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調研卷(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重慶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調研卷(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重慶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調研卷(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重慶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調研卷(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重慶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調研卷(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模擬調研卷語文(五)一、閱讀(72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在解釋存在與空間的關系的時候,海德格爾用了一只“壺”作為他的例子。他認為雖然一只壺的材質和形式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東西,但是它作為器皿的“物性”在于它空洞的內部——沒有這個“空間”,它就不是一個器皿。因此匠人制作一只壺的同時也在創造壺內的“虛空”。空間因此不是缺失,而是創造的機制。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只壺作為“物”的本質在于實體與空間的共存和協商。我希望進一步建議:這種共存和協商中的空間不僅存在于壺的內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部:一個物件必然有其所處的地點,它的出現也必然引出它與其場地和周圍空間的對話。物與空間的共生關系因此不局限于中空的器皿,而是一切占據三維空間的物體和雕塑的共有性質。這就引出了這一場講座的題目,即美術中的器物和空間的關系。1.觀察一件最早的青銅爵從功能和形制上說,爵是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中部是盛酒的爵身,以三足支撐;前后有傾酒的“流”和與之平衡的“尾”;一側有“鋆”(注: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口沿上有兩個突起的“柱”。這個復雜的形狀構成器物與內部和外部空間的復雜關系。這是一只出土于河南二里頭的銅爵,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青銅禮器之一。拿這只爵來看,它有一個緊縮的腰身。腰以上的部分迅速向外張大,與“流”和“尾”相連而成為爵口的一部分。腰以下略微膨脹的爵身則變得極為短矮,其下滑的外傾曲線繼而迅速轉入支持爵身的三只高足。這個構造意味著爵的內部空間——它作為一個容器的“物性”的本質部分——被縮小到極限。而它的非本質的部分,包括向外延伸的細長的流、尖銳的尾和纖細而尖銳的三足,則被盡量地夸張以形成與外部空間的復雜互動。我把這些部分稱作“非本質部分”,是因為流、尾、柱和足并不是一個酒杯所必備的,一個杯子沒有它們也仍然能夠盛酒和倒酒。這只爵的夸張、復雜的外形所顯示的,是它的作為實際容器的功能性讓位于它的作為禮儀用具的展示性。這種對展示的強調把這只爵從一個立體的器物轉化成一個近乎平面的形象:設計者對流、尾和足這三部分的夸張是沿著一個二維的方向展開的,流和尾朝前方和后方伸延,三只爵足也不是以120度角的間隔平衡分布的,而是被盡量地安排在一條直線上。結果是這只爵的復雜而優雅的外觀只有從全側面的角度才能被最完整地看到,從前后觀看時幾乎消失殆盡。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是爵的器型與禮儀的關系:對流的長度的夸張隱含著飲酒者夸張的動作——他必須一手擎著爵①,另一手扶著爵口上的②,把細長的③對準口部。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看到空間中的一個復雜形象,其中飲酒者的動作和姿勢延伸著銅爵對空間的界定。