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規范_第1頁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規范_第2頁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規范_第3頁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規范_第4頁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常見并發癥的防止和

處理規范

第一節口腔護理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二節鼻飼護理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三節皮內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四節皮下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實際上

第五節肌內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六節靜脈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七節靜脈輸液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八節靜脈留置針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九節靜脈輸血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節導尿術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節氧氣吸入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二節霧化吸入法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三節大量不保留灌腸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四節洗胃法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十五節吸痰法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第一節口腔護理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一)口腔黏膜損傷及牙齦出血

1.原因

(1)擦洗口腔過程中護理人員噪作動作粗暴,止血鉗夾碰傷口腔黏膜及牙齦,尤其是患腫

搦進行放療的病人和凝血機制障礙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損傷及牙眼出血。

(2)為昏迷病人牙關緊閉者進行口腔護理時,使用開口器措施欠對的或力抗不要,導致口

腔黏膜、牙齦損傷、出血。

(3)漱口液溫度過高,導致口腔黏膜燙傷。

(4)患有牙眼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時觸及患處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臨床體現

口腔黏膜損傷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腫、炎癥、疼痛、潰瘍形成;凝血機制障礙的病

人牙能出血持續不止。

3.防止和處理

(1)為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動作要輕柔,尤其是對放療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傷黏膜及

牙旗。對的使用開口器,對牙關緊閉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張口。

(2)操作中加強對口腔黏膜向觀測,發生口腔黏膜損傷者,應用朵貝爾液、味喃西林或

1%?2%雙氧水含漱。潰瘍面用西瓜霜等噴敷,必要時用2%利多卡因噴霧止痛或將銀爾通

漱口液用注射曙直接噴于涉痛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很好.

(3)若出現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膠海綿、牙周袋內碘酚燒灼或加明膠海綿

填塞等措施。必要時進行全身止血治療,如肌內注射(簡稱肌注)卡絡柳鈉(安絡血)、的橫乙

胺(止血敏),同步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4)漱口液應溫度合適,防止燙傷口腔黏膜。

(二)宣息

1.原因

(1)為昏迷病人或存咽功能障礙的病人行口腔護理忖,棉球過濕或遺留在口腔內,漱口液

流入或棉球進入呼吸道內,導致室息。

(2)有義齒的病人,操作前未將其取出,操作時脫落入氣管,導致窒息。

(3)為躁動、行為紊亂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因病人不配合操作,導致擦洗的棉球松脫,

掉入氣管或支氣管,導致窒息。

2.臨床體現

病人呼吸困難、缺氧、面色發組,嚴重者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

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防止和處理

(1)為昏迷、吞咽功能隙礙的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應采用側臥位,擦洗時須用止血鉗夾

緊棉球,每次一種,并在操作前、后清點棉球數量,防止棉球遺留在口腔內。棉球不可過濕,

防止病人將溶液吸入呼吸道。發現痰多時及時吸出。

(2)問詢及檢查病人有無義齒,如為活動義齒,操作前取下寄存于冷水杯中。

(3)對于興奮、躁動、行為紊亂的病人盡量在其較安靜口勺狀況下進行口腔護理操作,最佳

取坐位。

(4)如病人山現窒息應及時處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異物,及時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

一摳:用中食指或血管鉗直接摳出異物:二轉:病人倒轉180度,面朝下,用手拍擊背

部:三壓:病人仰臥,用拳頭向上推壓其腹部:四吸:運用負壓吸引器吸出阻塞的痰液或

液體物質。

(S)假如異物已進入氣管,病人出現嗆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針頭在環狀軟骨下1~2cm

處刺入氣管,以爭取時間行氣管插管,在纖維支氣管鏡下取出異物,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解

除呼吸困難。

(三)吸入性肺炎

1.原因

多發生于意識障礙的病人,因漱口液或口腔內分泌物誤入氣管所致。

2.臨床體現

病人可出現咳嗽、咳痰、氣促等,若病人神志不清,吸入時常無明顯癥狀,1?2h后可

發生高熱、呼吸困難、發州等,兩肺聞及濕啰音,嚴重者可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胸部X線

