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竹和麻作為建筑與設計的可持續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力學特性。竹材以其輕質、堅固和靈活的特性而聞名。其輕質性使得竹制品在建筑中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竹的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而其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麻纖維同樣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力學性能。其耐用性和輕盈性使得麻成為一種理想的建筑材料。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在當前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高度關注下,竹和麻因其卓越的環保特性而備受矚目。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生長速度遠快于木材,且在適宜環境下可年年收獲。這種可再生性質使得竹的使用不會導致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麻纖維同樣具備卓越的環保屬性。麻植物在耕種過程中無須大量化肥和農藥,相對于其他纖維植物,其生產對環境的負擔更小。除此之外,麻的生長過程對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有助于提升農田的生態系統。竹和麻在建筑領域有著悠久的傳統應用歷史。在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日本,竹作為一種建筑材料被廣泛使用。竹制品包括梁、柱、墻板等,構建出具有獨特風格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其在傳統建筑中的運用不僅體現了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更展示了對自然材料的尊重。麻在建筑中的運用同樣源遠流長。古老的文明中,人們發現了麻的纖維特性,將其制成繩索、織物等用于建筑和裝飾。麻的輕盈性和堅韌性使得其在船舶建造、帆布制作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在傳統建筑中,竹和麻以其獨特的優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發揮過重要作用。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挖掘和創新這些傳統應用,使竹和麻在當代建筑與設計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摘編自任立卓、許寧《竹和麻在建筑與設計中的可持續應用:材料、技術與趨勢》)材料二:麻是在麻類植物中取得的纖維,可分為苧麻、黃麻、線麻等,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吸濕性與透氣性等。其中,苧麻的纖維較長,彈性相對較小,但仍有較好的拉接強度。黃麻纖維較粗,耐磨性能較好,是麻繩、麻袋的制作材料。線麻纖維的空腔與纖維表面,分布著許多裂紋和小孔洞,因而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上述不同種類的麻纖維材料,在故宮古建筑的墻體抹灰、屋頂抹灰、木構件地仗抹灰等建筑技藝中,得到了科學運用。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時,需先用水淋濕墻面,然后在墻體上釘麻揪。釘麻揪指將一綹綹苧麻打結,做成約0.5米長的麻揪,拴上竹釘(或鐵釘);然后在墻面上約每1平方米的面積內,釘一道麻揪。此處用到的麻起到“中介”作用,便于抹灰層與墻體基層的粘接,減少抹灰層的脫落、空鼓問題。釘完麻揪后,工匠會在墻面做出標記,確定抹灰的厚度標準,再進行找平。墻體抹灰所用的灰漿多為麻刀灰,分2-3次抹在墻面。麻刀是“麻搗”的俗稱。所謂“麻搗”,即將麻繩、麻袋等黃麻類材料浸濕,然后一一剁碎、晾干,再散鋪在地上,用細木棍不斷敲打,使之成為均勻的絮狀物。麻刀摻在灰泥中,可減少灰泥因干燥收縮引起的開裂問題。麻刀在灰泥中的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宋代李誠的《營造法式》載“凡和石灰泥,每石灰三十斤,用麻搗二斤”,可反映古人在墻體抹灰時,對麻刀的科學運用。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技藝中,摻入的麻刀重量一般為灰泥重量的3%-5%。故宮古建筑屋頂用麻的部位,主要是灰背層。所謂灰背層,即在望板(屋頂基層木板)層之上、鋪瓦泥層之下的灰漿層,厚度為15厘米至35厘米不等。在灰背層中,麻主要起拉結作用,讓灰背的各個組成部分形成穩固的整體,使得灰背層有足夠的強度和防滲漏性能。故宮古建筑木構件表面用麻的部位,主要是地仗層。所謂地仗層,即古建筑油飾彩畫的墊層,由包括麻在內的多種材料混合調制而成,覆蓋在木構件基層表面,可起到保護木構件的作用。在故宮古建筑門窗、立柱、屋檐等木構件表面的地仗層施工技藝中,麻被多次使用。使用麻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仗層開裂。地仗的基層為木構件,而木材因為溫度、濕度變化,會膨脹或收縮,從而誘發裹在其表面的地仗層開裂。用麻絲包裹木構件表面后,可產生約束力,減少或避免開裂問題。麻在地仗層中的作用,與混凝土中的箍筋作用一樣,非常重要。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包含了豐富的科學原理。研究表明麻纖維摻入泥灰等顆粒類混合物中,可提供水分蒸發通道,減少因顆粒層不均勻干縮導致的變形量。麻纖維在顆粒層中較為均勻地分布,纖維間相互纏繞,增大了與顆粒層之間的接觸面積及摩擦力,并產生約束作用,減少因外部因素變化導致的顆粒層變形、開裂。麻纖維還可承擔部分拉應力,延緩顆粒層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破壞。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摘編自周乾《故宮古建也“穿”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當前,人們高度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竹和麻因其卓越的環保特性而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B.竹和麻在建筑領域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其在建筑中應用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C.苧麻的纖維彈性相對較小、線麻的纖維耐磨性能較好,黃麻的纖維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D.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包含了豐富的科學原理;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生長速度較快;竹的可再生性質使得竹的使用不會導致其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B.竹和麻在傳統建筑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現在研究人員只有創新這些傳統應用,才能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C.“麻搗”俗稱麻刀,在灰泥中摻麻刀可減少灰泥的開裂問題。人們在給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時用到了麻刀。D.故宮古建筑屋頂的灰背層使用了麻,麻在灰背層中主要起拉結作用,讓灰背的各個部分形成穩固的整體。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最適合使用“麻”的場景的一項是()A.超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支撐。 B.航空母艦的甲板建造和鋪設。C.故宮古建筑的地仗層施工。 D.現代建筑的玻璃幕墻安裝。4.竹和麻作為建筑材料,在特性和功用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5.麻在故宮古建筑中的運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哪些建筑智慧?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答案】1.D2.B3.C4.①竹具有輕質性的特點,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竹具有堅固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②麻具有耐用性和輕盈性的特點,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麻還具有較好的吸濕性與透氣性等特點,可用于抹灰等建筑技藝中,使建筑物表層有防滲漏性能、減少或避免開裂等。5.①科學選材與利用:工匠們根據麻纖維的不同特性,將其科學運用于墻體抹灰、屋頂灰背層和地仗層中,發揮了麻的優勢,體現了建筑智慧。②技術創新與科學運用:麻刀灰泥的制作過程體現了工匠們對材料的精細加工和科學運用的建筑智慧。③兼顧結構與功能:麻在墻體、屋頂灰背層及地仗層中的不同作用,展示了工匠們對建筑結構和功能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解析】【導語】這篇文章圍繞竹和麻兩種可持續建筑材料展開論述,通過引用科學研究和歷史實例,凸顯它們在材料特性、環保性能以及建筑應用中的優越性和文化價值。