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針灸學》預習筆記:十四經脈
第一節肺手太陰經
(一)經脈循行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
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
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從胸一手,行于上肢內側前緣。
與臟腑聯系:肺、大腸、胃
與器官聯系:肺系(喉嚨、氣管)膈
(二)主治概要:
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LUH■?一是肺經,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
血發熱咽喉疼。
(三)本經月俞穴
1、中府(Zhongfu,LU1)(肺之募穴,手、足太陰交會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簡便取法]以手叉腰,在鎖骨外端的下緣出現一個三角形凹陷,
凹陷正中直下一寸處是穴。“中府云門下一寸”
[主治]①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部病證;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
及肺臟,引起氣胸。
2、尺澤(Chize,LU5)(肺經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樓側凹陷處。
[取法]仰掌,肘部微屈,顯現出肘橫紋。于橫紋中尋找肱二頭肌
腱,在其外側(樓側)是穴。“尺澤肘中肌腱外”
[主治]①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實熱性病證;②肘
臂攣痛;
③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急癥。
[操作]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
3、孔最(Kongzui,LU6)(肺經郊穴)
[定位]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取法]伸臂仰掌,依定位取穴。“孔最腕上七寸憑”
[主治]①咯血、咳嗽、暴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②肘臂攣痛;
③痔瘡便血。
[操作]直刺0o5?1寸。
4、列缺(Lieque,LU7)(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
[定位]樓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梯肌與拇長展肌
腱之間。
[取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槎骨莖突
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列缺交叉食指盡”
[主治]①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
②頭痛、齒痛、項強、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頭項尋列缺”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多采用提捏進針法。
5、太淵(Taiyuan,LU9)(輸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定位]在腕掌側橫紋樓側,樓動脈的梯側凹陷中。
[取法]伸臂仰掌,依定位取穴。“太淵掌后紋頭應”
[主治]①咳嗽,氣喘等肺系疾患;②無脈證、高血壓等;③腕臂痛。
[操作]避開樓動脈,直刺0。3?0。5寸。
6、魚際(Yuji,LU10)(肺經滎穴)
[定位]第1掌骨中點樓側,赤白肉際處。
[取法]微立掌,依定位取穴。“魚際大魚骨邊中”
[主治]①咳喘、咯血、咽干、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系熱性病證;
②小兒疳積。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兒疳積可用割治法。
7、少商(Shaoshang,LU11)(肺經井穴)
[定位]拇指樓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側掌,于拇指爪甲樓側緣和基底部各作一直線,兩線相交
處是穴。“少商穴在大指外”
[主治]①咽喉腫痛、鼻、高熱等肺系實熱證;②癲狂、昏迷。
[操作]淺刺0。1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
經脈小結
穴位共同特殊
胸中府(募穴)咳嗽肩背痛、心悸、氣短、乏
氣喘力
胸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
尺澤(合穴)
咽喉風
孔最(都穴)腫痛咯血、痔瘡便血
肘臂
刖列缺(絡穴)
外感頭痛、口眼歪斜、
臂(八脈交會攣痛
頸強、齒痛
穴)
太淵(輸穴)
無脈證、手腕痛
(原穴、脈會)
發熱、咳血、咽干、失音、
掌魚際(滎穴)咳嗽
小兒疳積
咽喉
指少商(井穴)高熱、昏迷、癲狂
腫痛
刺灸要點:
①中府穴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②尺澤穴避開肌腱針刺或刺絡放血。
③太淵穴避開樓動脈直刺0.3~0.5寸。
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
一、手陽明大腸經
(一)經脈循行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
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
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
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與臟腑器官聯系:大腸、肺;下齒、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LI二十手大腸,起于商陽止迎香,頭面眼鼻口齒喉,皮
膚神熱與胃腸。
(三)本經月俞穴
1、商陽(Shangydng,LH)(大腸經井穴)
[定位]食指末節梯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陽食指外側取”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疾患;②熱病、昏迷等熱證、
急癥;③甲溝炎、手指麻木。
