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通過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的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一時期亞洲文明的特點。1.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印度教的形成過程,認識人類宗教文明的多樣性。(時空觀念)2.通過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認識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唯物史觀)3.結合印度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的建立,認識中古南亞文明的發展成就。(歷史解釋)4.掌握古代日本、朝鮮仿效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日本的幕府制度等,認識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性。(史料實證)知識點一阿拉伯帝國1.背景(1)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權,勢力逐步擴大。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阿拉伯國家的雛形到他去世時,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2.建立(1)7世紀中期起,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廣大地區。(2)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3.統治政治(1)最高統治者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意為“先知的繼承人”,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務,其中以掌管財政和稅務的部門最為重要經濟(1)帝國經濟繁榮,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很大發展(2)阿拉伯商人在東到東亞、西到西歐、南至非洲的廣大地區從事陸上和海上貿易(3)境內城市繁多,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1)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2)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印度人發明1.釋迦牟尼在麥地那創立的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國教。(×)2.阿拉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最高統治者哈里發集各種權力于一身。(√)3.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這些故事分別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摘自教材P22)這說明阿拉伯文化有何特點?提示廣泛吸收、融合東西方文化。?閱讀“學思之窗”(見教材P23)。史料體現了什么經濟現象?有何影響?提示現象: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成為世界貿易的集散地。影響: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知識點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1.興起(1)13世紀,奧斯曼人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不斷攻擊拜占庭帝國,逐步征服小亞細亞。原為西突厥的一支(2)14世紀中期,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為名伊斯坦布爾,定為首都。東羅馬帝國滅亡,歐洲中世紀結束2.建立:到16世紀后期,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部分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3.統治(1)最高統治者是蘇丹,既是宗教領袖,又是國家和軍隊的主宰,還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伊斯蘭國家統治者的稱號(2)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4.影響(1)15—16世紀,首都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2)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貿易受到一定影響。迫使歐洲商人另行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1.8世紀,奧斯曼帝國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2.奧斯曼帝國崛起后,消滅了拜占庭帝國,阻礙了東西方的經貿、文化交流,迫使西歐開辟新航路。(√)?閱讀地圖“15—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見教材P24):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對東西方的貿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提示奧斯曼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貿易受到一定影響。?“經過三天,蘇丹穆罕默德用重懲威嚇的辦法,禁止繼續搶劫和仍然沒有停止的屠殺。所有的人都服從了他的命令。”(摘自教材P24)這說明了什么?提示蘇丹穆罕默德是最高統治者,有著絕對權威。知識點三南亞與東亞的國家1.古代印度(1)孔雀帝國:公元前4世紀,崛起于印度北部,一度統一南亞大部分地區。(2)笈多帝國是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①興起: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②統治:帝國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政令不夠統一。③宗教:由婆羅門教演變而來的印度教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3)德里蘇丹國①建立:13世紀初,建立德里蘇丹國。②統治:最高統治者稱蘇丹。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③宗教:以伊斯蘭教為國教。2.古代日本(1)大化改新①背景:秦漢之際,中國移民把冶鐵和水稻種植技術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6—7世紀,日本出現嚴重社會危機。②概況: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開始改革。③影響: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2)幕府政治①背景:10世紀,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隨著新土地的開墾,形成莊園,武士集團的重要性日益增強。②形成:12世紀末,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③特點: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只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將軍與武士結成主從關系。④結束:17世紀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對世界變局,意圖以鎖國加強統治,抵御外來影響。