片可見兩肺散在不規則片狀邊緣模糊陰影。

3.防止和處理

(1)為昏迷、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禁忌漱口,應采用側臥位,棉球不可

過濕,防止病人將溶液吸入呼吸道。

(2)病人氣促、呼吸困難時,可予以氧氣吸入。

(3)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積極抗感染治療,并結合對應的臨床體現采用對癥處理:

高熱可用物理降溫或用小量退熱劑:咳嗽咳痰可用鎮咳祛痰劑。

(四)口腔感染

1.原因

引起口腔黏膜破損,n腔黏膜及牙馥山血的原因,如病人機休抵御力下降..營養優

謝障礙、年老體弱等,可維發口陵感染。

<2)口腔護理不徹底,尤其是頰粘膜皺裳處不易清除潔凈,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場所。

(3)口腔護理用物被污染、治療操作過程中無菌技術不嚴格等。

2.臨床體現

口腔感染分型原則:輕度:潴瘍發生在古阿1/2處,獨立湖薪少于3個,潰瘍面亙住V

0.3cm。無滲出物,邊緣整潔,有疼痛感,可進低溫飲食:中度:后體有多處潰瘍,大小不等,

潰瘍直徑VO.Scm,可融合成片,并見炎性滲出物,邊緣不規則,有浸潤現象,疼痛厲害,常

伴頜下淋巴結腫脹、潰爛、張口流涎、疼稀劇烈并伴燒灼感,舌肌運動障礙進食嚴重受

限。

3.防止和處理

<1)找出引起口腔黏膜損傷、口腔及牙齦出血的原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有關防止交叉

感染的規定。

(2)認真仔細擦洗口腔及齒縫,以病人口腔清潔為原則。

<3)注意觀測口唇、口腔期膜、舌、牙靚等處有無充血水腫、吐血、糜爛等。做好口腔清

潔衛生,清醒病人使用軟毛刷,血小板低下病人有牙齦腫脹時禁用牙刷刷牙,可用漱口液含

漱。根據口腔感染狀況選用不一樣的漱口液。

<4)易感人群進行尤其監護,如老年人、鼻飼等病人,護士用生理鹽水或漱口液進行口腔

護理。

(5)加強營養,增強抵御力。鼓勵病人進食,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防止進食堅硬或纖維

較多的食物。

(6)潰瘍表淺時可用西瓜霜噴劑或涂口腔,潰瘍較深廣者除加強護理外,局部可以用惠爾

血或特爾滓等液加少許生理鹽水沖洗.涂擦,以加緊澧瘍帙且,疼痛致進食困難者,局部使

用普魯卡因減輕病人疼痂:針對不一樣的口腔感染可使用不一樣向漱口液漱口。

(五)惡心、嘔吐

1.原因

操作時鐐子、棉簽刺激喉部,引起惡心、嘔吐。

2.臨床體現

惡心為上腹部不適、緊迫欲吐的感覺,并伴有迷走神經興奮的癥狀,如皮膚蒼白、流

涎、出汗、血壓減少及心動過緩等:嘔吐則是部分小腸IKJ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經口腔排

出體外的現象。嘔吐物為用內容物及部分腸內容物。

3.防止和處理

(1)擦洗時動作輕柔,防止觸及咽喉部,引起惡心。

(2)運用止吐藥物。

第一節鼻飼護理操作常見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一)腹瀉

I.發生原因

(1)大量鼻飼液進入胃腸道時,刺激腸蠕動,使流質食物迅速通過腸道,導致腹瀉。

(2)流質食物含脂肪過多引起脂性腹瀉

(3)由于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使腸道菌群失調,并發腸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瀉。

(4)鼻飼液濃度過大、溫度不妥以及配制過程中未嚴格遵照無菌原則,食物被細菌污染

等,均可引起病人腹瀉。

(5)某些病人對牛奶、豆漿不耐受,使用部分營養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溝。

2.臨床癥狀

病人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水樣便,伴有(或無)腹痛,腸鳴音亢進。

3.防止及處理

(1)每次鼻飼液量不超過200ml,減慢管喂的速度,并可予以適量口勺助消化藥或止瀉藥。

(2)菌群失調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劑;有腸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哩0.4g,每日3次,

