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童趣
第一課《快樂寶貝》
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快樂''
教學準備:錄音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快樂嗎?“讓學生自由回答。有的說“快
樂!”有的說:“不快樂,家長讓他們學習這個班,那個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師接著問:“那
你們想不想快樂?!”回答是肯定的,教師再接著說:“想快樂,那就來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快樂寶貝。
板書--快樂寶貝
(二)展開新課: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把書打開,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
3、教師讓學生看書上,領唱和齊唱部分的歌詞,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練習:
A、教師讀領唱部分的歌詞,學生讀齊部分的歌詞,讓他們學著配合。
B、學生之間互相練習。
4、教師教唱本首歌曲:
A、分句教唱。
B、分段教唱。
5、利用錄音帶,指導學生把唱的不準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6、練習。
7、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小結:
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作'必讓學生在課外多練習這首歌曲。
第二課時《對鮮花》
年級:小學三年級
教學內容:
唱——北京民歌《對鮮花》
聽一黃梅戲《對花》
創編活動一對花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北京民歌《對鮮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韻味。
2、通過欣賞黃梅戲《對花》,初步感知戲曲的風格特點,感受民族音樂與民俗風情的豐富
多彩,增添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
3、能認識并唱出附點四分音符,了解并會運用“對唱”這一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能夠用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活潑、詼諧的情趣。
教學難點:指導唱準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以及第二、第四樂句的音高。
教具準備:花卉圖片、玫瑰花一支、裝飾教室的鮮花、卡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起共鳴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的變化,揭示“花''的主題。
1、導入
師:同學們一定發現了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許多繽紛的鮮花,沒錯,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
正是與“花”有關。
2、交流
師:春天到了,百花爭奇斗艷,你們知道哪些花兒呢?請說出花名。
(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每種花都有獨特的外形和生長特征,老師還想考考大家一
什么花開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長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紅滿山?(山茶花、杜鵑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長滿了刺?(月季、薔薇、玫瑰)
3、聽賞歌曲《對鮮花》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聽聽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師:這首歌跟我們以往學的歌曲不一樣,它的歌詞中多了雙引號,同學們發現了沒有?有兒
個呢?(兩個)它表示什么意思?(兩個人唱)
師:對了,歌曲中一人問一人答,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對唱,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對
歌。下面我們來用對唱的形式把歌詞的第2、3、4段練習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礎上,演唱歌詞的其他三段。教師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唱歌姿勢和輕快活潑
的聲音演唱。
三、創編歌詞
師:我們還可以繼續編歌詞,比如(唱)“什么呢開花兒白有香?”(生唱著答出來:茉莉、
桅子)
學生自由創編,并用對唱的形式唱出來。
四、欣賞黃梅戲《對花》
師:其實這種對花的形式不僅在北京m其他地方也流行,不僅民歌里有,戲曲里也非常精
彩。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段黃梅戲里的《對花》,聽聽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揭示欣賞題目,播放錄音。
第三課時《在鐘表店里》
教學內容:聆聽《在鐘表店里》(管弦樂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在鐘表店里》,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情景,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2.合作學習,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為音樂即興編創動作,
3.能用打擊樂為首樂伴奏
教學重點:體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景象,豐富想象力。
教學難點:合作學習,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設計相應的動作,表現音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擊樂、自制的各種鐘表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階段目標:創設學習氛圍、建立師生的情感溝通)
教師:播放音樂《小天使》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六個人一組,四個小組圍成圓圈做律動
二.導入(階段目標: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仍然采取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的最積極,看
哪個組同學得分高。在黑板上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設問:見過這么多鐘表嗎?在哪里見過?
學生:見過,在表店里。
教師:出示課題《在鐘表店里》的課題,設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要求:每個組
說一種答案,不許和其他組重復。小組內商量一下,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
學生1:各式各樣的鐘表
學生2:有布谷叫聲的表
學生3:我想到在一家表店里,鐘表特別多
學生4:我想知道表店里的工人是怎樣工作的?
教師:太棒了,同學們從鐘表聯想到在鐘表店里工作的人們,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這
首由德國作仙家奧爾特寫的這首管弦樂曲《在鐘表店里》,讓我們到音樂中去尋找答案吧。
我們完整的聽一遍(出示課件、播放音樂)
學生:完整的聽音樂
三.分段賞析(階段目標:體驗音樂、表現音樂)
1.初步了解音樂內容
教師:從音樂中你聽到什么了?各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不能重復。
學生1:我聽到了各種鐘表的聲音
學生2:我聽到布布谷鐘的聲音
學生3:我覺得音樂寫的在那里的人們生活的特別快樂
學生4:我還聽到中間的音樂好象很慢,特別抒情
教師:請大家看畫面,(播放畫面)帶著神秘的語氣對同學們說,鐘表店里的主人是個老爺
爺,他每天都快活的工作看,他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鐘表別提有多自豪了。我們一-起來聽音
樂的第一部分(播放音樂第一部分的課件)聽聽這部分音樂描寫了什么?
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中輕松、活潑的氣氛。
2.欣賞音樂的第一部分
教師:這段音樂帶給我們什么感受?
學生1:輕松的、愉快的
學生2:特別高興、舒暢的
教師:音樂把我們帶到一個琳瑯滿目的鐘表店里,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各種鐘表,是那些帶著
愉快情緒工作著的人們。我們一起來聽這部分音樂的主題,(播放音樂的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主題,加深印象
教師:想想你會怎樣來表現這個主題?各組開始商量一下。(播放主題音樂作為背景)
學生:小組開始活動
教師:請一組來說
學生1:介紹自己組的方法,我們用拍手、拍腿的方法進行。
教師:那好,其他組跟著做一做(播放音樂)
教師:這個組的方法非常簡單而且有效果,其他組呢?
學生2:我們用打擊樂來表現(用雙響筒來表現)聽音樂伴奏
學生3:我們用舞步來表現,聽音樂展示自己小組創編的活動
教師:看了大家的展示,說明同學們都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音樂的方法,下面,請注
意這個主題還要不斷的出現,當你再聽到這個主題時,能不能還用你們剛才的方式表現呢?
