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6頁(共46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種群具有一定的特征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浙江模擬)江南油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某地江南油杉種群經保護后,其不同齡級個體數情況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Ⅰ齡級個體數量多可能與其出生率高有關 B.成年油杉數量少可能與其存活率低有關 C.經保護后的油杉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圖示結果表明,江南油杉的保護已取得成功2.(2025?廣西模擬)2015年,5月首次拍攝到東北虎的影像,專家稱,野生東北虎、豹的數量增多和分布范圍的擴大,可以說明當地生態環境變好,其獵物種群豐富。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東北豹的活動范圍比較廣,還可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B.對于東北豹這種數量比較稀少的動物,還應調查其性別比例 C.改善生物棲息地的環境,可提高環境容納量,這是保護東北豹的根本措施 D.寒冷冬季投喂一定的食物,可降低東北豹的死亡率,增加東北豹的種群數量3.(2024秋?撫順校級期末)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常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 B.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C.可采用黑光燈誘捕法估算具有趨光性的昆蟲的種群密度 D.可利用紅外觸發相機調查保護區內的東北豹的種群密度4.(2025?廣東模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空間特征有隨機、集群、均勻分布等 B.火災過后的森林發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C.人們進行除草、治蟲的目的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D.熱帶雨林營養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強,恢復力穩定性弱5.(2025?廣東模擬)對某池塘中鯽魚(雌魚和雄魚)的種群數量進行調查,第一次捕獲鯽魚106條,做上標記后放回;第二次捕獲鯽魚91條,其中有標記的為25條。下列關于池塘中鯽魚數量的評估不正確的是()A.池塘中約有魚380~390條 B.每次捕獲的魚數量不會影響評估結果 C.兩次捕獲的時間間隔會影響評估結果 D.兩次捕魚網眼大小不同會影響評估結果6.(2024秋?張家口期末)瀕危動植物保護、農林害蟲的檢測和預防、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等,均需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查。下列有關調查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調查分布范圍較小的瀕危植物的種群密度時,可采用逐個計數法 B.根據公式“(第一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標記個體數”計算的結果即為種群密度 C.用抽樣檢測法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時,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的結果往往偏小 D.用樣方法調查樹干上蚜蟲的種群密度時,取樣方法應為五點取樣7.(2024秋?張家口期末)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A.探究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可用減法原理控制自變量 B.調查東北虎、東北豹等猛獸的種群密度,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法 C.調查農業害蟲的種群密度均可通過黑光燈誘捕法 D.研究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可以通過取樣調查的方法8.(2024秋?河西區期末)對某地灰松鼠群體中某年出生的所有個體進行逐年觀察,并統計了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況,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所觀察的這些灰松鼠構成一個種群 B.對灰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 C.據圖可推測出該地的灰松鼠種內競爭逐年減弱 D.準確統計該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數量需用標記重捕法9.(2024秋?三臺縣校級期末)如圖表示種群的數量特征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①和②分別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屬于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春節前后,城鎮人口數量的變化主要與③和④有關 C.⑤為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 D.“全面放開三胎”政策可以影響⑥,但一般不會影響⑤10.(2024秋?益陽期末)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發現了飛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并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飛蝗OR35缺失突變體,發現其對4VA的響應行為喪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利用樣方法調查蝗蟲幼蟲的種群密度 B.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誘殺蝗蟲屬于化學防治 C.4VA通過正反饋調節的方式調節蝗蟲種群密度 D.OR35可能為編碼信息素4VA受體的基因11.(2024秋?牡丹江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B.采用五點取樣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 C.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 D.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12.(2024秋?牡丹江期末)下列關于種群特征與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密度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的種群的個體數 B.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C.呈“S”型增長的種群在數量達到K值之前,增長速率不變 D.種群數量的變化受生存空間及種群密度的制約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秋?平谷區期末)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依然存在少量人類活動干擾其自然生存。(1)在秦嶺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內,所有大熊貓的個體構成一個,采礦和旅游開發等使大熊貓棲息地的部分森林轉化為裸巖或草地,進而導致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獲得的總能量。(2)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大熊貓主要分布于六個山系,各山系的種群間存在地理隔離。調查結果表明,大熊貓種群數量與和呈正相關。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使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擴大,且食物資源增多,提高了棲息地對大熊貓的。而旅游開發和路網擴張等使大熊貓棲息地導致大熊貓被分為33個局域種群,種群增長受限。(3)調查結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最大,秦嶺山系的秦嶺箭竹等大熊貓主食竹資源最豐富,這些環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種群的繁殖能力。據此分析,環境資源如何通過改變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大熊貓種群密度:。(4)綜合分析,除了就地保護,另提出一條保護大熊貓的可行性措施。14.(2024秋?周口校級期末)某小組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結構,選擇了若干樣地進行調查。其中A、B、C三種喬木的調查結果如表。喬木樹種老年樹成年樹幼年樹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1267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回答下列問題:(1)據表可知:其中A、B、C三種喬木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分別為、、。(2)該小組采用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樣方法,取樣時要做到隨機取樣,還要考慮確定樣方的多少、樣方的大小和取樣的;若要調查群落中松鼠的種群密度,則應采用法,理由是。(3)A種喬木種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決于。