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_第1頁
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_第2頁
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_第3頁
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_第4頁
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煙草產業安全理論體系

一煙草產業安全概念及特征

(一)煙草產業的屬性

1.煙草的屬性

(1)煙草的本質屬性C煙草是茄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目前植物學

家確認的煙草品種己達60多種,但是真正被人們認可、種植并用于制造卷煙和煙絲的,基

本只有兩個品種。一類是紅花煙草,這種煙草生長期較長,一般為一年或兩三年生草本植

物,紅花煙草不耐寒,因此生長在比較溫暖的地區;另一類是黃花煙草,黃花煙草又稱堇煙

草,是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這種煙草耐寒能力較強,適宜在低溫地區栽培。我國種植

的煙草大部分屬于紅花煙草,只有北方地區有少量的黃花煙草。多數情況下,人們所食用的

都是煙草的葉片,所以作為商品,也把煙草稱為煙葉。按照商品成品分類,又可分卷煙、雪

茄煙、斗煙、水煙、鼻煙和嚼煙。我國通常按煙葉品質特點、生物學性狀和栽培調制方法,

把煙草劃分為烤煙、曬煙、晾煙、白肋煙、香料煙和黃花煙六類。

(2)煙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煙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我國是世界煙葉生產第一大

國,煙葉種植遍布全國各地。2010年,我國共有種煙農戶132萬戶,戶均種煙收入25100

元。全國煙葉產量4673萬擔,其中,云南煙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39.9%,貴州占14.既,四

川占8.7%。“據國家煙草專賣局的數據統計,2012年,全國共簽訂煙葉合同110.3萬份,

落實種植面積2118萬畝,約定收購量5429.6萬擔。全國建設煙葉基地單元累計339個,產

量可達1695萬擔,占全年計劃收購總量的30%以上。全國百畝以上連片種植面積1572萬

畝,占74.2樂10畝以上專業戶種植面積1167萬畝,戶均種植17.02畝;專業化育苗達到

100%,機械化耕作、起壟分別達75.9%和64.8%。⑵

(3)煙草危害人體健康。煙草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既包括吸煙人群的健康,也包括眾

多被動吸煙人群的健康。煙草煙霧的有害成分非常多,在煙草燃燒的過程中,可以產生上千

種化學物質,其中不乏一部分致癌或促癌物質。比如尼古丁,既是高度成癮性的物質,也是

致癌和促癌物,刺激吸煙者的大腦和肺部,使吸煙者對煙草產生依賴,此外,煙草煙霧還包

括其他多種有毒化合物、有害金屬及放射性物質,是產生肺癌、惡性腫瘤、心血管病等多種

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會導致被動吸煙者上呼吸道損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內

膜受損等嚴重后果,同樣可以引起類似疾病的發生,損害人體健康。作為一種特殊的嗜好

品,吸煙人群在短時間內戒煙比較困難,且沒有被廣泛接受的、有效的替代品。

(4)煙草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香煙點燃后產生的物質不僅對人體健康有害,并且

會對空氣造成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在室內等封閉場所,在餐館、商場等環境較封閉、空氣流

通比較差的環境里更加明顯。香煙煙霧中,90%以上為氣體,如一氧化碳、氫氟酸及氨等;

8%左右為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統稱焦油,內含尼古丁、多環芳香羥、苯并花及B-蔡胺等,

這些“煙霧顆粒”直徑為0.1?1.0微米。新華網報道,每毫升卷煙煙霧中的微粒高達50億

個,而一些被污染的城市空氣中每亳升含有的煙塵微粒也不超過10萬個⑶,這些煙塵的顆

粒散落在空氣中,導致封閉環境下的PM2.5增加和空氣污染升高。

此外,一些青少年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吸煙,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一些吸煙者不好的吸煙

習慣,如亂丟煙頭、臥床吸煙等麻痹大意的行為會引起火災。由于香煙點燃后溫度高達幾百

攝氏度,持續燃燒的時間較長。而一般可燃物的自燃點都很低,如紙張、棉麻織物、草場

等,而香煙點燃后的溫度比起這些固體可燃物的燃點高出幾倍。因此,未熄滅的煙頭足以引

起固體可燃物和易燃液體、氣體著火。

專欄L衛生部首發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吸煙者壽命少10年

自1988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執行“世界無煙日”的規定,從1989年起,每年5月

31日為世界無煙日。2012年5月30日,衛生部首次發布了我國首部、權威地講述吸煙危害

健康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1.我國吸煙人群逾3億人,公眾對吸煙危害認識嚴重不足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調查證實,我國有3億左右的人吸煙,此外還有

7.4億人雖然不吸煙,但是深受二手煙的危害。吸煙對人體健康危害非常嚴重,每年由吸煙

導致的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萬人。如果相關部門對吸煙放任不管,再不去積極

地控煙,那么40年后,因為吸煙患上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會更多,可能會突破300萬

人,既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也給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

2.我國公眾對吸煙和二手煙暴露的危害的認識嚴重不足

在我國有接近75%的人并未真正認識和全面了解吸煙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有接近67%的人

意識不到被動吸煙,即吸二手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由于現在煙草業生產和銷售都打著“低

焦油、低危害”的旗幟來吸引吸煙者,所以大部分人都主觀地認為,低焦油對人體健康并無

大礙,其實不然,這并不能降低吸煙對人體的傷害。這種提法使得吸煙者減弱了戒煙意愿,

表明公眾對這一問題還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

3.煙草煙霧中含有69種致癌物

推崇“低焦油”“低危害”卷煙,主要是為了使吸煙者保持對煙草制品的偏愛,在一定程度

上削弱了吸煙者戒煙的意愿,最終達到提高煙草制品銷售的目的。

6.吸煙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

《報告》認為,吸煙成癮是一種依賴煙草的慢性疾病,這種疾病表現在兩方面。表現之一為

身體依賴,身體依賴是指如果不吸煙或減少吸煙量,吸煙者會表現出焦慮、抑郁、不安、唾

液腺分泌增加的癥狀,不能夠集中注意力,無法保證正常睡眠,有時還會出現體重增加的情

況。這一系列不能忍受的癥狀,都表現了吸煙者對吸煙的強烈愿望。表現之二為精神依賴,

也就是“心癮”,主觀意識無法控制,強烈渴求吸煙。

《報告》還指出,吸煙會影響平均壽命,相對于不吸煙者,吸煙者平均壽命大約會減少10

年。戒煙越早,延長的壽命就越長,吸煙者30歲、40歲、50歲、60歲戒煙可分別延長預

期壽命10年、9年、6年、3年。同時,戒煙者會減少患疾病的概率。總而言之,長期吸煙

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健康危害,戒比不戒好,戒煙越早越好,戒煙越早,健康受益越大,壽

