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大致在每年的11月中旬出現,在極盛年份數量很多,被稱為“流星雨之王”。軒轅十四星是獅子座中最亮的星,距離太陽系7.7光年。下圖示意獅子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獅子座中最亮的軒轅十四星屬于()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衛星2.獅子座所處的天體系統是() A.地月系 B.太陽系 C.河外星系 D.銀河系3.下列關于獅子座流星雨說法不合理的是() A.極盛年份時流星雨規模較大 B.是由流星體與大氣摩擦而形成 C.流星體下落過程中質量增加 D.晴朗無云的夜晚觀測效果較好【答案】1.A2.D3.C【解析】【1題詳析】軒轅十四星是獅子座中最亮的星,會發光發熱,屬于恒星,A正確,BCD錯誤,故選A。【2題詳析】軒轅十四星是獅子座中最亮的星,距離太陽系7.7光年。銀河系主體直徑約為10萬光年,因此,獅子座與太陽系都處于銀河系,D正確,BC錯誤,地月系所處天體系統是太陽系,A錯誤,故選D。【3題詳析】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大致在每年的11月中旬出現,在極盛年份數量很多,被稱為“流星雨之王”,極盛年份時流星雨規模較大,A說法合理,不符合題意;流星雨是由流星體與大氣摩擦發光發熱而形成,流星體下落過程中質量減少,B說法合理,不符合題意,C說法不合理,符合題意;晴朗無云的夜晚大氣能見度高,觀測效果較好,D說法合理,不符合題意,故選C。2024年9月27日18時3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并運行在330多千米高度。下圖示意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下面小題。4.實踐十九號衛星在軌運行時,主要位于地球大氣的() A.①—對流層 B.②—平流層 C.③—高層大氣 D.③—臭氧層5.與圖中①大氣層相比,②大氣層() A.存在臭氧層吸收紫外線 B.處于高度電離狀態 C.含有大量的水汽和雜質 D.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答案】4.C5.A【解析】【4題詳析】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表示對流層,②表示平流層,③表示高層大氣。實踐十九號衛星運行在330多千米高度,位于高層大氣,C正確,AB錯誤。臭氧層位于②表示的平流層,D錯誤。故選C。【5題詳析】由上題可知,①為對流層,②為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這是因為平流層中存在臭氧層吸收大量紫外線,使大氣增溫,A正確;③高層大氣中存在電離層,處于高度電離狀態,B錯誤;①對流層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平流層的水汽和雜質含量少,C錯誤;①對流層大氣的水汽和雜質多,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而平流層天氣現象相對較少,D錯誤。故選A。煤電行業曾是大氣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業,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推動煤電行業綠色轉型,建成了10.6億千瓦煤電機組并實現超低排放,占煤電總裝機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下圖示意大氣受熱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大氣受熱過程() A.①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B.②一晴朗天氣比多云天氣作用強 C.③一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熱量來源 D.⑤一大氣逆輻射起到保溫的作用7.煤電行業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對大氣受熱過程產生的影響是() A.①增強 B.②增強 C.④減弱 D.⑤減弱【答案】6.D7.D【解析】【6題詳析】①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A錯誤。②為云層的反射作用,晴朗無云,比多云天氣反射作用弱,B錯誤。③為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是地面的主要熱源,C錯誤;⑤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對地面起到保溫的作用,D正確。故選D。【7題詳析】煤電行業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排放的溫室氣體較少,溫室效應減輕,大氣逆輻射(⑤)也隨之減弱,但對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①)、云層的反射作用(②)、地面輻射(④)影響不大。