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習題一一核酸化學
一、名詞解釋
1.磷酸二百旨鍵2.堿基互補規律3.退火4.DNA的熔解溫度5.核酸的變性與
復性
6.減色效應7.增色效應
二、填空題
1.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于一年提H的。
2.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是o
3.脫氧核糖核酸在糖環____位置不帶羥基。
4.兩類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不同,DNA重要位于—中,RNA重要位于—中。
5.核限分了中的糖苜鍵均為___型糖背鍵。糖環與堿基之間的連鍵為鍵。
核甘酸與核甘酸之間通過____鍵連接成多聚體。
6.核酸的特性元素是—o
7.DNA在水溶解中熱變性之后,假如將溶液迅速冷卻,則DNA保持狀態;
若使溶液緩慢冷卻,則DNA重新形成—o
8.真核細胞的mRNA帽子由—組成,其尾部由—組成,他們的功能分別是
9.常見的環化核甘酸有—和其作用是他們核糖上的—位與一位磷
酸-0H環化。
10.DNA雙螺旋的兩股鏈的順序是關系。
11.給動物食用3H標汜的,可使DNA帶有放射性,而RNA不帶放射性。
12.B型DNA雙螺旋的螺距為—,每匝螺旋有—對堿基,每對堿基的轉角是—o
13.在DNA分子中,G-C含量高時,比重—,Tm(熔解溫度)則—,分子比較
穩定。
14.在一條件下,互補的單股核甘酸序列將締結成雙鏈分子。
15.RNA分子指導蛋白質合成,RNA分子用作蛋白質合成中活化氨基酸
的載體。
16.tRNA的二級結構呈—形,三級結構呈—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堿基序
列其功能是
17.DNA變性后,紫外吸取—,粘度—、浮力密度—,生物活性將—o
18.由于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nm處有吸取峰,可用紫外分光光
度計測定。
19.雙鏈DNA熱變性后,或在pH2以下,或在pH12以上時,其0D260,
同樣條件下,單鏈DNA的0D260。
20.DNA樣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過程的溫度范圍愈____o
21.DNA所在介質的離子強度越低,其熔解過程的溫度范圍愈—,熔解溫度愈
—,所以DNA應保存在較濃度的鹽溶液中,通常為mol/L的NaC1溶
液。
22.mRNA在細胞內的種類但只占RNA總量的—,它是以為模板合
成的,又是合成的模板。
23.變性DNA的復性與許多因素有關,涉及—,—,,,,
等。
24.維持DNA雙螺旋結構穩定的重要因素是____,另一方面,大量存在于DNA
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_____,______和也起一定作用。
三、選擇題
1.在PH3.5的緩沖液中帶正電荷最多的是:
A.AMPB.GMPC.CMPD.UMP
2.hnRNA是下列哪種RNA的前體?
A.tRNAB.rRNAC.mRNAD.SnRNA
3.決定tRNA攜帶氨基酸特異性的關鍵部位是:
A.-XCCA3'末端B.TWC環;
C.DHU環D.額外環E.反密碼子環
4.根據Watson-Crick模型,求得每一微米DNA雙螺旋含核昔酸對的平均數為::
A.25400B.2540C.29411D.2941E.3505
5.構成多核甘酸鏈骨架的關鍵是:
A.2'3'-磷酸二酯鍵B.2'4'-磷酸二酯鍵
C.2'5,-磷酸二酯鍵D.3‘4,-磷酸二酯鍵E.3’5'-磷酸
二酯鍵
6.與片段TAGAp互補的片段為:
A.AGATpB.ATCTpC.TCTApD.l'AUAp
7.具有稀有堿基比例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B.線粒體DNAC.tRNAD.mRNA
8.真核細胞mRNA帽了結構最多見的是:
A.m7APPPNmPNmPB.m7GPPPNmPNnP
C.m7UPPPNmPNmPD.m7CPPPNmPNmPE.m7TPPPNmPNmP
9.DNA變性后理化性質有下述改變:
A.對260nm紫外吸取減少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鍵斷裂D.核昔酸斷裂
10.雙鏈DNA的Tm較高是由于下列哪組核甘酸含量較高所致:
A.A+GB.C+TC.A+TD.G+CE.A+C
11.下列對于環核甘酸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cAMP與cGMP的生物學作用相反
B.重要的環核甘酸有cAMP與cGMP
C.cAMP是一種第二信使
D.cAMP分子內有環化的磷酸二酯鍵
1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結構中,1117G與多核甘酸鏈通過三個磷酸基連接,連
接方式是:
A.2'—5'B.3'—5'C.3'-3'D.5'-5'E.3'-3,
四、是非判斷題
()1.DNA是生物遺傳物質,RNA則不是。
()2.脫氧核糖核苜中的糖環3'位沒有羥基。
()3.真核生物成熟niRNA的兩端均帶有游離的3'-0H。
()4.核酸的紫外吸取與溶液的pH值無關。
()5.生物體的不同組織中的DNA,其堿基組成也不同。
()6.核酸中的修飾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發現的。
()7.DNA的Tm值和AT含量有關,AT含量高則Tin高。
()8.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一個多聚A的結構。
()9.DNA的Tm值隨(A+T)/(G+C)比值的增長而減少。
()10.B-DNA代表細胞內DNA的基本構象,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呈現A型、Z
型和三股螺旋的局部構象。
()11.DNA復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約20C的溫度下進行的。
()12.用堿水解核酸時,可以得到2'和3'-核甘酸的混合物。
()13.生物體內,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為負超螺旋。
()14.mRNA是細胞內種類最多、含量最豐富的RNA。
()15.tRNA的二級結構中的額外環是tRNA分類的重要指標。
()16.對于提純的DNA樣品,測得OD26O/OD280G.8,則說明樣品中具有的A。
()17.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都是蛋白質。
()18.兩個核酸樣品A和B,假如A的0D260/0D280大于B的0D如0/0D280,
那么A的純度大于B的純度。
五、簡答題
1.將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組分?DNA和RNA的水解產物有何不同?
