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_第1頁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_第2頁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_第3頁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_第4頁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CCS點擊此處添加CCS號

DCB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團體標準

T/DCBXXXX—XXXX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

GeneralGuidelineforNon-AlkalineZinc-ManganeseDioxideBatteryProducts

CarbonFootprintAssessment

(征求意見稿)

(本草案完成時間:2024-04-28)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發布

T/DCBXXXX—XXXX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相關的術語和定義、原則、目標和范圍、系統邊

界、數據收集與處理、產品碳足跡核算以及產品碳足跡評價報告的具體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核算和評估,也適用于該產品部分

生命周期碳足跡的核算和評估。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24025-2009環境標志和聲明Ⅲ型環境聲明原則和程序

GB/T24040-2008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

GB/T24044-2008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

ISO14067:2018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與通報要求及指南(Greenhousegases-Carbon

footprintofproduct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non-alkalinezincmanganesedioxidebattery

含非堿性水溶液電解質,負極為鋅或鋅合金,正極材料為二氧化錳,且設計為不可充電的電池。

注:包含糊式電池(paste-linedcell)和紙板電池(paper-linedcell)等。

[來源:,和]

3.2

IEC60050-4824-164-17

放電量serviceoutput

電池在規定的放電條件下的放電時間、容量或能量輸出。

[來源:GB/T8897.2—2021,3.1.8]

3.3

產品碳足跡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CFP)

產品系統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溫室氣體清除量之和,表示為CO2當量并基于使用氣候變化單一影

響類別的生命周期評估。

[來源::,]

3.4

ISO140672018

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GHG)

大氣層中自然存在的或由人類活動產生的,能夠吸收和散發由地球表面、大氣層和云層所產生且波

長在紅外光譜內的輻射的氣態成分。

1

T/DCBXXXX—XXXX

注:一般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

六類。

[來源::,]

3.5

ISO140672018

二氧化碳當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

比較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的輻射強度的單位。

注:二氧化碳當量是用給定溫室氣體的質量乘以其全球增溫潛勢值計算的。

[來源::,]

3.6

ISO140672018

全球增溫潛勢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

根據溫室氣體的輻射特性,當前大氣中給定單位質量的溫室氣體在選定時間內的排放水平,測量其

脈沖輻射強度,相對于二氧化碳(CO2)的系數。

[來源::,]

3.7

ISO140672018

溫室氣體排放量greenhousegasemission

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3.4)的量。

[來源::,]

3.8

ISO140672018

溫室氣體排放因子greenhousegasemissionfactor

與溫室氣體排放活動數據相關的系數。

[來源::,]

3.9

ISO140672018

初級數據primarydata

通過直接測量或基于直接測量的計算獲得的過程或活動的量化值。

注:初級數據可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系數或溫室氣體清除系數和/或溫室氣體活動數據。

[來源::,]

3.10

ISO140672018

次級數據secondarydata

除初級數據之外的來源數據。

注:這些來源可以包含數據庫和經主管部門驗證的已發表的文獻。

[來源::,]

3.11

ISO140672018

產品種類productcategory

具有同等功能的產品群組。

[來源:,]

3.12

GB/T24025-20093.12

生命周期lifecycle

產品系統中前后銜接的一系列階段,從自然界或自然資源中獲取原材料,直至最終處置。

[來源:,]

3.13

GB/T24044-20083.1

生命周期評價lifecycleassessment(LCA)

對一個產品系統的生命周期中輸入、輸出及潛在環境影響的匯編和評價。

[來源:,]

GB/T24044-20083.22

T/DCBXXXX—XXXX

3.14

分配allocation

將過程或產品系統中的輸入和輸出流劃分到所研究的產品系統以及一個或更多的其他產品系統中。

[來源:,]

3.15

GB/T24044-20083.17

取舍準則cut-offcriteria

對與單元過程或產品系統相關的物質或能量流的數量或環境影響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評價范

圍之外所做出的規定。

[來源:,]

3.16

GB/T24044-20083.18

功能單位functionalunit

用來作為基準單位的量化的產品系統性能。

[來源:,]

3.17

GB/T24044-20083.20

基準流referenceflow

在給定產品系統中,為實現一個功能單位的功能所需的過程輸出量。

[來源:,]

3.18

GB/T24044-20083.29

系統邊界systemboundary

通過一組準則確定哪些單元過程屬于產品系統的一部分。

[來源:,]

3.19

GB/T24044-20083.32

活動水平數據activitydata

導致了某種溫室氣體排放的人為活動量,例如各種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產品產量、外