或口服慶大霉素8萬u,每日2次,2?3d癥狀可被控制。嚴垂腹瀉無法控制時可笆停喂

食。

(3)鼻飼液濃度可由低到高,盡量使用靠近正常體液滲透克分子濃度(300mmol/l)的溶

液,對于較高液滲透克分子濃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漸適應的措施,配合加入抗痙攣和收斂的

藥物控制腹瀉。

(4)鼻飼液配制過程中應防止污染,每H配制當H量,放置「40C冰箱內寄存。食物及容

器應每日煮沸滅苗后使用。注入溫度以39?410c為宜。

(5)認真評估病人的飲食習慣,對牛奶、豆漿不耐受者,應慎用含此2種物質的鼻飼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膚的清潔干燥,腹瀉頻繁者,可用溫水擦拭后涂氧化鋅或鞅酸軟膏,防

止皮膚并發癥的發生。

(二)誤吸

胃內食物經賁門、食管、口腔流出,誤吸至氣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室息,是較嚴重

的并發癥之一。

1.原因

(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礙,賁門括約肌松弛,較易發生液體返流,誤吸

至氣管.

(2)病人胃腸功能減弱,如大面積燒傷后病人反應差,胃排空延遲,易發生液體返流等并

發癥。

(3)鼻飼的速度注入過快,一次注入品過多,用內容物潴的過多,腹壓增高引起返流.

2.臨床體現

鼻飼過程中,病人出現嗆咳、氣喘、呼吸困難、心動過速,咳出或經氣管吸出鼻飼液。

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現體溫升高,咳嗽,肺部可聞及濕性啰音和水泡音。

3.防止及處理

(1)臥床病人附何時應抬高頭300?450,病情容許時,可米用半臥位。當病人出現嗆

咳、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停止鼻飼,取右側臥位,吸出氣道內吸入物,并抽吸胃內容物,防止

深入返流。

(2)選用管徑合適I向胃管,注意鼻飼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遞增鼻飼量的措施或采用榆

液泵控制以勻速輸入。

(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應在管飼前進行,以免胃因機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損傷

氣管切開病人每次注入殳不能過多,防止嘔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時,嚴禁注入。

(4)大面積燒傷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史前,應盡量選擇屈空腸途徑喂養,可減少胃內潴用,

并可減少細菌感染發生率,防止返流現象發生。

(5)喂養時輔以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附(嗎丁咻)、西沙必利等,可處理胃輕癱、返流等

問題,一般在喂養前半小時由鼻飼管內注入。

(三)惡心、嘔吐

1.原因

常因鼻伺溶液輸注的速度過快與量過大引起。

2.臨床體現

病人可感覺上腹部不適、緊迫欲吐、面色蒼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內及腸內容物。

3.防止及處理

(1)可減慢輸注速度,液量以遞增的措施輸入,一般將日1000ml,逐漸過渡到幡量

2000~2500ml,分4?6次平均輸注,每次持續30-60min,最佳采用輸液泵24h均勻

輸入法。

(2)溶液溫度保持在40℃左右可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3)顱腦損傷病人鼻飼時,注意區別因顱內壓增高而引起的惡心、嘔吐,可及時予以脫水

刑,以緩和癥狀。

(四)鼻、咽、食管黏膜損傷

1.原因

(1)操作者對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點不理解,操作動作粗暴,導致損傷。

(2)反復插管或病人煩躁不安芻行拔出胃管損傷G、咽、食管括膜。

(3)長期留置胃管對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爛及食管炎。

2.臨床體現

有口腔、鼻黏膜糜爛、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熱、疼痛,存咽困難等臨床體現。有感染時,