文章結構清晰,材料分布合理,一方面梳理了竹與麻的現代意義,另一方面結合故宮古建筑的案例具體展現了麻的科學運用及古代工匠的智慧,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表述上,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化深度,為傳統材料在現代建筑中的創新啟發提供了重要參考。【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錯誤,材料一僅表明竹和麻因環保特性備受矚目,但未提及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無中生有。B.“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錯誤,材料一提到竹和麻在建筑中應用,既體現對資源合理利用,更展示對自然材料尊重,說“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準確。C.“線麻的纖維耐磨性能較好,黃麻的纖維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錯誤,材料二明確指出苧麻纖維彈性相對較小;黃麻耐磨性能較好;線麻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張冠李戴。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現在研究人員只有創新這些傳統應用,才能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錯誤,材料一說隨著現代技術發展,研究人員可進一步挖掘和創新傳統應用,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但“只有……才……”表述過于絕對,挖掘和創新傳統應用并非唯一途徑。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錯誤。超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支撐需要高強度、高穩定性的材料,材料中未提及麻有足夠強度用于此,且麻更適合用于輔助性結構或裝飾等。B.錯誤。雖然的堅韌性和輕盈性在船舶建造中有應用,但甲板鋪設更注重材料的耐磨性和承重性,麻纖維并非最佳選擇。C.正確。原文提到麻在故宮古建筑木構件表面的地仗層中被多次使用,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仗層開裂,這與麻纖維的特性和作用相吻合。D.錯誤。現代建筑的玻璃幕墻安裝對材料的要求主要是透光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與麻纖維的特性不符。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竹的特性和功用:輕質性:材料一提到“其輕質性使得竹制品在建筑中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說明竹能減輕建筑重量,增強抗震和抗風能力。堅固性和靈活性:“竹的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而其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表明竹在結構強度和設計變化上有獨特作用。②麻的特性和功用:耐用性、輕盈性與獨特紋理:“其耐用性和輕盈性使得麻成為一種理想的建筑材料。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說明麻在細長構件和增添建筑美感方面有優勢。吸濕性、透氣性及其他功用:材料二提到麻有較好的吸濕性與透氣性,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屋頂抹灰、木構件地仗抹灰等方面應用,可減少抹灰層問題、使灰背層有防滲漏性能、防止地仗層開裂等。【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科學選材與利用:材料二指出不同種類麻纖維特性不同,工匠將苧麻用于釘麻揪,黃麻制成麻刀用于墻體抹灰,麻用于屋頂灰背層和木構件地仗層,根據麻纖維特性科學選材并應用,體現智慧。②技術創新與科學運用:麻刀灰泥制作,將黃麻類材料浸濕、剁碎、晾干、敲打等工序制成麻刀,再按比例摻入灰泥,減少灰泥開裂,體現對材料加工和科學運用的智慧。③兼顧結構與功能:麻在墻體中便于抹灰層與基層粘接,在屋頂灰背層起拉結作用,在地仗層防止開裂,展示工匠對建筑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的準確把握與合理運用。(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阿勒泰的牧草地阿瑟穆·小七初夏,在阿勒泰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走出家門,踏上通往牧草地深處的小徑。在陽光的照耀下,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蜜蜂們加班加點,一心只想把蜜囊裝滿,讓腳上沾滿花粉。“薰衣草”的英文名源自拉丁文,有“清洗”之意,據說薰衣草在古代用于治療皮膚病。有植物學家介紹說,薰衣草精油還有治療失眠、消除疲勞的奇效。你看,它不僅清洗了我們的皮膚,還清洗了我們的大腦神經,舒緩了我們的心緒,舒解了我們的壓力。秋季收集掉落的薰衣草枯枝,冬季將它們扔進燃燒的壁爐中,屋里聞起來就像七月收割落那片紫色花地時空氣中彌漫的味道。薰衣草是牧草地里花期最短的植物,而蒲公英的花則從三月雪融之時盛開,開到晾曬干草的秋季,直到那金黃色的小花落在初雪覆蓋的空曠山地上,融入腐爛的落葉。此時,山坡上的野生蒲公英花開得熱熱鬧鬧。它們纖細而又柔軟,亭亭玉立,成了亮麗的風景。等到花瓣凋謝,結出一團團毛茸茸的種子時,它們就會被風帶到遠方。這些輕盈的種子,可不是人間凡物,它們潔白而又透明,當它們在你眼前飄過時,迎著陽光能看穿它們的身體。牧民們常常將蒲公英的葉子和根部晾干,泡水喝。記得第一次喝蒲公英茶是在一個冬季,看著皺巴的干葉片在水中舒展開來時,我聞到了一股春天的氣息。牧民們也愛喝薄荷茶。薄荷,哈薩克語稱為“加勒布孜”。草原上有這樣一句諺語:“有加勒布孜的地方,人不會死。”在傳統的哈薩克醫藥中,薄荷是最常用的草藥。草原上的牧民得了熱病,會在水邊找尋青嫩的薄荷——采一把薄荷葉熬成湯劑,服下之后,會舒坦很多。庫其肯奶奶說過:“牲畜時常會到水邊尋找薄荷草給自己療傷。”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薄荷總是生長在潮濕的水邊,因此有薄荷的地方就有水,無論對于牧民還是牲畜,水即是生命的源泉。我會在露水蒸發后的上午10點至11點之間去尋找薄荷草,這時的薄荷味道最濃。剪一些莖葉,用棉布條捆起來,找一個陰涼通風的棚子,葉子朝下倒掛著。懸晾三天左右,葉片干透后將其摘下,放入遮光的玻璃容器密封,保存在陰涼處,能放整整一年。無論是采蒲公英、薰衣草,還是野薄荷,牧民們都不會連根拔起。甚至在取黃花軟紫草與蒲公英的根部時,也是類似間苗那樣,只是折下一部分,使得剩下的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獲得更多的營養。還能從更多的細節中感受到哈薩克牧民對這片牧草地的深情。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斷轉場的過程中,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大小便遠離水源,洗衣洗碗使用純天然的洗滌劑。取水時,他們寧可費時費力,也不會對水源做任何改變,一切保持原始自然。他們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在牧草地,四周常常寂靜無聲,所有的植物看似靜默溫順,其實不然。我們絲毫沒有發覺植物與命運的抗爭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甚至有時比人類抗爭命運都來得艱辛。它們的根部束縛在土地里,從生到死都無法抽身走動,因此,為了繁衍后代,它們必須費盡心機。每一粒種子都自帶傳播的裝備,比如可以隨風飄散的降落傘、螺旋狀的尖頭、小小的長矛、小小的刺球,或是甜蜜的果實。它們都在等待起風,等待鳥獸們的到來,等待某個男人的褲腳或某個女人的裙角。這些沉睡的生命看似靜止,實則充滿活力,蓄勢待發。事實上,它們做到了!就拿等待飛鳥啄食從而傳播種子的沙棘、黑加侖等野山果來說,千萬年來,為了誘惑飛鳥,它們形成了鮮艷的外表,生出香甜的果肉和漿液,而種子就躲藏在其中。野鳥食用果實時,也吞下了難以消化的種子。不久之后,種子就會隨糞便排出,傳播至四面八方。來過牧場的都知道,在草地上走一走,褲腿上必然會粘上一些蒼耳刺或者蒺藜刺。之后,它們在暗罵聲中被拽下,丟到遠離母株的地方。此外,牲畜走過的牧道兩旁是干枯破敗的雜草,落到草尖上的野蒿須總不免粘到羊的身上,狗尾草在馬蹄上纏成一團,苜蓿葉的芒刺也總是被裹進羊毛中……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是隨風飄蕩、被送去遠方的小傘——蒲公英種子。當然,還有可愛的小松鼠,它們在運輸和儲藏松塔時,將一些松樹的種子遺落在各個角落。野生植物這般費盡心機地去生存、繁衍,我們在享受它們帶來的種種恩惠時,應該心懷感激,對它們更好一點。對我來說,我家周圍的牧草地和野生樹林,相當于自家的院子。我熟悉每一棵因為大風、雷劈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倒下的樹木,也熟悉每一根可以當作凳子的木樁。看書久了,我會躺在被我稱之為“大自然沙發”的樹杈上休息。至于哈薩克牧民,他們既是這片牧草地的主人,又是其間的風景。每天,當第一抹晨暉灑在草尖上時,牧羊人已經騎著馬,漫步在綻放著小花的牧草地上。牧羊犬歡快地追逐著淘氣的小羊,牛兒甩著尾巴悠閑地吃草,土撥鼠在洞口探頭探腦,草叢里的螞蚱跳進跳出……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這簡直就是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牧草地的野生植物看似靜默溫順、其實在不動聲色中與命運進行激烈的抗爭,其艱辛程度在某些時候超過了人類。B.“我”熱愛這片牧草地和野生樹林,熟悉草地上植物,樂于走出家門而與它們相處,有時還會躺在樹杈上休息。C.文章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描寫草原風光,敘寫了當地牧民的一些生活習慣,還提到了哈薩克語“加勒布孜”。D.