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四川省達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試題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選擇題)部分1至6頁,第∏卷(非選擇題)部分6至8頁,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并檢查條形碼粘貼是否正確。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非選擇題用0.5毫米的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題框內,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以后,將答題卡收回。第I卷(選擇題,共50分)本卷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下圖示意多層級天體系統。完成下面小題。1.推測在軌道運行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圍繞的中心天體是() A.金星 B.地球 C.火星 D.月球2.在軌道運行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不屬于() A.河外星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地月系【答案】1.B2.A【解析】【1題詳析】材料中所說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主要在圍繞地球的軌道運行,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對接,其圍繞的中心天體是地球,B正確,ACD錯誤,故選B。【2題詳析】神舟十九飛船圍繞地球公轉,是地球的衛星,位于地月系中,因此其太陽系和銀河系所包括,BCD不符合題意;河外星系是指銀河系以外的星系,不包括地月系,A正確。故選A。太陽輻射對生產、生活影響深遠,人們為此創作了不少諺語。例如“日出紅云升,勸你別遠行”、“日是黃金雨是寶,五谷豐登少不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諺語“日是黃金雨是寶,五谷豐登少不了”體現了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 A.大氣運動的原動力 B.光熱資源 C.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的原動力 D.水循環的原動力4.青藏高原的拉薩地區年太陽輻射量高于上海地區,其原因不可能是() A.拉薩地區空氣塵埃顆粒少,潔凈度高 B.拉薩地區晴天多,日照充足 C.拉薩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 D.拉薩地區緯度高于上海地區【答案】3.B4.D【解析】【3題詳析】諺語“日是黃金雨是寶,五谷豐登少不了”說明陽光雨露是農作物生長的必備條件,體現了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B正確;未體現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水循環的原動力,AD錯誤;未體現太陽輻射是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的原動力,C錯誤。故選B。【4題詳析】上海和拉薩均位于30°N附近,兩地緯度相差不大,D符合題意;拉薩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日照充足,空氣中塵埃顆粒少,大氣潔凈度高,太陽輻射強,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023年05月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科考人員近日在珠穆朗瑪峰地區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種嘴長、牙齒鋒利,身長10余米的巨型魚龍,是一種水生爬行動物,最早生活在距今2.1億年前的海洋中,主要以海洋魚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早在恐龍稱霸陸地之前,魚龍就成為海洋霸主。下圖為喜馬拉雅魚龍復原圖。完成下面小題。5.魚龍化石的發現,說明珠穆朗瑪峰在地質史上() A.經歷了山地至滄海的變化 B.一直為寒冷干燥的陸地 C.海域廣闊、光熱條件較好 D.海域浮游生物數量極少6.在魚龍繁盛時期,下列地理事象與之相符的是() A.聯合古陸最終完全解體 B.蕨類植物繁盛,為重要的造煤時期 C.是鐵、鎳的重要形成期 D.裸子植物極度興盛時期【答案】5.C6.D【解析】【5題詳析】魚龍是一種海生爬行動物,說明珠穆朗瑪峰在地質史上為海洋,經歷了滄海至山地的變化,A錯誤;魚龍嘴長、牙齒鋒利,身長10余米,屬于大型爬行動物,所需的食物較多,地質時期應有過溫暖濕潤的時期,海域廣闊、光熱條件較好,海域浮游生物數量眾多,C正確,BD錯誤。故選C。【6題詳析】魚龍繁盛時期為中生代。新生代時期聯合古陸最終解體,現代海陸格局形成,A錯誤;古生代蕨類植物繁茂,B錯誤;前寒武紀是鐵、鎳的重要生成期,C錯誤;裸子植物極度興盛的時期是中生代,D正確。故選D。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蘊含了豐富的地理原理。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霜飛晚”是因為該地當日() A.