可出現發熱。

3.防止及處理

(1)插管前向病人進行有效溝通,獲得理解和合作。純熟操作過程,選擇合適的鼻飼

管,注意食管的解剖生理特點。插管不暢時,切忌暴力,以免損傷泉、咽、食管粘膜。

(2)長期鼻飼者,每日進行口腔護理及石蠟油滴鼻1?2次,防止口腔感染及鼻黏膜

干燥糜爛。每周更換胃管1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3)鼻腔黏膜損傷引起出血較多時,可用冰生理鹽水和去甲腎上腺素浸濕的紗布條填塞止

血:咽部黏膜損傷,可用地塞米%Smg,慶大班素8?16萬U加入20ml生理鹽水內霧化

吸入,以減輕黏膜充血水腫;食管黏膜損傷出血可「以抑酸、保護黏膜藥物。

(4)用PH試紙測定口腔PH值,選用合適的藥物,每日兩次口腔護理,每周更換胃管一次,

晚上拔出,次日晨由另一鼻孔插入。

(五)便秘

1.原因

長期臥床的患者胃腸蠕動減輕,加上鼻飼食物中含粗纖維較少,致使大便在腸內滯留過

久,水分被過多吸取導致大使干結、堅硬和排出小暢。

2.臨床體現

大便次數減少,甚至秘結,患者出現腹脹。

3.防止及處理

(1)調整營養液的配方,熠長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食物中可適量加入蜂

蜜和香油。

<2)必要時要用開塞露20ml肛管注入,果導片0.2g每日3次管內注入,必要時用

0.2~0.3%肥皂水200~400ml低壓港腸。

(3)老年病人因肛門括約肌較松弛,加上大便干結,往往灌腸效果不佳,需人工采便,即用

手指由直腸取出嵌頓糞便。

(六)胃潴留

1.原因

一次喂飼時坦過多或間隔時間過短,而患者因胃腸黏膜出現缺血缺氧,影響胃腸道正常消

化,胃腸蠕動減慢,胃排空障礙,營養液潴留于?胃內(重型顱腦損為患者多發)。

2.臨床體現

腹脹,鼻飼液輸注前吸胃可見崗潴留量嚴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3.防止及處理

(1)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

(2)每次鼻飼完后,可協助患者取高枕臥位或半坐臥位,以防止潴留胃內的食物反流

入食管。

(3)在患者病情許可的狀況下,鼓勵其多床上或床邊活動,增進胃腸功能恢復,并可依托

重力作用使鼻飼液順腸腔運行,防止和減輕胃潴留。

<4)增長翻身次數,有百潴銅叼里病患者,避醫囑予以胃復女每6小時一次,加速肯排

空。

(七)血糖紊亂

1.原因

(1)患者自身疾病影響,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機體處在應激狀態,腎上腺素水平增高,

代謝增高,血精升高:再者,大東鼻飼高糖溶液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2)低血精癥多發生于長期鼻飼飲食忽然停止者,因患者已適應大量高濃度糖,忽然停止

給糖,但未以其他形式加以補充。

2.臨床體現

高血糖癥體現為鈴后血篇高于正常值。低血糖可出現出汗、頭呆、惡心、嘔吐、心動過

速等。

3.防止及處理

<1)鼻飼配方盡量不加糖或由營養師配置。對高血糖患者可補給胰島素或改用低軸飲食,

也可注入降糖藥,同步加強血糖監測。

<2)為防止低血糖癥的發生,應緩慢停用要素飲食,同步補充其他糖。一旦發生低血糖癥,

立即靜脈注射高滲葡荀糖。

(八)水、電解質紊亂

1.原因

(1)患者由饑餓狀態轉入高糖狀態或由于滲透性脫瀉引起低滲性脫水。

<2)尿液排出多,鹽攝入局限性,原飼液的營養不均衡。

2.臨床體現

(1)低滲性脫水患者初期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特點是體位性低血壓,后期尿量減少,尿

比里低,血消鈉<135mmol/l,脫水征明顯。

(2)低血鉀患者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體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克制和神經一肌肉興奮性減少

癥狀,初期煩躁,嚴重者神志談漠、嗜睡、軟弱無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和軟癱等。可出現

竇性心動過速、心悸、心律不齊、血壓下降。血清電解質檢查鉀<3.5mmol/L.

