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01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框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框。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貧困作為一種古老的經濟現象,同時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性問題。傳統社會相對現代社會來說物質匱之、生產效率低下,但物質的匱乏造成的貧困現象與貧困文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貧困文化是貧困群體所擁有的一種亞文化,當這種文化沁入到了這個民族成員的血液和靈魂之中,就具有很強的韌性。當前,中國消除了延續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進入了后小康時代雖說物質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一種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適應文化卻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并且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巨大阻力,制約著整個后小康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大了相對貧困治理的難度。西方傳統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種主流,基督教將“貧困”作為一種“惡”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來消除這種“惡”,中國古代占主導地位的是儒家倫理文化,而儒家倫理奉行的是一種“善”文化,并且通過官方正統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為主流。儒家思想家將“貧困”作為一種“善”,主張用“節欲”的方式來對付“貧困”,甚至將“貧窮”作為一種“美德”來進行歌頌。被統治者用來作為治國指導思想的儒家文化,將“貧窮”作為正統的意識形態,并將其頌揚為一種美好境界。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浸淫在對貧困的這種認識和熏陶中。“貧困”即“美德”,成為一種精神鴉片,“安貧樂道”的“貧困文化”和“貧困觀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液中。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對待“貧困”的觀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貧困倫理”文化有過之而無不及。早期道教承襲并且衍化了道家的寡欲觀,認為“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求人們守貧、苦行和守拙,佛教傳入中國后,儒道釋三者合流,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安貧樂道”的民族心理,“貧困文化”和“貧困觀念”的負面作用更加凸顯,很快得到中國民間和官方的認同,其安于貧窮、與世無爭的消極心理更加深入人心。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代,儒道釋三家合流后塑造的“安貧樂道”的“貧困觀念”和“貧困文化”,對于調適中華民族群體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產生了很強的正向激勵作用,使人們在面對貧窮落后的逆境和壓力時,仍然保持一種堅韌不拔、刻苦耐勞的品性,并能夠窮則思變,形成一種有效應對、適應與成長的心理機制。但是,這種“貧困文化”和“貧困觀念”僅契合農耕文明,適應生產力水平低下、工具簡陋和生產資料有限的時代文化。在這種貧困文化的熏染下,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與現代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市場經濟時代相抵牾的民族心理,社會心理學認為,貧困心理基因是有記憶、有遺傳的。貧困文化基因中的這種韌性,無疑為消除了絕對貧困的后小康社會相對貧困的治理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增加了后小康時代相對貧困治理成本。因此必須未雨綢繆,按照工業革命4.0時代、5G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標準,根據相對貧困的特征,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摘編自唐任伍《貧困文化韌性下的后小康時代相對貧困特征及其治理》)材料二: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貧困,帶領人民從“短缺”邁向“豐裕”、從“貧困”跨入“小康”,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扶貧使命的終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中國扶貧戰略即將由消除絕對貧困向緩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對貧困轉變。就絕對貧困而言,貧困主要表現為“短缺經濟”“物質匱乏”“僅維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貨幣化”等。身處絕對貧困中的人無暇顧及生存以上的發展性問題,生存問題的迫切性使得貧困的相對屬性被短缺經濟遮蔽。相對貧困則是在一定的對比中顯現的。