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8第26講種群和群落考試標準必考加試考試標準必考加試1.種群的概念和特征aa7.種群數量的非周期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a2.標記重捕法aa8.種群數量波動的調整因素a3.種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線a9.群落的概念和結構aa4.種群指數增長和邏輯斯諦增長bb10.主要的陸地生物群落類型aa5.環境容納量aa11.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和過程aa6.活動: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c12.頂極群落的概念a考點一種群的特征和增長方式1.種群的概念是指占有肯定空間和時間的同一物種個體的集合體。2.種群的特征(1)誕生率和死亡率①誕生率:單位時間誕生個體數占種群總個體數的百分數或千分數。死亡率:單位時間死亡個體數占種群總個體數的百分數或千分數。②種群的自然增長率=誕生率-死亡率。③地位及作用:確定種群密度,是確定種群興衰的晴雨表。(2)年齡結構①年齡結構:各個年齡組個體數量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關系。②種群的年齡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③年齡金字塔④探討意義:預料種群數量的變更趨勢。(3)性比率:種群內兩性個體數量的相對比例。(4)種群密度①種群密度:某個種群在單位空間或面積內的個體數量。②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常采納標記重捕法,其公式為種群總個體數N=eq\f(M·n,m)(M=標記個體數、n=重捕個體數、m=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3.種群的分布型(加試)(1)概念:種群中個體的空間配置格局。(2)類型:包括勻稱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樹種子常落在母株旁邊而形成集群)、隨機分布(如玉米螟卵塊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見的分布型。(3)實例:蛾類、橡樹和雪松的種子分布屬于集群分布,人類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為集群分布。4.種群的存活曲線(加試)(1)概念:表示種群中全部個體死亡過程和死亡狀況的曲線。(2)曲線繪制數據收集:從至少視察1000個新孵化幼蟲或新誕生個體起先,跟蹤記錄每個個體的死亡年齡,直至全部個體死亡為止。(3)曲線標識:存活曲線二維平面圖的橫坐標是年齡,縱坐標是存活個體數的對數值。5.種群的增長方式(1)種群的指數增長和邏輯斯諦增長比較項目指數增長邏輯斯諦增長條件資源無限、空間無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約的志向條件下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約的條件下增長特點起始增長很慢,但隨著種群基數的加大,增長會越來越快起始呈加速增長,K/2時增長最快,此后增長減速,到K值時停止增長或在K值上下波動有無K值無K值有K值曲線類型“J”形曲線“S”形曲線(2)環境容納量(K值):在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6.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整(加試)(1)種群的數量波動①含義:種群中的個體數量是隨時間而變更的。②緣由eq\b\lc\{\rc\(\a\vs4\al\co1(誕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動,環境條件的變更))③類型eq\b\lc\{\rc\(\a\vs4\al\co1(非周期波動:如我國東亞飛蝗的數量變動,周期波動:如北極旅鼠的數量變動))注:大多數種群的數量波動是非周期波動,少數種群數量波動表現出周期性。(2)種群數量的調整①調整類型:能夠調整種群數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前者包括氣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包括行為調整和內分泌調整。②外源性調整因素:氣候是對種群影響最劇烈的外源性因素,特殊是極端的溫度和濕度。此外,食物也是調整種群數量的重要因素。③內源性調整因素:領域行為對種群密度具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而由于社會壓力加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發內分泌失調被稱作內分泌調整。思索探討(1)誕生率=誕生個體數/種群總個體數=5‰。(2)死亡率=死亡個體數/種群總個體數=2‰。(3)誕生率減去死亡率是種群的自然增長率。2.熱圖解讀:種群數量特征間的關系(1)干脆反映種群的旺盛與衰退的特征是種群密度。(2)能夠干脆確定種群大小變更的特征是誕生率和死亡率。(3)能夠預料種群數量變更方向的特征是年齡結構。(4)能夠間接影響種群個體數量變動的特征是性比率。(5)種群的死亡率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結構,除圖中影響因素外,氣候、天敵、傳染病等都會影響種群密度的變更。(6)春運期間,影響北京、廣州等大城市人口數量的主要因素是遷入率和遷出率。(7)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降低害蟲的密度,原理是怎樣的?提示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導致害蟲的性比率失調,從而降低誕生率。(8)某生物學家對某地的蝗蟲種群進行探討后大膽預料:不久后蝗災會更加嚴峻,他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最可能是蝗蟲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3.如圖所示為種群數量邏輯斯諦增長曲線圖,請思索:(1)種群發展至c時期時,其密度增長率為多少?提示種群發展至c時期時已達到飽和期,誕生率=死亡率,其密度增長率為0。(2)若為某漁業資源,則捕撈時機及捕后種群剩余量分別為圖示哪一點?提示漁業資源最佳捕撈時機為種群數量超過K/2時捕撈,捕后剩余量應維持在b點處。(3)若為害蟲種群數量變動狀況,則防治害蟲最好應從哪一點起先?提示若為害蟲防治,則最好從圖示a點時即實行防治措施,嚴防種群數量達到K/2處。1.