[操作]淺刺0o1寸或點刺出血。
2、三間(大腸經輸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樓側,第2掌指關節后凹陷處。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三間握拳節后當”
[主治]①齒痛,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脹,腸鳴等腸腑病證;
③嗜睡(《甲乙經》“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④手背腫
痛、手指握固。
[操作]直刺0.3?0.5寸。
3、合谷(大腸經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橫側的中點處。
[取法]1。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
間的指蹊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2O拇食二指合攏,肌肉隆起最高
處是穴。“合谷虎口歧骨間”
[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齒痛、鼻蚓、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
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發熱惡寒等外感病證,熱病無汗或多汗;
③經閉、滯產等婦產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識拓展]鎮痛要穴針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膚痛閾不同程度提高,
40?50min達最高點。
[操作]直刺0。5?1寸,針刺時手呈半握拳狀。
若治療癲狂、痙證:向勞宮方向透刺1。5?2。0寸;若治療手指
功能障礙:向三間方向透刺;
治療難產:針尖呈60°向腕關節方向針刺,進針約0o8?1寸,
捻轉補法。
孕婦禁針。
4、陽溪(大腸經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樓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
中。
[取法]伸掌,拇指上翹,于兩筋間定位取穴。“陽溪腕上兩筋陷”
[主治]①手腕痛、腕背損傷;②頭痛,目赤腫痛,耳聾等頭面
五官疾患。③戒煙。
[操作]直刺0。5?0。8寸。
5、手三里
[定位]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取法]屈肘側掌,依定位取穴。“三里池下二寸長”
[主治]①手臂無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②腹痛、腹瀉;
③齒痛、頰腫。
[操作]直刺0。8?1。2寸。
6、曲池(大腸經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尺澤與肱骨外上牌連線中點。
[取法]微立掌,依定位取穴“曲池屈肘紋頭盡”
[主治]
①上肢不遂要穴: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
②清熱要穴:熱病;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
③癮疹、濕疹、凜瘍等皮膚、外科疾患;
④腹痛、吐瀉等腸胃病證;
⑤高血壓;
⑥癲狂。
[操作]直刺0。5?1寸。
7、肩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
央。
[取法]臂外展或平舉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肩肩峰舉臂
取”
[主治]
①肩臂攣痛(“肩三針”)、上肢不遂(肩、曲池、外關、合谷)
等肩臂疾患;
②預防中風:國內-肩,豐隆,足三里;臺灣-肩,曲池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關節直刺,
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8、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取法]正坐或仰臥,依定位取穴。“鼻旁五分是迎香”
[主治]
①鼻病要穴(鼻炎尤過敏性鼻炎、鼻塞、鼻加ffl等)
②面癱口歪、面癢等;
③膽道蛔蟲癥。
[操作]略向內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治療膽道蛔蟲癥
多向四白透刺。
[知識拓展]便秘者可配合按揉迎香穴輔助治療。
二、足陽明胃經
(一)經脈循行
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安頁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入上齒中,還出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
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
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
伏兔,下膝骸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跑,入中指內間。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跑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與臟腑器官聯系:胃、脾;鼻,(目),上齒,口唇,(耳),喉嚨,
乳房,膈。
(二)主治概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
的其他病證。
歌決:ST四十五是胃經,起于承泣厲兌停,治同大腸兼神志,
身前諸疾得安寧。
1、承泣(Chengqi,ST1)(足陽明、陽蹺、任脈交會穴)
[定位]在面部,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取法]目正視,依定位取穴。“承泣眼眶邊緣上”
[功能]散風清熱,明目止淚。
[主治]
①目疾:尤內眼疾患,視網膜病變、雀盲,淚囊炎,近視;眼瞼
動,迎風流淚等;
②口眼歪斜,面肌痙攣,尤眼肌痙攣。(穴處眼輪匝肌處,故口
眼歪斜及相關眼內肌麻痹可取之治療)
[操作]新針,無鉤毛,嚴格消毒;患者閉目,醫者押手輕輕固定
眼球,刺手持針,緊貼眶下緣緩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轉,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出針時迅速按壓針孔,以防出血;若出血,
