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21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考綱要求】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更的緣由、表現及影響。2.交通、通訊工具變遷的緣由、表現及影響。3.大眾傳媒發展的表現及影響。考點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更【基礎落實】一近代社會生活1.緣由(1)外因:西方文化滲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2)內因:政治運動影響與國民政府的推動。2.表現(1)衣:鴉片斗爭以后,“洋布”“洋裝”進入中國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2)食:鴉片斗爭后,西餐館出現,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3)住:中國官員和商人起先建起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豪宅。(4)社會習俗時期變更特點戊戌變法“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城市變更大,農村變更小辛亥革命后“斷發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調;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婚喪儀式簡約文明二新中國社會生活新風尚1.改革開放前(20世紀50~70年頭)(1)物質生活:國家對一些生活必需品憑票證供應,總體生活水平低。(2)社會風尚:勤儉節約、無私奉獻是社會風尚主流。2.改革開放后衣服裝顏色從灰藍色調變為五彩繽紛,款式多樣化食1987年,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政府提倡“菜籃子工程”住1995年,國家在城鎮啟動了“安居工程”社會風尚休閑消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閑方式多樣化及社會新風尚逐步形成【考點深化】1.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特點(1)地域:受列強侵略的影響,出現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漸漸向內地滲透的趨勢,表現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2)過程:經驗了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由沖突到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變更較快較大,廣闊農村仍處于封閉、落后的狀態,傳統的風俗習慣堅如磐石。(4)動力:社會運動的影響,上層人物的提倡、示范,工商業經濟發展,西方文明的傳入等。(5)趨勢:同等、民主、文明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2.影響近現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因素(1)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國。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會近代化最早的發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經通商口岸漸漸向中國內地輻射。這種影響是西方國家的侵略給中國帶來的主動影響,是客觀的,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2)中國近現代經濟的發展。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新中國國民經濟的復原和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為社會生活與習俗的變更奠定了經濟基礎。(3)近現代革命思潮的興起與思想解放運動。近代中國先進人士的提倡,如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號召“斷發易服”,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更。(4)歷屆政府的重視、提倡促使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更。如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民生,特殊是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將實現全面小康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典例剖析】典例1.下圖是攝于20世紀二三十年頭上海的老照片,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當時中國服飾的典型特征是()A.堅持傳統 B.崇洋媚外C.中西合璧 D.洋為中用【答案】C【解析】男子有穿西裝打領帶的,有穿長袍馬褂的,女子有的穿旗袍,有的穿裙子,說明近代服飾的特點是中西合璧,故C項正確。【構圖解史】服飾發展的三大階段典例2.1903年,《大公報》刊文稱:“江南之新學國民及留學生多剪去辮發,以為不如此則形式上有缺點也。乃今年鄉試而伊等又復假裝辮發,照舊入場鄉試。然伊等稱自由講民權者,實不敵其功名心也。”這表明()A.科舉制度仍有較強的生命力B.新式教化與科舉已融為一體C.發式成為區分新舊學的標記D.舊制度制約社會觀念的變革【答案】D【解析】由“稱自由講民權者,實不敵其功名心也”可知,雖然新學追求民權,但并無報效國家的有效方式,只能聽從封建選拔人才的方式,故D項正確。【構圖解史】社會生活變更的緣由及表現【真題在線】1.(2024.4·浙江高考·12)視察右側兩圖(繪制時間:1924年)。結合所學,推斷下列項中表述正確的是()①20世紀上半葉男裝流行長袍馬褂②學問女性著裝寬松肥大③男性著裝凸顯等級身份④女性服飾趨向短袍窄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長袍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在20世紀上半葉照舊流行,故①正確;晚清一般女子著裝寬松肥大,遮蓋了身體曲線,故②錯誤;依據圖片信息不能體現兩人的身份地位凹凸,故③錯誤;依據圖片信息,女性服飾起先合適身體,短袍窄袖方向發展,故④正確,選擇A項符合題意。