影響其種群數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至少寫出兩點)。15.(2024秋?和平區期末)煙粉虱是一種常見的農業害蟲,喜食番茄等作物,引起作物減產,通常群集于幼嫩葉片背面,吸食汁液。研究人員為明確番茄對煙粉虱的對抗機制及防治策略。進行了如下研究。(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煙粉虱屬于消費者。番茄遭到煙粉虱取食時會啟動抗蟲反應機制。據圖可知,番茄抵抗煙粉虱取食的策略為,該物質會誘導植物產生某些具苦味的次生代謝產物,從而使煙粉虱厭食,達到抗蟲目的。(2)除上述番茄自身的抗蟲機制外,番茄不同種植模式對其抗蟲也有一定的影響。研究者對番茄單作、番茄與玫瑰鄰作兩類種植模式下番茄田中的煙粉虱及其天敵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種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煙粉虱成蟲數量番茄植株的煙粉虱幼蟲數量(頭/葉)天敵昆蟲多樣性指數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番茄單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鄰作1.40.20.11.82.2據表可知,番茄與玫瑰鄰作,可使煙粉虱天敵的多樣性增加,同時改變煙粉虱種群的,從而降低種群數量。實踐證明,番茄與玫瑰長期鄰作有助于顯著降低煙粉虱的種群數量,推測主要原因是。(3)綜合上述研究,提出兩條防治煙粉虱的具體措施:、。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種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AACBACBDBD題號12答案C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浙江模擬)江南油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某地江南油杉種群經保護后,其不同齡級個體數情況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Ⅰ齡級個體數量多可能與其出生率高有關 B.成年油杉數量少可能與其存活率低有關 C.經保護后的油杉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D.圖示結果表明,江南油杉的保護已取得成功【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種群的年齡組成分為:(1)增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數目接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穩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于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解答】解:A、影響植物種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Ⅰ齡級是齡級最小的群體,其個體數量多可能與其出生率高有關,A正確;B、影響植物種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成年油杉數量明顯少于幼年個體,可能與其存活率低有關,B正確;C、經保護后的油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為增長型,C正確;D、圖中結果只提高了江南油杉的出生率,還未提高成年個體的存活率,江南油杉的保護還未取得成功,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種群的數量特征,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屬于簡單題。2.(2025?廣西模擬)2015年,5月首次拍攝到東北虎的影像,專家稱,野生東北虎、豹的數量增多和分布范圍的擴大,可以說明當地生態環境變好,其獵物種群豐富。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東北豹的活動范圍比較廣,還可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B.對于東北豹這種數量比較稀少的動物,還應調查其性別比例 C.改善生物棲息地的環境,可提高環境容納量,這是保護東北豹的根本措施 D.寒冷冬季投喂一定的食物,可降低東北豹的死亡率,增加東北豹的種群數量【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環境容納量;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在調查分布范圍較小、個體較大的種群時,可逐個計數,但多數情況下,逐個計數困難,需要采用估算的方法調查種群密度。【解答】解:A、東北豹為猛獸,數量少且不易捕捉,不宜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A錯誤;B、對于瀕危物種,了解性別比例對于保護和恢復種群至關重要,因為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B正確;C、改善棲息地環境可以提高環境容納量(K值),即環境能夠維持的最大種群數量,這是保護東北豹的根本措施,C正確;D、寒冷冬季投喂一定的食物,有助于東北豹個體的生存,從而降低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其種群數量,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特征等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生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3.(2024秋?撫順校級期末)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常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蚜蟲的種群密度 B.可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C.可采用黑光燈誘捕法估算具有趨光性的昆蟲的種群密度 D.可利用紅外觸發相機調查保護區內的東北豹的種群密度【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1)樣方法:調查植物和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2)標記重捕法: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解答】解:A、蚜蟲個體較小、活動范圍小,通常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A錯誤;B、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樣方法,B正確;C、對于有趨光性的昆蟲,可用黑光燈誘捕法來估算它們的種群密度,C正確;D、東北豹是猛獸,且數量較少,可利用紅外觸發相機調查保護區內的東北豹的種群密度,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密度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4.(2025?廣東模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空間特征有隨機、集群、均勻分布等 B.火災過后的森林發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C.人們進行除草、治蟲的目的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D.熱帶雨林營養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強,恢復力穩定性弱【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群落演替的類型;研究能量流動實踐意義.【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答案】C【分析】生態系統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強,恢復力穩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種群空間分布特征有隨機、集群、均勻分布等,A正確;B、火災后的森林因為保留土壤條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種子和其他繁殖體,所以是次生演替,B正確;C、人們在稻田里除草、治蟲等活動的目的是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對人們有利的方向,C錯誤;D、熱帶雨林營養結構復雜,其抵抗力穩定性強,恢復力穩定性弱,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的關系.5.(2025?廣東模擬)對某池塘中鯽魚(雌魚和雄魚)的種群數量進行調查,第一次捕獲鯽魚106條,做上標記后放回;第二次捕獲鯽魚91條,其中有標記的為25條。下列關于池塘中鯽魚數量的評估不正確的是()A.池塘中約有魚380~390條 B.每次捕獲的魚數量不會影響評估結果 C.兩次捕獲的時間間隔會影響評估結果 D.兩次捕魚網眼大小不同會影響評估結果【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標志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的個體占總捕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設該地段種群中個體數為N,其中標志總數為M,重捕總數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為m,則N:M=n:m。