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學史方法及史學素養(yǎng)提升
?模塊導航,
考點聚焦:核心考點聚焦,有的放矢
重點專攻:知識點和關鍵點梳理,查漏補缺
難點強化:難點內容標注與講解,能力提升
提升專練:真題感知+精選專練,全面突破
<?>考點聚焦------------------------------------------
》核心考點聚焦
1、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2、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方法
3、歷史地圖的讀圖方式
<?重點專攻------------------------------------------
一、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概念
是先民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記述,是經過人們整理、而成的,與史實存
在一定O
(二)概況
1.反映人類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跡:..女蝸補天、伏羲畫卦、等。
2.反映早期社會發(fā)展狀況:炎帝和黃帝的傳說、,的禪讓、大禹治水等。
(三)歷史信息
1.炎帝、黃帝的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晚期黃河流域的社會發(fā)展狀況。
2.堯舜禹時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通過傳承,反映了遠古時代的原始民主。
3.大禹治水的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先民與進行的抗爭。
(四)認識
神話傳說與史實存在一定出人,但它們蘊含著一定的,我們通過,提取傳說中的
___________歷史成分。
二、了解歷史的途徑
(一)史料的分類
1.史料表現(xiàn)形式
(1):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文物、遺跡、遺址,大部分是考古發(fā)掘的,屬于第一手史料
1
(2)文獻(文字)史料:距離要研究的時代較近的人所寫的等典籍,屬于第二手史料
(3)圖片、影像史料:如新聞圖片、照片、紀錄片、影視資料等
(4)口述史料:指、、故事、史詩、俗諺、遺訓、、對話錄、采訪
記錄、座談錄音等
2.史料學術價值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特別是當事人或目擊者提供
的史料,可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一手史料包括、當時的照片、報道或宣傳畫;當
事人或親歷者的__________等
(2)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經過或研究以及詮釋的史料。常見的第二手史料包括后代記
載前代的史書或研究著作(如《資治通鑒》)歷史題材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根據(jù)歷史事件改
編的影視作品等
(二)史料的可信度
(1)第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比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高
(2)史料的可信度比文字史料和口傳或口述史料高
(3)距離歷史發(fā)生時間最近的史料可信度高
(三)各類史料的關聯(lián)
口述史料可以彌補,的不足,可以驗證文獻史料的真實性,糾正文獻史料的錯誤還
可以填補文獻史料記載的空白。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歷史史實
(四)獲取史料的途徑
(1)古代史:通過去檔案館、圖書館搜集古代的史書,記載類文獻資料:實地去歷史博物館、歷史遺址、
古代建筑、古村落等古代歷史遺跡:參與考古發(fā)掘,實地去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2)近代史:通過搜集歷史論著、歷史照片、歷史繪畫、歷史影像、歷史文物等:實地走訪重大歷史事件
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3)現(xiàn)代史:通過搜集歷史報刊、新聞報道、歷史影片、歷史讀物、美術音樂作品、圖書館和數(shù)字博物館
等:采訪還健在的老人: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五)如何運用史料
態(tài)度:;一分史料說一分話;、.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方法
(一)原則
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否,推動以肯定為主,阻礙以否定為主
(二)標準
是否順應;是否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動勺發(fā)展
(三)主要方法
2
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觀點和一分為二的方法,客觀公正地去評價歷史人物
用I勺觀點評價歷史人物
具體的事物具體分析,把歷史人物所做的事件放到中加以評價
【示例】評價秦始皇
贏政(秦始皇)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后
世影響深遠。但是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暴政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三、歷史地圖的讀圖方式
(-)地圖類型
1.看圖名:明確地圖的時間、主題、類型等;
2.關注圖例,觀察、識別地圖圖例的含義,例如都城、起義的地點、革命政權等具體的符號;
3.看圖中關鍵信息。如:
(1)疆域圖:重點觀察國家(政權)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區(qū)及四周邊界和范圍。
(2)農作物、手工業(yè)分布圖:重點觀察典型物產分布地、手工業(yè)中心及其具體位置。
(3)河流水利圖:重點觀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稱、位置及與其連接的河流。
(4)軍事類圖:主要包括戰(zhàn)爭形勢圖和進攻路線圖,重點觀察進攻方、進攻路線、戰(zhàn)場、戰(zhàn)役的位置名稱
及敵對
雙方的控制區(qū)域對比變化等。
(5)對外關系圖:重點觀察對外交往路線,尤其是陸路、海路交通出發(fā)點、所到達的區(qū)域、沿途的主要國
家和主要城市。
(二)解題技巧
技巧點撥
(1)審題干,找到問題切人點。
(2)帶著問題從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觀察地圖時要注意地圖名稱、圖例、相關的文字說明或地圖來源等。
通過地圖名稱確定圖片反映的基本內容,通過圖例找出地圖中的關鍵信息。
(3)把獲取的信息與所學知識、題干設問相結合,最終確定正確答案。
3
O>難點強化------------------------------------------