購電力量、外購蒸汽量等。

4原則

4.1總體要求

本文件遵守GB/T24040-2008和GB/T24044-2008進行生命周期評估,以評價非堿性鋅-二氧化

錳電池產品碳足跡。產品的碳足跡評價邊界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為了確保產品碳足跡評價基于相同的思

路和方法,遵循以下原則。

4.2相關性

數據和方法的選擇適合于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

4.3完整性

產品碳足跡評價應包括對產品碳足跡或產品的部分碳足跡有實質性貢獻的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與

清除。

4.4一致性

3

T/DCBXXXX—XXXX

在產品碳足跡評價的整個過程中應采用相同的假設、方法和數據,以得到與目標和范圍相一致的結

論。

4.5統一性

選取已經得到國際認可并用于產品種類的方法、標準和指導文件,以提高任何特定產品種類的產品

之間碳足跡的可比性。

4.6準確性

確保產品碳足跡和產品的部分碳足跡量化和通報是準確的,可核查的、相關的,并盡可能減少偏差

及不確定性。

4.7透明性

所有相關問題都在公開、全面和易于理解的信息呈現中得到解決和記錄。披露任何相關假設,并適

當引用了所使用的方法和數據來源。清楚地解釋任何估計并避免偏差,以便碳足跡研究報告代表它聲

稱代表的內容。

5目標和范圍

5.1概述

量化產品生命周期或選定過程中的所有重要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計算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對全

球變暖的潛在貢獻。同時,本文件還為識別溫室氣體排放潛力和降低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技術依據

和支持。

5.2目標產品

本文件針對的目標產品是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生產及使用配件應符合于現行標準要求。

每項產品的碳足跡報告應只針對同一企業在同一產地生產的同一規格的產品,并確保用戶可以從碳

足跡和產品標識中識別上述信息。

對于同一企業不同規格的產品、或統一(同一)規格但不同產地的產品,應分別核算碳足跡。

5.3核算范圍

產品碳足跡核算范圍應考慮但不限于下列各項:

——產品范圍:明確產品名稱、型號、功能、功能單位和系統邊界。

——時間范圍:選擇核算碳足跡有代表性的時間段。

——溫室氣體范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

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七類。

注:在實際計算產品碳足跡時,因未預見到的局限性、制約或額外情況,可對評價內容和范圍做出調整。應記錄這

些修改并解釋。

5.4功能單位和基準流

5.4.1功能單位

功能單位定義為“電池在使用壽命內提供的總能量的1瓦時(Wh),以Wh為單位”。

總能量是通過放電量檢測獲得的,檢測以約5mA恒電流放電,每天放電12小時,終止電壓0.9V。

4

T/DCBXXXX—XXXX

5.4.2基準流

基準流是實現規定功能所需的電池質量,即電池在其使用壽命期間提供1Wh電能所需的電池數量

(以質量或塊計)。

制造商為量化碳足跡而收集的所有定量輸入和輸出數據均應相對于基準流進行計算。

6系統邊界

6.1系統邊界設定

本文件界定的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產品碳足跡的系統邊界,可分為下列兩種形式:

a)涵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階段(“從搖籃到墳墓”)

b)包括整個開采提取、生產和運輸過程,直到產品離開工廠大門(“從搖籃到大門”)

圖1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從“搖籃到墳墓”生命周期示意圖

注:本文件重點關注產品,因此以下活動不允許包括在產品碳足跡的范圍內:制造生產設備、建筑、基礎設施和基

建物資,人員的商務旅行,人員的上下班通勤,以及研究和開發活動。

6.2產品生命周期階段

6.2.1概述

產品生命周期階段包含原材料的獲取與加工、產品制造、分銷、使用、廢棄處置等階段,以及各階

段之間的運輸。產品生命周期階段示意見圖1。

6.2.2原材料的獲取與加工

5

T/DCBXXXX—XXXX

電池原材料的獲取與加工階段始于從自然界提取材料或從回收過程中回收資源,并在電池原材料到

達電池生產工廠時結束。

原材料獲取與加工階段的流程包括:

a)采礦和冶煉:鋅、錳等原材料的采礦和冶煉過程;

b)電池原輔料的預加工;

c)運輸:運到生產設施,以及再提取和與加工設施內部的運輸。

應包含符合取舍準則要求的所有單元過程。若使用的原材料為回收產品,應以回收原材料的碳足跡

計算。

6.2.3產品制造階段

生產制造階段從原材料進入工廠開始,到產品離開工廠時終止。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生產階段包括但不限于:

