;5-空氣管道;6-預濾清器;7-空氣濾清器蓋;8-空氣濾清器組件;9-空氣流量傳感器組件;10-空氣流量傳感器襯墊;11-消聲器;12-蓋;13-橡膠墊片;14-空氣濾清器體;15-絕緣體;16-套筒第三節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檢修一、控制功能多點燃油噴射系統可實現燃油噴射控制、怠速控制、點火正時控制、油泵控制、空調繼電器控制及故障自診斷,其控制原理見圖2-50和圖2-51。圖2-504G64發動機多點燃油噴射系統控制原理圖2-516G72發動機多點燃油噴射系統控制原理二、故障診斷1.初始檢查在檢查開始前,應先對所有與故障相關的元件進行一次徹底的外觀檢查,以免忽略明顯故障。①電氣連接:線束的每個端子必須可靠地插接在一起,檢查端子是否完全插入插孔、是否完全插入絕緣體、端子有無腐蝕等現象。確認各連接器間的導線、盤旋的導線沒有卡在任何螺釘、螺栓或金屬凸起處等可能引起對接地短路。另外,還要檢查下述項目②~⑧中的電氣連接。②發動機罩下:檢查蓄電池電纜、發動機與隔板的接地條、火花塞點火電纜、保險絲與熔絲鏈。⑧乘客艙:檢查ECM、燃油噴射控制繼電器和保險絲盒。④車身下部的連接:檢查油箱內的燃油泵。⑤軟管與真空管的連接:檢查所有軟管及真空管連接器,應連接牢固,不能有任何一處卡住。檢查軟管及真空管是否完全插到底或被卡住、融化、割斷等。另外,還要確認軟管在連接處沒有因變形而引起滲漏。⑥更換元件:更換元件前,檢查連接器有無銹蝕,若端子或插孔損壞可能會導致連接不良或斷路等故障。2.基本檢查在進行任何拆卸、維修或元件更換之前,必須先進行下述檢查:①故障檢修人員應將故障系統的運行情況與正常運行情況相比較,技術人員還可以將有故障的汽車系統與另一個已知正常的汽車系統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故障所在。②維修歷史。汽車的維修歷史能對一些用檢修方法不能排除的故障進行解釋。不合適的元件更換或不正確的維修方法均能對一些表面上不相關的系統產生影響。③蓄電池的狀態和充電量,蓄電池電纜應連接正確。④保險絲連接和接地連接。⑤動力控制系統電纜連接。如果與發動機或變速器相連的金屬纜線出現過熱和/或變色,應檢查所有的接地連接。⑥曲軸位置傳感器。對曲軸位置傳感器應進行靜態和動態檢查,傳感器和脈沖信號輪的安裝位置應保證良好。⑦高壓線圈和初級繞組。使用合適的發動機分析儀和示波器檢查次級點火電路。所有的元件均應連接牢固,并防止燒壞、受潮和腐蝕。⑧燃油輸送壓力。燃油壓力必須在規定范圍內,發動機熄火后,燃油泵輸出口和油壓調節器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燃油壓力。⑨火花塞。必須確認火花塞類型、工作情況及間隙符合規定。⑩不要使用有燈泡的測試燈測試電腦電路。只能使用合格的數字萬用表、邏輯探頭或實驗室用示波器來檢測電腦電路,以免損壞電腦。3.故障自診斷①發動機運轉時,若發動機警告燈常亮不熄,應讀取故障碼,并注意:a.進行點火正時調整時,如因點火正時調整使診斷端子短路,而發動機警告燈點亮,則屬于正常現象。b.若蓄電池電壓低,則不能輸出故障碼。所以進行檢查前,應確認蓄電池電壓正常。c.若蓄電池脫開或發動機ECM連接器脫開,則儲存的故障碼會被清除。因此,未讀取故障碼之前,不要脫開蓄電池。d.連接和脫開MUT-Ⅱ時,都應關閉點火開關。圖2-52連接MUT-Ⅱ②使用MUT-Ⅱ讀取故障碼:a.把MUT-Ⅱ接到故障診斷連接器(16端子)上,見圖2-52,然后讀取故障碼。b.參照故障碼檢查表,修理故障部位。c.關閉點火開關,然后再接通點火開關。d.用MUT-Ⅱ清除故障碼。e.檢查故障碼是否正常。⑧使用發動機警告燈讀取故障碼:a.使用專用工具(故障碼檢查配線)將故障診斷連接器(16端子)端子1接地。b.根據發動機警告燈閃爍情況讀取故障碼見圖2-53,參照故障碼表檢修故障部位。c.脫開蓄電池負極電纜10s以上,再連接電纜。d.發動機預熱后,怠速運轉10min左右。圖2-53故障閃爍方式④使用MUT-Ⅱ數據表和執行器測試功能進行檢查a.應用數據表和執行器測試功能進行檢查。若存在故障,應檢修底盤電氣配線和元件。b.修理后,用MUT-Ⅱ再檢查不正常的輸入和輸出是否經過修理而恢復正常。c.清除故障碼。d.拆下MUT-Ⅱ。e.重新起動發動機,進行道路試驗以確認故障是否排除。⑤故障碼的清除:a.用檢測儀清除故障碼:用檢測儀向ECM發送故障碼清除信號即可清除故障碼。b.不用檢測儀清除故障碼:關閉點火開關。拆開蓄電池負極電纜,10s后,再接回電纜。接通點火開關,檢查是否有故障碼輸出。表2-54G64發動機故障碼表故障碼故障診斷項目故障碼故障診斷項目12空氣流量傳感器23凸輪軸位置傳感器13進氣溫度傳感器24車速傳感器14節氣門位置傳感器25氣壓傳感器21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36點火正時調整信號22曲軸位置傳感器41噴油器4.4G64發動機故障碼的檢查①故障碼12:空氣流量傳感器:a.