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杭州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三四總分評分一、【活動一:一起上春山】1.閱讀回答問題。“我上春山約你來見,我攢了一年萬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國大地。歌曲悠揚婉轉的曲調,歌手昂揚向上的風貌塞與枯□(zào),帶來一片盎然的春意。農歷三月初三登高賞春,是我國的一個重要民俗,春山緘默,但“春山”意象在中國詩詞中卻具有豐富的寓意:它代表著新生,萌發蓬勃的生機;它彰顯著希望,帶來磅□(bó)的力量;____,____。(1)請在□寫出正確字形,并為加點字標注字音。①閉塞;②緘默;③枯(zào);④磅(bó);(2)上文有一處標點錯誤,請你找出并改正。(3)仿照劃線句子,在橫線上續寫一句,使語意連貫2.批注2:改編自唐朝戴叔倫《蘇溪亭》中的“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一江□□□□□批注1:改編自清代高鼎《村居》中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批注4:改編自唐朝白居易《憶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色鬧人不得眠春雨漲滿池塘喚睡蓮春花兒開遍呢喃的燕□□□□正少年批注3:改編自現代建筑家、詩人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中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批注5:改編自唐朝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我上春山約你來見我攢了一年萬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為遇見你而不平凡……我上春山約你來見看花人只覺春光太短與你相約一生春天燦爛的笑似今年(1)請根據小語為第一、二小節做的批注,探尋歌詞寫作規律,選取恰當選項,將□處的歌詞補充完整。①三月三來山青;②一江;③正少年A.草漫漫B.十二闌C.春花紅勝火D.春水綠如藍E.春風得意F.看盡花開(2)請結合課內所學,將小文根據第三、四小節所做的“讀詩心得”補充完整。讀詩心得“我上春山約你來見”,想來見到的一定是如畫般動人的春景,春山上草色如煙,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林般“①,②”。“我攢了一年萬千思念”,談及思念,總讓人想起先秦《詩經》中遙遠動人的故事,③。悠哉悠哉,④”是君子對淑女的萬千情思。古往今來,有著無數“因為遇見你而不平凡”的佳話,孟浩然渴望遇到的那個“你”是張丞相,⑥”為喻,含蓄地向其表達了自己從政的心愿,希望得到舉薦。在歌詞中,當人們走下春山,面對“春光太短”的別離,給人無盡的希望與積極向上的力量,不禁令我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⑦,⑧”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成為千古名句。3.小語和小文相約繼續研讀古詩,老師向他們推薦了《經典常談》一書,請將以下對話補充完整。小文:初讀《經典常談》,這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看到其中《<說文解字>第一》《<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詩第十二》《文第十三》等諸多篇目小語:我們可以嘗試一下①(A.精讀和跳讀B.選擇性閱讀C.快速閱讀)這一閱讀方法。結合《經典常談》的內容來看,運用這種閱讀方法,我們可以這樣來做:②。小文:原來如此!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經典常談》中的篇目③,增進對中國古代詩歌的了解。因為④。在研讀古詩的過程中,同學們對《春題湖上》一詩很感興趣,請仔細閱讀春題湖上①[唐]白居易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釋】①白居易為躲避朝廷黨爭而自請外任,來到杭州作刺史,本詩作于任期將滿時。4.《古代漢語詞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兩種讀音,你認為《春題湖上》頷聯中加點的“重”字,應該是哪個讀音,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嘗試分類輯錄古詩的過程中,同學們確定以下幾個專題,你認為把《春題湖上》放入哪一個專題最合適?結合內容加以分析。A.離愁別緒B.壯志難酬C.白描勾勒D.取景設色二、【活動二:一起探文化】春風和煦,草長鶯飛,拂堤楊柳,對風箏前世今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查找搜集了一些資料,請你一起參與他們的活動,完成問題。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風箏①風箏在南方被稱為“鷂子”,在北方被稱為“紙鳶”。“風箏”最早出現在五代,《詢芻錄?風箏》中寫道:“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以竹為笛,使風入竹,故名風箏。”【A】____風箏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相傳墨翟以本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稱為“紙鳶”。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B】____。