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古詩詞閱讀目錄01挑戰中考題·查能力漏洞02突破題型·補能力漏洞題型特點答題方法技巧點撥03能力提升演練1.(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代詩歌,回答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詩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句中,“明月”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將“明月”人格化,運用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不僅要托月寄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意近即可)【詳解】本題考查詩詞鑒賞。“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句中,李白將自己的情感投射給明月,讓明月承載他的思念和牽掛。這里的“愁心”不僅僅是對朋友的擔憂和牽掛,更是對友人遭遇的不平與憤懣。而明月作為詩人的知心人,將這份情感傳遞給遠方的王昌齡,讓友人感受到詩人的真摯情誼。通過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將明月人格化,使得明月不僅僅是一個自然景物,更是一個富有情感的象征。這種奇特的想象將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總之,在這首詩中,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成為了詩人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詩人將明月人格化,通過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深厚情誼。2.(2023·湖南岳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小題。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詩人的心情是為友人行船便利而高興,還是為友人離開太快而不舍?請聯系全詩簡要分析。(2)請簡要賞析“日暮征帆何處泊”一句。【答案】(1)詩歌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又有對遠行朋友的憂慮和關懷。春江水滿,正好行船,暗示了詩人祝福友人一帆風順。同時通過渺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以及“日暮征帆何處泊”的深情一問,將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表達得淋漓盡致。“斷人腸”更是離愁別恨,悠然不盡。(2)這句詩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太陽將要落山,遠行的小船將要停泊在什么地方?詩人擔心友人找不到停泊的處所,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切和惜別之情。【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能力。此詩從寫景入筆,“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通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何處泊”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天涯一望”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望”字生動傳神地描繪了詩人目送友人乘舟遠去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對友人漂泊無依的擔憂。“斷人腸”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日暮征帆何處泊?”的意思是:太陽將要落山,遠行的小船將要停泊在什么地方?這句話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渺茫的江面一葉孤舟將在何處停泊,詩人的心追隨友人東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殷切的關心和依依惜別之情。3.(2023·湖北·中考真題)學校舉辦“清明詩會”,你班打算誦讀這首詞。蝶戀花·清明晏殊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①。誰把鈿箏②移玉柱③?穿簾海燕④雙飛去。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注釋】①黃金縷:比喻新長嫩葉的柳條。②鈿(diàn)箏:用螺鈿裝飾的古箏。③移玉柱:彈奏箏。④海燕:燕子。
(1)為更好地呈現朗誦效果,有同學提議為本詞選擇一幅圖片,作為舞臺背景素材。右圖是否合適?請說說你的看法。(2)你覺得應該怎樣朗讀下闋中的畫線句子?請簡述理由。(可從重音、節奏、語氣、停連等方面任選一點來談)【答案】(1)示例:不適合。畫面中展現的是一位女性面看著一棵樹發呆,而詞中展現的是楊柳依依,柳絮飄飛,鶯鳥啼叫的場景。(2)示例:可在“濃睡覺來”“驚殘好夢”后停頓,并將“來”“夢”兩字的聲音拉長,以體現詞人被鶯鳥的叫聲吵醒,從睡夢中醒來,還未完全清醒,想著做的是什么夢的場景。【詳解】(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上片“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寫綠蔭叢中有一座小樓出現,柳枝隨著風飄蕩;下片“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寫柳絮飄飛,紅杏花開,清明雨下,鶯鳥啼叫吵醒了睡夢中的詞人;而畫面中展現的是此人站立在一棵樹下,與詞文內容不相符。(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任選角度進行賞析即可。“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意思是: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得漸漸睡去,正在酣睡之際,卻被窗外的鶯啼聲吵醒,美夢再也無處尋了。詞人獨守空閨,好不容易睡濃夢好卻被鶯啼聲吵醒,美好的夢境蕩然無存,“亂”既是鶯啼聲又是詞人內心煩亂的表現,“無尋處”表現了詞人的傷感惆悵,應該重讀“亂”“無尋處”。4.(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閱讀以下詩歌,回答問題。江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①。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②。[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讀書人。②“古來”二句意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1)詩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達情感。