學生:能
教師:完整的播放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學生:各組同學聆聽音樂并表現。
教師:大家做的真棒,誰注意到主題音樂到底出現了兒次?
學生:三次
教師:作曲家為什么要安排出現三次呢?出現一次就得了,想想,為什么?
學生1:音樂要告訴我們他們生活的特別快樂。
學生2:使人們能記住這些曲調。
教師:用你們自己的方式再來感受一遍作品的第一部分(播放音樂第一部分的課件)
學生:邊聽邊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表現
教師:這樣勤奮工作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各種鐘表都準時了
教師:音樂用各種鐘表的聲音來表現他們勞動的成果,你們聽(播放鐘表發出的響聲)
學生:邊聽邊模仿
教師:這就是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的第二部分將把我們帶進哪里呢?
3.聆聽音樂的第二部分
教師:播放音樂的第二部分
學生: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教師:這段音樂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學生:工人們在休息
教師:你們怎么知道的呢?
學生1:音樂很抒情
學生2:好象在工人們在欣賞自己的勞動果實
學生3:速度變慢了
學生4:情緒抒情、優美了
教師:我們?起用擦汗的動作來表現一下,把你剛才體會到的融進我們的動作里?(播放音樂
課件并帶著學生做律動)
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體驗音樂的美
教師:大家做的非常好,接下去的音樂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播放音樂的第三部分課
件)
學生:聆聽第三部分音樂
4.聆聽音樂的第二部分
教師:這部分音樂我們熟悉嗎?
學生:熟悉,就是我們聽過的第一部分
教師:但是音樂的結尾好象給人的感覺更加強烈,為什么?你感覺音樂有哪些變化?每組一
名同學說,不要重復。
學生1:音樂變快了
學生2:音樂更加強烈了
學生3:好象更加有力量了
學生4:情緒更加熱烈了
教師:我們各組商量一下怎樣表現這段音樂?商量好了要展示。
學生:分組商量
教師:播放第三部分音樂
學生:一組展示(大家評價)
教師:如果感覺沒有?準備好也沒有?關系,請準備好的組進行展示。
學生:二組展示(大家評價)
四.完整欣賞表現音樂(階段目標:再次體驗音樂帶給人們的輕松、愉快的情緒)
教師:我們一起賞析了各段音樂,結實了一群在那里愉快工作的人們,老師從一間鐘表店里
拍了一些資料片,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的鐘表以及它的精良的制作過程。現在我們一-起
來欣賞。(播放音樂完整的課件)
學生:觀看影音資料片
五.小結(階段目標: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師:欣賞了管弦樂曲《在鐘表店里》,你們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節課的感受嗎?
學生1:我們知道了鐘表店里工作的人們特別高興。
學生2:我覺得鐘表特別多、特別好看。
學生3:我喜歡音樂中安靜的部分。
學生4:我也要像他們那樣愉快的學習。
教師:每個同學都市?自己的收獲,我們一起體驗了這么輕松愉快的音樂,我真佩服這個作曲
家,謝謝同學們的合作。
第四課時《打秋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小伙伴打秋千的親切詠唱,使學生領悟“伍佬族''兒童的快樂生活。
2、指導學生根據歌曲內容的表現需要,選擇和運用小同的方法歌唱。
教學重點:
1、運用正確的感情來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全面參與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準確掌握歌曲的節奏。
2、準確掌握結束句的唱法。
【教學方法】聽唱法、教唱法
教學用具課件、錄音機、電子琴。
學生自備:報紙、塑料袋、礦泉水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播放開場音樂,設置鮮艷背景,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激發興趣)
大家好,今天陳老師很高興在這里與你們一起上音樂課,希望大家聽得準、唱得的好、
表演熱烈,和老師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三、導入練習:
首先,我們來聽一首歌曲,大家來考慮一下:這首歌曲是兒拍子的?你能不能用
你的手勢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來?(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導學生運用手中的道具拍
出四拍子的節奏型。)
同學們做的真好,老師這還有一首兒歌,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好學生、要做到、上課時、
不吵鬧、敢發言、勒動腦、認真聽、習慣好。要求同學們用三拍子的節奏讀出這首兒歌。(1-2
名學生,然后學生拍手齊讀。)
四、揭示課題:
同學們的表現真是令老師高興,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你們非常熟悉的朋友,請看大
屏幕:(課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場景,然后化佬族小朋友的可愛形象徐徐進入屏幕),同
學們說他們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課件出示課題)
五、講授新課:
1、欣賞錄音范唱:
問題:①歌曲是幾拍子的?A、2/4B、4/4
②歌曲的演唱情緒是:A、輕快、活潑B、優美、抒情
2、教師范唱:(要求學生隨音樂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結束句
和第2段的結束句有什么不同?
3、學生模唱:用“嚕”來模唱。
4、按照節奏拍手讀歌詞。問題:通過讀歌詞,你能不能說說他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
可以用歌詞當中的詞語來說。(美麗、可愛、蹦蹦跳跳、像風一樣、淘氣)
5、學生隨范唱跟唱。
六、歌曲處理:
1、這首歌曲,老師這里布.幾種唱法,同學們來對比一下,哪種唱法比較好聽,同學們要
做出選擇,并且要說出你選擇的理由。
第一種:缺乏感情,聲音平淡,沒有表現出小奶牛那種活潑、可愛、淘氣的形象。
第二種:語氣太重,鏗鏘有力,不適合這首歌曲。
第三種:聲音明亮,輕快、活潑,輕重緩急掌握適度,能夠表現出小奶牛那種活潑、
可愛、淘氣的形象。
2、既然我們已經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緒,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加上感情來演唱一下這首歌
曲?學生帶上感情來演唱歌曲。(老師用錄音機錄音)
3、剛才.,老師偷偷用錄音機把同學們的聲音錄了進去,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在聽的過
程當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學生自己總結,總
結完畢后,復唱歌曲。)
七、歌曲鞏固:
下面我們用我們手中的簡易樂器來為我們的歌曲來伴奏一下,我們來分分組(樂器歸類),
老師來給你們伴舞怎么樣?(老師隨音樂做動作)同學們想不想活動活動,來一起跟老師做
一下!