一、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歷史,尤其是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jù)
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建筑遺址、墓葬、碑刻、工具、武器、生活用品、藝術品等,反映人類活動的真實情況,為
人們探究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1.考古遺存中炭屑、燒骨、灰燼、燒石等的發(fā)現(xiàn)【反映了^1
2.考古遺存中陶器的發(fā)現(xiàn)。如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彩陶盆【可以】
3.考古遺存中笛、填、編鐘等的發(fā)現(xiàn)。如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反映了]
4.陶器、玉器等器物的各種裝飾紋樣的豐富和多樣性【反映了]
5.各種農作物(稻谷、粟、黍)的炭化種子,各種生活用具上豬、牛等動物的紋樣【反映了^J
6.遺址中出土的玉鉞。如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鉞【是]
6提升專練------------------------------------------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共42分。
1.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了不同類型的資料。資料中研究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最有力證
明是()
A.視頻:《人類起源——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上下五千年》
B.書籍:《中國通史》《易中天中華史》
C.地圖:《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
D.化石:“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頭蓋骨
2.相傳在黃帝時期,伶?zhèn)愔谱饕袈桑S帝的妻子嫖祖會堞絲,擅長紡織。考古學者在河南、陜西、山西、
甘肅、浙江等地發(fā)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蠶絲和絲織品等。由此可知()
A.傳說近乎神話,完全不可信B.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傳說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
C.傳說是真實的歷史D.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了黃帝的傳說都是真實的
3.目前人們了解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狀況的重要依據(jù)是()
A.神話傳說B.考古發(fā)現(xiàn)C.影視作品D.文獻記載
4.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證據(jù)是中國原始人類的()
A.傳說、遺址B.化石、遺址C.遺物、記載D.傳說、記載
5.《周易?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以下考古發(fā)現(xiàn)能夠印證記載中“舟楫”的
是()
A.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河南舞陽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慶巫山出土的筒形瓶D.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
6.史料在歷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史料的選擇至關重要。下列是一組考證中華文明起源的資料,最為
可信的依據(jù)是()
4
7.學習歷史需要了解和掌握歷史紀年方法。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的公元208年還可以表述為()
A.公元2世紀初B.公元2世紀末C.公元3世紀初D.公元3世紀末
8.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fā)了。公元前209年可以表示為()
A.公元前3世紀初B.公元前3世紀末C.公元前2世紀初D.公元前2世紀末
9.某書信朗讀節(jié)目第一期朗讀的是中國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書:公元前223年農歷二月,秦軍將士“黑夫”
和“驚”兄弟二人給大哥“衷”寫了一封信:“戰(zhàn)事不知要持續(xù)多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以推斷出()
A.該信是書寫在紙張上的B.信中“戰(zhàn)事”是為了統(tǒng)一全國
C.此家書寫于公元前3世紀前期D.該信是采用楷書所寫
10.《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戍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據(jù)1975
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由此可見()
A.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jù)B.《史記》內容均需考古證實
C.歷史真相永遠無法還原D.秦簡記載內容完全真實可信
11.下圖描繪了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該作品可用于研究()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A.漢與鮮卑的交往B,能夠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
C.山水畫派的形成D.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12.根據(jù)近代考古發(fā)掘,在臺灣臺南縣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質地、形狀同大陸東南沿海發(fā)現(xiàn)
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別是一種幾何形花紋的陶器,和福建一帶的原始文化有著相同的特征。
據(jù)此可以判斷,臺灣和大陸的聯(lián)系開始于()
A.史前時期B.堯舜時期C.夏商時期D.三國時期
13.歷史劉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如表是同學們擬定的調查報告的標題。據(jù)此判斷這次實踐
調查的關注點是()
5
?周口店遺址地質災害區(qū)搶險報告
?山頂洞人遺址動態(tài)信息及監(jiān)測預警觀察
?猿人洞保護建筑工程模型展覽