——正極的制造、負極的制造;

——電解液的配置;

——隔膜的生產;

——零配件的生產;

——電池的裝配;

——生產過程中產生廢物的處理;

——產品包裝等;

——產品制造過程所涉及的各類設施的運行、形成的任何副產品的處理也包括在這一階段。

6.2.4分銷階段

分銷階段從最終產品離開工廠開始,到消費者得到產品結束。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在分銷階段主要指:電池通過運輸到達銷售點。

6.2.5使用階段

使用階段從消費者開始使用產品到產品失去使用價值結束。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是一次電池,無法通過充電實現復用。電池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化學能轉

化成電能,對環境幾乎沒有直接污染,不產生任何排放,此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值為0。

6.2.6廢棄處置階段

廢棄處置階段從廢電池收集開始,到產品回歸到自然界或再次利用。該階段主要考慮對產品和產品

包裝采用不同的處置方式。

所有廢棄與處置階段的相關假設均應:

——基于可獲取的信息;

——基于當前技術;

——處置方式應符合當地的廢棄物處置條例;

——在產品溫室氣體排放評價報告中記錄。

廢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處理按標準填埋,不進行任何材料回收。

6.3取舍準則/截止標準

原則上核算選取的系統邊界中的所有排放都應列入碳足跡核算,但為了避免資源的過度投入,應

規范數據的取舍準則。對于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應設定以下取舍準則:

6

T/DCBXXXX—XXXX

——預估各單元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低于產品生命周期1%的單元過程,可以排除在系統邊

界外;

——排除的單元過程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總和不超過3%,應對排除的單元過程進行說明。

7數據收集與處理

7.1一般規定

非堿性鋅-二氧化錳電池碳足跡評價應包括系統邊界內所有單元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

數據獲取應詳細記錄各項數據的計算方法、數據來源和原始憑證,保持其可追溯性,便于核查。現場數

據應收集產品功能單元統計期內的生產數據。

7.2數據收集步驟

根據既定系統邊界,收集計算碳足跡所需的兩類數據:活動水平數據與排放因子數據。按生命周期

評價分析所需要的數據可分為初級數據和次級數據。數據可通過測量、計算或估算獲得,用于量化單元

過程的輸入和輸出。

數據收集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a)制定數據管理計劃,并在完成數據收集與評估過程后存檔;

b)繪制流程圖。流程圖應包含所定義的各個生命周期、每一個階段中包含的輸入輸出流、從清

單中排除的任何過程;

c)根據流程圖中的單元過程,制作數據采集表,進行數據收集,數據采集表參考附錄B;

d)詳細記錄各項數據的計算方法、數據來源、原始憑證,保持其可追溯性,便于核查。物料消

耗、能源消耗在共生產品之間的分配根據(7.4)的要求進行。

7.3數據質量要求

7.3.1初級數據(現場數據)

初級數據包括電池生產階段的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運輸等清單數據,應從組織

所擁有、運行或控制的過程中收集。初級數據的質量要求如下;

a)代表性:初級數據應為企業最近全年(自然年)的生產統計數據。

b)完整性:初級數據應該完整覆蓋本文件中確定的所有需要企業填報的生產現場數據。

c)準確性:

初級數據中的資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數據應該來自實際生產統計記錄;

環境排放數據優先選擇相關的環境監測報告,也可以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計算獲

得;

所有初級數據均應轉換為單位產品。

d)一致性:企業現場數據收集時,應保持相同的數據來源,統一口徑、處理規則等。

注:產品碳足跡特定于在指定生產地點生產的電池型號,因此不允許對生產相同電池型號的不同工廠收集

的數據進行采樣。

7.3.2次級數據(背景數據)

若無法獲得初級數據時,使用次級數據。次級數據的質量要求如下:

代表性:

a)

7

T/DCBXXXX—XXXX

次級數據應優先企業原料供應商提供的符合GB/T24044文件要求的,經第三方獨立驗證

的上游產品LCA報告數據作為次級數據;

其次選擇代表中國國內平均生產水平的公開LCA數據,數據的參考年限應優先選擇近年數

據;

在沒有符合要求的中國國內數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國外同類技術數據作為次級數據。

完整性:產品上下游過程均需提供完整的次級數據。

一致性:所有被選擇的次級數據應完整覆蓋本文件確定的溫室氣體影響。

b)

7.3.3c)數據質量評價

本文件采用數據質量評級(DQR)對數據質量進行評價,該數據評價指標有3個:技術代表性(TeR)、

地理代表性(GeR)和時間代表性(TiR),并用5級分制以計算每個數據的得分,來判斷數據質量。(見

表1)

)·················································(1)

(???+???+???