3.防止及處理

(1)嚴格記錄出入戰,以調整營養液的配方。

(2)監測血清電解質的變化及尿素氮的水平.

(3)尿量多的患者除予以含鉀高時鼻飼液外,必要時予以靜脈補鉀,防止出現低血鉀。

第三節皮內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疼痛

1.原因

(1)病人精神緊張、恐驚。

<2)進針與皮紋垂直,皮內張力大,阻力大,推注藥物時使皮紋發生機械斷裂而產生疼

痛。

(3)藥物濃度過高,推注速度過快或推藥速度不均勻,使皮膚游離神經末梢受到藥物刺激,

引起局部痛覺。

(4)注射針頭過粗、欠銳利或有倒鉤,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純熟。

(5)注射時消毒劑隨針頭進入皮內,消毒劑刺激引起疼痛.

2.臨床體現

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藥物時加重。有時伴全身疼痛反應,如肌肉收縮、呼吸加緊、出

汗、血壓下降,嚴重者山現暈針.虛脫。疼痛程度在完畢注射后逐漸減輕。

3.防止及處理

(1)里視心理護理,向病人闡明注射的目的,獲得病人配合。

(2)原則上選用無菌生理鹽水作為溶媒。精確配制藥液,防止藥液濃度過高對機體的刺

激。

(3)改善皮內注射措施:在皮內注射部位的上方,咽病人用一手環形握住另一前臂,離針

刺的上方約2cm處用拇指按壓,按皮內注射法持針刺入皮內,待藥液注入,至局部直徑約0

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針頭后,方將按壓之手松開,能有效減輕皮內注射瘩痣。

(4)可選用神經末梢分布較少的部位進行注射。如選用前臂掌惻中段做皮試,亦能減輕感

痛。

(5)純熟掌握注射技術,精確注入藥成(一般是O.1ml)。

(6)注射待消聲劑干燥后進行.

(7)對劇烈疼痛者,予以止痛劑對癥處理:發生量針或虛脫者,按暈針或虛脫處理。

(8)選用口徑較小、鋒利無倒鉤的針頭進行注射。

(二)局部組織反應

1.原因

(1)藥物自身對機體的刺激,導致局部組織發生炎癥反應(如疫苜注射)。

(2)藥液濃度過高、推注藥量過大。

(3)違反無菌操作原則,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針頭。

(4)皮內注射后,病人搔抓成拯按局部皮丘.

(5)機體對藥物敏感性高.,局部發生變態反應。

2.臨床體現

注射部位有紅腫、疼痛、瘙癢、水皰、潰爛、破損及色素從容等體現。

3.防止及處理

(1)防止使用對組織刺激性較強的藥物。

(2)對的配制藥液,推注藥液劑設精確,防止因劑量過大而增長局部組織反應。

(3)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4)讓病人理解皮內注射的目叼,不可隨意搔抓或抹按局部皮丘,如有異常或不適可隨時

告知醫護人員。

(5)詳細問詢藥物過敏史,防止使用可引起機體過敏的藥物。

(6)對已發生局部組織反應者,對癥處理,防止感染。局部皮膚瘙癢者,囑病人勿抓、撓,

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膚有水皰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無菌注射器將水皰

內液體抽出;注射部位出現漬爛、破損,外科換藥處理。

(三)虛脫

1.原因

(1)因病人對肌內注射存在著擔怯心理,精神高度緊張,注射時肌肉強烈收縮,使注射時

的疼痛加劇:由于病人身體虛弱,對于多種外來刺激敏感性增強,當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

時可出現頭暈、眼花、惡心、出冷汗、摔倒等虛脫現象。

(2)護理人員操作粗暴、注射速度過快、注射部位選擇不妥,如注射在硬結上、瘢痕處等,

引起病人劇烈疼痛而發生虛脫。

2.臨床體現

有頭早、面色蒼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鳴、心率加啜、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等體現,嚴重者意識喪失。多見于體質衰弱、饑餓和情緒高度緊張的病人。