【解答】解:A、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標記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N:106=91:25,N≈386條,A正確;B、兩次捕獲的鯽魚數量較少,偶然性大,因而計算結果會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B錯誤;C、兩次捕獲的時間間隔過短,標記個體沒有均勻分布在整個種群,間隔時間過長,標記個體可能死亡或遷出,導致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C正確;D、如果前后二次捕魚所用的漁網網眼大小不一樣,則人為造成捕獲的鯽魚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標志重捕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4秋?張家口期末)瀕危動植物保護、農林害蟲的檢測和預防、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等,均需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查。下列有關調查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調查分布范圍較小的瀕危植物的種群密度時,可采用逐個計數法 B.根據公式“(第一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標記個體數”計算的結果即為種群密度 C.用抽樣檢測法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時,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的結果往往偏小 D.用樣方法調查樹干上蚜蟲的種群密度時,取樣方法應為五點取樣【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實驗探究能力.【答案】A【分析】1、樣方法的注意點: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選易辨別的雙子葉植物(葉脈一般網狀);⑤常用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2、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志個體→重捕并計數→計算種群密度。【解答】解:A、瀕危植物數量少,如果分布范圍小,最好采用逐個計數法調查種群密度,A正確;B、根據公式“(第一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個體數)/第二次捕捉標記個體數”計算的結果為調查區域的個體總數,還要除以該地的面積或體積才能估算種群密度,B錯誤;C、用抽樣檢測法調查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密度時,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的結果往往偏大,因為無法區分死菌還是活菌,C錯誤;D、根據樹干的性狀,調查樹干上蚜蟲的種群密度時,取樣方法最好為等距取樣法,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著重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需要根據調查調查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和取樣方法。7.(2024秋?張家口期末)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A.探究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可用減法原理控制自變量 B.調查東北虎、東北豹等猛獸的種群密度,可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法 C.調查農業害蟲的種群密度均可通過黑光燈誘捕法 D.研究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可以通過取樣調查的方法【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C【分析】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統計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一般用取樣器取樣法。【解答】解:A、探究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時,將實驗組土壤滅菌,該過程運用了減法原理,A正確;B、動物的棲息地布設若干臺紅外觸發相機,恒溫動物一靠近,就會觸發相機自動拍攝照片或視頻,通過計算機分析處理這些照片或視頻,就能確定所調查動物的種群數量,故可以采用紅外觸發相機拍攝技術調查東北虎、東北豹等猛獸的種群數量,B正確;C、黑光燈誘捕法運用了昆蟲趨光的特點,通常用于調查某種趨光性昆蟲的種群密度,C錯誤;D、調查土壤小動物的類群豐富度通常用取樣器取樣法,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調查種群密度、統計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8.(2024秋?河西區期末)對某地灰松鼠群體中某年出生的所有個體進行逐年觀察,并統計了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況,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所觀察的這些灰松鼠構成一個種群 B.對灰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 C.據圖可推測出該地的灰松鼠種內競爭逐年減弱 D.準確統計該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數量需用標記重捕法【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坐標曲線圖;種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種群是指同一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標記重捕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一種估算法。【解答】解:A、種群是指同一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根據題意“對某地灰松鼠群體中某年出生的所有個體進行逐年觀察,并統計了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況”可知,觀察的并非是該地的全部灰松鼠,A錯誤;B、據圖可知幼體存活率下降較高,0﹣1年死亡個體較多,成年后死亡較少,對灰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B正確;C、圖示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況”,由圖可知,隨著灰松鼠年齡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漸下降。但當地灰松鼠的種群數量未知,不能推斷其種內競爭的情況,C錯誤;D、標記重捕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一種估算法,若要準確統計該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數量可采用逐個計數法,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數量特征,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難度不大。9.(2024秋?三臺縣校級期末)如圖表示種群的數量特征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①和②分別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屬于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春節前后,城鎮人口數量的變化主要與③和④有關 C.⑤為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 D.“全面放開三胎”政策可以影響⑥,但一般不會影響⑤【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模式圖;種群和群落.【答案】D【分析】圖中是種群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①為死亡率,②為出生率,③為遷出率,④為遷入率,⑤為年齡結構,⑥為性別比例。【解答】解:A、①能降低種群密度,②能增加種群密度,且都受⑤的影響,死亡率和遷出率都能直接降低種群密度,但是遷出率不會受其他數量特征影響,因此①是死亡率,②為出生率,⑤為年齡結構,死亡率和出生率屬于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確;B、③④分別是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春節前后,城鎮人口數量的主要影響因素,B正確;C、⑤可以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⑤是年齡結構,它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年齡結構為增長型時,未來種群數量可能會增加,當年齡結構為穩定型時,未來種群數量可能會不變,當年齡結構為衰退型時,未來種群數量可能會減少,C正確;D、⑥會影響②出生率,但不影響死亡率,說明⑥是性別比例,“全面放開三胎”政策可以影響⑤年齡結構,但一般不會影響⑥性別比例,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種群的數量特征,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10.(2024秋?益陽期末)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發現了飛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并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飛蝗OR35缺失突變體,發現其對4VA的響應行為喪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利用樣方法調查蝗蟲幼蟲的種群密度 B.