檢查條件:發動機轉速500r/min以上,傳感器輸出頻率在3Hz以下達4s。b.可能原因:空氣流量傳感器故障;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②故障碼13:進氣溫度,傳感器:a.檢查條件:點火開關接通后的60s或在發動機起動后立即進行;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6V以上(相當于-45℃以下的進氣溫度達4s)或在O.2V以下(相當于125℃以上的進氣溫度達4s)。b.可能原因:進氣溫度傳感器故障;進氣溫度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③故障碼14:節氣門位置傳感器:a.檢查條件:點火開關接通后的60s或在發動機起動后立即進行,怠速位置開關處于接通位置,傳感器輸出電壓在2V以上達4s或在O.2V以下達4s。b.可能原因: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故障或失調,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怠速位置開關信號線路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④故障碼21: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a.檢查條件:在點火開關接通后的60s或在發動機起動后立即進行,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6V以上(相當于-45℃以下的進氣溫度達4s)或在0.1V以下(相當于140rC以上的進氣溫度達4s)。b.可能原因: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故障;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⑤故障碼22:曲軸位置傳感器:a.檢查條件:轉動發動機曲軸,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s內沒有變化(無脈沖信號輸入)。b.可能原因:曲軸位置傳感器故障;曲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⑧故障碼23:凸輪軸位置傳感器:a.檢查條件:接通點火開關,發動機轉速約為50r/min,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s內沒有變化(無脈沖信號輸入)。b.可能原因: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故障;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⑦故障碼24:車速傳感器:a.檢查條件:點火開關接通后的60s或在發動機起動后立即進行,怠速開關位置:OFF,發動機轉速約為3000r/min以上且在大負荷工況工作,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s內沒有變化(無脈沖信號輸入)。b.可能原因:車速傳感器故障;車速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⑧故障碼25:氣壓傳感器a.檢查條件:點火開關接通后的60s或在發動機起動后立即進行,蓄電池電壓在8V以上,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5V以上(相當于0.11MPa以上壓力達4s)或在0.2V以下(相當于O·005MPa以下壓力達4s),傳感器輸出電壓在4s內沒有變化(無脈沖信號輸入)。b.可能原因:氣壓傳感器故障;氣壓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⑨故障碼36:點火正時調整信號:a.檢查條件:接通點火開關。b.可能原因:點火正時調整信號與接地線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⑩故障碼41:噴油器:a.檢查條件:發動機轉速約為50~1000r/min,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輸出電壓在1.15V以下,不使用MUT-II進行執行器測試功能,4s內沒有檢測到噴油器的脈沖電壓。b.可能原因:噴油器故障;噴油器連接器接觸不良、配線斷路或短路;發動機ECM故障。