2.觀察青銅折觥青銅禮器自商代中期開始承載與器物同時鑄造的銘文。早期銘文大多是族徽和祖先廟號,到西周時期長銘成為青銅彝器的常例,銘文中有關政治、社會、禮儀、經濟的信息大大增加。但大多在結尾處說明做器的目的是為了貢獻給死去的先祖并留給家族后代。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這些銘文中的大多數,包括一些內容豐富的長篇文字,都是鑄在器物的內部,有時隱藏在各類深腹容器的底部呢?雖然我們不能馬上解釋商周貴族選擇在某些禮器內部鑄寫銘文的原因,但這個特殊的空間對他們來說肯定具有某種意義。這種意義反映為文字與器物內部空間的聯系,與此相對的是圖像裝飾與器物外部的聯系。我在這里只討論一個例子,即現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西周初年的折觥。這只觥上所鑄的銘文共四十字,譯成白話大致是:“在周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這天,王在這個地方,命令擔任作冊官職的折去為相侯代天子贈望土,同時昭王也賞賜給折青銅和奴仆。為宣揚王的美德和恩惠,折為他死去的父親乙鑄造了這件祭器,其家族將永遠保存。”觥通體呈長方形,器上有蓋。銘文分別出現在器內底部和蓋內,因此當合上蓋的時候就完全看不見了。觥的內部沒有任何裝飾,這篇文字是這個空間中的唯一符號。當然,由于觥是宗廟祭祀中使用的一種盛酒禮器,我們可以想象在祭祖的時候會被實際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銘文和祭祀的酒醴會發生直接的接觸。一些外國學者考慮到這個可能性,提出在這種位置上的銘文會接觸禮器中的祭祀食品或酒水,因此可以把文字的內容直接傳給祖先。當我們把目光轉向觥的外部,我們發現它的蓋和器身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形狀。蓋前端呈現為一個生有兩只巨大曲角的獸頭,緊接蓋端的獸頭,兩條卷曲的夔龍出現在蓋的上部,蓋的后部則裝飾以一個面朝上方的獸面或鸮面,下與觥體后部的鋬或把手相連。這個鋬結合了不同的動物特征,上部是龍角獸首,中部為鳥,下部是垂卷的象鼻與之呼應,觥體的外部也布滿了各種神怪動物。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件華貴的禮器實際上包括兩個不相銜接的內、外空間,這兩個空間的關系是辯證的。一方面:沒有內就沒有外,沒有空就沒有實。另一方面,內部空間中的銘文在器物蓋上的時候就全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而只有當銘文消失的時候,這個器物才會顯示出它的完整外形和發揮其視覺的威力。這種視覺威力在祭祖禮儀中被參加者目睹和感受,但是銘文的力量發揮在另一個不可見但同樣屬于這個器物的空間里。(摘編自巫鴻《“空間”的美術史》,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海德格爾認為空間對于壺而言有決定意義,空間與實體的共存和協商讓壺成為一個器皿。B.作者基于海德格爾的觀點,進一步提出一切占據三維空間的物體都是物與空間的共生。C.青銅爵本質部分被壓縮,非本質部分被極度夸張,表現出其設計對器物展示性的強調。D.周人鑄造青銅器是為了紀念祖先并流傳后世,銘文藏于器物內部保證了目的的私密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爵的功能與形制表現出觀賞性大于實用性的特點,因此這類器物無法用于正常飲酒。B.對青銅爵設計特點和使用場景的分析,本質是對其與場地和周圍空間關系的推斷。C.折觥的銘文交代了鑄造的緣由與目的,今人可以從中研究周代的政治、禮儀等特點。D.折觥蓋和器身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形狀,這種完整性是表現器物視覺威力的前提。3.請根據原文內容,在文中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詞語。(3分)①②③4.優秀的學術講座往往透露出講授者珍貴的治學經驗,請結合材料“觀察青銅折觥”部分談談你在研究方法上的收獲。(4分)5.在器物與空間的關系上,講座中三個例子的順序十分有講究,請結合材料分析。(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外灘觀潮沈嘉祿在一張老照片里看到一百年前的外灘,江面較低,濱江步行道上每隔數米豎一根鑄鐵柱子,再用鐵鏈條連接起來,以防游人跌落。