②宋代之所以成為發展階段,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經濟的繁榮和民間手工業的興起;二是宋代提倡傳統的節日風俗____。③明清時代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清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當時的文人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并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④如今,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⑤風箏有它獨特的季節性,適宜春秋兩季。清明節和重陽節是與風箏關系最密切的時節。在清明時節,放風箏已經和掃墓、踏青等活動一樣成為一種風俗。古人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很多,而關于重陽節放風箏習俗的記載出現得較晚些。清代的《廣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記載:“登高嶺在縣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⑥風箏作為飛行器物被發明之后,它作為人們向天傾訴情感、表達愿望的工具,反映著民間信仰觀念。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材料二:【知識卡片】吉祥圖案:民族的旨趣吉祥圖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其創造方法主要有諧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這些方法可互相結合。諧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漢字相互轉借,“蝠”與“福”諧音,寄寓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象征法即兩個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內涵,用來表達它們共有的內涵。如古人把喜鵲作為喜的象征,所以圖案上有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文字法即直接用文字來表現吉祥寓意,這些文字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字,代表著吉祥與美好,如“百福圖”材料三:風箏的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迎風作響(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在正史《資治通鑒》中也有關于風箏的記載,“高州刺史李遷仁、天門太守樊文皎,將援兵萬余人至城一,作紙鴟,系以長繩,放以從風,冀達眾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①,射而下之。【注釋】①厭勝:古代一種巫術。6.根據同學們整理的資料,請你指出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____。A.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出現的“風箏”。B.《資治通鑒》里記載有一個放風箏向外求援并成功的例子。C.材料一中畫線的句子“清代的《廣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記載:‘登高嶺在縣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通過舉例子來補充說明重陽節放風箏習俗的記載出現得較晚。D.為了使風箏在空中產生更大的升力,并穩定地飛行,風箏的設計一定要包括一個凸起的中央部分和突出的邊緣。7.如果請你在風箏上畫一幅寓意美好的畫,你會選哪一幅?請參考材料二,琢磨一下甲乙兩圖8.同學們在對材料一資料整理時不小心刪掉了下面這段話,你覺得插入文中【A】【B】【C】三處中哪一處最合適,請說說理由。“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請細讀文本,找一找風箏除了有祈福避災(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帶來福氣,放風箏就是“放晦氣”“放災”“放病根”)的功能外,結合材料幫助整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活動三:一起悟情思】閱讀回答問題。西溪品茗陳博君①品茗是需要心境的,要想在一杯清湯中品出別樣的滋味,心情與環境②適合品茗的心情,必然是松弛而恬靜的;適合品茗的環境,在我們的身邊,恰恰就有這樣一處寧靜自然的美景③西溪的四季,韻味各有不同。此時的西溪,蘆花似雪,柿果流丹,竹林溢彩,透著淡淡的恬然,每一處角落都是品茗的佳境。蓮花灘的觀鳥臺旁,秋雪庵的粉墻岸邊,河渚街的茶樓堂前,在塘邊草叢的空地上擺開桌椅,就著一壺清香的綠茶閑閑地坐著④當然,對于熟知西溪的我們,自然要尋找一種獨特又愜意的品茗方式。那就是搭上一葉搖櫓船,一邊隨小船緩緩蕩悠,一邊呷著香茗放空思緒,這種亦靜亦動的品茗方式,只消想想就美得恍若夢中。⑤一個午后,我們在周家村叫了一葉搖櫓船,瀉著綠瑩瑩的溪水,從微波搖曳的水面上無聲地撩起清新的濕氣,向我們迎面送來,慢慢接近了,似乎伸手可及了,游到遠處,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得意地甩動著羽毛,甩出一串串晶瑩的水珠……⑥出神地望著這些細微的生動之際,船工為我們沏泡的龍井綠茶,早已在玻璃杯中悄然地舒展開了。端起那一杯微燙的氤氳綠水,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嘬一口,澀澀的茶香柔柔地淌過唇舌。