2.對一雙鏈DNA而言,若一條鏈中(A+G)/(T-C)=0.7,則:
(1)互補鏈中(A+G)/(T+C)=?
(2)在整個DNA分子中(A+G)/(T+C)=?
(3)若一條鏈中(A+T)/(G+C)=0.7,則互補鏈中(A+T)/(G+C)=?
(4)在整個DNA分子中(A+T)/(G+C)=?
3.DNA熱變性有何特點?Tm值表達什么?
4.在pH7.0,4165mol/LNaCl條件下,測得某一DNA樣品的Tm為89.3℃,求
出四種堿基百分組成。
5.試述下列因素如何影響DNA的復性過程:
(1)陽離子的存在;(2)低于Tm的溫度;(2)高濃度的DNA鏈。
6.DNA分子二級結構有哪些特點?
7.在穩定的DNA雙螺旋中,哪兩種力在維系分子立體結構方面起重要作用?
8.簡述tRNA二級結構的組成特點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9.用I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兩類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
10.假如人體有1014個細胞,每個體細胞的DNA量為6.4X109個堿基對。試計
算人體DNA的總長度是多少?是太陽-地球之間距離(2.2X109公里)的多少倍?
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磷酸二再旨鍵:核酸分子中前一個核甘酸的3'-羥基和下一個核甘酸的5'-璘酸
以磷酸酯鍵相連稱為磷酸二酯鍵。
2.堿基互補規律:DNA分子組成中腺噪吟和胸腺嗒嚏的物質的量相等,鳥噪吟
與胞喀呢的物質的量相等。
3.退火:加熱變性DNA溶液緩慢冷卻到適當的低溫,則兩條互補鏈可重新配對
而恢復到本來的雙螺旋結構。
4.DNA的熔解溫度:DNA加熱變性過程中,紫外吸取值達最大吸取值一半時所相
應的溫度。
5.核酸的變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雙螺旋區氫鍵斷裂,空間結構破
壞,形成單鏈無規則線團狀態的過程;
核酸的復性:在適宜條件下,變性DNA分開的兩條單鏈可重新形成鏈間氫鍵,恢
復雙螺旋結構,這個過程稱為復性。
6.減色效應:復性DNA由于雙螺旋的重新形成,在260nm處的紫外吸取值減少
的現象。
7.增色效應:變性DNA由于堿基對失去重疊,在260nm處的紫外吸取值增長的
現象。
二、填空題
1.Watson-Crick;1953
2.核甘酸
3.2'
4.細胞咳;細胞質
5.B;糖甘;磷酸二酯鍵
6.磷
7.單鏈;雙鏈
8.m7G;polyA;m7G辨認起始信號的一部分;polyA對mRNA的穩
定性具有一定影響
9.cAMP;cGMP;第二信使;3';5,
10.反向平行、互補
11.胸腺嗒咤
12.3.4nm;10;36°
13.大;IWJ
14.退火
15.mRNA;tRNA
16.三葉草;倒L型;CCA;攜帶活化了的氨基酸
17.增長;下降;升高;喪失
18.門票吟;喀咤;260
19.增長;不變
20.窄
21.寬;低;同j;1
22.多;5%;DNA:蛋白質
23.樣品的均一度;DNA的濃度;DNA片段大小;溫度的影響;溶液離子強
度
24.堿基堆積力;氫鍵;離子鍵;范德華力
三、選擇題
1.C:在pH3.5的緩沖液中,C是四種堿基中獲得正電荷最多的堿基。
2.C:hnRNA是核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細胞核中,為真核mRNA的前體。
3.E:tRNA的功能是以它的反密碼了區與mRNA的密碼了堿基互補配對,來決定
攜帶氨基酸的特異性。
4.D:根據Watson-Crick模型,每對堿基間的距離為0.34nm,那么lumDNA雙
螺旋平均具有1000nm/0.34nm個核甘酸對數,即2941對。
5.E:核甘酸是通過3'5'-磷酸二酯鍵連結成多核甘酸鏈的。
6.C:核酸是具有極性的分子,習慣上以5'-3'的方向表達核酸片段,TAGAp
互補的片段也要按5'-3'的方向書寫,即TCTAp。
7.C:IRNA具有稀有堿基比例較多的核酸。
8.B:真核細胞niRNA帽子結構最多見的是通過5',5'-磷酸二酯鍵連接的甲基
鳥嚓吟核甘酸,即m7GPPPNmP°
9.B:核酸的變性指核酸雙螺旋區的氫鍵斷裂,變成單鏈的無規則的線團,并不
涉及共價鍵的斷裂。一系列物化性質也隨之發生改變:粘度減少,浮力密度升高
等,同時改變二級結構,有時可以失去部分或所有生物活性。DNA變性后,由于
雙螺旋解體,堿基堆積已不存在,臧于螺旋內部的堿基暴露出來,這樣就使得變
性后的DNA對260mn紫外光的吸光率比變性前明顯升高(增長),這種現象稱為
增色效應。因此判斷只有B對。
10.D:由于G三C對匕A=T對更為穩定,故G三C含量越高的DNA的變性是Tm
值越高,它們成正比關系。
11.A:在生物細胞中存在的環化核甘酸,研究得最多的是3',5'-環腺甘酸
(cAMP)和3',5'-環鳥甘酸(cGMP)。它們是由其分子內的磷酸與核糖的3',5'
碳原子形成雙酯環化而成的。都是一種具有代謝調節作用的環化核甘酸。常被稱
為生物調節的第二信使。
12.D:參照選擇題8。
四、是非判斷題
1.錯:RNA也是生命的遺傳物質。
2.錯:脫氧核糖核昔中的糖環2'位沒有羥基。
3.對: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5,為帽了結構,印m7G(50PPP(50Nm-,因
此兩5'端也是3'-OHo
4.錯:核酸的紫外吸取與溶液的pH值有關。
5.錯:生物體的不同組織中的DNA,其堿基組成也不同。
6.對:核酸中的修飾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發現的。