“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草原上植物都能夠生存,小羊、土撥鼠等動物互不侵襲而和諧共處,牧羊人生活富裕。7.關于文中“來過牧場的都知道”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蒼耳、蒺藜、野蒿、狗尾草、苜蓿、蒲公英、松樹等野生植物盡力地生存和繁衍,它們應得到尊重。B.“褲腿上必然會粘上……”與上文的“它們……等待某個男人的褲腳或某個女人的裙角”形成照應。C.“最為常見的是隨風飄蕩、被送去遠方的小傘……”運用比喻,生動地描寫了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情景。D.“費盡心機”是褒詞貶用,表現了“我”對野生植物頑強生命力的驚訝,對其為了生存用盡手段的擔憂。8.文章描寫薰衣草、蒲公英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9.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哈薩克牧民對這片牧草地的深情”?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6.D7.D8.①都指出(贊美)了它們是草地上亮麗的風景,都交代了它們的花期。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薰衣草的花期短;蒲公英亭亭玉立,花開得熱熱鬧鬧,成了亮麗的風景,其花期長。②都介紹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功用。介紹了薰衣草的醫療作用和薰衣草枯枝的取暖作用,介紹了蒲公英的葉子和根可以泡水喝。9.①愛護草原植物。采蒲公英、薰衣草、野薄荷都留下根,取黃花軟紫草和蒲公英的根時總要留下一部分。②日常生活中,呵護草地和水源。讓一切保持原始自然,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③與這片牧草地朝夕相處,其樂融融。享受放牧的快樂,早起騎馬漫步牧草地上,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解析】【導語】本文通過描寫阿勒泰牧草地的自然風光、野生植物、動物生活及哈薩克牧民的生活習俗,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領悟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D.“牧羊人生活富裕”錯誤。根據結尾“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這簡直就是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可知,牧羊人簡單質樸的生活,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作者心目中天堂的模樣,沒提到“生活富裕”。故選D。【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D.“對其為了生存用盡手段的擔憂”錯誤。“費盡心機”實際上體現了野生植物頑強而聰明的生存策略,作者對此是欣賞和敬佩的態度,并沒有擔憂的含義。故選D。【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根據第二段“在陽光的照耀下,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第三段“薰衣草是牧草地里花期最短的植物,而蒲公英的花則從三月雪融之時盛開,開到晾曬干草的秋季”和“山坡上的野生蒲公英花開得熱熱鬧鬧。它們纖細而又柔軟,亭亭玉立,成了亮麗的風景”可知,寫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蒲公英亭亭玉立,花開得熱熱鬧鬧,表達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和贊美,贊美它們是草地上亮麗的風景。同時還交代了它們不同的花期,薰衣草的花期短,蒲公英花期長。②根據第二段“有植物學家介紹說,薰衣草精油還有治療失眠、消除疲勞的奇效。你看,它不僅清洗了我們的皮膚,還清洗了我們的大腦神經,舒緩了我們的心緒,舒解了我們的壓力。秋季收集掉落的薰衣草枯枝,冬季將它們扔進燃燒的壁爐中,屋里聞起來就像七月收割落那片紫色花地時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和第三段“牧民們常常將蒲公英的葉子和根部晾干,泡水喝”可知,薰衣草具有醫療作用,且它的枯枝可以用來燒火取暖。蒲公英的葉子和根可以泡水喝,這是介紹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功用。【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①牧民們愛護草原植物。他們在采蒲公英、薰衣草、野薄荷時都不會連根拔起,他們會給植物留下根,取黃花軟紫草和蒲公英的根時也只是折下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由原文“無論是采蒲公英、薰衣草,還是野薄荷,牧民們都不會連根拔起。甚至在取黃花軟紫草與蒲公英的根部時,也是類似間苗那樣,只是折下一部分,使得剩下的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獲得更多的營養”得出。②牧民們在日常生活中,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讓一切保持原始自然,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由原文“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斷轉場的過程中,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大小便遠離水源,洗衣洗碗使用純天然的洗滌劑。取水時,他們寧可費時費力,也不會對水源做任何改變,一切保持原始自然。他們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可以看出。③牧民們與這片牧草地朝夕相處,他們享受著放牧的快樂,早起騎馬漫步草地上,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生活輕松。由原文“至于哈薩克牧民,他們既是這片牧草地的主人,又是其間的風景。每天,當第一抹晨暉灑在草尖上時,牧羊人已經騎著馬,漫步在綻放著小花的牧草地上”和“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可分析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漢四年,(韓信)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刪改)材料二: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固陵,與齊王信、魏相國越①期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玉,而君玉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破也。”漢王從之。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三》,有刪改)材料三:臣光②曰: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于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闬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于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于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夫乘時以微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難哉!(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四》,有刪改)〖備注〗①越:彭越。②光:司馬光。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意欲復A得故邑B能出捐此C地以D許兩人E使各自F為戰G則楚H易破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假,暫時代理的,與《荀子·勸學》“善假于物也”中的“假”意思不同。B.王,稱王,活用為動詞,與《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履”用法不同。C.期,約定日期,與《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中的“期”意思不同。D.高祖,劉邦,西漢開國皇帝,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后世也稱其為漢高祖。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楚軍在滎陽包圍了漢王的時候,韓信平定了整個齊國,他派人向漢王上報,說齊國難于治理,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因此想做代理的王以鎮撫齊國。B.漢王得知韓信的用意后破口大罵,卻被張良、陳平暗中勸阻,漢王醒悟后又改口說韓信應該做個真王,就冊立他為齊王,并征調他的部隊去攻打楚軍。C.漢王征調的韓信、彭越的軍隊沒按時趕來合擊楚軍,楚軍反擊而漢軍大敗,漢王采納張良立彭越為王、增加韓信封地的建議,二人才率軍前來。D.司馬光認為,為漢朝奪取天下而屢立大功的韓信被漢高祖用詐騙的手段抓獲,漢高祖辜負了韓信,韓信沒有忤逆與反叛之心,但其結局也是咎由自取。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2)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14.