八、課堂小結:
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旋律當中,結束我們這一節愉快的音樂課!同學們再見!
第二單元可愛的家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船》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導學生聲斷氣
連地歌唱,并準確唱好弱起扣。
引導學生認識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并能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
弱規律。
教學過程
1導人。
聽歌曲《小小的船》“彎彎的用兒,小小的船”。學生聽辨歌曲名字,并跟著輕聲演唱。
導語:《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彎彎的月亮,今天老師再請你們聽一首歌曲《小船》,
聽一聽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仙演唱的什么內容?
2、學唱歌曲《小船》。
(1)分別聽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詞,熟悉歌仙旋律。
1)提問:請你感受一下這兩首歌曲有什么民同(從情緒、節拍、速度等方面)?
2)復習3/4拍號的含義,學生思考或討論總結出4/4拍號的含義。
3)再次聽歌曲感受4/4拍的韻律,身體隨之做微小的律動,感受4/4拍的強弱規律。
動作提示:見教材圖示或音樂材料分析提供的動作。
(2)學習歌曲《小船》的曲譜。
1)可分兩組采用接唱的方式,師生接唱或每組演唱一個樂句的接唱方式學習曲譜。
2)在曲譜中找出你沒學過的音符:認識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時值。
3)指導學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處聲斷氣連,注意倚音的演唱。解決方式:可采用示范
對比法,或是教師以動作引導學生演唱準確。
(3)學習歌曲《小船》的歌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音樂伴奏。
2)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3)學生輕聲演唱歌曲,教師及時糾正錯誤的演唱。
4)學生演唱歌詞。
提問: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得到父母關愛后對爸爸媽媽的愛的。
你的爸爸媽媽是不是也這樣的關心愛護你呢?你感覺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對爸爸媽媽
的愛呢?
還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體演唱、小組演唱、個別演唱、領唱與齊唱齊,互相傾聽和進行評價,并再次演唱。
3教師提問:你還會唱哪些歌唱爸爸媽媽的歌曲,給大家唱一唱。
4.課后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參與率和情感反應。
2、能否準確而有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否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4/4拍的強弱規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內依巴河》
教學目標
欣賞《內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對內依巴河旁充滿愛的,溫暖
的小草房的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1、音樂游戲:我來唱一■“七色迷宮”
(1)有多少條路可以走出迷宮?
游戲規則:找到一?條路線時,必須把這條路線經過的音演唱準確,小組形式找路線,比一比
哪一個小組找的路線最多,唱的最準確。為小組加分。
(2)誰能聽出老師彈奏的路線?
游戲規則: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聽辨模唱,并且在迷宮中找到老師彈奏的路線,以小組為單
位,每組一次機會,看哪組唱得準找得快。為小組打分。
2、復習演唱歌仙《小船》.
分小組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歌曲匯報展示活動,師生共同進行評價,為每組打分。
3、欣賞歌曲《內依巴河》。
(1)初聽歌仙,感受歌曲的節拍和歌曲情緒。
提問:歌曲是兒拍子的?表現的什么情緒?
(2)欣賞歌曲了解歌曲表現內容、演唱形式。
看歌篇心里默唱歌詞、欣賞歌曲錄
提示: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幾種?歌曲表現的是什么內容?為什么說“小草屋如同天堂”?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回答交流老師的問題。
教師介紹詞曲作者及哥倫比亞的簡況,分析歌曲的風格特點。
(3.)欣賞歌曲輕聲跟唱,進?步感受歌曲風格。
師生朗誦歌詞。
學生輕聲跟歌曲錄音演唱歌曲。
(2)編配打擊樂伴奏。
學生分小組為歌曲編配打擊樂伴奏。
4、課后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參與率和情感反應。
2、學生在游戲中的視唱和聽音能力是否有提高。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歌曲的分析是否準確恰當。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
以飽滿的聲音演唱歌曲《可愛的家》,表達對家的熱愛,并用口風琴吹奏旋律片段。準確地
演唱歌曲的弱起節奏和附點節奏。
教學過程
1.音樂游戲:七色迷宮
(1)誰能聽出老師彈奏的路線(規則同上節課)?
(2)音樂游戲:節奏、視唱。
2、復習演唱歌曲《小船》、復習欣賞《內依巴河》。
歌曲《小船》和《內依巴河》都表現了對家的依戀、對父母的愛。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
英國歌曲《可愛的家》,我們來聽一聽。
4、學習歌曲《可愛的家》。
(1)學習曲譜。
教師范唱曲譜。
學生直接跟琴演唱第一、二樂句曲譜。
第三至六句學生小組形式學習曲譜,以口風琴畏助演唱。
(2)學習歌詞。
1、教師簡述歌曲《可愛的家》詞、曲作家的小故事。
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以怎樣的聲音來演唱?
2、學生朗誦第一段歌詞了解歌詞意思,并跟琴小聲演唱第一段歌詞。
提問:你覺得哪一句不好唱?誰為幫助他?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演唱。
全體演唱第一段歌詞。
分兩組互相傾聽和演唱,并且師生共同作出點評。
3、學生朗讀和演唱二、三段歌詞。
4、演唱整首歌曲。
(3)口風琴吹奏歌曲。
學生自己伴奏和演唱歌曲《可愛的家》。
5、課后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參與率和情感反應。
2、是否能飽滿的聲音演唱歌曲《可愛的家》,表達對家的熱愛。
3、是否能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等旋律片段。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布娃娃》
教學目標
欣賞《布娃娃》,感受樂曲令人傷感的旋律和歌詞,了解領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同時啟發
孩子們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關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教學過程
1、復習演唱,演奏歌曲《可愛的家》。
我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爸爸媽媽的關愛,但是還有一?些沒家的孩。。。。。。
2、欣賞歌曲《布娃娃》。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教師聲情并茂地自彈自唱歌曲(譚件展示與之相符的畫面:天上雪花花飛舞,一個孤單的小
女孩兒走在孤寂的街頭,地上躺著一個布娃娃。。。。。。。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思考回答。
(2)欣賞歌曲,輕聲跟唱、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進?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3)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聽錄音范唱,學生心理默唱。
提問:歌曲是哪種演唱形式?是什么速度的?以怎樣的聲音表現的?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回答。
提問:
為什么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可以用其他速度演唱嗎?