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誘殺蝗蟲屬于化學防治 C.4VA通過正反饋調節的方式調節蝗蟲種群密度 D.OR35可能為編碼信息素4VA受體的基因【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生物防治優點:對環境污染小,能有效保護天敵,發揮持續控災作用,成本低、對人畜安全、害蟲不易產生抗性、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節約能源。【解答】解:A、可利用樣方法調查蝗蟲幼蟲的種群密度,因為蝗蟲幼蟲活動能力弱,A正確;B、利用人工合成的4VA誘殺蝗蟲的防治方法屬于生物防治,因為該過程利用了生物個體間的信息傳遞,B錯誤;C、4VA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并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說明4VA讓蝗蟲聚集,然后種群數目增多,又反過來使得4VA增多,再吸引更多的蝗蟲,為正反饋調節,C正確;D、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飛蝗OR35缺失突變體,發現其對4VA的響應行為喪失,據此可推測合成的OR35蛋白可能為信息素4VA的受體,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1.(2024秋?牡丹江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B.采用五點取樣法能精確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 C.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類活動 D.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考點】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空間結構;生態系統的概念.【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答案】D【分析】1、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2、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3、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成層現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象。影響植被分層的主要因素是陽光,影響動物分層的主要因素是棲息空間和食物。【解答】解: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A錯誤;B、種群密度調查的樣地等總體為正方形時,可用五點取樣法,昆蟲會飛,具有趨光性等特點,活動能力強,不能采用五點取樣法來調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蟲的種類數,B錯誤;C、影響植被分層的主要因素是陽光,影響動物分層的主要因素是棲息空間和食物,因此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棲息環境,C錯誤;D、挺水的蓮、浮水的睡蓮及沉水的水草在垂直方向上體現了分層現象,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群落的結構特征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2.(2024秋?牡丹江期末)下列關于種群特征與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密度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的種群的個體數 B.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C.呈“S”型增長的種群在數量達到K值之前,增長速率不變 D.種群數量的變化受生存空間及種群密度的制約【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C【分析】1、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2、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3、“J”型曲線:指數增長函數,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4、“S”型曲線:是受限制的指數增長函數,描述食物、空間都有限,有天敵捕食的真實生物數量增長情況,存在環境容納的最大值K。【解答】解:A、種群密度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的種群的個體數,A正確;B、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B正確;C、呈“S”型增長的種群在數量達到K值之前,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小,C錯誤;D、種群數量的變化受生存空間及種群密度的制約,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特征、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理解“J”型增長曲線和“S”型增長曲線的區別,意在考查考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能力。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秋?平谷區期末)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依然存在少量人類活動干擾其自然生存。(1)在秦嶺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內,所有大熊貓的個體構成一個種群,采礦和旅游開發等使大熊貓棲息地的部分森林轉化為裸巖或草地,進而導致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獲得的總能量減少。(2)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大熊貓主要分布于六個山系,各山系的種群間存在地理隔離。調查結果表明,大熊貓種群數量與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呈正相關。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使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擴大,且食物資源增多,提高了棲息地對大熊貓的環境容納量。而旅游開發和路網擴張等使大熊貓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導致大熊貓被分為33個局域種群,種群增長受限。(3)調查結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最大,秦嶺山系的秦嶺箭竹等大熊貓主食竹資源最豐富,這些環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種群的繁殖能力。據此分析,環境資源如何通過改變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大熊貓種群密度:豐富的食物資源和適宜的棲息空間可以提高大熊貓的繁殖,增加出生率,也可以降低種內競爭,減少死亡率,進而提高大熊貓的種群密度;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減小,大熊貓種群繁殖能力減弱,出生率降低,同時種內競爭增強,死亡率增加,導致大熊貓種群密度減小。(4)綜合分析,除了就地保護,另提出一條保護大熊貓的可行性措施將大熊貓從當前棲息地遷移到其他適宜生存的地區,有助于擴大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也可以建立大熊貓繁育中心,進行人工繁殖與飼養,可以增加大熊貓的數量,減輕野外種群的壓力;制定更嚴格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力度,對非法捕獵、販賣大熊貓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大熊貓的生存權益。【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及保護措施.【專題】圖像坐標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1)種群減少(2)棲息地面積竹林面積(3)環境容納量喪失和碎片化(4)豐富的食物資源和適宜的棲息空間可以提高大熊貓的繁殖,增加出生率,也可以降低種內競爭,減少死亡率,進而提高大熊貓的種群密度;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減小,大熊貓種群繁殖能力減弱,出生率降低,同時種內競爭增強,死亡率增加,導致大熊貓種群密度減小(5)將大熊貓從當前棲息地遷移到其他適宜生存的地區,有助于擴大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也可以建立大熊貓繁育中心,進行人工繁殖與飼養,可以增加大熊貓的數量,減輕野外種群的壓力;制定更嚴格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力度,對非法捕獵、販賣大熊貓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大熊貓的生存權益【分析】1、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可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稱為密度制約因素: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屬于非生物因素,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因此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2、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將森林砍伐或開墾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水利(修建水壩)設施、房地產工程項目的修建,都可能導致某些野生物種棲息地的喪失或者碎片化。