故選D。圃(pǔ)田澤是古代黃河流域著名的九大湖泊之一,因不斷受到黃河南泛的灌淤,導致地勢越來越高,如今,圃田澤已徹底消失。下圖示意古圃田澤與周邊水系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古圃田澤消失,主要改變的水循環環節是() A.植物蒸騰 B.地下徑流 C.水汽輸送 D.地表徑流9.古圃田澤的變遷,體現的水循環地理意義是() A.促進各種水體更新 B.塑造地表形態 C.調節全球水熱平衡 D.向海洋輸送泥沙【答案】8.D9.B【解析】【8題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圃田澤是古代黃河流域著名的湖泊之一,湖泊屬于水循環環節中的地表徑流,該湖泊的消失改變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D正確ABC錯誤。故選D。【9題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古圃田澤不斷受到黃河南泛的灌淤,導致地勢變高,湖泊逐漸消失,體現了水循環可以塑造地表形態的地理意義,B正確;促進各種水體更新,調節全球水熱平衡,向海洋輸送泥沙均是水循環的意義,但是古圃田澤的變遷并沒有體現這幾個方面,ACD錯誤。故選B。潮汐是海水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一天中可以觀測到兩次海水漲落。下圖為某地9月22日(農歷八月十五)潮汐時刻表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下次大潮出現的日期最接近() A.10月30日 B.10月7日 C.10月15日 D.10月22日11.下圖為某攝影愛好者在同一位置不同時刻拍攝的海灘照片,拍攝乙圖的時刻最可能是上圖中的() A.4:00 B.6:00 C.10:00 D.16:00【答案】10.B11.C【解析】【10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現象最為明顯,潮水漲的最高,落的最低,是觀潮的最佳時間,該地9月22日為農歷的八月十五,此時出現大潮,下一次出現大潮的時間為農歷九月初一,即15天之后,因此可推算出下次大潮出現的時間最接近10月7日。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11題詳析】結合照片可知,與甲圖相比,乙圖沙灘出露較多,潮水位低,沙灘游客數量多,適合沙灘活動,結合潮汐時刻表曲線圖可知,選項中10:00的潮水位較低,故最可能拍攝于10:00,C正確,ABD錯誤,故選C。干谷是指巖溶地區干涸的河道,地表水因滲漏而通過落水洞轉入地下,地表原來的河谷即變成干谷。當地面河轉入地下河時,河谷的前方常有石灰巖壁所阻,巖壁的腳下是地下河入口。完成下面小題。12.干谷中的落水洞所屬的地貌類型是() A.風成地貌 B.冰川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13.干谷反映出該地貌區的地理環境特點是()①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豐富②氣候干旱,多大風③巖石易溶于水,地表多裂隙④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在地下河發育的空間內還可能觀測到的地貌有() A.石筍、石鐘乳 B.溶溝、孤峰 C.石柱、石林 D.石林、石筍【答案】12.C13.C14.A【解析】【12題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干谷是巖溶地區干涸的河谷,地表石灰巖廣布,受流水溶蝕形成的落水洞屬于喀斯特地貌。故選C。【13題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干谷主要是地表水滲漏并通過落水洞轉入地下形成的干涸河谷,地表的巖石具有可溶性,地表多裂隙,并發育出較多落水洞,導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較豐富,①③正確。當地屬于喀斯特地貌,氣候濕潤,②錯誤。干谷地區不能反映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④錯誤。故選C。【14題詳析】結合上題可知,干谷主要發育在喀斯特地貌區,流水溶蝕形成地下河,在形成的地下空間內流水繼續溶蝕或堆積,形成如石筍、石鐘乳、石柱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溝和孤峰屬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故選A。下面左圖為樓蘭故城遺址附近的一種雅丹地貌景觀圖,右圖為樓蘭故城遺址周邊區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示雅丹地貌() A.排列走向與主導風向垂直 B.南方丘陵地區多有分布 C.主要受流水長期堆積形成 D.具有“頂平身陡”的特點16.