c.檢查程序:圖2-54空氣流量傳感器安裝位置三、主要部件維修1.空氣流量傳感器(1)安裝位置及電路。空氣流量傳感器(卡爾曼渦流式)裝在空氣濾清器內(圖2-54),用于檢測發動機的進氣量,ECM根據此信號計算噴油量,其電路見圖2-55。(2)故障診斷。①若發動機經常熄滅,則起動發動機,并擺動空氣流量傳感器線束;若發動機仍熄火,則可能是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接觸不良。圖2-55空氣流量傳感器控制電路1-MFI繼電器;2-空氣流量傳感器;3-傳感器側連接器A;4-線束側連接器A;5-ECM;6-耦合線圈②接通點火開關(不起動發動機),如果空氣流量傳感器輸出頻率為零,則表明空氣流量傳感器有故障或ECM有故障。⑧盡管空氣流量傳感器輸出頻率不在標準值范圍內,但怠速運轉正常,則不是空氣流量傳感器故障,可能是:a.空氣流量傳感器內的氣流受到干擾(進氣管拆開或濾芯堵塞)。b.氣缸內的混合氣沒有完全燃燒(火花塞、點火線圈、噴油器等出現故障)。c.進氣歧管襯墊漏氣等。(3)檢查。①用檢測儀檢查,見表2-7。表2-7用檢測儀檢杳空氣流量傳感器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工況標準值數據讀數12頻率(空氣流速)·冷卻水溫:80~95℃·燈光及附件:OFF·變速器:空擋或P位置(A/T)怠速25~51Hz高速運轉因高速運轉而頻率增大2500r/min80~120Hz注:對于新車(行駛里程在500km以內),空氣流量傳感器的輸出頻率要比表所示值高約10%。a.空氣流量傳感器標定信號,見表2-8。表2-8空氣流量傳感器標定信號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狀態正常時應顯示數據讀數34標定信號情況暖機后怠速ON2500r/minOFFb.容積效率,見表2-9。表2-9容積效率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工況標準值數據讀數37容積效率·冷卻水溫:80~95℃·燈光、電子扇附件:OFF·變速器:空擋或P位置(A/T)怠速15%~35%2500r/min15%~35%高速空轉容積效率隨轉速的升高而增大c.計算負荷值,見表2-10。表2-10計算負荷值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工況標準值數據讀數87計算負荷值·發動機:暖機·從怠速到最大輸出怠速10%~30%2500r/min10%~30%②用分析儀測量法檢查波形。a.拆開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隨后將專用工具(測試線束:MB991348)連接在傳感器與分析儀之間(連接好分析儀的所有端子),見圖2-56。b.將專用波形測頭連接到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端子上在沒有測試線束時可直接將專用波形測頭連接到ECM端子90上。如空氣流量傳感器正常,分析儀應顯示圖2-57所示的波形。圖2-56連接分析儀圖2-57標準波形c.檢查波形周期是否隨發動機轉速的增加而減小,頻率增大。③檢查線束,見圖2-58和圖2-59。圖2-58檢查端子間的導通性圖2-59檢查線束斷路或短路2.進氣溫度傳感器(1)控制原理:進氣溫度傳感器內置于空氣流量傳感器內,用于將進氣溫度轉變成電信號輸入ECM,ECM根據此信號修正噴油量。ECM通過其內部電路向進氣溫度傳感器提供5V電壓,并通過傳感器電路由ECM控制其接地,見圖2-60。(2)進氣溫度傳感器的檢查。①用檢測儀檢查,見表2-11。表2-11進氣溫度傳感器的檢查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進氣溫度/℃標準值/℃數據讀數13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點火開關:0N或發動機運轉-20-2000202040408080圖2-60進氣溫度傳感器控制原理1、2-進氣溫度傳感器;3-傳感器側連接器;4-線束側連接器;5-EcM②線束檢查程序(圖2-61):圖2-61檢查線束(a)檢查接地電路是否導通;(b)檢查線路是否斷路或短路③檢查進氣溫度傳感器:a.拆開空氣流量傳感器連接器。b.測量端子5與端子6間的電阻,標準值見表2-12。表2-12傳感器端子間的電阻檢測溫度/℃電阻/kΩO6.O202.780O.4圖2-62大氣壓力傳感器控制原理1-大氣壓力傳感器;2-ECM;3-傳感器側連接器;4-線束側連接器c.邊用電吹風加熱傳感器,邊測量。d.若電阻不隨加熱量的增加而減小或阻值保持不變,則更換空氣流量傳感器總成。3.