A.考古研究B.文物保護C.旅游規(guī)劃D.科技展覽
14.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是文明進步的基本條件。如果要考證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證據(jù)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
C.神農嘗草的傳說D.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鼎
15.“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史實與推論不相符合的是()
選項史實推論
A百家爭鳴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B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C赤壁之戰(zhàn)標志著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D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從此衰落
16.《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汞)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對皇陵遺址及周邊進行汞
含量測定,其結果(見下圖)成為確定地宮位置的重要依據(jù)。這表明()
①秦始皇北擊匈奴有了考古證據(jù)②秦始皇陵地宮位于外城墻之下
③該成果得益于考古學與化學的結合④考古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可以相互印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下圖是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時己經有較高的制陶技術B.當時的人們掌握了造船技術
C.印證了當時的文明程度D.證明了船就是黃帝的發(fā)明
18.半坡出土的陶城和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共同說明這一時期已()
A.使用磨制石器B.使用骨器C.出現(xiàn)原始音樂D.發(fā)明陶器
19.傳說中炎帝教民墾種、制陶、紡織、煮鹽,黃帝建造宮室、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堯鼓勵墾種。這些
6
遠古傳說()
A.無任何證據(jù),純屬美好的傳說B.有史料依據(jù),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C.無科學依據(jù),是后人的憑空想象D.有一定依據(jù),有待進一步證實
20.如圖是甲骨文“國”字的初體,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衛(wèi)“城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疆域十武器f甲骨文“國”
A.早期文字的史料價值B.注重血緣的宗法制度
C.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D.日益嚴峻的邊疆危機
21.歷史解釋是指對歷史史實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對郡縣制的敘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它分郡、縣兩級,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B.郡縣制是中央對地方政權進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秦朝建立后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D.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2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半兩錢衡器八斤銅權
內蒙古赤峰、陜西臨潼等地均有出土陜西西安、咸陽、臨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二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漢書?董仲舒?zhèn)鳌?/p>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qū)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
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xù)保存拓跋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
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統(tǒng)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
(1)史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jù),主要包括: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種類型。如圖所示
均屬于哪一類型的史料?它們見證了秦始皇鞏固大一統(tǒng)的哪兩項措施?
7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張。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該主張被采納后產生的影響。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北魏統(tǒng)治者”的“抉擇”是什么?這一“抉擇”產生了什么影響?
8
專題05學史方法及史學素養(yǎng)提升
T模塊導航一
考點聚焦:核心考點聚焦,有的放矢
重點專攻:知識點和關鍵點梳理,查漏補缺
難點強化:難點內容標注與講解,能力提升
提升專練:真題感知+精選專練,全面突破
O>考點聚焦------------------------------------------
?核心考點聚焦
4、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5、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方法
6、歷史地圖的讀圖方式
6重點專攻------------------------------------------
一、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
(一)概念
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記述,是經過人們整理、加工而成的,與史實存在一定出入。
(-)概況
i.反映人類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跡:盤古開天、女婿補天、伏羲畫卦、愚公移山等。