先冷敷止血,再熱敷促進瘀血消散。禁灸。
2、四白(Sibai,ST2)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目正視,依定位取穴。“四白就在眶下孔”正坐或仰臥,
外眼角與鼻尖連線的中點即是四白穴。
[功能]清熱明目,疏風通絡。
[主治]
①目疾:尤外眼疾病,目赤癢痛,目翳,眼瞼動;
②口歪眼斜(眼瞼閉合不全)面肌痙攣;
③三叉神經痛第二支痛;
④頭痛、眩暈。
[操作]
lo向睛明方向平刺0。5-0o8寸,治療眼病;
2o向頰車穴方向透刺治療面癱,牙痛等;
3o從下向外上方斜刺,向眶下孔方向刺Oo3-0o5寸,治療三
叉神經痛。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傷眼球不宜灸。
3、地倉(Dicang,ST4)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0。4寸,上直對瞳孔。
[取法]目正視,瞳孔直下與口角水平的交點處。”地倉吻旁四分
靈”
[功能]祛風通絡。
[主治]
①面癱口歪,流涎;地倉、頰車治面癱口歪要穴;
②三叉神經痛。
[操作]
lo斜刺或平刺0。5-0o8寸。一般說來,治療流涎朝承
漿方向斜刺;
2o治口歪向頰車方向透刺,亦可向水溝方向刺,宜提
捏進針法;
3o直刺0。2-0o3寸(少)。
4、頰車(Jiache,ST6)(別名:鬼床)
[定位]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按之凹陷處,當咀嚼時咬肌隆
起最高點處。
[取法]囑患者咬牙,于咬肌隆起最高處取穴。“頰車咬肌高處迎”
[功能]疏風清熱,開關通絡。
[主治]面癱、牙痛、口噤不語、牙關緊閉、牙關不利、下頜關節
炎等局部病。
證。
[操作]
lo直刺0。3-0o5寸,治療腮腺炎,咬肌痙攣;
2o平刺:向地倉方向透刺1。0-2o0寸治療面癱。(一般從頰車
向地倉方向透,是治療口渦的必用穴)
3o向下關方向斜刺0。8-1o0寸治療牙痛,三叉神經痛。治療
齒痛,一般采用和皮膚呈45°向痛牙方向斜刺,使針感傳至痛牙,
針用瀉法。
5、下關(Xidgud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牌狀突前方,當額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
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取法]”下關張口骨支起”
[功能]疏風清熱,通關開竅。
[主治]
①耳疾:耳聾、耳鳴、耳(化膿性中耳炎);
②面口疾患:牙痛(多上牙痛)、牙關不利、口噤、面癱、三叉神
經痛、下頜關節炎等;
③足跟痛,跟骨骨刺,產婦下地過早足跟痛。
[注意]
Io針刺手法不要長時間使用強刺激。
2o留針時間不宜過長。過強過久刺激,病人會感到下頜關節不
舒服,甚至張不開嘴。此時可①熱敷;②艾條重灸加按摩。
3o面部有感染者,不宜選用下關穴。
6、頭維(T6uw6i,ST8)(足陽明、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定位]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距神庭4。5寸。
[取法]”頭維四五旁神庭”
[功能]清頭明目。
[主治]
①偏正頭痛(尤前頭痛);
②目疾,目痛,流淚;
③面癱(額紋消失)。
[操作]向后平刺平5?1寸。
7、乳根(Rtiggn,ST18)
[定位]在第5肋間隙,當乳頭直下,前正中線旁開4寸。
[取法]“乳根乳下一肋處”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癰、乳癖、乳汁少等;“治乳腺疾病第一要穴”
②胸部疾患:咳嗽,氣喘;心前區痛。
[操作]內有心肺、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o8寸。
[定位]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取法]”梁門中院旁二寸”
[功能]和胃降逆,消積化滯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
[操作]直刺0。81o2寸。過飽者禁針,肝腫大者慎針或禁針,
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8、天樞(Tidnshti,ST25)(大腸之募穴)
[定位]臍中旁開2寸。
[取法]“天樞臍旁二寸平”
[功能]調和腸胃,理氣止痛。
[主治]
①胃腸病證: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②婦科疾患:
月經不調、痛經、瘤積聚、崩漏(用灸法)、帶下,產后腹痛等;③減
肥。
[操作]直刺1-1。5寸。腸梗阻、腸麻痹者慎針。
9、歸來(Guildi,ST29)
[定位]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取法]“歸來氣沖曲骨鄰”
[功能]益氣,和血,通經
[主治]
①婦科病:痛經,月經不調帶下,陰挺;
②小腹疼痛,疝氣;
③便秘(近治作用):左歸來+左水道。
[操作]直刺1T。5寸。孕婦禁針。
10、梁丘(LidngqiU,ST34)(胃經鄭穴)
[定位]屈膝,在骼前上棘與能底外上緣連線上,骸底外上緣上2
寸。
[取法]“梁丘膝上二寸呈”
[功能]疏經活絡,理氣和胃;脾胃、股膝兩方面病為主
[主治]
①急性胃痛首選(重刺激,該穴有壓痛時針刺效果好)
②胃酸過多,胃潰瘍;
③乳癰,乳痛等乳疾;
④膝腫痛,下肢不遂。
[操作]直刺1-1。2寸;治療急性胃痛,微向上斜刺1-1。5寸重
刺激。
11、犢鼻(DUbi,ST35)(又名:外膝眼)
[定位]屈膝,在骰韌帶外側凹陷中。
[取法]“膝外下陷是犢鼻”
[功能]祛風濕,利關節。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關節疾患。
[操作]向后內方斜刺0。5-1寸。針刺此穴可進入膝關節滑囊。
故《素問?刺奇病論》:“刺膝能,出液為跛。”從西醫角度看,堅
決反對刺入關節腔,因關節腔滑囊液流出易造成關節粘連。嚴格消毒。
禁直接灸。一般不用穴位注射,以免進入關節腔。
12、足三里(Zusdnli,ST36)(胃經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崎外1橫指處。
[取法]“膝下三寸三里迎”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
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旁1寸處。
[主治]①一切消化系統疾病主穴:胃痛,嘔吐,噎嗝,腹脹,泄
瀉,痢疾,便秘;雙向調節作用“肚腹三里留”。
②下肢痹痛,水腫,腳氣;
③心神疾病:心痛,心悸,癲狂;“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別名“鬼