大氣壓力傳感器(1)控制電路。大氣壓力傳感器置于空氣流量傳感器內。由ECM向大氣壓力傳感器提供5V電源,并由ECM控制其接地,見圖2-62。(2)檢查。①用檢測儀檢查,見表2-13。表2-13大氣壓力傳感器的檢查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海拔高度/m標準值/kPa數據讀數25傳感器所檢測到的壓力點火開關:0NO10160095120088180081②線束檢查程序(圖2-63):圖2-63大氣壓力傳感器的檢查(a)檢查搭鐵電路是否導通;(b)檢查與ECM間的線路是否斷路或短路4.凸輪軸位置傳感器(1)部件安裝位置及電路。凸輪軸位置傳感器安裝位置見圖2-64,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由MFI繼電器供電,直接與車身接地,其控制電路見圖2-65。圖2-64凸輪軸位置傳感器安裝位置圖2-65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控制電路(2)故障診斷。①若凸輪軸位置傳感器工作不正常,發動機則不能按正確的順序噴油,因此發動機可能失速、怠速不穩或加速性能差。②接通點火開關(不起動發動機),如果傳感器輸出脈沖信號,則可能是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故障或ECM故障。(3)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查。①用分析儀測量的方法檢查波形。a.拆開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將專用工具(測試線束:MB991348)連接在連接器與分析儀之間,見圖2-66。b.將分析儀的專用波形測頭與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端子2相連。②沒有測試線束時的替代方法:a.將分析儀的專用波形測頭直接與ECM連接器端子88相連。b.將分析儀的專用波形測頭直接與ECM連接器端子89相連,正常波形應與圖2-67一致。圖2-66用分析儀測量凸輪軸位置傳感器1-凸輪軸位置傳感器;2-分析儀;3-專用波形測頭;4-凸輪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圖2-67正常波形(4)線束檢查程序(圖2-68):圖2-68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查(a)檢查與MFI繼電器之間線路是否導通;(b)檢查與ECM間電路是否斷路或短路5.曲軸位置傳感器(1)部件安裝位置及控制電路:曲軸位置傳感器及其連接器的位置見圖2-69,曲軸位置傳感器由MFI繼電器供電,直接與車身接地,并通過ECM提供5V電脈沖信號,見圖2-70。圖2-69曲軸位置傳感器安裝位置圖2-70曲軸位置傳感器控制電路1-MFI繼電器;2-曲軸位置傳感器;3-傳感器側連接器;4-線束側連接器;5-ECM;6-耦合線圈(2)故障診斷①如果在行車時突然感到竄動或怠速時發動機突然失速,則在怠速時晃動曲軸位置傳感器。若發動機仍失速,可能是曲軸位置傳感器接觸不良。②若在起動期間,發動機不能起動,曲軸位置傳感器輸出轉速為0,可能是曲軸位置傳感器故障或正時帶斷裂。③當起動機帶動發動機運轉,但發動機未起動時,轉速表指示轉速也為O,則可能是點火線圈內的初級電流不正確,因此點火系統電路、點火線圈或功率晶體管可能有故障。④盡管曲軸位置傳感器的輸出轉速不在標準值范圍內,但仍可怠速運轉,通常不是曲軸位置傳感器故障,可能原因是:a.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故障;b.怠速空氣控制電機故障;c.怠速轉速調整不正確。(3)曲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查,見表2-14。表2-14曲軸位置傳感器的檢查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冷卻水溫/℃標準值/(r·min-1)美國聯邦車款-SOHC-24氣門非美國聯邦車款-SOHC-24氣門數據讀數22怠速·發動機:怠速·節氣門全閉位置開關:ON-201275~14751300~1500O1225~14251300~1500201100~13001300~150040950~11501050~125080600~800600~800(4)線柬檢查程序(圖2-71):圖2-71曲軸位置傳感器連接器(a)檢查線路的導通性;(b)檢查電路斷路或短路6.冷卻液溫度傳感器(1)部件位置及電路:冷卻液溫度傳感器(圖2-72)將冷卻液溫度轉變成電信號輸入給ECM,ECM根據該信號調節冷機時的噴油量和快怠速。