本詩頷聯與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的“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均借“云”“月”抒懷。請依據詩句,完成下表。篇名景物情感云月《江漢》(杜甫)①②③《渡荊門送別》(李白)層云明月④(2)杜甫為什么自稱“腐儒”,又言“心猶壯”?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①片云②孤月③孤寂(或羈旅之悲,意對即可)④喜悅(或思鄉)(2)“腐儒”是杜甫對懷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憤、自負、自謙):“心猶壯”表現杜甫處境艱難(或年老多病、孤獨、漂泊他鄉等)卻仍憂國憂民(或心系國家、壯心不已、頑強不息等)。【詳解】(1)本題理解詩歌的意象與情感主旨。根據頷聯“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可知,在夜晚,看著天上的云朵和明月,自己想要和云朵一起飄浮著,與月亮一同懸掛在天邊。杜甫詩中的意象應該是“片云”“孤月”,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感慨自己的孤寂,詩人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潔。結合李白《渡荊門送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可知,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詩人通過“層云”“明月”的意象,表達的是自己外出遠游的喜悅與思鄉的心情。(2)本題理解詩歌的情感發表看法。結合首聯可知,“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飽含著無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結合頷聯可知,詩人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潔;結合頸聯可知,“心猶壯”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結合尾聯可知,“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結合全詩可知,杜甫此時漂泊在外,壯志難酬,因此“腐儒”是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自嘲,寫出詩人的困頓心境。但是他對此并不甘心,所以又說“心猶壯”,詩人憂國憂民,還是渴望能夠有施展抱負的機會。(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題)閱讀古代詩詞,按要求回答問題。漁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下列選項中,對本首詞內容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頭實寫所見景象,寫了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B.“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仿佛聽到天帝殷勤地垂問,終于得到訴說的機會,自然引出下闋。C.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一個“謾”字,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抒發了空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的感慨。D.這首詞通過記夢,展示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作者內心的苦悶,也表現自己不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與向往。6.詞分豪放、婉約兩種風格,分析本首詞屬于哪一種,請闡明理由。【答案】5.A6.豪放風格。開頭兩句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下闋的“九萬里風鵬正舉”三句虛實結合,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弘。詞作中對于開闊壯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義的想象,表現出作者內心一種剛健昂揚的氣概,詞風豪放。【解析】5.本題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A.有誤,詞的開頭虛寫夢中所見景象,不是實寫。故選A。6.本題考查理解詩詞的風格。這首詞是婉約詞派李清照的作品,風格為豪放派。開頭兩句寫景展現一幅遼闊、壯美風景。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壯麗,其中“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千帆舞”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開闊壯美奠定了基調。“九萬里風正舉”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更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想象融在內,虛實結合。整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2023·湖北黃岡·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乙】望薊門①祖詠燕臺一去②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③曙色動危旌④。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⑤,論功還欲請長纓⑥。【注釋】①薊門:唐朝屯兵之地。②燕臺一去:一到燕地。③三邊:泛指當時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④危旌:高揚的旗幟。⑤投筆吏:指東漢人班超。他投筆從戎,后來因功封為定遠侯。⑥請長纓:纓,繩子。西漢人終軍曾向漢武帝主動請纓,出使南越,后常用來指請求殺敵或請求給予任務。7.請賞析【甲】詩三四句中的“鐘”和“割”這兩個字的妙處。8.兩首詩都緊扣“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請結合兩詩的最后兩句內容,說一說兩位作者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答案】7.“鐘”字使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大自然賦予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8.【甲】詩結尾兩句既寫出了作者對泰山高大雄偉的喜愛,也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乙】詩結尾兩句表現了詩人投筆從戎、平定邊患、為國立功的壯志【解析】7.