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生學業發展質量評價鄠邑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情分析九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4.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涂寫在本試卷上無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在伯里克利當政時期,根據雅典民主制度,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的群體是A.外邦人B.成年男性公民C.奴隸D.全體居民2.年代尺是幫助學生掌握時空觀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圖中“?”處的內容是A.頒布《十二銅表法》B.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C.凱撒成為終身獨裁官D.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3.從但丁到莎士比亞,歐洲涌現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們勇敢地“從內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靈魂”,他們創作的文藝作品“客觀地呈現主觀感受”“我”“我們”出現的頻次明顯增加。這一現象表明歐洲出現了A.人文主義思潮B.“君權神授”理論C.三權分立學說D.進化論的觀點4.16~18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新作物是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它在16世紀中后期被引種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后來逐漸被歐洲人廣泛接受。下列事件中,與馬鈴薯被引種到歐洲直接相關的是A.手工工場出現B.文藝復興運動C.新航路開辟D.英國光榮革命5.“1820年,英國的手搖紡紗機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減至123000人,到1856年時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動力織布機的工作,但是許多人因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而陷入貧困。”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國工業革命后工人產生了抵觸情緒B.工業革命后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C.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出現新興工業部門D.環境惡劣導致從事手工勞動的人數減少6.下表為近代世界發生的部分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反映的主題是時間事件主要內容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87年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實行聯邦制、共和制1791年法國制憲議會制定憲法基本落實《人權宣言》原則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B.國王“統而不治”C.君主專制統治的最終瓦解D.國家統一的實現7.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是A.蘇克雷和佩雷斯B.華盛頓和林肯C.玻利瓦爾和圣馬丁D.章西女王和甘地8.1889年,明治政府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不得隨意逮捕公民,財產權受到保護,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權制止這些權利。同時規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總攬一切大權”。這說明明治維新A.推動了倒幕運動B.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C.加劇了民族危機D.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9.“科學的突破,技術的創新,新發明的涌現,對于工業革命的形成至關重要。第二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動下興起的。電磁學理論直接導致了電力工業的產生據此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A.需求增長刺激了新技術的發明B.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C.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D.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10.下圖是美國1922——1937年國民生產總值變化示意圖,其中1929——1933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美國南北戰爭B.第二次工業革命C.經濟大危機D.羅斯福新政下圖反映了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變化。據此可知,當時英國A.城市化進程加快B.貧富分化逐漸加劇C.生產力發展迅速D.環境污染日益嚴重12.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今天,全球大部分國家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或其他區域性的經濟集團。這種情況充分說明A.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然形成B.世界貿易組織的地位日益凸顯C.各國間的貿易壁壘進一步增加D.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加深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人類最早的文明誕生于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圖A古埃及被稱為是“的贈禮”。公元前18世紀,完成了兩河流域地區的統一事業,他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西歐封建社會時期,以為特點的圖B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14世紀中葉以后,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了。(4分)材料二農奴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全面現代化的標志,為3000多萬農民帶來自由,為資本主義關系和國家經濟現代化掃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軍事等領域進行了具有進步意義的改革,因此被稱為偉大的改革。——唐艷鳳《俄國農奴制改革法令解讀》(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俄國農奴制改革中解決“自由”和“土地”問題采取的具體措施。(2分)依據材料二,概括其對俄國現代化發展的影響。(1分)材料三國會于1938年2月通過了一項新的《農業調整法》,此法規定棉花、小麥、玉米、煙葉、大米等5種主要作物的生產者規定生產定額,并對那些耕種定額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農民給予補貼。為防止生產過剩,價格猛跌,政府還給予貸款,以便農民將準備出售的農產品暫時貯存,以待善價。——劉緒貽《羅斯福“新政”的農業政策》(3)依據材料三,歸納羅斯福新政時期農業政策調整的內容,(2分)并指出羅斯福調整農業政策的實質。(1分)14.(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到1860年,北方的經濟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南方。北方資產階級的發展要求更多的自由勞動力,而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限制了自由勞動力的供給,北方和南方因為奴隸制存廢而在經濟上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最終引發了美國內戰正是美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捍衛了資產階級民主,被稱為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沈佳敏《淺析美國內戰中黑奴解放問題》(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1分)分析美國內戰對美國社會發展的作用。(2分)(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材料二一戰導致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誕生。英、法在戰爭中消耗了大量財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金融剝削的中心。由于戰爭,列強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戰后初期,相繼爆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埃及的獨立運動等。——盧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現代歷史進程的深遠影響》①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3分)并指出戰后建立的新的國際秩序是什么?(1分)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直接由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引起的,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世界各國人民的同仇敵愾和英勇奮戰,是戰勝德、意、日軸心國的重要保證。——入江昭《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②材料三中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于哪一年?(1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有何影響?(3分)材料四核軍備競賽是冷戰的產物,并貫穿于冷戰的始終,構成美蘇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在核軍備競賽中處于優勢地位,核武器的數量與質量都有了明顯發展。蘇聯也不甘落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核武器。雙方劍拔弩張,不僅把美蘇兩國而且把整個世界帶到了核戰爭的邊緣。——趙學功、陳紅《肯尼迪、赫魯曉夫與美蘇核軍備競賽》(3)杜魯門在1947年的國會演說中出臺了什么政策?(1分)依據材料四,概括美蘇“核軍備競賽”的特點,(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世界的影響。(2分)(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大國爭霸的歷史發展中得到的啟示。(1分)1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中葉,德國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變化,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經過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他們共同創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文獻。(1分)指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1分)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能夠“共同創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的主觀原因。(2分)材料二列寧非常注重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運用于俄國的革命實踐。列寧認為,從國家的性質來看,俄國“還是軍事封建帝國主義”,沙皇專制統治還很盛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滿情緒強烈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非通過暴力革命不可。——姚永明《中俄(蘇)馬克思主義本土化比較研究》(2)材料二圖片所示事件發生后俄國建立了一個什么性質的國家?(1分)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國家代替資產階級國家非通過暴力革命不可”的原因。(2分)分析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實踐的關系。(1分)材料三某圖書目錄(節選)新經濟政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要求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和目的,就在于找到大工業和小農經濟的結合點,鞏固工農聯盟,鞏固蘇維埃政權,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物質基礎。——石銳楊《列寧新經濟政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3)補全材料三目錄中橫線處內容。(1分)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經濟政策的特點。(1分)分析新經濟政策實施的影響。(2分)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5BDACB6-10ACBDCAD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1)尼羅河;漢謨拉比;莊園;租地農場(4分)(2)措施: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通過贖買獲得土地。影響: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分)(3)內容:政府規定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定額,對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農民給予補貼,為防止生產過剩給予貸款。實質:國家對農業生產的干預和調整。(3分)14.(1)根本原因:奴隸制存廢問題。作用: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3分)(2)①影響:導致了帝國的瓦解,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改變了世界金融中心,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4分)②建立于1942年。影響:促進了國際合作,維護了世界和平,推動了人類進步。(4分)(3)杜魯門主義。特點:長期性,雙方劍拔弩張。影響: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但客觀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3分)(4)因素:霸權主義、強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