【解答】解:(1)在秦嶺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內,所有大熊貓的個體構成一個種群,采礦和旅游開發等使大熊貓棲息地的部分森林轉化為裸巖或草地,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減少,固定的太陽能減少,因此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獲得的總能量減少。(2)由圖可知,與大熊貓種群數量曲線變化趨勢一致的有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說明大熊貓種群數量與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呈正相關,通過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及自然保護區建設使大熊貓棲息地面積擴大和食物(竹林面積)資源增多,可提高棲息地對大熊貓的環境容納量,根據題意,人類活動導致大熊貓被分為33個局域種群,說明人類活動導致大熊貓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3)根據題意,棲息地面積和食物資源均會影響種群繁殖能力,即影響種群出生率,則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增大,會提高種群繁殖能力,出生率上升,同時種內競爭減弱,死亡率減小,進而提高種群密度,若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減小,大熊貓種群繁殖能力減弱,出生率降低,同時種內競爭增強,死亡率增加,導致大熊貓種群密度減小。(4)對于保護大熊貓的措施,除了就地保護之外,還可以易地保護,如將大熊貓從當前棲息地遷移到其他適宜生存的地區,這樣可以避免棲息地破壞、人類干擾等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擴大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在新的棲息地,大熊貓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資源和生存空間,從而提高其生存和繁殖機會。也可以建立大熊貓繁育中心,進行人工繁殖與飼養,可以增加大熊貓的數量,減輕野外種群的壓力;制定更嚴格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力度。對非法捕獵、販賣大熊貓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大熊貓的生存權益。故答案為:(1)種群減少(2)棲息地面積竹林面積(3)環境容納量喪失和碎片化(4)豐富的食物資源和適宜的棲息空間可以提高大熊貓的繁殖,增加出生率,也可以降低種內競爭,減少死亡率,進而提高大熊貓的種群密度;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和竹林面積減小,大熊貓種群繁殖能力減弱,出生率降低,同時種內競爭增強,死亡率增加,導致大熊貓種群密度減小(5)將大熊貓從當前棲息地遷移到其他適宜生存的地區,有助于擴大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也可以建立大熊貓繁育中心,進行人工繁殖與飼養,可以增加大熊貓的數量,減輕野外種群的壓力;制定更嚴格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力度,對非法捕獵、販賣大熊貓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大熊貓的生存權益【點評】本題考查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價值和保護措施等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夠分析題中信息并能夠結合所學知識作答,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并運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中是學習的竅門。14.(2024秋?周口校級期末)某小組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結構,選擇了若干樣地進行調查。其中A、B、C三種喬木的調查結果如表。喬木樹種老年樹成年樹幼年樹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1267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回答下列問題:(1)據表可知:其中A、B、C三種喬木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分別為衰退型、穩定型、增長型。(2)該小組采用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樣方法,取樣時要做到隨機取樣,還要考慮確定樣方的多少、樣方的大小和取樣的方法;若要調查群落中松鼠的種群密度,則應采用標記重捕法,理由是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3)A種喬木種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其種群數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光照、溫度和水分等(至少寫出兩點)。【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表格數據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1)衰退型穩定型增長型(2)方法標記重捕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3)出生率和死亡率光照、溫度和水分等【分析】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有樣方法,其注意事項: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選易辨別的雙子葉植物(葉脈一般為網狀);⑤常用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標志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解答】解:(1)表中A沒有幼年的個體,全為老年的個體,將來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屬于衰退型;表中B各年齡段個體數目比例適中,種群數量將保持相對穩定,屬于穩定型;表中C幼年的個體較多,老年的個體較少,將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屬于增長型。(2)該小組采用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樣方法,取樣時要做到隨機取樣,其目的是保證調查結論可靠,還要考慮確定樣方的多少、樣方的大小和取樣方法。若要調查群落中松鼠種群的密度,因為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則應采用標記重捕法。(3)A種喬木種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其種群數量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陽光、溫度和水分等。故答案為:(1)衰退型穩定型增長型(2)方法標記重捕松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3)出生率和死亡率光照、溫度和水分等【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特征中有關年齡結構、種群密度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5.(2024秋?和平區期末)煙粉虱是一種常見的農業害蟲,喜食番茄等作物,引起作物減產,通常群集于幼嫩葉片背面,吸食汁液。研究人員為明確番茄對煙粉虱的對抗機制及防治策略。進行了如下研究。(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煙粉虱屬于消費者。番茄遭到煙粉虱取食時會啟動抗蟲反應機制。據圖可知,番茄抵抗煙粉虱取食的策略為增加茉莉酸的分泌量,該物質會誘導植物產生某些具苦味的次生代謝產物,從而使煙粉虱厭食,達到抗蟲目的。(2)除上述番茄自身的抗蟲機制外,番茄不同種植模式對其抗蟲也有一定的影響。研究者對番茄單作、番茄與玫瑰鄰作兩類種植模式下番茄田中的煙粉虱及其天敵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種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煙粉虱成蟲數量番茄植株的煙粉虱幼蟲數量(頭/葉)天敵昆蟲多樣性指數上部葉中部葉下部葉番茄單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鄰作1.40.20.11.82.2據表可知,番茄與玫瑰鄰作,可使煙粉虱天敵的多樣性增加,同時改變煙粉虱種群的年齡結構,從而降低種群數量。實踐證明,番茄與玫瑰長期鄰作有助于顯著降低煙粉虱的種群數量,推測主要原因是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3)綜合上述研究,提出兩條防治煙粉虱的具體措施:噴施一定量的茉莉酸、作物與玫瑰鄰作。【考點】種群的數量特征.【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1)增加茉莉酸的分泌量(2)年齡結構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3)噴施一定量的茉莉酸作物與玫瑰鄰作【分析】分析題圖和表格數據可知,與未經取食的番茄植株相比,經煙粉虱取食的番茄植株茉莉酸的分泌量更多。番茄由單作轉為番茄玫瑰鄰作,可以顯著降低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煙粉虱成蟲數量,降低煙粉虱若蟲的數量,同時增大天敵昆蟲的多樣性指數。