司馬光認為韓信“乘時以微利”,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事實可以支撐司馬光的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10.BEG11.B12.D13.(1)我被圍困在這里,日夜盼望你來幫助我,(你)竟然想自立為王!(2)韓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為自己謀取利益(或“使自身得利”),又用士人君子的胸懷對他人寄予希望。14.①漢王被楚軍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沒有發兵救援,反而趁機要求漢高祖立他為假王。②漢王約定與韓信等合擊楚軍,韓信卻沒有應約前來,想借機謀求自己的利益。【解析】【導語】三篇材料以韓信功績與結局為主線,呈現出他從立功到身陷危機的過程,并展現了劉邦與功臣之間的復雜關系。材料一寫韓信平定齊國請立為王,體現劉邦對權臣的警惕與妥協策略;材料二說明韓信與彭越未準時合擊楚軍,展現利益糾葛下的權謀;材料三通過司馬光的評價,分析韓信功高遭忌及其性格缺陷。整體表現歷史功臣在權力博弈中的復雜命運和忠奸兩難的局面。【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的意思也是想要重新得到自己故鄉的土地。您如果能拿出以上地區許給他們兩人,讓他們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而戰,那么楚國就很容易被攻破了。“其意欲復得故邑”中,“欲復得”作謂語,“故邑”作賓語,其后B處斷開;“出捐此地”“許兩人”是兩個動賓短語,中間用“以”連接,語意聯系緊密,其后E處斷開;“各自為戰”主謂結構,中間不斷開,“則”用于下句句首,表示假設的結果,中間G處斷開。故選BEG。【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暫時代理的/憑借、借助。句意: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他們。/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B.錯誤。用法相同。“履”,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登上”。句意: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登上王位而統治天下。C.正確。約定日期/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句意:與齊王韓信、魏國的相國彭越約定日期合擊楚軍。/在外面沒有任何近親。D.正確。故選B【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韓信沒有忤逆與反叛之心”不合文意。依據原文“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于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可知,韓信在之前并沒有反叛之心,但在失去諸侯王的權位后有了忤逆與反叛之心。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困”,被圍困;“佐”,幫助;“乃”,竟然。(2)“利”,謀取利益,使……得利;“望于人”,對他人寄予希望。【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乘時以微利”,意思是,抓住機會去謀取利益。①材料一中,漢王被楚軍圍困在滎陽時,(韓信)派人向漢王上報說“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韓信不但沒有發兵救援,反而趁機要求漢高祖立他為假王。②材料二中,漢王劉邦與齊王韓信、魏國的相國彭越約定日期合擊楚軍,但是韓信、彭越的軍隊沒有來,“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可見韓信想借機謀求自己的利益。參考譯文:材料一:漢四年(前203年),(韓信)終于全部降服和平定了齊國。(韓信)派人向漢王上報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南面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他們,局勢一定不能穩定。我希望做代理國王以便利國家。”當時,楚軍正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被圍困在這里,日夜盼望你來幫助我,(你)竟然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接著湊近漢王的耳朵低聲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勢冊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鎮守一方。不這樣的話,就會發生變亂。”漢王也醒悟過來,接著又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應冊立為真王,為什么還要做代理國王呢!”于是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材料二:冬季,十月,漢王劉邦追擊項羽到達固陵,與齊王韓信、魏國的相國彭越約定日期合擊楚軍;但是韓信、彭越的軍隊沒有來,楚軍攻打漢軍,大敗了漢軍。漢王于是又加固營壘加強防守,并對張良說:“諸侯不遵守信約,怎么辦呢?”張良答道:“楚軍即將被打敗,而韓信、彭越二人沒有分得確定的領地,他們不應約前來會合是應當的。君王您如果能與他們一起共分天下,就可以立即把他們召來。齊王韓信的封立,并不是您的本意,韓信自己也不放心。彭越本來平定了梁地,當初您以魏豹的緣故,封彭越為魏國相國,而今魏豹已死,彭越也想自己稱王,但您卻不早做決定。現在,您可以把從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地區都封給彭越,把從陳縣以東到沿海地區的區域劃給韓信。韓信的家鄉在楚地,他的意思也是想要重新得到自己故鄉的土地。您如果能拿出以上地區許給他們兩人,讓他們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而戰,那么楚國就很容易被攻破了。”漢王聽從了這一建議。于是韓信、彭越都率軍前來。材料三:臣司馬光說:世間有人認為韓信(為漢高祖)首先奠定開業大計,與漢高祖一同在漢中起事,平定三秦后,又分兵向北,擒獲魏國,奪取代國,撲滅趙國,脅迫燕國,再向東攻擊占領齊國,復向南在垓下消滅楚國,漢朝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大多要歸功于韓信。再看他拒絕蒯徹的建議,在陳地迎接高祖,哪里有反叛之心呢!實在是因為失去諸侯王的權位后怏怏不快,才陷于大逆不道。盧綰僅僅有漢高祖里巷舊鄰的交情,就被封為燕王,而韓信卻以侯爵(的身份)在朝廷聽命,難道不是漢高祖也有虧待韓信的地方嗎?我認為漢高祖用詐騙手段在陳地抓獲韓信,說他虧待是有的;不過,韓信也有咎由自取之處。抓住機會去謀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報答恩德,是士人君子的胸懷。韓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為自己謀取利益(或“使自身得利”),又用士人君子的胸懷對他人寄予希望,不也是困難的嗎(不也是錯誤的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田家語(節選)梅堯臣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詔書來,生齒復板錄①。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韣。州符②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唯存跛無目。〖備注〗①板錄:同“版錄”,在簿冊上登記人口。②州符:州府衙門的公文。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誰道田家樂”的反間發端,含蓄委婉地否定了有關粉飾的說法,引人注目。B.“春稅秋未足”富有內涵,租稅到秋天尚未交足,暗示有交納不完的稅賦。C.“詔書來”點明令出皇家,“今又嚴”表現衙門的嚴厲,“持鞭樸”寫官吏粗暴。D.“我”是農家自稱,詩歌以“田家語”的口吻敘寫,語言質樸無華,感人至深。16.這首詩從哪些方面訴說了田家的疾苦?請簡要概括。【答案】15.A16.①租稅繁重,春稅到秋天都未能交完,而官府催促又急。②水災、蝗災侵襲,秋收難有指望。③兵役繁重,老幼都在抽兵之列,帶來嚴重災難。【解析】【導語】梅堯臣的《田家語》通過對農民生活細節的刻畫,揭示了他們在苛捐雜稅、災害頻發、徭役繁重等多重壓迫下的辛酸與無奈。詩歌開篇以反問引人注目,描繪出農民面對稅役和自然災害的無盡艱辛與對官府苛政的不滿,語言質樸,卻直抵人心。【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A.“含蓄委婉”錯誤,“誰道田家樂”以反問發端,直接鮮明地否定了“田家樂”這一說法,而非“含蓄委婉”。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引發讀者對田家真實生活狀況的關注,使作者的態度表達得更為強烈。故選A。【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①租稅方面:“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春天的稅到秋天都交不完,里胥還從早到晚苦苦催促,這表明租稅不僅繁重,而且催逼急迫,給田家帶來巨大壓力。②災害方面:“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描繪了盛夏時洪水泛濫,水高過房屋,淹沒了豆類作物,接著蝗蟲又吃掉了粟米,水災和蝗災接連侵襲,使田家的秋收幾乎沒有指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③兵役方面:“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韣。