⑦真沒想到,平日里喝慣了的龍井茶,此時竟讓人有了如此細致的體味。莫不是因為這一盈綠水,讓人變得沉靜,以至于驀然品味到了這香茗之妙?⑧小船悠悠,沿著平時很少有人進入的汊道慢慢駛向了濕地的深處。本以為汊道盡頭會是樹林遮天蔽日,眼前卻突然變得一片豁朗。那些高大的林木漸漸退去身后,是一大片壯觀的蘆葦蕩。潔白中透著嫩黃的蘆花,在綠色的枝頭密密匝匝地堆成一片,似絮。微風拂過,云絮飄灑起來⑨近看漫天秋蘆飛雪,遙想古今逝水年華,頓覺心潮起伏。舉杯長飲時,方才滋味細膩的茶水已是如此寡淡。忽然就想起了味道要厚重許多的烘青茶。⑩很多年前,曾在蔣村的農家喝過這種有滋有味的咸茶。泡茶用的是帶蓋碗的茶盅,揭開茶蓋,更有一種獨特的混合清香。細瞧茶湯,碧綠的茶葉之間,青豆則是加入桂皮、茴香等佐料制鹵烘曬而成,加上筍干頭等均富含鹽分,又稱為咸茶。喝咸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續過幾道茶水之后,此時可伸出手指,將茶盅里的茶葉,一并撥入口中,細嚼一番,回味無窮。?船工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當地的古老物產甚是熟稔。他見我們對茶感興趣,便悠悠然道:“西溪更具特色的還不是這咸茶,而是安樂山茶,并非西溪獨產。而安樂山茶,是正宗的西溪特產。不過?的確如此,西溪并非不產茶,只是在常人印象中,卻是地濕味薄,品質不佳。實際上,西溪的茶葉是久負盛名的。西溪南邊的安樂山、法華山均盛產好茶。據《西湖志?物產》描述,每逢清明前后,茶香在山塢中經久彌漫,遠飄十里。?在這蘆花深處,在臨水蕩漾的搖櫓船上,呷著一杯漸漸淡去了滋味的西湖龍井茶《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3日19版)有刪改10.行船品茗,“我”的心境也悄然變化著,請你根據文章內容2;②;3;11.請按照要求對下列兩個句子進行賞析。A.第⑤段:調皮的小鴨子不疾不徐地游弋在前方,慢慢接近了,似乎伸手可及了,游到遠處,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得意地甩動著羽毛,甩出一串串晶瑩的水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表達方式:描寫、議論、說明、抒情、記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第⑥段:端起那一杯微燙的氤氳綠水,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嘬一口,澀澀的茶香柔柔地淌過唇舌(從動作、多感官描寫、修辭等角度中選擇一個角度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同學讀了文章后認為第?段畫線句與本文所記述品茗的內容關聯不大,應當刪去,請說說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在結尾寫道“呷著一杯漸漸淡去了滋味的西湖龍井茶,心中驀然生出一絲悵然……”請結合全文分析,悵然從何而來?除了悵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級開展“柳宗元山水游記”探究專題活動,請你完成問題。【步驟一:背景引入】當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柳宗元被貶至僻陋蠻荒的永州。【步驟二:資料搜集】課內資料:小石潭記(節選)[唐]柳宗元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課外資料:材料一:與李翰林建書①(節選)[唐]柳宗元永州于楚為最南,狀與越相類。仆悶即出游,游復多恐。涉野則有蝮虺②、大蜂,仰空視地,寸步勞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中人形影,動成瘡痏。時到幽樹好石,已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伸展肢體,當此之時,不過尋丈,終不得出材料二:游盤山記(節選)[明]袁宏道③其山高古幽奇,無所不極。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曰懸空石,泉莽葬行,至是落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落花漾而過,影徹底,忽與之亂。游者樂,釋衣,忽大呼曰“奇快”,則皆躍入。沒胸,逾三四石,水益嘩,旋折奔舞而已。懸空石數峰,一壁青削到地,如有神氣性情者。亭負壁臨絕澗,澗聲上徹,與松韻答。【注】①這封信為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寫,四年謫居生活過去了,時年37歲的柳宗元寫下了《與李翰林建書》。李建:字杓直(huǐ):蝮蛇。③袁宏道,明代文學家,文學思想主張“性靈說”。袁宏道生活的時期正值四海升平,他先后七次上書辭官14.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15.請你參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方法聯系內容釋義課文遷移狀與越相類A佛印絕類彌勒字典查閱臨:①接近,將近;②到;④降臨。B亭負壁臨絕澗(填寫序號)成語推測響徹云霄C影徹底結合語境——D與松韻答16.根據柳宗元和袁宏道寫景的特點,判斷下面評價中的“他”是誰,并結合選文內容,談談你對“新語”自的理解。他的文深幽精潔,最工游記;他創造了描寫景物的新語。——朱自清《經典常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請結合材料和背景信息,在材料一□處填上恰當的虛詞,并說明理由。A.耳B.也C.哉我填寫的語氣詞是,我的理由是。18.你覺得袁宏道游盤山之“樂”和柳宗元游小石潭之“樂”一樣嗎?請結合內容和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活動四:我手寫我心】19.