7.錯:DNA的Tm值和GC含量有關,GC含量高則Tm高。
8.錯: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一個多聚A的結構。
9.對:(G+C)含量減少,DNA的Tm值減少,(A+T)/(G+C)比值的增長。
10.對:在細胞內,B-DNA代表DNA的基本構象,但在不同某些情況下,也會呈
現A型、Z型和三股螺旋的局部構象。
11.對:DNA復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約20、25℃的溫度下進行的。
12.對:用堿水解核酸時,先生成2',3'-環核甘酸,再水解為2'或3'-核
昔酸。
13.對:生物體內,負超螺旋DNA容易解鏈,便于進行復制、轉錄等反映。
14.錯:mRNA是細胞內種類最多、但含量很低的RNA。細胞中含量最豐富的RNA
是rRNAo
15.對:不同tRNA中額外環大小差異很大,因此可以作為tRNA分類的重要指標。
16.對于提純的D、A樣品,假如測得0D260/0D280S.8,則說明樣品中有蛋
白質。
17.錯: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可以是蛋白質或RNA。
18.錯:核酸樣品的純度可以根據樣品的0D260/0D280的比值判斷,純的DNA
樣品OD260/OD280=1.8,純的RNA樣品0D260/0D280=2.0。
五、問答題及計算題(解題要點)
1.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堿基、戊糖、磷酸三種組分。DNA和RNA的水解
產物戊糖、喀咤堿基不同。
2.答:(1)設DNA的兩條鏈分別為a和B,那么:
A=PT,Ta=AB,Ga=CP,:Ca=GP,
由于,(AQ+GQ)/(TB+CB)=(Aa+Ga)/(A3+G3)=0.7
所以,互補鏈中(AB-GB)/(TB+CB)=1/0.7=1.43
(2)在整個DNA分子中,由于A=T,G=C,
所以,A+G=T+C,(A-G)/(T+C)=1
(3)假設同(1)?則
Aa+Ta=TP+AB,Ga+Ca=CP+GP,
所以,(AQ+Ta)/(Ga+Ca)=(AP+TB)/(GB+CB)=0.7
(4)在整個DNA分子中
(Aa+Ta+AP+TP)/(Ga+Ca+GP+CP)=2(Aa+Ta)/2(Ga+Ca)
=0.7
3.答:將DNA的稀鹽溶液加熱到70?100℃幾分鐘后,雙螺旋結構即發生破壞,
氫鍵斷裂,兩條鏈彼此分開,形成無規則線團狀,此過程為DNA的熱變性,有以
下特點:變性溫度范圍很窄,260nm處的紫外吸取增長;粘度下降;生物活性喪
失;比旋度下降;酸堿滴定曲線改變。Tm值代表核酸的變性溫度(熔解溫度、
熔點)。在數值上等于DNA變性時摩爾磷消光值〔紫外吸取)達成最大變化值半
數時所相應的溫度。
4.答:為(G+C)%=(Tm-69.3)X2.44X%
=(89.3-69.3)X2.44X%=48.8%
(A+T)%=1-48.8%=51.2%
G=C=24.4%,A=T=25.6%
5.答:(1)陽離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帶負電荷的磷酸基團,減弱DNA鏈間的
靜電作用,促進DNA的復性;
(2)低于Tm的溫度不以促進DNA復性;
(3)DNA鏈濃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補鏈隨機碰撞的速度、機會,從而促進DNA復
性。
6.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結構特點有:兩條反相平行的多核昔酸鏈
圍繞同一中心軸互繞;堿基位于結構的內側,而親水的糖磷酸主鏈位于螺旋的外
側,通過磷酸二酯鍵相連,形成核酸的骨架;堿基平面與軸垂直,糖環平面則與
軸平行。兩條鏈皆為右手螺旋;雙螺旋的直徑為2nm,堿基堆積距離為0.34nm,
兩核酸之間的夾角是36°,每對螺旋由10對堿基組成;堿基按A=T,G三C配對
互補,彼此以氫犍相連系。維持DNA結構穩定的力量重要是堿基堆積力:雙螺旋
結構表面有兩條螺形凹溝,一大一小。
7.答:在穩定的DNA雙螺旋中,堿基堆積力和堿基配對氫鍵在維系分子立體結
構方面起重要作用。
8.答:tRNA的二級結構為三葉草結構。其結構特性為:
(1)tRNA的二級結構由四臂、四環組成。已配對的片斷稱為臂,未配對的片斷
稱為環。
(2)葉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具有CCA-OH3',此結構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對面是反密碼子環。在它的中部具有三個相鄰堿基組成的反密碼
子,可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相辨認。
(4)左環是二氫尿喀咤環(D環),它與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結合有關。
(5)右環是假尿啥呢環(T*C環),它與核糖體的結合有關。
(6)在反密碼子與假尿喀噬環之間的是可變環,它的大小決定著tRNA分子大小。
9.答:不同。RNA可以被水解成單核甘酸,而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2'碳原子
上沒有羥基,所以DNA不能被堿水解。
10.答:(1)每個體細胞的DNA的總長度為:
6.4X109X0.34nm=2.176X109nm=2.176m
(2)人體內所有體細胞的DNA的總長度為:
2.176inX1014=2.176X1011km
(3)這個長度與太陽-地球之間距離(2.2X109公里)相比為:
