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植保技術指南The"AgriculturalPestManagementTechniquesGuide"isacomprehensiveresourcedesigned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Itprovidesdetailedinstructionsandbestpracticesformanagingpestseffectivelyinagriculturalsettings.Theguide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wherecropdamageduetopestsisasignificantissue,helpingtomaintaincropyieldsandimproveoverallfarmproductivity.Theguidecoversawiderangeofpestmanagementtechniques,includingbiological,cultural,physical,andchemicalmethods.Itisapplicabletovariouscrops,fromfieldcropslikewheatandcorntohorticulturalcropssuchasfruitsandvegetables.Whetherit'sasmall-scalefarmoralargeagriculturalenterprise,theguideofferspracticaladviceonhowtoidentifypests,assesstheirimpact,andimplementthemostsuitablecontrolmeasures.Toeffectivelyutilizethe"AgriculturalPestManagementTechniquesGuide,"usersareexpectedto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agriculturalpracticesandpestidentification.Theguideencouragesreaderstoadoptan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approach,emphasizingthecombinationofdifferentstrategiesforsustainablepestcontrol.Byfollowingtheguidelines,farmerscanminimizetherelianceonchemicalpesticides,reduceenvironmentalimpact,andensurelong-termcrophealth.農業植保技術指南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植保基礎知識1.1植物病蟲害概述植物病蟲害是指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害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的侵襲,從而導致植物生長受阻、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的一系列現象。植物病蟲害主要包括病害、蟲害和草害三類。病害:由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疾病。病原體侵入植物體后,會導致植物組織病變、功能受損,嚴重時甚至導致植物死亡。常見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蟲害:指害蟲對植物的危害。害蟲可分為咀嚼式口器害蟲和刺吸式口器害蟲兩種。咀嚼式口器害蟲以植物葉片、莖、果實等部位為食,如鱗翅目害蟲、鞘翅目害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以植物的汁液為食,如蚜蟲、紅蜘蛛等。草害:指雜草對植物的危害。雜草與農作物爭光、爭水、爭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部分雜草還是病原體和害蟲的寄主,有助于病蟲害的傳播。1.2植保技術發展歷程植保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時期。以下是植保技術發展的簡要概述:(1)古代植保技術在古代,人們主要通過人工捕捉害蟲、清除雜草、輪作等手段防治病蟲害。同時我國古代農業文獻中也有關于利用天敵防治害蟲的記載。(2)近現代植保技術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化學農藥的出現為植保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化學農藥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在短時間內能夠大量消滅害蟲。但是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農藥殘留、害蟲抗藥性等。(3)現代生物植保技術20世紀中后期,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植保技術逐漸成為主流。生物植保技術主要包括生物農藥、天敵昆蟲、抗病蟲害植物育種等。這些技術具有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4)綜合植保技術進入21世紀,植保技術朝著綜合防治方向發展。綜合植保技術強調多種防治方法的合理運用,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這種技術體系既考慮了經濟效益,又注重了環境保護,是未來植保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第二章病害識別與防治2.1病害識別方法2.1.1視覺識別法病害識別的首選方法為視覺識別法。此法通過觀察植物葉片、莖、果實等部位的顏色、形狀、大小、病斑特征等,初步判斷病害種類。視覺識別法要求植保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2.1.2顯微鏡檢查法利用顯微鏡檢查植物病組織內的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病毒等,從而準確判斷病害類型。