作文。這一路,我們心隨筆尖,循春而行,到學春俗,再到賞春景,請選擇并完成下面一項任務。任務提示任務一:分享經歷感悟在成長的旅途中,我們遇到可愛的人們,經歷難忘的事情,也讓生命獲得了成長,這一切任務二:推介文化藝術你或許對一種藝術形式、文化樣式(如風箏、剪紙、書法、國畫)情有獨鐘,并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任務三:抒寫閱讀心得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請從本學期我們閱讀的六本名著中選擇你印象最深的一本,寫一篇讀后感。【要求】①文體自定(詩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出現真實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sè;jiān;燥;礴(2)“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國大地”中的“上春山”的引號使用不當,應改為書名號。(3)它代表著未來,激發美好的向往。【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字音字形。“閉塞”的“塞”應讀“sè”。“緘默”的“緘”應讀“jiān”。“枯(zào)”的“zào"應寫作燥。“磅(bó)”的"bó"應寫作礴。
(2)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國大地”中的“上春山”是歌曲名,應使用書名號。
(3)本題考查仿寫與續寫。根據示例“它代表著新生,萌發蓬勃的生機;它彰顯著希望,帶來磅(bó)的力量”可知,運用“它代表著..….的”的句式分析作答,注意突出“春山”意象的豐富意蘊。
故答案為:(1)sè;jiān;燥;礴;(2)“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國大地”中的“上春山”的引號使用不當,應改為書名號。(3)它代表著未來,激發美好的向往。
【點評】(1)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平時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
(3)本題考查學生的仿寫能力,解答好此題,首先要審視好被仿寫句的特點,如句式,修辭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語意通順連貫。2.【答案】(1)①A;②D;③E(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補寫語句。從音韻和事理角度來分析。從“天”“見”“念”等詞語可知,這首詩壓"an”韻。“三月三”春回大地,山青草綠,生機勃勃,“草漫漫”恰當。“一江”意思是江水在青翠草色的映襯下變得澄碧如玉。“少年"正值青春年少,元氣滿滿,恣意追求遠大理想,填“春風得意”恰當。
(2)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寤、寐、輾、恥。
故答案為:(1)①A;②D;③E(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點評】(1)本題考查補寫。解答此題首先要把握內容上的前后聯系,其次要注意語句在結構上的一致性,最后還要注意是否有字數上的限制。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3.【答案】①B;②若想了解漢字的演變,可選擇《說文解字》進彳閱讀;若想了解戰國的歷史可以選擇《戰國策》閱讀等;③《詩第十二》;④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詩歌的發展歷史。如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未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名著《經典常談》的閱讀。作答時根據題目的要求,結合《經典常談》的內容,可選擇選擇性閱讀,若想了解漢字的演變,可選擇《說文解字》進行閱讀;若想了解戰國的歷史可以選擇《戰國策》閱讀等。《詩第十二》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詩歌的發展歷史。如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未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①B;②若想了解漢字的演變,可選擇《說文解字》進彳閱讀;若想了解戰國的歷史可以選擇《戰國策》閱讀等;③《詩第十二》;④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詩歌的發展歷史。如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未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的閱讀。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好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答案】4.讀“chóng”,意為層疊,重復。“重”字用來形容“翠”的層次感和濃郁程度,“松排山面千重翠”表現出山上松樹茂密,層層疊疊的景象,給人以視覺上的厚重感和美感,故為“chóng”。5.我認為放在C白描勾勒。因為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而是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如“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這樣的句子,用簡潔的詞語就形象的描繪出了西湖山水的美景。這種白描勾勒的寫法,使得詩歌的意象更鮮明生動。【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4.本題考查詩歌賞析。因為“重”形容“翠”,是為了表現出山上松樹茂密,層層疊疊的景象,所以為“chóng”。
