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_第1頁
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_第2頁
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_第3頁
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_第4頁
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篇一」“凡玉,今年俺們這菜也想種成有機菜,你來給俺們具體說說吧!”“好,羅振”,接到村里群眾的電話,孟凡玉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項一項給群眾解釋有機蔬菜種植方面需要注意的細節。今年41歲的孟凡玉是一名高級農藝師。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后任南召縣經濟作物工作站副站長、縣農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政協南召縣第八屆、第九屆委員,縣人大農工委委員;他20年如一日,不負韶華,探索不止,用執著和真誠在發展有機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的道路上,演繹了一首動人的赤子之歌。不忘初心,追夢不息,扎根農業癡心無悔2000年,剛剛21歲的孟凡玉從南陽農業學校畢業,許多同學紛紛改行或經商,他卻毅然回到了養育他的小縣城。20年來,他不忘初心,追夢不息,從農技員到高級農藝師,從經濟作物工作站副站長到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始終沒想過離開專業,一心一意扎根基層,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當地有機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發展。南召縣城郊鄉史莊村是省定扶貧開發重點鄉的重點貧困村。2003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820元,為增加農戶收入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他積極引導村里的群眾接受現代化農業種植,幫助村里申報建設南召縣無公害蔬菜示范推廣基地。在基地建設初期,群眾對種植大棚蔬菜表現不積極,有的群眾還持懷疑態度,一是大棚種菜能種好不,一個20多歲的小伙能給大伙教成?二是要是全村都種大棚蔬菜,產出那么多,到時候賣給誰?為了打消群眾的顧慮,他一方面組織群眾代表30余人到南陽蔬菜生產大縣新野考察學習,讓大家親眼看看兄弟縣蔬菜批發市場的熱鬧場面;另一方面編寫了《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等教材,開始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通過幫助群眾開闊視野、接觸知識、學習技術,群眾的顧慮消除了,種菜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先后有180戶群眾勇躍報名種菜。同時,他有效跟進蔬菜基地建設進度,先后建起三位一體日光溫室3座、鋼管大棚19座、竹木大棚16個,打機井14眼,為群眾種菜提供了保障。大棚蔬菜種植育苗是關鍵,群眾育苗時對溫度、濕度、水分管理不嚴格,一些群眾不知道什么時間放風降溫,什么時間蓋棚保溫,管理不到位,菜苗就會死亡。看到這種情況孟凡玉非常焦急?!斑@是示范項目的第一年,一定要成功!”他一戶一戶登記,誰育的什么苗,育多少,長到什么情況他了如之掌,每天只要有空,他就要到各個育苗基地看一下,當天氣溫多高,是否通風了,是否蓋棚了,要是有事去不了,他也會打電話給大家交代一下,需要做什么,手把手地教,確保各個環節不出問題。在他的精心指導和努力下,帶動周邊董店、東莊、上店等7個村也建設鋼管大棚11個,竹木大棚78個。史莊村民梁付顯種了兩個溫室的辣椒,第一茬就賣了2000余元,夫妻倆高興得合不攏嘴,歡天喜地去商場買了一臺洗衣機,逢人就說:“多虧了咱們的技術員小孟教俺們!”。近年來,孟凡玉先后在城郊、南河店等鄉鎮指導群眾建設蔬菜大棚240多座,先后引進京葫1號、銀玉西葫蘆;中農13、農大14、春光2號黃瓜;黃帥301、豫藝墨玉辣椒;比久甘藍;綠罐、綠抗茄子;北斗三號、灞橋06番茄;FS西芹;791蘿卜等蔬菜新品種32個。同時推廣黃瓜嫁接栽培,大棚黃瓜吊蔓、膜下暗灌;辣椒,茄子老株再生;西瓜地膜,小拱棚雙層覆蓋早熟高產栽培;番茄根結線蟲綜合防治等新技術48項,先后在附近鄉鎮推廣大棚種植4000余畝。20年來,孟凡玉通過上門指導、一戶一組一村的悉心幫扶,共有1300多戶農民走上了種菜致富之路,同時還教會了當地860余戶群眾用沼液、沼渣施肥,科學移栽管理,積極發展綠色農業,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闊思路,創新模式,幫助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有機農業是大趨勢,得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它、認識它!”種植大棚蔬菜僅僅屬于行業鏈的初始端,如何打造有機農業的南召品牌,幫助群眾走上致富的快車道?2014年以來,他開始致力于大力宣傳推廣有機農產品的生產、農產品質量的提高、農產品品牌的打造。