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介紹教案_第1頁
林清玄介紹教案_第2頁
林清玄介紹教案_第3頁
林清玄介紹教案_第4頁
林清玄介紹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清玄介紹,1953年出生,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1、人物生平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漫畫書之后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30歲前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于臺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杰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杰出校友獎、成功雜志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他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括了當時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臺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散文詩等。32歲遇見佛法,高規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杰出孝子獎。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婚變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林清玄應付臺灣報紙激烈的競爭,生活忙碌,內心空虛,陳彩鸞卻無法與他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在某一年的新年,陳彩鸞離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兒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饑,自己的家如此凄涼,林清玄心灰意冷。三個月之后,林清玄選擇辭職上山,隱居起來,兩年后林才重入紅塵。就在林清玄以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時候,他遇見了方淳珍。在一個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陳彩鸞對離婚也持贊成態度。和陳彩鸞離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1997年娶了年輕貌美的方淳珍。關于他的謠言便滿天飛。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來打動大眾,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與愿違,大眾對他的抗議終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甚至有激進的婦女組織,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有人在網上大罵他是“偽君子”,有人說他“說一套,做一套”。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票,約女朋友。當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林清玄對方淳珍說:“在脆弱中堅強才是真正的強健和堅忍,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寫作之路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寫報導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并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作的事,稍候也不遲。林清玄也自認,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散文創作林清玄的散文創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七八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林清玄也是大陸讀者廣為熟知和愛戴的暢銷書作家。應廣大讀者要求,又以真誠之心,感性之筆,將多年來感悟的智慧精華,結晶于《玄想》、《清歡》、《林泉》三冊書中。首次公開這些年來的寫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動。2、成就榮譽1973年開始創作散文。1979年起連續7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在夢的遠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蘿蜜》《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等。其《和時間賽跑》被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也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期第十一單元第2課,《百合花開》還選入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2課。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3、經典語錄1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2曾以尋死的心活著,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3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4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5這么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時常記得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6每次轉變,總會迎來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時甚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但對順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柔軟的心最有力量。7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8生命是那樣美好,建議大家多做深呼吸,體會空氣的清新,體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時總會想這也許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水,時時要保持一種愛,學會欣賞美,惟有愛和美才是心靈的故鄉。9關鍵是覺悟,人生的快樂痛苦都是覺悟。10人生大勢成久必敗,敗久必成,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11舉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時候,我們雖不必追求失敗,對成功卻要有最好的心理準備,就好像在為天的時節準備冬衣一樣。12對順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讓自己用一顆柔軟的心包容世界。柔軟的心最有力量。13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地穿過泥的路,看著遠處的光明。14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15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16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雖是至美,卻不想擁有,只想心領神會。今生今世,情如白云過隙,物則是夢幻泡影。17一個人對于苦樂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許多當年深以為苦的事,現在想起來卻充滿了快樂。18我們會認為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里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19所有的束縛是自己造出來的,只有自求解脫才是唯一的道路。20既生而為人,就要承擔,安然接受人生可能發生的一切。21所有的比較都是一種執著。22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23我們建造了璃與水銀的圍墻,心窗心鏡反而失落了。24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眾人都認為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25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26沒有人能束縛我們,除了我們自己。27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28你有想過到辦公室的頂樓看一夜的星星嗎?29每一朵花都是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沉默離開,若我們傾聽,在安靜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麗的雄辯。30生命的勇氣有時是由一些極淡遠的幸福所帶來的。31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無心的呢?你說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里呢?32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遠有順境,而是不論順逆,也能用很好的情味去面對33人生的憂歡都只是客人而已。34特別相知的朋友往往遠在天際。35人的心靈是最脆弱的,可惜這種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見。36最好的對飲是什么都不說。37人生蒼涼歷盡后,中夜觀心,看見,并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38緣是隨愿而生的。39想起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40我們心中所存在的一些美好的想象,有時候禁不起真實的面對。41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42輪回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回。我們看不見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為云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遠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這樣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43、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4、人物評價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林清玄是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于,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并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禪理散文禪理散文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在當代文壇散放出光輝,照耀人類被物質文化籠罩下逐漸蒙蔽的心靈。文章對林清玄禪理散文的內容特色展開深入的剖,揭示其禪理散文創作的精神家園.。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并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對三十年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