為什么用國家隊中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可不可以變化?
師生變化演唱速度和聲音進行對比,感受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決定作用。
(4)欣賞歌曲(最好是聲像都有的課件)、學生演唱歌曲。
(5)分小組進行表演。
學生分小組進行表演。
小組進行歌表演的展示(教師課前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帶一些道具)。
3、課后發散思考:
欣賞日本歌曲《星仔走天涯》,可放動畫片欣賞。
請學生(或老師)簡述《咪咪流浪記》的故事。
再欣賞?遍,學生可以跟著演唱歌曲。
4、欣貨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5、課后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的學生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參與率和情感反應。
2、是否能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3、能否分辨和表現歌曲《布娃娃》令人傷感的旋律和歌詞。
第二單元教學反思:這一單元的歌曲同學們都非常的喜歡,都是表達家庭溫暖的,歌曲都是
非常的優美的,學生們都接受的很好。還可以及時的對他們進行譙育教育。
第三單元:農家孩子的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瓜棚》
教學目標
培育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學會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導入西瓜,西瓜成熟時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個小瓜棚,同學們知道為什么要看瓜嗎?
看瓜是很艱苦的勞動,同時也是很快樂的,引導學生分析歌詞,體會主人公熱愛家鄉,執愛
勞動的心情和樂觀、風趣的性格。
2^聽幾遍錄音范唱。
3、跟著錄音輕聲學唱歌曲,要求學唱時眼光能同時看到歌譜。
歌曲中有大量的“X。X”節奏。要提示學生注意,波音利后倚音處也應予以解釋。
在“哎嗨喲,哎小瓜棚,小瓜棚處,學生只憑感性是很難準確地掌握“喲”字的時值(二拍半)
的,因此需要將這五小節的歌譜認真學唱,唱時需揮拍或擊拍,才能使學生從理性上唱準。
最后離開錄音跟著教師的琴聲演唱歌曲。
4、布置課外作業為歌曲《小瓜棚》收集、錄制背景音響。
教學評價
1、學生學唱歌曲時的學習熱情及參與率,學唱歌詞的效率。
2、學唱歌曲中部分歌譜時學生的關注程度和學習成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森林水車》《打棗》
教學目標
區別《森林水車》中悠靜的旋律與歡快的旋律,初步記住并能辨認描寫水車轉動的主題旋律,
認識世族樂器噴吶,能辨別啖吶的音色。
教學過程
1、欣賞管弦樂合奏《森林水車》。
(1)這首樂曲與《在鐘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鐵匠》被并稱為世界三大最具描繪性的標題鮮
明的東仙,我們要靜靜地聽賞,并爭取記住它的音樂,今后再次聽到時能夠辨認出來。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水車,教師總結,水車種類很多,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人
力或畜力,風力推動水車,將河中的水抽上來澆灌田地,在我們中國的農村中大多都是這一
類,但隨著時代的前進,水車已被抽水機所代替,現在農村中已經很少見到水車了。第二類
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動水車,從而推動水車旁磨坊里的石磨轉動以加工糧食。
(2)初聽《森林水車》,要求學生說一說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樂。
(1)教師在琴上彈奏水車的主題音樂,要求學生說出這段音樂的情緒并能初步記住。
(2)復聽,要求學生說出水車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和樂曲大致的結構,教師歸
納:序(寧靜的森林)…一水車主題?一-輕盈的舞蹈--水車主題一一歡樂的舞蹈…一水車主
題——尾聲。
(3)情景表演。
請幾位擅長舞蹈的學生即興表演:寧靜的森林早晨,輕盈的舞蹈和熱烈歡快的舞蹈,在水車
主題出現時全體學生模仿車輪轉動。
在欣賞過程中雖不必告訴學生這首樂曲是回旋曲結構,但應讓學生注意樂曲中最重的水車主
題,間隔地出現了三次,為今后的學習作好鋪墊。
2、欣賞啖吶獨奏《打棗》。
出示哽吶的圖片或實物,并作簡單的介紹,如果教師會演奏啖吶,在介紹過程中吹奏一段,
那效果就更好了。
啖吶原流傳于波斯。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時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中國的主要民族樂潛之
一,啖吶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還可以模仿雞啼鳥鳴和人聲,擅于表現熱烈和歡快活潑的
情緒。
大致介紹河北農村打棗的情況,對照課本上的插圖和提問初聽,使學生初步感受樂曲歡快的
情緒和噴吶獨特的音色。
復聽時進一步要求學長期一注意曲中啖吶在高低音區的對奏以表現人物對話的情景,甚至可
以讓學生想象爺爺與孩子們正在講些什么話,并繪聲繪色地說出來。
再次復聽,允許并鼓勵學生邊聽邊作出一些相應的動作,但動作幅度不要過大。
教學評價
1、欣賞樂曲時能否做到全神貫注,并積極展開想象。
2、能否初步記住和辨認水車主題,從而在感性上大致了解這音樂曲的結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學目標
理解歌仙的思想內涵,初步學會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學過程
1、導入。
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80%的人民生活在農村,農民的狀況如何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引入,
再從改革開放后農村面貌的變化和農村兒童的生活樂趣等方面導入本單元的課題,引起學生
們(尤其是城市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2、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請學生閱讀或朗讀歌詞后提問:這首歌曲中的兩位主人公是誰?為什么歌名叫《冬瓜和
南瓜》?這首歌曲表現了主人公的一種什么精神?