①弱 B.②強 C.③強 D.④弱8.霜可能會使農業造成損失,下列應對措施不合理的是() A.燃燒煙霧防凍 B.覆蓋地膜 C.澆水防凍 D.覆蓋黑色尼龍網【答案】7.C8.D【解析】【7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圖中①是太陽輻射,②是地面輻射,③是大氣逆輻射,④是大氣削弱作用,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意思是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為陰天,大氣逆輻射③強,所以霜下得也晚了,C正確,ABD錯誤。故選C。【8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通過燃燒煙霧可以增加大氣中的煙塵和熱量,煙霧可以增強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增強大氣逆輻射,A合理;覆蓋透明地膜,不會削弱太陽輻射,但是阻止了地面長波輻射的熱量散失,從而達到保持地溫的效果,B合理;澆水防凍,澆水可增加土壤濕度,增強土壤的比熱容,故澆水可減小土壤溫度下降的速度和變化幅度,減輕凍害,C合理;覆蓋黑色尼龍網,會減少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不能提高地面溫度,無法增強地面輻射,D不合理,符合題意,故選D。氣球作為探空的工具已經被廣泛使用,如下圖所示,一探空氣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處,進行探測活動。完成下面小題。9.探空氣球記錄的隨高度升高氣溫變化的規律可能是() A.遞減→遞減→遞減→遞增 B.遞減→遞減→遞增→遞增 C.遞減→遞增→遞減→遞增 D.遞增→遞減→遞增→遞減10.探空氣球探測到水汽最集中的大氣層是()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電離層【答案】9.C10.A【解析】【9題詳析】探空氣球在上升的過程中,依次經過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內,隨海拔增加氣溫降低,平流層內,隨海拔增加氣溫增加,平流層頂到100千米處,先隨海拔增加,氣溫降低,后隨海拔增加,氣溫降低。因此氣溫變化規律是遞減→遞增→遞減→遞增,C正確,ABD錯誤。故選C。【10題詳析】聯系已學可知,對流層集中了全部大氣約3/4的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與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緊密相關的各種天氣現象(云、雨、霧、雪等)基本都發生在對流層,因此探空氣球探測到水汽集中的大氣層是對流層,A正確,BCD錯誤。故選A。某校學生設計了驗證大氣受熱過程的實驗,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在陽光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兩個塑料瓶中測量氣溫的溫度計數值呈現明顯差異(如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題。時間有土瓶(圖中左塑料瓶)空瓶(圖中右塑料瓶)16:08(開始)30°C30°C16:17(結束)38°C31°C(天氣狀況:晴朗、微風,場地:學校操場,氣溫22℃)11.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A.大氣主要靠太陽輻射加熱 B.下墊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 C.晴朗天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 D.土壤吸收的大氣輻射較少12.如果此時將瓶塞打開,有土瓶和空瓶瓶口處空氣流動方向分別是() A.向下、向下 B.向上、向下 C.向下、向上 D.向上、向上【答案】11.B12.D【解析】【11題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兩個塑料桶中的下墊面性質不同,有土瓶氣溫較高,因此說明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B正確;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A錯誤;晴朗天氣削弱作用較弱,C錯誤;有土瓶內溫度升高快、幅度大,說明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多,而不是土壤吸收的大氣輻射較少,D錯誤。故選B。【12題詳析】讀圖表可知,有土瓶和無土瓶瓶內氣溫均高于戶外氣溫。根據大氣環流理論,大氣受熱膨脹上升,兩處的瓶口處空氣流動方向都為向上,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0年11月10日,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成功抵達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底,下潛深度達10909米,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下圖為某個海洋觀測站觀測到的水溫隨深度變化曲線。完成下面小題。13.“奮斗者”號潛水器下潛過程中經歷的溫度變化的曲線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奮斗者”號潛水器在進行萬米載人深潛過程中危險重重,需要面臨的挑戰有() A.潛水器在下潛中受洋流和風浪的影響大 B.