“J”形增長曲線和“S”形增長曲線的比較項目“J”形曲線“S”形曲線增長模型前提條件志向狀態:資源無限、空間無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約現實狀態: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約K值有無無K值有K值種群增長率的變更種群增長速率變更適用范圍試驗條件下或種群遷入新環境最初一段時間自然種群聯系2.有關K值的分析(1)K值的示意圖在環境未遭遇破壞的狀況下,種群數量會在平均值旁邊上下波動。當種群偏離平均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整機制使種群數量回到肯定范圍內。(2)K值的應用①對野生生物資源的愛護措施:愛護野生生物生活的環境,減小環境阻力,增大K值。②對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環境阻力(如為防鼠害而封鎖糧食、清除生活垃圾、愛護鼠的天敵等),降低K值。(3)K/2值的應用①對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的一半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再生實力最強——把握K/2值處黃金開發點,維持被開發資源的種群數量在K/2值處,可實現“既有較大收獲量又可保持種群高速增長”,從而不影響種群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②對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必需剛好限制種群數量,嚴防其到達K/2值處。(4)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圖中A、B、C、D點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值,A′、C′、D′點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值。
題型一種群的概念和特征1.(2024·浙江10月選考)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的性比率都為1∶1B.種群內的個體都能互配繁殖C.種群在志向環境下呈“S”形曲線增長D.種群的老齡個體比例過大,預示種群密度將下降答案D解析有些種群的性比率不是1∶1,如雞種群中雌∶雄要大于1∶1,A項錯誤;一個種群內的個體只有進入繁殖期,雌雄個體才可以互配繁殖,B項錯誤;在志向條件下,種群呈“J”形曲線增長,C項錯誤;假如一個種群中老齡個體比例過大,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是衰退型,預示著該種群密度會下降,D項正確。2.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誕生到性成熟須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終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下列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誕生率可能為0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更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由圖示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到6月漸漸增多,從6月到12月漸漸削減,到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誕生到性成熟須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誕生時間也許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的誕生率可能為0,A項正確;天敵傾向于捕食年老體弱的動物,故天敵的遷入可能導致蒼老個體數量削減,使種群的年齡結構發生變更,B項正確;圖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百分比不同,C項正確;大量誘殺雄性個體,會使該種群的正常性比率發生變更,導致種群密度發生變更,D項錯誤。
有關“種群”的兩個易誤點(1)誤認為種群數量=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強調“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即種群數量多,種群密度不肯定大。(2)誤認為年齡結構和性比率都既能影響誕生率,又能影響死亡率。年齡結構既能影響誕生率,又能影響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響誕生率,不能影響死亡率。題型二標記重捕法3計所捕獲的鼠數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如下表:項目捕獲數(只)標記數(只)雌性個體數(只)雄性個體數(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學對數據的分析結果,你認為正確的是()A.此調查方法可以用來調查田中小麥的種群密度B.若田鼠在被捕獲過一次后更難捕獲,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低C.綜合兩次捕獲狀況,該田鼠種群的性比率(♀/♂)約為7∶2D.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只/hm2答案D解析標記重捕法適用于活動實力強的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A項錯誤;標記重捕法理論計算公式N=M·
eq\f(n,m),田鼠在被捕獲過一次后更難捕獲,即m值減小,N值會增大,B項錯誤;通過兩次捕獲狀況,不能確定該田鼠種群的性比率(捕獲次數過少,偶然性較大),C項錯誤;該地區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約為125只/hm2,D項正確。4.(2024·杭州一模)用標記重捕法估算某動物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到40只(雄性30只,雌性10只)標記后放回,其次次捕獲到80只(雄性55只,雌性25只),其中有標記的為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假設雌雄再捕率是不同的,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雌雄比是1∶3 B.種群數量是120只C.種群雌雄比是2∶3 D.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答案D解析依據標記重捕法計算公式,該種群數量為40×80/10=320(只),B項錯誤;種群的雌雄比例狀況無法得出,A、C項錯誤;第一次捕獲到雄性30只和雌性10只,標記后放回,其次次捕獲到雄性55只和雌性25只,其中有標記的雄性6只,雌性4只,據此推想,雄性不簡單被再次捕獲,則再捕率雌性高于雄性,D項正確。