2017年在南召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他嚴格按照上級的條件、要求和標準從全縣農業經營主體中篩選了從事有機生態農業的17個農業公司、5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23個家庭農場成立全市首家有機生態農業產業協會,率先發展“協會+基地”的高效運營模式,由協會提供技術和銷路,通過這種模式,使種植戶每畝增收3000元以上,產業協會成為推進全縣有機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器”。2018年,為了促進南召縣有機蔬菜進京銷售,加強京宛合作,孟凡玉和農業局的相關領導兩次邀請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到南召考察合作有機蔬菜種植銷售。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北京北菜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終于于2019年4月初步與南召縣三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達成年供應63萬斤有機蔬菜的合作協議。接著,他和農業農村局的領導和同志們一道積極參與、組織籌辦了“發展有機農業、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中國有機行業高端盛會“中國·南召有機農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高層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從事有機農業的企業家、省市新聞記者共計60多人應邀出席了論壇。同時,為了打造南召機農業品牌,他積極幫助23家企業認證45個有機農產品,連續三年組織全縣有機農業企業參加(上海)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幫助企業有機農產品進京銷售0.4萬噸,產值達5600萬元,為南召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他正在積極為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忙碌著。先后起草了《關于推進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2020年)》,《南召縣有機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7年)》,《南召縣綠色有機農業產業扶貧獎勵補助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為全縣綠色有機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砥礪前行,惠農不止,推廣農技大愛無痕近年來,雖然全縣有機農業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在實踐中孟凡玉對全縣發展有機農業的有利因素和面臨的困難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撰寫的《南召縣有機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花生種植規范化及管理標準化技術規程》在《中國農業信息》上公開發表,撰寫的《大蔥無公害栽培技術》、《溫室大棚蔬菜發展問題分析》在《河南農業》、《北京農業》志上發表,參與編寫并公開出版著作7部;獲得南陽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省科技廳科學技術成果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擔任政協南召縣第八屆、第九屆委員、縣十五屆人大代表期間,孟凡玉就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等方面積極向縣委建言獻策。他先后編寫了《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無公害地膜覆蓋花生栽培技術》等培訓教材7本;通過進村入戶搞培訓、臨田現場搞培訓、互動式搞培訓,組織農業科技示范戶和種植大戶、骨干農民集中培訓,累計培訓農民、科技示范戶20000余人次,年接待農民技術咨詢、技術指導1000余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30000余份。良好的操守,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孟凡玉依靠自己的堅守與執著換來了有力的印證:20年來共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48項,示范推廣作物新品種55個,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應用率達90%以上,推廣應用面積100多萬畝次,4.2萬戶農民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示范推廣有機水稻種植1.5萬畝,年增效益6750萬元。癡心的付出,贏得了上級的認可。先后被河南省農業廳、南陽市人民政府、南陽市農業局、南召縣委、政府、政協授予“先進個人”、“先進技術指導員”、“優秀政協委員”等榮譽稱號22項。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篇二」“段老師,給您報個喜,按照您幫我改良的麥田除草配方,中后期又落實了《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崗地上的小麥平均畝產也能保持在800斤左右?!碧坪涌h桐寨鋪鎮馬崗村農民李獻偉興奮的給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檢疫科長段學東報喜,段學東就是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專家——種地農戶的貼心技術引路人段老師。