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搜索稚與艾,唯存跛無目”,說明朝廷按三丁抽一壯丁的政策征兵,連老幼都不放過,州府公文嚴厲,官吏拿著鞭子逼迫,最后家里幾乎被抽光壯丁,只剩殘疾之人,兵役的沉重負擔給田家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固本浚源”來進行推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2)李老師在講述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時,引用了表意相似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小剛在學習中發現,古詩詞中常出現帶有“夢”字且描寫夢境的語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3)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國以安為興,(甲)。安全是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強調:“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沒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就沒有人民的歡樂與幸福、國家的富庶與強盛。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安中國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站在更高起點上,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國家①才有切實保障。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必須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掌握發展和安全主動權,形成發展和安全協調共進、互促雙贏的良好局面。在全球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變得更加豐富。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人民群眾對平安的需要也越來越多樣化。要主動適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讓改革與時代共振、(乙),才能增強平安中國建設效能,更好防范化解風險和有效應對挑戰。總之,安全與發展②,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不可偏廢。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根據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在其后括號內仿寫恰當的語句,要求句式一致,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0個字。20.文中第一段的引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答案】18.①長治久安/國泰民安②相輔相成/相輔而行19.甲:民以安為樂乙:與人民共情20.①引用的言論,使論證更有說服力。②起強調作用,強調了平安的重要性,闡述了安全是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人民幸福、國家強盛的基礎。【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處,根據前文“站在更高起點上,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可知,此處語境是指國家長期太平,永久安定能切實保障社會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可填入“長治久安”或者“國泰民安”。長治久安:指國家、社會長期太平,永久安定。國泰民安:是指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②處,根據后文“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不可偏廢”可知,安全與發展是互相配合,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行,可填入“相輔相成”或者“相輔而行”。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相輔而行:指互相協助進行或互相配合使用。【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式仿寫的能力。仿寫注意格式要求,且內容要一致。甲前面“國以安為興”,強調一個國家有安全保障才能繁榮發展。格式是:X(名詞)以X(名詞)為X(名詞)。甲處格式也要是“X(名詞)以X(名詞)為X(名詞)”,且內容上和國家安全有關聯,可填“民以安為樂”,即百姓認為平安和安定是快樂。乙前面“與時代共振”,強調讓改革要和時代同步,格式是:與XX共XX,且和前文“要主動適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內容相關。即乙處的格式也是“與XX共XX”,且內容上和前文“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相關,乙處可填“與人民共情”,即與老百姓的情感一致。【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由原文“強調:‘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可知。第一段引用了的言論,強調平安的重要性,具有權威性,增加文章的說服力。②由原文“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可知。引用的這句話重點強調了平安的重要性,指出平安是國家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人民幸福、國家強盛的最基本的發展環境,闡述了安全的重要基礎性作用。(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影像?岸上或船上的人們,用各種工具幫海龜或鯨鏟掉它們身上附著的“殼兒”。這些“殼兒”叫作藤壺,別看它們個頭不大,A,要花很大的勁才能把它們剝離。藤壺屬于節肢動物門,有著非常堅硬的外殼,①一般成群出現但生存能力很強。②除了附著在礁石、船底和海堤上,也寄生在螃蟹、海龜、鯨等身上。③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藤壺的性格可判若兩“壺”來形容。④它幼年時熱愛游走,成年后紋絲不動。⑤它的生活分兩個階段:漂浮、游泳時期(幼體)和固著時期(成體)。⑥初入海洋時,藤壺的無節幼體居無定所,⑦其“小短腿”(觸角)扒拉那么幾下,只能稱為劃水。⑧藤壺的無節幼體“隨波逐流”,⑨同時還得小心捕食者的追擊,⑩想要存活下來難道不容易嗎?漂泊一段時間后,小藤壺開始B,并開啟自己的第二階段——腺介幼體時期。小藤壺挑選定居之所很講究,它會在物體表面短距離地來回運動,用觸角來感知“地形”。粗糙不平的地方很受小藤壺歡迎喲!此外,定居之所周圍的流速、采光、溫度等也是小藤壺要考慮的因素。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答案】21.A.力氣卻不小B.挑選定居之所22.①,修改:一般成群出現且生存能力很強。③,修改: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藤壺的性格可用判若兩“壺”來形容。⑩,修改:想要存活下來難道容易嗎?【解析】【2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根據前文“別看它們個頭不大”以及后文“要花很大的勁才能把它們剝離”可知,此處語境是要表達藤壺雖然個頭小,但在去除它時卻很費勁,說明藤壺有與小個頭不相符的較大力量,故此處可填“力氣卻不小”。B.根據后文“小藤壺挑選定居之所很講究,它會在物體表面短距離地來回運動,用觸角來感知‘地形’”,可以明確漂泊一段時間后,小藤壺開始的行動是挑選定居的地方,此處語句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故可填“挑選定居之所”。【2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不合邏輯。“一般成群出現但生存能力很強”中“但”轉折關系錯誤。“成群出現”和“生存能力很強”這兩個特點之間是并列關系,所以應將“但”改為“且”。③結構混亂。“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藤壺的性格可判若兩‘壺’來形容”句式雜糅,將“可判若兩‘壺’”和“可用判若兩‘壺’來形容”兩個句式雜糅在一起,所以可改為“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藤壺的性格可用判若兩‘壺’來形容”或“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藤壺的性格判若兩‘壺’”。⑩不合邏輯。“想要存活下來難道不容易嗎”中“不容易”否定失當。此句是反問句,表達的是存活下來容易的意思,但此處語境表達的意思是想要存活下來很困難,所以原句的表達與文意相悖,故應改為“想要存活下來難道容易嗎”。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一位退休的女教師蹬著一輛自制的“房車”——人力板車,載著九十三歲的老母親,從上海出發到北京,然后南下,一直拉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她不想給母親留下遺憾,她要讓母親的足跡印在祖國的大地美景中。這位退休的女教師本想讓母親飽覽一下各地的風景,卻把自己和母親變成了一道風景。茅盾在《風景談》中說:“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貧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容的。人創造了第二自然!”