命延長越多。

此外,《報告》還認為,吸煙人群中大概有33%可以稱為每日吸煙者,雖然并非所有吸煙者

都會對煙草產生依賴,但一旦產生依賴就很難戒除。很多人已經認識了吸煙的危害,也愿意

戒煙,對煙草依賴程度低的人可以憑借自身毅力戒煙,但是對煙草依賴程度高甚至成癮的吸

煙者就沒那么容易自行戒煙了,可能需要借助戒煙藥物進行治療。

資料來源:《衛生部首發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吸煙者壽命少10年》,載于搜狐網,http:

//health,sohu.com/20120531/n344525532.shtmlo

2.中國煙草產業的屬性

(1)壟斷屬性一一煙草專賣制度。“專賣”即壟斷經營的意思,是在一定的社會制度下,

國家對某種或者某些商品實行的具體管理制度。專賣分完全專賣和不完全專賣,完全專賣是

在全國范圍內,對商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均實行專賣管理,不完全專賣是對商品生產經營

的部分環節(主要是銷售環節)實行專賣管理。我國煙草業實行的是完全專賣,對煙草業進

行嚴格管理。

1981年,國務院改革煙草管理體制,決定對煙草實行國家專營,并以國發(1981)85號文

件確定了煙草國家專營制度,對煙草業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集中統一管理。1982年1月1

日成立了中國煙草總公司,表明煙草專營和集中管理體制正式啟動。1983年9月,國務院

發布了《煙草專賣條例》,并于11月1日起實行。1994年1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煙草

專賣局,與中國煙草總公司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開始對煙草業實行全面的行政管理。

1984年9月1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煙草專賣條洌施行細則》。截至1985年底,煙

草行'也初步形成了農、工、商、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全國性經濟實體,機構

組建工作初步完成。隨著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煙草專賣條例》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通

過對我國煙草專賣制度的總結與不斷研究,1991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煙草專賣法》,這是我國煙草業有史以來第一部煙草專賣法典,我國煙草業從此走上依法

治煙的軌道。1997年7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法律、

法規的頒布實施,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國家煙草專賣體制。

我國煙草專賣制度是完全專賣、國家專賣,對煙草及其制品的生產經營的全部環節都實行專

賣,國家煙草局享有對煙草全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的權力。在種植環節,國家煙草

局對煙葉種植、煙葉收購、煙葉的調撥計劃等進行管理;在生產環節,國家煙草局對卷煙的

生產計劃、卷煙紙、過濾棒、煙用絲束、生產機械等進行管理;在銷售環節,國家煙草局對

煙草專賣許可證、煙草專賣品的價格、進出口貿易等進行管理。

我國煙草業實行統一領導、垂直管理、專賣專營的管理體制。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

公司對全國煙草行業“人財物、產供銷、內外貿”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主管

全國煙草專賣工作,各地設立省級、地(市)級、縣級煙草專賣局,主管本轄區煙草專賣工

作,在行政關系上體現的是統一領導、垂直管理的管理體制,行政管理和生產經營管理高度

集中。

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產經營,我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壟斷經營組織,設有中國煙草總公司及其

直屬的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中國卷煙銷售公司、中國煙草機械公司、中國煙草物資公

司、中國煙草進出口總公司六家專業性公司,分別負責有關煙草專賣品經營業務方面的管

理、指導,并從事具體經營活動;各地以行政區劃為單位,設立省級煙草公司、地(市)級

煙草公司、縣級煙草營銷部,分別負責所在地區煙草專賣品的生產經營業務。煙草公司這種

上下成線、左右成網的組織體系,構成了我國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產、銷售及進出II業務實行

壟斷經營的組織系統(見圖1)。

國務院

(工業和信息化部)

統籌管理全國煙草產業

分管省內煙草專賣管理、煙草

種植、卷煙生產以及銷售

地市級煙草專賣局主要負責地(市)煙草專賣

(地市級煙草公司)管理,卷煙銷售、煙葉種植

縣級煙草專賣局

f負責具級專賣管理、卷煙銷售

(縣級營銷部)

圖1中國煙草產業管理體制

(2)煙草消費的區域性。根據《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申請領取煙草專

賣批發企業許可證,進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應當向省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

提出申請,由省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報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審

批發證。根據《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取得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的

企業,應當在許可證規定的經營范圍和地域范圍內,從事煙草制品的批發業務。取得煙草專

賣零售許可證的企業或者個人,應當在當地的煙草專賣批發企業進貨,并接受煙草專賣許可

證發證機關的監督管理。

(3)煙草業橫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煙草產業鏈由煙葉種植、煙葉購銷、煙葉加工、

卷煙生產、卷煙銷售流程構成,如圖2所示。

煙葉種植、購銷與加工f卷煙生產f卷煙銷售(批發、零售)

圖2煙草產業鏈

整個煙草產業鏈從原料種植、供應,卷煙生產一直到最終消費者,主要經過工業企業、商業

企業、零售客戶、消費者四大環節,涉及國民經濟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根據我國《國

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的標準,如表3所示,煙草行業主要涉及第一產業

農業中的煙草種植,第二產業中制造業大類的煙草制品業以及煙草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第

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大類中的煙草制品的批發與零售。由此可見,煙草產業鏈涉及生產、分

配、消費等眾多環節,涉及的范圍也較廣,既涉及工'必也涉及商業,由此形成了煙葉種

植、生產、加工、運輸、批發、零售的一系列產業鏈上的各項活動。所以,煙草業橫跨國民

經濟三大產業,在一定程度二帶動了勞動力就業,在創造客觀的經濟價值的同時,也承擔了

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了一定的社會價值。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

三次產業分類

門類大類名稱

A農、林、牧、漁業

01農業

第一產業02林業

03畜牧業

04漁業

B采礦業

0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07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08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0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10非金屬礦采選業