采納標記重捕法的留意事項被調查個體在調查期間沒有大量遷入和遷出、誕生和死亡的現象;標記物不能過于醒目;不能影響被標記對象的正常生理活動;標記物不易脫落,能維持肯定時間。例如動物被捕獲并標記一次后難以被再次捕獲,則利用標記重捕法計算出的種群密度比實際密度可能偏大。題型三種群的指數增長和邏輯斯諦增長5.關于圖中種群數量變更的說法,錯誤的是()A.種群“J”形曲線只有在志向條件下才能出現B.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的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指數增長C.自然狀態下種群數量達到600時,種群的增長率為0D.環境條件變更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生相應變更答案B解析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的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由于有環境阻力的存在,種群增長曲線不是標準的“J”形,B項錯誤;K值時誕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不變,此時種群增長率為0,C項正確;環境條件變更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生相應變更,D項正確。6.(2024·臺州期末)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的最大數量B.種群的內源性調整因素不會變更環境容納量的大小C.在志向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容納量D.植食動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一年四季的環境容納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的最大數量。在某些時候種群的數量可能超過環境容納量,但通過調整后又復原到正常數量,A項錯誤;種群的內源性調整因素會變更種群密度的大小,不會變更環境容納量的大小,B項正確;在志向條件下,不存在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C項錯誤;冬季環境不適合植物的生長,因此,植食動物在冬季的環境容納量會下降,D項錯誤。種群數量變更的2個誤區(1)誤認為種群的K值不變。種群的K值會隨環境變更而發生相應變更。(2)誤認為環境容納量是生物種群的最大值。環境容納量(K值)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題型四種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線(加試)7.生態學家對某地區兩個生物種群(Ⅰ和Ⅱ)的存活率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關于對種群Ⅰ和Ⅱ實施重點愛護時期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Ⅰ和Ⅱ都為7~10歲B.種群Ⅰ和Ⅱ都為1~10歲C.種群Ⅰ為0~1歲,種群Ⅱ為6~7歲D.種群Ⅰ為1歲以后各年齡期,種群Ⅱ為7歲以后各年齡期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知,對種群Ⅰ來說,在0~1歲之間種群數量下降較快,也就是死亡率較高,所以應重點愛護;同理對于種群Ⅱ來說,6~7歲之間應重點愛護。8.在無人為干擾的某熱帶雨林中,生活著絨毛蛛猴、紅眼樹蛙等生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絨毛蛛猴種群的存活曲線屬于類型Ⅲ(凹形)B.絨毛蛛猴種群分布型呈隨機分布C.盡管紅眼樹蛙排出的卵(精子)特別多,但其誕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可采納標記重捕法標記捕獲的繁殖季節的成蛙,計算得到紅眼樹蛙的種群密度答案C解析絨毛蛛猴種群的存活曲線應屬于類型Ⅰ(凸形),其種群分布型為集群分布;D項所示該法只能估算成體蛙的密度,不能代表紅眼樹蛙的種群密度。
考點二群落的結構和演替1.群落的結構(2)時間結構eq\b\lc\{\rc\(\a\vs4\al\co1(概念: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而發生有,規律的變更,類型\b\lc\{\rc\(\a\vs4\al\co1(群落物種組成的晝夜變更,群落外貌的季節變更))))2.群落的演替(1)概念: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類型取代另一個群落類型的過程,直到出現一個穩定的群落才會中止。(2)實例:湖泊演替過程,裸底階段→沉水植物階段→浮葉根生植物階段→挺水植物和沼澤植物階段→森林群落階段。(3)類型①原生演替eq\b\lc\{\rc\(\a\vs4\al\co1(含義:在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裸巖、沙丘,和湖底起先的演替,特點:經驗的時間比較長))②次生演替eq\b\lc\{\rc\(\a\vs4\al\co1(含義:在被毀滅群落基質上所進行的演替,特點:基質和環境條件比較好,經驗的時間,比較短))3.頂極群落(加試)(1)含義:一個群落經過長期的演替,最終所達到的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的狀態。(2)確定因素:主要由平均溫度和年降雨量確定。(3)地球上現存的群落大都處于頂極狀態。思索探討1.視察下列圖示,完成群落的空間結構的相關問題。(1)寫出圖中群落空間結構的類型A圖:垂直結構;B圖:水平結構。(2)依據上圖分析確定群落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A圖:植物分層:光照;動物分層: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B圖:地形變更、土壤濕度、鹽堿度的差異、光強度、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2.群落演替的兩種類型類型內容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環境原有群落毀滅,但仍保留了被毀滅群落基質時間經驗的時間長經驗的時間短速度緩慢較快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實例裸巖上的演替棄耕農田上的演替3.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圖1所示,圖2表示兩種群落在演替過程中物種多樣性的變更曲線。(1)針對圖1①圖中正確演替進程為丁→甲→丙→乙。