可以大致介紹一下冬瓜與南瓜,因為城市的兒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學唱歌詞,注意歌仙中的切分節奏“XX。”和“XXX”,還應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
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緒,敘述、親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時還可以解釋一下“瓜
蔓”和“小英英”,并對一些字進行“整音”,如“拱”、“泗”等。
(1)學唱最后12小節歌譜,要求學生注意到歌譜中沒有這兩個音。
3、再次復習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課下設計恰當的表演動作。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參與率。
2、能否初步學會歌曲《冬瓜和南瓜》,節奏、旋律、情緒正確。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較為熟練地演唱《小瓜棚》并為之配上背景音響,欣賞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通過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響和配合歌聲運用這些背景音響,培育學生收集和運用“信息”
的能力,并由此激發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通過欣賞歌曲《采磬菇的小姑娘》,使學生感受歡快的民族音調,并對小姑娘的性格產生認
同感。
教學過程
1>導入。
在歌曲《小瓜棚》是我們看到了一位東觀自信、非常熱愛向己家鄉、熱愛勞動的農村小男孩
的生動形象,本節課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描繪性格活潑的小女孩生動形象的歌曲------《采蘑菇
的小姑娘》。
2.欣賞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初聽歌曲。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后感到哪幾句給你的印象最深?
(2)欣賞歌曲
進一步領會歌仙的說唱風格和激發學生歡樂的情緒。
小結:我們應向主人公學習什么?
3-復習歌仙《小瓜棚》,可穿插領唱、獨唱等形式,要求唱得較為熟練。
4.加入背景音響豐富,豐富演唱效果。
根據歌詞中的提示(“鳥兒鳴”“風兒給我們講故事”)和課本中歌曲后的提示(“鳥鳴、蟋蟀叫,
風兒吹等音響”),由學生分別展示收集到的音響或用人聲、打擊樂器模仿的音響,除了“鳥
鳴、風聲、蟋蟀叫”等音響外,還可以rr瓜葉被風吹發生的沙沙聲、青蛙鳴聲等,甚至還可以
有看瓜兒童攜帶的收音機或隨身聽發生的音響,總之,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這樣一
個環境中周圍可能會有什么音響(白天和夜晚還略有不同,例如夜晚就沒有鳥鳴聲了),部
分課外未作準備的學生也可即興模仿。
在演唱歌曲過程中將這些音響加進去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至IJ“聽見鳥兒鳴”時,加入鳥鳴
聲等,不必將同一音響從頭至尾都加進去。如學生帶來這些音響的錄音帶,錄音機可由學生
來操縱。
教學評價
1、學生在欣賞歌曲的神情投入/
2、演唱歌曲《小瓜棚》的熟練程度。
3為歌仙配背景音響過程中的主動性,創作。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對這一單元的東西也許很陌生,陌生他們就會感興趣,
所以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就會特別的濃厚,所以要趁機加強音樂方面的學習。
第四單元綠色的夢
第一課時《苗嶺的早晨》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聽賞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設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是啊,(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走
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
(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很美……鳥叫……仿佛來到……)鼓勵多種見解。是啊,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應
該珍惜。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
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覺到什么了嗎?(音拖的長……很優美抒情……)(節奏自由、寬松)。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
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教師小結并用課件展示出樂涔小提琴,進行簡單介紹。
5.現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苗族服飾、居
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
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加《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o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
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
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
示樂器口笛,向學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
1.聽賞第二樂章。
你感覺第二樂章音樂和第一樂章音樂有什么不同嗎?(節奏快、歡快、熱鬧)是啊,第二樂章
的音樂甚至使我們有點想動起來的感覺。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嗎?
(1)多媒體圖文介紹蘆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賞第二樂章,看老師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躍。
(3)教學生表演苗族舞的兒個動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樂章的伴奏下,師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
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六、小結
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學
生聽賞)
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少先隊植樹造林歌》
教學目標
1、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種樹時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樹成材
的美好心愿。
2、體會連音線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動的方式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1、復習上節課欣賞的樂曲《苗嶺的早晨》。
豎笛練習:
2、導入新課。
3、美妙的音樂將我們帶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們該是多么幸福。具統
計,從1970年到2002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生物多樣化下降了1/3,淡
水資源減少了55%。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如此嚴重,怎么辦?
學生:保護環境
教師:舉例(發散思維:綠化、利?樹)。
教師:誰知道植樹節是哪一天?
學生:回答問題(提前查資料)。
3、學唱歌曲。
(1)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簡要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介紹詞曲作者)。
(3)學習歌譜:注意歌曲中的連線(第3、5、6、8小節)。
(4)學習歌詞。
學生:分組練習。
4、創編歌曲的律動。
第1、2小節拉手原地點踏步;第3、4小節雙手上舉擺動;第5、6小節一人蹲一人站站立,
擺頭;第7、8小節雙人拉手轉圈,最后一小節造型。
教學評價
1、是否能熟練、完整地演「昌歌曲。
2、歌曲中連音線的唱法
3、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培養學生正確地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并
通過多次聆聽準確辨別五次變奏。
教學過程
1、初聽全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全曲:你知道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主奏的嗎?
3、介紹主奏樂器:木琴。
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木琴的相關資料和圖片,有條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搜集有關資料,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分段欣賞。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點。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描述出鳥鳴、流水,自由的節奏表現了?幅山林日出的景
象。)
(2)主題聽賞:出示主題譜例,旋律記憶。
A、主題: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
B、出示譜例:模唱記憶主題。
C、揭示課題《小松樹》。
(3)再聽全曲;這個旋律總共出現了兒次?它們都是用木琴演奏的嗎?
(4)再聽全曲:當聽到用木琴演奏的樂段舉手表示。它們和第一次出一的旋律有變化嗎?
有什么不同?
(在教師的引導卜;學生區分第一變奏的加花和第四變奏的變速。)
(5)再聽全曲:還有幾個樂段不是用木琴演奏的?它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在教師的弓I導下,學生通過聽辨和小組討論總結出正確答案)
5、完整聆聽,整體把握樂曲的情緒。
6、學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詞。
7、分小組討論運用什么樣的形式表現樂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舞蹈、歌唱、繪畫、打擊樂伴奏的方式表現樂曲。)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參參與率。
2、模唱主題的準確程度和聽辨奏的準確度。
3、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歌唱、舞蹈、繪畫或打擊樂的形式表現樂器。
第四課時(詳案)
教學內容
音樂情景劇:《森林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看圖了解故事情節。
2、用沮喪、無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為得了》,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及表現力。
3、用圖畫、表演、配樂、朗誦、打擊樂、歌舞的開式表同《森林的故事》。
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師生課前查閱關于森林的資料)。
教師:誰能把自己找到的關于森林的圖片或其他資料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學生:出示生長茂密的森林圖片并給大家介紹。
教師;據一份可告材料報告,在過去的1970年到2002年間,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
在此生物多樣化下降了1/3,淡水資源減少了55%。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圖片給大家看。出示荒
漠的圖片。我們聽到了觸目驚心的數字,真為人類生存的環境而擔憂。是嗎?大家還能舉出
哪些例子來?
