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泰安一中高二月考)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太史公讀《秦記》,至犬戎敗幽王,周東徙洛邑,秦襄公始封為諸侯,作西
畤用事上帝,僭端見矣。禮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
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義,位在藩臣而臚于郊祀,君子懼焉。及文
公逾隴,攘夷狄,尊陳寶,營岐、雍之間,而穆公修政,東竟至河,則與齊
桓、晉文中國侯伯侔矣。是后陪臣執政,大夫世祿,六卿擅晉權,征伐會盟,
威重于諸侯。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于戰功矣。三
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務在強兵并敵,謀詐
用而從衡短長之說起。矯稱蜂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秦
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比于戎翟,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論秦之德義不如
魯衛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勢利
也,蓋若天所助焉。或曰“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
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故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
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
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復見者
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
其文略不具。然戰國之權變亦有可頗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
異變,成功大。傳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
也。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
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
材料二: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
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
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
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
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
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節選自司馬遷《報任安書》)
【注】①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諸侯、功臣時,以竹符為信證,剖分為二,君
臣各執其一。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
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詩書A所以B復見者C多藏人家D而史記E獨藏F周室G以故滅。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賓,把……當作賓客,與《師說》“吾從而師之”的“師”用法相同。
B.用,因為,與《勸學》“用心一也”的“用”意思相同。
C.遜,謙遜,與成語“毫不遜色”的“遜”意思不相同。
D.之,“六國之盛自此始”與“藏之名山”的“之”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禮》對天子和諸侯的祭祀規格作了明確規定,而秦國雖臣屬于周王室,
卻在祭祀上與天子平起平坐,其僭越犯上之心已經初現。
B.田常殺齊簡公,諸侯列國本應武力討伐,卻無動于衷,這表明各國已經把
注意力轉移到保存本國實力,壯大軍事力量上來。
C.司馬遷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事實本末,
推究成敗之理,得出王朝興衰成敗的關鍵在于地理形勢的結論。
D.《史記》全書分五體,百三十篇,任安來信時《史記》尚未完成,但規模
已具。司馬遷正因為“惜其不成”,所以受宮刑而無怨恨。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矯稱蜂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4分)
(2)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4分)
14.司馬遷對秦王朝歷史的分析,體現了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
一家之言”的創作意圖,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小題。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唐】杜甫
鄭公樗②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
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踐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注:①鄭十八虔(qidn):即鄭廣文,十八是鄭的排行。安史之亂,陷叛軍中,
祿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稱病,并暗中與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載(757年)十
二月,陷叛軍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貶臺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
之一。②樗(chU):落葉喬木,質松而白,有臭氣。此指無用之才。③散:指無
用之才。④萬里:指臺州。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作者寫鄭虔已經兩鬢斑白,往往借酒消愁,自稱是老畫師,可見他年
老而不得志。
B.作者雖和鄭虔是好朋友,但不虛美不掩惡,直言他老而無用,側面體現了
二人關系親密。
C.鄭虔因身陷叛軍的緣故而被朝廷定罪,作者認為他被定罪過重,因而對朝
廷頗有微詞。
D.路途遙遠,朋友老去,作者擔心一別就成永訣,可見二人友誼之深,不同
于一般的送別。
16.明人顧宸在《杜律注解》中說,“古人不以成敗論人,不以急難負友,其
交誼真可泣鬼神”。請結合本詩,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3小題,6分)
17.