此法需借助專業設備,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2.1.3分子生物學檢測法分子生物學檢測法是通過檢測植物病組織中的核酸序列,識別病原體的種類。此法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靈敏度,但需要專業的實驗室設備和操作人員。2.1.4生物學試驗法生物學試驗法是通過將病組織接種到特定的培養基上,觀察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和形態特征,從而識別病害。此法操作相對復雜,但結果較為可靠。2.2常見病害防治技術2.2.1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利用農藥對病害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保護性防治:在病害發生前,噴灑農藥預防病害的發生。(2)治療性防治:在病害發生后,噴灑農藥治療病害,降低損失。(3)鏟除性防治:對病殘體、病原體及其寄主進行徹底清除,防止病害傳播。2.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過改變生態環境,減少病原體的傳播和繁殖,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清除病殘體: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病原體的來源。(2)輪作:合理安排作物種植順序,避免連作,降低病害發生風險。(3)調整灌溉方式: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2.2.3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通過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作物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發生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減少病害的發生。(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澆水,提高作物生長勢,增強抗病能力。(3)調整播種期:避開病害高發期,降低病害的發生。2.3生物防治方法2.3.1抗菌劑防治抗菌劑防治是利用微生物代謝產物或生物活性物質,抑制病原體的生長和繁殖。常見的抗菌劑有中生菌素、農用鏈霉素等。2.3.2捕食性天敵防治捕食性天敵防治是利用捕食性生物,如捕食性昆蟲、蜘蛛等,控制病原體的傳播。此法對生態環境友好,但需注意捕食性天敵的引入和繁育。2.3.3競爭性微生物防治競爭性微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與病原體競爭生存空間,降低病原體的數量。常見的競爭性微生物有根際細菌、真菌等。2.3.4植物誘導抗病性防治植物誘導抗病性防治是通過誘導植物產生抗病性,降低病害的發生。常見的植物誘導抗病性物質有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第三章蟲害識別與防治3.1蟲害識別方法蟲害識別是農業植保工作的基礎,準確的識別方法對于有效防治蟲害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常用的蟲害識別方法:(1)形態學識別:通過觀察害蟲的形態特征,如體型、顏色、紋理等,進行識別。(2)生物學特性識別:了解害蟲的生活習性、繁殖規律等,有助于準確判斷蟲害種類。(3)生態學識別:分析害蟲發生的生態環境,如氣候、土壤、植被等,為防治提供依據。(4)分子生物學識別: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DNA條形碼、蛋白質電泳等,對害蟲進行精確識別。3.2常見蟲害防治技術針對我國農業生產中常見的蟲害,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技術:(1)農業防治:通過調整作物布局、輪作、間作等方式,減少害蟲的發生和傳播。(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對害蟲進行控制。(3)物理防治:采用誘殺、阻隔、驅避等物理方法,降低害蟲危害。(4)化學防治:合理使用化學農藥,迅速降低害蟲密度,保護作物生長。3.3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誘殺法: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化性等特性,設置誘殺設施,降低害蟲密度。(2)阻隔法:通過設置防蟲網、涂覆粘蟲膠等方法,阻止害蟲侵入作物。(3)驅避法:利用某些植物或化學物質的驅避作用,使害蟲遠離作物。3.4化學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是指使用化學農藥對害蟲進行防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學防治方法:(1)噴霧法:將農藥稀釋后均勻噴灑在作物表面,直接殺死害蟲。(2)拌種法:在播種前,將農藥與種子混合,使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具有抗蟲性。(3)土壤處理法:將農藥施入土壤,殺死土壤中的害蟲。(4)熏蒸法:利用農藥的熏蒸作用,殺死害蟲。在化學防治過程中,應注意合理選擇農藥品種、用藥劑量和施藥方法,以減少對環境和非靶生物的影響。同時加強農藥使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安全用藥意識。第四章草害識別與防治4.1草害識別方法草害識別是農業植保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準確的識別草害種類對于防治草害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常用的草害識別方法:(1)形態特征識別:通過觀察草害的形態特征,如葉片形狀、顏色、葉緣、葉脈等,結合生長環境,可以初步判斷草害種類。(2)花期識別:草害的花期特征明顯,觀察花色、花型、花瓣數量等可以輔助識別草害。