學生:森林火災、濫確濫伐、動物種類的消失等。
教師:生態平衡被打破,終將會威脅到我們人類,多么可怕,作為人類應怎樣做呢?
學生:種樹造林。
教師:就像歌曲《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中唱的那樣,用我們的力量給祖國的綠化事業,讓
城市、鄉村、田野到處充滿生機勃勃的綠色,那該多好呀!
2、出示木單元中的五張圖片。
教師:這五張圖連在一起講述了?個怎樣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故事的梗概。
教師:沒想到森林里的動物們也會遭到失去家園的動難,一會兒我們要將這個故事編成音樂
劇,讓更多的朋友們知道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大家愿意嗎?看哪個組同學最成功。
3、學唱歌曲部分。
教師:在演出之前,我們一起先來學唱歌曲《不得了》。
出示歌曲,播放歌曲錄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及音樂形象。
教師:指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歌曲。你們覺得動物們唱這首歌時的心情怎么樣?
學生:傷心、著急等。
教師:那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曲是怎樣表現這種著急的心情的。
教師:歌曲的特點就是2/4、3/4拍交替運用。而且我們發現每拍后面都有八分休止符,
讓我們感到動物們的語氣是那樣急切。間奏的引入好像是描寫動物們慌亂的腳步聲。三個樂
句一層一層跌落,表現了動物的傷心、無可奈何的樣子。結束句突然出現了一個四拍的長音,
并旦穩穩的落在了66/50〃上,首尾呼應,結束歌曲。
學生:嘗試完整地演唱。分組唱熟歌詞。盡量做到形象生動。
4、分組設計活動,表現情景劇《森林的故事》。
教師提供素材:各種動物的頭飾、打擊樂器(沙錘、雙響筒、鈴鼓、碰鐘、響板、小笛子等),
音響資料等。
5、各組展示。
教師:請觀看的同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
課堂小結:演音樂劇是對大家表演才能的一次鍛煉,關于演情景劇大家有沒有想變的?
學生自由發言。
注:木課可以用兩課時完成,排練的過程很得要,表演要層次清楚,不拖拉。
教學評價
1、說出故事的情節梗概。
2、形象生動地演唱歌曲《不得了》。
3、用綜合表演的形式檢驗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
笫四單元教學反思:春天來了,到處都充滿了綠色,這一單元的教學主要I制繞綠色展開,不
妨帶領學生走進大H然,第一課時的欣賞難度會很大,要重點教學。
第五單元小樂隊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
2、音樂知識:法國號、四三拍。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曲,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
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百信的“我”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一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過程
一、簡介圓號
1、學生聽一段圓號吹奏的音樂片段。
2、請學生從《小樂隊》中晶到的五種樂器的圖片中試著找出所聽的樂器。
3、教師簡介圓號也稱法國號,導入歌曲《法國號》。
二、學唱歌曲《法國號》
1、聽《法國號》的范唱錄音。
2、學唱歌曲,并讓學生尋找歌曲創作的規律。
3、啟發、提示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
現自信的“我工
4、待歌曲演唱熟練后,加入教材第25頁所示范的律動,邊唱邊拍。
三、進一步掌握四三的節奏律動
1、請學生自己創造不同的聲勢,表現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2、以組為單位選擇不同的律動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教師就學生自制小樂器進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可參照教材中的示范,指定各組所需完成的樂器制作:更可鼓勵學生自己創造出別具一格、
與眾不同的樂器類型。還可指定學生準備卜節課上需完成自制樂器的材料等等。教師可根據
學生能力、條件,特別是教學時間自主選擇此項教學的要求和難度)。
教學評價
1、能否知道圓號就是法國號,并認識其外形。
2、能否較準確地運用老師所教的方法,準確表現歌曲情緒。
3、能否說出四三拍的強弱規律,并在同一速度下用聲勢正確為自己的演唱伴奏。
4、能否積極、主動、有效地與本組同學共同參加討論、排練與展示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紫竹調》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調》這首樂曲。
教學過程
一、你認識嗎
1、教師出示三件民樂器的圖片,請學生試著說出樂器的名稱。如回答不上來,再出示三個名
稱供學生選擇。
2、請學生聽《紫竹調》中三件樂器的獨奏片段(任意順序),請學生試著說出是哪能件樂器
在演奏,并在教師的提示下模仿出該樂器的演奏姿態。
3、聽賞全曲,記錄出演奏的順序依次為:樂隊合奏一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
樂隊全奏。
4、再聽全曲,學生分別代表三個樂器,模仿進入演奏的順序。
5、學生分組用不同材質的打擊樂器,隨音樂的感覺分別為一種樂器的領奏段落做即興伴奏。
比比看哪組同學的演奏與樂曲配合的最貼切。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否聽辨出三件民族樂器的獨奏音色,并與其名稱相對應。
2、學生能夠區別出中、西樂隊的演奏音色。
3、學生能否準確地聽辨出樂曲的演奏順序。
4、學生能否隨音樂的感覺即興為樂曲配打擊樂伴奏。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合唱曲《小樂隊》
2、認識并初步熟悉《小樂隊》中唱到的除圓號以外的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學目標
1.通過集體欣賞和分組視唱、聽辨各聲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小樂隊》的變換無
窮的魅力。
2.學生通過配合欣賞《小樂隊》進行H制打擊樂伴奏及舞蹈律動的編創,起到既培養學
生的創造、參與性意識;又鞏固、提高單元教學目標之目的。
3.繼續熟悉另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學過程
一、認識另四件西洋樂器
1、完整欣賞《小樂隊》,請學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樂器的名稱,并與圖形或實物相對應。
2、分別簡介另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二、欣賞合唱曲《小樂隊》
1、分組熟悉《小樂隊》各聲部的旋律。
2、各組用自制打擊樂為期演唱的聲部配1-2小節的固定節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師按任意順序演奏一遍各聲部主題,學生以組為為迅速做出反應并配上自編的伴奏。
4、各組就反應的速度編配、演奏等情況互做簡單的評價。
5、完整欣賞《小樂隊》的演唱錄音,聽出演唱的順序。
6、各組編創簡單的表現四三節奏規律的舞蹈或律動(最好能表現自己對聲部所唱樂器的音色
的理解與感受)。
7、跟隨《小樂隊》的演唱錄間,各組用自編的舞蹈、律動表現聲部演唱的順序。
三、課堂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否將所介紹的樂器名稱與其外型甚至單色相對應。
2.學生能否較準確地演「昌和快速聽辨出其中一個聲部的旋律,并按要求迅速做出反應。