②該演替與火山噴發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屬于同種類型?請詳細指明。提示該演替過程為次生演替,它不同于火山噴發處的原生演替(兩者的初始植被條件不同)。③該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度有何變更?預料食物網困難化程度會如何變更?提示該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度逐步提高,食物網趨向于困難化。(2)針對圖2①圖中甲、乙曲線分別屬于哪種演替類型?你的推斷依據是什么?提示由于甲曲線群落演替起點的物種多樣性為零,因此甲應屬于原生演替;乙曲線存在起始物種,故應屬于次生演替。②火災后森林中的演替宜用哪條曲線表示?提示火災后森林的演替應為次生演替,用乙曲線表示。③哪種演替速度更快、歷時更短?提示次生演替速度更快,時間更短。題型一群落的概念、結構和類型1.下列關于池塘群落垂直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緩解了種間斗爭C.其層次性主要由水分確定D.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答案C解析池塘群落垂直結構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A項正確;群落的垂直結構緩解了種間斗爭,B項正確;池塘群落的垂直結構主要由陽光確定,C項錯誤;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D項正確。2.下圖中a、b、c分別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域內植物的分布狀況。據此推斷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A.溫度是造成這三個區域內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異的主要生態因素B.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這說明群落具有垂直結構C.c處植物的分層現象主要是因為光照的影響D.影響b處植物出現明顯分層現象的主要環境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三個區域內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異的主要生態因素應是環境條件不同,A項錯誤;a處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這說明溫度影響群落的分布,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植物類群,高山上從山麓到山頂,隨海拔的上升,植被的更替現象叫做“植被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而不是“某個群落的垂直結構”,B項錯誤;c處植物的分層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水的不同深度處光照不同,C項正確;影響b處植物出現明顯分層現象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D項錯誤。群落結構的2個易錯點(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齊一樣”誤以為是群落的結構特征,這里的竹子屬于種群范疇。(2)垂直分布≠垂直結構①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隨海拔高度上升,溫度下降明顯,從而導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闊葉林—針葉林—高原草甸—苔原屬于四個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②群落的垂直結構的分層現象:是指同一個群落內不同物種的配置狀況,包括植物的分層現象(確定因素:陽光)和動物的分層現象(確定因素: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題型二群落演替的概念、類型和過程3.圖甲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狀況,圖乙、丙、丁表示演替過程中各種量隨時間的變更曲線,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圖甲中,b點時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d點時存在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圖乙可表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度與時間的關系C.圖丙可表示該地塊復原原狀的實力與時間的關系D.圖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數量隨時間變更的狀況答案A解析b點和d點均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A項錯誤;隨著時間的推移,物種數量漸漸增多,物種豐度增加,反抗干擾的實力上升,復原原狀的實力降低,B、C項正確;在灌木和喬木占優勢前,草本植物數量漸漸增加,在灌木和喬木占優勢后,草本植物數量削減,最終趨于穩定,D項正確。4.(2024·寧波高三上期末)甲、乙兩地的原始森林,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逝,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下列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甲地和乙地發生的演替類型分別是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演替生長成次生林C.演替過程中的群落沒有垂直結構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漸漸增多答案C解析由題干分析可知:甲地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乙地發生的演替屬于原生演替,A項正確;無論是原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若沒有外力干擾且環境條件相宜,都可演替到森林階段,B項正確;演替過程中的群落形成肯定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C項錯誤;演替的最終結果使生物多樣性增加,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加,D項正確。