第二產業12其他采礦業

C制造業

13農副食品加工業

14食品制造業

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16煙草制品業

17紡織業

A05農、林、牧、漁服務業

B11開采輔助活動

C43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F批發和零售業

第三產業

51批發業

52零售業

G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3鐵路運輸業

表3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部分)

(一)煙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L煙草種植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煙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我國很多省份都種植煙草,煙草收益是當地煙農主要的經

濟收入來源。煙草產業鏈的源頭一一煙葉種植,在我國的區域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煙葉生

產第一大國,每年種植煙葉達140多萬公頃,煙葉年產量達170多萬噸。因此,煙草業是我

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煙葉種植的特點使得煙草業在地理區域上有一定的分布特征。煙葉種植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

影響,技術性較強,需要的勞動力多,受氣候、溫度、濕度、光照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也比較

大。過去,我國煙葉生產分布在自然條件較好而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的區域。1983年,

種煙區域分布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76個縣,其中3/4的縣烤煙面積在萬畝

以下,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煙草種植在生態條件并不適宜的地區。“近年來,農業的生產條

件、煙葉市場需求等發生了變化,國家煙草專賣局對煙草業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以專賣制

度為原則,計劃種植與市場引導并行,優化煙葉產區結構,促進煙葉種植向優勢區域發展,

從而滿足卷煙工業企業對于優質煙葉的需求。目前我國山東、貴州、湖北、河南、四川、黑

龍江、山西、云南等省份煙草資源非常豐富。

2.煙草產業利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煙草生產和消費有八個“世界第一”:烤煙種植面積第一,烤煙產量世

界第一,烤煙增長速度世界第一,卷煙產銷量世界第一,卷煙增長速度世界第一,吸煙人數

世界第一,吸煙人數增加數量世界第一,煙稅增長速度世界第一。世界衛生組織無煙活動協

調官伯科?費施伯恩曾言,中國的個別省份有70%的稅收來自煙草。由于煙草業的特殊性,

雖然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但是又不能硬性禁止,所以一直以來,我國對于煙草業

實行“寓禁于征”的稅收政策,且煙草業涉及的不兌種比較多,稅利也比較高,通過征本兌這種

經濟手段,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煙草制品的生產和消費,另一方面也為增加國家財政收

入貢獻力量。

我國煙草產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貢獻性產業。煙草稅收是中國財政收入的大項。自1982

年成立煙草總公司以來,中國煙草產量、銷售量和工商稅利大幅上升。1982?2009年,利

稅總額達到32893億元。近年來,煙草產業經濟效益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05年以后年均

利稅增長超過20%,到2007年達到3880億元,2008年達到4572億元,2009年達到5132

億元,2012年達到8649.4億元。幾乎是三年翻一番,表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從1983年

到2012年的30年間,我國煙草業行業利潤由102.5億元增長到8649.4億元,利潤增長了

83倍。從煙草業稅利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看,從1988年至1998年,占比在10%以上,參

見圖3,該階段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最大。從2000年以后該比例保持在7%?9%煙草行

業稅利占全國財政收入比重較前一階段有所下降,升降幅度趨于緩和。2008年后,煙草行

業稅利與全國財政收入比值漸趨平穩,波動不大。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煙草業稅利保持

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年份)

圖3我國煙草產業稅利以及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1983?2012年)

3.煙草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社會效益

煙草業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煙葉和卷煙的主要產區,煙草種植與當地農民的收

入及生活密不可分,煙草生產經營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幾個煙草產業大省,

煙農的煙葉收入占農業收入的55%以上。“2008年,汪洋曾高度評價了煙草種植對于偏遠山

區群眾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⑻以云南省為例,據統計,2012年云南中

煙集團主業實現稅利1144.2億元,其中省內企業實現稅利983億元,卷煙境外銷售總量

160多萬件,居行業第一位,云南的卷煙銷量達到1050.51萬箱。按照行業2012年重點品

牌排序,紅塔山、云煙銷量分別位居行業第二位和第三位,玉溪一類煙銷量位居行業第二

位。”像云南這樣的煙草產業大省,煙草種植業是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產業,煙葉種植是

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煙草種植為當地農民直接提供了就業機會。此外,煙草種植也帶動了

當地化肥、農藥等物品的消費,為農民間接創造了一些就業崗位,增加了農民收入。可見,

煙草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對地方財政、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

的推動作用。

專欄2:煙草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

煙草的高經濟價值歷來舉世公認,在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國家財政積累方面的作用突出,有

時甚至可以明顯緩解國家財政上的困難,這是煙草與其他作物的又一個不同之處。在我國的

河南、山東、云南、貴州等集中產煙區,種煙面積一般僅占耕地總面積的1/4,而種植煙草

的收入則占全部農業收入的50%以上,被農民稱為致富的“短、平、快”作物。各級政府也

把煙葉生產當作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抓手,作為“優勢產業”“財政支柱”給予大力支持和

配合。

世界上不少國家的資金收入也大大歸功于煙草的種植。今天的美國,煙草已是玉米、大豆、

小麥、干草和棉花之后的第6種重要作物。在北卡羅來納州,煙草收入占整個收入的36%,

在肯塔基州占29虬津巴布韋正是依靠煙草的發展,才大大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以煙草作為

主要經濟來源的國家還有希臘和土耳其等。在印度,煙草也是當地一種重要的賺錢作物。此

外,以煙葉作為工業原料發展卷煙加工業,又可為國家創造大量稅收。據資料統計,全世界

1992年由煙草業上繳給各國政府的稅收總額高達1400億美元,這個數字高于世界上除20

個最富有國家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各國政府來自煙草業的稅收數額巨大,1996

年,美國政府來自煙草業的稅收總額高達604億美元,日本折合160多億美元。多年來,德

國、希臘、葡萄牙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煙草稅收占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都超過6%。1949?