邪”;
④治療一切虛弱證:乏力,氣短,脫證,強壯保健要穴;
⑤預防保健:“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孫真人)
⑥其他:降血壓;高脂血癥;促進胃潰瘍修復,提高白細胞吞噬指
數,用于腫瘤輔助治療。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通經活絡。
[操作]直刺1-2寸,稍偏向脛骨方向,針刺得氣時,感到局部酸
脹或有麻電感向足背放射。強壯保健常用溫灸法。
13、上巨虛(ShGngjtixti,ST37)(大腸下合穴)
[定位]在犢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取法]“膝下六寸上巨虛”
[功能]通降腸腑,理氣和胃
[主治]
①腸鳴,腹痛,泄瀉,便秘,脫肛、腸癰,痢疾等胃腸病;
②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14、下巨虛(XidjUxd,ST39)(小腸下合穴)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取法]“膝下九寸下巨虛”
[功能]調理胃腸,通絡散結
[主治]
①小腹痛,泄瀉,痢疾等胃腸病證;
②下肢痿痹(局部);
③乳癰(a小腸的功能主要是泌別清濁。b足陽明經脈循乳房,故
取下巨虛通絡,散結治療乳癰)。
[操作]直刺l-lo5寸。
15、條口(Tidokbu,ST38)(別名:肩凝)
[定位]上巨虛穴下2寸。
[取法]“膝下八寸條口尋”
[主治]
①近治作用:下肢痿痹,轉筋
②遠治作用:月完腹疼痛
③特殊:肩臂痛、肩周炎
[操作]巨刺法:條口透承山,行運動針法。留針20?30min留針
期間每隔5?lOmin行針或功能鍛煉一次,每次約Imin。
16、豐隆(F6ngl6ng,ST40)(胃經絡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崎外2橫指
(中指)處。
[取法]“條外一指是豐隆”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濕
[主治]化痰要穴,凡痰濕引起的諸證,豐隆均可主治。〈玉龍歌》
“痰多宜向豐隆尋”
①頭痛,眩暈;
②癲狂癇、梅核氣;
③痰多咳嗽等痰飲病證;
④下肢痿痹;
⑤腹脹、便秘;
⑥減肥(肥人多痰濕,西醫:可促進脂肪代謝,消脂祛痰)
17、內庭(N6iting,ST44)(胃經滎穴)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指蹊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取法]“次中指縫尋內庭”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濕
[主治]“滎主身熱”“清瀉胃火”、“清陽明熱”
①頭面五官熱性病:如目赤痛,齒痛,鼻蚓及咽喉腫痛;
②腸胃病:如胃痛,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
③局部病癥如足背腫痛等;
④熱病。
[操作]直刺0。5-0o8寸,臨床多略向上斜刺,針感逐漸上行,
療效好。
18、厲兌(Lidui,ST45)(胃經井穴)
[定位]足第2趾外側指甲角旁0。1寸。
[取法]”厲兌次指外甲角”
[功能]清化濕熱,調胃安神。
[主治]清熱、瀉實、開竅
①頭面五官熱性病:如目赤痛,齒痛,鼻蚓及咽喉腫痛;
②熱病;
③多夢,夢魘,癲狂等;《百癥賦》“夢魘不寧,厲兌
相諧于隱白。”
④局部病癥如甲溝炎等。
[操作]淺刺0。1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
經脈小結
胃經循行:
從頭一足,行于下肢外側前緣。
胃經月俞穴:
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厲兌。
足太陰脾經和手少陰心經
一、足太陰脾經
(一)經脈循行
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
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
屬脾,絡胃,上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
腋下三寸,布胸脅。
與臟腑器官聯系:脾、胃、心;膈、咽、舌。
(二)主治概要: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
他病癥。
歌決:SP二十一是脾經,起于隱白大包終,脾胃血證及肝腎,
泌尿生殖與舌病。
1、隱白(Yinbai,SP1)(井穴;別名“鬼壘”)
[定位]足大趾內側趾甲根角旁0。1寸。
[取法]“隱白大趾內甲角”
[主治]
①血證: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吐血,蚓血等慢性出血
證;“崩漏要穴”
②心胸神志病:夢魘,多夢癲狂,驚風,胸痛,心痛;
③脾胃病:腹滿,暴瀉,黃疸嘔吐;
④局部:足趾痛。
[操作]淺刺0。1寸。治血證多用灸法。
2、公孫(GGngsdn,SP4)(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沖脈)
[主治]
①脾胃腸腑病證: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
②神志病證:心煩失眠,發狂妄言,癲狂癇等;
③沖脈病證:逆氣里急,沖逆攻痛,氣上沖心(奔豚氣)等;
④婦人疾患:痛經,月經不調,帶下,胎衣不下;
⑤局部病證:足痛,足腫等。
[操作]直刺0。6?1。2寸。
3、三陰交(Sdnyinjido,SP6)(足三陰經交會穴)
[定位]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取法]“踝上三寸三陰交”
[主治]“統治三陰病變”
①脾胃病:腹脹,腸鳴,泄瀉,消化不良等;②生殖泌尿系統疾
患:女子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等;男子遺精,陽痿,
遺尿等;③皮膚病:尊麻疹,神經性皮炎,濕疹等;④神志病:失眠,
多夢,癲狂,驚風,中風,高血壓等;⑤局部病:下肢痿痹,腳氣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婦禁針。據現代實驗研究,針刺或
電針合谷,三陰交,20分鐘后,孕婦宮縮明顯加強。
4、地機(Diji,SP8)(邦穴,別名“脾舍”)
[定位]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取法]“陵下三寸地機朝”
[主治]
①婦科病:痛經,崩漏,白帶過多,月經不調等;
②脾胃疾患: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大便澹泄(急性胃腸炎在此
穴有過敏壓痛)等;