2.(2024·江蘇高考·7)清末《賣寧波腳帶》:“寧波小腳啥好看,腳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腳帶竟出名,四鄉八鎮銷場遠。明詔近來禁纏腳,腳帶雖好用勿著。我勸賣腳帶人早棄行,免使女子纏腳遭凌虐。”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觀念變更已致腳帶無人問津B.詔令頒布引發婦女普遍解放C.女子纏足當時仍舊普遍存在D.廢止纏足已成當時社會共識【答案】C【解析】“如何腳帶竟出名,四鄉八鎮銷場遠”表明女子纏足在當時仍舊是普遍現象,故C項正確;“如何腳帶竟出名,四鄉八鎮銷場遠”表明腳帶暢銷,不是無人問津,故A項錯誤;《賣寧波腳帶》是勸誡歌謠,而不是政府詔令,故B項錯誤;民國之后廢止纏足才漸漸成為社會共識,與題干清末不符,故D項錯誤。3.(2024.4·浙江高考·9)《清代北京竹枝詞》中說:“坤(女)鞋制造甚精工,爭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過尚照舊,幾時強迫變頹風?”這反映了()A.傳統觀念影響習俗變革B.社會啟蒙與進步知難行易C.婦女纏足之風氣日趨衰頹D.近代女鞋制造工藝刪繁就簡【答案】A【解析】材料清末北京的漢族婦女纏足之風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極為普遍,傳統觀念影響習俗變革,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纏足習俗的變革,與社會啟蒙及進步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婦女纏足風氣仍舊盛行,故C項錯誤;材料“甚精工”反映出近代女鞋制造工藝精湛,與刪繁就簡無關,故D項錯誤。4.(2024·海南高考·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學堂學生剪發辮,江浙很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們在發辮四圍留短發,覆于額頭,與道教人物劉海蟾的發式相像,故得名“前劉海”。“前劉海”并沒有剪掉發辮,官府仍視為大害,嚴令禁止。這表明當時江浙地區()A.道教的地位被否認 B.掃除封建陋俗成為潮流C.官府反對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響社會習俗【答案】D【解析】據材料官府否定的發式只是“與道教人物劉海蟾的發式相像”,可得出與道教的地位被否認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學堂學生”“城市青年”發式的變更,并不能代表社會潮流,故B項錯誤;材料官府反對的是“在發辮四圍留短發,覆于額頭”這一發式的變更,與反對政治革新無關,故C項錯誤;1903年隨著革命思潮的發展,發式的變更被給予政治意義,帶來新式學堂學生”“城市青年”發式的變更,故D項正確。5.(2024·海南高考·12)1949年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出境多限于公務。80年頭中國出境旅游興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東南亞擴大到世界各地,據統計2024年出境游超過1億人次。這一變更主要反映的是我國()A.進出口貿易增長 B.改革開放成效顯著C.公務出境人數削減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與進出口貿易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體現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以及對外開放的擴大,成效顯著,故B項正確;據材料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不能推斷出公務出境人數的削減,故C項錯誤;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是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的緣由之一,這一變更主要反映的是我國改革開放成效顯著,故D項錯誤。6.(2024年新課標全國Ⅲ卷29).20世紀30年頭,上海市政府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儀式上,喜字紗燈引導,樂隊演奏鋼琴曲,新郎著藍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頭披白紗,手持鮮花,婚禮場面整齊宏大。這反映了當時上海()A.民眾實現了婚姻自主B.中西習俗融合成為時尚C.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D.政府主導社會習俗演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30年頭上海的婚禮儀式,無法獲知這些婚禮的配偶是否是出于自愿,所以不能說明民眾實現了婚姻自主,故A項錯誤;“喜字紗燈”、“藍袍黑褂”是中國婚禮的習俗,而“演奏鋼琴曲”、“頭披白紗,手持鮮花”則是受西方婚禮儀式的影響,說明當時的婚禮儀式具有中西習俗融合的特征,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講解并描述婚禮的形式和規模,沒有提及當時的擇偶標準,因此不能說明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故C項錯誤;社會習俗的變遷受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材料中的集體婚禮雖由政府組織舉辦,但不能擴大為政府主導社會習俗演化,故D項錯誤。【針對訓練】1.(2024·甘肅模擬)民國建立后,以國家法令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裝,民眾的穿著裝扮不再受國家禁令的約束,中國社會從今進入自由穿著的時代。從中可以看出()A.衣冠之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B.服飾洋化成為各階層追逐的新時尚C.服飾成為呈現特性自由的窗口D.中山裝是具有中國氣派的民族服裝【答案】A【解析】由“以國家法令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裝,民眾的穿著裝扮不再受國家禁令的約束,中國社會從今進入自由穿著的時代”可知,國家法令對人們的服飾有很大的影響,故A項正確。