樓蘭故城遺址附近雅丹地貌廣布,可推測出該區域地理環境特征是() A.氣候干旱,地表植被覆蓋率低 B.大風天氣較少,氣候溫和 C.降水季節變化小,地表徑流多 D.氣候嚴寒,地表凍土廣布【答案】15.D16.A【解析】【15題詳析】雅丹地貌主要受到風力侵蝕而形成,排列走向與主導風向相一致,A錯誤;南方丘陵地區多分布丹霞地貌,且南方地區風力作用弱,B錯誤;雅丹地貌間歇性受到流水侵蝕,C錯誤;雅丹地貌受風力侵蝕,形成溝槽,具有“頂平身陡”的特點,D正確。故選D。【16題詳析】地貌特征能夠反映出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樓蘭故城遺址附近雅丹地貌廣布,反映出當地氣候干旱,地表植被覆蓋率低,風力作用強,大風天氣多,A正確,B錯誤;如果地表徑流多,地貌都受流水作用影響,C錯誤;如果氣候嚴寒,地表凍土廣布,多發生凍融作用,形成凍融地貌,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圖1示意某地城區與郊區間近地面等壓面,圖2示意城區與郊區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比較圖1中①②③④四地氣壓大小關系。(2)在圖1中分別標出城區和郊區,并用箭頭補全城、郊近地面與高空間熱力環流。(3)若在圖2中P地建設一座煤電廠,判斷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答案】(1)大小關系:①>②=③>④。(2)(3)不合理。理由:煤電廠通過燃燒煤炭發電會產生大氣污染,風由郊區吹向城市,將污染物帶到城市內,會加重城市的環境污染。【解析】【小問1詳析】同一等壓面上氣壓值相等,故②=③;根據等壓面“上凸為高壓,下凹為低壓”的規律,可以判斷出近地面氣壓①>④(①處等壓面上凸,為高壓,④處等壓面下凹,為低壓);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升高,氣壓降低,所以氣壓①>②,④小于圖中與其同一垂直方向上等壓面上某點(故其小于②和③)。故①②③④四點氣壓大小排序是①>②=③>④。【小問2詳析】根據氣壓①>④,所以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氣流從①流向④;在垂直方向上,④處為低壓區(表明其氣溫高,應為城區),①處為高壓區(表明其氣溫低,應為郊區),故④處氣流上升,①處氣流下沉;高空氣壓形勢與地面相反,故高空水平方向上氣流從城區高空流向郊區高空。所以圖中熱力環流運動的方向是順時針。如下圖:【小問3詳析】本題結合城郊熱力環流,判斷出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城市,受城市風影響有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工廠應布局在下沉距離之外。煤炭發電廠會產生大氣污染,若在郊區P地建設有大氣污染物的煤電廠是不合理的,工廠排出大氣污染物會經近地面風從郊區流向城區,加劇城市污染。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23年4月6日,我國第39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考察隊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下面左圖示意考察隊乘坐的“雪龍2號”科考船返回時部分航線,右圖示意甲、乙、丙三地不同緯度海水鹽度隨深度變化。(1)描述“雪龍2號”科考船返程時途經海域表層海水溫度變化特點。(2)丙海域鹽度變化規律曲線是_____,說出判斷依據。_____(3)甲、乙、丙三地船舶吃水深度(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最小的位置是__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答案】(1)從極地行至赤道地區,海水溫度不斷上升;從赤道行至上海碼頭,沿途行經海域表層海水溫度不斷下降。(2)①丙位于副熱帶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表層海水鹽度最高。(3)甲甲緯度最高,海水密度最大【解析】【小問1詳析】海水溫度主要受太陽輻射影響,全球海水溫度大致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讀圖,“雪龍2號""科考船返程路線大致為:從極地地區到赤道地區再到亞熱帶地區(上海),途經海域表層水溫變化大致是先不斷上升后不斷下降。【小問2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層海水鹽度的變化規律表現出從副熱帶海區向赤道、極地海區下降。丙處在副熱帶海區,降水少,蒸發量較大,表層海水鹽度最大,①②③中①表層海水鹽度最高,應為丙海域鹽度變化規律曲線。【小問3詳析】一般情況下,海水密度越大,浮力大,輪船吃水深度越淺,海水密度越小,浮力小,輪船吃水深度越深。海水密度總體由低緯向高緯遞增,甲、乙、丙三地甲緯度最高,海水密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