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課件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頁
1.1人口分布課件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頁
1.1人口分布課件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頁
1.1人口分布課件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頁
1.1人口分布課件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1利用人口數據、圖表資料會描述不同尺度區域人口的分布規律。

2會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說明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培養人地協調觀。人口與地理環境PopulationandGeographicalEnvironment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時期人口在一定地區范圍的空間分布狀況,通常以人口密度來衡量。⑴兩地的人口密度分別是多少?⑵兩地人口分布的格局有何差異?

5人/km2兩地人口密度相同,但是人口分布狀況差異很大。左圖人口分布很不均勻,都集中在西側;右圖則比較均勻。描述巴西的人口分布特點。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勻,呈現出東南多、西北少的特點。方法:描述人口分布特征1.整體(宏觀上):分布均勻還是不均勻2.局部(微觀上):(1)哪里多,哪里少(2)變化趨勢(3)借助地理事物描述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區:高緯度地區、高山高原地區、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干旱地區高山高原地區干旱地區高緯度地區未開發的熱帶雨林終年嚴寒,氣候惡劣人口較少極端干旱不適合人類居住地勢高,高寒缺氧,人口稀少氣候濕熱,不適合人類生存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均衡,90%的人口分布在10%的陸地上。東亞、東南亞EastAsia、SoutheastAsia南亞SouthAsia歐洲西部WesternEurope北美東部E-NorthAmerica世界人口分布四大密集地區

人口密集原因:

東亞、東南亞

南亞

歐洲西部

北美東部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工農業發達;歷史悠久。工業、金融貿易繁榮;經濟發達。各大洲和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例世界人口分布①大洲尺度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人口分布最稠密,南極洲沒有常住人口。②國家尺度各國人口分布也不平衡2024年世界人口超1億的國家有16個:印度、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亞、菲律賓、埃及、剛果(金)、越南世界人口城鄉分布總趨勢是城鎮人口比例逐漸上升,鄉村人口比例逐漸下降。世界及各大洲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③城鄉角度世界人口分布最高最低23°26′S23°26’N0°60°N120°E180°120°W60°W60°E0°①分布不均衡性世界人口分布特點②具有明顯的趨向性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海拔5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丘陵地區,并不斷趨向于城鎮地區。爪哇島位于蘇門答臘島與巴厘島之間,是印度尼西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爪哇島的陸地面積為12.69萬平方千米,僅占印度尼西亞陸地總面積的6.66%,但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火山活動較多,島上廣泛分布著肥沃的火山灰土。圖1-1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1.分析爪哇島人口密度特別大的原因。2.議一議,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熱帶雨林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河流較多,灌溉水源充足,對發展農業有利;火山活動多,廣泛分布肥沃的火山灰;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食物來源充足;開發歷史悠久;位置優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島上城市眾多,經濟發達,產業活動活躍。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Humanadaptationtothenaturalenvironment

自然地理環境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否則就不適宜人類長期生存。不過,人類可以通過適度改變生活習性,來提高對自然地理環境的適應性,改善和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自然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適宜人類長期生存不適宜人類長期生存人類可以適度改變生活習性提高對自然地理環境的適應性不能滿足人類的生活要求和發展需要改善和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修建梯田、改良土壤、修建水利設施縫衣绱鞋、建造房屋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當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狀況,就是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氣候礦產地形水資源土壤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歷史因素社會文化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科技因素最基本要素最顯著要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自然因素對人口分布影響逐漸減弱①

氣候太旱太冷濕熱干旱的沙漠:降水量稀少、生存環境惡劣高緯度地帶:嚴寒限制人類生產生活雨林地區:過于濕熱人口一般分布在溫帶、亞熱帶的濕潤和半濕潤地區01自然因素人口一般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山區人口較為稀少。01自然因素②

地形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小,是人類主要的聚居地世界上所有的平原地區都是人口密集區嗎?在云南的熱帶及其邊緣地區,人口垂直分布狀況與國內其他地區有所差異。例如:南定河的河谷平原,盡管地勢低平,但過熱過濕,排水不暢,加上草木繁茂,瘧疾對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威脅,因此人口分布較少;元江中游河谷平原地處雨影區,氣候燥熱,人口也不多。相反,在當地海拔適中的山地和高原,氣溫和降水適中,排水通暢,瘧蚊危害明顯減輕,人口分布較為稠密。在熱帶地區,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區,而在山區和高原。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亞馬孫平原人口較少;墨西哥人口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區。圖1-2世界人口分布氣溫和降水適中,排水通暢,瘧蚊危害明顯減輕,人口分布較為稠密。①

氣候

沿河、沿湖地區水源充足,供水方便,交通、水產養殖等具有優勢,利于人類生產生活,人口較為密集。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區,人口稠密。

越是干燥的地區,水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例如,干旱地區的綠洲人口集中,農牧業較發達,而綠洲之外,則人煙稀少。01自然因素③

水源北美五大湖沿岸人口密集山前冰川融水沖積平原,水資源相對較充足的地區。東北黑土分布與城市自然因素01④

土壤土壤通過農業發展間接起作用。不同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響到人口分布。⑤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吸引人口聚集。大型油田的發現和開采,使原本荒無人煙的沙漠和茫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克拉瑪依

采集-狩獵社會和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后人口分布社會階段產業活動(類型、規模)

分散而均衡農業(依賴土地)工業、交通、商業的不斷發展逐漸向城鎮集中,呈現點、軸集中態勢國際貿易的發展沿海港口城市發展,海岸帶人口變得稠密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決定性影響。

(1)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密不可分。02人文因素①

經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口稠密如我國東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歐洲西部地區(2)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規模的制約。美國的硅谷科技進步弱化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制約程度;后工業化時代,科技降低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促進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從而影響人口分布。

如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的進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移,從鄉村向城鎮匯集,人口從分散到集聚。02人文因素②

科技隨著科技進步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人口向消費地、交通運輸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聚集③交通人口總體呈現: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分布的特點。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直接影響著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現在的深圳02人文因素④

歷史開發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稠密。東亞、南亞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經過長期持續增長,較為稠密。大洋洲開發晚,人口較稀疏。⑤政策1985年的深圳1980年起常住人口約30萬,到2015年人口便超2000萬,常住人口超1200萬,平均年齡只有32.5歲。現在人口數據還在不斷增大。38年變化人口30萬→2000萬GDP2.7億→2.2萬億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⑥文化、宗教相同的文化認同會導致人口在空間上集聚起來,婚育習俗等影人口增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02人文因素⑦政治、軍事

巴西利亞以大膽設計的建筑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后建成的城市。中國人口分布特點西北半壁面積占比56.2%人口占比5.9%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氣候干旱,降水稀少畜牧業發達寒潮、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交通閉塞,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落后城鎮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平均值。東南半壁面積占比43.8%人口占比94.1%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氣候濕潤,水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