3.古代朝鮮(1)新羅:7世紀末,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2)高麗建立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統治①仿效唐朝制度,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將地方劃分為十道;推行土地國有②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儒家經典和辭章之學廣為傳播(3)朝鮮:14世紀末,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4)日本入侵:16世紀末,日本侵略朝鮮。朝鮮請求中國支援,明朝派軍隊赴朝鮮作戰,中朝軍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1.笈多帝國完成了印度的統一。(×)2.中古時期的印度先后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和笈多帝國。(×)3.印度的笈多帝國和德里蘇丹國都是以佛教作為其國教。(×)4.大化改新使日本開始了幕府的專制統治。(×)5.東亞的日本和朝鮮都曾仿效中國唐朝的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6.日本鐮倉政府實行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日本與外部世界的交流。(×)7.高麗王朝的建立者是新羅人王建。(√)8.古代東亞的日本、朝鮮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在主動吸收中國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創新,實現了本土化。(√)?閱讀地圖“13世紀初的德里蘇丹國疆域”(見教材P25)。據此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提示當時德里蘇丹國的范圍仍局限于北印度,主要是從印度河到恒河流域的部分地區,尚未實現南亞地區的統一。?閱讀“歷史縱橫”(見教材P25):古代中國和越南大多數時候處于什么關系?提示中國實行對越南部分地區的統治或中國和越南之間保持宗藩關系。主題一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文明遺產視角阿拉伯文化的價值史料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度的數字等也都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展。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摘編自任眾主編《世界通史綱要》思考根據史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度是什么?分析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提示態度:吸收,保存,傳播。貢獻:保存并傳播古希臘羅馬文化;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傳入西方;把伊斯蘭教、阿拉伯數字和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將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傳到西方。視角奧斯曼帝國的特點及影響史料一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意為伊斯蘭之城),并宣布將圣索菲亞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大教堂旁也出現了4座伊斯蘭尖塔。史料二隨著基督教的興起,帕特農神廟被改為教堂。為了抹去異教的歷史,許多雕刻被污損了。后來雅典又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基督教堂隨之被改為清真寺,寺旁還設置了尖塔,雕像遭到進一步污損。——《永久的輝煌·雅典衛城》解說詞思考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奧斯曼帝國的政權結構有何特點?史料一、二所示現象對于不同文明的相處有何啟示?提示特點:政教合一。啟示:征服未必要以破壞和摧毀為代價;不同文明可以和平共處,這樣既有利于政治穩定,也有利于保存優秀文化。1.家國情懷——阿拉伯對世界文化的貢獻(1)保存并傳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的文獻通過拜占庭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學者們將許多古代作品譯成阿拉伯文。西歐人后來是通過阿拉伯文譯本才又重新認識希臘、羅馬文化的。(2)阿拉伯人足跡遍及亞、歐、非三大洲,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他們把古代印度、中國文化成就介紹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學成就和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鉆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化學、建筑學、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歷史解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比較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侵略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廣大地區逐步征服小亞細亞、巴爾干和東南歐部分地區統治措施最高統治者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官僚機構輔助最高統治者蘇丹既是宗教領袖,也是國家和軍隊的主宰,還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對外來文化的態度采取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溝通東西、承上啟下的作用控制亞歐商路,對過往商旅強征苛捐雜稅,破壞地中海地區原來的商業秩序和環境,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主題二古代中華文明對東亞的影響視角古代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史料唐朝三百年間,由于學生、學問僧學習和帶回的中國文化產物①,不斷給予日本新的啟迪,中國前進,日本也前進。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沒有停滯,不斷吸收中國的優點,經過整理提煉,咀嚼融化,終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個方面都逐漸擺脫了唐風,產生了優美、典雅的日本文化②。——日本學者木宮泰彥①說明唐日之間文化交流的頻繁②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色思考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文化和唐文化的關系。提示唐文化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日本文化吸收唐文化,但逐漸擺脫唐文化實現獨立自主地發展。視角古代中國對日本和越南的影響史料一高麗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墾田數,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閑人,莫不科授;又隨科給樵采地,謂之“田柴科”。