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_第1頁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_第2頁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_第3頁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_第4頁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含義及實踐。掌握維新變法思想的內容、特點及影響。培養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教材、分析史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的思想演變過程,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不同思想主張的背景、內涵及局限性,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和表達能力。運用比較法,對比洋務派與維新派的思想異同,幫助學生深化對歷史現象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到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深入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追求進步的精神。體會先進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尋求強國御侮之道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及實踐。維新變法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2.教學難點對維新變法思想特點的理解。分析不同階段思想演變與社會環境的關系。三、教學方法1.講授法:系統講解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的主要思想內容、代表人物及歷史背景,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關歷史史料,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3.討論法:組織學生就某些關鍵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合理性與局限性、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4.情境教學法:創設歷史情境,如模擬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氛圍,加深對歷史事件和思想的理解。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通過多媒體展示一段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社會狀況的視頻片段,如清政府的腐敗統治、西方列強的侵略暴行、中國傳統經濟的逐漸解體等,引導學生思考: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先進的中國人是如何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二)新課講授1."開眼看世界"(10分鐘)背景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統治危機四伏,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西方的先進之處,尋求了解西方的途徑。代表人物及主張林則徐: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組織編譯《四洲志》,介紹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等情況,為中國人了解西方提供了寶貴資料。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抵御西方列強的侵略。意義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啟迪作用,為后來的洋務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史料展示展示林則徐的一段話:"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既遠調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讓學生分析這段話體現了林則徐怎樣的思想。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這段話體現了林則徐認識到西方軍事技術的先進,主張學習西方的槍炮制造和射擊技術,以提高中國的軍事抵抗能力,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5分鐘)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一些開明官員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代表人物及主張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官員是這一思想的代表。他們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指中國的封建綱常倫理,"西學"指西方的科學技術。主張在維護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新式學堂、近代海軍等。實踐洋務運動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簡要介紹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包括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建立新式海軍、興辦新式學堂等。展示洋務派創辦的一些企業圖片,如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開平煤礦等,讓學生直觀感受洋務運動的實踐成果。評價積極性: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技術,不改變封建制度,無法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小組討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合理性與局限性。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教師總結:合理性在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一思想為引進西方技術、開展洋務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性在于沒有認識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是中國落后的根源,單純學習西方技術無法實現國家的富強,最終洋務運動在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中宣告破產。3.維新變法思想(20分鐘)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實行政治變革,為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倡導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及主張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目的是為變法制造理論依據。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嚴復:翻譯《天演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明社會進化理論,為維新變法提供了理論武器,激勵人們救亡圖存,對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教師介紹論戰的背景和主要內容,展示一些論戰的觀點史料。組織學生分析論戰的焦點問題,如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等。引導學生認識到論戰的意義:這場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戊戌變法教師簡要介紹戊戌變法的主要過程,包括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等重要事件。展示戊戌變法的相關圖片和資料,讓學生了解變法的具體內容和影響。總結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它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內容,分析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教師總結: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既反映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妥協性,又有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傳播西方政治學說。(三)課堂小結(5分鐘)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梳理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的思想演變歷程。強調這一過程是先進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過程,是中國思想逐漸解放的過程。從"開眼看世界"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實踐,再到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和戊戌變法的嘗試,每一步都凝聚著先進中國人的智慧和努力,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啟示我們要不斷學習、勇于創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四)課堂練習(10分鐘)1.鴉片戰爭后,"新思想的萌發"主要是指()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尋求強國御侮之道B.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C.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倡導民主科學D.宣傳西方宗教,發展資本主義經濟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實質是()A.維護封建統治B.學習西方技術,發展資本主義C.改革封建制度D.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3.下列關于維新變法思想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產物②是中國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的產物③是一股進步的思想潮流④它宣傳了西方的民主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這反映出的根本問題是()A.中國的封建頑固勢力相當強大B.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C.中國的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日趨成熟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98年,康有為在上光緒帝第五書中,明確提出:"自茲國事付國會議行","采擇萬國律例,定憲法公私之分"。材料二惟中國風氣未開,內外大小多未通達中外之故;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摘自康有為《日本變政考》請回答:(1)材料一中康有為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張?(2)材料二中康有為又提出了什么主張?為什么會提出這一主張?(3)上述材料反映了康有為思想有什么變化?(五)布置作業1.完成課后習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2.請學生以"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思想演變的啟示"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的思想演變歷程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