3.能否與本組學生配合完成創編活動。
4.能否在歌曲的節奏、速度下完成創編的表演任務。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簡單的舞蹈律動、配合歌曲《法國號》背唱。
2、學習用口風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樂器或隨堂自制簡單的小樂器。
教學目標
1、通過背唱、律動等活動,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使學生順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節
奏。
2、通過學生使用自制樂器為同學的演唱伴奏,培養音樂節奏感和協作、配合的能力。
3、通過學習表現三拍律動的簡雅舞蹈,進一步鞏固對四三拍的認識與感受,培養學生的身體
協調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學生共同復習演唱《法國號》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學生自己邊唱邊加表現四三拍強弱彎化的聲勢。
3、學習簡單的舞蹈律動,加深對四三拍節拍的感受與體驗。
(1)教師完整示范
(2)教師分解示范,學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國號》的錄音,學生自己做舞蹈律動。
二、學習用口風琴或自制的樂器為演唱的同學伴奏
1、教師請學生展示自制的打擊樂,并做簡單評價,并請按樂器類型分組站立(皮質類、散響
類、木質類、金屬類以及有音高彎化的和能發出特殊音響的)。
2、教師請全班同學分為兩聲部,分別用各自的小樂器表現兩種節奏型,并相互配合。
3、待學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國號》的演唱。
4、教師示范用口風琴或自制的樂器演奏(保證學生的安全)為學生的演唱伴奏。并請學生辨
別伴奏的節奏(1)(2)的哪一種節奏型。
5、學生學習用口風琴或自制的樂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據學生能力可降低難度,每人只演奏一
種音型,甚?至是按節奏演奏一個音,但難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養學生神情專注、
互相合作的能力。)
6、學生分為兩部分,相互為同學的演唱伴奏。
三、課堂小節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否按上節課的要求,并準確背唱歌曲。
2、能否準確協調地模仿老師的動作。
3、是否按要求完成自制小樂器的任務。
4、能否積極地與同學配合,完成歌曲的伴奏任務。
第六單元、歌聲中的回憶
教學內容:
一、唱賣報歌
二、聽碼頭工人歌飛花歌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了解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
幸福生活。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首歌。
2.認識降號及一個降號調各音的位置,通過視唱,模唱,初步熟悉一個降號調各音的
位置。
3.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了解男聲齊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勞動歌曲的風格特點和音樂
形象。
重點難點
1.《賣報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現的情緒乂與一般歡快,活潑的歌曲不盡相同,
教師應啟發學生正確認識與表現音樂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個降號調各音位置,重點介紹聶耳創作思想,以及他創作的歌曲所產生的社會作用,
讓學生了解什么才是優秀歌曲,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掛圖,錄音機等。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檢查坐姿。
二、發聲練習
1=F2/4
5544|3322|1-|10|
yiyayiyayiya
一、簡介聶耳
1、導入(聽國歌):同學們,每當你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高舉起右手,向莊嚴的五星紅
旗敬禮時,腦海里一定閃現出一個個畫面,你仿佛看見什么?
總結:《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叔叔為電影《風云兒女》創作的主題歌。
2、簡介聶耳:欣賞了莊嚴雄壯的國歌,你們一定想認識這首歌的曲作者聶耳叔叔吧。(出
示聶耳畫像,邊掛邊說:這就是聶耳叔叔)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聶耳叔叔的故事,聽聽,唱唱他寫的歌。
板書:聶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讀:聶耳
繁體字聶耳的名字是這樣寫的(板書)。看看有什么特點?哇,他的名字是由四個耳組
成的,聶耳早先名字叫聶守信,后來為什么改名為聶耳呢?我們來聽個小故事。
(放錄音:聶耳的耳朵)
總結:聶耳的耳朵是平時練出來的。
四、學唱《賣報歌》曲譜
1、聶耳叔叔還為我們寫了一首至今還在傳唱的歌,這首被列入20世紀華人經典作品。
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放錄音學生回答)
2、簡介報童“小毛頭”
3、欣賞歌曲錄音。
請同學們說出歌曲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4、出小歌曲名稱。
簡單介紹:這首歌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歌曲的樸實、生動的語言,深刻表現了
舊社會報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時它又表現了報童們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歌譜中使用了兒個音。(doremisolla)
4、在學生默唱后,請個別學生分部視唱,再全體學生視唱。
5、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幾個樂句。(4+4+4+4)找出相同句與不同句,
貼上標記。唱一唱,每樂句的結尾音是否相同。
6、.難點訓練:
A、53532|132|
B、332|612|不能唱成332-1|612|
7、在老師伴奏下完整地視唱歌譜,錯處老師及時指導糾正。
五、課堂小結,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歌仙《小背簍》
教學目標
這是一節欣賞課。通過欣賞,感受歌曲的情緒情感,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演唱、律動、
繪畫等方式,有感情地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學生以歌曲《小背簍》為背景音樂開始學習。
教師提問:歌曲中演唱的是我國的北方還是美麗的南方?誰能將歌中唱到景色畫出來?(學
生或教師出示南方風景:深山、小橋、流水、閣樓等)
2、欣賞歌曲《小背簍》
(1)教師簡要介紹作品,讓學生了解音樂來自于生活。
教師講解:作曲家白誠仁,在四十余年的作曲生涯中,注重對傳統民族民間音樂的繼承,曾
走遍三湘四水,收集了大量民歌,創作的作品逾千首,《小背簍》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歌
曲曾多次由著名歌唱家及少生歌手在電視臺演唱。剛才我們欣賞的就是這首歌曲。
(2)初聽全曲
教師提問:歌曲描寫了什么情景?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歌曲的
意境,用語言描述“我”小時候的幸福生活。)
(3)欣賞第一段
教師提問:第一段歌詞描寫了什么?旋律、節奏有何特點?表現了什么情景?