ECM向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提供5V電源,并控制其接地,見圖2-73。圖2-72冷卻液溫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圖2-73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控制原理1-冷卻液溫度傳感器;2-傳感器側連接器;3-ECM(2)故障診斷:如果在暖機期間,快怠速轉速不正確或排氣管冒黑煙,原因通常是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故障。(3)用檢測儀檢查冷卻液溫度傳感器(見表2-15)。表2-15用檢測儀檢查冷卻液溫度傳感器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進氣溫度/℃標準值/℃數據讀數21傳感器所探測到的水溫點火開關:0N或發動機運轉-20-20OO202040408080(4)線束檢查程序(圖2-74):圖2-74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檢查(5)檢查冷卻液溫度傳感器:①從進氣歧管上拆下冷卻液溫度傳感器。②將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浸入水中,檢查其電阻,見圖2-75,標準值見表2-16。圖2-75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檢查表2-16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阻值表冷卻水溫度/℃電阻/kΩO5.8202.4401.180O.3⑧如果測量值不在規定范圍內,則更換冷卻液溫度傳感器。④在傳感器的螺紋部位涂些密封膠。⑤裝入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以30N·m的力矩擰緊。7.氧傳感器(1)氧傳感器電路見圖2-76。如果傳感器正常,則檢測儀顯示如表2-17和表2-18所示數據。表2-17前氧傳感器檢測儀顯示數據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工況標準值數據讀數11傳感器輸出電壓發動機:暖機(使空燃比隨發動機的轉速降低而減稀,隨轉速的升而加濃)從4000r/min開始突然減速<200mV突然加速600~1000mV發動機:暖機(根據氧傳感器的信號檢查空燃比及ECM的控制條件)怠速在400mV及600~1000mV間反復變化2500r/min表2-18后氧傳感器檢測儀顯示數據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發動機工況標準值數據讀數59傳感器電壓·變速器:2擋(M/T)、L擋(A/T)·以全開節氣門加速600~1000mV圖2-76氧傳感器電路1-氧傳感器(前);2-氧傳感器(后);3-傳感器側連接器A;4-傳感器側連接器B;5-MFI繼電器;6-ECM(2)線束檢查程序(圖2-77):圖2-77氧傳感器的測試(3)氧傳感器的檢查。①拆開氧傳感器連接器,然后將專用工具(測試線束)連接到氧傳感器側的連接器,見圖2-78。②檢查氧傳感器連接器端子1(專用工具的紅色鱷魚夾)及端子3(藍色鱷魚夾)間的導通性(標準值:20℃時,約12Q)。⑧如不導通,則更換氧傳感器。④暖機到80℃以上。⑤用跨線跨接氧傳感器的連接器端子1(專用工具的紅色鱷魚夾)、端子3(藍色鱷魚夾)及蓄電池的正、負極,見圖2-79。圖2-78連接專用工具圖2-79跨接氧傳感器連接器端子⑥數字式伏特表與端子2(專用工具的黑色鱷魚夾),端子4(白色鱷魚夾)相連。⑦反復踩動油門踏板加速,測量傳感器的輸出電壓。標準值:O.6~1.Ov。⑧如測量值不在規定范圍內,則可能是氧傳感器故障。8.車速傳感器(1)部件位置及電路:車速傳感器與里程表組合在一起(見圖2-80),車速傳感器通過來自ECM的5V電壓產生車速信號,見圖2-81。(2)故障診斷:如果車速傳感器信號電路斷路或短路,則在減速停車時,發動機可能失速。(3)檢查線束(圖2-82):圖2-80車速傳感器位置圖2-81車速傳感器控制原理1-ECM;2-車速傳感器;3-傳感器側連接器;4-里程表側連接器圖2-82車速傳感器的檢查9.節氣門位置傳感器(1)部件位置及電路: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見圖2-83)將節氣門的開度轉換成電信號輸入ECM,ECM根據該信號調節噴油量。ECM向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提供5V電壓,并控制其接地,見圖2-84。