相對貧困是由多種因素相互疊加呈現出來的主客觀狀態,它不僅是滿足低起點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會比較的動態綜合性結果,在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下,依賴個人或家庭的現有資源即便可以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但相對于社會平均生活水準或其他群體,仍處于較低水平的生活境況或狀態,這就是相對貧困。相對貧困表現為經濟維度(收入與消費),社會發展維度(就業、教育、社會保障)、自然生態維度等多維度的匱乏。雖然平均生活水準是通過特定貧困測量所得,但它仍是動態演變的,會因時空和人的感知差異而不同。因此,相對貧困包括客體評判和主體感受兩個層面,前者是社會針對個體所作的客觀式評價,后者是貧困主體自身對生活境況的主觀式評價。與絕對貧困不同,相對貧困是同一時期不同地區或階層間基于主觀認定的生存水準差別而形成的貧困,相對貧困由于存在著不同的參照系,其地方性和區域性特征突出。(摘編自王國敏《后小康時代中國相對貧困的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但是嵌入到民族心理的適應性文化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對治理相對貧困產生了消極影響。B.儒家將“貧困”作為一種“善”,甚至作為一種美德進行歌頌,并通過統治者正統的教化渠道,使之成為中華文化主流。C.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貧困文化長期影響著中華民族,并成為文化基因根植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讓貧困治理工作難度加大。D.相對貧困表現為低起點的基本生活要求,是社會多維度比較的綜合性結果,呈現出動態特點,具有地域性差異。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道釋”主張“安貧樂道”,使安于貧窮、與世無爭的消極心理深入人心,但在歷史上也產生過一定的積極影響。B.由于貧困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后小康時代相對貧困的治理難度明顯大于扶貧初期絕對貧困的治理難度。C.西方傳統文化中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古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倫理文化,因應對貧困的方式不同,所以對貧困的認識也不同。D.將時間因素、地方因素、區域因素結合起來,從社會客體進行客觀評價,就能準確識別相對貧困。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屬于相對貧困的一項是(3分)A.王某是地道的農民,妻子又臥病在床、生活難以自理,家里還有一個未成年的女兒要撫養,他只能困守幾畝薄田度日。B.陳某某夫婦文化素質低、缺少經濟來源,外出打工又因無一技之長而無法立足,回村后全靠打短工艱難維持生計。C.李某某夫婦因城郊規劃拆遷而遷入城市打工,收入低且不穩定,夫婦倆常為不能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而自責。D.劉某某家在偏遠的鄉鎮,妻子因家庭貧困而離家出走,自己在外做泥瓦匠又出事故而傷殘,靠年老體弱的父母幫襯度日。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5.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闡述貧困時角度上的不同點,并結合兩則材料給中國今后的扶貧工作提兩條合理化建議。(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遭遇“王六郎”(節選)梁曉聲第一次見到那孩子,大約在四年前的夏季。我在北京南站附近一條馬路上攔出租。我不會網約,何況手機上并沒下載網約軟件。正犯難,見前方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大男孩。大男孩有一張單純又陽光的臉,氣質聰慧,頓時使我聯想到了《聊齋志異》中那些善良而才情內斂的小書生,他們是蒲松齡筆下追求起美好愛情來不管不顧的狐仙鬼妹們喜歡的類型。我識人的經驗告訴我,向這樣一個大男孩尋求幫助是會被耐心對待的,便問:“如果我讓家人幫我約車,應該告訴家人這里是什么地方呢?”他反問:“您自己不會?”我不好意思地說:“是啊,落伍了。”他笑道:“①許多老同志都不會,這是你們不必在乎的短板。但您不能將自己定位在這兒,網約車的導航器是導不過來的……”他說時,眉目間一直呈現著笑意。分明的,助人對他是件愉快的事。他的口吻和他臉上的表情,使他看起來像一位負有監護責任的大人在向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作解釋。在立交橋的陰影下,他的臉看上去似乎更陽光了。“那……”雖然我特受用他對我的善待,內心里卻不免焦躁。他左看看,右看看,指著一處有明顯的拱形大門的小區說:“告訴您的家人,讓網約車到那兒接您。”于是我與兒子通手機,之后謝過大男孩,與他聊起來。我以為他是初三生,他說他已經高二了。我猜他是偏文科的學生,他說恰恰相反,他的理科成績更優些,考大學也會選擇理科專業。他的話使我這個在大學教了十五六年中文的人頗窘。他看出來了,笑問:“您是大學老師?”我說:“曾經是,教中文的,退休了。”“哈,請原諒,希望沒傷害到您的尊嚴!”他笑出了聲。一種開心的笑,其聲不高,卻爽朗。我受他那笑的感染,也笑了。這時我的手機響了,是兒子打來的,說只提供一個小區的名稱約不到車,還須提供什么街或什么路,②我不知南站屬于什么區,而我站在什么街或什么路的立交橋下,大男孩竟也不知道。“老師別急,我立刻就能替您查到,分分鐘的事兒。您穿得也太多了啊,起碼可以將西服脫下搭手臂上吧?您這樣,我看著心疼!”他掏出一包紙巾遞向我,我擦汗脫西服那會兒,他快速地在手機上查出我們所處的位置。我因為遇到了他,慶幸不已。兒子用短信告知我,已替我約好車了。大男孩說:“您應該轉移到小區大門那兒去,您兒子替您定的準確位置肯定是那里。”我說:“不急,還有五六分鐘呢,陪你說會兒話,你怎么對我‘您、您’的?”他笑道:“您是長輩嘛。”我說:“可你還開始叫我老師了。”他說:“您曾是大學教授,我是高二學生,稱您老師太應該了呀。”脫下西服后我身上不那么熱了,約好了車心里也不焦躁了,于是我們之間進行了以下愉快的對話。看得出,有個人陪他說話,也正符合他的心愿。“你根據什么認為我是教授?”“您自己說您曾在大學教書嘛。