3.防止及處理

(1)注射前應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消除緊張心理,問詢病人飲食狀況,防止在饑

餓狀態下進行治療。

(2)選擇合適啊注射部位,防止在硬結、猴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據注射藥物的濃廈、劑

及,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對以往暈針、情緒緊張的病人,注射時宜采用臥位。

(4)注射過程中隨時觀測病人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停止注射,對I向判斷是藥物過敏還是

虛脫。如發生虛脫現象,將病人平臥,保暖,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時靜脈推注5%

簡萄糖等措施,癥狀可逐漸緩和,

(四)過敏性休克

1.原因

(1)注射前未問詢病人的藥物過敏史。

(2)病人對注射的藥物發生速發型變態反應(過敏反應)。

2.臨床體現

由于喉頭水腫和肺水腫,可引起胸悶、氣急、呼吸困難。因周圍血管擴張而導致有效循

環血量局限性,體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口唇發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煩躁不安。

因腦組織缺軌,可體現為意識喪失、抽描、大小便失禁等。皮狀過敏癥狀有尊麻疹、惡

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

3.防止及處理

(1)皮內注射前必須仔細問詢病人有無藥物過敏史,如有過敏史者則停止該項試驗。有其

他藥物過敏史成變態反應疾病史者應慎用。

(2)在皮試觀測期間,囑病人不可隨意離開。注意觀測病人有無異常不適反應,對的判斷

皮試成果,成果為陽性者不可使用(破傷風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脫敏注射)。

(3)注射盤內備有0.1%鹽酸腎上腺素、尼可剎米、洛貝林注射液等急救藥物,另備氧

氣、吸痰機等。

(4)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立即組織急救。

1)立即停藥,協助病人平臥。

2)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1ml,小兒劑量酌減。癥狀如不緩和,可每隔半小時皮

下或靜脈注射腎上腺素0.5ml,直至脫離危險期。

3)予以氧氣吸入,改善缺氧癥狀。呼吸受克制時,立即進行口對H人工呼吸,并肌內注射

尼可剎米、洛貝林等呼吸興奮劑。布?條件者可插入氣管導管,喉頭水腫引起窒息時,應盡快

施行氣管切開。

4)按醫囑將地塞米松5?lOrrg或琥珀酸鈉氨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

萄糖溶液500ml內,岸脈滴注: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肌內注射就酸異丙嗪25?50mg或

苯海拉明40mg,

5)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擴充血容量。如血壓仍不回升,可按醫聰加入多

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滴注。如為鏈霉索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可同步應用鈣劑,以10%

葡荀精酸鈣或稀釋1倍的5%就化鈣溶液靜脈推注,使鏈客素與鈣離子結合,從而減輕或消

除鏈霉素的毒性癥狀。

6)若心跳驟停,則立即進行復蘇急救。如施行體外心臟按壓、氣管內插管人工呼吸等。

7)親密觀測病情,記錄病人呼吸、脈搏、血壓、神志和尿量等變化:不停評價治療與護

理的效果,為深入處理提供根據。

(五)疾病傳播

1.原因

(1)操作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如未執行一人一針一管、抽吸藥液過程中

被污染、皮膚消毒不嚴格等。

(2)使用疫苗,尤其是活疫苗,未嚴格執行有關操作規程,用剩內活疫苗未及時滅活,用過

的注射滯、針頭未焚燒,污染環境,導致人群中疾病傳播。

2.臨床體現

由于疾病的傳播不一樣,其癥狀有所不一樣。如細菌污染反應,病人出現畏寒、發熱等

癥狀:如乙型肝炎,病人出現厭油、上腹飽脹不適、精神不振、乏力等癥狀。

3.防止及處理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消毒隔離原則,一人一針一管。

(2)使用活疫苗時,防止污染環境。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及用癇的疫苗要及時焚燒。