潛水器在下潛中可能會受到地震橫波的影響 C.某些海區海水密度可能出現隨深度增大而減小,形成“海中斷崖” D.海水的溫度隨深度增大而迅速遞減,導致潛水器被凍壞【答案】13.A14.C【解析】【13題詳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水表面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較大,溫度較高,越往深處,受到的太陽光照越弱,緯度降低,表面溫度越高,隨著深度增加,溫度急劇下降,到達一定的深度,海水溫度恒溫變化很小,①正確,A正確;②曲線表示在海水表面溫度降低較慢,在較深處溫度降低較快,不符合正常海水遞變規律,B錯誤;③④曲線表示海水溫度隨深度的增加溫度逐漸增加,CD錯誤。故選A。【14題詳析】某些海區海水密度隨深度增大而減小,形成“海中斷崖”,導致浮力急劇下降,潛水器迅速下沉而發生危險,C正確;洋流和風浪主要影響海洋表面,對深海地區影響較小,A錯誤;地震橫波不能在液體中傳播,潛水器在下潛中不會受到影響,B錯誤;深海地區溫度雖然較低,但水體依然保持液體,說明溫度較高,不會導致潛水器被冰凍,D錯誤。故選C。紐芬蘭島位于北美大陸的東海岸,每年大約有400座冰山被洋流帶至紐芬蘭島附近的溫暖水域。早在16世紀,這里鱈魚群非常密集,人們甚至用“可以踩著鱈魚背在海面上行走”來形容。下圖為紐芬蘭島位置和洋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將大量冰山帶至紐芬蘭島附近海域的洋流及其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一使得沿岸更加濕潤 B.甲一使得沿岸地區濕度降低 C.乙一使得污染物更聚集 D.乙一從極地地區帶來冰川16.紐芬蘭島附近漁業資源豐富主要是因為() A.該海域餌料豐富 B.該海域水溫溫暖 C.該海域鹽度特高 D.該海域冰山眾多【答案】15.B16.A【解析】【15題詳析】圖中格陵蘭島有大量大陸冰川覆蓋,其邊緣容易產生冰山,圖中甲洋流由格陵蘭島西側南下,易將大量冰山帶至紐芬蘭島附近海域,該洋流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屬于寒流,對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濕作用,A錯誤,B正確;洋流會把污染物從一個海域帶往另一海域,使得污染物擴散,而不是更聚集,C錯誤;圖中乙洋流由低緯度北上,不會帶來冰川,D錯誤。故選B。【16題詳析】讀圖可知,紐芬蘭島附近海域有甲、乙兩條不同性質的洋流交匯,海水易擾動,海域底層海水易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元素,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從而導致當地餌料豐富,魚群群集,因此漁業資源豐富,A正確;該地漁業資源豐富與當地海水溫度、鹽度、冰山關系不明顯,BCD錯誤。故選A。天坑指的是一種壁周陡峭、深度與口徑可達數百米的負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積,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下面左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天坑景觀圖,右圖為塌陷型天坑的形成過程圖。完成下面小題。17.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蝕 B.流水溶蝕 C.冰川侵蝕 D.風力侵蝕18.下列關于上面左圖所示天坑所在地區說法正確的是() A.多位于我國東北地區 B.全年高溫多雨 C.巖石堅硬,適合大型工程建設 D.土層較薄,地下水豐富19.下列選項與天坑不屬于同一地貌類型的是() A.云南石林 B.四川黃龍鈣華池 C.新月形沙丘 D.廣西桂林峰林【答案】17.B18.D19.C【解析】【17題詳析】由所學知識可知,巖石垂直裂隙發育,地表徑流沿裂隙下滲到地下,形成地下河;由于水的長期沖蝕,就會形成地下大廳;地下大廳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與流水溶蝕作用有關,B正確;與冰川侵蝕、風力侵蝕、海浪侵蝕無關,A、C、D錯誤,故選B。【18題詳析】我國東北地區的可溶性巖石(石灰巖)分布較少,天坑較少分布在東北地區,A錯誤;左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天坑景觀圖,氣候類型為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大,B錯誤;天坑所在地區多可溶性巖石分布,且地下河廣布,不適合大型工程建設,C錯誤;左圖為我國西南某地天坑景觀圖,夏季降水集中,土壤容易被沖刷侵蝕?,所在地區的地勢起伏大,流水侵蝕強,土層較薄,巖石多為可溶性巖石,易于被水溶蝕,形成大量的地下空洞和通道,地下水豐富,D正確。故選D。【19題詳析】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蝕,選項中云南石林、四川黃龍鈣華池和廣西桂林峰林都是流水的溶蝕(侵蝕)作用形成的,ABD不符合題意;新月形沙丘是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C符合題意。故選C。紡錘樹生長在熱帶草原氣候區,樹干粗大。紡錘樹被某農科所引進到我國后,相較于在國外的樣子,樹干變細了。下圖為我國的紡錘樹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20.紡錘樹樹干粗大,其最主要功能是() A.調節溫度 B.支撐樹冠 C.輸送養分 D.儲存水分21.影響我國紡錘樹樹干變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氣候 D.