故答案為:讀“chóng”,意為層疊,重復。“重”字用來形容“翠”的層次感和濃郁程度,“松排山面千重翠”表現出山上松樹茂密,層層疊疊的景象,給人以視覺上的厚重感和美感,故為“chóng”。5.本題考查理解詩歌。這道題是一個開放題,說出你的理由,合適即可。我們可以選擇了白描勾勒,因為語言非常簡潔,注意內容切合即可。
故答案為:我認為放在C白描勾勒。因為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修飾,而是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如“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這樣的句子,用簡潔的詞語就形象的描繪出了西湖山水的美景。這種白描勾勒的寫法,使得詩歌的意象更鮮明生動。【答案】6.C7.示例一:A。“瓶”音同“平”,代表平安之意;花是美的化身,這個花卉插瓶的圖案,寄寓了人們對生活幸福平安美好的期盼。示例二:B。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富貴的象征,美麗的化身。這個牡丹花開的圖案,寓意“富貴吉祥,繁榮昌盛,幸福美滿”。8.B。這段文字引用宋代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舉了張擇端和蘇漢臣兩幅畫作的例子,這些宋代作品都有放風箏的文字記載或圖畫記錄,承接上文內容“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從而引出下文,解釋放風箏在宋代發展成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原因。9.①娛樂(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②測量距離(以量未央宮遠近);③傳遞消息(羊車兒用風箏給援軍送信);④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⑤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
(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也考查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真觀察圖表,找到關鍵信息,然后進行歸納,從而得出答案。
(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4)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容。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材料,明確材料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語句)中的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6.A.有誤,材料一提到“風箏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相傳墨翟以本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選項說法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
B.有誤,結合材料三“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可知,《資治通鑒》里記載的這個放風箏向外求援的例子并未成功;
C.正確;
D.有誤,選項說法在文中并未體現,于文無據。
故答案為:C7.材料二提到“吉祥圖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其創造方法主要有諧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這些方法可互相結合”,A圖中的“瓶”與“平”同音,可以采用“諧音法”分析其寓意;B圖中的牡丹在我國文化中是雍容華貴的象征,可以采用“象征法”分析其寓意。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示例一:A。“瓶”音同“平”,代表平安之意;花是美的化身,這個花卉插瓶的圖案,寄寓了人們對生活幸福平安美好的期盼。
示例二:B。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富貴的象征,美麗的化身。這個牡丹花開的圖案,寓意“富貴吉祥,繁榮昌盛,幸福美滿”。8.故答案為:B。這段文字引用宋代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舉了張擇端和蘇漢臣兩幅畫作的例子,這些宋代作品都有放風箏的文字記載或圖畫記錄,承接上文內容“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從而引出下文,解釋放風箏在宋代發展成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原因。9.結合材料一“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登高嶺在縣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可得:風箏具有娛樂功能。結合材料一“如今,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得:風箏具有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的功能。結合材料三“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可得:風箏具有測量距離的功能。結合材料三“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于內,放以從風,冀達眾軍”可得:風箏具有傳遞消息的功能。