(3)注射后,需消毒手后方可為下一種病人進行注射。

(4)對已出現疾病傳播者。對癥治療。如有感染者,及時隔離治療。

第四節皮下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一)出血

1.原因

(1)注射時針頭刺破血管。

(2)病人自身有凝血機制障礙,拔針后局部按壓時間過短,按壓部位欠精確。

2.臨床體現

拔針后少許血液白針眼流出。對于遲發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腫,注射部位腫脹、疼痛,

局部皮膚淤血。

3.防止及處理

(1)對的選擇注射部位,防止刺傷血管。

(2)注射完畢后,局部按壓。按壓部位要精確,對凝血機制障礙者,合適延長按壓時間。

(3)如針頭刺破血管,立即拔針,按壓注射部位,更換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針后針眼少許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壓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腫者,可根據血腫的大

小采用對應的處理措施。對■皮下小血腫初期采用冷敷,48h后應用熱敷增進淤血的吸取和

消散。對皮下較大血腫初期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樂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術切開取出

血凝塊。

(二)皮下硬結

1.原因

(1)反復注射同一部位、注射藥量過多、藥物濃度過高、注射部位過淺,均可形成硬結。

(2)進行注射時,微粒隨藥液送入組織,引起巨噬細胞增殖,導致硬結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纖維組織詹生形成硬結。

2.臨床體現

局部腫脹、瘙癢,可捫及硬紹。嚴重者可導致皮下纖維組織變性、增生,形成腫塊甚至

壞死。

3.防止及處理

(1)對的掌握注射深度,深度為針梗的1/2?2/3。

(2)防止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開瘢痕、炎癥、皮膚破損處。

(3)注射藥量不適宜過多,推藥速度要緩慢,用力要均勻,以減少對局部的剌激。

(4)注射后及時予以局部熱敷或按摩,以增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取,防止硬結形

成(但胰島素注射后勿熱敷、按摩,以免加速藥物吸取,使胰島素藥效提早產生)。

(5)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禁用長錢敲打安蹣。抽吸藥液時

不適宜將針頭直接插瓶底吸藥.禁用注射器直接在頸門處吸藥.

(6)皮膚嚴格消赤,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膚較臟者,先用清水清洗潔凈,再消毒。

(7)已形成硬結者,用如下措施外敷:①用傷濕止痛膏外貼硬結處(孕婦忌用):②用

50%硫酸鎂濕熱敷:③將云南白藥用食醉調成糊狀涂于局部:④取新鮮馬鈴苦切片浸入山

葭若堿(6S4-2)注射液后外敷硬結處。

(三)低血糖反應

1.原因

多發生在胰島素注射期間。反下注射劑呈過大,部位過深,注射后局部熱敷、按摩導致

血流加緊,使胰島素的吸取加緊.

2.臨床體現

忽然出現饑餓感、頭暈、心悸、出冷汗、軟弱無力、心率加緊,重者虛脫、昏迷甚至死

亡。

3.防止及處理

(1)嚴格掌握給藥劑戰、時間、措施,對使用胰島索的病人進行有■關糖尿病知識、胰島素

注射的宣傳教育,直到病人掌握為止。

(2)把握進針深度,防止誤人肌肉組織。如對體質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應捏起注射

部位皮膚并減小進針角度注射。

(3)精確抽吸藥液劑量,推藥前要回抽,無回血方可注射。

(4)注射后勿劇烈運動、按摩、熱敷、日光浴、洗熱水澡等。

(5)親密觀測病人狀況。如發生低血糖癥狀,立即監測血糖,同步口服糖水、饅頭等易吸

取的糖類(碳水化合物)。嚴重者可靜脈推注50%前荀精40?60ml。

第五節肌內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一)神經性損傷

1.原因

重要是藥物直接剌激和局部高濃度藥物毒性引起神經粘連和變性壞死。

2.臨床體現

注射當時即出現神經支配區麻木、放射痛、肢體無力和活動范圍減少。約I周后瘩痛減

輕,但留有固定麻木區伴肢體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發生在下肢者行走無力,易跌跤,局部