③泌尿生殖系疾患:小便不利,遺精,疝氣;
④腿膝麻木,疼痛。
[配伍]
⑴配血海,歸來,三陰交等治療月經不調,痛經;
⑵配隱白治崩漏。
⑶配腎俞,命門,關元,太溪等治療遺精,腰痛等。
[操作]直刺lo0?1。5寸。
[配伍]
⑴配血海,歸來,三陰交等治療月經不調,痛經;
⑵配隱白治崩漏。
⑶配腎俞,命門,關元,太溪等治療遺精,腰痛等。
[操作]直刺1。。?1。5寸。
5、陰陵泉(Yinlingqudn,SP9)(脾經合穴)
[定位]脛骨內側牌下方凹陷處。
[取法]“膝內輔下陰陵泉”
[主治]
①脾不運化之水濕證: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
或小便失禁;“利水濕要穴”凡是與濕有關的病證,皆可配取陰陵泉
穴施治。
②局部病癥:膝腫、膝痛。
③特殊作用:治療肩痛。
[操作]直刺1。0?2。0寸。治療肩痛:向陽陵泉透刺,同時
活動肢體。左取右,右
取左。(多于對側陰陵泉下1寸處有明顯壓痛。)
6、血海(Xuehai,SP10)(別名:血都)
[定位]屈膝,在骸底內上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
處。
[取法]“血海骸內上2寸”簡便取穴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
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骸骨上緣,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
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①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閉經;尤血證:血虛、血瘀、
血熱、血寒皆可;
②皮膚病:濕疹,癮疹,皮膚瘙癢,丹毒等血熱性皮膚
病;配曲池。
③膝部病證、股內側痛:配取梁丘、膝眼等穴。
[操作]直刺1?1。5寸。
7、大橫(Daheng,SP15)
[定位]臍中旁開4寸。”臍旁四寸大橫連”
[主治]
①腹痛,腹瀉,便秘。
②減肥。
[操作]直刺1-2寸。
8、大包(Dabao,SP21)(脾之大絡)
[定位]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取法]腋中線上,腋窩至第十一肋端的中點處即是大包穴。
[功能]統血養經,寬胸止痛。
[主治]
①咳喘,胸脅痛(配支溝);
②岔氣(肋間肌痙攣);
③絡脈病:全身盡痛(瀉),四肢無力(補)。
《甲乙經》“實則一身盡痛,虛則百脈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
皆取之。”配四關。
[操作]
①斜刺或向后平刺Oo5?0。8寸。②痿證可在此穴施灸。
二、手少陰心經
(一)經脈循行
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內后廉,行太陰、
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
小指之內,出其端。
與臟腑器官聯系:心、小腸、肺;心系,膈,咽,目系
(二)主治概要:心胸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HT九穴是心經,起于極泉止少沖,心胸神志及癢瘡,
煩熱悸汗皆可用。
1、極泉(Jiquan,HT1)
[定位]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取法]“極泉腋窩動脈牽”
[功能]理氣寬胸,活血止痛。
[主治]
①心疾:心痛、心悸等;
②局部病:肩臂疼痛、脅肋疼痛、臂叢神經損傷等;
③腋臭、疼瘍;
④“醒腦開竅”法治療中風偏癱上肢不遂;
⑤上肢針麻用穴。
[操作]避開腋動脈,直刺或斜刺0。3?0。5寸。
2、少海(Shaohdi,HT3)(心經合穴)
[定位]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牌連線的中點處。
[取法]“少海骨牌紋頭間”盡曲肘,當肘橫紋尺側端處取之。
[主治]
①心病、神志病:心痛,痣病,癲癇,健忘、善笑,暴
喑(瘠病性失語)
②局部病:肘臂疼痛,尤長期伏案寫字,肘內側及肘尖部疼痛者。
[操作]直刺0。5?1寸。
3、通里(TGngli,HT5)(心經絡穴)
[定位]腕橫紋上1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樓側緣。
[取法]“通里掌后一寸取”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
②舌強不語,暴喑;”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
③腕臂痛;
④近代常用該穴治療心熱下移小腸之遺尿。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留
針時,不可作屈腕動作。
4、陰郊(Ylnxi,HT6)(心經鄭穴)
[定位]腕橫紋上0。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樓側緣。
[取法]“陰都五分在掌后”
[主治]
①心痛、驚悸等心病;
②骨蒸盜汗;
《標幽賦》“瀉陰邦止盜汗,治小兒骨蒸。”
③吐血,1ft血。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
留針時,不可作屈腕動作。
5、神門(Shdnmen,HT7)(心經原穴)
[定位]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樓側凹陷處。
[取法]“神門豌豆骨外緣”
[主治]
①心與神志病證: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癇
等;
②高血壓,頭痛,眩暈;
③暴喑,失語(神門透大陵治療驚嚇所致失語)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
留針時,不可作屈腕動作。
6、少沖(ShdochOng,HT9)(心經井穴)
[定位]小指模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少沖小指樓側邊”
[主治]
①心及神志病:心悸、心痛、癲狂、昏迷等;
②熱病;
③胸脅痛。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經脈小結
心經循行:
從胸一手,行于上肢內側后緣。
刺灸要點:
①針刺極泉時,應避開動脈,向后上方斜刺;
②少海、神門、少府位于肘、腕、掌指關節處,不宜用直接灸,
以免影響關節活動。
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
一、手太陽小腸經
(一)經脈循行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
