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與環保理念的應用推廣方案TOC\o"1-2"\h\u5731第1章綠色農業概述 4110471.1綠色農業的定義與特征 4280961.1.1環保性:綠色農業注重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農膜回收率,降低農業生產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污染。 484431.1.2可持續性:綠色農業強調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實現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4238511.1.3生態平衡:綠色農業倡導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生態系統平衡。 446481.1.4安全性:綠色農業注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 4135621.2綠色農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4194161.2.1發展現狀 4315381.2.2發展趨勢 531604第2章環保理念在綠色農業中的應用 5207792.1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 521152.1.1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 5182252.1.2農田生態系統的建設與保護 5304572.1.3森林、草原資源的保護與恢復 557202.2資源循環利用與減量排放 537772.2.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5148242.2.2農業節水技術應用 6295682.2.3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6279002.3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6182872.3.1保護農作物遺傳多樣性 6302862.3.2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 6138822.3.3生態農業模式推廣 615181第3章綠色種植技術 677403.1無公害種植技術 674023.1.1品種選擇與優化: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選擇抗病、抗蟲、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提高農作物自身抗逆性。 6288283.1.2土壤培肥技術:采用有機肥、綠肥、微生物肥等替代化學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6296323.1.3病蟲害防治技術: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如采用黃板、藍板誘殺蚜蟲、薊馬等害蟲,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等。 6264543.1.4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合理調控水分和養分,提高水肥利用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流失。 7282893.2有機種植技術 7267333.2.1土壤管理:采用有機肥、秸稈還田、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土壤肥力。 7278553.2.2病蟲害防治:采用有機認證的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7265943.2.3轉換期管理:對于新開展有機種植的土地,需經過一定轉換期,逐步減少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的殘留。 74973.2.4有機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嚴格的生產、加工、銷售、追溯體系,保證有機農產品的質量。 7261423.3生物防治技術 7261063.3.1天敵昆蟲防治技術:利用害蟲的天敵昆蟲進行防治,如利用捕食性螨類防治紅蜘蛛等。 7222563.3.2寄生性微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細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防治棉鈴蟲等。 744453.3.3植物源農藥防治技術:利用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制作農藥,如采用苦參堿、印楝素等防治病蟲害。 7238973.3.4性信息素誘殺技術:利用害蟲性信息素誘殺害蟲,干擾害蟲正常交配,降低害蟲種群密度。 724076第4章土壤管理與保護 7273104.1土壤肥力提升技術 788424.1.1有機肥料施用技術 79884.1.2生物有機肥技術 878394.1.3深耕深松技術 8178834.2土壤污染治理技術 837214.2.1物理治理技術 8190804.2.2化學治理技術 884184.2.3生物治理技術 8229114.3土壤生態環境保護 8114154.3.1保護性耕作技術 8278294.3.2植被恢復與保護技術 9121864.3.3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優化 938024.3.4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99281第5章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925055.1農業節水技術 9272395.1.1微灌技術 9198665.1.2抗旱品種選育 9109565.1.3土壤保水劑應用 9320095.2污水處理與再利用技術 936575.2.1農業廢水處理 9128815.2.2城市污水處理及再利用 9122435.2.3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 9265435.3水土保持技術 10100825.3.1植被恢復技術 1023415.3.2梯田建設 10156665.3.3土地整理與改良 1085085.3.4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104094第6章農藥與化肥的綠色使用 10247786.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應用 1036196.1.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選擇 105276.1.2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方法 10247846.1.3注意事項 10188616.2環保型化肥的使用 1186156.2.1環保型化肥的選擇 11154156.2.2環保型化肥的使用方法 11139506.3生物農藥與微生物肥料 1154906.3.1生物農藥 11194966.3.2微生物肥料 1113958第7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2287697.1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 12109137.1.1秸稈直接還田技術 1231647.1.2秸稈堆肥化利用 1276547.1.3秸稈生物質能源利用 12195907.2畜禽糞便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12165407.2.1畜禽糞便處理技術 12100927.2.2畜禽糞便有機肥制備 1284327.2.3畜禽糞便生物質能源利用 1212727.3農膜回收與處理技術 1361017.3.1農膜回收技術 13205667.3.2農膜處理與再生利用 1324917.3.3農膜替代材料研究與應用 1321057第8章生態農業模式與應用 135738.1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13242088.1.1概述 13107388.1.2基本原理 13305108.1.3應用實例 13204808.2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 13225108.2.1概述 13197548.2.2基本原理 13148038.2.3應用實例 14298078.3精準農業與信息化技術 14209338.3.1概述 1495868.3.2基本原理 14281118.3.3應用實例 14305258.3.4信息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1427985第9章綠色農業政策與法規 14261559.1國家綠色農業政策概述 14296499.2地方支持措施及優惠政策 1515199.3綠色農業標準化建設 1529524第10章綠色農業推廣與培訓 1528210.1綠色農業技術培訓體系 152108310.1.1培訓體系構建 161473410.1.2培訓內容設置 162124810.1.3培訓方式與方法 161477910.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161939810.2.1農業科技成果梳理 162575910.2.2成果轉化與推廣機制 16207110.2.3成果推廣與應用 1672810.3農業產業鏈與綠色農業品牌建設 16551110.3.1農業產業鏈構建 163208510.3.2綠色農業品牌培育 161134510.3.3品牌推廣與營銷 16第1章綠色農業概述1.1綠色農業的定義與特征綠色農業是一種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理念的農業生產方式。