故答案為:①娛樂(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②測量距離(以量未央宮遠近);③傳遞消息(羊車兒用風箏給援軍送信);④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⑤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答案】10.優哉游哉;舟上品茗;心潮起伏11.A.運用描寫,具體細致地表現了我們登舟品茗時看到的小鴨子在水面游來游去的景象,表現了它們自在、得意的情態,抒發了作者沉靜悠然的心境。B.“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撲鼻而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細致地描寫了舟上品茗的感受,突出了作者沉靜悠然的心境。12.引用船工的話,表明安樂山茶才是正宗的西溪特產,突出了西溪古老物產品種多、質量好的特點,今昔對比,突出了作者悵然的心情。13.作者感到悵然是因為明清之前西溪的茶葉是久負盛名的,可是如今卻“地濕味薄,品質不佳”。除了悵然,從乘船出發和舟上品茗清潔中還能讀到作者優哉游哉、沉靜悠然的情感,從遙想古今的情節中還能讀到作者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的情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
(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
(3)本題考查閱讀感悟與觀點的表達。此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闡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根據提示“乘船出發”和關鍵句“一個午后,我們在周家村叫了一葉搖櫓舶,瀉著綠瑩瑩的溪水,優哉游哉地向著蘆花最茂密的秋雪庵方向晃去”,概括可得答案。根據提示“沉靜悠然”和關鍵句“真沒想到,平日里喝慣了的龍井茶,此時竟讓人有了如此細致的體味。莫不是因為這一盈綠水,還有這周遭的靜謐,讓人變得沉靜,以至于驀然品味到了這香茗之妙”,概括可得答案。根據提示“遙想古今”和關鍵句“近看漫天秋蘆飛雪,遙想古今逝水年華,頓覺心潮起伏”概括可得答案。
故答案為:優哉游哉;舟上品茗;心潮起伏11.本題考查句子賞析。本題要求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A句描寫了我們登舟品茗時看到的小鴨子在水面游來游去的景象,展現了小鴨子的活潑可愛,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欣賞。B.“端起”“嘬”是動作描寫;“微燙的氤氳綠水"是從觸覺、視覺進行描寫,“清香”是從嗅覺進行描寫,“柔柔地淌過唇舌,輕輕地撫慰著味蕾”是從觸覺進行描寫;“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撲鼻而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這句話具體細致地描寫了舟上品茗的感受,突出了沉靜悠然的心境。
故答案為:A.運用描寫,具體細致地表現了我們登舟品茗時看到的小鴨子在水面游來游去的景象,表現了它們自在、得意的情態,抒發了作者沉靜悠然的心境。B.“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撲鼻而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細致地描寫了舟上品茗的感受,突出了作者沉靜悠然的心境。12.“他見我們對茶感興趣,便悠悠然道:‘西溪更具特色的還不是這咸茶,而是安樂山茶,并非西溪獨產。而安樂山茶,是正宗的西溪特產。’”這句話是某人在看到作者對茶感興趣后,對西溪茶的特色進行進一步說明。這句話也引出了安樂山茶,為文章增加了新的信息點,可能使文章內容更豐富。如果刪除這句話,文章可能會顯得較為單調,只聚焦于品茗的過程和感受,而缺乏對西溪茶文化的深入介紹。保留這句話,可以使文章在表達品茗經歷的同時,也傳遞出對茶文化的熱愛和探索。故答案為:引用船工的話,表明安樂山茶才是正宗的西溪特產,突出了西溪古老物產品種多、質量好的特點,今昔對比,突出了作者悵然的心情。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根據上文“的確如此,西溪并非不產茶,只是在常人印象中,河渚雖有茶,卻是地濕味薄,品質不佳。實際上,在明清之前,西溪的茶葉是久負盛名的。西溪南邊的安樂山、法華山均盛產好茶。據《西湖志·物產》描述,每逢清明前后,山農家家戶戶采茶炒茶,茶香在山塢中經久彌漫,遠飄十里”可知,結尾“呷著一杯漸漸淡去了滋味的西湖龍井茶,心中驀然生出一絲悵然"的“悵然”是因為明清之前西溪的茶葉是久負盛名的,可是如今卻“地濕味薄,品質不佳”;結合前面“近看漫天秋蘆飛雪,遙想古今逝水年華,頓覺心潮起伏。舉杯長飲時,竟突然發覺,方才滋味細膩的茶水已是如此寡淡”可知,秋蘆飛雪、遙想古今,心潮起伏,感慨萬干;結合“一個午后,我們在周家村叫了一葉搖櫓船,瀉著綠瑩瑩的溪水,優哉游哉地向著蘆花最茂密的秋雪庵方向晃去”可知,作者在文中還表現出優哉游哉、沉靜悠然的心境。