2.反映早期社會發(fā)展狀況: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堯舜禹的禪讓、大禹治水等。
(三)歷史信息
1.炎帝、黃帝的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晚期黃河流域的社會發(fā)展狀況。
2.堯舜禹時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通過禪讓制傳承,反映了遠古時代的原始民主。
3.大禹治水的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先民與自然災害進行的抗爭。
(四)認識
神話傳說與史實存在一定出人,但它們蘊含著一定的歷史信息,我們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提取傳說中的真實歷
史成分。
二、了解歷史的途徑
(一)史料的分類
1.史料表現(xiàn)形式
(1)實物史料: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文物、遺跡、遺址,大部分是考古發(fā)掘的,屬于第一手史料
9
(2)文獻(文字)史料:距離要研究的時代較近的人所寫的史書等典籍,屬于第二手史料
(3)圖片、影像史料:如新聞圖片、照片、紀錄片、影視資料等
(4)口述史料:指神話、傳說、故事、史詩、俗諺、遺訓、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錄、座談錄音等
2.史料學術價值
(I)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特別是當事人或目擊者提供
的史料,可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一手史料包括文物、當時的照片、報道或宣傳畫;當事人或
親歷者的日記等
(2)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經過后人修改或研究以及詮釋的史料。常見的第二手史料包括后代記載前
代的史書或研究著作(如《資治通鑒》)歷史題材小說(如《三國志通俗演義》)、根據(jù)歷史事件改編的
影視作品等
(二)史料的可信度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的可信度比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高
(2)實物史料的可信度比文字史料和口傳或口述史料高
(3)距離歷史發(fā)生時間最近的史料可信度高
(三)各類史料的關聯(lián)
口述史料可以彌補文獻史料的不足,實物史料可以驗證文獻史料的真實性,糾正文獻史料的錯誤還可以填
補文獻史料記載的空白。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共同印證歷史史實
(四)獲取史料的途徑
(1)古代史:通過去檔案館、圖書館搜集古代的史書,記載類文獻資料:實地去歷史博物館、歷史遺址、
古代建筑、古村落等古代歷史遺跡:參與考古發(fā)掘,實地去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2)近代史:通過搜集歷史論著、歷史照片、歷史繪畫、歷史影像、歷史文物等:實地走訪重大歷史事件
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3)現(xiàn)代史:通過搜集歷史報刊、新聞報道、歷史影片、歷史讀物、美術音樂作品、圖書館和數(shù)字博物館
等:采訪還健在的老人:利用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等
(五)如何運用史料
態(tài)度:去偽存真;一一分史料說一分話;孤證不立、多重互證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方法
(一)原則
歷史人物的活動是否推動歷史的發(fā)展,推動以肯定為主,阻礙以否定為主
(-)標準
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的發(fā)展
(三)主要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觀點和一分為二的方法,客觀公正地去評價歷史人物
10
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評價歷史人物
具體的事物具體分析,把歷史人物所做的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加以評價
【示例】評價秦始皇
贏政(秦始皇)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統(tǒng)一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
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
衡和車軌,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但是秦始皇推行嚴刑峻法,向人民征收繁重的賦
稅,其暴政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三、歷史地圖的讀圖方式
(-)地圖類型
1.看圖名:明確地圖的時間、主題、類型等;
2.關注圖例,觀察、識別地圖圖例的含義,例如都城、起義的地點、革命政權等具體的符號;
3.看圖中關鍵信息。如:
(1)疆域圖:重點觀察國家(政權)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區(qū)及四周邊界和范圍。
(2)農作物、手工業(yè)分布圖:重點觀察典型物產分布地、手工業(yè)中心及其具體位置。
(3)河流水利圖:重點觀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稱、位置及與其連接的河流。
(4)軍事類圖:主要包括戰(zhàn)爭形勢圖和進攻路線圖,重點觀察進攻方、進攻路線、戰(zhàn)場、戰(zhàn)役的位置名稱
及敵對
雙方的控制區(qū)域對比變化等。
(5)對外關系圖:重點觀察對外交往路線,尤其是陸路、海路交通出發(fā)點、所到達的區(qū)域、沿途的主要國
家和主要城市。
(二)解題技巧
技巧點撥
(1)審題干,找到問題切人點。
(2)帶著問題從地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觀察地圖時要注意地圖名稱、圖例、相關的文字說明或地圖來源等。
通過地圖名稱確定圖片反映的基本內容,通過圖例找出地圖中的關鍵信息。
(3)把獲取的信息與所學知識、題干設問相結合,最終確定正確答案。
11
O>難點強化------------------------------------------
二、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歷史,尤其是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jù)
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建筑遺址、墓葬、碑刻、工具、武器、生活用品、藝術品等,反映人類活動的真實情況,為