2.自女子放足后,適合三寸金蓮的弓鞋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代之以布鞋、膠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為京津女子所寵愛。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特地賣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以后漸漸與男鞋合賣,“只以鞋履論,到此男女始真同等”。這體現了當時()A.婦女得到肯定程度的解放B.民眾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響較為深遠D.男女同等成為社會新風尚【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只以鞋履論,到此男女始真同等”表明婦女部分程度上得到解放,故A項正確。3.《女學報·做學生的歡樂》(1903年)登載:“現在上海幾個女學堂的女學生,一個個神清氣爽、磊落大方……身體沒有一點彎曲,好像春天的修竹一樣細直……比那種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腳伶仃的樣子,真是天地了。”這表明當時上海()A.擁有寬松良好的辦學環境B.婦女政治地位超過了男子C.人們的審美觀向西方看齊D.社會風尚發生較大的變更【答案】D【解析】據材料“現在上海幾個女學堂的女學生”和“比那種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腳伶仃的樣子,真是天地了”說明社會風尚發生較大的變更,故D項正確。4.(2024·天津南開區調研)1912年秋天,一位年輕人悵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題識:“壬子秋八月,將欲剪發(辮),故用大鏡照后影,以留紀念。八月初三日(即新歷九月十三日)拍于勸業場樓之麗芙照相館。”這則材料主要反映了()A.剪辮易服難以推廣 B.變革心態新舊雜陳C.農村傳統勢力強大 D.共和觀念深化人心【答案】B【解析】時空信息“1912年秋天”。“悵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題識……將欲剪發(辮),故用大鏡照后影,以留紀念”,此時清政府滅亡、中華民國已成立,年輕人的行為反映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態,故B項正確。5.(2024·全國高考大聯盟聯考)民國天津名流葉崇質在家人“偶有小恙”時,會請孩子們的老師開中醫草藥處方。其長子多病,日常喝罐頭牛奶,吃魚肝油。倘如病情嚴峻,就會請最好的受過西方培訓的醫生來,通常是位日本醫生。一位畢業于愛丁堡高校的中國醫生最終治好了長子的肺結核。綜合以上材料,可知這一時期()A.歐洲醫術比亞洲醫術更高超B.只有西醫能治愈惡疾C.城市居民膳食結構更加西化D.西醫已進入國人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不了“歐洲醫術比亞洲醫術更高超”,故A項錯誤;材料中無法體現“只有”,故B項錯誤;材料講的是治療疾病,不是反映膳食結構,故C項錯誤;材料明顯反映西醫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故D項正確。考點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基礎落實】一交通工具的進步1.鐵路(1)19世紀80年頭初,清政府修成唐胥鐵路,標記著中國鐵路的誕生。(2)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成為中國鐵路歷史上的里程碑。(3)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4)到“九五”期末,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馬路(1)20世紀初,汽車起先出現在上海等大城市。(2)新中國成立后,建起汽車制造廠和比較密集的馬路網。3.水運(1)19世紀70年頭初,洋務派創辦輪船招商局,是中國水上交通業近代化的開端。(2)新中國成立后,輪船運輸業獲得快速發展。(3)20世紀90年頭后,受鐵路、馬路和民航業的影響較大。4.航空(1)1909年,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記著中國航空事業的起先。(2)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了序幕。(3)新中國成立初期,民航發展有限。(4)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民航大國。二通訊工具的進步1.表現(1)有線電報:19世紀70年頭,福建巡撫在臺灣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2)無線電報:20世紀初,上海裝置了無線電臺。(3)電話①19世紀80年頭,外國起先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②新中國成立后,漸漸形成全國電訊網絡。到2003年末,中國擁有的電話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位。(4)互聯網:近年來,人們通過互聯網發送電子郵件。2.影響: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變更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考點深化】中國近代交通發展的成因及特點(1)成因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主動興辦近代交通事業,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②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的發展供應了物質條件。③列強為了擴大在華的經濟利益,加強對中國的限制,鎮壓中國人民的抗拒,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限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促進近代交通業的發展。(2)特點①從時間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②從發展水平上看: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③從地域上看:發展不平衡,最早出現在東南沿海地區且發展較快,西北、西南地區發展緩慢,地區差別較大。