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
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額)
與臟腑器官聯系:小腸、心、胃;咽、目、耳、鼻。
(二)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
他病癥。
歌決:SI十九手小腸,少澤聽宮起止詳,頭項耳目熱神志,
少澤通乳經驗方。
1、少澤(Shaoze,SH)(小腸經井穴)
[定位]小指尺側指甲根角旁Oo1寸。
[取法]“少澤小指尺甲角”
[功能]增液通乳,清熱利竅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癰,乳少,為“通乳經驗效穴”;
②高熱、昏迷、中暑、癲狂等熱病、神志病;
③頭痛,目翳,咽喉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病證;
④小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操作]淺刺0。I寸或點刺出血。孕婦慎用。
[實驗研究]對產后20天以內產婦針刺少澤,結合血液化驗,發
現血中生乳素升高,收乳素降低。故針刺治療產后缺乳時機的選擇是
滿月內,越早越好。
2、后溪(Houxi,SI3)(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后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取法]“后溪握拳節后取”
[主治]
①痛證:頭項強痛、落枕、肘臂痛及手指攣急,腰脊痛,尤其急
性腰扭傷。
②神志病:尤瘠病。癲狂癇、驚厥、癡呆。
③督脈病:“大人癲疾,小兒驚癇”“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④頭面、五官病。
[操作]直刺0。5?1。0寸。
3、養老(Ydngldo,SI6)(小腸經那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樓側凹陷中。
[取法]“養老轉手既空藏”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按捺在尺骨小頭
最高點上,然后掌心轉向胸壁,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穴。
[主治]
①耳聾眼花、目視不明;頭痛,面痛等;
②肩背臂肘疼痛,項強,急、慢性腰痛。
[操作]
①直刺或向上斜刺(肩周炎)0。5?0。8寸。
②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
4、小海(Xidohdi,SI8)(小腸經合穴)
[定位]屈肘,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牌之間凹陷處。
[取法]“小海二骨之中央”
[主治]
①肘臂腫痛,麻木;尺神經麻痹。
②神志病:如癲癇。
[現代研究]針刺小海穴,可使降結腸遠端的頑固性迷走神經過敏
現象好轉,故可治療過敏性腸炎。
[操作]直刺0。3?0。5寸。
5、肩貞(JidnzhQn,SI9)
[定位]臂內收,腋后紋頭直上1寸處。
[主治]以局部近治為主:肩臂疼痛,肩周炎,肩不能舉等。為“肩
3針”之一。
[操作]向上或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縫方向透刺。不可
向胸側斜刺。
6、天宗(TidnzGng,Sill)
[定位]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約當肩胛
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3折點處)
[取法]“天宗岡下窩中取”
[主治]
①局部病:肘臂外后側痛、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等;
②咳嗽、氣喘,胸脅脹滿;
③乳癖、乳癰(多點刺或溫針灸)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④落枕:指壓天宗穴治療落枕。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下面是骨
板,一般不會出問題,可向旁邊透刺。適宜拔罐,舒服。
注意:體位改變,肩胛岡位置隨之改變一定要摸準肩胛岡邊緣再
進針。
7、聽宮(Tinggdng,SI19)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踝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取法]”聽宮屏前陷中央”張口取穴。
[功能]開竅聰耳。
[主治]
①耳疾:耳鳴,耳聾,耳(化膿性中耳炎)。
②齒痛、面痛、下頜關節腫痛。
③癲狂癇《百證賦》“聽宮脾俞,祛殘心下之悲凄。”
[操作]張口,直刺1?1。5寸。須注意:張口進針后,不能讓病
人一直張著嘴,因留針時間一長,病人就難以支持,起針后會感到下
頜關節痛,所以進針后讓病人慢慢把嘴閉合。
二、足太陽膀胱經
(一)經脈循行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
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入
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中。
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
合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與臟腑器官聯系:膀胱、腎、腦;耳、目、鼻。
(二)主治概要:頭面五官病、項、背、腰、下肢病證及神志病;
背俞穴及其他月俞穴主治相應的臟腑組織器官病。
歌決:BL六十七膀胱經,起于睛明至陰終,臟腑頭面筋痔腰,
熱病神志身后憑。
1、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
之會)
[定位]目內眥角稍內上方凹陷處。
[取法]“內眥上外是睛明”
[功能]散風清熱,明目退翳。
[主治]
①目疾: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
電光性眼炎、白內障等,偏治內眼疾患;
②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
③心動過速,心悸、怔忡。
[操作]囑患者閉目,醫者右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
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遇到阻力時,不宜強行進針,應改變
進針方向或退針。不提插,不捻轉。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