2.176X1011/2.2X109=99倍
習題一糖化學
一、名詞解釋
1.單糖
2.醛糖
3.酮糖
4.同多糖
5.雜多糖
6.手性碳原子
7.半縮醛羥基
8.糖昔鍵
9.毗喃糖
10.還原糖
11.糊精
12.變旋現象
二、選擇題
1.關于糖類的敘述
a.生物的能源物質和生物體的結構物質
b.作為各種生物分子合成的碳源
c.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細胞辨認、免疫活性等多種生理功能
d.纖維素由B—葡萄糖合成,半纖維素由Q—及B—葡萄糖合成
e.糖胺聚糖是一種保護性多糖
2.關于多糖的敘述
a.復合多糖是糖和非糖物質共價結合而成
b.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不是同一種多糖
c.糖原和碘溶液作用呈藍色,直鏈淀粉呈棕紅色
d.糯米淀粉所有為支鏈淀粉,豆類淀粉所有為直鏈淀粉
e.菊糖不能作為人體的供能物質
3.關于單糖的敘述___________
a.一切單糖都具有不對稱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
b.所有單糖均具有還原性和氧化性
c.單糖分子具有羥基,具親水性,不溶于有機溶劑
d.單糖分子與酸作用可生成酯
e.運用糖豚的物理特性,可以鑒單糖類型
4.關于葡萄糖的敘述___________
a.在弱氧化劑(濱水)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b.在較強氧化劑(硝酸)作用下形成葡萄糖二酸
c.在菲林試劑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
d.在強氧化劑作用下,分子斷裂,生成乙醇酸和三羥基丁酸
e.葡萄糖被還原后可生成山梨醇
5.糖蛋白中蛋白質與糖分子結合的基團是
a.-OHb.-SIIc.-C00IId.-CH:}e.=CH2
6.參與糖蛋白0-連接的重要氨基酸是
a.Leub.Serc.Hisd.Tyre.Phe
7.蛋白聚糖不存在于:
a.結締組織b.軟骨c.皮膚d.肌腱e.血漿
三、填空題
1.連接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的碳原子稱之為O
2.a—D(+)—與B—D(+)—葡萄糖分子的頭部結構不同,它們互稱為
3.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醛糖有、、
4.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酮糖有、0
5.植物中重要的三糖是,重要的四糖是。
6.己醛糖分子有______個不對稱碳原子,已酮糖分子中有__________不對稱碳
原子。
7.在溶液中己糖可形成和兩種環狀結構,由于環狀
結構形成,不對稱原子又增長成個。
8.淀粉分子中有及糖苜鍵,因此淀粉分子無還原性。
9.葡萄糖與鈉汞齊作用,可還原生成,其結構為o
10.在弱堿溶液中和及三種糖可通過烯
醇式反映可互相轉化。
11..蛋白聚糖是由和共價結合形成的復合
物。
12.糖苗是指糖的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縮醛(或縮
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13.判斷一個糖的D-型和L-型是以碳原子上羥基的位置作依
據。
四.問答題
1.什么是旋光性?為什么葡萄糖具有旋光性?
2.五個試劑瓶中分別裝的是核糖、葡萄搪、果搪、蔗糖和淀粉。但不知哪個瓶
中裝的是哪種糖液,用最簡樸的化學方法鑒別之。
3.一糖原樣品25mg,用2m16mol/L硫酸水解,水解液中和后.再稀釋到10mL
最終溶液的葡萄糖含量為2.34mg/mlo該糖原樣品的純度是多少?
4.什么叫做還原性糖、非還原性糖?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區別?
5.麥芽糖與蔗糖有何區別?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
6.如何將二糖水解為單糖?通過什么方法驗證蔗糖已水解為單糖?
7.簡述淀粉及其水解過程中各生成物與碘顯色反映的情況。
8.以葡萄糖為例說明D、L、+、一、a、B的含義。
9.在常見的單糖、二糖及多糖中,哪些是非還原性糖?
答案
一、名詞解釋
1.不能發生水解反映的糖。
2.分子中具有醛基的單糖。
3.分子中具有鍛基的單糖。
4.由一種單糖組成的多糖。
5.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糖或單糖衍生物組成的多糖。
6.化合物分子中與4個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團相連的碳原子。
7.是單糖分子內的鉞基基通過親核加成反映(半縮醛反映)所形成的羥基。
8.由糖的半縮醛羥基與其他分子的活潑氫經脫水形成的化學鍵。
9.結構骨架類似于雜環化古物毗喃的單糖。
10.能被堿性弱黛化劑氧化的糖。
11.淀粉在酸或酹作用下水解生成的分子量小于淀粉的多糖類中間產物。
12.某些單糖結晶溶于水時比旋光度自行改變并達成穩定的現象。
二、選擇題
1,d2,c3.b4.D5.a6.b7.e
三、填空題
1不對稱碳原了2異頭物3.D—葡萄糖、D一半乳糖、D一甘露糖
4.D-果糖、D-山梨糖5.棉子糖、水蘇糖6.4、3
7.毗喃型、吠喃型、1個8.a(1-4)>a(-6)9.山梨醇、CH20H(CHOH)4cH20H
10.D—葡萄糖、D—果糖、D一甘露糖
11.糖胺聚糖蛋白質
12.半縮醉(或半縮酮)褲基
13.離皴基最遠的一個不對稱
四、問答題