(3)果期識別:觀察草害果實的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征,有助于識別草害種類。(4)生態習性識別:了解草害的生態習性,如生長周期、適應性、繁殖方式等,有助于識別草害。(5)分子生物學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PCR、DNA序列分析等,對草害進行準確鑒定。4.2常見草害防治技術針對我國農業中常見的草害,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技術:(1)農業防治:合理輪作、調整作物布局、改善土壤環境等,減少草害發生。(2)物理防治:利用機械、手工等方法清除草害,降低草害基數。(3)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安全的除草劑,合理使用,防止草害蔓延。(4)生物防治:利用草害的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草害發生。(5)綜合防治:將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實現草害的有效控制。4.3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調節草害生態平衡的一種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1)天敵防治:利用草害的天敵,如昆蟲、病原微生物等,控制草害的發生。(2)植物源農藥:從植物中提取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質,用于防治草害。(3)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細菌、病毒等,防治草害。(4)激素調控:利用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草害的生長發育。(5)基因工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具有抗草害特性的植物品種。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環保、可持續等優點,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防治效果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研發周期較長等。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物防治方法。第五章土壤植保5.1土壤病蟲害防治5.1.1病害防治土壤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防治土壤病害的關鍵在于預防,具體措施如下:(1)選用抗病品種,提高作物抗病能力。(2)實行輪作和間作,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3)加強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強作物生長勢。(4)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拮抗微生物、天敵昆蟲等。(5)適時施用化學農藥,如土壤消毒劑、生物菌劑等。5.1.2蟲害防治土壤蟲害主要包括地下害蟲、土壤害蟲和根際害蟲。防治土壤蟲害的措施有:(1)選用抗蟲品種,提高作物抗蟲能力。(2)合理輪作和間作,減少害蟲在土壤中的繁殖。(3)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土壤翻耕、高溫消毒等。(4)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5)適時施用化學農藥,如土壤殺蟲劑、生物農藥等。5.2土壤改良技術5.2.1土壤物理性質改良土壤物理性質改良主要包括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氣性和保水性等。具體措施如下:(1)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深翻、淺耕、輪作等。(2)施用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3)采用土壤改良劑,如石灰、石膏等,調節土壤pH值。(4)實行覆蓋栽培,減少土壤侵蝕和水分蒸發。5.2.2土壤化學性質改良土壤化學性質改良主要包括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養分狀況等。具體措施如下:(1)施用石灰、石膏等堿性物質,降低土壤酸性。(2)施用磷肥、鉀肥等,提高土壤養分含量。(3)采用土壤調理劑,如腐殖酸、硅酸鹽等,改善土壤化學性質。5.2.3土壤生物性質改良土壤生物性質改良主要包括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具體措施如下:(1)施用有機肥料,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2)采用生物菌劑,提高土壤生物活性。(3)實行輪作和間作,增加土壤生物多樣性。5.3土壤健康監測土壤健康監測是保障農業生產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5.3.1土壤理化性質監測監測土壤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全磷、全鉀等指標,了解土壤肥力狀況。5.3.2土壤生物性質監測監測土壤微生物數量、土壤生物活性等指標,了解土壤生物狀況。5.3.3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監測土壤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等指標,了解土壤環境質量。5.3.4土壤病蟲害監測監測土壤病蟲害發生動態,為防治工作提供依據。通過以上監測,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第六章植保機械與設備6.1植保機械類型及選用6.1.1植保機械類型植保機械是農業生產中用于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噴霧機械:包括手動噴霧器、電動噴霧器、機動噴霧機等。