人們探究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1.考古遺存中炭屑、燒骨、灰燼、燒石等的發(fā)現(xiàn)【反映了先民會使用火】
2.考古遺存中陶器的發(fā)現(xiàn)。如河南三門峽出土的彩陶盆【可以燒煮食物、儲存食物和飲用水】
3.考古遺存中笛、填、編鐘等的發(fā)現(xiàn)。如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反映了音樂的發(fā)展】
4.陶器、玉器等器物的各種裝飾紋樣的豐富和多樣性【反映了先民的審美觀念】
5.各種農作物(稻谷、粟、黍)的炭化種子,各種生活用具上豬、牛等動物的紋樣【反映了原始的農耕生
活】
6.遺址中出土的玉鉞。如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鉞【是軍事指揮權的象征】
0>提升專練------------------------------------------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1小題,共42分。
1.某校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了不同類型的資料。資料中研究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最有力證
明是()
A.視頻:《人類起源一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上下五千年》
B.書籍:《中國通史》《易中天中華史》
C.地圖:《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
D.化石:“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頭蓋骨
【答案】D
【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考古學者根據(jù)發(fā)掘的古人類化石進行研究,而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
證據(jù)。對遺址、化石等進行考古研究,是了解原始人類生產和生活最可靠的證據(jù),也是最有力的證明,D
項正確;視頻是經過人后期加工的影視作品,不能作為研究歷史的最有力證明,排除A項;地圖《中國境
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可以了解原始人類的分布狀況,但不是最有力的證明,排除C項;書籍是人寫
的,具有個人感情色彩,不能作為最有力的證明,排除B項。故選D項。
2.相傳在黃帝時期,伶?zhèn)愔谱饕袈桑S帝的妻子嫖祖會堞絲,擅長紡織。考古學者在河南、陜西、山西、
甘肅、浙江等地發(fā)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蠶絲和絲織品等。由此可知()
A.傳說近乎神話,完全不可信B.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傳說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
C.傳說是真實的歷史D.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了黃帝的傳說都是真實的
【答案】B
【解析】據(jù)題干“相傳在黃帝時期,伶?zhèn)愔谱饕袈桑S帝的妻子嫖祖會堞絲,擅長紡織。考古學者在河南、
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發(fā)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蠶絲和絲織品等”可知,這說明傳說中蘊
12
含著一定的歷史信息,表明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傳說具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C是正確的選項;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B項。
3.目前人們了解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狀況的重要依據(jù)是()
A.神話傳說B.考古發(fā)現(xiàn)C.影視作品D.文獻記載
【答案】B
【解析】歷史的史料來源大致有考古發(fā)現(xiàn)、神話傳說、影視作品、文獻記載等。關于遠古原始人類生產、
生活的狀況,最真實的史料是考古發(fā)現(xiàn)。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甚至連語言都是非常簡單的,那時的歷
史只能靠科學家根據(jù)遺址發(fā)掘出來的化石、使用過的工具以及遺留物等進行科學研究來得知。選項B符合
題意。故選:Bo
4.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證據(jù)是中國原始人類的()
A.傳說、遺址B.化石、遺址C.遺物、記載D.傳說、記載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了解歷史的途徑的歸納。了解歷史的途徑有文字記載、歷史文物印證、歷史遺跡證明、
歷史遺址證明等。其中了解歷史最可取的證據(jù)應該是歷史遺址、化石。故選B項。
5.《周易?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以下考古發(fā)現(xiàn)能夠印證記載中“舟楫”的
是()
A.遼寧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河南舞陽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慶巫山出土的筒形瓶D.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舟楫”與船有關,只有D項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與船有關。所以能夠印證
記載中“舟楫”的考古發(fā)現(xiàn)是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故選D項。
6.史料在歷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史料的選擇至關重要。下列是一組考證中華文明起源的資料,最為
可信的依據(jù)是()
【答案】C
【解析】一般來說,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當時
所產生的。可以作為直接研究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
釋。C項屬于考古發(fā)現(xiàn),屬于第一手史料,C項正確;ABD項都是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BD項。故選C
項。
7.學習歷史需要了解和掌握歷史紀年方法。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的公元208年還可以表述為()
13
A.公元2世紀初B.公元2世紀末C.公元3世紀初D.公元3世紀末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常來說,一個世紀是指100年,而世紀的計算方法是以公歷紀年為基礎。