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這是一則引語式材料作文題。退休女教師自制“房車”拉著老母親游歷祖國各地,她孝行不僅滿足了母親看風景的愿望,更讓自己和母親成為眾人眼中的風景。這體現出人性中至善至美的親情力量,這種行為超越了普通的旅行,成為一種充滿溫情與愛的獨特風景。茅盾在《風景談》中的話,強調人類高貴精神能填補自然的貧乏,增添景色,創造“第二自然”。這表明人類的精神、行為和創造力可以賦予原本平淡的自然和生活別樣的意義與價值。兩則材料都圍繞人類精神行為對“風景”的影響,強調人的高尚情感、行為能創造出更具內涵的風景。若寫議論文,采用“總-分-總”結構。開頭通過引用材料或相關名言引出論點,如“以高尚精神,繪就人間風景”。中間部分從不同角度分論點論述,如列舉不同領域中展現人類高貴精神的事例,分論點可為“孝行是溫暖人心的風景”“奉獻是無私偉大的風景”“創新是引領時代的風景”等,每個分論點結合具體事例論證。結尾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再次強調人類精神對創造風景的重要性。若寫記敘文,以時間或事件發展為線索,講述一個體現人類精神創造風景的故事。比如講述志愿者在偏遠山區支教,給孩子們帶來知識和希望,他們的奉獻成為山區獨特風景的故事。開頭設置懸念或交代故事背景,中間詳細描述支教過程中的困難與堅持,結尾通過主人公的感悟或他人的評價,揭示人類精神創造風景的主題。立意:1.用高尚精神,鑄就獨特風景2.以愛與善,繪就人間風景。3.精神之光,點亮風景之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竹和麻作為建筑與設計的可持續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力學特性。竹材以其輕質、堅固和靈活的特性而聞名。其輕質性使得竹制品在建筑中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竹的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而其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麻纖維同樣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力學性能。其耐用性和輕盈性使得麻成為一種理想的建筑材料。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在當前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高度關注下,竹和麻因其卓越的環保特性而備受矚目。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生長速度遠快于木材,且在適宜環境下可年年收獲。這種可再生性質使得竹的使用不會導致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麻纖維同樣具備卓越的環保屬性。麻植物在耕種過程中無須大量化肥和農藥,相對于其他纖維植物,其生產對環境的負擔更小。除此之外,麻的生長過程對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有助于提升農田的生態系統。竹和麻在建筑領域有著悠久的傳統應用歷史。在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日本,竹作為一種建筑材料被廣泛使用。竹制品包括梁、柱、墻板等,構建出具有獨特風格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其在傳統建筑中的運用不僅體現了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更展示了對自然材料的尊重。麻在建筑中的運用同樣源遠流長。古老的文明中,人們發現了麻的纖維特性,將其制成繩索、織物等用于建筑和裝飾。麻的輕盈性和堅韌性使得其在船舶建造、帆布制作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在傳統建筑中,竹和麻以其獨特的優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發揮過重要作用。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挖掘和創新這些傳統應用,使竹和麻在當代建筑與設計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摘編自任立卓、許寧《竹和麻在建筑與設計中的可持續應用:材料、技術與趨勢》)材料二:麻是在麻類植物中取得的纖維,可分為苧麻、黃麻、線麻等,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吸濕性與透氣性等。其中,苧麻的纖維較長,彈性相對較小,但仍有較好的拉接強度。黃麻纖維較粗,耐磨性能較好,是麻繩、麻袋的制作材料。線麻纖維的空腔與纖維表面,分布著許多裂紋和小孔洞,因而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上述不同種類的麻纖維材料,在故宮古建筑的墻體抹灰、屋頂抹灰、木構件地仗抹灰等建筑技藝中,得到了科學運用。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時,需先用水淋濕墻面,然后在墻體上釘麻揪。釘麻揪指將一綹綹苧麻打結,做成約0.5米長的麻揪,拴上竹釘(或鐵釘);然后在墻面上約每1平方米的面積內,釘一道麻揪。此處用到的麻起到“中介”作用,便于抹灰層與墻體基層的粘接,減少抹灰層的脫落、空鼓問題。釘完麻揪后,工匠會在墻面做出標記,確定抹灰的厚度標準,再進行找平。墻體抹灰所用的灰漿多為麻刀灰,分2-3次抹在墻面。麻刀是“麻搗”的俗稱。所謂“麻搗”,即將麻繩、麻袋等黃麻類材料浸濕,然后一一剁碎、晾干,再散鋪在地上,用細木棍不斷敲打,使之成為均勻的絮狀物。麻刀摻在灰泥中,可減少灰泥因干燥收縮引起的開裂問題。麻刀在灰泥中的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宋代李誠的《營造法式》載“凡和石灰泥,每石灰三十斤,用麻搗二斤”,可反映古人在墻體抹灰時,對麻刀的科學運用。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技藝中,摻入的麻刀重量一般為灰泥重量的3%-5%。故宮古建筑屋頂用麻的部位,主要是灰背層。所謂灰背層,即在望板(屋頂基層木板)層之上、鋪瓦泥層之下的灰漿層,厚度為15厘米至35厘米不等。在灰背層中,麻主要起拉結作用,讓灰背的各個組成部分形成穩固的整體,使得灰背層有足夠的強度和防滲漏性能。故宮古建筑木構件表面用麻的部位,主要是地仗層。所謂地仗層,即古建筑油飾彩畫的墊層,由包括麻在內的多種材料混合調制而成,覆蓋在木構件基層表面,可起到保護木構件的作用。在故宮古建筑門窗、立柱、屋檐等木構件表面的地仗層施工技藝中,麻被多次使用。使用麻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仗層開裂。地仗的基層為木構件,而木材因為溫度、濕度變化,會膨脹或收縮,從而誘發裹在其表面的地仗層開裂。用麻絲包裹木構件表面后,可產生約束力,減少或避免開裂問題。麻在地仗層中的作用,與混凝土中的箍筋作用一樣,非常重要。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包含了豐富的科學原理。研究表明麻纖維摻入泥灰等顆粒類混合物中,可提供水分蒸發通道,減少因顆粒層不均勻干縮導致的變形量。麻纖維在顆粒層中較為均勻地分布,纖維間相互纏繞,增大了與顆粒層之間的接觸面積及摩擦力,并產生約束作用,減少因外部因素變化導致的顆粒層變形、開裂。麻纖維還可承擔部分拉應力,延緩顆粒層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破壞。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摘編自周乾《故宮古建也“穿”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當前,人們高度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竹和麻因其卓越的環保特性而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B.竹和麻在建筑領域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其在建筑中應用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C.苧麻的纖維彈性相對較小、線麻的纖維耐磨性能較好,黃麻的纖維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D.在故宮古建筑中運用麻、包含了豐富的科學原理;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生長速度較快;竹的可再生性質使得竹的使用不會導致其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B.竹和麻在傳統建筑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現在研究人員只有創新這些傳統應用,才能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C.“麻搗”俗稱麻刀,在灰泥中摻麻刀可減少灰泥的開裂問題。人們在給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時用到了麻刀。D.故宮古建筑屋頂的灰背層使用了麻,麻在灰背層中主要起拉結作用,讓灰背的各個部分形成穩固的整體。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最適合使用“麻”的場景的一項是()A.超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支撐。 B.航空母艦的甲板建造和鋪設。C.故宮古建筑的地仗層施工。 D.現代建筑的玻璃幕墻安裝。4.竹和麻作為建筑材料,在特性和功用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5.麻在故宮古建筑中的運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哪些建筑智慧?