水源【答案】20.D21.C【解析】【20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熱帶草原氣候區全年高溫,干濕兩季分明,樹干粗大可以儲存水分,確保干季紡錘樹的正常生長,D正確;植物調節溫度是通過樹葉實現的,A錯誤;支撐樹冠需要粗壯的根系(如板根現象),B錯誤;輸送養分是枝干的主要功能,但是與樹干粗大與否無關,C錯誤,故選D。【21題詳析】據上題可知,紡錘樹樹干粗大的目的是為了儲存水分。樹干變細是因為,與熱帶草原氣候相比,我國南方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相對濕潤,紡錘樹生長不需要儲存更多的水分,C正確,ABD錯誤。故選C。四川省某中學地理學習興趣小組在附近山區進行了一次土壤野外觀察活動。他們挖掘了一個土壤剖面,發現該土壤剖面呈土紅色,腐殖質少、質地較黏重。完成下面小題。22.該地理學習興趣小組觀察到的土壤特征包括()①土壤顏色②土壤質地③土壤水熱狀況④土壤化學性質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3.若該地理學習興趣小組要獲得完整的土壤剖面,需挖掘到() A.淀積層 B.淋溶層 C.腐殖質層 D.母巖層【答案】22.A23.D【解析】【22題詳析】由材料可知,該土壤剖面呈均勻的土紅色,腐殖質少,質地較黏重,該地理學習小組觀察到的土壤特征包括①土壤顏色、②土壤質地,A正確;未涉及到③土壤水熱狀況、④土壤化學性質,BCD錯誤。故選A。【23題詳析】土壤剖面從上向下依次為有機物覆蓋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和母巖層幾個大的層次,若要獲得完整的土壤剖面,需挖掘到土壤的母巖層,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我國西南地區泥石流高發區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4.上圖所示泥石流高發區形成的原因是()①地形平坦開闊②降水量大且集中③氣候干旱④泥土、巖石等碎屑物豐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在野外活動遭遇泥石流時,下列逃生路線正確的是() A.向與山谷垂直的高處跑 B.順泥石流向山下跑 C.逆泥石流向山上跑 D.爬在溝谷中的大樹上躲避【答案】24.C25.A【解析】【24題詳析】讀圖可知,圖示泥石流高發區位于我國橫斷山區、喜馬拉雅地區,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流速快,①錯誤;屬于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且多集中在夏季,②正確,③錯誤;地震多發,泥土、巖石等碎屑物豐富,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排除ABD。故選C。【25題詳析】在野外發生泥石流時,應向泥石流溝兩側高處躲避,盡快躲開泥石流可能流經的地區,A正確;不能順著泥石流山谷往下逃跑,因為泥石流的流速很快,B錯誤;不能逆泥石流向山上跑,因為泥石流的沖擊力強,B錯誤;泥石流的沖擊力很強,泥石流溝谷中的大樹也很可能被毀壞,D錯誤。故選A。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請考生用0.5mm的黑色水芯筆將答案直接寫在答卷上,不要答在試題卷中。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21年4月7日,湖南科技大學領銜研發的我國首臺“海牛I∏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在南海2000米的水下成功鉆進231米(下面左圖),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刷新海底鉆機實際鉆探深度的記錄。下面右圖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和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1)“海牛II號”在水下成功鉆進231米,鉆孔所在的地球內部圈層是____。(2)上面右圖中Ⅲ圈層和IV圈層的分界面是____。有科學家認為IV圈層的物質可能是液態,結合地震波的傳播特點說明理由____。(3)我們西南地區是地震多發地帶,地震發生時當地的人們先感受到左右搖晃還是上下顛簸?請說明判斷理由。【答案】(1)地殼(2)古登堡面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圖中Ⅳ圈層橫波突然消失。(3)上下顛簸。理由: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地震發生時縱波先到達地面。

【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海洋地殼平均厚度5~10千米,海牛Ⅱ號水下鉆231米,沒有超出海洋地殼的厚度,故在地殼層。【小問2詳析】根據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Ⅲ和Ⅳ圈層的分界線在地下2900千米處,故為古登堡面,故Ⅳ為外核,地震波眾多橫波突然消失,不能通過該層,說明該層可能是液態。【小問3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中的橫波傳播速度比縱波慢,橫波的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即左右震動,而縱波的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直,即上下震動,故先感覺到上下顛簸震動,因為縱波先到達地面。