【解答】解:(1)分析曲線圖可知,與未經取食的番茄植株相比,被煙粉虱取食的番茄植株體內茉莉酸含量明顯增高,說明番茄抵抗煙粉虱取食的策略為分泌更多的茉莉酸,茉莉酸作為信息分子,誘導植物產生某些具苦味的次生代謝產物,從而使煙粉虱厭食,達到抗蟲目的。(2)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番茄由單作轉為番茄玫瑰鄰作,天敵昆蟲的多樣性指數由1.2變成2.2,煙粉虱天敵的多樣性增大。同時也可以顯著降低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煙粉虱成蟲數量,降低煙粉虱幼蟲的數量,幼蟲與成蟲的比值由16.5:26.7(22.7+3.2+0.8)=165:267變為1.8:1.7(1.4+0.2+0.1)=18:17,年齡結構發生改變,從而降低種群數量。番茄與玫瑰長期鄰作時,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不斷吸引煙粉虱的天敵,從而顯著降低煙粉虱種群數量。(3)據題意可知,番茄植株能分泌茉莉酸,該物質會誘導植物產生某些具苦味的次生代謝產物,從而使煙粉虱厭食;番茄與玫瑰長期鄰作時,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從而顯著降低煙粉虱種群數量,因此防治煙粉虱的具體措施有噴施一定量的茉莉酸或作物與玫瑰鄰作等。故答案為:(1)增加茉莉酸的分泌量(2)年齡結構玫瑰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為天敵昆蟲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3)噴施一定量的茉莉酸作物與玫瑰鄰作【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
考點卡片1.種群的數量特征【知識點的認識】一、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二、種群的特征:(1)數量特征(核心問題):①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一般根據年齡結構)(2)空間特征: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3)遺傳特征:遺傳的單位,繁殖的單位.三、種群的數量特征(一)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注意事項:①標志不能過于醒目;②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③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④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1)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2)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不變.(三)遷入率和遷出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四)性別比例性引誘劑應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達到殺蟲效果.)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2、意義:影響種群密度.(五)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1、年齡組成的類型:(1)A增長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大(2)B穩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保持穩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小2、意義: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四、種群數量特征間的相互關系:①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數量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②對一個自然種群來說,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是作為預測一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的決定因素.⑤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⑥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⑦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特征的綜合考察典例1:(2013?浙江)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但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數量變化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的.解答:A、根據出生率的計算應該是20%,自然增長率是10%,故A錯誤;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較高,故B正確;C、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降低,故C錯誤;D、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增長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種群密度增加,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題型二:年齡組成的判斷典例2:(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為()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長型,乙是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分析:本題是根據種群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判斷不同種群的年齡結構的類型.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時期的個體數目比例,分為增長型、穩定性和衰退型,增長型幼年個體比例多,老年的個體比例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穩定性是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比例相當,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衰退型是幼年個體比例少,老年個體比例多,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小.解答:由表格數據可知,三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相等,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比例,甲種群幼年個體比例高,老年個體的比例低,屬于增長型;乙種群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的比例相當,屬于穩定型;丙種群幼年個體比例低,老年個體比例高,屬于衰退型.故選:A.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年齡結構的概念,年齡結構三種類型的判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題型三:圖示分析預測典例3:(2013?洛陽一模)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諸多因素.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決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直接影響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又受各種環境條件(天敵數量的多少、季節更替以及食物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等)的影響.解答:A、從題中柱形圖的分析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底到6月逐漸增多,從6月到12月逐漸減少至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為0,A正確;B、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捕食具有選擇性,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B正確;C、由題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C正確;D、大量誘殺某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的失調,進而通過出生率的明顯降低,使種群的密度的減小,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種群的年齡結構和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A選項的分析是難點,解題時要結合題圖信息與題干信息分析解答.【解題方法點撥】1、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2、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3、樣方法注意事項:(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4、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2.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標志重捕法中的標志技術:①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②標志不能過于醒目.