考查對詩句的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鐘”有“聚集、匯集”之意,將大自然人格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割”有“割斷”之意,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8.本題考查對比閱讀、情感主旨。【甲】詩結尾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寫詩人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現出詩人對泰山的喜愛;將泰山與眾山進行對比,凸顯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懼艱險打算登上泰山之巔,表現了詩人不怕艱難險阻,敢于攀登絕頂,志向遠大,具有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乙】詩結尾兩句“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意思是:少年時雖不像班超投筆從戎,論功名我想學終軍自愿請纓。聯系注釋“投筆吏:指東漢人班超。他投筆從戎,后來因功封為定遠侯”“請長纓:纓,繩子。西漢人終軍曾向漢武帝主動請纓,出使南越,后常用來指請求殺敵或請求給予任務”可知,末聯連用了兩個典故,第一個是“投筆從戎”,東漢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嘆說,大丈夫應該“立功異域”,后來果然在處理邊事上立了大功。第二個是“終軍請纓”,終軍向皇帝請求出使南越說服歸附,為表現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他請皇帝賜給長帶子,說是在捆南越王時要用它。祖詠運用典故表現了自身也能夠像班超一樣投筆從戎,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也希望像終軍一樣平定邊患,實現抱負。據此概括作答即可。題型特點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兩種,一是選擇題;二是主觀題。其中,以主觀題詩歌鑒賞為主。2.在考查內容上,既有對課內詩歌鑒賞的考查,又有對課外詩詞的考查,同時還有部分地區課內外詩歌進行對比鑒賞。方法技巧點撥古詩詞鑒賞題大體上有六種類型。1.分析意境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2.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3.分析語言型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5.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6.賞析思想情感型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對于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思想情感。(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思想感情。1.(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詩句“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請你結合全詩,談談對詩句“學詩謾有驚人句”內容的理解。【答案】(1)天空連著洶涌的波濤和早晨的云霧,銀河像要轉動,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描繪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2)我徒有詩才,枉有妙句,卻空無所用。從上文“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可知詩人筆觸細膩,富有作詩才華。但是,作者卻充滿了對黑暗的現實的不滿,所以她覺得“詩才空無所用”,并寄寓對理想精神世界的自由的追求。【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畫畫的描繪。描繪詩句畫面時要在翻譯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意象、進行合理地聯想和想象,概括出畫面的特點。詞句“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里敘寫的意象有天、云、霧、星河、千帆等,通過這些意象描繪了一個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罩著大海波濤的場景。天空中,銀河轉動,繁星點點投向江面,有無數輕舟逐浪追波,展現了千帆競渡般的遼闊無垠的壯美圖畫。據此理解,發揮想象描繪其畫畫即可。(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學詩謾有驚人句”意為: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一個“謾”字,本意指徒然、空,這里暗指詞人身為女子無法施展抱負的懷才不遇之感,其次,聯系詞人生活時代,南宋時期戰亂頻發國力衰微,一個“謾”字表達作者生逢亂世,空有滿腹才華卻無法扭轉國力的無奈和悵惘之情。聯系后句“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知,也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之情。2.(2024·湖北武漢·一模)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送劉司直赴安西王維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苜蓿隨天馬,蒲桃①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注釋】①蒲桃:葡萄。蒲桃與前文的苜蓿、天馬均為漢代使臣以武力打通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從西域傳回中原的物種。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和首聯中的“胡煙”“塞塵”點明劉司直即將奔赴烽煙彌漫的邊塞之地。B.從頷聯中的“時有雁”和“少行人”可看出途經之處環境惡劣、人跡罕至。C.頸聯中的“隨”和“逐”表明苜蓿等西域物產傳入中原是漢臣的歷史功績。D.尾聯中的“當令”和“不敢”是詩人對劉司直安邊定國、功績斐然的贊美。【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的掌握。D.“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其意思是這一去自應讓外族害怕,使他們不敢再強求和親)”,這里以“不敢覓和親”指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唐王朝的臣服。這兩句看似泛指,實際上是針對“劉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劉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業,弘揚國威,而非對其功績的贊美,同時也寄寓了詩人本人效命疆場、安邊定國的豪邁感情。結合標題“送劉司直赴安西”也可看出,劉司還未到任,所以功績斐然更是無從說起。因此選項“尾聯中的‘當令’和‘不敢’是詩人對劉司直安邊定國、功績斐然的贊美”說法錯誤;故選D。3.(2024·浙江寧波·一模)美術社準備制作手繪明信片,作為詩路之旅的紀念品。