圖2-83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安裝位置圖2-84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控制原理1-節氣門位置傳感器;2-線束側連接器;3-傳感器側連接器;4-ECM(2)故障診斷:①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信號對于控制自動變速器比控制發動機更為重要,如果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有故障,會發生換擋沖擊。②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電壓超出了標準值范圍,則需在調整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后,再對其檢查一次。另外,如果跡象表明固定的SAS已經移位,要重新調整SAS。(3)用檢測儀進行檢查。傳感器正常時,檢測儀上應顯示表2-19所示數據。表2-19用檢測儀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節氣門標準值/mV數據讀取14傳感器電壓點火開關:接通15s以上怠速位置300~1OOO逐漸打開隨節氣門開度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升高完全打開4500~5500(4)線束程序(圖2-85):圖2-85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檢查(a)檢查線路的導通性;(b)檢查線路斷路或短路(5)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測試:①拆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見圖2-86。②測量傳感器連接器端子1(接地)與端子4間的電阻,其標準值為3.6~6.5kQ。③將指針型歐姆表連接在連接器端子1與端子3之間。④慢慢地將節氣門從怠速位置打開到全開位置,檢查電阻是否隨節氣門開度的增加而平穩變化。圖2-86節氣門位置傳感器⑤如果測量值不在規定范圍內或不是平穩變化,則更換節氣門位置傳感器。(6)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調整①將檢測儀連接到數據傳輸連接器上。不使用檢測儀時,按如下步驟進行:a.拆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b.用跨線將歐姆表連接到傳感器連接器端子2(節氣門全閉)與端子1(傳感器接地)之間。c.在SAS與節氣門杠桿間插入0.65mm的塞尺,見圖2-87。d.使用檢測儀時,接通點火開關,但不起動發動機。e.松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安裝螺栓,將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體順時針轉到底,見圖2-88。圖2-87插入塞尺圖2-88轉動節氣門位置傳感器f.確認此時節氣門全閉位置開關已接通(端子1與2導通)。g.向相反方向慢慢轉動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使全閉位置開關斷開(端子1和2不通),以2N·m的力矩擰緊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安裝螺栓。②使用檢測儀時,按如下步驟進行:a.將專用工具(測試線束)連接在拆開的傳感器連接器之間(連接好所有的端子,注意不要弄錯端子號),見圖2-89。將數字式伏特表連接在端子3(傳感器輸出)與端子1(傳感器接地)之間。圖2-89連接專用工具b.接通點火開關。c.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輸出電壓,標準值為O.4~1.OV。d.如果測量值不在規定范圍內,則檢查傳感器及相關線束。e.拆下塞尺。f.關閉點火開關。10.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及其檢測(1)工作原理見圖2-90。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將油門踏板踩下或松開的狀態轉換為高/低電壓信號,并把該電壓信號輸入ECM內,ECM根據此信號調節怠速空氣控制電機的工作。