1.手性分子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旋轉的性質稱為旋光性。葡萄糖是手性
分子,所以具有旋光性。
2.用下列化學試劑依次鑒別:(1)碘淀粉顯藍色,其它無色。(2)費林試劑顯
紅色或黃色的為核糖、葡萄糖、果糖,不顯色的為蔗糖。(3)濱水果糖呈陰性。
(4)HC1和甲基間苯二酚核糖顯綠色。葡萄糖不顯色。
3.水解后所得福萄糖的毫摩爾數為:
2.35*10/180=0.13mmol
即該糖原含0.13mmol的葡萄糖。由于葡萄糖聚合成糖原時,每形成一個糖
昔鍵要失去一分子水.因此,在糖原分子中葡萄糖殘基的分子量為162,所以:
0.13mmol的葡萄糖相稱于:0.13X162=21.06mg糖原,該糖原樣品的純度
就為:2106/25*100%=84.24%
4.能被堿性弱氧化劑(如班氏試劑、費林試劑等)氧化的糖為還原糖,反之為非
還原糖。結構區別:還原糖具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非還原糖則無。
5.麥芽糖和蔗糖在組成、結構和性質上都有區別。麥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
以a—1,4—糖首鍵結合而成的.分子中具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具有還原性;
而蔗糖分子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以1,2—B糖昔鍵結合而成的,
分子中不合游離的半縮醛羥基,無還原性。因此,可用斑氏試劑鑒別:反映里陽
性的為麥芽糖,呈陰性的為蔗糖。
6.通過酸、堿或酹催化可使二糖水解為單糖。蔗糖是非還原糖,不與班氏試
劑反映。而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它們均為還原糖,能與班氏試劑
反映而產生破紅色沉淀。由此可驗證蔗糖已水解為單糖。
7.淀粉遇碘呈藍色。淀粉的水解限度不同,可產生一系列分子量大小不同的
中間產物,即各種糊精和麥芽糖。它們與碘反映呈不同顏色。其名稱及反映呈色
的相應關系如下:
水解情況淀粉絲紫糊精水解紅糊精
遇碘顏色藍色―"紫藍色—紅色
號町無色糊精葉麥牙糖把葡萄糖
無色一A無色一無色
8.D、L、a、B都用于表達單格的構型。其中D、L表達糖分子中距碳基最遠的
手性碳原于的構型:以葡萄糖為例,若C-5上的羥基在費歇爾投影式右邊為D-
構型,該羥基在左邊為L-構型;。、B表達環狀糖分子中半縮醛羥基的方向:
葡萄糖分子中半縮醛羥基與C-5羥基在同側為a—構型,在異側的為B構型;十、
一表達旋光方向:使平面偏振光向右旋轉的為“-",向左旋轉的為“一二
9.在常見的糖中,所有單筋[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脫氧核糖等)及麥芽糖、
乳糖等二搪為還原稿,蔗糖及所有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纖維素等)為非還原糖。
脂類化學■自測題(附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油脂
2.脂蛋白
3.酸敗作用
4.皂化作用
5.皂化值
6.碘值
7.脂肪
8.糖脂
9.磷脂
10.類脂
11.類固醇
二、選擇題
1.關于脂肪酸的敘述______________
a.不飽和脂肪酸的第一個雙鍵均位于9-10碳原子之間
b.高等植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屬順式結構
c.花生四烯酸在植物中不存在
d.膜脂肪酸的過氧化作用破壞了膜的結構和功能
e.細菌中只存在單不飽和脂肪酸
2.關于甘油磷脂的敘述______________
a.在pH7時卵磷脂和腦磷脂以兼性離子存在
b.用弱堿水解甘油磷脂可生成脂肪酸金屬鹽
c.甘油磷脂可用丙酮提取
d.將甘油磷脂置于水中,可形成微團結構
e.甘油磷脂與鞘磷脂的重要差別在于所含醇基不同
3.關于油脂的化學性質
a.油脂的皂化值大時說明所含的脂肪酸分子小
b.酸值低的油脂,其質量也差
c.向油脂中加人抗氧化劑是為了除去氧分子
Cl.油脂的乙酸化值大時.其分子中所含的羥基也多
e.氫化作用可防止油脂的酸敗
4.關于固醇類的敘述
a.人體內存在的膽石是由膽固醇形成的
b.膽固醇可在人體合成,也可從食物中攝取
c.在紫外線作用下,膽固醇可轉變為維生素4
d.人體不能運用豆類中的豆固醇和麥類中的麥角醇
e.羊毛脂是脂肪酸和羊毛固醇形成的酯
三、填空題
1.不飽和脂肪酸有式和式兩種構型,天然不飽和脂
肪酸都是式構型。
2.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_______狀態,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
__________狀態。
3.膽汁酸鹽分子中既有,又有,是一種很
好的,能促進脂類的消化吸取。
4.必需脂肪酸涉及、和o
5.磷脂酰膽堿在的作用下,可使位的不飽和脂肪
酸水解下來,生成o
6.類固醇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為o
7.絕大多數天然脂肪酸的結構特點是、和
8.哺乳動物的必需脂肪酸是和
9.鞘磷脂分子由________、和三部分組成。
10.生物體內的糖脂重要有兩類:和
11.神經酰胺是由和構成。
12.葉綠醇含4個異戊二烯單位屬砧化合物。
四、問答題
1.簡述脂肪的重要化學性質。
2.簡述天然脂肪酸的結構特點。
3.為什么膽堿可用于防治脂肪肝?
4.試述卵磷脂和腦磷脂在組成結構上的異同。
5.天然脂肪酸有哪些共性?