故答案為:作者感到悵然是因為明清之前西溪的茶葉是久負盛名的,可是如今卻“地濕味薄,品質不佳”。除了悵然,從乘船出發和舟上品茗清潔中還能讀到作者優哉游哉、沉靜悠然的情感,從遙想古今的情節中還能讀到作者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的情感。【答案】14.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15.A像。;B①。;C穿透。;D呼應。16.評價中的“他”指的是袁宏道。所謂“新語”,就是袁宏道在寫景方面所創造的一些新的表達方式和描繪手法,如用“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來形容水流、石頭和魚兒,都展現了他在描寫景物方面的創新。17.“哉”;符合要求。因為這里需要一個表示感嘆的虛詞,而“哉”正好具有這樣的功能。18.袁宏道游盤山之“樂”和柳宗元游小石潭之“樂”不一樣。袁宏道游盤山,所見景物美好,令人陶醉,內心感到快樂;柳宗元在小石潭所見的美好景物,勾起自己貶居生活的苦悶,而產生的快樂是短暫的,是稍縱即逝的。【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3)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4)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
(5)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能力,文言文要點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在準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據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翻譯譯文】
《小石潭記》翻譯: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我)坐在潭邊,四周環繞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
《與李翰林建書》翻譯:永州在楚國是最南端的地方,地勢情況與南越相似。我感到煩悶就外出游覽,游覽時又常常害怕。走到野外就會遇到蝮蛇、大蜂,抬頭看天空,低頭看地面,每走一步都很勞累疲倦。靠近水邊就害怕射工、沙虱,這些東西會傷害人的身體和影子,一動就會使人形成瘡痏。有時來到幽靜的樹林和優美的石頭旁,過一會兒又不覺得快樂了。為什么呢?就好像被囚禁在圓形的圍墻里,一旦遇到和暖的陽光,伸展一下肢體,在這個時候,不過幾丈的范圍,終究還是不能出去。
《游盤山記》翻譯:那座山高遠、古樸、幽靜、奇特,沒有什么是達不到極致的。說說其中最突出的:剛進入能看到盤泉,接著是懸空石,泉水浩浩蕩蕩地流淌,到這里落成小潭,白色的石頭翻卷露出底部,都是金色的細沙,幾條小魚首尾相連,魚鰭可數,落花飄蕩而過,影子清晰地映在水底,忽然和魚影混雜在一起。游玩的人很高興,脫下衣服,忽然大聲叫道“奇妙痛快”,就都跳入水中。水沒到胸口,越過三四塊石頭,水更加喧嘩,隨即轉折奔騰舞動罷了。懸空石有幾座山峰,一面石壁青色峭拔直到地面,好像有神奇的氣質和性情。亭子背靠石壁面臨極深的山澗,山澗的聲音向上傳達,和松濤聲應和。14.本題考斷句。句意:河底的石頭被水流卷起,露出底部的金沙細沙。水中的魚兒,雖然數量眾多,但是他們的頭尾和魚鰭卻難以捉摸。
故答案為: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15.A句意:地形與越地相似。類,像;
B句意:亭子背靠著峭壁,臨近絕澗。臨,接近,將近;
C句意:影子映在水中。徹,穿透;
D句意:松樹的聲音互相呼應。答,呼應。
故答案為:A像;B①;C穿透;D呼應。16.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首先我們通過分析選文可以知道,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語言清麗,文字簡潔,描寫細膩,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表現了小石潭環境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悲涼之情。而袁宏道的《游盤山記》記敘了作者游盤山的所見所聞,以流暢的語言,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盤山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盤山美景的喜愛之情。然后結合評價中的“他創造了描寫景物的新語”,我們可以知道,這里所指的“他”應該是袁宏道。因為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語言雖然優美,但是并沒有明顯的創新之處,而袁宏道的《游盤山記》在寫景方面則更具特色,他運用了一些新的表達方式來描繪景物,用“白石卷而出”來形容水流沖擊石頭的樣子,用“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來形容魚兒的細膩。
故答案為:評價中的“他”指的是袁宏道。所謂“新語”,就是袁宏道在寫景方面所創造的一些新的表達方式和描繪手法,如用“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來形容水流、石頭和魚兒,都展現了他在描寫景物方面的創新。17.A.耳,表示限止的語氣詞,相當于“而已”“罷了”;
B.也,表示語氣的停頓,和諧語氣;
C.哉,表示感嘆語氣。通過對比選項和句意,我們可以得出,這里應該選用表示感嘆語氣的虛詞。因此,C項“哉”符合要求。綜上所述,我們在材料一的處填上“哉”,是因為這里需要一個表示感嘆的虛詞,而“哉”正好具有這樣的功能。