ECM內的電壓經過電阻器加在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上,松開油門時,節氣門位置開關接通,電流流經接地,使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端子電壓由高變為低。圖2-90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控制原理圖(2)故障診斷。若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線束和元件正常,但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輸出電壓信號不正常,則故障原因如下:①油門拉索調整不正確。②固定SAS調整不正確。(3)根據表2-20用檢測儀檢測元件功能。表2-20用檢測儀檢測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功能序號數字顯示檢查條件節氣門正常顯示讀取數據開關狀態點火開關:0N(踩下幾次油門,然后檢查)設定在怠速位置0N微微打開0FF注:通常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電壓高于怠速位置電壓O.05~0.10V時,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關閉。在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電壓高于怠速位置電壓0.10V,且節氣門已開啟時,如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仍接通,則需調整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和節氣門位置傳感器。(4)線路檢測:①分別拆開ECM連接器和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檢查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與ECM之間的斷路和短路,見圖2-91。若結果正常,進行下一步。否則,修理線束(A2-87)。②拆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檢查接地電路的導通性。如果結果正常,進行下一步,否則修理線束(A1-92)。③分別拆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和ECM連接器,接通點火開關,測量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的電源電壓,正常電壓應大于4V。④若測量結果正常,檢查完畢。否則更換ECM。圖2-91檢查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線路1-ECM線束側連接器;2-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線束側連接器圖2-92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位置(5)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的檢測。節氣門位置傳感器位置見圖2-92,其檢測方法如下:①當松開油門時,檢查節氣門桿或固定SAS是否被移動。②如節氣門桿和固定SAS未被移動,調節固定SAS。③拆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④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連接器端子1(傳感器接地)和端子2(節氣門關閉位置開關)的導通性,油門踩下時,不導通;油門松開時,導通。如松開油門時,端子1和2間不導通,則松開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安裝螺釘,順時針轉動節氣門位置傳感器體,然后再檢查。11.MFI繼電器(電源供給)及點火開關(1)部件位置及電路。MFI繼電器位于乘客側儀表板下方的保險絲繼電器盒內,見圖2-93,其電路見圖2-94。圖2-93MFI繼電器安裝位置(2)用檢測儀檢查。MFI繼電器正常時,檢測儀應顯示表2-21所示數據。表2-21MFI繼電器的儀器檢查功能項目號數據顯示檢查條件標準值數據讀數16ECM電源電壓點火開關:0NB+圖2—94MFI繼電器控制原理點火開關;2-繼電器側連接器;3-線束側連接器;4-MFI繼電器;5-ECM;6-電源(3)線束檢查程序(圖2-95):圖2-95MFI繼電器及點火開關的檢測(a)測量點火開關端子電壓;(b)測量MFI繼電器電源電壓;(c)檢查線路斷路或短路;(d)檢查線路斷路或短路;(e)測量執行器電壓;(4)檢查繼電器。