(學生通過教師指導、范唱、分組討論、表演唱等形式體會歌曲的旋律、節奏特點:旋律優
美、跳躍,節奏張馳相音形象地刻畫出“我”坐在“小背簍”里“晃悠悠”的情景和小時候與媽媽
嬉戲的可愛形象。)
(4)欣賞第二段
教師提問:第二段的結構與第一段有何不同?表現了什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演、
討論,體會結束句中出現的高潮是對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頌,最后一樂句的旋律下行,似作者
沉浸在甜甜的幸福童年時光中)
(5)再次欣賞全曲,感受樂丑的情緒并體會裝飾音在樂曲中的作用。(學生通過演唱對比體
會裝飾的作用:甜與幸福)
3、歌曲再創作。
分組表現歌曲。(可在教師指導下分小組演唱、伴奏、表演繪詞表現歌曲)
4、欣賞錄像:電視MTV錄像片《小背簍》。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能否完整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3、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歌唱或樂器等形式表現歌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過程
1、導入。
關于校園歌曲的講解。
2、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
(1)學習《外婆的澎湖灣》
(2)教師范唱
(3)解決難點。
3、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能否正確掌握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達樂曲的情緒。
3、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樂器表現樂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竹馬游戲》《陀螺》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區別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點,并試著選擇不同的伴奏方
式。
教學過程
1、導入。
學生在歌曲《拍皮球》的音樂伴奏下,走進教室。
老師導語:今天的音樂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個體育游戲《拍皮球》,看誰的動作優美,技
術高超。
學生活動:聽音樂律動《拍反球》。(學生可創編各種拍皮球的動作)
老師導語:看大家玩得這么開心,老師想起了小時候經常玩的游戲,你們聽,是什么游戲?
2、欣賞《竹馬游戲》。
(1)感受樂曲的情緒,介紹作者舒曼及鋼琴作品《童分情景》
(2)掌握樂曲的節拍特點。
(3)記憶主要節奏為樂曲伴奏。
(4)聽音樂《竹馬游戲》模仿“騎竹馬”做律動或伴奏。
3、導語:老師小時候玩過的許多快樂游戲,伴隨我度過了難忘、幸福的童年時光,你們看,
這是什么?
教師操作:出示“陀螺”的游戲?誰會制作小陀螺?
學生或教師演示。
4、欣賞《陀螺》
(1)感受樂曲的情緒,介紹作者比才及作品(童色的游戲)。
可采用分辨樂曲情緒的方法。如:播放樂曲《陀螺》和《童年的游戲》之二樂曲《搖籃曲》
讓學生為游戲“陀螺”選擇配樂。
(2)分辨樂曲的節拍。
(3)聽《陀螺》音樂表演或伴奏。
5、小結:老師小時候玩過的游戲至今記憶猶新,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時的“玩具”都是
小朋友自己制作的。你們回家后問問爺爺、奶奶他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看誰了解得最多,
下節課講給大家聽!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能否正確掌握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并完整地表達樂曲的情緒。
2、能否與他人合作,運用肢體語言或樂器表現歌曲。
第七單元五十六朵花
教學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唱好歌曲二聲部合唱部分。感受柯爾克孜族
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熱烈,歡快的情緒。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生共同了解柯爾克孜民族的風谷習慣及音樂特點。
教師提問:誰了解柯爾克孜這個民族呀?
教師介紹:柯爾克孜族居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新中國成
立前柯爾克孜族人的游牧生活還保留著氏族部落的組織形式,每個部落下有若干個家庭,是
其基層生產組織。那時生產粗放、管理原始、生產力低下。如今,他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
績,柯爾克孜草原出了興旺景象。同學們說一說牧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唱歌跳舞時是
什么樣的心情?我們就來學唱柯爾孜族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
2、發聲練習。(出示歌曲合唱部分譜子分聲部聽琴模唱,為歌曲合唱部分做鋪墊。)
3、學習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
(1)聽范唱,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進行齊唱部分的歌曲教學,解決后十/、、分節奏難點及唱準八分休止符。
(3)解決合唱難點:教師直接將和聲出示,先分聲部練習,再進行和聲練習。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在準確地熟唱歌曲后,啟發學生感情的投入。)
(5)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4、歌表演。
教學評價
1、學生表現歌曲時的參與率及喜愛程度。
2、能否正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及旋律。
3、能否準確地演唱合唱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朝鮮歌曲《嗯嗨呀》
教學目標
為上一節以聲樂教學為主的綜合課。在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唱熟歌曲的情況下,后
發學生設計。領唱及齊唱的演唱方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律動表現歌曲。了解朝鮮族人
民勤勞、樂觀的性格,感受鮮明的朝鮮族民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1、導入。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 一年級上冊科技創新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 甘肅省張掖市某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適應性模擬英語試題(解析版)
- 某年度仿石材漆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某年度壓力校驗儀表戰略市場規劃報告
- 某年度油罐計量系統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以八年級統編教材為例
- 2025-2030中國抗前列腺增生藥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咨詢報告
- 國際學校后勤管理各崗位職責
- 數學三維教學策略對大班幼兒數運算能力影響的研究
- MDR醫療器械法規試卷
- DB11-139-2015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大金D型水冷螺桿機說明書
- 五方責任主體授權書和承諾書
- 《泵站運行工》word版
- 食藥同源-PPT課件(PPT 55頁)
- 山東大學畢業論文答辯通用ppt模板
- 項目驗收單簡潔模板
- 榆林智能礦山項目招商引資方案【參考范文】
- 餐飲商鋪工程條件一覽表
- 液壓的爬模檢查記錄簿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