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青島萊西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學業水平階段性檢測(四)地理試題第Ⅰ卷(選擇題45分)暑假某校地理研學小組到安徽省金寨縣某區域進行考察。下圖是該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研學小組在圖示區域最高點進行觀察,能夠看到()A.乙處有車輛在行駛 B.丙處有人在漂流C.丁處有瀑布景觀形成 D.戊處有人在爬山2.夜晚,露營地適合安置在()A.乙 B.丙 C.丁 D.戊【答案】1.B2.D【解析】【1題詳析】最高點和乙處中間隔一座土丘,看不到行駛的車輛,A錯誤;最高點與丙處河流中間是先陡坡后緩坡,可以通視,能夠看到丙處有人在漂流,B正確;丁處有陡崖但沒有河流發育,沒有瀑布,C錯誤;最高點和戊之間有小土丘阻擋,不能看到戊處有人在爬山,D錯誤。故選B。【2題詳析】乙緊鄰省道,有噪音,不適合露營,A錯誤;丙距河流太近,有山洪的隱患,B錯誤;丁位于陡崖下,有落石隱患,C錯誤;戊位于山坡,地勢略高,不會受山洪的影響,安全性高,適合露營,D正確。故選D。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1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2示意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是()A.由大到小 B.先增大后減小 C.由小到大 D.先減小后增大4.圖2西北部進行耕作,會使風蝕強度()A.減少 B.保持不變 C.增大 D.先減后增5.為保障風蝕作用調查數據的準確度,進行土壤采樣時應將采樣點布局在()A.侵蝕作用強烈的坡面上 B.基巖裸露的平坦臺地上C.沉積作用明顯的洼地內 D.地勢較高的平坦階地上【答案】3.A4.C5.D【解析】【3題詳析】根據材料信息“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和“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可知,顆粒物大小與風力侵蝕有關,風力作用逐漸帶走地表松散層的細小顆粒物,細小顆粒物被帶走后,隨著風力的侵蝕,粗顆粒物增加,造成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差異變大,表層粗顆粒物含量不斷變大,不易遭受風力侵蝕,故侵蝕強度逐漸減弱,A正確,BCD錯誤。故選A。【4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田耕作形成耕作層,會破壞原來的土壤結構,通過翻耕等農業耕作方式,使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增加,表層與淺層顆粒物結構趨向于統一: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增多,會造成風力侵蝕作用增強,侵蝕深度增加,C正確,ABD錯誤。故選C。【5題詳析】侵蝕作用強烈的坡面上,流水侵蝕、重力作用滑落等會對風蝕作用調查數據的準確度造成干擾,A錯誤;基巖裸露的平坦臺地上,細顆粒物很少,不利于調查統計風蝕作用后的粗、細顆粒物含量,B錯誤;沉積作用明顯的洼地內,沉積作用會對風蝕作用造成干擾,C錯誤;地勢較高的平坦階地上,風力侵蝕較強,受其他外力作用少,有利于保障風蝕作用調查數據的準確度,D正確。故選D。下圖為某區域地質平面圖,綠輝巖為侵入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從寒武紀到泥盆紀發生的地質作用是()A.沉積—沉積—沉積 B.沉積—侵入—擠壓 C.沉積—擠壓—侵蝕 D.沉積—斷裂—擠壓7.該區域與地質過程形成的順序是()A.斷層發生晚于綠輝巖形成 B.綠輝巖形成在泥盆紀之前C.背斜構造晚于斷層形成 D.花崗巖形成于三疊紀之后【答案】6.A7.A【解析】【6題詳析】由題意及圖可知,寒武紀時期地質沉積形成∈地層,志留紀時期地質沉積形成S地層,泥盆紀時期地質沉積形成D地層,A正確;侵入體綠輝巖侵入K地層,應在K地層(白堊紀)之后發生,B錯誤;∈、S、D地層發生擠壓變形,形成褶皺,故擠壓在D地層(泥盆紀)之后形成,C錯誤;圖中斷層切斷綠輝巖,應在綠輝巖形成之后,D錯誤。故選A。【7題詳析】圖中斷層切斷綠輝巖,應在綠輝巖形成之后,A正確;侵入體綠輝巖侵入K地層,應在K地層(白堊紀)之后發生,B錯誤;圖中從左往右S-∈-S地層符合中老翼新的背斜構造,∈、S、D地層發生擠壓變形,形成褶皺,該背斜形成于D地層(泥盆紀)之后,圖中斷層切斷背斜構造,應在背斜之后形成,C錯誤;圖中花崗巖侵入∈、S、D地層,并未影響T地層,故花崗巖形成于泥盆紀之后,三疊紀之前,D錯誤。故選A。地質工作者在流經青藏高原東部的瀾滄江某干流河段附近發現一處古河道(圖-a),古河道上存在一處堆積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狀碎石及砂土構成。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過程,工作者在達德溝口附近某處(海拔3244m)開挖人工剖面(圖-b)。河流中沉積物的粒徑大小受水動力制約,水動力減弱沉積物為黏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堆積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來源于()A.