【典例剖析】典例.(2024·海南海口模擬)1874年,法國人米拉在中國引進了日本人力車,車身一律漆成黃色,故又名“黃包車”。在20世紀20至30年頭,它的數量遠超過汽車,達到五六萬輛之多,在城市中來往穿梭。材料從側面反映出()A.近代中國交通業發展比較緩慢B.黃包車促進了中國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國交通呈現出半殖民地色調D.黃包車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1874年”人力車引入中國,到“20世紀20至30年頭,它的數量遠超過汽車”說明近代交通發展緩慢。本題易誤選B項。黃包車仍舊是人力車,而且直到20世紀20至30年頭仍大量存在,不利于中國交通的近代化。【構圖解史】近代交通工具發展的特征【真題在線】1.(2024.4·浙江高考·16)科學技術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重要力氣。從“馬拉火車”的天下奇觀到磁懸浮列車的運行,“行行復行行”的歷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業近代化的起先 ②新式交通工具變更民眾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區經濟發展 ④交通事業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的進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從“馬拉火車”到“行行復行行”,反映的是近現代交通的發展,故①錯誤;依據材料“馬拉火車”、“磁懸浮列車”、“行行復行行”,交通的變更,折射的是民眾出行的便捷,故②正確;交通不是地區經濟的發展的確定性因素,故③錯誤;交通發展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2.(2024·江蘇高考·7)張園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園林,被主子開放為公共場所。右圖為筠香齋刻印的年畫《海上第一名園》,描繪的是當年張園門前的景象。該年畫()A.持續傳統繪畫的以形求神B.體現追求時尚的國民共識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會生活的新舊雜陳【答案】D【解析】顧愷之潛心探討繪畫理論,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意表現人的精神氣質,而圖片中描繪的是當年張園門前的景象,屬于寫實畫作,不是寫意,故A項錯誤;圖中人物有不少很傳統的裝扮,國民共識夸大其詞,故B項錯誤;圖中僅見馬車、黃包車,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經有汽車、飛機,故C項錯誤;“清朝末年”中國的社會生活總體上呈現新舊雜陳,與圖中的人物服飾、西式馬車等相符,故D項正確。【針對訓練】1.(2024·河北石家莊模擬)1879年,李鴻章奏請修建一條唐山至北塘的鐵路,清廷不準。為此,李鴻章想出一個方法,在奏折里特殊聲明只修以騾馬為牽引動力的“快車馬路”。幾經周折,清政府才牽強同意。這一過程體現了()A.統治集團的愚昧無知B.民族工業的艱難起步C.近代化與傳統觀念的沖突D.頑固派對洋務運動的破壞【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清廷不準。為此,李鴻章想出一個方法,在奏折里特殊聲明只修以騾馬為牽引動力的‘快車馬路’”可見近代化思想與傳統保守思想的沖突,故C項正確。2.1877年6月29日,(李鴻章)復劉仲良中丞曰:“日來由東局(天津機器局)至敝署(直隸總督府天津衙署)電線置妥,僅費數百金,通信立即往復。即用局內學生司之,奇妙可詫,各使均相道賀。執事聞之,將又啞然笑,數十百年后必有奉為開山之祖矣。”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天津機器局是民用工業代表B.天津電報業是由中國人自辦C.當時中國電報技術世界領先D.國人通訊方式發生普遍變更【答案】B【解析】“日來由東局(天津機器局)至敝署(直隸總督府天津衙署)電線置妥,僅費數百金,通信立即往復。即用局內學生司之,奇妙可詫,各使均相道賀”表明天津電報業由國人自辦,故B項正確。3.“自津浦通車,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滬,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旺盛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學問的傳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鐵路發展有利于觀念革新B.內地與西部邊疆的聯系在加強C.鐵路交通受到民眾的歡迎D.電信事業發展得益于鐵路交通【答案】A【解析】據材料“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意味著信息的流通、學問的傳播”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鐵路發展有利于信息傳播、觀念革新,故A項正確。考點三大眾傳媒的變遷【基礎落實】一報刊業1.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在華辦報,有《中國叢報》《萬國公報》等。2.從戊戌變法到新文化運動時期:維新派、革命派、激進派分別利用《時務報》《民報》《新青年》宣揚新思想。3.20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辦《共產黨》《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報刊,同國民黨的《中心日報》等綻開針鋒相對的斗爭。4.新中國成立后:除了創辦《人民日報》《紅旗》等黨報黨刊,還有《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內容比較豐富。5.改革開放后報刊業出現蒸蒸而上的景象。二影視業1.電影(1)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事業起先起步。(2)20世紀20年頭以后,中國電影快速發展,并走向成熟。(3)新中國成立初,工農生活和革命斗爭題材的電影紛紛被搬上銀幕。(4)20世紀80年頭中期以后,中國電影走向輝煌。2.電視(1)1958年,北京電視臺起先試播,標記著中國電視業的誕生。(2)改革開放后,電視漸漸普及,節目日漸豐富。3.