史料二越南古稱“交阯”或“交趾”,秦漢到唐末千余年間,越南北部一直處于中國中央政權管轄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國號為“大越”,并模仿中國制度設置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思考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對朝鮮和越南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朝鮮仿效中國唐朝的土地制度,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越南仿效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歷史解釋——古代中國對東亞的影響途徑各國派學者或使者來華學習內容政治仿照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實行科舉制經濟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推行土地國有制,加強國家對土地和農民的控制,以此擴大國家稅源文化以漢字為基礎,創造各民族國家文字教育以儒家經典為教材,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儒學教育機構習俗儒家思想滲透到社會意識形態和生活習俗中,衣食住行都受唐朝風格的影響特點東亞各國主動學習;影響廣泛,持續而深刻;集中在律令制度、儒學方面;各國吸收中華文化之后實現了本土化1.(2022年1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19)中古時期,有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把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傳入歐洲,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這個帝國是()A.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C.波斯帝國 D.阿拉伯帝國答案D2.(2019年6月上海市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測試,4)15世紀,遷都君士坦丁堡后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的大帝國是()A.西羅馬帝國 B.阿拉伯帝國C.蒙古帝國 D.奧斯曼帝國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定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故選D項。3.(2021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19)有一學習小組在搜集某鄰國的資料時獲得如下信息∶“一衣帶水”“學習中國文化”“天皇詔書”“大化改新”“幕府統治”等。由此可知該鄰國為()A.印度 B.越南C.朝鮮 D.日本答案D4.(2020年7月山東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試,17)受中國政治文明影響較深,曾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體制的政權是()A.阿拉伯帝國 B.奧斯曼帝國C.笈多帝國 D.高麗王朝答案D解析高麗王朝位于朝鮮半島,其受到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建立了中央集權體制,D正確;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是政教合一的帝國,并未受到中國的影響,排除A、B;笈多帝國位于南亞,受限于地理阻隔,并未受到中國的影響,排除C。5.(2021年7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6)下列是某學生所做的學習筆記,其學習的主題應是()◆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實行租庸調制◆10世紀,高麗王朝在中央設三省六部◆11世紀,越南引進科舉制度A.亞非國家間的友好往來B.東西方文明間相互交融C.中華文明影響周邊國家D.亞洲各國經濟聯系加強答案C解析根據“日本大化改新,實行租庸調制”“高麗王朝在中央設三省六部”“越南引進科舉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華文明影響周邊國家,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亞非國家間的友好往來,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東西方文明間相互交融,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亞洲各國經濟聯系加強,排除D項。課堂小結思維導圖史論要語1.阿拉伯帝國通過擴張,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奧斯曼帝國崛起后,滅亡了拜占庭帝國,阻礙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迫使西歐開辟新航路。3.古代東亞的日本、朝鮮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在主動吸收中國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創新,實現了本土化。4.中古時期的亞洲大陸上文明之光燦爛輝煌,有西亞的阿拉伯文明、南亞的印度文明和東亞的中華文明,各大文明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多元的亞洲文明。課時演練題組阿拉伯帝國1.(2022·河南鄭州高一期中)帝國鼎盛時期,國際大都會巴格達舟車輻輳,市場上匯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歐的毛皮等,它們除部分在當地消費外,大多再由商人轉銷世界各地。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巴格達發展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B.古巴比倫王國的海外貿易繁榮C.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國D.拜占庭帝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答案A解析由“巴格達舟車輻輳,市場上匯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歐的毛皮等,它們除部分在當地消費外,大多再由商人轉銷世界各地”可知,巴格達充當了東西方商品交流的中轉站,故選A項;由“帝國鼎盛時期”可知,題干所述不是古巴比倫王國時期,而是阿拉伯帝國時期,排除B項;阿拉伯人確實建立起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但是題干所述并不是強調其地域范圍,而是強調其中的巴格達成為了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排除C項;題干所述現象出現于阿拉伯帝國,而不是拜占庭帝國,排除D項。2.(2022·河南南陽中學高一測試)下圖是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示意圖,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政教分離政治穩定 B.文化興盛獨立發展C.經濟繁榮領先世界 D.貿易發達范圍廣泛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了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的路線遍布亞洲和非洲,說明阿拉伯帝國的貿易發達、范圍廣泛,D正確;阿拉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排除A;材料與“文化興盛”及“經濟繁榮”無關,排除B、C。3.(2022·黑龍江雞西高一期末)公元7—13世紀,阿拉伯學者們吸收了希臘、羅馬、印度、波斯、中國等國的文化營養,與本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并加以發揚光大,創造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這表明阿拉伯帝國文化繁榮的原因是()A.