由此可見,當時的外灘是沒有防洪墻的。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多次與同學去外灘游玩,那時已經有防洪墻了,小學生要踮起腳尖才能看清楚江上的景物。我對外灘的“萬國建筑”了解不深,對岸浦東的造船廠和輪渡碼頭,江上往來的船只才是我的興趣點。黃昏很快來臨,晚霞開始后退,對岸的景物被一片蒼茫所籠罩,夜潮正在醞釀,江面上彌散著泠然的生澀氣。修理中的輪船上不時綻放出刺眼的焊花,空洞曠遠的金屬敲擊聲與海關鐘聲構成了奇妙的兩重奏。還有許多帆船——那時候黃浦江上是有帆船的!它們滿載著棉花、瓜果、黃砂石子溯流而上,吃水很重.浪花在艙板前躍躍欲試,船老大相當篤定。浸泡過桐油的帆篷大多打過補丁,偶爾還露出幾個大洞,但不妨礙它們兜住東南風,與波濤周旋,就像貼著水面飛舞的蝴蝶。有一次我們恰巧看到一艘艨艟巨輪駛來,應該是遠洋貨輪,船體銹跡斑斑,風塵仆仆的樣子,船艏兩邊的大鐵錨就像公牛的犄角,仿佛受過傷。它正在利用最寬闊的一段江面完成調頭,船舷推起的一排排濁浪拍打著防洪墻。它如此高大、莊嚴、勢不可擋,讓我直觀地體會到了崇高的意義。它拉響了汽笛,恰似男低音的詠嘆,粗獷而沉著;被它逼退的“小駁子”也以鳴笛回應,尖銳而飄忽,像初出茅廬的女高音。巨輪向我們駛來,高高翹起的船艏就像希臘神話中的安泰俄斯,從萬頃波濤中站起來了!后來,黃浦江對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烈。印象最深的一次,沿著金陵東路穿過一段段騎樓,越過江西中路,外灘防洪墻赫然在望。臺風正在襲擾上海,引發了大潮汛,黃浦江水位分分鐘在抬升,收音機里的臺風警報透露出某種不確定,但進入逆反期的我們偏要翹課去看黃浦江。跨過江西中路,外灘在望,我駭然發現有一艘巨輪在馬路上緩緩移動,在兩排建筑物中間那片狹長的藍天之下行走。其實,是隨著水位上升,黃浦江將船體抬起來了,連船名和舷號都看得一清二楚。我們加快腳步向江邊走去,防洪墻雖然再次加高,但我們也在瘋長。水平面居然高出地面許多,浪花打來,躍過防洪墻,濺了我們一身。傻瓜都知道,墻體一旦出現裂縫,就將造成滲水甚至坍塌,引起江水倒灌,外灘必將不保。而無畏的我們卻嘻嘻哈哈地伸手掬起江水來洗臉,還相互潑水嬉鬧,最終被趕來的警察厲聲喝止,押到海員俱樂部門口訓了一頓。初三了,我們又結伴去外灘游玩,防洪墻又抬高了。還好,墻體內側的觀景平臺也“水漲船高”,游客可以更加放心地欣賞黃浦江了。而同時,敏感的我又發現,黃浦江的帆船不見了,仿佛一天之內都換成了馬達驅動的水泥船,還有鐵殼拖輪,兩邊掛滿了廢舊輪胎,一口氣拖了七八條木船,突突突地前行。黃浦江變得更加繁忙也更加喧鬧了。那天,我不知應該高興還是傷感。我抹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嘴上已長出了軟柔的胡髭。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才對外灘的建筑產生探究興趣。有一次靠著別人的引領,才進入原華俄道勝銀行、現在的外匯交易中心看看西洋鏡,大理石地坪和廊柱、寬大的皮沙發、花花綠綠的外幣、十幾臺點鈔機一齊發出的嘩嘩聲響,我凝神屏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進入新聞界,先在外灘一條弄堂里的紅磚洋房上了半年班,后來又在外灘采訪了許多畫廊主持人、策展人和藝術家;見證了匯豐銀行穹頂馬賽克圖案的重見天日和修復,見證了十六鋪客運站和“亞洲第一彎”的爆破;體驗過包括水上飯店在內的外灘第一立面的中外美食;還去金陵東路外灘一幢高樓頂層探訪過外灘燈光控制中心,整個上海四千多幢高層建筑的燈光都歸它管……黃浦江上的輪船越來越多,但是再龐大、再豪華的船,也比不上闖入我兒時記憶的那一艘。如今外灘建成了更加可靠的防洪體系,擁有更加壯觀的觀景平臺,這里是中外游客“到此一游”的觀景圣地。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中心不容置疑地刷新了浦東的黑白影像,或者說,它與外灘一起構成了交響序曲的兩個聲部。站在箱式防洪墻大堤——我仍然喜歡在潮汛形成的日子里去江邊大口呼吸涌動的生澀空氣,然后在書報亭買一份雜志,坐在花壇邊上讀幾篇隨筆,再抬頭看看游客。在海關鐘聲響起時,我對外灘的歷史建筑致以凝重的注目禮,此時唯有沉默,才能壓住夢游般的恍惚。再說一個細節。2008年外白渡橋接受百年一遇的大修。我向有關方面提過兩個建議:一,將拆下來的一萬多個鉚釘交給一位藝術家,讓他焊成一座雕塑,放置在外白渡橋的橋堍以志紀念。