互聯網(1)概況: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2)特點:信息傳播速度快,表現力和感染力強,被稱為“第四媒介”。(3)影響: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與便利;變更了人們的生產、消遣方式。【考點深化】近代報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作用(1)傳播西方文明,促進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鴉片斗爭后,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報刊和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都促進了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2)制造輿論、喚醒民眾。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報刊成為宣揚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對奪取近代革命的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創辦了一系列的政論性報刊,為奪取革命的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典例剖析】典例.(2024·河北唐山模擬)1926年12月,有戲報鼻祖之稱的《羅賓漢》在上海創辦,該報內容兼電影、戲曲、演藝之類,后改為專業的戲劇報,每期都有關于戲劇界的掌故、趣聞、軼事和名角的花邊新聞,得到廣闊戲迷和一般百姓的寵愛。該報()A.推動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發展B.是西方列強文化侵略的干脆產物C.是國民政府新生活運動的喉舌D.說明近代上海傳統文化的繁盛【答案】A【解析】從“該報內容兼電影、戲曲、演藝之類……每期都有關于戲劇界的掌故、趣聞、軼事和名角的花邊新聞”,可知該報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項正確。辨析比較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影響,但側重點不同:報刊最主要的是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是滿意人們的文化消遣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變更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真題在線】1.(2024·江蘇高考·8)近代上海報紙刊登《紀蘇州一車夫》:昨日經過觀前街,見一日本人,正在叫車,大呼:“至盤門(租界)大日本事事館去!”車夫操吳儂軟語道:“只拉我國的大國民,倭奴是不拉的。”這一記載可能出現于()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912—1945年D.1946—1949年【答案】C【解析】“只拉我國的大國民,倭奴是不拉的。”表明民眾民族意識的增加,這個應當發生在民國成立之后,抗戰成功之前,故C項正確;1840—1894年是在清末,在民國成立前,故A項錯誤;1895—1911年是在清末,民國成立前,故B項錯誤;1946年抗日斗爭已經成功,日本戰敗,上海不再有材料中類似日本人的活動,故D項錯誤。2.(2024.4·浙江高考·28)【加試題】閱讀下表,解讀正確的是()時間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園首次放映“西洋影戲”1905年中國拍攝第一部影片——京劇《定軍山》(片斷)1927、1930年有聲影片傳入中國;有聲電影起先拍攝20世紀30、40年頭美國影片《摩登時代》在上海、廣州等地上映《風云兒女》《三毛流浪記》等國產片上映20世紀50、60年頭《紅色娘子軍》《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等歌頌革命斗爭、社會主義新生活的題材是電影的重要內容20世紀80、90年頭改革開放后,《牧馬人》《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多種題材電影相相繼問世;《紅高粱》《黃土地》等獲得國際大獎;《泰坦尼克號》等國外影片在中國熱映①中國電影在發展初期以戲劇電影為主②中國與歐美幾乎同時進入“有聲電影黑白時代”③中國電影事業經驗了從進口片到國產片的發展歷程④電影以其特有的溝通方式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國電影在發展初期有戲劇電影,如京劇《定軍山》,但不能推斷戲劇電影的地位,故①錯誤;表中20世紀20—40年頭中國與歐美幾乎同時進入“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手動鉗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汽車文化考試題7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安全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花藝師考試中常見材料的使用與靈活運用的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回油管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農村建筑用工合同標準文本
- 休閑食品購銷合同樣本
- 2025至2030年雙火打火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保險合同樣本內容
- “雙碳”碳達峰碳中和完全解讀
- 2024專利代理人考試真題及答案
- 中國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3)解讀課件
- 精 《校園的早晨》同步課件
- 2024年河南省機關單位工勤技能人員培訓考核高級工技師《職業道德》題庫
- Revision1(課件)人教新起點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紅色故事會傳承革命精神》主題班會
- 盤扣式卸料平臺施工方案
- 環境信息數據共享交換規范-編制說明
- 2024年長春汽車職業技術大學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無機化學》課件-氫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