有關群落演替的3點提示(1)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取代是一種優勢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某物種在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優勢消逝并不意味著該物種滅亡。(2)群落演替類型的主要區分在于起點不同,另外一般原生演替歷時長,而次生演替歷時短,但最終是否能夠演替為森林,要看環境條件。(3)演替不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任何環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終達到一個成熟階段,這時候群落和四周環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穩定狀態。考點三活動: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加試)1.試驗目的(1)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發生的變更,從而了解在封閉環境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規律。(2)學習用血細胞計數板進行酵母菌細胞計數的操作方法,學習比濁計(或比色計)的運用方法,找出酵母菌細胞數量變更與其渾濁度之間的關系。(3)初步嘗試依據測量數據建立數學模型。2.試驗步驟3.依照上述操作連續4天計數并繪制坐標曲線,記錄表格如下計數試管第0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ABABABABAB樣品1樣品2總數平均數稀釋倍數平均數×稀釋倍數比濁計讀數估算數
4.結果分析(1)結論:依據試驗數據可得如上圖所示曲線,增長曲線的總趨勢是先上升再降低。(2)緣由:在起先時培育液的養分足夠、空間充裕、條件相宜,酵母菌大量繁殖,種群數量劇增;隨著酵母菌數量的不斷增多,養分消耗,pH變更等,生存條件惡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誕生率,種群數量下降。思索探討1.從試管中吸出培育液進行計數之前,為什么要輕輕振蕩幾次?提示使酵母菌勻稱分布,減小誤差,計數精確。2.該探究須要設置比照及重復試驗嗎?提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在時間上形成前后自身比照,所以無需設置比照試驗。但要獲得精確的試驗數據,必需進行重復試驗,求得平均值。3.若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實行的措施是什么?提示可增大稀釋倍數后再計數。1.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法(1)鏡檢計數方法①方格內細胞的計數依次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②壓在方格線上的細胞只計左線和上線上的細胞數。③酵母細胞若有粘連,要數出團塊中的每一個細胞。④出芽酵母的芽體體積若超過細胞體積的1/2,則算獨立個體。⑤計數總數不少于300個細胞。(2)計算細胞總數①每方格內的細胞數=細胞數/方格數。②每毫升體積內的細胞數=每方格內的細胞數×2500。③試管內的細胞總數=每毫升體積內的細胞數×10。2.數學模型及其構建方法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建立數學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以細菌繁殖過程中指數增長為例)3.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的5點留意事項(1)方格內細胞的計數依次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壓在方格線上的細胞只計左線和上線上的細胞數。(2)從試管中吸出培育液進行計數前,擰緊試管蓋將試管倒轉數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勻稱分布,減小誤差。(3)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4)溶液要進行定量稀釋。(5)計算1mL菌液的數量時必需搞清如下等量關系:1mL=1cm3=1000mm3。題型一試驗基礎1.下列關于“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A.培育用具必需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育液則不需滅菌B.培育酵母菌時,必需去除培育液中的溶解氧C.從瓶中吸出培育液進行計數之前,不必搖勻培育瓶中的培育液D.為了便利酵母菌計數,培育后期的培育液應先稀釋再計數答案D解析在進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更”試驗時,培育用具和培育液都必需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否則會引起雜菌污染,影響酵母菌的生長,A項錯誤;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所以培育酵母菌時,不必去除培育液中的溶解氧,B項錯誤;從瓶中吸出培育液進行計數之前,必需搖勻培育瓶中的培育液,使酵母菌分布勻稱,從而減小誤差,C項錯誤;為了便利酵母菌計數,培育后期的培育液應先稀釋再計數,D項正確。2.在肯定量的酵母菌培育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樣鏡檢,如圖甲所示(圖中小點代表酵母菌)。將容器放在相宜溫度下恒溫培育5h后,稀釋100倍,再抽樣鏡檢,如圖乙所示。依據試驗結果推斷,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培育5h后,酵母菌種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更可以用標記重捕法C.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時只統計方格內菌體D.培育5h后,酵母菌種群數量已經達到K值答案A解析用血細胞兩邊及其頂角上的菌體;5h前每個小方格內約有5個菌體,而5h后每個小方格內約有10個菌體,但這是在稀釋100倍后的值,所以5h后種群密度增加200倍;此時酵母菌種群數量是否達到K值無法推斷。題型二試驗應用3.(2024·浙江模擬)如圖表示一個10mL封閉培育體系中酵母菌細胞數量的動態變更,關于酵母細胞數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培育至60h時,增長率最大B.接著培育下去,K值不會發生變更C.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調查不能用標記重捕法D.