(2)噴粉機械:包括手動噴粉器、機動噴粉機等。(3)煙霧機械:包括煙霧機、煙霧發生器等。(4)誘殺害蟲機械:包括燈光誘殺害蟲器、性誘劑誘殺害蟲器等。6.1.2植保機械選用植保機械的選用應根據作物類型、防治對象、防治面積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下是一些建議:(1)噴霧機械:適用于防治葉片病蟲害,如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病害防治。選用時應注意噴霧壓力、噴頭類型、噴幅等因素。(2)噴粉機械:適用于防治土壤病蟲害,如地下害蟲、土壤病原菌等。選用時應注意噴粉量、噴粉速度等因素。(3)煙霧機械:適用于防治森林、果園等高大植物的病蟲害,具有快速擴散、穿透力強的特點。(4)誘殺害蟲機械:適用于防治特定害蟲,如飛蛾、蚊子等。選用時應注意誘殺害蟲的種類、誘殺效果等因素。6.2植保設備維護與保養6.2.1維護保養內容(1)定期檢查設備各部件的緊固情況,保證設備運行穩定。(2)檢查設備電氣系統,保證電源線路、開關等正常運行。(3)清潔設備,保持設備表面干凈,防止銹蝕。(4)檢查噴霧系統,保證噴頭、噴桿等部件暢通無阻。(5)檢查燃油系統,保證油路暢通,油質合格。6.2.2維護保養方法(1)設備使用前,進行試運行,檢查設備運行是否正常。(2)設備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設備運行狀態,發覺異常及時處理。(3)設備使用后,及時清潔、晾干,存放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中。(4)定期進行設備保養,更換損壞的零部件。6.3植保無人機應用6.3.1植保無人機特點植保無人機具有以下特點:(1)高效:植保無人機采用智能導航系統,可實現精準定位、自動飛行,提高作業效率。(2)環保:植保無人機采用電力驅動,減少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3)安全:植保無人機采用遙控操作,降低作業風險。(4)便捷:植保無人機體積小巧,便于攜帶和運輸。6.3.2植保無人機應用領域(1)作物病蟲害防治:植保無人機可用于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病蟲害防治。(2)森林病蟲害防治:植保無人機可用于森林、果園等高大植物的病蟲害防治。(3)農業遙感監測:植保無人機搭載遙感設備,可進行作物生長狀況、病蟲害發生情況等監測。(4)農業科研:植保無人機可用于農業科研領域,開展病蟲害防治試驗、作物生長監測等研究。第七章植保藥劑使用7.1藥劑類型及特點7.1.1藥劑類型植保藥劑主要包括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和物理農藥三大類。(1)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是指以化學合成或天然提取的化合物為有效成分的農藥,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2)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體或其代謝產物制成的農藥,如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昆蟲激素等。(3)物理農藥:物理農藥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制成的農藥,如光敏劑、聲敏劑等。7.1.2藥劑特點(1)化學農藥:具有高效、快速、廣譜的特點,但長期使用易導致環境污染和害蟲抗藥性增強。(2)生物農藥:對環境友好,對非靶生物影響較小,但作用速度較慢,效果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3)物理農藥:具有定向性強、無污染、不易產生抗藥性的特點,但使用范圍有限。7.2藥劑使用方法7.2.1選擇合適的藥劑根據作物種類、病蟲害類型、防治對象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藥劑。7.2.2確定施藥量根據藥劑類型、防治對象、作物生長狀況等因素確定施藥量。7.2.3施藥方式(1)噴霧:適用于葉面噴施、果實噴施等。(2)撒施:適用于土壤處理、種子處理等。(3)浸泡:適用于苗木處理、插條處理等。(4)灌根:適用于根部病蟲害防治。7.2.4施藥時間根據防治對象的生命周期、活動規律等因素確定施藥時間。7.2.5藥劑混合使用為提高防治效果,可根據藥劑特性進行混合使用,但需注意藥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兼容性。7.3藥劑安全使用規范7.3.1儲存與運輸(1)藥劑應儲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2)藥劑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泄漏、揮發、受潮等。(3)藥劑包裝應完好無損,標識清晰。7.3.2使用安全(1)佩戴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眼鏡等。(2)遵循藥劑使用說明,嚴格控制施藥量。(3)避免藥劑與皮膚、眼睛接觸,如不慎接觸,應立即用清水沖洗。(4)施藥過程中,避免藥劑飄散、流失,造成環境污染。(5)施藥結束后,及時清洗施藥器械,妥善處理廢棄物。(6)妥善處理剩余藥劑,避免誤食、誤用。7.3.3環境保護(1)選用環保型藥劑,減少化學農藥使用。(2)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減少藥劑使用。(3)加強藥劑廢棄物回收和處理,防止環境污染。第八章環境友好型植保技術8.1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具有無污染、可持續、對生態環境友好等優點,已成為現代植保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8.1.1天敵昆蟲防治天敵昆蟲防治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昆蟲對其進行控制。例如,利用瓢蟲、草蛉、寄生蜂等天敵昆蟲對害蟲進行捕食或寄生,以達到降低害蟲種群密度的目的。