???=3

表1DQR數據質量評級

質量評價TiRTeRGeR

碳足跡的參考年份在使用的次級數據所涉及的技術與數據集范圍內的技建模過程與數據集為同一個

1

數據集的有效期內。術完全相同。國家。

碳足跡的參考年份不超過使用的次級所涉及的技術包含在數據集范圍內建模過程與數據集為同一個

2數據數據集有效期的2年。的技術組合中。地理區域。(例如,歐洲、亞

洲、北美、非洲)。

碳足跡的參考年份不超過使用的次級所涉及的技術僅部分包含在數據集數據集覆蓋了多個地理區域,

3

數據數據集有效期的3年的范圍內。建模過程發生在這些區域中。

碳足跡的參考年份不超過使用的次級所涉及的技術與數據集范圍內的技建模過程發生在一個不屬于

數據數據集有效期的4年術相似(即技術代理)。數據集所覆蓋地理區域的國

4

家,但根據專家判斷,估計有

足夠的相似性。

碳足跡的參考年份超過使用的次級數所涉及的技術與數據集范圍內的技建模過程發生在一個不屬于

5據數據集有效期的4年術不同。數據集所覆蓋地理區域的國

家。

注:“數據集”是指包含特定產品或其他參考(如流程)的生命周期信息的文檔或文件,涵蓋其描述性元數據和定

量生命周期清單(“生命周期清單”)結果數據集或其碳足跡(“生命周期影響評估”)結果數據集。

7.4分配原則

分配應滿足GB/T24040-2008及GB/T24044-2008的相關要求。一個單元過程分配的輸入輸出綜

合應與其分配前的輸入輸出相等。

注1:對于輔助性過程或污水/廢物處理過程,分配應基于產量(如產品重量或產品數量)。

注2:若所評價的電池原材料和其它產品一起被運輸,則應基于產品重量或體積來對運輸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

分配。

注3:應識別回收材料的輸入,以及廢棄與處置階段進行回收的材料。

注4:同一規格的產品,如果采用的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原料種類和供應商有差異,在進行數據的調查時原則上

8

T/DCBXXXX—XXXX

應按比例進行分配。

8產品碳足跡核算

8.1概述

電池的碳足跡核算方法采用生命周期影響評估方法中的“氣候變化”計算。結果作為特征結果提供,

不進行歸一化和加權。

生命周期碳足跡的計算應基于工廠生產特定電池型號所使用的物料清單、能源和輔助材料。收集活

動數據并選擇合適的排放因子后,使用指定的公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以千克二氧化碳當量(kgCO2e)

為單位,采用最新的IPCC100年全球增溫潛勢值(GWP100)。

表2用于計算產品碳足跡概況的影響類別列表

影響類別指標單位使用的方法

輻射強迫作為全球增溫潛勢年基線模型

氣候變化

()(基于)

2IPCC100

100kgCOe

8.2核算方法GWPIPCC2021

8.2.1一般規定

在計算產品碳足跡時,要考慮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的量以及從大氣中清除的量。應使用下列方法

計算產品的碳足跡:

a)將每個功能單位系統邊界內每個活動的排放數據與清除數據確定為初級數據或次級數據,排

放為正值,清除為負值;

b)用活動數據乘以各活動相應的排放因子,從而將初級數據和次級數據換算成排放量或清除量

數據;

c)用各排放量或清除量乘以相應的全球增溫潛勢值(GWP100),將排放量與清除量數據換算為二

氧化碳當量數據;

d)將所評價產品生命周期內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的排放量與清除量數據相加,得到每個功能單

位以二氧化碳當量標識的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數據(正值或負值)。

8.2.2計算公式

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二氧化碳當量的計算見式(2),各階段不同排放源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公式見

附錄C。

·······································

階段(2)

?

??=1??100

式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景宁| 高台县| 大方县| 武夷山市| 福清市| 金川县| 汶上县| 滁州市| 体育| 弋阳县| 兴仁县| 浦江县| 延庆县| 布尔津县| 罗源县| 永修县| 准格尔旗| 朝阳区| 班戈县| 青田县| 泾源县| 大兴区| 上林县| 乌苏市| 天峻县| 巴里| 奎屯市| 五河县| 西乡县| 黑山县| 桂阳县| 喀喇沁旗| 甘德县| 弋阳县| 连南| 武隆县| 正宁县| 嘉荫县| 扶风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