種群自然增長率隨著種群密度的增長而增長答案C解析培育到60h時,種群增長率為0,A項錯誤;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代謝廢物的積累,K值會降低,B項錯誤;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可用抽樣檢測法調查酵母菌種群密度,C項正確;種群密度制約種群數量增加,當種群密度較大時,種內斗爭加劇,種群的數量不變甚至削減,D項錯誤。4.下圖為在等容積的容器中,用不同條件培育酵母菌時,其種群增長的曲線。三種條件分別為:不更換培育液;不更換培育液但定時調整pH使酸堿度恒定且相宜;每3h定期更換培育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曲線①是不更換培育液但定量調整pH條件下的種群增長曲線B.該試驗表明特定空間的環境容納量是可以變更的C.該試驗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更與種群密度、捕食者無關D.若在曲線③所示條件下培育140h后,調整pH至相宜并接著培育,種群數量將始終維持恒定答案B解析每3h定期更換培育液,酵母菌在養分足夠、條件相宜的環境中將會呈指數增長,對應的種群增長曲線是①;假如不更換培育液但定時調整pH使酸堿度恒定且相宜,酵母菌的數量會比不更換培育液稍好一些,對應的種群增長曲線是②;不更換培育液培育酵母菌,一段時間后,酵母菌將會因為養分物質短缺且代謝廢物積累而影響繁殖,對應的種群增長曲線是③,A項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三種不同條件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曲線變更是不一樣的,說明特定空間的環境容納量是可以變更的,B項正確;該試驗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更與種群密度有關,與捕食者無關,C項錯誤;曲線③所示條件下培育140h后,即使調整pH至相宜條件,種群數量也會因為養分物質匱乏而下降,D項錯誤。模擬演練1.冬候鳥秋天飛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組成發生了變更。這體現了群落的()A.時間結構 B.水平結構C.垂直結構 D.分層現象答案A解析冬候鳥秋天飛到南方越冬,屬于群落的時間結構。
2.為了探討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的影響因素,科學家釋放了肯定量的標記過的斜紋夜蛾,適當時間后用殺蟲燈誘殺,統計標記個體的個數占釋放總數的比例(回收率),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標記總量為N,回收率為a,則斜紋夜蛾的種群密度為N/aB.誘捕距離加大,被標記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上升C.該探討說明,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密度無關D.用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可變更種群的年齡結構答案D解析種群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A項錯誤;據圖分析,由于釋放總數的值不變,故誘捕距離加大,被標記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下降,B項錯誤;本試驗沒有說明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密度的關系,C項錯誤。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獲鯽魚106條,做上標記后放回,其次次捕獲鯽魚91條,其中有標記的25條,由此可以估算出該池塘中鯽魚的密度。后來發覺這次估算的結果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分析其緣由不包括()A.捕魚時,在常常飼喂的地方以保證捕到較多的魚B.被標記的魚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C.兩次捕獲的鯽魚數量較小D.標記方法不當導致標記物丟失答案A解析在利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該鯽魚種群密度調查時,要留意在調查時探討對象沒有遷入和遷出、誕生和死亡,標記物不能脫落、不能影響到標記對象的正常活動,標記物不能過于醒目,做到隨機捕魚,只有這樣才能減小估算值與實際值的誤差,使調查結果精確。
4.(加試)(2024·桐鄉期中)生態護坡是由植物和工程組成的綜合護坡技術,該技術在某淤泥海岸獲得勝利,模式圖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運用生態護坡技術后,該海岸物種不斷豐富,演替到平衡狀態時的群落類型由當地的溫度和年降雨量確定B.該海防林帶從起先建設直至穩定的過程中,總初級生產量變更為漸漸增大,直至穩定C.直至穩定的過程中凈初級生產量和總初級生產量的比值逐年減小D.隨著群落的演替,該海岸各種群的種群數量一般呈邏輯斯諦增長答案A解析發生于保留原有植被土壤條件下的演替應屬次生演替,演替到平衡狀態時的群落類型取決于氣候及土壤條件,A項錯誤;群落演替由初始至穩定階段總初級生產量漸漸增大,直至穩定,B項正確;由于呼吸量不斷提升,從而導致凈初級生產量與總初級生產量的比值逐年減小,C項正確;群落演替中,種群數量一般呈邏輯斯諦增長,演替過程將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困難化及功能完善化方向進行,D項正確。5.(加試)(2024·金華十校調研)下列關于頂極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頂極群落的主要種群的誕生率大于死亡率B.頂極群落的能量輸入大于輸出C.在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的頂極群落是北方針葉林D.地球上現存的群落都處于頂極狀態并將恒久保持原狀答案C解析頂極群落中主要種群的誕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頂極群落能量輸入與輸出大致平衡;地球上現存的群落大都處于頂極狀態,但能否保持原狀還取決于有無外力干擾。課時訓練一、學考選擇題1.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與光強度有關B.光強度、地形、濕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著不同生物類群的緣由C.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可以變更群落結構,但不會導致生物群落發生演替D.