疫情期間,李獻偉家種植的400畝小麥雜草叢生,去年按老習慣進行用藥,結果麥田化除效果特別差。2019年11月李獻偉參加了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培訓班上他結識了段老師,請教了麥田雜草防治原理和方法,記錄了能讓小麥高產的《唐河縣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找到了讓他去年麥田化除效果差的原因,原來是他麥田化除常年施用的〈苯芐合劑〉除草劑到了臨界點,雜草產生了抗藥性。以前碰到這類技術難題是到處問詢,今年培訓班上認識段老師,他想著科學種田可是有了依靠,但疫情期間出不了門,如何因地制宜的施藥來防治麥田雜草,讓他作了難。李獻偉就試著給縣里段老師打電話請教怎么辦?段老師先耐心教會他使用微信視頻,然后,他們就一個在地里拍,一個在家里看,通過網上診斷,配方改良了,雜草根除了?!坝袔桩€沒來得及打藥,豬殃殃長的比麥高,畝產才550斤左右。”李獻偉心有余悸的說,今年恰逢大旱之年,如果沒有段老師幫忙指導實施《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等技術,那這400畝的麥子算是白忙了?!短坪涌h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是段老師帶領課題組根據縣里相關試驗資料、優質小麥生產相關技術,經過調查各鄉鎮小麥的生產情況,起草完成的。是讓唐河農戶或合作社通過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綜合運用農藝措施和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確保了小麥品質和產量的同步提升。李獻偉是這項技術2020年的受益人,而上屯鄉蔡莊村200畝小麥種植農戶趙軍恒,應用《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有2年了,今年按要求提前實施了春灌,小麥在干旱之年畝產平均也在1100斤以上,十里八鄉小麥畝產最高的,每當說起今年的小麥,趙軍恒的聲音就特別的大,滿是自豪。翻開段學東的隨身筆記本,求助段老師技術指導的種植戶太多了,楊莊村楊創的麥苗發黃干枯了?昝崗鄉劉小舉的紅薯苗池爛薯了?縣郊區李春陽的大棚黃瓜不坐果了?大河屯鎮王永利的大棚甜瓜死棵了。疫情期間,為了解決農戶們技術上的難題,段學東又在微信上建立了一個專門講解技術的講課群,他按照作物種類和常發病蟲草害,錄制和撰寫不同的實用技術發到群里供大家參考學習,同時對農戶種植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在農業戰線前沿,段學東記不清講了多少課,培訓了多少農民,但令他最難忘的一次培訓,是2003年他的第一次實地指導。2003年12月份,縣城郊區大棚菜農邀請段學東去給他們傳授黃瓜病害的防治技術。因農學出身,當時他對蔬菜病蟲害的了解不深,平時只是翻書看看,他想著黃瓜病害不是太復雜,就閉門造車,做了幾十張課件圖片。課還沒講完,一位農戶拿了一片生了病的黃瓜葉片上來,讓他看看是霜霉病還是角斑病?由于他當時對蔬菜病蟲害的技術,一直停留在書本和圖片的水平上,從沒實地調查過,一時真分不清到底是哪種病害,當時就臊的臉紅。當農戶又讓介紹幾種防治用藥時,他只記得書本上講的是三乙膦酸鋁,可當地農戶說,這種藥市場上買不到,沒有農藥店賣。農戶又邀請他到菜棚看看,又問了番茄和芹菜上的病害,可他不能準確的說上來。這次“滑鐵盧”給段學東帶來的是一生的改變。他深刻地認識到,做好課前培訓農戶的調查,對當地作物的種植結構、用藥水平、用藥習慣以及當地農藥零售店相關農藥品種調查了解,是講好一場農民培訓課的前提條件。從那次講課以后,段學東利用業余時間,幾乎走遍了唐河縣蔬菜果樹種植區,到地頭和農戶交朋友勤溝通。他的筆記本上記載著唐河200多名種植戶的基本情況、作物種類、常發的病蟲害情況、施用農藥的水平及習慣和農藥零售店的農藥種類等,常拿著病蟲害圖譜,到田間地頭,對作物病蟲害對照、記錄、學習。段學東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但多年在農業一線服務讓他明白,一個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培養更多的農民技術員,讓農業技術扎根到基層才是農戶增收的技術保證。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城郊鄉的薯農、桐寨鋪鎮的瓜農、大河屯鎮的菜農、畢店鎮的煙農、上屯鎮的花生種植合作社等種植農戶和合作社,遇到解決不了的種植難題時,第一時間就想起了“段老師”。每當看到遠鄉的農戶拿著作物的病葉或病株上門問方配藥時,段學東不僅告訴他們如何施藥防治,更是詳細耐心的給他們講解病害是怎么發生的,怎樣通過病斑的不同來區別是哪種病害,各種病害又該怎樣從根本上去避免,用哪類的農藥防治效果更佳,讓農戶慢慢也成了本類作物的技術能手。現在段老師手把手教出的馬崗村瓜農甘春明、城郊大棚菜農相國彬等等種植戶都能在瓜菜生病時自己能到農資店配藥治病,平時還可以幫鄰里解決一些種植技術難題。白云莊的大蔥種植戶趙群財,第一次遇到下鄉技術培訓段老師的時候,還是個麥種也不知怎么選的莊稼漢,經過段老師近兩年的技術指導,現在他也是聞名白云莊能做技物服務的技術能手了。多年來,段學東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補助項目、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科技入戶等進行技術培訓近450場次,培訓新型農民近12萬人次。開展多方位教學30多場,教學1500多人次,是農廣校南陽分校授于的教學能手,也是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組成員,參于處理全縣重點技術難題近500件。