古河道 B.達德溝 C.瀾滄江 D.北部山地9.該區域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①彎曲河道形成②河湖相沉積交替出現③河流改道④高地初步形成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答案】8.B9.C【解析】【8題詳析】由于古河道上存在一處堆積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狀碎石及砂土構成,因此可以判斷出堆積物高地中的碎石以及沙土磨圓度相對較差,說明其不是來源于河流,因為河流的沉積物磨圓度很好,A、C錯誤。當地地處我國西南橫斷山區,高地北部山脈眾多,但沒有發源于北部山地的河流流動到堆積物高地附近,加上冬季風影響較弱,不可能搬運并堆積棱角狀碎石等粒徑較大的物質,D錯誤。由于達德溝海拔較高,所以達德溝的固體碎屑物可能會移動到古河道上進行堆積,因此堆積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來源于達德溝,B正確,故選B。【9題詳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圖中古河道為彎曲的,因此可以判斷出彎曲河道先形成,彎曲河道形成后導致高地初步的形成,由于高地的初步形成,河湖相沉積交替出現,并且最終河流發生改道,形成現如今的瀾滄江干流,所以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①④②③,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焚風是過山氣流在山脈背風坡下沉時形成的一種干熱的地方性風,對生產、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太行山東麓是我國焚風現象的頻發區,下圖為該區域某城市2009~2018年的焚風現象統計示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該城市焚風現象日頻次較低時段及其影響因素為()A.夜間—上山風 B.夜間—下山風 C.白天—下山風 D.白天—上山風11.導致該城市焚風現象發生日數存在明顯季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大氣環流 D.海拔高低【答案】10.D11.C【解析】【10題詳析】由圖可知,焚風現象日高峰時段約是0~10時,主要出現于夜間,低峰時段主要出現在白天,AB錯誤;該城市位于太行山東麓,夜間山坡散熱快,冷空氣下沉至山麓,形成下山風,與焚風效應一致,加劇焚風效應,上山風減弱焚風效應,C錯誤,D正確。故選D。【11題詳析】由圖可知,該城市焚風現象多發生于10月~次年5月,此時主要盛行冬季風,西北風越過太行山,在背風坡下沉增溫,影響東麓地區,因此焚風效應主要與過山氣流有關,主要是受大氣環流(更準確來講受季風環流冬季風)的影響,C正確;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和海拔高低沒有季節差異,ABD錯誤。故選C。切變線是溫度水平變化小,兩側存在風向突變的線。江淮切變線是夏季停滯于我國江淮流域及其附近地區,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代表性天氣系統。下圖是夏季某時段我國江淮流域及周邊地區850百帕等壓面高度分布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梅雨期暴雨出現的大致位置在()A.①虛線 B.②虛線 C.③虛線 D.④虛線13.江淮切變線能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主要原因是()①大氣環流強 ②空氣濕度大③空氣劇烈輻合上升 ④地形的顯著阻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2.B13.C【解析】【12題詳析】“切變線是溫度水平變化小,兩側存在風向突變的線。江淮切變線是夏季停滯于我國江淮流域及其附近地區,造成梅雨期暴雨的代表性天氣系統”,圖中850百帕等壓面高度值最小的是1430,在②虛線東北側為低值中心,這說明該低值中心處的等壓面凸向低海拔氣壓較高地區,反映出該處氣壓較低,為區域的低壓中心,而②虛線附近的等值線彎曲幅度大且凸向高值,說明該處氣壓值較低,判斷為低壓槽線,低壓槽附近的冷暖氣流易輻合,所以在低壓槽線附近兩側存在風向突變,形成切變線,B正確;其他虛線處并不在低壓槽附近,不會形成切變線,A、C、D錯誤。故選B。【13題詳析】據上題分析得知江淮切變線與低壓槽重合,低壓槽處空氣劇烈輻合上升,有利于形成降水,③正確;江淮地區地勢相對平坦,缺少地形阻擋氣流形成準靜止鋒的條件,④錯誤;形成暴雨必須空氣中有充足的水分,這說明梅雨期空氣濕度大,②正確;大氣環流強,即:夏季風強,不利于形成江淮準靜止鋒,①錯誤。②③正確,故選C。地面有效輻射(地面向上的長波輻射與大氣向下的長波逆輻射之差)表示地面凈損失的長波輻射,其值越大,地面損失的熱量越多。通常情況下,地面溫度高于大氣溫度,地面有效輻射為正值。下圖為一科研小組利用設備記錄的某地夏、冬季節某日晴天兩種不同下墊面的地面有效輻射日變化情況圖,a、b代表沙漠或綠洲地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右圖中的a表示()A.