它強調在農業生產全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采取環保型農業生產技術,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具有以下特征:1.1.1環保性:綠色農業注重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如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農膜回收率,降低農業生產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污染。1.1.2可持續性:綠色農業強調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實現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1.1.3生態平衡:綠色農業倡導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促進農業生態系統平衡。1.1.4安全性:綠色農業注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1.2綠色農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1.2.1發展現狀(1)政策支持:我國高度重視綠色農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扶持力度。(2)技術應用:綠色農業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如生物農藥、有機肥料、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3)市場拓展: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綠色農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4)產業升級:綠色農業產業鏈逐漸完善,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1.2.2發展趨勢(1)技術創新:綠色農業將加大對新型農業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2)標準化生產:綠色農業將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3)產業融合:綠色農業將與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延伸,提高農業產值。(4)國際化發展:綠色農業將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國際地位。(5)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將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實現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第2章環保理念在綠色農業中的應用2.1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發展應以生態平衡為核心,強調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環保理念在綠色農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1.1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生態規律,提倡合理利用土地、水資源,保護土壤結構,減少化肥、農藥等化學制品的使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2.1.2農田生態系統的建設與保護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農田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促進農田生態平衡。2.1.3森林、草原資源的保護與恢復加強對森林、草原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資源,恢復和改善受損生態系統,保障綠色農業的生態安全。2.2資源循環利用與減量排放綠色農業倡導資源高效利用和減量排放,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雙重效益。2.2.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2.2.2農業節水技術應用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2.2.3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2.3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農業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2.3.1保護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加強對農作物地方品種、野生近緣種的保護和利用,提高農作物遺傳多樣性。2.3.2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在農業生產中,合理布局作物種類、品種和種植方式,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3.3生態農業模式推廣推廣稻漁共生、林下經濟等生態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機結合。第3章綠色種植技術3.1無公害種植技術無公害種植技術是在農業生產中減少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技術。該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3.1.1品種選擇與優化: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選擇抗病、抗蟲、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提高農作物自身抗逆性。3.1.2土壤培肥技術:采用有機肥、綠肥、微生物肥等替代化學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3.1.3病蟲害防治技術: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如采用黃板、藍板誘殺蚜蟲、薊馬等害蟲,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等。3.1.4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合理調控水分和養分,提高水肥利用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流失。3.2有機種植技術有機種植技術是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原則,生產出符合有機農產品標準的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3.2.1土壤管理:采用有機肥、秸稈還田、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土壤肥力。3.2.2病蟲害防治:采用有機認證的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等,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3.2.3轉換期管理:對于新開展有機種植的土地,需經過一定轉換期,逐步減少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的殘留。3.2.4有機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嚴格的生產、加工、銷售、追溯體系,保證有機農產品的質量。3.3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降低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環保型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3.3.1天敵昆蟲防治技術:利用害蟲的天敵昆蟲進行防治,如利用捕食性螨類防治紅蜘蛛等。3.3.2寄生性微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細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防治棉鈴蟲等。3.3.3植物源農藥防治技術:利用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制作農藥,如采用苦參堿、印楝素等防治病蟲害。3.3.4性信息素誘殺技術:利用害蟲性信息素誘殺害蟲,干擾害蟲正常交配,降低害蟲種群密度。第4章土壤管理與保護4.1土壤肥力提升技術土壤是綠色農業種植的基礎,提升土壤肥力是實現環保理念的關鍵。以下為幾種土壤肥力提升技術的應用推廣方案。4.1.1有機肥料施用技術有機肥料富含有機質、氮、磷、鉀等植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能提高土壤肥力。