到了您這種年齡,普遍而言,退休前都會熬成教授了。”③“熬”字由一個大男孩口中說出,使我臉上有點兒掛不住。他看出了我的窘態,立刻道歉:“對不起,用詞不當,應該怎么說好?‘修成’,還是‘進步成’?”我也看出,他那種一本正經的虛心請教的樣子是裝的。那會兒,這陽光大男孩表現出了他調皮的一面。我沒正面回答他的話,而是問:“一個陌生人對你自稱曾是教授,你一點兒都不懷疑?從小到大,沒人告誡你別和陌生人說話嗎?”他鄭重地回答:“您問的是兩個問題,我先回答第一個。小時候,我爸媽都告誡過我,千萬別和陌生人說話。小時候姑且不論,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朗朗乾坤,光明世界,一名高二男生居然不敢和陌生人說話,他將來的人生還有什么出息呢?如果中國這樣的青年越來越多,中國的將來豈不堪憂了?再回答第二個問題。我是很有一些識人經驗的,我對自己的經驗也很自信。從面相學來看,您絕不會是一個可能對他人構成危害的人。”我也笑了,如同當面受表揚。我雖老了,對于表揚還是挺開心的。和這樣一個大男孩說話,不但愉快,簡直還十分有趣,我享受。然而他的手機響了。大男孩通完話,向我伸出了一只手:“那么……”倏忽間,我覺得我已喜歡上了他,竟有點兒不愿握過手一走了之。“先別……我的意思是,咱倆加上微信怎么樣?”我這么說時,臉紅了,自從我也開通了微信,還是第一次向人提出這種請求。他收回手,意外地張大了嘴,仿佛是在無聲地說:“④有必要嗎?多此一舉了吧?”“我希望交你這個小朋友……”我自己都覺得我的話幾近于倚老賣老。但話已出口,之后我沖他耳邊小聲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哈,哈,太像小說了吧?讓您高興一下,我看過您的作品!”他的上身旋轉了一下,那是許多人高興時的肢體語言。我見自己的手機上顯示他的網名是“王六郎”,不禁再問:“《聊齋》中那個王六郎?”他說:“對!我特喜歡那一篇。《聊齋》中關于男人之間的情義故事很少,《王六郎》那篇可視為佳作!不多說了,您約的車也該到了,您快到馬路那邊去吧!要走斑馬線,老師別闖紅燈哈!”結果我倆并沒握一下手。(選自《人民文學》2023年9期,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介紹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起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也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B.在得知“我”曾是大學老師后,他的態度變得愈加恭敬,稱呼“我”為“您”,且因怕傷“我”自尊而道歉。C.“我”想跟他加個微信,便先報出了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揭示了“我”怕被他拒絕而盡顯真誠的心理。D.選文以“結果我倆并沒握一下手”作結,獨句成段,語氣表達更加強烈,使“我”的遺憾之情溢于言表。7.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中他指出這是“短板”,但又表明“不必在乎”,顯示出他的體貼。B.句子②中的“竟”字,寫出了“我”對他不知道區名、街名或路名的驚訝。C.句子③中“我”之所以會感到臉上有點兒掛不住,是因為他說出了事實。D.句子④是“我”猜想的他的心理活動,表明“我”為自己的唐突而不好意思。8.小說中“我”兩次提及《聊齋志異》,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9.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說:“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請結合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簡要分析“王六郎”的人物形象。(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觀聽不參則誠不聞,聽有門戶則臣壅塞。魯哀公問于孔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國愈亂,其故何也?”孔子對曰:“明主之問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議于下。今群臣無不一辭同軌乎季孫者,舉魯國盡化為一,君雖問境內之人,猶不免于亂也。”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而惠施欲以齊、荊偃兵。二人爭之。群臣左右皆為張子言,而以攻齊、荊為利,而莫為惠子言。王果聽張子,而以惠子言為不可。攻齊、荊事已定,惠子入見。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齊、荊之事果利矣,一國盡以為然。”惠子因說:“不可不察也。夫齊、荊之事也誠利,一國盡以為利,是何智者之眾也?攻齊、荊之事誠不可利,一國盡以為利,何愚者之眾也?凡謀者,疑也。疑也者誠疑以為可音興以為不可者半今一國盡以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有刪改)材料二: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實之聲。今之新辯濫乎宰予,而世主之聽眩乎仲尼,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趙任馬服①之辯,而有長平之禍。此二者,任辯之失也。夫視鍛錫②而察青黃③,區冶④不能以必劍;水擊鵠雁,陸斷駒馬,則臧獲不疑鈍利。發齒吻形容,伯樂不能以必馬;授車就駕,而觀其末涂,則臧獲不疑駑良。觀容服,聽辭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試之官職,課其功伐,則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夫爵祿大而官職治,王之道也。(節選自《韓非子·顯學篇》,有刪改)【注】①馬服: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因戰功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后代文章多以“馬服”指代趙奢,也有文章指代趙奢之子趙括。