夏季,綠洲 B.冬季,綠洲 C.夏季,沙漠 D.冬季,沙漠15.左圖中該日8時()A.綠洲區大氣層結構相對穩定 B.沙漠區大氣對流運動更旺盛C.沙漠區大氣層結構相對穩定 D.綠洲區大氣對流運動更旺盛【答案】14.D15.A【解析】【14題詳析】從圖中坐標軸數值可以看出,與左圖對比,右圖地面有效輻射數值整體較小,夏季太陽輻射強,地面獲得的熱量多,地面有效輻射大,因此圖左表示夏季,圖右表示冬季,AC錯誤;在右圖中a線數值在一天氣溫較高的時段較b大,通過所學知識推測冬季白天時沙漠的溫度高,地面有效輻射量大,夜晚沙漠地面溫度下降劇烈,有效輻射量沒有綠洲大,故判斷a線代表沙漠,b線代表綠洲,B錯誤。故選D。【15題詳析】該日8時,左圖中虛線表示的綠洲區地面有效輻射值為0,根據材料可知,該數值表明地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相等,不會發生對流運動,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大氣層結構穩定,A正確,D錯誤;該日8時圖左中實線表示的沙漠區地面有效輻射為正值,表明地面溫度高于大氣溫度,但是數值是一天中最低值,說明沙漠區大氣層結構不穩定,且會發生對流運動但也不是最旺盛的時間段,BC錯誤。故選A。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灘壩砂體是灘砂和壩砂的總稱,是受波浪影響在濱岸地區沉積形成的砂體類型。青海湖存在多條灘壩,且分布面積大。下圖分別示意青海湖灘壩的分布和近1.8萬年以來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線。(1)判斷該區域的主導風向,并說明理由。(2)與②時期相比,分析④時期形成的灘壩距離湖心的遠近和規模特征。(3)推測該地從單一灘壩到多條灘壩的形成,所反映出的青海湖湖泊岸線的變化特點。【答案】(1)偏西風(西北風)。理由:波浪為灘壩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條件,而波浪的動力來自風力;灘壩多分布于湖泊東岸(東南岸、東北岸),推斷主導風為偏西風(西北風)。(2)與②時期相比,④時期湖面水位高,且維持時間長,沿岸流和波浪作用較強,故灘壩規模大,距離湖心更遠。(3)在相對穩定的沿岸流和波浪影響下,砂礫穩定沉積而成單一灘壩,此時湖岸線也相對穩定;而多條灘壩的形成,說明湖岸線不穩定,時進時退;現今湖平面低于歷史時期,說明青海湖面積在縮小,故湖岸線向湖泊方向退縮。【解析】【小問1詳析】材料中提到灘壩砂體是受波浪影響在濱岸地區沉積形成的砂體類型,而波浪的動力來自風力。從圖中灘壩的分布位置可以看出,灘壩多分布于湖泊東岸(東南岸、東北岸),由此可推斷主導風為偏西風(西北風),因為風將波浪推向湖泊東岸,從而形成了灘壩。【小問2詳析】從湖平面升降曲線可知,與②時期相比,④時期湖平面較高且維持時間長。高水位使得湖水與湖岸的接觸面積增大,波浪和沿岸流有了更大的作用空間和更強的能量。更強的波浪和沿岸流作用能夠搬運更多的泥沙、礫石等物質,并且能夠將這些物質搬運到距離湖岸更遠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物質不斷沉積,使得在④時期形成的灘壩規模更大,而且由于搬運距離更遠,所以形成的灘壩距離湖心也更遠。【小問3詳析】灘壩是湖泊流和波浪堆積作用形成的。當形成單一灘壩時,說明在一段時間內,沿岸流和波浪的作用相對穩定,攜帶的泥沙礫石等沉積物在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持續沉積,才能夠形成單一的灘壩。這種穩定的沉積過程也反映出在這段時期內,湖泊岸線相對穩定,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進退變化,所以才能使沉積物持續在同一位置堆積。當出現多條灘壩時,意味著沉積物的堆積位置發生了多次變化。湖岸線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有進有退。并且,現今湖平面低于歷史時期,說明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青海湖的水量在減少,湖泊面積在縮小。這種情況下,原本的湖岸線位置會隨著湖水的退縮而向湖泊中心方向移動,進一步表明湖岸線向湖泊方向退縮。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8月4日17時臺風“利奇馬”在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最大風力達16級,受其影響浙江省多處發生洪澇和山體滑坡災害。青田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在臺風“利奇馬”離陸后,青田縣仍有4處坡體發生滑坡。下面左圖示意2009—2019年青田縣月均降雨量與滑坡發生數量,右圖示意青田縣受臺風“利奇馬”影響下降雨量變化過程。(1)說明與7月相比,2009-2019年4月滑坡次數多的原因。(2)在臺風“利奇馬”離陸后,青田縣仍有4處坡體發生滑坡。分析臺風對滑坡形成過程的影響。【答案】(1)由圖可知季風從我國東南沿海登陸,降水多且集中,在4月份達到次高峰,導致土體的含水量增加,引發山體滑坡;巖石裂隙發育,土質疏松,導致土體穩定性降低,使得4月份滑坡數量增多;4月份較7月份植被覆蓋率低,巖石裸露,滑坡次數增多。