自然條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困難化、生態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的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與光強度有關,A項正確;群落水平結構呈鑲嵌狀況,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線明暗、溫度、濕度大小等影響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B項正確;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可以變更群落結構,也會導致生物群落發生次生演替,C項錯誤;自然條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困難化、生態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的,D項正確。2.如圖為某地人口誕生率和死亡率的變更曲線。該人群的年齡結構可能()A.由穩定型變為增長型B.由衰退型變為穩定型C.由增長型變為穩定型D.由穩定型變為衰退型答案A解析起先時,誕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齡結構為穩定型;最終誕生率遠大于死亡率,故年齡結構變為增長型。3.下列關于誕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一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誕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誕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誕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誕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種群年初個體數為100,一年新生個體數為20,則誕生率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死亡率為10%,種群年增長率為10%,A項錯誤;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的動物,當雌雄比為1∶1時,每個成熟正常個體都能產生后代,此時的誕生率最高,越接近該比例,誕生率越高,B項正確;調控環境條件,使動物性成熟推遲,動物的繁殖期推遲,會導致年平均誕生率降低,C項錯誤;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由誕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確定,不能單獨比較三者的誕生率大小,D項錯誤。4.某農田棄耕后發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過程中不同階段優勢植物和常見植物記錄如下表。相關推斷錯誤的是()棄耕年數優勢植物其他常見植物0~1馬唐草1飛蓬草豚草2紫菀豚草3須芒草5~10短葉松火炬松50~150櫟等硬木樹山核桃A.在演替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物種,并取代原有的物種B.隨著時間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困難C.群落演替使生態系統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D.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比較緩慢答案A解析在演替過程中是優勢種的取代,不是物種的取代,A項錯誤;由題表可知,該演替過程為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困難,B項正確;群落演替中物種組成越來越困難,使生態系統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項正確;由題表可知,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須要的時間較長,比較緩慢,D項正確。5.如圖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原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環境因素最可能是該地區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中全部種群的數量都呈“S”形曲線增長D.不同時期群落中優勢種群不同與植物對光、肥、水等的生長需求不同有關答案C解析在沙丘、裸巖等上的群落演替類型屬于原生演替,A項正確;植物類群的增加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如土壤含水量、溫度、光照、礦質元素等,不同地區、不同植物、不同生長時期影響生長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區植被影響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B、D項正確;演替中優勢種的數量會增加,而劣勢種數量一般會削減甚至消逝,所以不行能全部種群都呈“S”形曲線增長,C項錯誤。6.(2024·荊門模擬)科學家探討某區域中田鼠的種群數量變更,得到該種群在數年內的誕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線如圖(其中R=誕生率/死亡率)。在不考慮遷入、遷出的狀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圖中可知O~d期間田鼠種群數量出現了周期波動B.田鼠種群數量在a~d之間經驗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間始終在下降C.該田鼠種群增長為邏輯斯諦增長,c點時種群密度最小D.由圖可知,a、b兩點時對應的種群自然增長率相等答案B解析在O~d范圍內,只能體現出一個變更過程,沒有呈現出周期波動,A項錯誤;據圖可知,田鼠種群數量在a~b之間,由于R大于1,所以種群數量始終增加,在c~d期間時,田鼠的種群誕生率與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誕生率小于死亡率,田鼠的種群數量始終在削減,B項正確;在c點和d點時,田鼠的種群誕生率與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誕生率小于死亡率,田鼠的種群數量始終在削減,所以在d點時,種群密度最小,C項錯誤;據圖可知,a、b兩點田鼠種群的誕生率與死亡率比值R相等,但田鼠種群的自然增長率=誕生率-死亡率,由于種群的數量不相同,所以自然增長率不肯定相等,D項錯誤。7.(2024·諸暨質檢)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沒有自然選擇,則基因重組不會變更種群基因頻率B.