1、《屈原列傳》中用","兩
個句子高度評價《離騷》的主題宏大、言近旨遠。
2、賈誼的《過秦論》中表現陳涉起義的巨大影響力,寫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
頃刻間燃成燎原之勢的兩句是:,。
3、《伶官傳序》結尾,作者總結出“,”
的歷史教訓,強調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絕不僅僅限于伶人。
參考答案:
10.CDG(句意為:《詩》《書》之所以重新流傳于世,是因為大多收藏于人
家,而各國國史專門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毀滅了。“者”后斷開,
即C處;“詩書所以復見
者”與“多藏人家”構成完整的原因分析,故D處斷開;“史記獨藏周室”,
主謂結
構,句意完整,其后斷開,即G處。)
ll.A(A項錯誤,“賓”,通“接”,排斥;“師”,意動用法,以……為師。B
項正確,句意:秦國完成帝業是因為有雍州當大本營/因為用心專一。C項正
確,成語“毫不遜色"的''遜",差、不及。D項正確,“六國之盛自此始”
的“之”,結構助詞。)
12.C(司馬遷沒有將王朝興衰成敗的關鍵歸結于地理形勢。)
13.(8分)(1)各種謊言騙局蜂擁而出,立誓詞盟約卻不講信用,即使互派人
質,剖符為憑,還不能相互約束。(“矯稱”“蜂出”“信”各1分,句意
1分)
⑵那么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之債,即使千萬次地遭受侮辱,難道會后
悔嗎?(“償”“責”“雖”各1分,句意1分)
14.(5分)①司馬遷推究秦國常雄諸侯、吞并天下的進程與原因,提出“戰
國之權變亦有可頗采者”的觀點,體現了“通古今之變”;②司馬遷對秦吞
并天下提出“蓋若天所助焉”的慨嘆,體現了其“究天人之際”的史識。③
客觀評價秦王朝的功過,否定漢代學者詆毀秦朝的耳食之見,體現了“成一
家之言”。(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答對三點給5分。)15.B(“一
語雙關”“明朗開闊”錯誤。)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太史公研讀《秦記》,看到上面記載犬戎部族擊敗殺死周幽王,周王室往東遷
都到洛邑,秦襄公開始被封為諸侯,就建造西畤來侍奉天帝,這表明秦國越
位犯上的苗頭已經顯現了。《禮經》上說:“天子才有權祭祀天地,諸侯只
能祭祀本國封區內的名山大川。”當時,秦國夾雜著西戎北狄的民風習俗,
把兇暴乖戾擺在前面,將仁德道義放在后頭,地位處在捍衛王室的臣屬行列,
卻在祭祀規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對此感到后怕。到秦文公,越過隴山,
驅逐戎狄,祭祀陳寶,開發了岐山到雍地這片地區,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
東部國境擴展到黃河西岸,就與齊桓公、晉文公這些中原霸主勢均力敵了。
此后,家臣執掌國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獨攬晉國的大權,無
論征伐還是會盟,威勢都在諸侯之上。到田常殺掉齊簡公而自任齊相,諸
侯卻無動于衷不予討伐,這標志著海內已經圍繞怎樣保持本國的軍事實力
來爭斗了。韓趙魏終于到最后瓜分晉國,田和也吞滅將齊據為己有,六國并
立的局面由此開始了。首要之務在于壯大軍事力量,兼并對方,因而權謀詐
術得到普遍應用,合縱連橫的學說也相繼興起。各種謊言騙局蜂擁而出,
立誓詞盟約卻不講信用,即使互派人質,剖符為憑,還不能相互約束。秦
國起初只是一個偏遠小國,中原各國都排斥它,把它比作戎狄。但從獻公以
后,一直在諸侯中稱雄。論起秦國的德義,還不如魯衛兩國中那些兇暴乖戾
的人;計量秦國的兵力,也不如三晉強大,最后卻吞并天下,這不一定就
是因為秦國憑據天險,攻守方便,地理形勢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對它有所扶
助似的。有一種說法認為:“東方是萬物萌生的地方,西方是萬物最后成熟
的地方。”據此看來,開創事業的人必定出現在東南,獲取勝利果實的人常
常誕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興,成湯在亳地崛起,周人建立王朝是
因為有豐鎬作根據地去討伐殷商,秦國完成帝業是由于有雍州當大本營才日
益強大,漢朝興盛是從巴蜀漢中開始的。
秦國已經統一天下,就焚燒《詩》《書》,而各國國史被燒得更厲害,因為書
中有諷刺譏笑秦國的地方。《詩》《書》之所以重新流傳于世,是收藏的
人家很多,而各國國史專門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毀滅了。可惜
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紀》傳下來,又不寫明日月,內容簡略也不完
整。但是,戰國關于變通和應急的對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為什么非上
古不可呢?秦國奪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相應調整對策,建
樹的功業非常巨大。傳世的典籍強調說:“效法后王。”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后王距離自己近,當代民俗的變化也和后王那個時期差不多,道理講
起來淺顯明白,容易推行。一般的讀書人局限于平常聽到的那點東西,看
見秦朝高居皇帝寶座的時間很短促,不考察它本身發展的全過程,就都恥
笑它,不敢說,這和用耳朵吃東西沒有什么兩樣,真可悲呀!