推廣有機肥料施用技術,提倡農民利用農作物秸稈、綠肥、動物糞便等資源制作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4.1.2生物有機肥技術生物有機肥是一種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有機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土壤養分循環。通過推廣生物有機肥技術,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量。4.1.3深耕深松技術深耕深松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推廣深耕深松技術,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長,提高作物產量。4.2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土壤污染是影響綠色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以下是幾種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的應用推廣方案。4.2.1物理治理技術采用物理方法治理土壤污染,如換土、隔離、淋洗等。針對不同污染程度和類型的土壤,選擇合適的物理治理技術,降低污染物濃度,恢復土壤功能。4.2.2化學治理技術化學治理技術通過添加化學物質,使土壤中的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降低其毒性。推廣化學治理技術,如施用石灰、磷酸鹽等物質,改善土壤酸堿度,降低重金屬活性。4.2.3生物治理技術生物治理技術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降解、吸附、轉化等作用,降低土壤污染物濃度。推廣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等技術,提高土壤自凈能力,實現土壤污染治理。4.3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與環保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為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的應用推廣方案。4.3.1保護性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減少耕作次數、保留作物殘體等措施,降低土壤侵蝕,保護土壤生態環境。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如免耕、少耕等,減少土壤擾動,提高土壤抗侵蝕能力。4.3.2植被恢復與保護技術植被是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推廣植被恢復與保護技術,加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政策實施力度,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4.3.3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優化合理配置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田灌溉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優化排水系統,降低農田鹽漬化風險,保護土壤生態環境。4.3.4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如秸稈還田、畜禽糞便發酵等,減少廢棄物對土壤環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第5章水資源利用與保護5.1農業節水技術5.1.1微灌技術微灌技術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節水技術,通過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顯著降低水分蒸發和土壤表面流失。主要包括滴灌、微噴灌和涌泉灌等形式,適用于多種作物和地形。5.1.2抗旱品種選育培育和推廣抗旱性強的農作物品種,可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保證產量,降低農業對水資源的依賴。5.1.3土壤保水劑應用利用土壤保水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減少灌溉次數,達到節水的目的。5.2污水處理與再利用技術5.2.1農業廢水處理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對農業廢水進行處理,降低污染物濃度,使之達到農田灌溉標準。5.2.2城市污水處理及再利用將城市污水處理后用于農業灌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對地下水和自然水體的開采。5.2.3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通過膜生物反應器(MBR)等技術,實現污水的高效處理和再生利用,滿足農業灌溉和環保要求。5.3水土保持技術5.3.1植被恢復技術通過人工造林、草地建設等措施,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5.3.2梯田建設在坡耕地實施梯田改造,降低坡度,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5.3.3土地整理與改良對農田進行合理規劃和整理,提高土地質量,減少水土流失。5.3.4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如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恢復和保護生態系統,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第6章農藥與化肥的綠色使用6.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應用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中,農藥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一環。為了降低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本節將重點介紹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選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6.1.1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選擇在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時,應根據作物病蟲害的特點,優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還需關注農藥的降解功能,選擇易降解、對環境影響小的農藥。6.1.2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保證用藥量適宜;(2)避免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如抽雄、開花等)使用農藥,降低農藥殘留;(3)采用交替用藥、混用農藥等方法,降低病蟲害對農藥的抗性;(4)遵循農藥使用期限,過期農藥不得使用。6.1.3注意事項(1)儲存農藥時應注意防火、防爆、防揮發,遠離兒童和寵物;(2)使用農藥時應穿戴防護用品,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和吸入農藥蒸汽;(3)做好農藥廢棄物的處理,不得隨意丟棄或排放。6.2環保型化肥的使用環保型化肥是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化肥,主要包括有機肥、生物肥、緩釋肥等。本節將介紹環保型化肥的選擇和使用方法。6.2.1環保型化肥的選擇在選擇環保型化肥時,應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環保要求,選擇適宜的化肥品種。優先考慮以下類型的化肥:(1)有機肥:如堆肥、綠肥、秸稈還田等,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2)生物肥:含有有益微生物,可促進作物生長,減少化肥使用量;(3)緩釋肥:能夠緩慢釋放養分,減少養分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6.2.2環保型化肥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環保型化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土壤檢測和作物需求,合理確定施肥量;(2)采用深施、分層施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3)結合有機肥和生物肥,實現多種養分的平衡供應;(4)避免過量施肥,防止土壤鹽漬化和水體污染。6.3生物農藥與微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和微生物肥料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低毒、環保、高效等特點。