統一阿拉伯半島 B.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C.建立了伊斯蘭教 D.溝通東西,兼收并蓄答案D解析材料“阿拉伯學者們吸收了希臘、羅馬、印度、波斯、中國等國的文化營養,與本民族文化融為一體”體現的是阿拉伯學者對東西方文化的吸收,D項正確;材料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政教合一國家的建立及伊斯蘭教的建立說法無關,排除A、B、C項。4.(2022·福建同安一中高一模擬)阿拉伯帝國的制度基本繼承了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的傳統,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在帝國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歐洲等地的民間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匯為《一千零一夜》。這說明阿拉伯()A.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B.文明影響廣泛深遠C.文明的發展具有包容性D.長于借鑒缺少創新答案C題組奧斯曼帝國的興起5.(2022·福建廈門一中高一測試)1453年,奧斯曼帝國建立后,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可見奧斯曼帝國()A.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B.加強中央集權C.注重對人的思想控制 D.阻礙社會發展答案A解析“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體現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制度特征,A正確;B、C兩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政教合一制度對當時的奧斯曼帝國發展有利,排除D。6.(2022·山東威海高一期末)“16世紀之間,該帝國相繼征服了巴格達、匈牙利、埃及和北部非洲的大部分土地。它的艦隊稱霸于地中海之上,維也納也險些被攻陷。”“該帝國”()A.實行過“種姓制度”B.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C.控制過東西方商路D.接受了被征服地區的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該帝國”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5、16世紀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控制過東西方的傳統商路,這也是導致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C正確;古印度實行過“種姓制度”,A排除;古代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B排除;古羅馬帝國接受了被征服地區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為國教,D排除。題組南亞與東亞的國家7.(2022·江蘇宜興高一模擬)“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如果研究印度13世紀的歷史,可以搜集()A.笈多王朝時期的史料B.清真寺建筑和伊斯蘭教傳播的歷史C.印度教傳播情況的史料D.孔雀王朝時的史料答案B解析13世紀時,印度被突厥人占領并建立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所以要研究當時的歷史,可以搜集與伊斯蘭教相關的歷史材料,故選B項;笈多王朝存在于11世紀之前,與題干中的時間“13世紀”不符,排除A項;印度教在笈多王朝時期是國教,而13世紀的時候伊斯蘭教才是國教,排除C項;孔雀王朝是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的王朝,與題干時間“13世紀”不符,排除D項。8.(2022·江蘇漣水一中高一質檢)古代日本“幕府”一詞指將領的軍帳。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幕府政治開始于()A.7世紀中期 B.13世紀初期C.8世紀中期 D.12世紀末期答案D解析12世紀末,武士集團的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機構——幕府,并從朝廷獲得了鎮壓叛亂、征收賦稅等權力,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故選D項。9.(2022·河北邢臺高一模擬)公元1192年,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鐮倉幕府建立。這標志著日本的武家政權被天皇賦予了合法地位。從此,武士集團不斷擴軍備戰,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消除文治政府影響。這說明當時日本()A.建立了軍事專制體制 B.大化革新的成效顯著C.天皇擁有至上的權力 D.意圖抵御西方的侵略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鐮倉幕府建立,標志著日本的武家政權被天皇賦予了合法地位。它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說明當時日本建立了軍事專制體制,A項正確;大化革新發生于646年,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豪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皇帝體制學習,建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B項不符合材料,排除;當時日本幕府將軍掌握大權,排除C項;材料說明當時日本建立了軍事專制體制,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10.(2022·河南開封高一模擬)在古代朝鮮,農業技術、佛教由中國傳入;新羅第一次統一朝鮮,借用了唐朝的力量;高麗王朝建立的制度及地方制度幾乎和中國沒什么差別;朝鮮文人雅士也以會做漢文詩歌為豪。這一現象說明了古代朝鮮()A.積極地向中國學習B.深受中國的影響C.奉行積極開放的對外政策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理健康課程培訓
- 珠寶電商運營策略-全面剖析
- 毫米波通信技術-第6篇-全面剖析
- 膜過濾材料研發-全面剖析
- 圖像處理在醫學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多源環境數據融合分析技術-全面剖析
- 旅游科技創新對企業的影響-全面剖析
- 保險公司培訓課件管理
- 眩暈癥的中醫護理查房
- 競爭動態與市場響應-全面剖析
- 2025年專升本大學計算機基礎考試大綱
- 2024年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古代的陶瓷藝術》課件
- 2024新滬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
- 【公開課】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桿秤(課件)-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 產品研發部門的工作總結
- 四年級小數簡便運算100道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 《園林植物病蟲害》課件
- 2024年人力資源服務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2年春季鄂東南省級示范高中教育教學改革聯盟學校期中聯考高一化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