材料二: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
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
下至于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
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研究自然現象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貫通古往今
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
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我確
實想完成這本書,把它(暫時)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傳給跟自己志同道合
的人,再讓它廣傳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之債,即使千萬
次地遭受侮辱,難道會后悔嗎?然而,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
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15.B
16.①鄭虔安史之亂中陷于叛軍,平叛后被朝廷定罪貶謫臺州,這是其仕途之
“敗”。(1分)作者并未因此而否定他,而是認為朝廷定罪不公,(1分)表達
了作者對朝廷功過不分、處分過重的憤慨之情(1分)。
②鄭被貶臺州,倉皇上路,這是其人生之“急難”。(1分)作者沒有因此對
老朋友避而不見,卻因沒有當面送別而遺憾,甚至希望與他九泉之下繼續交
友(1分)表達了作者對老朋友的真摯友誼及暮年貶謫的同情。(1分)
17、(1)《屈原列傳》中用“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兩個
句子高度評價《離騷》的主題宏大、言近旨遠。
(2)賈誼的《過秦論》中表現陳涉起義的巨大影響力,寫農民起義的星星之
火頃刻間燃成燎原之勢的名句是: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3)《伶官傳序》中,作者總結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歷史教訓,強調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絕不僅僅限于伶人。
(萊州一中月考)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
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
久而社稷安矣。
(節選自西漢?賈誼《過秦論》)
文本二:
后梁太祖開平元年,荊南留后高季昌為節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
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復業。二年冬十月,依政進士梁震過江陵,高季
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榮宦,必欲使之參謀議,
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
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乾化二年,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廣之。
乾化三年,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莊宗同光元年,高季昌聞帝滅梁,避唐廟諱,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
四月,梁震薦前陵州判官貴平孫光憲于季興。季興為艦,欲攻楚。光憲諫日:
“荊南亂離之后,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吾之
弊,良可憂也。”季興乃止。二年春,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
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之。
帝怒,將步騎四萬討之。高季興求救于吳,吳人遣水軍援之。三年春,遣六
軍使袁詮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季興大敗,高季興寢疾,命其子從誨
權知軍府事。
丙辰,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舍近臣遠,非計也。”乃因
楚王殷以謝罪于唐,帝許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高從誨性明達,親禮賢士,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
王屬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墜其業,吾老矣,不復事人矣。”乃為之筑室于
土洲,從誨時過其家,自是悉以政事屬孫光憲。
臣光曰:孫光憲見微而能諫,高從誨聞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夫何亡
國敗家喪身之有?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氏據荊南》)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高季興A既得B三州C請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弟J為之K不許
11.對文中加點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與《燕歌行》中“鐵
衣遠成辛勤久”的“鐵衣”相同。
B.“始有生意”的“生意”與《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的“響應”
都屬于古今異義。
C.“以嗣王屬我”中的“屬”,與《屈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
的“屬”意思不同。
D.“見微而能諫”中的“見”與《蘇武傳》中“見犯乃死”的“見”意
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梁覆滅后,高季昌改名季興,打算親自入朝覲見后唐君主,沒有得
到允許,于是大量制造戰艦,想攻打楚國,最后被孫光憲勸阻。
B.夔州刺史潘炕罷官時,高季興領軍突擊,殺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領了夔
州城。第二年楚王殷派袁詮率軍攻打荊南,被擊敗。
C.高季興的兒子高從誨承襲爵位之后,認為唐近而吳遠,舍棄近的國家
卻臣服遠的國家,不是長遠之計,于是向后唐請罪,獲得正式任命。
D.高從誨把梁震當兄長一樣對待,而梁震因為自己年事已高、高從誨沒
有荒廢先王遺業,請求退居。高從誨留不住他。
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荊南亂離之后,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吾
之弊,良可憂也。
(2)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帝許之。
14.高季昌據荊南時的治國之道與文本一賈誼所提倡的治國之道有何不同?
請簡要概括。
三、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尋隱者韋九
朱灣
尋得仙源訪隱淪,漸來深處漸無塵。初行竹里唯通馬,直到花間始見人。
四面云山誰作主,數家煙火自為鄰。路旁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篇點題,交代入山尋訪隱者韋九。“仙源”“無塵”極寫其隱
居之處的清幽。
B.頷聯緊承上文,描述尋訪途中所見所聞:修竹林中僅能通馬,行至花
間才見人家。
C.頸聯具體描寫韋九居處的環境:四面云山環繞,環境優美;幾戶煙火
人家相鄰,生活過得自由自在。
D.詩歌雖沒有直接寫到隱者韋九其人,但通過其居處的描寫,讀者自可
想見其為人。
16.詩歌的尾聯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
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而導致屈原有怨氣的直接原因是屈
原","。
(2)《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的武器與九國相比的句子是:
(3)《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寵幸伶人而亡國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豈獨伶人也哉?”