6.3.1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資源(如微生物、植物、動物等)制成的農藥,具有以下優點:(1)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小;(2)靶向性強,對非靶標生物影響較小;(3)能夠降低病蟲害的抗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6.3.2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能夠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降低化肥使用量。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固氮菌肥料: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2)磷鉀菌肥料:分解土壤中的難溶性磷、鉀礦物質,提高磷、鉀肥利用率;(3)根瘤菌肥料:與豆科作物共生,固定空氣中的氮氣。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到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中農藥與化肥的綠色使用方法。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作物需求和環保要求,合理選擇和使用農藥、化肥,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第7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7.1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7.1.1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在農作物收獲后,將秸稈進行直接還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又能減少環境污染。本節主要介紹不同作物秸稈的直接還田技術及其適用條件。7.1.2秸稈堆肥化利用對秸稈進行堆肥化處理,可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提高農田土壤肥力。本節重點闡述秸稈堆肥化的技術要點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7.1.3秸稈生物質能源利用秸稈生物質能源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節主要介紹秸稈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料等技術及其在我國的推廣與應用。7.2畜禽糞便處理與資源化利用7.2.1畜禽糞便處理技術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養分,若處理不當,易導致環境污染。本節主要介紹畜禽糞便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7.2.2畜禽糞便有機肥制備將畜禽糞便制備成有機肥,既能解決糞便處理問題,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本節闡述畜禽糞便有機肥的制備工藝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7.2.3畜禽糞便生物質能源利用畜禽糞便生物質能源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本節介紹畜禽糞便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料等利用技術及其在我國的推廣現狀。7.3農膜回收與處理技術7.3.1農膜回收技術針對我國農膜使用量大的問題,本節介紹農膜回收的關鍵技術,包括機械回收、人工回收等,以降低農膜對農田環境的影響。7.3.2農膜處理與再生利用對回收的農膜進行集中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是解決農膜污染問題的關鍵。本節主要介紹農膜的處理技術,如再生造粒、焚燒發電等,并分析其優缺點。7.3.3農膜替代材料研究與應用本節探討新型環保農膜替代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如生物降解膜、可降解復合材料等,以減少農膜對環境的影響。第8章生態農業模式與應用8.1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8.1.1概述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生態平衡為基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8.1.2基本原理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建農業生態系統,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8.1.3應用實例以水稻為例,采用稻漁共作、稻鴨共作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實現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8.2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8.2.1概述休閑觀光農業是將農業生產與旅游業相結合,以農業資源為基礎,發展具有觀賞、體驗、休閑等功能的現代農業模式。8.2.2基本原理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將農業生產、農村文化、休閑旅游等功能有機融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8.2.3應用實例開展田園采摘、農耕體驗、民俗風情等休閑觀光活動,吸引游客體驗農村生活,提高農業產業綜合效益。8.3精準農業與信息化技術8.3.1概述精準農業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精確監測、智能決策和自動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資源利用率的一種農業模式。8.3.2基本原理精準農業通過集成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競爭力。8.3.3應用實例利用無人機進行農田遙感監測,結合地面傳感器數據,實現作物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測和智能灌溉,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8.3.4信息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通過農業信息化平臺,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民素質提升。第9章綠色農業政策與法規9.1國家綠色農業政策概述我國高度重視綠色農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綠色農業政策,旨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國家綠色農業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強對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提高農業生產環節的環境保護水平。(2)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實施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農作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3)綠色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支持綠色農業技術研發,推廣節能減排、循環農業等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生態環境質量。(4)農產品質量監管:建立嚴格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推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5)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9.2地方支持措施及優惠政策地方在國家綠色農業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出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線上線下改編作品分成補充協議
- 抖音與云服務商簽訂的火花級視頻處理云端服務協議
- 電視臺主持人崗位綜合能力考核聘用合同
- 股權投資虧損風險預警與結算管理協議
- 繼承房產瑕疵披露及維修責任承擔協議
- 獨角戲影視替身演員獨家合作協議
- 消防安全評估與消防設施檢測維修協議
- 國際物流海外倉代運營及全球供應鏈優化合同
- 校招文科筆試題目及答案及答案
- 國際勞務輸出公司境外施工人員雇傭合同
- 房屋租賃協議簡單版(個人租房合同可打印)
- 壓瘡信息登記本
- 學校質量監測應急預案
- 體育產業概論(第七章奧運經濟)課件
- 擬投入本項目主要人員匯總表(工程項目招投標資料模板)
- 保護性約束PPT通用PPT課件
-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制造裝備設計大作業
- 金風科技5MW風力發電機專業題庫分解
- HDS_VSP_G200安裝配置指南
- 排球比賽計分表2
- GB_T 3795-2014 錳鐵(高清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