二,將插在河底一百年、現在被拔起的木樁做成坐具,放置在橋堍供游客休息。后來,一萬多個鉚釘的最終去向我不知道。但有一天我與太太去外灘散步,一直走到外白渡橋,發現在大橋南側的綠化帶上,有兩條長長的凳子供游客休息,再一看旁邊的銘牌,它們果然是從橋底拔起的木樁,幾乎未加修飾,素面朝天,一如既往的沉默無語。已經不大會激動的我又激動起來,在木樁上坐了十分鐘還不想離開。不管這個裝置是否得益于我的建議,我仍感到欣慰。它墩實、沉穩、質樸,再坐上一百年也不會斷裂,不會腐朽,它是一段傳奇的忠實注腳。(有刪節)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藝術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防洪墻從無到有,不斷加高也不斷先進,防洪體系的變遷既是外灘發展的縮影,也是本文的線索。B.文章描寫外灘的黃昏,使用“蒼茫”“泠然”“空洞曠遠”等詞匯,這使得該處頗具古典的詩意之美。C.汛潮來臨,“我們”翹課去看江,掬水洗臉,打鬧玩笑,被喝止、教訓,這段記憶很獨特,也很細膩。D.在花花綠綠的外幣和嘩嘩聲響的點鈔機前“凝神屏息”,透露出作者在經濟浪潮面前對財富的渴望。7.文中關于對黃浦江上船只的描寫,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將桐油的帆篷喻為蝴蝶,表現帆船在江上航行的輕盈,也烘托了船老大的“篤行”。B.朦瞳巨輪似男低音,“小駁子”像女高音,二者對比突出了巨輪粗獷而沉著的特點。C.遠洋巨輪“高大、莊嚴、勢不可擋”“從萬頃波濤中站起來”,預示著偉大時代的來臨。D.馬達驅動的水泥船、鐵殼拖輪成為了黃浦江的主角,江面變得喧鬧,作者對此頗為失落。8.文章兩次寫到海關鐘聲,意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9.文章結尾的“一個細節”與“外灘觀潮”有何關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有何好處?(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庚治殷遺民。封叔旦于魯而相周,為周公。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史記·管蔡世家》)材料二: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是以文父列而顯之,發、旦二圣舉而任之;非以情親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禮賢,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為藩臣。逮至武卒,嗣誦①幼沖,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而管、蔡服教,不達圣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旦。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徽禍也。(嵇康《管蔡論》)材料三:管、蔡者,周之頑民,殷之忠臣,而文王之孝子也。獨憾其所以處殷周之際未善耳。其以殷畔,非畔也,以復殷也。紂雖無良,武庚未聞失德,其父可誅,其子可立。不立武庚而自為之,此管、蔡之所疑于武王也。文王內文明,外柔順,以蒙大難,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般,此管、蔡所習見也。其父之所為如此,其兄之所為如彼,管、蔡籌之熟矣。復故主,忠也;守父之節,孝也;反兄之為,義也,故不顧弟侄,而委心武庚。事雖未就,志足悲矣。故為管、蔡者,欲守文王之貞,莫若跡泰伯、箕子之為。夫泰伯之之荊蠻也,非以天下讓也,示終其身殷也;箕子之之朝鮮也,非欲存殷也,示終其身不臣周也。故為管、蔡者,舍周而遠遁,則天下后世,庶幾有諒其心者矣。管、蔡不幸誅耳,使其輔武庚滅周,后之作史者,又惡知不以武庚為少康②,以管、蔡為忠,而以武、周為逆乎?故凡訾管、蔡者,類以成敗論也。(郭子章《管蔡論》)[注]①誦,成王名誦。②少康,夏朝中興君主。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于是封叔鮮A于管B封叔度C于蔡D二人相紂E子[武庚治殷遺民。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放,流放、驅逐到遠方去,與《屈原列傳》中“是令見放”的“放”字意思相同。