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第五單元
第13課學習目標1.梳理現代交通,例如汽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航空發展的成就,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演變。2.結合時代背景,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交通發展的輝煌成就,培養“家國情懷”。3.從“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現代交通發展對社會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的影響。目錄
Content01陸海交通的發展人定勝天,天塹變通途!02航空的發展夢想展翅,天涯若比鄰!03現代交通與社會生活朝發夕至,人民生活萬象新!陸海交通的發展人定勝天,天塹變通途!01汽車、高速公路、高鐵、航運等技術的發展,把陸海交通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閱讀教材P75第一目內容,概括海陸交通發展的表現并完成下面的表格?;A落實汽車世界中國高速公路世界中國高鐵世界中國航運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快速發展。截止到2019年,汽車的擁有量、汽車產量,以及進出口數量都不可與建國之初同日而語。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已經步入世界一流水平。作為亨利·福特“制造大眾能買得起的汽車”的產物,福特T型車在走進無數美國家庭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了美國道路系統和城鄉建設,乃至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也從此成為“車輪上的國度”。——《福特T型車:改變一個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量產車——美國福特T型汽車誕生,汽車成為現代生活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車之初的科隆——波恩高速公路艾森豪威爾在德國目睹了高速公路對部隊高速移動的情景,認為建設州際公路是提高軍隊機動性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高速公路的修建。——摘編自劉瑞波、趙寧《歐美國家高速公路融資模式及其借鑒》高速公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二戰后在各國廣泛發展。高速公路至2020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里程已超過15.5萬千米,位居世界第一。1988年滬嘉高速建成,2020年底中國高速建設已經位居世界第一。1964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高鐵——日本“東海道新干線”通車運營。后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鐵。1978年,鄧小平出訪日本乘坐新干線高速鐵路
到2020年,中國國內高鐵規模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吨虚L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領先世界。并且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到2022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4.2萬千米,穩居世界第一。結合課本第一目內容,思考現代社會陸上交通有什么新特點?思考點2016年7月,中國標準動車組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在鄭徐高鐵創造了高鐵列車交會速度的世界紀錄;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2019年12月,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在京張高鐵上線運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2021年,國鐵集團啟動“CR450科技創新工程”最高時速為450公里,持續時速為400公里……新特點:交通工具方面,一系列新型載運工具出現并廣泛應用;道路建設方面,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出現;交通動力飛躍發展等等。1978年,中國的造船業由服務國防建設轉變為逐漸融入市場,2020年在世界造船市場占有份額超過40%。海上航運20世紀,航運技術提高,船舶制造呈現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的特點。汽車世界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量產車——美國福特T型汽車誕生,汽車成為現代生活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高速公路世界高速公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二戰后在各國廣泛發展。中國1988年滬嘉高速建成,2020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高鐵世界1964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高鐵——日本“東海道新干線”通車運營。后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鐵。中國2008年,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領先世界。并且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航運世界20世紀,航運技術提高,船舶制造呈現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的特點。中國1978年后,中國的造船業由服務國防建設轉變為逐漸融入市場,2020年在世界造船市場占有份額超過40%。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鐵路建設發展的特征,并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合作探究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提出建設人民鐵路的方針,原有鐵路基本被接管。前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鐵路運營里程長達40506公里。1978年后,鐵路迎來了整頓與改革新時期,1998年,全國鐵路總運營里程達66428公里。2012年,全國有高鐵13000多公里,時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鐵成為中國亮麗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適成為中國鐵路的突出亮色?!