原因: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③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④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⑤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命題方向】題型一:樣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考察典例1:(2012?海南)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隨機取樣B.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分析:種群密度的調查一般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在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注意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合適,并且樣本數據足夠大等.解答:A、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最關鍵是進行隨機取樣,以使所得數據更加接近準確值,A正確;B、據A項可知,取樣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在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錯誤;C、根據調查數據取平均數可估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C正確;D、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樣方法,如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等,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注意點,難度不大,解題關鍵是識記和理解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知識.題型二:取樣方法的考察典例2:(2010?海南)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分析:該草地的面積比較大,直接把該地區的所有該種植物統計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應選用樣方法,樣方法的注意點是本題解題的關鍵.解答: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為樣方法.該草地上全部個體數全部統計難度較大;只選取一個樣方的數目進行調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隨機設置1m2的樣方為宜,并且盡量選擇多個樣方求平均值.故選C.點評:本題著重考查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考查了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典例3:(2010?徐匯區一模)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①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②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具體過程為: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解答: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①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意識,且選取的樣方大小要相同,①正確;②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選取種群分布比較密集地塊,且樣方大小要相同,②錯誤;③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③錯誤;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重點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過程,能注意相關細節,特別是取樣的時候,要注意隨機取樣,而且樣方的大小要相等,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題型三:標志捕重法的考察典例4: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分析: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只/hm2.解答: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數量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但并未滅絕,C錯誤;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因此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間關系、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運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密度;識記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動特點.【解題方法點撥】1、樣方法注意事項:(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2、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3.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知識點的認識】一、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以細菌為例)﹣﹣數學模型1、類型:數學模型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分別是數學表達式和曲線圖,其中前者比較準確,后者更為直觀.2、建立的步驟:研究方法研究實例提出問題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細菌每20min分裂一次模型假設提出合理的假設資源和空間無限,細菌的種群增長不會受密度影響.建立模型用數學形式對事物性質進行表達.Nn=2n,N代表細菌數量,n表示第幾代.修正檢驗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觀察、統計細菌數量,對所建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二、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曲線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1)模型假設: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假定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親代),種群的數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λ倍,且世代間不重疊,該種群后代中第t代的數量為Nt.(2)建立模型:Nt=N0λt(3)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沒有最大值);增長率不變.模型中各參數的意義: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1)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捕食者數量也會增加.(2)特點:①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②種群增長率變化,種群數量由0→K/2時,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數量為K/2時,增長率最大;種群數量由K/2→K時,增長率不斷降低;種群數量為K時,增長率為0.思考:a、右圖中t1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2時,t2是對應種群數量為K值.b、右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由于環境阻力而死亡的個體數,用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分析,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通過生存斗爭淘汰的個體數量.(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三、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1、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一般將種群數量控制在環境容納量的K/2時,種群增長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資源數量最多.當種群數量大于K/2時,可以獵捕一定數量該生物資源,且獲得量最大.過度獵取時,種群增長速度雖然較快,但資源總量減少.2、為害蟲的預測及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四、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人為因素:動物棲息地環境的破壞;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等.【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變化圖分析典例1:(2014?