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答案】1.D2.B3.C4.①竹具有輕質性的特點,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竹具有堅固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②麻具有耐用性和輕盈性的特點,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麻還具有較好的吸濕性與透氣性等特點,可用于抹灰等建筑技藝中,使建筑物表層有防滲漏性能、減少或避免開裂等。5.①科學選材與利用:工匠們根據麻纖維的不同特性,將其科學運用于墻體抹灰、屋頂灰背層和地仗層中,發揮了麻的優勢,體現了建筑智慧。②技術創新與科學運用:麻刀灰泥的制作過程體現了工匠們對材料的精細加工和科學運用的建筑智慧。③兼顧結構與功能:麻在墻體、屋頂灰背層及地仗層中的不同作用,展示了工匠們對建筑結構和功能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解析】【導語】這篇文章圍繞竹和麻兩種可持續建筑材料展開論述,通過引用科學研究和歷史實例,凸顯它們在材料特性、環保性能以及建筑應用中的優越性和文化價值。文章結構清晰,材料分布合理,一方面梳理了竹與麻的現代意義,另一方面結合故宮古建筑的案例具體展現了麻的科學運用及古代工匠的智慧,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表述上,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化深度,為傳統材料在現代建筑中的創新啟發提供了重要參考。【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錯誤,材料一僅表明竹和麻因環保特性備受矚目,但未提及比其他材料“更受矚目”,無中生有。B.“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錯誤,材料一提到竹和麻在建筑中應用,既體現對資源合理利用,更展示對自然材料尊重,說“主要體現在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準確。C.“線麻的纖維耐磨性能較好,黃麻的纖維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錯誤,材料二明確指出苧麻纖維彈性相對較小;黃麻耐磨性能較好;線麻吸濕、透氣性能相對更佳,張冠李戴。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現在研究人員只有創新這些傳統應用,才能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錯誤,材料一說隨著現代技術發展,研究人員可進一步挖掘和創新傳統應用,使竹和麻煥發生命力,但“只有……才……”表述過于絕對,挖掘和創新傳統應用并非唯一途徑。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錯誤。超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支撐需要高強度、高穩定性的材料,材料中未提及麻有足夠強度用于此,且麻更適合用于輔助性結構或裝飾等。B.錯誤。雖然的堅韌性和輕盈性在船舶建造中有應用,但甲板鋪設更注重材料的耐磨性和承重性,麻纖維并非最佳選擇。C.正確。原文提到麻在故宮古建筑木構件表面的地仗層中被多次使用,主要目的是防止地仗層開裂,這與麻纖維的特性和作用相吻合。D.錯誤。現代建筑的玻璃幕墻安裝對材料的要求主要是透光性、耐久性和安全性,與麻纖維的特性不符。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竹的特性和功用:輕質性:材料一提到“其輕質性使得竹制品在建筑中能夠減輕結構負擔,減輕建筑重量,從而在抗震和抗風能力方面表現出色”,說明竹能減輕建筑重量,增強抗震和抗風能力。堅固性和靈活性:“竹的堅固性使其在結構設計中具備可比肩傳統材料的強度,而其靈活性則有助于創造出更富有變化的設計”,表明竹在結構強度和設計變化上有獨特作用。②麻的特性和功用:耐用性、輕盈性與獨特紋理:“其耐用性和輕盈性使得麻成為一種理想的建筑材料。麻纖維的纖維結構使其在細長構件中表現出色,同時也賦予其獨特的紋理,增添了建筑的美感”,說明麻在細長構件和增添建筑美感方面有優勢。吸濕性、透氣性及其他功用:材料二提到麻有較好的吸濕性與透氣性,在故宮古建筑墻體抹灰、屋頂抹灰、木構件地仗抹灰等方面應用,可減少抹灰層問題、使灰背層有防滲漏性能、防止地仗層開裂等。【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科學選材與利用:材料二指出不同種類麻纖維特性不同,工匠將苧麻用于釘麻揪,黃麻制成麻刀用于墻體抹灰,麻用于屋頂灰背層和木構件地仗層,根據麻纖維特性科學選材并應用,體現智慧。②技術創新與科學運用:麻刀灰泥制作,將黃麻類材料浸濕、剁碎、晾干、敲打等工序制成麻刀,再按比例摻入灰泥,減少灰泥開裂,體現對材料加工和科學運用的智慧。③兼顧結構與功能:麻在墻體中便于抹灰層與基層粘接,在屋頂灰背層起拉結作用,在地仗層防止開裂,展示工匠對建筑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的準確把握與合理運用。(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阿勒泰的牧草地阿瑟穆·小七初夏,在阿勒泰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走出家門,踏上通往牧草地深處的小徑。在陽光的照耀下,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蜜蜂們加班加點,一心只想把蜜囊裝滿,讓腳上沾滿花粉。“薰衣草”的英文名源自拉丁文,有“清洗”之意,據說薰衣草在古代用于治療皮膚病。有植物學家介紹說,薰衣草精油還有治療失眠、消除疲勞的奇效。你看,它不僅清洗了我們的皮膚,還清洗了我們的大腦神經,舒緩了我們的心緒,舒解了我們的壓力。秋季收集掉落的薰衣草枯枝,冬季將它們扔進燃燒的壁爐中,屋里聞起來就像七月收割落那片紫色花地時空氣中彌漫的味道。薰衣草是牧草地里花期最短的植物,而蒲公英的花則從三月雪融之時盛開,開到晾曬干草的秋季,直到那金黃色的小花落在初雪覆蓋的空曠山地上,融入腐爛的落葉。此時,山坡上的野生蒲公英花開得熱熱鬧鬧。它們纖細而又柔軟,亭亭玉立,成了亮麗的風景。等到花瓣凋謝,結出一團團毛茸茸的種子時,它們就會被風帶到遠方。這些輕盈的種子,可不是人間凡物,它們潔白而又透明,當它們在你眼前飄過時,迎著陽光能看穿它們的身體。牧民們常常將蒲公英的葉子和根部晾干,泡水喝。記得第一次喝蒲公英茶是在一個冬季,看著皺巴的干葉片在水中舒展開來時,我聞到了一股春天的氣息。牧民們也愛喝薄荷茶。薄荷,哈薩克語稱為“加勒布孜”。草原上有這樣一句諺語:“有加勒布孜的地方,人不會死。”在傳統的哈薩克醫藥中,薄荷是最常用的草藥。草原上的牧民得了熱病,會在水邊找尋青嫩的薄荷——采一把薄荷葉熬成湯劑,服下之后,會舒坦很多。庫其肯奶奶說過:“牲畜時常會到水邊尋找薄荷草給自己療傷。”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薄荷總是生長在潮濕的水邊,因此有薄荷的地方就有水,無論對于牧民還是牲畜,水即是生命的源泉。我會在露水蒸發后的上午10點至11點之間去尋找薄荷草,這時的薄荷味道最濃。剪一些莖葉,用棉布條捆起來,找一個陰涼通風的棚子,葉子朝下倒掛著。懸晾三天左右,葉片干透后將其摘下,放入遮光的玻璃容器密封,保存在陰涼處,能放整整一年。無論是采蒲公英、薰衣草,還是野薄荷,牧民們都不會連根拔起。甚至在取黃花軟紫草與蒲公英的根部時,也是類似間苗那樣,只是折下一部分,使得剩下的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獲得更多的營養。還能從更多的細節中感受到哈薩克牧民對這片牧草地的深情。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斷轉場的過程中,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大小便遠離水源,洗衣洗碗使用純天然的洗滌劑。取水時,他們寧可費時費力,也不會對水源做任何改變,一切保持原始自然。他們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在牧草地,四周常常寂靜無聲,所有的植物看似靜默溫順,其實不然。我們絲毫沒有發覺植物與命運的抗爭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甚至有時比人類抗爭命運都來得艱辛。它們的根部束縛在土地里,從生到死都無法抽身走動,因此,為了繁衍后代,它們必須費盡心機。每一粒種子都自帶傳播的裝備,比如可以隨風飄散的降落傘、螺旋狀的尖頭、小小的長矛、小小的刺球,或是甜蜜的果實。它們都在等待起風,等待鳥獸們的到來,等待某個男人的褲腳或某個女人的裙角。這些沉睡的生命看似靜止,實則充滿活力,蓄勢待發。事實上,它們做到了!就拿等待飛鳥啄食從而傳播種子的沙棘、黑加侖等野山果來說,千萬年來,為了誘惑飛鳥,它們形成了鮮艷的外表,生出香甜的果肉和漿液,而種子就躲藏在其中。野鳥食用果實時,也吞下了難以消化的種子。不久之后,種子就會隨糞便排出,傳播至四面八方。來過牧場的都知道,在草地上走一走,褲腿上必然會粘上一些蒼耳刺或者蒺藜刺。之后,它們在暗罵聲中被拽下,丟到遠離母株的地方。此外,牲畜走過的牧道兩旁是干枯破敗的雜草,落到草尖上的野蒿須總不免粘到羊的身上,狗尾草在馬蹄上纏成一團,苜蓿葉的芒刺也總是被裹進羊毛中……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是隨風飄蕩、被送去遠方的小傘——蒲公英種子。當然,還有可愛的小松鼠,它們在運輸和儲藏松塔時,將一些松樹的種子遺落在各個角落。野生植物這般費盡心機地去生存、繁衍,我們在享受它們帶來的種種恩惠時,應該心懷感激,對它們更好一點。對我來說,我家周圍的牧草地和野生樹林,相當于自家的院子。我熟悉每一棵因為大風、雷劈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倒下的樹木,也熟悉每一根可以當作凳子的木樁。看書久了,我會躺在被我稱之為“大自然沙發”的樹杈上休息。至于哈薩克牧民,他們既是這片牧草地的主人,又是其間的風景。每天,當第一抹晨暉灑在草尖上時,牧羊人已經騎著馬,漫步在綻放著小花的牧草地上。