6.血漿脂蛋白有哪幾種?簡述其特性。
7.試述磷脂的組成成分及分類依據。
五、計算題
1.棕桐二硬脂甘油酯的皂化值是多少?棕擱二硬脂甘油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862o
2.250mg油脂脂完全皂化時需要47.5咽的KOH,計算該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平
均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
3.250mg純橄欖油樣品,完全皂化需要47.5mg的K0H,計算橄欖油中甘油三
循的平均分子量。
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甘油三酯分子中含不飽和的脂肪酸較多時.在室溫下為液態,稱為油。反之
脂肪酸較多時,則呈固態,稱為脂。因此甘油三酯又稱為油脂。
2.脂蛋白重要是由蛋白質與脂類結合而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生物
膜和動物血漿中。在脂蛋白中,蛋白質于脂類的結合,是通過脂類和蛋白質分子
中的非極性(疏水)部分的互相作用而結合在一起。因此,它們的結合是非共價的
結合,用去污劑可將蛋白質和脂類分開。組成脂皆白的成分中,除蛋白質和脂類
物質外,還具有其他一些物質,如核酸、糖類、磷酸、硫酸根等。僅就脂類部分
時言,也是比較復雜的,有糖脂、磷脂、硫脂、甘油三酯和固醵等成分。脂蛋白
不僅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尚有運送功能。如血漿脂蛋白就是一種具有運送
功能的脂蛋白。根據血漿脂蛋白的組成成分及密度大小的差別,一殷分為四類:
即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種脂蛋白在血
液內運送不同的物質:乳糜微粒重要運送外源性脂肪;極低密度脂蛋白運送內源
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運送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運送磷脂及膽固醇。
3.脂肪在潮濕、悶熱的空氣中久置,發生水解、氧化等反映而產生具有臭味
的低檔醛、醛酸、酮、酮酸及叛酸的過程。
4.用堿液水解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鹽的反映。
5.水解1g脂肪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
6.每100g脂肪所能吸取碘的克數。
7.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三脂酰酯。
8.分子中具有糖基的類脂。
9.分子中具有磷酸基的類脂。
10.除脂肪以外的所有脂類統稱類脂,涉及磷脂、糖脂和類固醇等。它們具有
某些類似于脂肪的特性。
11.是膽固醇及其衍生物。共同特點是具有環戊烷多氫菲基本骨架(又稱為番
核)。
二、選擇題
1.a2.c3.b4.c
三、填空題
1.順;反;順。
2.固體;液體。
3.親水部分;硫水部分;乳化劑。
4.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
5.磷脂酶A2;C—2(或B);溶血磷脂酰膽堿
6.環戊烷多氫菲。
7.偶數碳原子;直鏈;一元酸。
8.亞油酸、亞麻酸
9.鞘氨醵、脂肪酸、磷脂酰膽堿
10.甘油糖脂、鞘糖脂
11.鞘氨醇、脂肪酸
12.二菇
四、問答題
1.脂肪的重要化學性質有:①水解和皂化:在酶、康或堿作用下水解可生成
甘油和脂肪酸(鹽);②氫化和碘化: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的烯鍵與H2或12發生
加成反映轉化為飽和狀態;②酸敗作用:脂肪通過氧化、水解等反映,生成有臭
味的低檔醛、醛酸、田、酮酸及竣酸等。
2.天然脂肪酸的結肉特點是:偶數碳原子、直鏈、一元竣酸。
3.由于膽堿是合成磷脂酰膽堿的重要原科,而磷脂酰膽堿具有協助脂肪運送
的作用。當其合成量局限性時,在肝內生成的脂肪外運發生障礙,導致脂肪在肝
臟堆積而形成脂肪肝。因此,膽堿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可用于防治脂肪肝。
4.卵璘脂和腦磷脂都是磷脂,具有甘油、脂肪酸和磷酸,且結合有含氮堿。
所不同的是;卵磷脂的含氮堿是膽堿,而腦磷脂的含氮堿是乙醇胺。
5.天然脂肪酸具有的共性為:
(1)脂肪酸的鏈長為14—20個碳原子的占多數,且都為偶數:
(2)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比同等長度的飽和脂肪酸的熔點低。
(3)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一般位于9-10碳原子之間,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
第一個雙鍵般在9一10碳原于之間、其它的雙鍵依于第9碳原子和末端甲基之
間.并且在兩個雙鍵之間往往隔著一個亞甲基。
(4)不飽和脂肪酸幾乎都具有相同的幾何構型,且都為順式,只有很少的不飽
和脂肪酸的雙鍵為反式。
(5)飽和脂肪酸最常見的為軟脂酸和硬脂酸,不飽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為油酸。
(6)高等植物和低溫生活的動物體內,不飽合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飽和脂肪酸。
6.血漿脂蛋白是一類成分比較復雜的脂和蛋日質的復合物。脂類王要涉及脂
肪,磷脂和膽固醇等.不同的血漿脂蛋白,其脂類的組成和比例不同,蛋白質部
分也不相同。它們在體內的合成部位和功能也不一致。根據不同脂蛋白所含脂類
的多少,密度大小上的差別,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5個密度范圍不同的組成皆分。
(1)乳糜微粒:有小腸上皮細胞合成.重要成分為來自食物的脂肪,含少量
的蛋白質,脂類含含量高達99%,且以脂肪為主。顆粒大,密度低,呈中性,
電泳時停留在原點。其生理功能重要是轉運外源脂肪。
(2)極低密度胎蛋白(vLDL):由肝細胞合成.脂類含量為93%,電泳時位于
前8帶區,重要生理功能是轉運內源脂肪、
(3)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肝臟合成,具有較高的磷脂和膽固醇、電泳在B
帶范圍。重要轉運膽固醇和磷脂。
(4)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細胞臺成,顆粒最小,其脂類組分重要為磷脂
和膽固醇。電泳時位于a帶區域。重要生理功能為轉運磷脂和膽固醇。
(5)極高密度脂蛋白(VHLD):由清蛋白和游離脂肪酸組成,清蛋白在肝臟合
成.但VHDL在脂肪組織形成。蛋白質含量高達99%。其重要生理功能是轉運游
離脂肪酸。
7.磷脂由磷酸、脂肪酸、醇和含氮有機物組成,根據所含醇不同分為磷酸甘
油酯(即U.油磷脂)和神經鞘磷脂。磷酸甘油酯又根據含氮堿的不同分為磷脂酰膽
堿(含膽堿)、磷脂酰乙醇胺(含乙醇胺)、磷脂酰吆氨酸(含絲氨酸)等等。
五、計算題
1.解:皂化值是指皂化1.0g甘油三廂所需的KOH的質量(mg)。其皂化反映
式如下:
O
I
CH—O-^C-(CH)u(H
正-O-L(CH)16cH+3KoH7iEl480KCCH)wOOOK+甘油
IT
國一0-0-(6)16cA
上式說明,皂化Imol的甘油三酯需3mol的KOH,K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6,