針具消毒宜嚴。禁灸。
2、攢竹(CudnzhU,BL2)
[定位]眉頭凹陷中,約在目內眥直上,眶上切跡處取穴。
[取法]”眉頭陷中攢竹取”
[功能]散風鎮痙,清熱明目
[主治]
①頭痛,眉棱骨痛;
②眼部病證:目眩、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近視、眼
瞼動、眼瞼下垂等;
③面癱、三叉神經痛I;
④呃逆(可用指壓)。
[操作]
①治療眼病、頭痛、面癱,用提捏進針法,捏住眉頭,可向眉中
或向眼眶內緣平刺或斜刺0。5?0。8寸。
②治療三叉神經痛第一支痛要向眶上切跡內針刺,以出現麻電感
為宜。禁灸。
3、通天(TOngtidn,BL7)
[定位]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取法]正坐或仰臥,依定位取穴。
[功能]宣通鼻竅,疏散風熱
[主治]
①頭痛、頭重、眩暈;
②鼻病:鼻塞流涕,鼻血、鼻瘡、鼻淵、鼻塞。
“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百癥賦》
[操作]平刺0。3?0。5寸。
4、大杼(DGzhti,BL11)(八會穴之骨會)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法]正坐或俯臥,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發熱,咳嗽等外感表證;
②頭痛,項強,肩背痛;
③“骨”的病證:如骨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肩、腰、
舐關節痛等。
[操作]向內斜刺0。5?0。8寸本經背部諸穴,不宜深刺,以免
傷及內部重要臟器。
5、風門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取法]正坐或俯臥,依定位取穴。
[功能]解表宣肺:護衛固表
[主治]
①擅長祛風。外感咳嗽、發熱頭痛、多涕鼻塞等。“乃搜風之要
穴”
②項強,肩背痛。
③發背癰疽,癮疹。
[操作]向內斜刺0。5?0。8寸。
十二背俞穴
①協助診斷相應臟腑病變
②治療相應臟腑病證
③治療相應臟腑所屬的五官五體病證
④局部的近治作用
6、志室(別名:精宮)
①腎虛病證:遺精、陽痿等
②腰痛(腰為腎之府)
③小便不利
針刺操作
①胸段背俞穴一般是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
②腰段背俞穴一般是直刺0。8?1寸。
③虛證、寒證,可加灸;實證、瘀證,點刺放血。
7、次(Cilido,BL32)
[定位]第2舐后孔中,約當骼后上棘下與后正中線之間。
[簡便取法]俯臥,先找骼后上棘,其下一橫指再內一橫指處是穴。
[主治]
①婦科病、男科病:月經不調、帶下、痛經(胞宮);遺精、陽痿(精
室)等證;
②小便不利;
③腰舐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8、秩邊(Zhibidn,BL54)
[定位]平第4舐后孔,舐正中崎旁開3寸。
[取法]俯臥,依定位取穴。
[主治]
①腰及下肢病證:腰舐、下肢病;
②前陰病:小便不利,癖閉,陰痛;
③后陰病:痔瘡疼痛,便秘,脫肛;
[操作]直刺1。5?3。0寸,或斜向會陰部刺,麻脹感,可傳至
足趾部或會陰部;可灸。
秩邊一水道:治療前列腺首選。
9、委中(WVizhGng,BL40)(膀胱經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取法]“委中窩紋中央”
[功能]清熱醒腦,舒筋活絡
[主治]
①腰背痛,急性腰扭傷,尤實證,“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半
身不遂。
②遺尿、小便難;
③腹痛、急性吐瀉;高血壓;“合主逆氣而瀉”
④中暑、丹毒、疔瘡。
別名“血都”“四彎穴”之一
[操作]直刺1?1。5寸,或點刺靜脈出血。針刺不宜過快、強、
深,以免損傷血管和神經。
注意:凡暈血、貧血、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者慎用。近端
結扎,快速刺入靜脈。
“醒腦開竅”法要求針感:下肢抽動三次為度。
10、承山(Chengshan,BL57)
[定位]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穴與昆侖穴之
間中點。
[取法]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腱下出現尖角凹陷
處。“承山下分肉藏”
[主治]
①腰背痛、腿疼轉筋;
②痔疾(配長強)、便秘(配大腸俞)、脫肛(配百會)。“痔疾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可灸不宜作過強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腸肌
痙攣。
11、昆侖(Kunlun,BL60昆膀胱經經穴)
[定位]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取法]“昆侖外踝跟腱間”
[主治]
①后頭痛、項強、肩背拘急、腰舐疼痛、足踝腫痛、足跟痛等痛
證。②難產、滯產。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孕婦禁用,經期慎用。
12、申脈(ShQnmGi,BL62)(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踝下五分申脈穴”
[主治]
①癲狂癇證;(“晝發灸陽蹺夜發灸照海")“鬼路”
②目疾:目赤腫痛,復視、眼肌痙攣等。
③嗜睡(白天):補申脈(陽蹺)、瀉照海(陰蹺)失眠(夜間):瀉申
脈(陽蹺)、補照海(陰蹺)。
④《難經》“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足外翻),陰蹺為病,陽緩
而陰急(足內翻)。
[操作]直刺0。3?0。5寸。
13、至陰(Zhiyin,BL67)(膀胱經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
[取法]“至陰小趾外甲角”
[功能]通鼻療目,舒筋轉胎
[主治]①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難產,滯產;②頭痛,目痛,鼻塞,
鼻蚓;③腰痛(配睛明);④中暑,發熱,昏迷,癲狂;⑤祛風:皮膚瘙
癢。
[操作]淺刺Oo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孕婦禁針。
①治胎衣不下可配合谷、三陰交。
②針刺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用補法并留針20分鐘,每日1次,
10次1療程。
③治療坐骨神經痛頑固者,可在至陰穴點刺放血。
[操作]至陰糾正胎位:有效率高達98虬一般妊娠七月左右(28?