具體世紀換算公式為百位數(shù)上加1,如:公元208年換算成世紀就是公元3世紀初,C項正確;排除ABD
項。故選C項。
8.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fā)了。公元前209年可以表示為()
A.公元前3世紀初B.公元前3世紀末C.公元前2世紀初D.公元前2世紀末
【答案】B
【解析】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去掉后兩位,余下的數(shù)字加1。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shù)值越小年
代越晚,數(shù)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shù)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公元前209年為可以表示為公元前3世紀末。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項。
9.某書信朗讀節(jié)目第一期朗讀的是中國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書:公元前223年農歷二月,秦軍將士“黑夫”
和“驚”兄弟二人給大哥“衷”寫了一封信:“戰(zhàn)事不知要持續(xù)多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以推斷出()
A.該信是書寫在紙張上的B.信中“戰(zhàn)事”是為了統(tǒng)一全國
C.此家書寫于公元前3世紀前期D.該信是采用楷書所寫
【答案】B
【解析】材料“公元前223年農歷二月”反映的是戰(zhàn)國晚期,當時秦國軍隊快要統(tǒng)一全國,故B符合題意;
公元前223年是戰(zhàn)國晚期,而我國是西漢才有植物纖維紙,排除A;公元前223年是公元前3世紀后期,
排除C;當時秦國字體是小篆,楷書是東漢末期才出現(xiàn),排除D。故選B項。
10.《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戍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據(jù)1975
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由此可見()
A.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jù)B.《史記》內容均需考古證實
C.歷史真相永遠無法還原D.秦簡記載內容完全真實可信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史記》記載,陳勝、吳廣前往戍邊,為大雨所阻,按法律應該斬首,情急之下,揭竿而
起。但據(jù)1975年湖北云夢出土秦簡記載,因大雨延期,根本不會斬首”可知,《史記》的記載與湖北云夢
出土秦簡記載的內容是不一致的,這說明史學研究需要多重證據(jù),A項說法正確;BCD三項與材料信息不
符,均排除。故選A項。
11.下圖描繪了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該作品可用于研究()
14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A.漢與鮮卑的交往B.能夠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
C.山水畫派的形成D.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圖片描寫張騫出使西域拜別漢武帝的場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
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
礎,可知作品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B項正確;圖片反映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并未反映漢與鮮卑
的交往,排除A項;一張圖片作品,不可能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排除B項;圖片未涉及畫派藝術,排除
C項。故選D項。
12.根據(jù)近代考古發(fā)掘,在臺灣臺南縣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質地、形狀同大陸東南沿海發(fā)現(xiàn)
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別是一種幾何形花紋的陶器,和福建一帶的原始文化有著相同的特征。
據(jù)此可以判斷,臺灣和大陸的聯(lián)系開始于()
A.史前時期B.堯舜時期C.夏商時期D.三國時期
【答案】A
【解析】根據(jù)近代考古發(fā)掘,在臺灣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如在臺灣臺南縣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
土的彩陶,質地、形狀同大陸東南沿海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別是一種幾何形花紋的陶器,
和福建一帶的原始文化有著相同的特征。這充分表明了臺灣和大陸在新石器時代就有著密切的文化聯(lián)系,A
正確。故選A項。
13.歷史劉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如表是同學們擬定的調查報告的標題。據(jù)此判斷這次實踐
調查的關注點是()
?周口店遺址地質災害區(qū)搶險報告
?山頂洞人遺址動態(tài)信息及監(jiān)測預警觀察
?猿人洞保護建筑工程模型展覽
A.考古研究B.文物保護C.旅游規(guī)劃D.科技展覽
【答案】B
【解析】B,依據(jù)“地質災害區(qū)搶險”“預警”“保護建筑”的信息,可知材料體現(xiàn)的是古代文物的保護問題,故
B正確。ACD,三項所述均與圖文信息無關,排除ACD。
14.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是文明進步的基本條件。如果要考證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證據(jù)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
C.神農嘗草的傳說D.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鼎
【答案】B
【解析】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農作物的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fā)展,是我國原始農業(yè)
出現(xiàn)的重要標志。選項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證明了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地之一,選項B的史料最可信,
