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九年級學業水平模擬檢測題歷史注意事項:1.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8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1表列舉了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部分文化遺存概況。據此可知,這一時代題1表遺址時間出土情況浙江良渚遺址距今約5000年有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的內城和更大規模的外城,發現宮殿、祭壇等陜西石峁遺址距今約4300年遺址石城面積逾400萬平方米,城內密集分布著大量宮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業作坊等山西陶寺遺址距今約4000年中期城址面積約280萬平方米,呈“回”字形,分布有宮殿區、大型禮制建筑等A.貧富分化現象出現B.多元一體格局形成C.早期國家形態出現D.政權神權不斷融合2.題2圖所示的是陜西寶雞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及其內底銘文,該銘文記述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成王遷都等西周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這與《尚書》中的記載相吻合,從而證實了該歷史文獻有一定的準確性。這說明考古發現A.能夠全部反映歷史事實B.可與歷史文獻相印證C.是研究歷史的唯一依據D.比歷史文獻更有價值3.秦統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等措施。這些措施A.推動了法律的完善B.阻礙了封建經濟的發展C.加速了秦朝的滅亡D.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4.自西漢初年以來,豪強大族從煮鹽、冶鐵、鑄錢中獲利豐厚。但漢武帝在戰爭中號召富家捐輸時,卻無一響應。為改變這一局面,漢武帝推行了A.均輸平準B.鹽鐵官營C.尊崇儒術D.刺史制度5.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的各民族很多人的衣冠、語言與中原無異。同時,北方各民族尚武、勇健的氣質傳入中原地區,使中原呈現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氣質。這說明當時A.中原地區社會風氣嬗變B.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C.內遷各族漸以農耕為主D.民族交融趨勢不斷加強6.題6表所示的是唐朝對外交往的部分史實。據此可知,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題6表人物內容結果玄奘西行取經游歷17年,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鑒真六次東渡對日本文化產生巨大影響A.文化繁榮,世界領先B.交通發達,縱貫歐亞C.國力強盛,威震四海D.雙向交流,兼容并包7.《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開封的相國寺“殿后資圣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可見,開封的百姓對書籍實有一定的需求,城中處處是書店。這一現象得益于A.印刷術的進步B.造紙術的發明C.指南針的應用D.科舉制的廢除8.《馬可·波羅行紀》記載: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或三十邁耳,必有一驛。無人居之地,全無道路可通,此類驛站,亦必設立。……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為欽使之用。這說明,元朝設立驛站旨在A.顯示元帝國的強盛B.推動東西方文化融合C.強化對地方的控制D.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9.乾隆至嘉慶年間,廣州十三行商行最多時達幾十家。行內可見店鋪林立,綢緞綾羅、茶葉、陶瓷堆積如山,和十三行有貿易來往的有英國、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巴西、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等數十個國家。由此可見,廣州十三行A.對外貿易繁榮B.使海上絲綢之路得到拓展C.行商享有特權D.成為政府財政的倚重10.題10圖所示的是魏源所著《海國圖志》的部分目錄。這反映了A.部分知識分子應對西方侵略時的思考B.民眾認識到抵抗西方侵略的必要性C.民眾對西方歷史地理知識的迫切需求D.部分知識分子對當時世界全面認知11.19世紀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向美國、歐洲分批派遣總計200余名留學生,他們歸國后,主要投身于軍事工業和近代海陸軍,成為海軍、船舶制造等領域的骨干力量。這表明洋務運動A.廢除了科舉制度B.加強了國防建設C.發展了民用工業D.實現了富國強兵12.題12表所示的是1896年梁啟超在《時務報》上刊登的《西學書目表》所著錄譯書的分類情況。該書著錄了近代以來譯書約300種,出版后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不斷有人續作。他的這一做法題12表西學13類算學、重學、電學、化學、聲學、光學、汽學、天學、地學、全體學、動植物學、醫學、圖學西政10類史志、官制、學制、法律、農政、礦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雜類5類游記、報章、格致、西人議論之書、無可歸類之書A.開啟了救亡圖存的探索B.沿襲了中體西用思想C.促進了維新思想的傳播D.提出了民主科學口號13.1912年’3月11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其中規定: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這體現了A.權力制衡B.司法獨立C.言論自由D.君主立憲14.1915年9月15日發行的《青年雜志》封面有法文“LAJEUNESSE”(“青年”)字樣。該雜志改名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語刊名。這說明《新青年》雜志A.揭示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B.折射出新文化運動的時代內涵C.反映了五四運動對青年的影響D.彰顯了文學革命對思想的改造15.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紅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這里的“新”指的是A.新的革命任務B.新的革命前途C.新的革命對象D.新的群眾基礎16.“會議指出,在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是我們不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主要原因。