棕擱二硬脂甘油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62,則棕擱二硬脂甘油酯的皂化值m為
3x56x施山門
團~~862-=194.9mg
2.解:K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6.則需要KOH的量n
〃=47?5短103=8.482xl0-4mol
每摩爾甘油三酯的皂化需3mol的KoII,因此甘油三酯的量n
n久弊:104=2.827xl0-4mol
所以甘油三酯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空xlO:_
Mr2.827XIO"-884
3.油脂的平均分子量:M=3X56X1000/皂化價
a)橄欖油的皂化價47.5/0.25=190
b)所以:M=3X56*1000/190=884
酶與維生素.自測題(附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米氏常數(Km值)2.活性中心3.輔基4.單體酶5.酶的比活力6.多酶
體系
7.激活劑8.克制劑9.變構酶1().同工酶11.酶原
二、填空題
1.酶是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o
2.酶具有、、和等催化特點。
3.影響酶促反映速度的因素有、、、、和o
4.與酶催化高效率有關的因素
有、、、、等。
5.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脫氫酶的克制劑。
6.變構酶的特點是:(1),(2),它不符合一般的,
當以V對[S]作圖時,它表現出—型曲線,而非—曲線。它是酶。
7.一條多肽鏈Asn-His-Lys-Asp-Phe-Glu-Ile-Arg-Glu-Tyr-Gly-Arg經胰蛋白酶水
解可得到一個多肽。
8.全酶由—和—組成,在催化反映時,兩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決定
酶的專一性和高效率,—起傳遞電子、原子或化學基團的作用。
9.輔助因子涉及、—和一等。其中一與酶蛋白結合緊密,需要—除
去,—與酶蛋白結合疏松,可以用除去。
10.根據國際系統分類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學反映的性質可分為六
類、、、、、和O
11.根據酶的專一性限度不同,酶的專一性可以分為、和O
12.酶的活性中心涉及和兩個功能部位,其中—直接與底物
結合,決定酶的專一性,是發生化學變化的部位,決定催化反映的性
質。
13.酶活力是指,一般用表達。
14.通常討論酶促反映的反映速度時,指的是反映的速度,即時測得
的反映速度。
15.T.Cech從自我剪切的RNA中發現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稱之為
這是對酶概念的重要發展。
16.有一種化合物為A-B,某一酶對化合物的A,B基團及其連接的鍵都有嚴
格的規定,稱為,若對A,B之間的鍵合方式有規定則稱
為o
17.酶發生催化作用過程可表達為E+S-ES-E+P,當底物濃度足夠大時,
酶都轉變為此時酶促反映速度為O
18.競爭性克制劑使酶促反映的km而
Vmaxo
19.磺胺類藥物能克制細菌生長,由于它是結構
類似物,能
性地克制酶活性。
20.當底物濃度遠遠大于Km,酶促反映速度與酶濃度。
21.pH對酶活力的影響,重要是由于它和o
22.溫度對酶作用的影響是雙重的:①②o
23.同工酶是一類酶,乳酸脫氫酶是由
種亞基組成的四聚體,有種同工酶。
24.對于某些調節酶來說,、V對[S]作圖是S形曲線是由于底物結合到酶分
子上產生的一種效應而引起的。
25.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出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測
基也許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團。
26.從酶蛋白結構看,僅具有三級結構的酶為,具有四級結構的酶—
,而在系列反映中催化一系列反映的一組酶
為O
三、選擇題
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具有必需基團的肽段B.酶分子與底物結合的部位
C.酶分子與輔酶結合的部位D.旃分子發揮催化作用的關鍵性結構區
E.酶分子有絲氨酸殘基、二硫鍵存在的區域
2.酶催化作用對能量的影響在于:()
A.增長產物能量水平B.減少活化能C,減少反映物能量水平
D.減少反映的自由能E.增長活化能
3.競爭性克制劑作用特點是:()
A.與酶的底物競爭激活劑B.與能的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中心
C.與酶的底物競爭酶的輔基D.與酶的底物競爭酶的必需基團;
E.與酶的底物競爭酶的變構劑
4.競爭性可逆克制劑克制限度與下列那種因素無關:()
A.作用時間B.克制劑濃度C.底物濃度
D.酶與克制劑的親和力的大小E.酶與底物的親和力的大小
5.哪一種情況可用增長[S]的方法減輕克制限度:()
A.不可逆克制作用B.競爭性可逆克制作用C.非競爭性可逆克制作用
D.反競爭性可逆克制作用E.無法擬定
6.醒的競爭性可逆克制劑可以使:()
A.Vmax減小,Km減小B.Vmax增長,Km增長
C.Vmax不變,Km增長D.Vmax不變,Km減小
E.Vmax減小,Km增長
7.下列常見克制劑中,除哪個外都是不可逆克制劑:()
A有機磷化合物B有機汞化合物C有機碑化合物
D氟化物E磺胺類藥物
8.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環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點通常在哪一種氨基酸
殘基上:()
A.天冬氨酸B.脯氨酸C.賴氨酸D.絲氨酸E.甘氨
酸
9.在生理條件下,下列哪種基團既可以作為H+的受體,也可以作為H+的供體:
()
A.His的咪理基B.1^5的£氨基C.Arg的?II基
D.Cys的疏基E.Trp的口引味基
10.哪一種維生素具有可逆的氧化還原特性:
A、硫胺素B、核黃素C、生物素D、泛酸
11.含B族維生素的輔酶在酶促反映中的作用是:
A、傳遞電子、質子和化學基團B、穩定酶蛋白的構象
C、提高酶的催化性質D、決定酶的專一性
12.有機磷農藥作為酶的克制劑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A、筑基B、羥基C、酸基D、咪嗖基
13.酶催化底物時將產生哪種效應
A、提高產物能量水平B、減少反映的活化能
C、提高反映所需活化能D、減少反映物的能量水平
14.下列不屬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為:
A、對環境變化敏感B、共價催化C、靠近及定向D、微環境影
響
15.米氏常數:
A、隨酶濃度的增長而增長B、隨酶濃度的增長而減小
C、隨底物濃度的增長而增大D、是酶的特性常數
16.下列哪種輔酶結構中不含腺甘酸殘基:
A、FADB、NADP+C、輔酶QD、輔醒A
17.下列那一項符合“誘導契合”學說:
A、酶與底物的關系如鎖鑰關系
B、酶活性中心有可變性,在底物的影響下其空間構象發生一定的改變,才
干與底物進行反映。
C、底物的結構朝著適應活性中心方向改變而酶的構象不發生改變。
D、底物類似物不能誘導酶分子構象的改變
18.下列各圖屬于非競爭性克制動力學曲線是:
ABC
19.關于米氏常數Km的說法,哪個是對的的?