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某同學在研究“小區宜居環境”問題時了解到:門、窗都敞開一般會有“穿堂風”流經房屋內。“穿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下面左圖為我國某地區的傳統民居穿堂風示意圖,下面右圖為熱力環流示意圖。(1)上面右圖為熱力環流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____地。(2)假如上面右圖表示的環流為湖陸風,則甲、乙兩地中表示白天湖泊的是____地,湖泊與陸地之間吹的是____(湖或陸)風。(3)從熱力環流的角度,說明房屋前鋪裝石質地面對“穿堂風”的影響。(4)該同學研究發現,白天晴天時“穿堂風”風力比陰天大得多,簡析其原因。【答案】(1)乙(2)乙湖(3)增加房屋前后溫差,從而增強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強了“穿堂風”。(4)屋前石質地面晴天比陰天增溫更快,氣溫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溫差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也更大,故風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質地面陰天比晴天增溫慢,氣溫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溫差較小,水平氣壓梯度力也較小,故風力較小)。

【解析】【小問1詳析】讀熱力環流示意圖,根據等壓線的凹凸方向,可判斷丁處為高壓,丙處為低壓,由于高空與地面高低壓相反,可判斷甲為低壓,乙為高壓,又因為近地面氣壓大于高空,可氣壓值由高到低依次為:乙、甲、丁、丙,故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乙。【小問2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和,若右圖表示的環流為湖陸風,由于湖泊與陸地存在熱力性質差異,白天陸地升溫快,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低壓,即為甲地;湖泊升溫慢,盛行下沉氣流,近湖面形成高壓,即為乙地,近地面風由湖泊吹向陸地。所以甲、乙兩地中表示白天湖泊的是乙地,湖泊與陸地之間吹的是湖風。【小問3詳析】由左圖可知,穿堂風由屋后的山林吹向屋前的石質路面。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流的原理,屋前石質路面增溫快,降溫也快,從而增強了與屋后山林的溫差,使房屋前后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大,增強了穿堂風的風力。【小問4詳析】結合上一題可知,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流的原理,屋前石質路面比熱容小,白天晴天時比陰天時增溫更快,和屋后的山林溫差更大,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穿堂風風力更大;陰天時太陽輻射較弱,屋前石質路面比晴天時增溫慢(接收的太陽輻射量較少),導致氣溫偏低,和屋后山林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穿堂風風力小。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鄭州市遭受極端強降雨天氣,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受災嚴重。鄭州市位于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區域內少河流、湖泊。近年來,每逢雨季,我國城市內澇問題頻發。為緩解城市內澇,我國提出“海綿城市”概念,支持各地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下面左圖示意水循環過程,圖中箭頭表示水循環的環節。下面右圖為華北地區某學校進行的“海綿校園”改造示意圖。(1)南水北調改變的水循環環節與上面左圖中對應的是____(填序號)。(2)上面左圖中③⑤⑥環節聯系了海洋和陸地,其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____。(3)簡述在華北地區試驗推廣“海綿校園”的積極意義。【答案】(1)⑤(2)海陸間循環。(3)調蓄雨水、緩沖洪峰;減輕城市內澇;收集雨水、循環利用,增加水資源;降低徑流污染。【解析】【小問1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南水北調將南方的水資源調入到北方地區,改變了地表徑流,與左圖中對應的是⑤地表徑流。【小問2詳析】結合所學知識,③⑤⑥環節分別表示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聯系了海洋和陸地,其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海陸間循環。【小問3詳析】據材料可知,“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結合所學知識,華北地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匯水時間快,地面鋪設滲水磚,利于調蓄雨水、緩沖洪峰;城市路面硬化,多發生內澇,“海綿校園”利于減輕城市內澇;增加綠化面積可以收集雨水、循環利用,增加水資源;修建地下蓄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