B.舉,提拔、任用,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孫叔敖舉于海”的“舉”用法不同。C.相,表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與《孔雀東南飛》中“會不相從許”的“相”用法相同。D.委心,將心交給……,與《歸去來兮辭》“委心任去留”的“委心”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管叔和蔡叔都是文王的兒子,周朝推翻殷商的統治之后,他們受封并去輔佐紂王的兒子武庚。B.武王死后,成王年少,周公攝政,管、蔡二人倚仗武庚起兵,最后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C.嵇康認為,管蔡雖然起兵身死,但是他們輔佐武庚、救濟困頓百姓和教化殷商遺民的功績不容抹殺。D.郭子章認為,如果管蔡逃到泰伯或者箕子那里去隱居,那么后世人就不會誤解二人的真實用心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譯文:(2)后之作史者,又惡知不以武庚為少康,以管、蔡為忠,而以武、周為逆乎?譯文:14.嵇康和郭子章都以“忠”評價管、蔡二人,內涵有何不同?理由分別是什么?(5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送友罷舉赴邊職李洞出剡篇章入洛文,無人細讀嘆俱焚。莫辭秉笏隨紅旆,便好攜家住白云。過水象浮蠻境見,隔江猿叫漢州聞。高談闊略陳從事,盟誓邊庭壯我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解釋“罷舉”緣由,友人的文章不俗,但無人欣賞,所以只能悉數燒掉。B.頷聯中“莫辭”是勸解語氣,作者感嘆友人境遇,便勸其放棄科考,轉投邊軍。C.作者想象友人攜家人踏上赴邊之旅,“紅旆”“白云”的意象中透露出絲許豪壯。D.詩歌最后,作者期待友人在軍中積極建言獻策,在捍衛邊疆的過程中建功立業。16.本詩頸聯描繪了“蠻境”的見聞,有何作用?(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李賀《李憑箜引》中,李憑彈奏的箜篌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因樂聲而“”,仙境中的水池也出現“”的景象。(2)創業難,守成更難。嬴政歷盡艱辛開創了秦朝基業,但統治的暴政與貪欲卻導致“”(《過秦論》),煌煌宗廟頃刻間土崩瓦解;后唐莊宗牢記父訓,征燕伐梁,但功成之后寵幸優伶,荒廢朝政,以致天下動亂,落得逃跑路上“”(《五代史伶官傳序》),徒留君臣面面相覷、“不知所歸”的狼狽下場。(3)“鹿”音同“祿”,世人常將其作為“長壽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習性恬淡安靜,文人也常借其表達隱逸與超脫情懷,如“,”二、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當前,①反制無人機的手段取之不盡,②而通過光纖進行操控,③就是為無人機保駕護航的一種有效方式。俄烏沖突中,俄軍率先將光纖無人機投入實戰,并取得戰果。這些無人機改進后最大的變化是在飛行時身后拖著一根光纖,這些光纖就是(A)。眾所周知,用無線電對無人機進行操控時會產生射頻信號。一方面,無人機通過接收這類信號按操控人員的指令靈活飛行;另一方面,這類信號容易被探測與感知,讓對手的反制成為可能。隨著探測裝置性能的不斷提升,很多時候,這些射頻信號成為了對手“順藤摸瓜”時的“藤”。相比之下,(B)。首先,這種光纖非常輕,直徑普遍小于0.5毫米,可以在空中隱身。其次,因為信號傳輸是在光纖內部運行,不對外幅射信號,所以這類無人機沒有信號可以探測,且扛干擾性強。再次,用光纖傳輸數據不僅速度更快,而且信號穩定,可確保戰場畫面清淅、實時傳輸。從使用情況來看,這種無人機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C)。如俄烏戰場中出現的光纖無人機,其光纖長度為5千米、10千米不等,這決定了它們無法在更大范圍執行任務。同時,為避免纖細的光纖斷裂,無人機飛行速度不能過快,變換動作幅度也不能太大,所以其速度與機動性也受到一定限制。不過,短板的存在,并不能阻擋光纖無人機的快速發展與運用。一些國家開始有針對性地對光纖無人機加以改進——如研發更輕更牢固的光纖、提高無人機的負載能力和在復雜環境下的適應性等。