1991年,我國煙草業累計向國家上繳稅利2373億元,其中1982?1991年共創稅利1753.5

億元,占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7%?10%為全國各行各業之首。顯然,煙草業作為國民經濟

的一個重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今的煙草業已發展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涉及農、工、商、貿及與其生產配套的許多

相關行業。它的發展解決了一大批人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據估算,全世界約有1.8億人(包

括行業雇員及其家屬)完全或部分地靠煙草業謀生;主要產煙國的煙草業總雇員人數超過

4700萬人(鄭新章,1997)。在中國,煙草與1000萬人口的就業和1億多人口的經濟生活

密切相關(周瑞增,1997),其意義同樣不可低估。

煙草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是一種外銷產品,能為國家出II創匯。

煙草綜合利用前景廣闊。從品質較差的煙葉或煙末碎屑中提取煙堿,可以作為許多農作物害

蟲和家畜皮膚寄生蟲的殺蟲劑。我國南方螟害嚴重的稻田,還常在稻田中插煙莖治螟害。煙

葉中含有檸檬酸和蘋果酸,據介紹,一種黃花煙的檸檬酸含量達5%?10%,蘋果酸含量達

3%?攸,提取這兩種有機酸,可用于糖果食品及其他工業。煙籽含油量豐富,可供食用、制

皂或其他工業用途。

煙葉收獲后,還可充分利用煙草莖稈。煙莖含纖維素38%?45%,纖維質量好,且易于提取

和加工,既可用于制造纖維板、造紙,也可供卷煙廠按比例摻和在煙末中制作煙草薄片。煙

莖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豐富,經適當處理,可制作極好的煙用特征元素肥料。利用煙莖還可

以制作煙稈刨花板,刨花板與纖維板和膠合板合稱“人造三板”,可用于家具制造。全國每

年種煙百萬公頃以上,由煙莖利用而節省木材的經濟意義和環保意義都是極其巨大的。

煙草打頂棄去的花蕾含有豐富的香精香料,是天然植物香源之一,經提取可作為極好的煙用

香精香料。據報道,從花蕾中提取香料已形成白肋煙花蕾香盲、烤煙花蕾香膏和白肋煙浸膏

“二膏”產品,并已在卷煙加香中應用。這不僅是對煙草資源的允分利用,還可使煙農每公

頃增收300?450元。

香料煙種植由于不打頂而產生大量難以利用的種子。測定發現,香料煙種子的揮發性成分中

有20多種香味物質,非揮發性成分中有9種香味物質。用低濃度的乙醇溶液提取的香料煙

種子酊劑加入卷煙配方中,有明顯的聚香和增香作用,這一技術可賦予卷煙產品以獨特的風

格,為香料煙種子這一副產品的利用開辟了新路。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低次煙葉和下腳料亟待利用,過去用來單一提取煙堿,成本往往較高。

經過研究,利用提取過煙堿的殘渣再提取茄尼醇,可使兩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煙堿

和茄尼醇均為重要的化工和醫藥原料,具有廣泛的用途。

煙草未成熟鮮葉中的蛋白質,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大豆。據估算,在特殊栽培條

件下,1公頃煙草可提取3.5噸蛋白質,而大豆只能產0.8噸。煙葉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高于

牛奶,其蛋白質結晶體加水攪拌,可變成像雞蛋清?樣的糊狀液體。可制成精美的糕點,點

上鹵也可變成白嫩的豆腐,在冰凍條件下還可制成松軟的奶油。煙草蛋白質既可供人類利

用,也可用作動物蛋白質的供給源一一飼料,代替大豆粉和魚粉。有理由相信,即使將來不

吸煙、不制煙,煙草仍會以其他形式的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千家萬戶。

與其他作物的又一個不同之處是,煙草還是一種廣泛用于基礎理論和生物工藝學尖端技術研

究的工具。在過去的幾百年間,人們關注的是煙草的經濟價值以及由它而生產的煙制品給人

們帶來的愉悅。實際上,煙草還是生物科學尖端研究中難得的研究工具,其重要性可與微生

物中的大腸桿菌相比。

20世紀20年代以后,以煙草為工具的化學研究獲得了豐富的成果或資料,人們發現了煙草

具有生產食品和藥品的潛力。50年代,以煙草為工具的研究已涉及植物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遺傳學、細胞學、育種學、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營養學、有機物代謝等,而且這

些研究成果被廣泛用于其他作物,如營養缺乏、培育抗病品種、微量元素、生長調節和空氣

污染等。總之,以煙草為工具進行的基礎理論和尖端研究,為植物科學的發展建立了一個又

一個里程碑。這或許是煙草在過去500年對文明社會最重要的貢獻。

在生物技術領域,準性雜交、遺傳物質引入植物細胞、抗病、抗病毒和抗逆境等研究均已證

明,煙草是一種理想的工具,幾乎不受任何限制。目前,人們己經具備了利用基因組合的煙

草植株(即轉基因植株)生產藥品和工業用蛋白質的能力。這意味著未來的煙草除作為一種

較安全的燃吸材料外,還可以用煙草或煙草細胞培養物生產高價值的藥品、化學品和食品。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煙草植株將會被改造成為“植物工廠”,生產包括藥品和疫苗在內的

各種各樣的新物質;也可用煙草固定氮、提高光合效率以及作為污染物指示物等。

如上所述,煙草作為研究工具至今不過80多年的歷史,就已獲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和顯示出

它在科學上的重大價值。毫不懷疑,在21世紀的生物科學發展中,煙草作為研究工具必將

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基于這一點,左天覺先生(1990)曾指出:“我給現在與未來的科

學家的一條忠告是:煙草的使用僅僅是剛開始一一請重視煙草。”

資料來源:《煙草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國家煙草專賣局網站。http:

//www.tobacco,gov.cn/html/21/2106/210603/21060302/644514_n.html0

(三)煙草產業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1.產業安全研究

一直以來,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中,保護本國貿易和工業發展是重中之重,事實

上,這種保護主義的觀點便是產業安全的根源所在。從這一角度看,產業安全的實踐是備受

關注的,但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產業安全理論卻一直未形成體系,成為一個“存而不論”的

話題。直到近10年,關于產業安全理論的研究才在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與研究下,逐漸形成

較為清晰的理論體系。

產業安全觀點最早是由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提出的。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

究》一書中,亞當?斯密主張進行自由放任的公平競爭的同時,還提出了要對涉及國家安全

的國防工業進行保護和扶持。亞當?斯密特別強調對于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尤其不能

過分依賴國外單一或極少數市場。德國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派先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對國家

經濟安全以及政府對產業發展的支持與保護給予更多的關注。他的名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

體系》提出了維護主權國家的經濟穩定與產業安全的中心思想,并提出了著名的針對幼稚產

業的“有效保護”理論,這一理論被認為是產業安全理論的雛形。20世紀80年代,布蘭

德、斯潘塞、克魯格曼等人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以不完全競爭

和規模經濟理論為前提,以產業組織中的市場結構理論和企業競爭理論為分析框架,突破了

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自由貿易學說,強調政府適度干預貿易對于本國企業和產業發展的作