故答案為:“哉”;符合要求。因為這里需要一個表示感嘆的虛詞,而“哉”正好具有這樣的功能。18.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不一樣。結合“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日懸空石,最高日盤頂也,泉莽葬行,至是落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頭尾鬣可數,落花漾而過,影徹底,忽與之亂。游者樂,釋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則皆躍入。沒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嘩,語不得達。間或取梨李擲以觀,旋折奔舞而已。懸空石數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氣性情者。亭負壁臨絕澗,澗聲上徹,與松韻答”句可知,袁宏道游盤山,所見景物美好,內心感到快樂;結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句可知,柳宗元在小石潭所見的美好景物,勾起自己貶居生活的苦悶,而產生的快樂是短暫的,是稍縱即逝的。
故答案為:袁宏道游盤山之“樂”和柳宗元游小石潭之“樂”不一樣。袁宏道游盤山,所見景物美好,令人陶醉,內心感到快樂;柳宗元在小石潭所見的美好景物,勾起自己貶居生活的苦悶,而產生的快樂是短暫的,是稍縱即逝的。19.【答案】【參考例文】一次特別的旅行走過鳳凰,才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車馬喧囂,燈紅酒綠,四周是灰撲撲的水泥墻,壓抑,心中只覺煩躁。便背上行囊,逃離那個鬧市,去我心中的遠方——鳳凰。入夜,方抵。夜幕沉沉,四周十分安靜,唯余冷月高懸,心不由得平靜下來。走在青石小路上,目不可遠視,耳愈發靈敏,好像能聽到悠悠沱江輕撫河岸的呢喃細語,和著聲聲蟬鳴,愈顯空靈。水車吱呀吱呀,攪勻了一江清水。眼前的黑色略顯深沉,走近方知是棵古柳。月光透過遒勁的枝干,眼前稍稍明朗。遠方,黛山,明月,浮云,如水墨山水畫般,涂抹得恰到好處。夜風習習,慰吾意,靜我心。天地間,仿佛只余一個我,和這靜美的鳳凰。踽踽而行,以為鳳凰僅此而已。殊不知,繁華只一轉角的距離,轉變亦是這一隅。這里,燈火輝煌,買賣聲此起彼伏,為古城添了幾分煙火味,不由融入其中。古樸的吊腳樓也被霓虹燈裝飾著,卻不顯得庸俗,骨子里透著的是那不滅的清雅。喧鬧,卻沒有都市的鳴笛聲,仿佛回到盛世長安,唯有充滿凡塵煙火味的叫賣聲。信步走來,沿街皆是一張張純樸熱情的笑顏。駐足于一家銀飾店,店主是位年方二八的女子,墨發如瀑,笑靨如花。她細細地為我講解著銀飾的歷史和故事,一個個精致的飾品都有著動人的故事。她的聲音宛如深山中的淙淙甘泉,令人舒心。“挑這款吧,適合你這種小姑娘。”“好。”迫不及待戴上,果真適合,一笑謝之。笑意不減,沿街游來。不禁走到剛剛的轉角。站在那一隅,心中千回百轉,走在這邊靜美的古城誰曾想那邊的亦有一片繁華,走在那邊的燈火輝煌誰曾想繁華背后亦有這一方凈土。一隅便隔開了兩重世界,我的心不就差這小小的一隅嗎?走過鳳凰,才明白繁華喧鬧的背后也有它的一方凈土,才明白那方凈土的那邊亦會沾染了煙火味,才明白轉變不過一個轉角的距離。回家,我只愿在這城市喧囂的背后找到屬于我的那方凈土,在那方凈土上享受我自己的生活。這是一次特別的旅行。到底,走過,才懂得!山西刀削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面……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是舉不勝舉。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風味小吃,那就是——山西的刀削面。山西刀削面風味獨特,制作方法別具一格,因此而躋身于“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山西刀削面色、香、味、形俱全,是山西的風味小吃。山西刀削面看相好。做好面時,面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著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里,加上幾塊兒閃著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著食時,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山西刀削面得名于它有非比尋常的做法——一刀削。搓面團時,必須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并且平整為止。下鍋時,左手托著面團,右手持著特制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進鍋中,最后煮好時,盛到碗里,加上熟了的紅燒五花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肺癌晚期患者護理
- 代理食品經銷商協議書
- 解除委托培養協議書
- 養牛場合作合同協議書
- 高校死亡賠償協議書
- 食堂智能維護協議書
- 運動手環用戶協議書
- 單位出租房消防協議書
- 酒店租賃會議協議書
- 衣服閑置轉讓協議書
-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四冊詞性轉換練習
- 機器智能如何促進科學研究
-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緊急避險系統建設規范培訓
- 地域文化(專)-終結性考試-國開(SC)-參考資料
- 《卵巢無性細胞瘤》課件
- PRP注射治療膝關節炎
- 第一次電力工程例會發言稿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階段聯考化學試題2
- 東方電影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完整)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試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