木幾浴吨袊F路發展史》答案特征:新中國實行鐵路國有政策;發展速度快,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鐵路修建技術從借鑒學習到自主創新;質量高。原因:新中國成立,實現了獨立自主;正確的工業發展策略;改革開放、科教興國戰略等促進鐵路事業的發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于中國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北距天安門46千米、北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67千米、南距雄安新區55千米、西距北京南郊機場約640米(圍場距離),為4F級國際機場、世界級航空樞紐、國家發展新動力源。航空的發展夢想展翅,天涯若比鄰!021903年,“飛行者1號”升空,開啟飛機時代。飛機的發明和民航的發展,開辟了交通運輸的空中通道。閱讀教材P77第二目內容,構建現代航空發展大事年表。1914年,世界上第一條空中航線(舊金山—洛杉磯)開通。1919年,歐洲開通定期的國際航班。20世紀上半期,金屬材質飛機和噴氣式飛機應用,提升了速度、載量、航距。1950年,中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20世紀70年代,寬體客機成為主流21世紀以來,中國民航發展迅速??罩型ǖ腊讶祟悗肭八从械目旖輹r代?;A落實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的相關報道
1950年3月27日,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了《關于創辦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協定》。同年7月1日,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額為4200萬盧布,中蘇雙方各占50%,經營期限為10年。公司從即日起開辟北京—赤塔、北京—伊爾庫茨克、北京—阿拉木圖等三條國際航線,新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就此開通。——摘自“中國民航局”官網——2019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6月)2020年年底,中國民用機場241個。閱讀教材P78“學思之窗”,思考中國民航領導體制在1980年前有何特點?為什么?思考點答案特點:以軍隊領導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體制,集政府部門、空中交管、航空公司和機場于一身。原因:長期推行計劃經濟體制。中國民航自成立以來,領導體制經過六次變動:一九四九年民航局成立時,建制屬中央軍委,行動上由空軍司令部指揮,業務上歸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領導;一九五二年四月,建制改屬空軍,各項工作均由空軍領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改為國務院直屬局,由空軍和國務院第六辦公室分工領導;一九五八年二月,改為交通部部屬局,由空軍和交通部分工領導;一九六二年四月,又改為國務院直屬局,由空軍和國務院有關部委分工領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成為空軍的組成部分,各項制度按軍隊的執行;一九八0年三月,再次改為國務院直屬局,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王乃天主編《當代中國的民航事業》2021年中國十大“堵城”:北京、重慶、長春、貴陽、上海、廣州、武漢、哈爾濱、昆明、西安。
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有23個城市高峰平均速度大于均值,其中TOP10城市分別為南通、蘇州、唐山、太原、廈門、石家莊、洛陽、無錫、常州、武漢。2020年,中心人口超過300萬人的城市中,太原、烏魯木齊為最通暢城市?,F代交通運輸與社會生活朝發夕至,人民生活萬象新!03交通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閱讀教材P78第三目內容,概括交通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2004年,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的實施,直達特快列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列車一路疾馳,僅用11小時28分就跑完了京滬之間1463公里的距離,平均時速高達127公里每小時,而2020年,我們查看最新的列車時刻表,北京南到上海虹橋的G17次列車,只需要4小時18分鐘就可以跑完京滬高鐵全程(1318公里),平均時速超過306公里每小時。交通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最大的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時間的縮短?;A落實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便捷。交通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代時間觀念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時間制度的確立以及住宅區與工作區的分離,導致早晚上下班時間出現交通擁堵等現象。
清光緒年以后,上海“自輪船、火車通行,往來有一定時刻,鐘表始盛行”。經過一段時期,人們迅速適應了新的時間,他們會把自己原來的生活時間和現在戴了手表以后的時間做好調整。原來根本沒有什么時間制度,而新式的交通工具有固定的班次,要求人們去等候,依照時間走,標準時間成為近代的一種新尺度。——張雨才編著《中國鐵道建設史略(1876-1949)》年度高峰擁堵延時指數TOP10隨著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們收入的增加,大眾旅游的潮流出現。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擁堵現象日益嚴重。請你針對城市擁堵現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思考點(1)加強政府干預,合理控制交通需求;(2)優先加強公共交通;(3)增加道路交通投資供給;(4)優化改善交通組織;(5)提高交通信息化程度。根據材料歸納鐵路發展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合作探究材料
一些閉塞的地區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幾灾芊e明《最初的紀元: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促進經濟發展、信息流通、知識傳播;有助于打破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F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旅客聯程運輸便捷順暢,貨物多式聯運高效經濟。——摘自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課堂小結交通新變化多彩新生活出行成本降低大眾旅游熱潮時間觀念增強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半徑擴大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