(4)《李憑箜篌引》中,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麗
的神話世界來表現音樂世界的美妙,與《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詩句是:
(5)《書憤》中的“,”兩句,慨嘆世
事艱難,追述了作者年輕時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
參考答案:
10.CGK
11.D
12.A
13.(1)荊南遭受戰亂以來,依賴您使士兵和百姓修養生息,(荊南)才開
始有生機。如果又和楚國成為仇敵,其他國家趁我們空虛疲乏之際(前來侵
犯),實在讓人擔憂。
(2)于是通過楚王殷向后唐謝罪,后唐明宗答應了他的請求。
14.①高季昌據荊南時的治國之道:懂得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善于納諫。
②賈誼則提倡君主要借鑒歷史,更要根據當代情況,變化適時。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
后唐明宗沒有答應。
“高季興既得三州”中,“高季興”為主語,“既得”為謂語,“三州”為
賓語,句子結構完整,所以C處斷開;
“朝廷”既是“不除刺史”的主語,又是“請”的賓語,本句省略主語“高
季興”,所以在“刺史”后G處斷開;
“自以子弟為之”的主語是“自”,“不許”的主語應為“后唐明宗",在
“不許”前斷開,即K處。
故選CGK?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白衣”,借代,指平民;/“鐵衣”,借代,指征夫。句意:(我)
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側就可以了。/身披鐵甲的征夫,不知道守衛
邊疆多少年了。
B.正確。生意:古義,生機;今義,做買賣。/響應:古義,像回聲一樣應和;
今義,用言語行動表示贊同、支持某倡議口號等。句意:(荊南)才開始有生
機。/天下人如同云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和他。
C.正確。“囑”,囑托,托付;/寫作。句意:(他)將您托付給我。/屈原編
寫的草稿尚未定稿。
D.錯誤。意思不同。看見/表被動。句意:孫光憲看到細微的過失能夠進諫。
/受到侮辱才去死。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沒有得到允許,于是大量制造戰艦,想攻打楚國”無中生有,強加因果,
由原文“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薦前陵州判官貴平孫光憲于季
興,使掌書記。季興大治戰艦,欲攻楚”可知,原文沒有“沒有得到允許”
的表述。
故選Ao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休息”,使……修養生息;“生意”,生機;“良”,實在,確實。
(2)“因”,通過,經由;“謝罪于唐”,狀語后置,向后唐謝罪;“許”,
答應。
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①高季昌據荊南時的治國之道:由原文“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
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復業”可知,高季昌懂得安撫百姓,恢復生產;由原文
“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季興大治戰艦,欲攻楚。光憲諫
曰:‘荊南亂離之后,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
吾之弊,良可憂也。'季興乃止”可知,高季昌愛惜人才,善于納諫。
②由原文“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
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可知,賈誼則
提倡君主不僅要借鑒歷史,更要根據當代情況,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
參考譯文:
文本一:
俗話說:“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
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
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
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
文本二:
后梁太祖開平元年,荊南留后的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
到城池殘破被毀壞,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離失所的百姓,百
姓于是都能夠恢復農業生產。開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進士梁震經過江陵,
高季昌愛惜他的才能學識,將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為判官。梁震說:
“我向來不羨慕榮華仕祿,您不認為我愚笨無知,一定要讓我參與謀劃議事,
(我)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側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職。”
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讓(他)擔任謀士,稱(他)為前輩。乾化二年,于是便上
奏朝廷請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擴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
艘戰船,作為進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漸無法制約(他)。
后唐莊宗同光元年,高季昌聽說后唐滅了后梁,為避后唐廟諱,改名為李興,
打算親自入朝(覲見)。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興舉薦前陵州判
官貴平人孫光憲,(高季興)讓(孫光憲)擔任書記一職。高季興大造戰船,準
備進攻南楚。孫光憲勸諫道:“荊南遭受戰亂以來,依賴您使士兵和百姓休
養生息、,(荊南)才開始有生機。如果又和楚國成為仇敵,其他國家趁我們空
虛疲乏之際前來侵犯,實在讓人擔憂。”高季興于是作罷。天成二年春天,
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后唐
明宗沒有答應。夔州刺史潘炕被罷官,高季興便率領軍隊突然進入夔州城中,
殺死防守士兵并占領了夔州城。后唐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股權投資無人駕駛合作協議
- 蔬菜大棚種植與農村金融服務合作協議
- 工業機器人生產線租賃與自動化生產系統合同
- 股權轉讓及企業并購整合與品牌重塑協議
- 互聯網游戲用戶數據保密及內容管理協議
- 先進物流倉庫管理員勞務派遣協議
- 企業官方小紅書賬號內容運營與品牌推廣服務協議
- 防洪應急培訓
- 護理并發癥培訓
- 鋼筋材料采購合同(2篇)
- 建筑中級職稱《建筑工程管理》歷年考試真題題庫(含答案)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公共管理學黎民講義
- 初三數學總復習教學策略課件
-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表(可打印最全版本)
- 結晶葡萄糖生產工藝簡介課件
- 危大工程驗收記錄表(模板工程)
- 中班科學活動:風車轉轉轉課件-2
- 醫院職能部門監管及持續改進記錄表(DOC57)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2022年教學教材《石油裂解與乙烯》精品優秀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