會議上,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三人團,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該“會議”A.首先確定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B.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C.宣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D.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紅軍17.題17圖所示的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黑龍江璦琿縣填發給村民的土地執照。該史料可用于研究A.十年內戰時期的土地革命B.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C.東北解放區的土地改革D.東北地區的社會主義改造18.據統計,1949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在工農業凈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為84.5%,1952年為74.7%,1957年為62.3%。這種變化反映了我國:二:二A.“一五”計劃成就顯著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C.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D.國民經濟調整完成19.題19圖所示的是《人民日報》部分時期對美報道的傾向統計情況。圖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A.美國的霸權受到了挑戰B.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D.中國對美國的認識在不斷改善20.近年來,我國圓滿完成了探月四期、首次火星探測、空間站建造、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在航空發動機、人工智能等裝備和技術領域也取得豐碩成果。這說明我國A.廣泛參與多邊外交活動B.貨物貿易總量居世界第一C.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增強D.民眾文化自信得到了提升21.地中海曾被冠以多種稱呼,如“偉大的海”“墮落的海”“智慧之海”“民主之海”等,不同的稱呼反映了人們對地中海區域歷史發展的不同理解。其中,“民主之海”反映了A.羅馬帝國的發展壯大B.羅馬法律的發展歷程C.古希臘對外貿易繁榮D.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22.題22表所示的是11—15世紀歐洲興起的大學數量及地域分布。推動這一時期大學興起的主要因素是題22表國家地區意大利法國英國蘇格蘭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匈牙利大學數量/所20823131163A.城市經濟的發展B.莊園經濟的繁榮C.近代科學的興起D.理性時代的到來23.在西方文化中,哥倫布通常被視為英勇的探險家和發現者,他的名字被銘刻在地理學和歷史的殿堂中。然而,在拉丁美洲地區他的名字可能帶有負面的含義,常與殖民主義和文化侵略聯系在一起。這說明A.哥倫布是新航路開辟的創始者與締造者B.評價者的立場與價值觀影響歷史解釋C.歐洲人對哥倫布的評價比較客觀公正D.新航路開辟把世界日益連為一個整體24.文藝復興以前,光在藝術中是用來表現神圣性的最直接要素。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光照被大量運用于對普通人物的塑造上。這一變化邢版邢版A.源于對光的科學認知加深B.反映出教會勢力的急劇衰落C.體現了對人性價值的肯定D.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25.題25圖所示的是1852年刊登于英國著名的幽默諷刺雜志《笨拙》上的一幅漫畫。漫畫主要揭示了A.城市的化工污染嚴重B.自然災害肆意蔓延題25圖題25圖C.工業時代的社會弊病D.貧富分化現象加劇26.林肯和亞歷山大二世,一個是美國民選總統,一個是俄國世襲沙皇,在歷史上兩人都獲得了“解放者”的美譽。兩位“解放者”都A.推動了本國的現代化進程B.領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C.維護了民族國家主權統一D.促進兩次工業革命完成27.德意志民族對《凡爾賽條約》充滿仇恨,他們懷念帝國,希望出現一個鐵腕人物重振國威。這種持續高漲的復仇主義成為20世紀30年代希特勒上臺的原因之一。材料旨在說明《凡爾賽條約》A.協調了戰勝國間的矛盾B.埋下了更大沖突的隱患C.確立了戰后德國的優勢D.穩定了戰后的國際秩序28.1942年1月1日,美、蘇、英、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期間,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舉旨在A.解決世界性經濟危機B.建立戰后國際新秩序C.協同打敗法西斯勢力D.消除各國的矛盾沖突29.題29表是20世紀40——90年代取得政治獨立國家的數量統計表。這反映了題29表時間20世紀40年代20世紀50年代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獨立國家/個159442375A.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逐步瓦解B.亞非拉反帝斗爭走向聯合C.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走向衰落D.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30.現代社會很多人居家辦公,學生在家用手機或電腦也能上網課、觀看“空中課堂”,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辦公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反映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之一是A.世界多極化B.經濟全球化C.文化多樣性D.社會信息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中國農作物種類的不斷豐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變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以下圖片展示了我國發現的早期人工栽培的農作物。材料二題31表是宋代及以前部分農作物傳入我國的信息。題31表名稱葡萄、核桃、石榴等菠菜占城稻原產地歐洲、西亞等地西亞越南傳入中國時間西漢唐代北宋材料三明清農業較之前代的發展,在農作物品種的增加、多種經營方式的推廣方面,有比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如玉米、番薯、馬鈴薯等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明清時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日益廣泛,產品大量流入市場。