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學家對外資在美國的作用以及美國產業發展的影響進行了

研究。JohnN.Ellison,JeffreyW.Frumkin等對美國產業安全進行了研究。他們通過對

原材料產業、戰略資源產業、機床和半導體等制造業的案例分析,認為由于受進口商品的沖

擊,美國一些重要產業處境艱難,產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建議政府加強對國外企業并購美

國企業的監管。俄羅斯經濟學家研究認為,穩定與發展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經濟的穩定性

反映了經濟系統的各要素之間和系統內部的縱向、橫向和其他聯系的穩固性和可靠性,反映

了承受內部和外部壓力的能力。然而僅有穩定是不夠的,如果經濟沒有發展,那么經濟的生

存能力、抵御和適應未來威脅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他們認為國家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對于扭

轉產業安全局面必不可少。

我國在對外貿易和政策制定過程中均涉及產業安全問題,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

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外資大量涌入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產業造成影響時,產業安全

問題才真正成為學術界和業界研究的重點與熱點。

綜觀目前現有的研究發現,有些學者對產業安全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對我國產業安全度進

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另外也有一些學者則對一般性的產業安全進行了研究。總體而言,目前

的理論研究大都仍局限于對產業安全基本概念的討論及維護產業安全的政策方面。通過梳理

文獻,歸納出現有研究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

(1)產業安全概念的界定。產業安全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四個方面:產業控制力說、產業競

爭力說、產業發展說、產業權益說和綜合性的產業安全說。產業控制力說的代表人物是何維

達和張碧瓊等。他們認為產業安全是指在市場開放條件下,影響國民經濟全局的重要產業的

生存發展,以及政府對這些產業的調整權或控制權受到威脅的狀態。與之類似的觀點還有

“外商直接投資產生國家產業安全問題,外商通過合資、直接收購等方式控制國內的企業,

甚至控制某些重要產業,已經威脅到國家經濟”,以及“擁有相應的自主權或控制權,即可

認定該產業是安全的”“本國資本對影響國計民生的國內重要經濟部門掌握控制權”等。這

些觀點,雖然各有所論,但核心都是強調本國資本對本國產業的控制力。

從產業競爭力的角度來分析,一種觀點認為,在開放競爭的條件下,一國產業具有國際競爭

力,能夠抵御和防范國內外風險的威脅,并且保持產業部門協調發展的狀態。許銘也贊同這

種觀點,他提出,產業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條件下,一國產業能夠

抵御外來干擾或威脅并不斷獲得持續發展的狀態。產業安全是國家產業綜合素質在不同發展

階段的集中反映,體現了本國產業的競爭力和重要的主導地位。

在產業發展說方面,張立認為,產業安全是指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

中,一國具有保持民族產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并且本國資本始終能夠對本國產業主體

擁有控制權。也有觀點認為“產業安全指一國擁有對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的控

制力及這些產業在國際比較意義上的發展力”。

呂政是產業權益說的主要代表,他認為,在對外開放和國際競爭的背景下,產業安全是指國

家的重要產業在資本、技術、市場等領域,不受國際資本的控制,能夠具有相對的競爭優

勢,能夠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趙世洪認為國民作為產業安全中的權益主題,在國界內有

明確的排他性經濟主權。外國國民在東道國取得任何產業權益都是對東道國國民權益的侵

害。研究產業安全,歸根結底是要使國民為主體的產業權益在國際競爭中得到保證并不受侵

害。

景玉琴、李孟剛等是綜合性的產業安全說的代表。景玉琴認為,產業安全要從宏觀和中觀兩

個層次來界定:從宏觀層次二講,產業安全是“一國制度安排能夠引致較合理的市場結構及

市場行為,本國重要產業能夠在開放競爭中具有競爭力,且多數產業能夠生存并持續發

展”;從中觀層次上講,產業安全是指“在開放競爭中,本國國民所控制的企業達到生存規

模,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及較大的產業影響力,并且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李孟剛認為,

產業安全是指特定行為體自主產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受威脅的狀態。理解這一概念要注意以下

三點:一是安全的主體是特定行為體的自主產業;二是生存安全和發展安全是產業安全重要

的兩個方面;三是通過評價產業受威脅的程度反推得到一國產業安全度。

(2)產業安全問題成因及影響因素分析。在對產業安全問題成因研究方面,大多學者從外

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D的角度分析產業安全的成因。夕卜商直接投

資對東道國產業安全的威脅表現在外商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兼并收

購及系列投資方式來控制東道國內企業和壟斷某些產業。有學者認為,外資對于東道國產業

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東道國產'業的品牌控制、技術控制和市場控制,外資投向會造成

東道國產業結構的失衡,給東道國產業結構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對產業

的宏觀調控。有學者認為制度非均衡是產業安全的形成根源。有學者認為產業安全的成因,

主要是由于投資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使得外商利用其資本、技

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或營銷環節方面的優勢,對東道國的企業進行合資或者收購,通過商品

和服務貿易占據東道國的市場份額,并進行一些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活動,對東道國市場份額

進行擠占,產業安全問題由此而生。也有學者從國家經濟安全角度出發,將產業安全納入國

家經濟安全進行分析,認為產業安全問題的發生,是因為各國經濟都包含一定的產業,并在

不同時期形成不同的產業結構。當一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時,產業和產業結構就會受全

球化進程的影響,從而面臨來自外部的威脅,。

在產業安全影響因素的研究方面,李孟剛分析了內外部影響因素。國外的資本、技術和產品

等是影響產業安全的外部因素;國內產業的生存環境和競爭環境等是影響產業安全的內部因

素。外國資本對東道國產業安全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債務、投機資本、外商直接投資三種

方式來實現的;外來技術主要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控制、來自外國的技術封鎖影響產業

安全;外國的產品傾銷、外國壟斷原料及資源性產品價格提升危及進I」國的產業安全。

在我國對產業安全影響因素的研究以FDI的研究最多。這些研究不僅僅以定性分析為主,還

加入了很多數據和計量方法。一些研究成果表明,FDI會帶來技術的外溢效應,技術的外溢

效應最終會對產業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周妍以我國浙江省的數據為樣本,運用多元回歸方

法,考察了FDI的外溢效應,結果認為外資部門對內資部門存在外溢效應。劉海明和祖強根

據我國利用FDI與GDP的年度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認為FDI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經