不僅操心新型農民的培養,段學東還為改良唐河良種操足了心?!耙荒昙t薯半年糧”。歷來唐河縣紅薯是僅次于小麥、玉米、花生的第一大雜糧作物。但因丘陵崗地及荒山荒灘,土壤狀況及肥力條件差,水源條件及生產條件受到限制,紅薯種植品種多亂雜,農戶大多數采用自身貯藏的種薯育苗,技術守舊,病毒侵害嚴重。全縣紅薯種植的優質專用品種少,生產中抗災能力差,種性退化減產嚴重,種植水平也還停留在望天收的狀態??吹睫r戶因為缺少好種苗、沒有新技術,種植紅薯的收益是越來越低,段學東著急了。通過努力,他主持引進了脫毒煙薯、脫毒普薯等6個產量和品質優勢的新品種,利用國家甘薯研究中心脫毒紅薯快繁和育種新技術,成功的進行了連棟溫室大棚的脫毒紅薯馴化苗有土移栽(以前都是在基質上移栽)→快繁→生產。為了保證脫毒紅薯馴化苗的水、溫、光照生產需要,每天早晨6點就準時趕到大棚,通風、澆水、遮陽等工作親自上陣,常常工作到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經過近四個月的管護,成功的培育出了脫毒原原種級紅薯種薯。同時,在城郊建立了500畝脫毒原種的隔離育苗+大田生產+貯藏的紅薯基地,從育苗期技術指導,到大田種植技術,到倉儲技術,都是段老師手把手,一步步將薯農培訓出來的,保證了良種的有序供應。從畝產4000斤到畝產8000斤,段老師的努力讓薯農們看到了種植紅薯的希望?!叭ツ暝诙卫蠋煹膸椭拢乙划€地收益增加了1000元。”說起段學東,城郊鄉薯農劉獻喜感激的說,原先他種植龍薯9號一直產量不高,在段老師的帶領下,劉獻喜試種脫毒龍薯9號,當年畝產就平均增產了2000斤以上。“這些年,我經常與農民朋友共同探討種植知識和致富門路,感受到了他們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和豐收后的喜悅,這是我莫大的精神享受?!倍螌W東感慨道。“最后一公里”技術上的盲區往往束縛了農民的發展,自己辛苦能換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就是苦點累點也值得。農技人員先進事跡材料「篇三」“科技種田就是好!看這麥子長勢,真是喜人,還得感謝袁農藝師的指導?!边@是走在鄉間的路上聽到的,這里的袁農藝師就是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宛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高級農藝師袁延樂。袁延樂是宛城區家喻戶曉的農業專家,不但耐心地接受村民的咨詢,而且親自到村民的田地實地查看,力求準確無誤的解決群眾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每到關鍵農時,她就非常觀注天氣變化,尤其是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她會通過短信、電話、微信及技術明白卡告訴大家小麥赤霉病重在預防,凡是在小麥揚花期天氣預報連續三天有陰雨天氣,她就不停的走村串戶,指導農民及時防治。近年來,特別在關鍵農時季節,是她最忙碌的時候,經常同各級專家溝通,為病蟲害綠色防控查找最有效途徑。通過袁延樂的不懈努力,近年來,農民群眾基本掌握了病蟲害的基本防治策略和高產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都大幅度提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了打破玉米生產的禁錮,她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毫無保留的進行傳授,她指導群眾在麥收后及時搶播夏玉米,在夏玉米7—9片葉時進行化學控制,以防后期倒伏;為充分挖掘玉米的生產潛能,她指導村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實行寬窄行種植并且指導大家做好田間管理,開挖田間排水溝,利排利灌、方便田間管理同時可以進行培土封根,一舉三得;同時告訴大家玉米是需水需肥較多的作物,生長中期需肥量較多,要改“一炮轟”施肥方式為分期追肥,受到科學種田好處的村民都自覺走進自己的責任田干了起來。每到農時季節,袁延樂的電話就成了熱線電話,“袁農藝師,玉米快抽穗了,怎么管呀?”這個時候,她就不厭其煩的送走這一撥迎來那一撥。她告訴大家,在雄穗剛抽出來沒有散粉時及時去雄,去雄后能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加穗長和穗粗,使子粒飽滿,千粒重提高;去雄后可以減輕玉米螟、蚜蟲等的危害;減輕倒伏率;并能提早雌穗抽絲,使雌、雄花期協調;而且成熟早、空稈少,去雄應隔行或隔株進行,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葉片的光合利用率,時間在晴天上午9點到下午3點,以利傷口愈合。為了提高結實率,減輕玉米禿尖,她及時指導大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她的指導下,夏玉米避開了開花授粉期的高溫天氣,授粉受精正常,籽粒飽滿。在玉米接近成熟期,她告訴群眾,不要苞葉黃了著急收獲,應該在果穗苞葉變白,干枯、松散,乳線消失,籽粒有光澤,這時粒重最高,同時也不影響小麥播種,適當的晚收幾天,可增加一成產量?!岸b忊彙痹訕返碾娫掜懹制饋砹?“袁農藝師,你快來看看我這麥是咋了?麥葉上那么多黃粉,還一條條的。”“那是小麥條銹病,田間病葉多嗎?!眲偟絾挝唬訕愤€沒有坐下,就接到了求助電話,雖然已電話進行了指導,但是她還是不放心,她清楚因受去年的暖冬影響,小麥病害發生早發生重,她還是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求助群眾的田里,查看條銹病發病情況。她來到地里,詳細查看了病葉數,“已經形成了發病中心,要立即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