請你以下面這首詩為素材,提供設計創意。耶溪①泛舟[唐]孟浩然落景余清輝,輕橈②弄溪渚。泓澄③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注釋】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紹興南若耶山下。相傳越國美女西施曾在這里洗衣、談笑。②橈(ráo):船槳。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與:從容移動,徘徊動蕩。設計創意一:根據首聯描繪(1)的畫面,展現江南獨有景色。(結合首聯,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具體描繪首聯呈現的畫面。)設計創意二:根據頸聯添加(2)、浣紗等活動,展現若耶溪一帶的風土人情,讓人聯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它們的相似之處在于(3)(結合頸聯和《桃花源記》,從內容和情感角度分析。)【答案】示例:夕陽泛著金色的淺光,一只小舟在溪水上漂浮,舟人輕輕擺動著船槳,在落日余暉中自由自在地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垂釣示例:老翁垂釣悠然自得,少女溪邊洗衣歡聲笑語,營造的是一種恬靜和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類似《桃花源記》中的村莊寧靜祥和,人們安適愉快。兩者都抒發了詩人對從容美好的隱居生活的向往喜愛之情。【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賞析。①本小題考查描繪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某句詩中的畫面,一定要在正確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與聯想,用生動的語言具體描述畫面即可。句意是:落日散發著它剩余的光線,輕搖船槳在若耶溪中劃船。據此,展開合理的想象描寫即可。示例: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輕輕擺動著船槳,在落日余輝中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陽照到水面,浮現出煙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層一層的細浪,受了殘陽的反照,一時光輝起來,那夕陽金色的淺光,映著洲渚的小草、兩岸的綠野,鑲出西邊天際的一抹絳紅、深紫。②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頸聯意思是:白頭老翁端坐于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據此可知還可添加垂釣的活動。③本題考查比較閱讀。頸聯概括地表現了江南生活的恬靜安謐。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陽中垂釣卻悠然自得;梳妝整齊、淡雅的村姑少女,在傳說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邊洗衣、談笑,歡聲笑語更襯托出山村的幽靜安寧。從中可以看出營造的是一種恬靜和樂,無憂無慮的生活;《桃花源記》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意思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意思是: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據此可知《桃花源記》中的村莊寧靜祥和,人們安適愉快;兩者都抒發了詩人對從容美好的隱居生活的向往喜愛之情。4.(2024·江蘇無錫·一模)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客游李賀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謁承明廬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旅歌屢彈鋏④,歸問時裂帛⑤。【注釋】①南山:指李賀家鄉的山。②承明廬:漢代著名宮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稱“平原客”。④彈鋏:《戰國策》載馮諼才華出眾,在孟嘗君門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彈鋏而歌。⑤裂帛:指寫家信。(1)首聯下句的“暖”字與上句的“”字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暖”一句使用手法,表現詩人的情感。(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詩中的“書”指信,李詩尾聯中的“裂帛”指寫家信,請簡要分析兩者表達的情感的異同。【答案】(1)悲想象(虛寫)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的思念(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異:①杜詩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②李詩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詳解】(1)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和賞析。結合“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石”的詩意“想象著家鄉溫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遠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滿是悲愁”可知,“暖”寫的是感覺,上句中“悲”也是寫感覺,石頭是暖的,而作者的內心是悲的,外部環境和作者的內心感知形成對比,故“暖”和“悲”形成對比。“日暖南山石”意思是想象著家鄉溫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這是作者的想象,從寫法上看是虛寫;結合“悲滿千里心”“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可知,作者此時漂泊在外,遠離家鄉,只能通過想象來感知家鄉的溫暖,再結合“悲”字可知,作者內心充滿悲傷,故可知“日暖”通過想象反襯了作者內心對家鄉的思念。(2)本題考查分析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較、分析能力。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為突破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說。《客游》翻譯:想象著家鄉溫暖的太陽照耀在南山的石頭上,遠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滿是悲愁。沒有機會進京入朝為官,只能長久地滯留在趙國的舊地。自己已經離開家鄉三年,三年都沒有機會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經常像馮諼那樣彈鋏而歌卻未能如愿,只能寫封書信來表示自己希望早日還家的心情。