②鍛錫:古人鍛煉金屬時摻的錫。③青黃:藍黃色,冶煉金屬時的火色。④區冶:區冶子,春秋時善于鑄劍的人。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疑也者A誠疑B以為可者C半D以為E不可者F半G今一國盡H以為可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門戶,指派別、門派,文中指一個派別之言,即“門戶之見”的意思。B.偃,指停止,與“偃仰嘯歌”(《項脊軒志》)中的“偃”意思不同。C.形容,指形體容貌,與現代漢語“喜悅難以形容”中的“形容”意思不同。D.“遷官襲級”與“不韋遷蜀”(《報任安書》)中的“遷”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認為,君主觀察和聽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驗證,就不會知道實情;如果群臣的說辭都一致,國家就有可能會混亂。B.材料一中惠子指出,如果攻打齊、楚確實有利且整個國家都因此獲利,那就肯定有問題,因為聰明人大多不這樣認為。C.材料二認為華陽之戰的慘敗、長平之戰的大禍,是由魏、趙兩國任用花言巧語的孟卯與紙上談兵的趙括造成的。D.材料二運用類比論證,通過討論如何識別劍器的鈍銹與鋒利、馬匹的低劣與優良進行比較類推,闡釋了識人之道。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1)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國愈亂,其故何也?(2)為悅其言,因任其身,則焉得無失乎?14.請綜合兩則材料分析,在韓非子看來,君主應如何觀察和評判臣下的言行?(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喜雨曾鞏偶徇一官偷祿計,便懷千里長人①憂。桑間舉箔蠶初繭,隴上揮鐮麥已秋。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云雨出靈湫。從今菽粟非虛禱,會見甌窶②果滿篝。【注】①長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長。②甌窶:狹小的高地。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說自己偶然處置了一個竊取朝廷俸祿的官員,便生出對官場的憂慮之情。B.領聯寫農人有的編織竹畫供蠶結繭,有的揮鐮收麥,字里行間透出作者的喜悅。C.頸聯的“更”字表明作者對農人忙于農活是喜悅的,對響雷下雨更覺喜上加喜。D.尾聯“禱”字透出作者對農業豐收的渴盼,“非虛”二字是說他的愿望終將實現。16.清初文學家褚人獲評此詩日:“憂喜之間,盡見儒者情懷。”請結合詩的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學習是一種態度,不論年齡大小,自覺與他人交流,總會有所收獲,正如韓愈《師說》中所說“,?”(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表明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以誠待人是事業成功的關鍵。(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僅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載著無盡的漂泊之苦、思鄉之情或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讀高中是在涼山的西昌城里,進了城,要面子,穿草鞋的少,都弄一雙解放鞋穿在腳上。膠底帆布面,結實;只是鞋臭,味大。我們是住校生,一間宿舍里睡二三十個學生,不知道空氣指數里,鞋臭味怎么測定?好在大涼山,四季如春,宿舍開門敞窗,從不關閉,我們吸納天地清新之氣,也飽覽了窗外的①。讀大學是福氣,三十歲遇上“恢復高考”的好事,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走在街上,隔著馬路都能感受到我的②。那時夏天流行塑料涼鞋。雖然商店里也有皮涼鞋賣,但當時實行憑北京“工業券”購買商品。“工業券”這玩意厲害,能保證首都市場繁榮,貨架上的商品③,什么都有。但塑料鞋便宜實惠,五六元錢一雙,不要“工業券”,能穿一夏天。所以我的大學生活記憶是穿著塑料鞋走在滾燙的柏油馬路上。蔣勛說“因為它里面有記憶,它不只是一個物件”。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一雙鞋,不可缺,接地氣,也不可少。鞋真是生活的伴侶,穿膠鞋的高中,穿塑料鞋的大學,它們各自都讓我接了不一樣的地氣呢!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下列各句中的雙引號的用法,與文中劃線部分相同的一項是(3分)A.他一下讓我想起范仲淹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B.包身工基本的人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語文必修鴻門宴課文課件上
- 2025年經濟法復習方向試題及答案實踐
- 自考行政管理考試工具試題及答案
- 公司財務風險評估
- 藥師解析能力試題及答案集合
- 行政法學在社會發展的作用試題與答案
- 文化創新思維及管理試題及答案
- 中醫內科學-肺癆課件
- 行政管理2025年考試高效試題及答案
- 第10節 概率與函數、數列
- 水平螺旋輸送機設計計算及參數表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10第十講 中外會通與中華民族鞏固壯大(明朝時期)
- 產品質量管控與2023年質檢合格率報告
- 庭院造園行業分析
- 口腔醫學技術:牙齒熔模的制作
- 保險理賠賠償協議書
- 公交司機禮儀服務培訓課件
- 空調冷熱(冷卻)水系統安裝(金屬管道)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新表)
- 生物質燃氣的制備及利用
- 2024年國家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家庭與生活環境職業生涯規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