一個北溫帶湖泊中的某種藻類呈垂直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種群的外源性和內源性調整因素都會影響種群的K值D.人工飼養的高密度魚塘中植物固定的總能量大于一級消費者獲得的總能量答案A8.(2024·溫州模擬)下圖為矛隼在某地區70年內的數量變更狀況(無遷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種群的數量在70年內呈周期波動B.前40年,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為150只C.圖中P點到Q點,種群數量表現為指數增長D.病源物對該種群增長的抑制作用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答案D解9.(2024·長興中學模擬)探討人員調查了“不同放牧強度對植物現存生物量的影響”,結果如下表。(單位:kg/hm2)放牧強度總現存生物量播種牧草雜草白三葉鴨茅可食性雜草有害植物輕度1120015016509300100中度3810210400280040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的緣由是捕食者削減B.牧草與雜草之間的競爭破壞了物種多樣性C.重度放牧可能引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D.牧草呼吸消耗增加,導致現存的生物量削減答案C解析有害植物生物量增加的緣由是可食性雜草削減,A項錯誤;牧草與雜草之間的競爭,使物種多樣性增加,B項錯誤;重度放牧使總現存生物量削減,可能引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C項正確;依據表格信息,牧草現存的生物量削減的緣由是過度放牧導致的,D項錯誤。二、加試選擇題10.(2024·浙江模擬)猞猁以雪兔為食,如圖為1850年~1940年的90年間,雪兔和猞猁的種群數量波動狀況,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這種種群數量波動方式屬于非周期波動B.氣候、食物、領域行為等外源性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極為劇烈C.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屬于該生態系統的次級生產量D.雪兔屬于小型哺乳類,因此其存活曲線與人類類似,接近凸形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這種種群數量波動方式屬于周期波動,A項錯誤;領域行為屬于內源性調整因素,B項錯誤;猞猁捕食雪兔后同化的能量屬于該生態系統的次級生產量,C項正確;雪兔屬于小型哺乳類,種群各年齡組的死亡基本相同,其存活曲線為對角線形,人類絕大多數個體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齡,早期死亡率極低,但一旦達到肯定生理年齡時,短期內幾乎全部死亡,存活曲線為凸形,D項錯誤。11.如圖表示北極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間種群數量變更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北極旅鼠種群數量每3~4年達到峰值,呈周期波動B.a點時,雌鼠生殖實力下降是內源性調整因素的影響C.b點時北極旅鼠的次級生產量仍可能大于零D.a點到b點過程中,北極旅鼠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下降答案D解析北極旅鼠種群數量每3~4年達到峰值,呈周期波動,A項正確;a點時,雌鼠生殖實力下降是內源性調整因素的影響,B項正確;b點時北極旅鼠的次級生產量仍可能大于零,C項正確;只要環境條件基本不變,環境對某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就不會明顯變更,D項錯誤。12.(2024·臺州模擬)棲息在戈夫島的信天翁從1889年以來始終穩定在4000只左右。這種鳥須要9~11年才能達到性成熟,每隔2年繁殖一次,每窩只產一個蛋,親鳥共同育幼。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確定其誕生率B.領域行為不會變更信天翁的環境容納量C.信天翁的種群存活曲線符合類型Ⅲ(凹形)D.1889年以來該島上信天翁種群的生物量保持穩定答案C解析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產仔數和每年生殖次數確定其誕生率,A項正確;領域行為不會變更信天翁的環境容納量,B項正確;信天翁的種群存活曲線符合類型Ⅱ(對角線形),C項錯誤;1889年以來該島上信天翁種群的生物量保持穩定,D項正確。13.以下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群落有肯定的空間配置格局,種群內個體的分布則都是隨機的B.群落的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炸藥配送合同
- 推動戰略實施的主管工作反饋計劃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綜合素質試題及答案
- 跨越難關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應對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技術挑戰及試題及答案
- 細菌抗性機制和檢測方法試題及答案
- 項目范圍變更的管理流程考點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文檔控制流程與規范試題及答案
- 提高項目管理考試通過率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未來職業規劃試題及答案
- 醫療器械公司規章制度與管理條例
- 2025年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春新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節 物體的浮與沉 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 城市更新專題培訓
- 燈謎文化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文化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案
- 小學生交友主題班會課件
- 2024年共青團入團考試題庫及答案
- 最優控制理論課件
- 202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崗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