①拆下MFI繼電器,見圖2-96。②檢查MFI繼電器端子間的導通性,見表2-22。表2-22檢查MFI繼電器端子間的導通性端子導通性5、7通6、8單向導通圖2-96MFI繼電器圖2-97連接跨線⑧用跨線將MFI繼電器的端子7連接到蓄電池正極端子上,端子5連接到蓄電池負極端子上,見圖2-97。④分別檢查在連接、斷開蓄電池負極跨線時,MFI繼電器端子1的電壓。斷開時:OV;連接時:蓄電池電壓。⑤用跨線將MFI繼電器的端子8連接到蓄電池正極,端子6連接到蓄電池負極。⑥檢查在連接、斷開蓄電池負極跨線時,MFI繼電器的端子2與4、端子3與4間導通性,正常時應如表2-23所示。⑦若檢查結果不符合規定,則更換MFI繼電器。表2-23MFI繼電器的端子間導通性的檢查跨線端子2與4端子3與4連接時導通(OΩ)導通(OΩ)斷開時不通(10Ω)不通(10Ω)第四節燃油供給與進氣系統檢修一、控制原理燃油通過燃油箱內燃油泵加壓,經供油管路,由噴油器噴入氣缸。噴油器由發動機控制系統發出的信號來控制,而噴油量的多少由汽車行駛情況決定。吸人的空氣通過空氣流量傳感器,經節氣門進入增壓室后進入進氣歧管,最后進入燃燒室。空氣流量傳感器用于測量進氣量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送入發動機ECM。二、系統維護1.燃油壓力測試(1)準備工作:①釋放燃油管路及其軟管的內部壓力。②拆下分油管側的燃油壓力調節器。用棉紗堵住燃油壓力管口,以防燃油管路中的殘余油壓使燃油濺出。③將燃油壓力表連接到專用工具上,在其間放一適當的O形環或墊圈,以防燃油泄漏,見圖2-98。④把專用工具連接到分油管和燃油壓力調節器之間。(2)壓力測試:①在燃油泵起動端子和蓄電池正極之間跨接一導線,以起動燃油泵,隨著燃油壓力的增加,檢查油壓表及專用連接器之間有無泄漏,見圖2-99。②拆下跨線,停止燃油泵工作。③起動發動機,并怠速運轉。④測量怠速時的燃油壓力,標準值約為270kPa。⑤從進氣歧管處拆下真空軟管(藍色),然后用塞子塞住螺紋接口,見圖2-100。圖2-98連接壓力表1-燃油壓力表;2-O形環或墊圈圖2-99燃油泵檢查端子圖2-lOO用塞子塞住螺紋接口⑥測量燃油壓力。怠速時,其標準值為330~370kPa。⑦踩幾次油門踏板,發動機高速空轉后,再檢查燃油壓力應沒有下降。⑧重復加速發動機運轉時,用一手指輕輕地捏住回油軟管,可感覺到有燃油壓力。如燃油流量不足,將感覺不到回油管中的燃油壓力。⑨如果步驟④~⑥中測出的燃油壓力不在正常范圍,按表2-24查找原因,并作相應修理。表2-24燃油壓力不正常的診斷癥狀可能原因修理方法·燃油壓力太低·發動機加速時,燃油壓力下降·回油軟管中無油壓燃油濾清器堵塞更換燃油濾清器燃油壓力調節器內閥門座故障,或由于彈簧損壞,燃油漏入回油管更換燃油壓力調節器燃油泵供油壓力低更換燃油泵燃油壓力太高燃油壓力調節器內的閥門卡住更換燃油壓力調節器回油軟管或管路堵塞清洗或更換軟管或管路無論接上或拆下真空軟管,燃油壓力無變化真空軟管損壞或螺紋接口堵塞更換真空軟管或清清螺紋接套(3)發動機熄滅時,檢測燃油壓力降。熄滅發動機,查看燃油壓力表讀數的變化。如2min內無變化,表示正常;如讀數下降,則監視下降速度,參照表2-25確定原因,進行修理。表2-25燃油壓力下降的診斷癥狀可能原因修理方法發動機熄滅后,燃油壓力逐漸下降噴油器泄漏更換噴油器燃油壓力調節器閥門座泄漏更換燃油壓力調節器發動機熄滅后,燃油壓力立刻迅速下止回閥(燃油泵內)未關上更換燃油泵(4)恢復燃油系統到測試狀態。①釋放燃油管路和軟管的內部壓力。②從分油管上拆下燃油壓力表和專用連接器。因燃油管路中有余壓,用一棉紗堵住管口,以防燃油濺出。③用一新O形環替換燃油高壓軟管端部的O形環。④把高壓軟管連接到分油管后,以5N·m的力矩擰緊安裝螺栓。⑤檢查燃油系統泄漏。a.把蓄電池正電壓加在燃油泵的觸發端,觸發燃油泵。b.隨著燃油壓力的上升,檢查燃油管是否泄漏。2.釋放燃油壓力(1)取下行李艙的地毯,拆下地板蓋。(2)拆開燃油泵總成連接器,見圖2-101。(3)起動發動機,運行至熄火,以便完全釋放燃油壓力,然后關閉點火開關。(4)重新連接燃油泵總成連接器。(5)安裝地板蓋密封墊和地板蓋。圖2-101拆開燃油泵總成連接器1-燃油泵總成;2-連接器3.怠速檢查及調整(1)怠速檢查:①檢測前,把汽車設置為如下狀態:a.發動機冷卻液溫度:80~95℃。b.車燈和所有附件:OFF。c.變速器:空擋(自動變速器P擋)。②檢查基本點火正時,正常值為2°~8°(上止點前)。③關閉點火開關,把轉速表或檢測儀連接到數據傳輸連接器上(白色)。④起動發動機,怠速運轉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