濟增長,但產生技術外溢逆流現象威脅到我國產業安全,作用并非特別理想。包群和賴明勇

引入滯后模型來考察技術外溢的動態變化,認為外商直接投資通過技術外溢效應帶動了我國

國內部門的產出增長。黃志勇和王玉寶基于兩部門動態模型的實際測算,結果表明外資企業

技術外溢因子每提高1個百分點,我國國內部門的產出相應增加0.199個百分點。一方面,

剖析了FDI對中國的品牌、市場、技術等產生的影響產業安全的負面因素;另一方面,也辯

證地指出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內產業開發和產業升級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研究均表

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企業的技術外溢效應確實是存在的。但研究認為FDI對中國產業安

全帶來的并非完全不利的影響,應辯證看待。

(3)產業安全調節和對策建議研究。在產業安全政策建議方面,國內研究主要集中于產業

政策的動態調整、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等。趙世洪認為,調節是指當國民產業處于不安全

的狀態時要保護,當國民產業處于過分安全狀態時要放開。引進外資調節主要是通過稅收、

市場準入、股比限制、投資期限、國有化及征用等方式調節外資流入的數量和結構。進口調

節主要是通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影響?國的進口數量,以達到調節產業安全狀態的目的。樊

輝認為,產業開放政策一般包括產業開放的領域選擇、深度選擇、時機選擇。產業開放政策

是否與一國承受外來沖擊的承受能力相適應,是否與一國產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決定于產

業開放所帶來的風險大小的變動,即產業安全度高低的變動。

產業安全問題的解決要堅持正確方向,代表性的人物是成思危。他認為研究產業安全需要達

成“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確保產業安全”的共識。外商來華投資以追逐利潤為目的,更

多考慮的是經濟利益,而非政治目的,因此,要理性地看待外資并購0

保障產業安全,做強企業是關鍵,要提高企業的核心能力,而提高核心能力的關鍵是制度創

新。景玉琴認為,外資推動我國經濟增長,也會對產業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產業組織

政策與產業技術政策增強民族資本競爭力與控制力,進而促進產業安全。景玉琴、高洪力等

認為現行體制中某些行政性壟斷與地區封鎖制造了不平等競爭,限制了行業競爭力的提高,

使我國一些重要產業在開放競爭中喪失競爭優勢,形成產業安全隱患。可以通過“競爭替

代”解決。劉雪斌和顏華保認為,產業價值鏈的安全是產業安全的基礎性問題,反壟斷是低

層次的產業安全策略。產業的分工位勢低、關聯度減弱、產業生態環境惡化、控制力降低、

對外依存度提高以及外資并購等因素會誘發我國的產業安全問題。要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應從產業安全的戰略角度出發,構建防范體系,提高產業控制力和發展力。徐力行等對國外

典型國家產業安全防范體系進行比較,提出發展中國家側重于用外資法和產業政策,而發達

國家側重于用反壟斷法來控制外資并購帶來的產業風險。建議我國應加快完善反壟斷法規的

立法和執行體系,調整和細化產業政策導向,建立并完善產業安全防范制度等。

2.煙草產業安全研究

對于煙草產業而言,雖然一些學者也進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是從市場結構、產業規制、品

牌發展、企業管理、競爭力等單個維度及微觀層面展開的,研究的內容也主要是在進入WTO

與WHO的背景下進行的,就現象論現象,目前對煙草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安全問題進行

系統深入研究的文獻非常少,已發表的有關“煙草產業安全”的論文只有何愛民的《保障產

業安全,讓中國煙草健康發展》(2012),認為中國煙草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煙草

專賣制度的弊端也日漸凸顯。通過對與煙草產業TT關的文獻進行梳理發現,現有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WTO及WHO與煙草產業關系研究。胡峰認為,《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對于發展中國家

的煙葉種植業、煙草制品業等產生影響,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煙草大國影響較為嚴重。⑻沈

敏榮(2007)對《煙草控制桎架公約》的特點和性質進行了分析。⑸葉克林(2004)對“入

世”后我國煙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戰略取向進行了分析,指出高額關稅的大幅減讓、非關稅

壁壘的逐步取消和零售市場的率先開放,是“入世”后中國煙草產業面臨的新的國際環境,

將呈現煙草專賣體制漸趨式微、國際競爭壓力逐步增強、主要產品競爭日趨激烈等主要發展

趨勢。中國煙草優勢企業在近中期應及時對規模擴張、并購重組、網絡建設、品牌整合、科

技興煙和跨國經營作出新的戰略選擇與安排。”「金鷗等(2001)認為加入WTO后我國煙草業

會受到農業框架協議的約束,煙葉和卷煙的進口關稅大幅降低,將對煙草業形成較大的沖

擊:在技術壁壘方面,對卷煙的內在品質、安全型、低危害性卷煙要求更高:擔憂國外的煙

草生產商是否會出于占領市場份額的需要,采用低價傾銷的方式沖擊我國的國內煙草市場,

并提出推進煙草大集團戰略,加強國家對專賣管理的有效控制,從生產制造戰略向服務戰略

轉變等對策建議。”蔡明聚(2001)分析了WT0農'業框架協議、貿易技術壁壘、反傾銷協

議、補貼與反補貼協議對我國煙草業的影響,認為對我國煙草管理體制、煙草市場、煙草行

業營銷戰略方面提出了挑戰

(2)煙草產業政府規制研究。居欣(2011)對轉型期中國政府專賣制度進行了研究,認為

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財政稅收政策的不全面、以GDP為主要指標的政績考核體系、壟斷本

身引起的低效和外部逐利行為以及官員的有限理性和調整法律法規本身的復雜性使得我國專

賣制度的實施存在諸多問題。「年志遠、徐遲(2011)對中國煙草業體制改革進行了研究,

認為由于煙草業的特殊性,其體制改革需要拓展新的思路,在不能大幅度擴大產量和調整價

格的情況下,應以節約各項生產成本及以經營管理中的交易成本為體制創新的主導思想,進

而完善現有的煙草業管理體制。王姚瑤、張麗(2009)認為現階段應在煙草專賣制度下進行

體制改革,政企分開是改革的重要環節,煙草體制改革涉及管理體制與財稅體制。王樹文等

(2005)提出我國煙草業應加快推進改革,推進政企分開,理順資產管理關系,加快工業重

組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稅制和計劃體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山:周耀輝