相同點:從李詩“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看,詩人經常像馮諼那樣彈唱失意的劍歌,每次思歸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寫封書信來表示自己希望早日還家的心情;從杜詩“家書抵萬金”看,抵萬金,寫出了收到家書、知道家人消息時的高興,兩首詩都借“家信”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不同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的是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家中親人的消息值得上萬兩黃金,表達了詩人眷戀家人的美好感情,"家書抵萬金”引起了很多遭遇離亂的人的深深共鳴。“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這兩句是說詩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為官卻始終不能實現,于是想寫家信告訴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傷。由此可得二者異同。5.(2024·遼寧·一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甲】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乙】涼州詞三首(其三)張籍鳳林關①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②。邊將皆承主恩澤③,無人解道取涼州④。【注釋】①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境內。②六十秋:從吐蕃全部占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③恩澤:恩惠賞賜。④涼州:泛指隴右失地,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于吐蕃之手。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詩都借景抒情,甲詩表達了詩人因受排擠而產生的孤寂之情,乙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報國殺敵收復失地之情。B.甲詩首聯點題,交代地點及事由,“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關慰問將士。C.乙詩用“六十秋”寫出吐蕃占領隴右之地時間之久,表現出詩人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D.兩詩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甲詩中“歸雁”“孤煙”“落日”等意象營造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乙詩中“水”“白草”“黃榆”等意象表現了荒涼蕭瑟的邊城風光。【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A.有誤,《使至塞上》中的頷聯,詩人以“蓬”“雁”自比,借此表達詩人漂泊無定的感受和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落寞,同時根據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知,也表達了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升華后的慷慨悲壯之情。《涼州詞三首》(其三)前兩句表現出詩人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后兩句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將朝廷豐厚的賞賜和邊關將士玩忽職守作對比,表現出詩人對無才無德的邊關將士的嚴正譴責和不滿。故選A。(2024·湖北黃岡·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則批注采地黃①者白居易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糇糧②。凌晨荷插③去,薄暮不盈筐。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注】①地黃:玄參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藥。②糇糧:泛指糧食。③插:同“鍤”,鐵鍬。白居易作為一名關注民生的現實主義詩人,真實地記錄了很多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情狀。6.這首詩敘事是很有層次的,前八句寫,后六句寫,反映中唐社會的悲慘現實。7.這首詩多處運用對比;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如的對比、的對比,等等,揭露了貧富差距。【答案】6.采地黃賣地黃7.示例:朱門與農家的生活狀況對比;白面郎與采地黃者的饑腸轆轆對比;肥馬食地黃與采地黃者饑腸無食對比;人不如馬等對比(填兩處即可)【解析】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分析。詩的前八句主要敘述了農民因為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短缺,不得不去田地里采摘地黃來充饑的情況。“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描繪了農作物因為干旱和早霜而歉收的景象;“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則直接表達了農民因糧食不足而只能依靠采挖地黃來維持生計的無奈。后六句則轉向了農民將采摘的地黃拿到市場上去賣,希望能夠換取一些糧食來解決溫飽問題。“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揭示了農民將地黃賣給城里的富家子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換取一些剩余的糧食。“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以強烈的對比和諷刺手法,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農民辛苦勞作卻只能換取微不足道的回報,而富人卻可以輕易地用糧食來喂養肥馬。因此,前半部分著重描繪了農民采摘地黃的艱辛,后半部分則轉向了他們在市場上的無奈和辛酸,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和不公,表達了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7.本題考查詩歌對比手法賞析。這首詩中,白居易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鮮明對照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和不公現象。“朱門”與“農家”的生活狀況對比。詩中的“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直接描繪了農民將辛苦采集的地黃帶到富裕的朱門家中出售的情景。這里的“朱門”象征著富貴和權勢,而“農家”則代表了貧窮和無助。