紅腫、疼膈。發生在上肢時肘關節活動受限,手部有運動和感覺障礙。

3.防止及處理

(1)周圍神經藥物注射傷是一種醫源性損傷,應連慎選擇藥物,對的掌握注射技術,防止

神經性損傷的發生。

(2)注射藥物應盡量選用刺激性小、等滲、pH值靠近中性的藥物。

(3)對時進行注射部位向定位,避開神經及血管。為小朋友注射時,除規定進針點精確外,

還應注意進針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藥物過程中若發現呻經支配區麻木或放散痛,立即變化進針方向或停止注射。

(5)對中度如下不完全神經損為可行理療、熱敷,增進炎癥消退和藥物吸取,同步使用神

經營養藥物治療,煙進神經功能為恢復。對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經損傷,則盡早手術探杳,做

神經松解術。

(二)局部或全身感染

1.原因

注射部位消毒不嚴格,注射用品、藥物被污染等,可導致注射部位或全身發生感染。

2.臨床體現

在注射后數小時局部出現紅、腫、熱和疼痛,局部壓笳明顯。若感染擴散,可導致全身

菌血癥、膿毒敗血癥,病人出現高熱、畏寒、詢妄等。

3.防止及處理

與皮下注射法相似。出現全身感染者,根據血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三)疼痛

1.原因

肌內注射引起疼稀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針刺入皮膚的疼相,推注藥物刺激引起的疼痛。

一次性注射藥物過多、藥物刺激性過大、速度過快、注射部位不受、進針過深或過淺都可

引起疼痛。

2.臨床體現

注射局部疼疝、酸脹、肢體無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經疼痛,嚴重者可引起足

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現下肢癱瘓。

3.防止及處理

<1)對的選擇注射部位。

<2)掌握無痛注射技術。進行肌內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壓注射點10秒,而后常規皮膚消

毒、肌內注射;用持針的手掌兄側緣迅速叩擊注射區的皮膚(一般為注射I向右惻或下側)

后進針,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疼痛。

<3)配制藥液濃度不適宜過大,每次推注的藥量不適宜過多,股四頭肌及上臂三角肌注射

時,若藥后超過2ml,必須分次注射。臨床試驗證明,用生理鹽水注射液稀釋藥物后肌內注

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釋藥物后肌內注射更能減輕病人疼痛。

第六節靜脈注射法操作并發癥防止及處理

(一)血腫

1.原因

(1)老年、肥胖、燒傷、水腫、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環不良等病人,血管彈性差,回

血反應緩慢,護士對針頭與否刺入血管判斷失誤,反復穿剌或待計頭退出血管時局部隆起,

形成血腫.

(2)凝血功能差或者未及時按壓即可引起血腫。

(3)固定不妥、針頭移位,致使針頭脫出血管外而不及時拔針按壓。

(4)老年、消瘦病人皮下組織流松,針頭滑出血管后仍可滴入而導致假象。

(5)細小靜脈穿刺,針頭選擇過粗、進針后速度過快、回血后針頭在血管內潛行偏離血管

方向而穿破皿管。

(6)拔針后按壓部位不妥或時間、壓力不夠。

<7)護士臨床經驗局限性,解剖位置不熟悉,操作不妥誤傷動脈v

2.臨床體現

血管破損,出現皮下腫脹、疼痛。2?3d后皮膚變青紫。1?2周后血腫開始吸取。

3.防止及處理

(1)選用型號合適、無鉤、無彎曲的銳利針頭。

(2)提高穿刺技術,防止盲目進針。

(3)重視拔針后對血管的按壓.拔針后用消毒紗布覆蓋穿刺口,用拇指按壓,按壓部位應

自針孔以上1?2cm處,一般按壓時間為3?5min,對新生兒、血液病、有出血幀向者按

壓時間合適延長。

(4)若己經市■血液淤積皮下,初期予以冷敷,以減少出血。24h后局部予以50%硫酸鎂

濕熱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腫的吸取。

(5)若血腫過大難以吸取,可常規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開取血塊。

(二)靜豚炎

1.原因

長期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