符合題意;A屬于打制石器,C屬于神話傳說,D屬于手工業(yè)成就,都不是最可靠的證據(jù)。故選:Bo
15
15.“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表中史實與推論不相符合的是()
選項史實推論
A百家爭鳴為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B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C赤壁之戰(zhàn)標志著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D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從此衰落
【答案】C
【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與孫權、劉備聯(lián)軍戰(zhàn)與赤壁,聯(lián)軍用火攻的方法大敗
曹軍。赤壁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
定都洛陽,東漢結束,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9年,孫權稱帝,國
號吳,后定都建業(y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史實與推論不相符合,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依據(jù)所學可知,
ABD三項史實與推論相符合,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
16.《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汞)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對皇陵遺址及周邊進行汞
含量測定,其結果(見下圖)成為確定地宮位置的重要依據(jù)。這表明()
①秦始皇北擊匈奴有了考古證據(jù)②秦始皇陵地宮位于外城墻之下
③該成果得益于考古學與化學的結合④考古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可以相互印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據(jù)材料“考古工作者對皇陵遺址及周邊進行汞含量測定”表明考古學與化學的結合,根據(jù)材料“《史
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以水銀(汞)為百川江河大海’”和考古的結果表明考古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可以相
互印證,③④正確,C項正確;圖示與匈奴無關,排除有①的,排除AD項;材料沒有涉及秦始皇陵地宮的
位置,排除有②的,排除B項;故選C項。
17.下圖是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時己經有較高的制陶技術B.當時的人們掌握了造船技術
C.印證了當時的文明程度D.證明了船就是黃帝的發(fā)明
16
【答案】D
【解析】
在新時期時代的黃河流域,已經掌握了成熟的彩陶制造工藝,船形彩陶壺是其中的代表性文物,出土于陜
西寶雞,屬于仰韶文化。故A說法正確。這個陶壺呈船形,且結合所學可知,當時中國的先民,已經開始
懂得造船的方法,故B說法正確。船形彩陶壺反映了當時的彩陶制造水平,也證明了當時的人懂得造船,
也就是印證了當時的文明程度,故C說法正確。根據(jù)這個文物,不足以證明船就是黃帝的發(fā)明,故D說法
錯誤。故選D。
18.半坡出土的陶填和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共同說明這一時期已()
A.使用磨制石器B.使用骨器C.出現(xiàn)原始音樂D.發(fā)明陶器
【答案】C
【解析】知道陶堀和骨笛的發(fā)現(xiàn)共同說明這一時期已出現(xiàn)原始音樂。故C正確。陶填和骨笛的發(fā)現(xiàn)共同說
明這一時期已出現(xiàn)原始音樂,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19.傳說中炎帝教民墾種、制陶、紡織、煮鹽,黃帝建造宮室、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堯鼓勵墾種。這些
遠古傳說()
A.無任何證據(jù),純屬美好的傳說B.有史料依據(jù),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C.無科學依據(jù),是后人的憑空想象D.有一定依據(jù),有待進一步證實
【答案】D
【解析】遠古傳說是在文字發(fā)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
述。遠古傳說有夸張也縊藏著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不可全信,也不可完全否定它,有一定依據(jù)、有待進
一步證實,故D正確;ABC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
20.如圖是甲骨文“國”字的初體,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衛(wèi)“城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考設計師考試時間管理試題及答案
- 風險管理中的利益相關者溝通試題及答案
- 美術課外活動安排與組織計劃
- 課外知識拓展活動安排計劃
- 城市交通與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趨勢重點基礎知識點
- 城市交通規(guī)劃知識產權咨詢重點基礎知識點
- 管理者的自我反思與提升計劃
- 2024年泉州升華實業(yè)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屆山東省棗莊市第四十一中學七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吉安市吉州區(qū)社會福利院招聘筆試真題
- 《湯姆索亞歷險記》測試題(含答案)
- 工廠實驗室規(guī)劃和建設
- 2025年國家保密基本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MOOC】金融法學-浙江財經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DB32T 3293-2017 企業(yè)專職消防隊建設和管理規(guī)范
- 道路施工交通分流方案終版
- 小班社會活動歡慶六一
- GB/T 44902-2024木工機床安全共同性要求
- GB/T 44828-2024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檢測方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 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孕產醫(yī)療保險(互聯(lián)網2023版A款)費率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