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朱門家中糧食充足,而農家卻因災荒而陷入饑餓。“白面郎”與“采地黃者”的饑腸轆轆對比。詩中的“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暗示了富人用糧食喂養肥馬的情景,而“采地黃者”則是那些因饑餓而面色憔悴的農民。這種對比突出了貧富之間的巨大差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向富人出售自己辛苦采集的地黃,而富人卻用這些糧食來喂養牲畜。“肥馬食地黃”與“采地黃者饑腸無食”對比。詩中的“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表達了農民的愿望,希望能夠用富人喂養馬的殘余糧食來充饑。這種對比強烈地表達了社會的不公,農民辛勤勞作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富人的馬卻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人不如馬”等對比。詩中通過暗示農民的生活狀況連馬都不如,進一步強化了貧富差距的主題。農民辛勤勞作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富人的馬卻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這種對比讓人深思。(2024·湖南長沙·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紀村事唐·韋莊綠蔓映雙扉①,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②禽肥。釀酒迎新社③,遙砧④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⑤歸。【注釋】①扉(fēi):門。②渚(zhǔ):水中間的小塊陸地。③新社:此處指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均為祭祀土神之日。④砧(zhēn):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⑤餉(xiǎng)田:送飯到田野。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藤蔓”“雙扉”“墻”“小徑”等鄉村景物展現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圖。B.頷聯“雨多庭果爛”傳達出詩人因農家豐收后任由瓜果在庭院腐爛的景象而產生的不滿之情。C.頸聯通過對農家忙于釀酒,準備祭祀,暮色漸遠處傳來搗衣的聲音的描寫,展現出忙碌而祥和的鄉村生活的場景。D.全詩用語平實,通過描繪鄉村景象展現出濃郁的田園氣息,表達了作者對恬靜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9.有人覺得把“數聲牛上笛”中的“數聲”改為“一聲”更好,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答案】8.B9.參考示例一:同意。“一聲”更好。“一聲”突顯了環境的寂靜清幽,營造出鄉村寧靜和諧的氛圍。參考示例二:不同意。“數聲”更好。“數聲”突顯了環境的優美、牧童的悠閑快樂,營造出鄉村熱鬧、輕松、愉悅的氛圍。【解析】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有誤,頷聯“雨多庭果爛”意思是,初秋,又是雨水充足的時節,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爛落在庭院中,寫盡了農家的富足安樂。此項“因農家豐收后任由瓜果在庭院腐爛的景象而產生的不滿之情”理解有誤。故選B。9.本題考查詞句賞析。答案不唯一,只要明確觀點,結合詩歌內容理解詞語意思,并結合詩人的情感分析表達效果即可。示例一:不同意。“數聲”更好。“數聲”,形容聲音大、熱鬧,給人動態感,動中突顯了環境的優美、牧童的悠閑快樂,表現出鄉村世界的熱鬧、快樂、幸福。示例二:同意。“一聲”更好。“一聲”表明聲音單純、肅靜,靜中顯示了環境的靜謐清幽,給人安寧祥和靜美的感受。(2024·江蘇無錫·一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紫騮馬[唐]盧照鄰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雪暗鳴珂①重,山長噴玉②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注釋]①鳴珂: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②噴玉:馬噓氣或鼓鼻時噴散雪白的唾沫。10.這首詩通過描寫環境的和紫騮馬行動的,突出了紫騮馬的,借以歌頌赴邊將士的形象。11.本詩尾聯與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達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處?【答案】10.惡劣嚴峻艱難雄猛英勇無畏11.對當朝統治者昏庸無能的質問諷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解析】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這首唐詩《紫騮馬》以獨特的筆法和深刻的觀察,刻畫了一幅英勇的戰馬與嚴酷環境抗爭的壯麗畫卷。首先,我們注意到“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這兩句。騮馬,一種紅色的駿馬,它身披金色的鞍具,在戰場上閃耀。這里盧照鄰以馬的英姿象征了將士們的英勇無畏。皋蘭,古代地名,這里指的是邊疆戰場。這兩句詩不僅描繪了紫騮馬的威武,還表現了它隨主人征戰四方的英勇形象。接下來,“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兩句,盧照鄰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寒冷、嚴峻的氛圍。風急、水寒,既是對邊疆惡劣環境的真實寫照,也進一步烘托了戰事的艱難。這樣的環境不僅考驗著紫騮馬,更考驗著駕馭它的將士。在“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進口美國大豆協議書
- 餐飲廢品處理協議書
- 門診輸液帶藥協議書
- 資產收購終止協議書
- 防火治安責任協議書
- 輕微事故理賠協議書
- 露營基地合同協議書
- 創世紀教育合作協議書
- 劇組住酒店合同協議書
- 門面出租押金協議書
- 《多樣的中國民間美術》課件 2024-2025學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撤銷限高和失信申請書
- DB33-T 2383-2021 《公路工程強力攪拌就地固化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 車床工安全生產職責規章制度
- 2025年慶六一兒童節校長致辭(2篇)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表(2024版)
-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全冊導學案
- 油庫設備維護規范
- 國企求職指南培訓
- 職業道德與法治綜合練習2024-2025學年中職高教版
- 安委會辦公室主要職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