寧夏二模)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主要寄生在各種植物的花內,寄主范圍廣泛,同時極易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西花薊馬在不同寄主上的種群動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西花薊馬的種群密度B.西花薊馬在入侵地的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D.殺蟲劑難以改變西花薊馬抗藥性基因的頻率分析: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其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解答:A、西花薊馬是一種外來入侵害蟲,營寄生生活,不能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故A錯誤;B、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有寄主依賴性,沒有呈現J型增長,故B錯誤;C、西花薊馬種群數量變化受寄主的影響較大,與寄主生長周期特點有關,故C正確;D、殺蟲劑可以選擇抗藥性基因,而使種群的基因的頻率改變,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西花薊馬為素材,結合曲線圖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化,意在考查學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典例2:(2014?威海一模)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右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曲線增長D.如果持續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呈“J”型曲線增長分析:據圖分析,0~4年時λ=1,種群數量不變;4~10年時λ<1,種群數量減少;在10~20年時λ>1,種群數量持續增加.解答:A、前4年,λ值為定值,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第5年時λ<1,說明種群增長率為負值,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組成為衰退性,A正確;B、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B正確;C、第8到10年間λ值<1,種群數量減少,第10年的種群數量最少,“S”型曲線的增長率應該是先增加后減少,而圖中第8到第16年種群增長率先減少后者增加,C錯誤;D、由圖示曲線圖趨勢知如果持續第16到第20年間趨勢,λ大于2,而且基本不變,說明種群數量將持續增加,呈“J”型曲線增長,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變化曲線,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判斷能力,解題時注意S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少,J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不變.題型二:種群增長曲線分析典例3:如圖表示有限環境中某一種群增長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①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②在K值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③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它因素,理論上在K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達到K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分析: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變,種群增長率為0;在處,種群增長率最大,在種群達到值時開始捕撈,才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解答:①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為K值,①正確;②在K值時,種群數量基本穩定,種群增長率為0,②錯誤;③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若不考慮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確;④要想持續獲得最高產量,捕獲之后種群數量不得低于,④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知識,意在考查對知識的識記及理解,屬于容易題.題型三:種群增長率曲線圖分析典例4:如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K,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C.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t2D.在t1~t2時,該魚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分析:閱讀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是種群數量增長率隨時間的變化和種群數量的變化,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并解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解答:A、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圖,t2時種群增長率為0,可以確定該種群的數量變化符合S型曲線,A錯誤;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K,則t1時刻的種群增長率最大,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B正確;C、根據S型曲線的增長率,可知捕魚的最佳時刻是超過K/2,即捕撈至K/2,因此此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使魚群獲得可持續捕撈,C錯誤;D、由于增長率大于零,故種群的數量在t1~t2時逐漸增多,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解題方法點撥】1、“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比較:項目“J”型曲線“S”型曲線含義種群不受資源和空間的限制,種群的數量往往呈指數增長.它反映了種群增長的潛力.種群在一個有限的環境中增長時,當種群數量為1/2K時,增長速率達最大值.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數量將停止增長.前提條件環境資源無限環境資源有限λ(Nt+1/Nt)保持不變隨種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種群增長率(dN/Ndt)保持不變隨種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種群增長速率(dN/dt)隨種群密度上升而上升隨種群密度上升而上升,到一定密度再下降K值(環境容納量)無K值種群數量在K值上下波動2、捕鼠和捕魚的具體應用注意事項滅鼠捕魚K/2(最大增長率)不可盲目減數,以至于獲得K/2最大限度利用,維持K/2K(環境最大容納量)降低K值,改變環境,使之不適合鼠生存保護K值,保證魚生存的環境條件,盡量提升K值性別比例使某一性別不育不能單一捕捉某一性別年齡組成盡量減少幼年個體盡量保護幼體4.環境容納量【知識點的認識】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變,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達到K/2值時,種群增長率最大,此時開始捕撈,才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命題方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魚的國家,一般認為池塘養魚始于商代末年。《詩經?大雅?靈臺》記載“王在靈沼,於物魚躍”,這是關于池塘養魚的最早記錄。下列有關池塘漁業養殖的說法,錯誤的是()A.捕撈時控制網眼大小有利于捕撈后魚種群數量的快速恢復B.調查某種魚的環境容納量可用于確定捕撈的最佳時間點C.投放餌料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以提高池塘中魚類的產量D.魚類養殖時應盡量將生態位不同的魚置于池塘中混合養殖分析: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分成協議書
- 茶館合伙協議書
- 簽訂貿易協議書
- 夫妻吵架解決好協議書
- 王楠離婚協議書
- 聯合應急協議書
- 服裝店員工聘用協議書
- 在職研究生定向協議書
- 房產代理人合同協議書
- 村環境衛生保潔協議書
- 液化天然氣汽車加氣站技術規范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殼式余熱鍋爐
- 加油站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 供電企業輿情的預防及處置
- GB/T 41666.4-2024地下無壓排水管網非開挖修復用塑料管道系統第4部分:原位固化內襯法
- 4、《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
- 大學生職業素養(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涉密內網分級保護設計方案
- 木地板培訓資料大全
- 康養旅游概念及市場現狀分析
- 99版-干部履歷表-A4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