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融入,光纖無人機或能在更加廣闊的空間發揮作用。18.下面四項最適合作為本文段標題的是(2分)A.銷聲匿跡的光纖無人機B.瑕不掩瑜的光纖無人機C.拖辮子的無人機D.無人機發展的新技術——光纖19.文中第四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分)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找出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22.畫橫線句對成語的使用既別致又妥帖,請分析。(5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現代社會是崇尚知識的時代,知識本身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財富。那么,我們是否應該鼓勵為了財富而探索知識呢?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模擬調研卷語文(五)參考答案1-2.DA。3.①鋆②柱③流(每處1分,共3分)4.①善于發現別人忽視的問題,并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做出嘗試性解答。②從抽象的問題出發,理論與個案研究相結合。③參考其他學者的學術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1點2分,2點3分,3點4分)5.①海德格爾理論中“壺”的例子,論證器物實體與內部空間的協調與共存關系。②青銅爵的例子,論證器物與外部空間、場景的關系。③青銅折觥的例子,論證器物內部和外部空間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④三個例子層層遞進,深刻地闡釋了事物與空間共生關系的豐富內涵。(1點2分,2點3分,3點5分,4點6分)6-7.DA。8.①第一處,海關鐘聲與金屬敲擊聲組成兩重奏,那是外灘留給作者美好而純粹的童年記憶。②第二處,海關的鐘聲透露出了歷史的厚重,作者親歷了這段變遷,回憶往事,產生了夢幻般的恍惚感。(每點2分,共4分)9.關聯①外灘觀潮的“潮”是歷史變遷之潮,留下柳釘和木樁,是對這段歷史的紀念;(2分)②歷史如潮,有的事物偶然保留,有的事物只能隨浪潮消失,并非人的主觀意愿可以操控。(2分)作用:將宏大的歷程結束到一個細節,使得情感表達具象化,也豐富了主題的表達形式。(2分)10.B、D、G11-12.DD13.(1)這都是因為愚昧的忠誠激發了內心的憤慨,所以招致大禍。(“憤發”1分,“徼”1分,句意2分)(2)又怎知道后世寫史書的人不認為武庚是中興之主,管、蔡是忠臣,武王、周公為逆賊呢?(“惡”1分,“逆”1分,句意2分)14.①嵇康認為管蔡是忠于周王室,維護成王;郭子章認為管蔡忠于商王朝。(1分)②前者理由是文王、武王和周公都信任、重用管蔡,管蔡為維護周的統治做出過動績。(2分)③郭子章的理由是,周文王效忠殷商,管蔡要繼承父親的意志。(2分)15.B。“莫辭”確實是對友人的勸解語氣,但“罷舉赴邊職”并非作者的建議。16.①作者想象友人在“蠻境”的遭遇,大象浮水之景新奇驚險,猿猴長嘯引發友人思鄉;(2分)②表達了對友人的一絲擔心與不舍;(2分)③為下文激發友人建功立業蓄勢。(2分)17.(1)石破天驚逗秋雨老魚跳波瘦蛟舞(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3)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每空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得分)18.B。作為一篇科普文,標題最好能夠點出說明對象并概括文中說明內容。D選項的重心在“光纖”,說明對象錯了。C選項是比喻性的說法,用“拖辮子”比如無人機的光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文中并不存在這個比喻,契合度上有差距。A選項,“銷聲匿跡”強調的是光纖無人機不易被反制的特點,但這不是文段的核心。文章前三段首先介紹光纖無人機及其原理,然后分別指出其優勢和劣勢,最后一段展望“光纖無人機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