30周)療效最好;從胎位上看,橫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
差。讓孕婦松開腰帶仰臥床上,腹部四肢放松,即仰臥屈膝位,施術
者點燃艾條后,分別在兩側至陰穴灸至20分鐘,1?2次/天,至胎
位轉正為止。子宮畸形,骨盆狹窄者無效。
足少陰腎經和手厥陰心包經
一、足少陰腎經
(一)經脈循行
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
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內,出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
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歌決:KI二十七腎經屬,起于涌泉止俞府,肝心脾肺膀胱腎,
腸腹泌尿生殖喉。
與臟腑器官聯系:腎、膀胱、心、肝、肺;喉嚨、舌本、脊髓
(二)主治概要:
婦科病、前陰病、腎臟病,以及與腎有關的肺、心、肝、腦及咽
喉、舌等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證。
1、涌泉(Yongquan,KI1)
[定位]足趾跖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取法]”足心凹陷是涌泉”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
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功能]蘇厥開竅,滋陰降火
[主治]
①急癥及神志病: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痛病、癲狂癇等;“急
救要穴”
②頭痛,頭暈,目眩,失眠;
③肺系病證:咯血、舌干、失音、咽喉腫痛、喉痹等;
④二便異常:大便難,小便不利;
⑤足心熱、下肢癱瘓。
[操作]直刺0。5?0。8寸。祛邪宜用灸法或藥物貼敷。
2、太溪(Taixi,KI3)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取法]“太溪內踝跟腱間”
[主治]
①腎虛證: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月經不調;
腰脊痛,下肢厥冷;小便頻數,便秘等;
②陰虛性五官病證:咽喉腫痛,咳喘,咯血,齒痛,耳鳴,耳聾;
③局部:內踝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或斜向內踝(昆侖)刺。
3、照海(ZhdohGi,KI6)(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
[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取法]“照海踝下凹陷處”
[功能]養陰利咽,調經安神
[主治]
①神志疾患:失眠、嗜睡、癲狂癇證等;
②五官熱性疾患:咽喉干痛,音啞,目赤腫痛等;
③婦科病病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
④小便頻數,痛閉,便秘等;
⑤局部:足內翻,踝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照海配列缺為“八脈交會穴”配穴,治療咽喉腫痛。
4、復溜(FEiti,KI7)(腎經經穴)
[定位]太溪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取法]“復溜跟上二寸取”
[功能]益腎固表,利水消腫
[主治]
①津液輸布失調疾患:水腫,汗證(無汗或多汗、盜汗);
②胃腸疾患:腹脹、腹瀉等;
③腰脊強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5、陰谷(Yingti,KH0)(腎經合穴)
[定位]屈膝,窩內側,當半腱肌與半膜肌之間。
[取法]“陰谷膝內兩筋間”
[主治]
①膝股內側痛。可配曲泉。
②腎和膀胱病證: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疝氣,陽痿,陰痛
[操作]直刺1?1。5寸。
6、大赫(Ddh。,KH2)(沖脈、足少陰會穴)
[定位]臍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法]仰臥,依定位取穴。
[主治]①遺精、陽痿等男科病;②陰挺、帶下等婦科病。
治療遺精,陽痿經驗方:關元,大赫,三陰交,三針均向下斜刺,
針感均向下走竄,怕涼者加灸。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注意:①針前排尿;②孕婦禁
針。
二、手厥陰心包經
(一)經脈循行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二
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內,行太陰、
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與臟腑器官聯系
心包、三焦
(三)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癥。
歌決:PC九心包手厥陰,起于天池中沖盡,心胸肺胃效皆好,
神志疾患亦可尋。
(四)本經月俞穴
1、曲澤(Quze,PC3)(心包經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彈簧扭轉疲勞試驗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弓型學生課桌椅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應急燈風扇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布紋膠板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防近視課件教學課件
- 高一期末化學試卷及答案
- 高三綜合考試卷子及答案
- 人工血管采購合同樣本
- 主播模特合同樣本
- 二星級飯店住宿AI應用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病句表達欠妥(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 春夏季疾病預防
- 二年級課間安全
-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 《哮喘的規范化治療》課件
-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住房公積金服務中心招聘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短視頻運營(初級)營銷師-巨量認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社區兒童托管服務收費方案
- 初中生心理健康課件
- 2025屆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高考仿真模擬英語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