(2010)認為政府管制在制訂標準、煙草科研攻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要充

分發揮市場機制,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煙草業的發展。,俞曉天(2009)從管制與均衡的角度

分析了我國煙草產業的管制,認為煙草產業存在市場失靈,煙草產業管制與一般產業管制不

同,是促退管制和需求管制,提出我國煙草管制必須和國際接軌,使煙草市場結構向“有效

競爭”發展總體上看,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討了我國煙草專賣制度與法制問題、煙草產

業的改革與發展問題、煙草產業自身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等。提出中國長期實行的煙草專賣

帶來了地方封鎖、惡性競爭、效率低下等諸多弊端,中國煙草專賣法律制度的局限性越來越

明顯,世界煙草專賣法律制度的變革趨勢對傳統的專賣法律制度帶來了新的挑戰。

(3)煙草產業競爭力研究。普航(2010)對我國一類卷煙品牌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研究,提

出我國一類卷煙品牌競爭力的培育,要著重加強品牌管理,加強原料保障,加強科技興煙,

深化品牌營銷,提升基礎管理水平。⑺郝凱等(2007)分析了湖南煙草產業的競爭優勢,認

為湖南煙草本土市場的優勢較強,但煙草種植基礎不足。”顧建國(2008)對我國煙草工業

企業的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企業間的競爭力水平差距較大,強者趨強,弱者更弱,

要提高我國煙草產業的總體競爭水平,必須深化企業間的聯合重組。皿趙建成(2004)、肖

金花(2006)等也對我國煙草產業的競爭力進行了研究。也有學者對某些省份如云南、江西

等煙草產業大省的煙草產業競爭力進行了研究,有學者對某個煙草集團如玉溪紅塔集團的核

心競爭力進行了研究。從目前已有的文獻看,關于煙草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多集中在煙草產業

競爭力方面,一方面由于煙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

化的發展進程,煙草產業要面對更多來自發達國家煙草業的競爭和沖擊,對煙草產業的競爭

力進行研究,并制定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措施,從而可以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關于

煙草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多集中于進行中外煙草業的對比,在分析影響煙草產業競爭力的因素

時還不夠系統和仝面。

3.煙草產業安全定義

李孟剛教授在其專著中給出了產業安全的一般定義,,產業安全是指特定行為體自主產業的

生存和發展不受威脅的狀態。其一,產業安全的主體應為特定行為體的自主產業;其二,產

業安全包括產業生存安全和產業發展安全兩方面;其三,產業安全度可以通過評價產業受威

脅的程度加以反推。參照產業安全的定義給出煙草產業安全的定義,即煙草產業安全是指煙

草產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受威脅的狀態。

煙草業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行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產業。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

下,產業安全不僅是國家層面的重要問題,更是各個產業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自我國加入

WTO,開放煙草市場己成為必然發展趨勢,煙草產業面臨的外部國際環境也越來越復雜。自

中國正式承諾履行WHO條款,社會性控煙趨勢日趨嚴重,煙草市場推廣受到極大的限制。煙

草產業稅利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如何促進煙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待解

決的問題。

4.煙草產業安全特征

(1)從產業生存的角度,煙草產業安全要保證煙草產業的生存不受威脅。產業要生存,要

保證該產業有一定的市場和市場份額,能夠達到一定的利潤水平,還必須實現貨幣資本、生

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循環的統一。從表面上看,我國煙草產業銷售額和利稅逐年增長,發展勢

頭良好。然而,事實上目前中國煙草業效益的取得主要依靠專賣專營的體制,利潤獲取主要

是靠政策保護,缺乏企業主體創造的競爭性利潤。隨著煙草產業改革與發展,如果一旦取消

專賣專營體制,煙草產業發展將會面臨很大困難。

(2)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講,當前中國煙草產業正面臨著很大的威脅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以

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國際發展環境來講,英美煙草公司、帝國煙草集團、日煙國際及菲莫國際4大煙草巨

頭幾乎占據了中國以外的全部國際煙草市場,其在國外市場的發展已達到一定的極限,均把

下一個市場目標指向中國。

二是受WTO與WHO的影響,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煙草業就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界市場中

去,在享受其中便利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加入WTO前后,中國煙草業一

片“狼來了”的驚恐,煙草產業的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WTO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開放。

我國加入WTO,迎接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競爭,對煙草業開放市場進行了承諾,在專賣專營體

制下,煙草巾場開放,但煙草分銷系統不放開,但是一旦專賣專營體制取消,煙草分銷體系

則將全面放開,面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競爭和壓力也會接踵而至。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煙

草業雖然在表面上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但是加入WTO對中國煙草業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

的。中國于2003年11月簽署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5年2月27日在中國正式生

效,WHO呼吁所有國家開展盡可能廣泛的國際合作,控制煙草的廣泛流行。社會性控煙趨勢

FI趨嚴重,越來越多的組織加入控煙的行列,卷煙制品包裝要注明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

語、禁止煙草產品廣告、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煙草推廣受到極大限制。此

外還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廢止、增加和完善,中國煙草產業組織正在朝著順應國際化潮

流、符合WTO和WHO規則的方向努力地改進和完善。

三是我國是一個煙草大國,但并不是一個煙草強國。我國煙草產銷量均占世界的30%以上,

在煙草業長期壟斷、受國家政策保護的庇佑下,煙草產業發展缺乏競爭力。從煙草企業看,

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競爭力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巨型跨國煙草公

司,也沒有一個國際知名的卷煙品牌,中國煙草業“大而不強”是不爭的事實。從國際煙草

業范圍來看,中國煙草產業不能影響更不能代表國際煙草業的走向。中國煙草企業沒有國際

品牌卷煙產品以及不能形成規模經濟是中國作為煙草產業大國不能成為煙草經濟強國的重要

原因。

四是我國煙草產業國際市場份額低。作為全球第一大煙草生產國,我國生產的煙草制品絕大

多數是供國內消費者消費的,參與國際貿易的比例很低,國際市場份額占比較小,這也一直

是我國煙草業做大做強中的“短板”,煙草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有影響力

的國際卷煙知名品牌尚未形成,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專欄3:我國煙草行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我國吸煙人數眾多,約占世界吸煙總人數的1/4,據統計,我國有3.5億人為常年吸煙者,