A、飽和底物濃度時的速度B、在一定酶濃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飽和底物濃度的一半D、速度達最大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
2().酶的競爭性克制劑具有下列哪種動力學效應:
A、Vm不變,Km增大B、Vm不變,Km減小
C^Vm增大,Km不變D、Vm減小,Km不變
21.下面關于酶的描述,哪一項不對的: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B、酶是生物催化劑C、酶具有專一性
D、酶是在細胞內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細胞外發揮催化功能
22.催化下列反映的隨屬于哪一大類:
1,6一二磷酸果制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羥丙酮
A、水解酶B、裂解酶C、氧化還原酶D、轉移酶
23.酶原激活的實質是:
A、激活劑與酶結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別構效應
C、酶原分子空間構象發生了變化而一級結構不變
D、酶原分子一級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
24.酶的比活力是指:
A、任何純能的活力與其粗酶的活力比B、每毫克蛋白的隨活力單位數
C、每毫升反映混合液的活力單位D、以某種酶的活力作為1來表達其他酶的相
對活力
25.泛酸是下列哪一過程的輔酶組成成分:
A、脫竣作用B、乙酰化作用C、脫氫作用D、氧化作用
26.下列哪一種維生素是輔酶A的前體:
A、核黃素B、泛酸C、鉆胺素D、毗哆胺
27.下列那種維生素衍生出了TPP:
A、維生素B1B、維生素B2C、維生素B5D、生物素
28.某一酶的動力常資料如下圖,它的Km為:
6_1/V
-3-2-101231/[SJ
A、2B、3C、0.33D、0.5
四、是非判斷題
()1.酶促反映的初速度與底物濃度無關。
()2.當底物處在飽和水平時,酶促反映的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
()3.某些酶的Km由于代謝產物存在而發生改變,而這些代謝產物在結構上
與底物無關。
()4.某些調節酶的V-[S]的S形曲線表白,酶與少量底物的結合增長了酶對
后續底物分子的親和力。
()5.測定酶活力時,底物濃度不必大于酶濃度。
()6.測定酶活力時,一般測定產物生成量比測定底物消耗量更為準確。
()7.在非競爭性克制劑存在下,加入足量的底物,醵促的反映可以達成正常
Vmaxo
()8.金屬離子作為酶的激活劑,有的可以互相取代,有的可以互相拮抗。
()9.競爭性可逆克制劑一定與酶的底物結合在酶的同一部位。
()10.酶可以促成叱學反映向正反映方向轉移。
()H.對于可逆反映而言,酶既可以改變正反映速度,也可以改變逆反映速
度。
()12.酶只能改變叱學反映的活化能而不能改變化學反映的平衡常數。
()13.酶活力的測定事實上就是酶的定量測定。
()14.從鼠腦分離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m=6X10-6mo1/L)或果糖
(Km=2X10-3mol/L),則己糖激酶對果糖的親和力更高。
()15.Km是酶的特性常數,只與酶的性質有關,與酶濃度無關
()16.Km是酣的特性常數,在任何條件下,Km是常數。
()17.Km是酶的特性常數,只與酶的性質有關,與酶的底物無關。
()18.一種酶有幾種底物就有幾種Km值。
()19.當[S]?Km時,V趨向于Vmax,此時只有通過增長[E]來增長V。
()20.隨的最適pH值是一個常數,每一種酶只有一個擬定的最適pH值。
()21.酶的最適溫度與酶的作用時間有關,作用時間長,則最適溫度高,作
用時間短,則最適溫度低。
五、答與計算
1.(1)對于一個遵循米氏動力學的酶而言,當[S]=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開封大學《思維與邏輯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地質與地貌學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皮裝飾制品的消費者行為研究考核試卷
- 電子樂器模塊接口設計考核試卷
- 皮革服裝制作中的節能環保技術考核試卷
- 游戲開發工具與編程語言考核試卷
- 礦物成因類型與勘查標志考核試卷
- 礦石質量評價與控制考核試卷
- 礦山開采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考核試卷
- 皮革護理的國際化發展考核試卷
- 跨境電商平臺下的中國二手車出口模式
- 2024年輔導員崗位素質試題及答案
- 運動素質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JGJT46-202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條文解讀
-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L21G404)
- 2024年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高清版)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項目驗收規程
- 駕照體檢表完整版本
- 2023年蘇州市初中畢業生音樂美術現場考核試卷答案
- 常暗之廂(7規則-簡體修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