——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第二版)》(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所屬流域,以及稻、粟人工栽培的歷史意義。(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葡萄、核桃和石榴傳入我國的歷史背景,并說明占城稻推廣種植的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后被廣泛種植的原因,并歸納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表現。(6分)32.歌曲是時代的見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題32表所示的是近代中國不同時期創作的革命歌曲的歌詞(節選)。題32表①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②十送紅軍轉回來,巴山頂上搭高臺,高臺十丈白玉柱,雕龍繡鳳放光彩,紅軍啊!這臺名叫望紅臺。③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昔照。④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千萬顆青年的心,埋藏著對敵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間長長的行列,結成了堅固的陣線。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春節聯歡晚會的流行歌曲節目中,《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農村改革給人們帶來的希望;《大海啊,故鄉》抒發了人們對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太陽島上》的歌詞“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幸福的花兒靠汗水澆,朋友們獻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會更美好”反映了老百姓面對新生活的到來,內心充滿希望和熱情;中國香港歌手張明敏《我的中國心》中“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對祖國的依戀之情。20世紀90年代,《我想有個家》唱出了市場經濟大潮中在外打拼的青年人渴望親情、溫暖的內心傾訴;《春天的故事》熱情歌頌了鄧小平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及其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公元1997》反映了香港回歸祖國時的盛況;1999年國人又把這種親情和鄉音濃縮在一首《七子之歌》中。新世紀以來中國與世界日益聯系在一起,2002年春晚的《與世界聯網》將中國的泰山、黃河與日本的富士山、歐洲的多瑙河融合在一起;2003年的《愛在天地間》歌頌了衛生事件突發時期醫務人員大無畏的奉獻精神;2014年的《天耀中華》贊頌了中華民族“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的大愛。——摘編自鄧紫芯等《從央視春晚流行音樂節目看時代的變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按照材料中歌曲的創作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并分析歌曲④的創作背景。(6分)(2)選擇材料二中的一個時期,根據該時期春晚歌曲所反映的時代變遷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結合所學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33.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國革命是大英帝國北美殖民地的臣民與政府鬧分家。在性質上,與后來的南北戰爭差不多,一方想分,一方不要分,就打起來了。只不過,美國革命的結果是要分家的一方打贏了,具有巨大的革命鼓舞作用。——摘編自《列寧全集(第29卷)》材料二題33圖反映的是1913—1938年美國失業率情況。材料三從二戰結束到1973年,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確可稱為霸主。然而,看似鞏固的美國霸權地位并未能夠維持很長時間。20世紀50年代以后,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以遠遠高于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縮小了同美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20世紀80年代,人們談論的話題開始由“美國的挑戰”轉到“美國的衰落”。——摘編自呂薇洲《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革命”的性質。(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1929—1933年失業率激增以及1933年后失業率逐漸下降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025年九年級學業水平模擬檢測題歷史參考答案1.C2.B3.D4.B5.D6.D7.A8.C9.A10.A11.B12.C13.A14.B15.B16.D17.C18.A19.B20.C21.D22.A23.B24.C25.C26.A27.B28.C29.A30.D31.(1)河姆渡遺址:長江流域。半坡遺址:黃河流域。(2分)歷史意義:稻、粟的人工栽培,是我國原始農業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標志;為中國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任答一點得2分)(2)歷史背景: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2分)影響: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有利于人口的快速增長;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任答一點得2分)(3)原因:高產農作物單位畝產量大;適應性強;不與其他農作物爭地。(任答一點得2分)表現:農作物品種增加;經營方式多樣;高產農作物引進提高了糧食總產量;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一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32.(1)排序:③①②④。(4分)創作背景:日本全面侵華,全面抗戰開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任答一點得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