因此,我國也成為消費煙草制品的大國,在全球居首。與此同時,除了消費,我國煙葉和卷

煙的含量在世界也是排第一位的。煙葉生產量占全世界煙葉生產的35樂卷煙生產量占全世

界生產的32%,因此,中國當r不讓成為世界煙草第一大國.再看煙草市場份額。在全球

47.6*的消費群體中,除去中國市場以外,以奧馳亞為首的國際煙草巨頭控制著其余的

70.9$的市場份額,而我國煙葉和卷煙的出口量都非常小,分別僅占世界貿易總量的3.5%和

1.8%,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與“煙草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符。我國煙草

業“大而不強”是當前煙草業國際化發展面臨的瓶頸。

1.卷煙需求結構相對穩定,供給結構存在偏差

Jha和Chaloupka(2001)認為煙草制品具有上癮性和有限替代性的特征,通過實證研究得

出,煙草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是典型的缺乏彈性產品。我國消費者的卷煙需求表現

出對價格缺乏敏感性的特征,此外也呈現比較穩定的結構性特征。從卷煙檔次上看,高檔卷

煙被賦予社會屬性,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比如說“中華”“玉溪”等中國傳統的高檔品

牌,除了煙草制品本身的經濟價值,長期以來也被賦予一定的社會屬性。所以從這一角度

看,能夠消費高檔煙的人群并不在乎價格高低,消費需求相對穩定,他們更看重的是品牌的

社會價值。中檔煙則是社會主流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的表征,也是各地煙草公司競爭的重要客

戶。對于這類消費群體而言,他們就是煙草制品的最終使用者,所以更容易產生對煙草的依

賴,一旦偏愛某一品牌,就會長時間購買和消費,這也使得消費中檔煙的群體相對固定,不

易變化。低檔卷煙市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般是需求大于供給,這類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農

村,所以煙草制品要想占領這類市場,必須依靠低廉的價格。2007年,我國低檔卷煙供給

為7003.1億支,市場需求為7009.5億支,仍然有超過6億支的市場缺口。由于煙草行業絕

大部分的稅收是依靠高中檔卷煙的銷售,低檔煙由于利潤少而無法激起生產者生產的熱情,

一直處于需求大于供給的非均衡狀態。總之,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國中高端煙草市場相對穩

定,低端市場供不應求,生產者不會輕易改變現狀。

2.煙草生產“集中化”趨勢初見端倪,產業進一步聚集存在瓶頸

近年來,國家煙草專賣局以“大品牌、大企業、大市場”為戰略指引,我國卷煙工業生產與

品牌都走向集中化。2007年,湖北、江西、廣東中煙工業公司與所屬工業企業進行了兼并

重組,107家中小型煙廠或進行平穩關閉,或實現聯合重組,全國卷煙工業企業的數量也大

幅減少,由2003年前的180多家減少至2008年的31家,大大提高了卷煙生產的集中化程

度。此外,我國卷煙品牌也呈現集中化的趨勢。據統計,2007年,卷煙牌號數量有較大幅

度的減少,全年在線生產牌號173個,同比下降23.45%全國重點骨干品牌的發展速度也

非常快,已經有13個年產量超過100萬箱的品牌,其中,前10個品牌的產銷集中度為

37.8%,較上年同期提高5.9個白分點。然血,與世界煙草強國相比,我國煙草產業的集中

度相對偏低,我國前四大煙草生產企業的總產量占全國煙草總產量的比例為16%,相比美國

這一指標值96%而言,我國煙草產業集中度還相差很遠。煙草行'也尚未發揮出應有的規模經

濟效益。此外,根據煙草工業企'也跨省聯合重組的計?劃,受到地方稅收的利益牽制,在實施

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諸多限制,這些都阻礙了煙草企業的發展壯大。

3.卷煙銷售“畫地為牢”局面未能根本轉變,“大市場”尚未形成

國家煙草專賣局將“合理配置煙草系統的優勢資源,實現全國煙草行業的統?大市場”定為

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自煙草系統工業與商業分離開始,就一直貫徹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本

意是鼓勵煙草公司拓寬營銷渠道,打開市場,形成全國一盤棋,讓商業企業的利潤來自產品

銷售。但是,煙草稅收制度規定要在生產環節進行征稅,這樣使得地方政府為了確保自己的

地方稅收而千方百計保護本地的卷煙企業,地方保護沒有根本改變,地方封鎖仍然存在。據

統計,2006年,全國共有36個名優卷煙品牌,其中一半品牌對省內市場依賴程度超過

50%。由此可見,地方稅收依賴是妨礙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主要原因所在。正是由于缺乏

統一的消費市場,煙草企業只局限于在地方發展壯大,有地方政府的庇佑,即便弱勢企業也

能生存,這種意識的存在使得企業沒有更廣闊的視野,也不愿開辟更廣闊的市場,就沒有動

力繼續做大做強,嚴重制約我國煙草產業的發展。

資料來源:梁媛、馮昊:《我國煙草行業由“大”轉“強”的路徑選擇》,中國煙草市場

網,2009年4月3日。http://news.163.com/10/1018/01/6J89BC4A00014AED.h:mlo

專欄4:中國面對煙草業新政的挑戰

2009年1月9日,是中國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rameworkConventiononTobacco

Control,FCTC,以下簡稱《公約》)后三年緩沖期結束的日子。

中國,作為FCTC的締約國之一,承諾在結束緩沖期后開始有效執行FCTC關于控煙的規定,

自此,應規定香煙的包裝盒二警示圖片或標語的面積不少于總面積的30%o

長期以來,不管是政策還是產業發展,中國煙草業都飽受爭議。由于煙草業在我國稅收收入

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產業改革推進也一直停滯不前。加入FCTC表明我國對煙草業改革的

決心和力度,但同時也對煙草業的發展帶來挑戰。

1.包裝形象的改變帶來市場挑戰

著名煙業專家周陽敏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FCTC從2003年就已經在實際運轉,從那一

年起,全球很多國家對煙草業進行了各種限制。自2005年左右,我國煙草行業也開始了針

對FCTC的改革和監管,以遵守FCTC的相關規定。”

FCTC的諸多控煙條款中,核心的條款之一是針對外包裝的限制規定。

目前:全球范圍內有30多個國家己經要求將吸煙危害的警示語面積占到煙盒的一半以上,

其中巴西占50%,芬蘭占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