(2)由題可知,“利奇馬”最大風力達16級,強風作用使得植被破壞,巖體松動,導致土壤疏松,更易發生山體滑坡;臺風伴有強降水過程,雨水沖刷作用增強,降水滲入土體,增加土體重量,導致巖體穩定性下降,易發生山體滑坡。【小問1詳析】首先,4月的降雨量相對7月較少。4月氣溫逐漸回升,冰雪融水增加,使得地表的水分增多。經過冬季的低溫,巖土體的結構變得較為疏松。4月的植被還沒有完全茂盛,對坡體的保護作用相對較弱。相比之下,7月雖然降雨量大,但植被生長茂盛,對坡體的穩固作用較強,且巖士體經過前期的雨水浸潤,結構相對穩定。所以,2009-2019年4月滑坡次數比7月多。【小問2詳析】該題考查臺風對滑坡的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臺風天氣常伴有狂風、暴雨、風暴潮等,并伴有嚴重自然災害。臺風帶來了大量的降雨。強降雨使得坡體的巖土體迅速飽和,增加了巖土體的重量,加大了下滑力。雨水的滲透還會降低巖土體之間的摩擦力和內聚力,使其結構變得松散。臺風帶來的大風可能會對坡體表面產生沖擊和破壞。在臺風離陸后,雖然降雨減少,但前期大量的雨水已經使坡體處于不穩定狀態,所以仍有坡體發生滑坡。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是中亞最大的高山封閉湖泊,由地殼內力作用形成。伊塞克湖東西兩岸年降水量差異大,湖水終年不凍。游客在夏季有時能看到“湖中心晴空萬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濃云密布,猶如一塊巨大的碧藍寶石鑲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氣象奇觀。(1)解釋伊塞克湖夏季“湖中心晴空萬里,湖岸四周高山濃云密布”的成因。(2)分析與西岸相比,伊塞克湖東岸降雪量特點。(3)簡析周圍山脈隆起對伊塞克湖的氣候、水文的影響。【答案】(1)夏季伊塞克湖氣溫低于湖岸陸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壓,湖中心氣流下沉,為晴朗天氣。從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濕潤氣流遇高山地形阻擋抬升成云致雨。(2)湖泊位于盛行西風帶;冬季西風經過湖面增溫增濕;在湖泊東岸受山地抬升,凝結降雪;與西岸相比,東岸降雪量大。(3)氣候:周圍山脈隆起,阻擋冬季冷空氣,氣溫較高;水文: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水位季節變化大;周圍山脈隆起,伊塞克湖地勢低,河流只流進不流出,湖水鹽度高。【解析】【小問1詳析】由于伊塞克湖面積大,湖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大,夏季伊塞克湖中心氣溫低于湖岸陸地,使湖中心氣流下沉,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壓,多為晴朗天氣。在近湖岸,空氣由湖中心的高壓吹往湖岸,來自湖面的濕潤氣流遇到四周高山地形抬升,水汽易成云致雨。【小問2詳析】根據所學可知,湖泊位于盛行西風帶,該地冬季西風強勁,伊塞克湖西岸位于山地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水汽過不去,降雪較少;受西風影響,來自西部的冷氣團經過湖面時,湖面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經過湖面后的暖濕氣流,受東岸山地阻擋抬升,水汽容易凝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機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醫學院《機械工程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原理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中高考語文試題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管理工程數學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三鑫職業技術學院《媒介公關與危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司法文書寫作與法律文獻檢索》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大氣污染控制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護理學基礎實驗(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建設工程防滲漏驗收檢查表
- 鐵皮石斛 組織培養 栽培 試驗 實驗
- 中國聯通cBSS系統使用培訓-第一部分
- 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 森林防火PPT課件
- 建筑材料送檢統一規定
- 艏艉密封裝置安裝工藝規程
- 2020年精品收藏微型企業創業扶持申請書全套表格
- 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學籍證明四川
- 15MW雙饋風力發電機電氣原理圖
- 《真的愛你》諧音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