牧羊犬歡快地追逐著淘氣的小羊,牛兒甩著尾巴悠閑地吃草,土撥鼠在洞口探頭探腦,草叢里的螞蚱跳進跳出……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這簡直就是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牧草地的野生植物看似靜默溫順、其實在不動聲色中與命運進行激烈的抗爭,其艱辛程度在某些時候超過了人類。B.“我”熱愛這片牧草地和野生樹林,熟悉草地上植物,樂于走出家門而與它們相處,有時還會躺在樹杈上休息。C.文章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描寫草原風光,敘寫了當地牧民的一些生活習慣,還提到了哈薩克語“加勒布孜”。D.“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草原上植物都能夠生存,小羊、土撥鼠等動物互不侵襲而和諧共處,牧羊人生活富裕。7.關于文中“來過牧場的都知道”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蒼耳、蒺藜、野蒿、狗尾草、苜蓿、蒲公英、松樹等野生植物盡力地生存和繁衍,它們應得到尊重。B.“褲腿上必然會粘上……”與上文的“它們……等待某個男人的褲腳或某個女人的裙角”形成照應。C.“最為常見的是隨風飄蕩、被送去遠方的小傘……”運用比喻,生動地描寫了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情景。D.“費盡心機”是褒詞貶用,表現了“我”對野生植物頑強生命力的驚訝,對其為了生存用盡手段的擔憂。8.文章描寫薰衣草、蒲公英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9.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哈薩克牧民對這片牧草地的深情”?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6.D7.D8.①都指出(贊美)了它們是草地上亮麗的風景,都交代了它們的花期。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薰衣草的花期短;蒲公英亭亭玉立,花開得熱熱鬧鬧,成了亮麗的風景,其花期長。②都介紹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功用。介紹了薰衣草的醫療作用和薰衣草枯枝的取暖作用,介紹了蒲公英的葉子和根可以泡水喝。9.①愛護草原植物。采蒲公英、薰衣草、野薄荷都留下根,取黃花軟紫草和蒲公英的根時總要留下一部分。②日常生活中,呵護草地和水源。讓一切保持原始自然,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③與這片牧草地朝夕相處,其樂融融。享受放牧的快樂,早起騎馬漫步牧草地上,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解析】【導語】本文通過描寫阿勒泰牧草地的自然風光、野生植物、動物生活及哈薩克牧民的生活習俗,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領悟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D.“牧羊人生活富裕”錯誤。根據結尾“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這簡直就是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樣”可知,牧羊人簡單質樸的生活,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作者心目中天堂的模樣,沒提到“生活富裕”。故選D。【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D.“對其為了生存用盡手段的擔憂”錯誤。“費盡心機”實際上體現了野生植物頑強而聰明的生存策略,作者對此是欣賞和敬佩的態度,并沒有擔憂的含義。故選D。【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根據第二段“在陽光的照耀下,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和第三段“薰衣草是牧草地里花期最短的植物,而蒲公英的花則從三月雪融之時盛開,開到晾曬干草的秋季”和“山坡上的野生蒲公英花開得熱熱鬧鬧。它們纖細而又柔軟,亭亭玉立,成了亮麗的風景”可知,寫薰衣草花連成一片紫色的毛絨毯,蒲公英亭亭玉立,花開得熱熱鬧鬧,表達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和贊美,贊美它們是草地上亮麗的風景。同時還交代了它們不同的花期,薰衣草的花期短,蒲公英花期長。②根據第二段“有植物學家介紹說,薰衣草精油還有治療失眠、消除疲勞的奇效。你看,它不僅清洗了我們的皮膚,還清洗了我們的大腦神經,舒緩了我們的心緒,舒解了我們的壓力。秋季收集掉落的薰衣草枯枝,冬季將它們扔進燃燒的壁爐中,屋里聞起來就像七月收割落那片紫色花地時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和第三段“牧民們常常將蒲公英的葉子和根部晾干,泡水喝”可知,薰衣草具有醫療作用,且它的枯枝可以用來燒火取暖。蒲公英的葉子和根可以泡水喝,這是介紹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功用。【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①牧民們愛護草原植物。他們在采蒲公英、薰衣草、野薄荷時都不會連根拔起,他們會給植物留下根,取黃花軟紫草和蒲公英的根時也只是折下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由原文“無論是采蒲公英、薰衣草,還是野薄荷,牧民們都不會連根拔起。甚至在取黃花軟紫草與蒲公英的根部時,也是類似間苗那樣,只是折下一部分,使得剩下的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獲得更多的營養”得出。②牧民們在日常生活中,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讓一切保持原始自然,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由原文“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斷轉場的過程中,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草地和水源。他們大小便遠離水源,洗衣洗碗使用純天然的洗滌劑。取水時,他們寧可費時費力,也不會對水源做任何改變,一切保持原始自然。他們轉場離開之后的宿營地,不會出現任何裸露的地表”可以看出。③牧民們與這片牧草地朝夕相處,他們享受著放牧的快樂,早起騎馬漫步草地上,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生活輕松。由原文“至于哈薩克牧民,他們既是這片牧草地的主人,又是其間的風景。每天,當第一抹晨暉灑在草尖上時,牧羊人已經騎著馬,漫步在綻放著小花的牧草地上”和“覺得有些累了,牧羊人便跳下馬,躺在草地上,手臂枕在頭下,嘴里叼著一根草,瞇著眼曬太陽”可分析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漢四年,(韓信)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有刪改)材料二: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固陵,與齊王信、魏相國越①期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玉,而君玉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則楚易破也。”漢王從之。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三》,有刪改)材料三:臣光②曰: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于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闬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于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于陳,言負則有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具行業的數字化營銷與電子商務考核試卷
- 藝術品市場營銷策略研究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新材料考核試卷
- 網貸行業信用評級體系考核試卷
- 邊緣計算應用開發考核試卷
- 纖維板防水處理考核試卷
- 煉油廠設備防腐與防護措施考核試卷
- 紙制品行業生產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構建考核試卷
- 蔬菜加工企業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試卷
- 教育培訓機構招生代理及就業指導服務合同
- 煤炭產品質量保障措施
- 2025福建中考:數學必背知識點
- 合作種植協議書合同
- 自愿離婚協議書電子版
- 【水利水電】李想 案例專項班教案 04-案例專項班(四)
- 光影中國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慢性心衰的解決之道“CRT”心臟再同步治療課件
- 山西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文科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準
-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紐甜)原始記錄
- DB5132∕T 76-2022 熊貓級民宿的劃分與評定
- 國家開放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社會實踐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