8.1.2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對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包括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成的生物農藥,以及利用微生物發酵產生的代謝產物進行防治。8.1.3植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是指從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對有害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質。如印楝素、除蟲菊素等,具有高效、低毒、無殘留等優點。8.2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是利用物理因素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8.2.1光學防治光學防治是利用光對有害生物的趨光性、避光性等特性進行控制。如使用誘蟲燈、頻振式殺蟲燈等設備,對害蟲進行誘殺。8.2.2熱處理防治熱處理防治是利用高溫或低溫對有害生物進行滅殺。如利用太陽能熱處理、土壤熱處理等方法,對有害生物進行控制。8.2.3機械防治機械防治是利用機械設備對有害生物進行捕殺或隔離。如使用噴霧器、割草機等設備,對害蟲進行防治。8.3農業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是通過調整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作物抗逆能力,降低有害生物發生程度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8.3.1輪作與間作輪作與間作可以改變作物種植結構,降低有害生物的發生。例如,輪作可以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間作可以降低單一作物的病蟲害發生。8.3.2土壤管理土壤管理包括深翻、中耕、施肥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強作物抗逆能力,降低有害生物的發生。8.3.3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調節土壤濕度,降低有害生物的發生。例如,干旱條件下,適當灌溉可以減輕旱害,濕潤條件下,排水降濕可以減輕病害。8.3.4作物品種選擇與抗性育種選擇抗病蟲害的作物品種,進行抗性育種,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降低有害生物的發生。第九章植保信息管理9.1植保信息收集與處理9.1.1信息收集植保信息收集是植保信息管理的基礎工作,其目的在于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發展動態,為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植保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病蟲害發生情況:包括病蟲害種類、發生時間、發生區域、發生程度等。(2)防治措施及效果:包括防治方法、防治面積、防治效果等。(3)農藥使用情況:包括農藥種類、使用量、使用頻率等。(4)生態環境因素:包括氣候條件、土壤狀況、植被類型等。9.1.2信息處理植保信息處理是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存儲的過程。具體方法如下:(1)數據整理: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排序、校驗等處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2)數據分析:運用統計學、生物學等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揭示病蟲害發生發展的規律。(3)信息加工:根據分析結果,編寫植保情報、預報、技術指導意見等。(4)信息存儲:將處理后的信息進行存儲,便于查詢、檢索和利用。9.2植保信息管理系統9.2.1系統概述植保信息管理系統是集信息收集、處理、存儲、傳播和應用于一體的高效管理系統。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1)信息采集模塊:負責收集病蟲害發生發展、防治措施等信息。(2)數據處理模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存儲。(3)信息發布模塊:將處理后的信息以多種形式發布,如植保情報、預報、技術指導意見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應商選擇與管理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公平深度剖析試卷(含答案)
- 法語DELFC1口語表達真題解析(2025年)+口語實戰演練
- 2025年湖北省高考英語聽力模擬試卷:校園講座與對話全真試題解析
- 2025年學生志愿服務積分制度創新與實踐
- 2025年秋季學期初中一年級TOEFL聽力校園講座與對話專項試卷
- IGCSE數學(Extended)2024-2025年模擬試卷:代數與幾何解題技巧解析
- 中俄信息技術合作協議
- 第學期教研工作計劃
- Delphi常用函數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反家庭暴力》課件
- 退租回復函范本
- 幼兒園孩子挑食培訓
- 2024-2025學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學期期末檢測模擬卷(人教版)含答案
- 2025年江蘇省中考數學壓軸卷
- 中考英語復習閱讀理解-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
- 2025屆安徽高考數學四模試卷含解析
- 飛行任務委托書
- 幼兒園觀察記錄書寫培訓
- 統計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河南大學
-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課件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