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東三省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1頁
歷史-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東三省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2頁
歷史-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東三省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3頁
歷史-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東三省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4頁
歷史-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東三省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高三3月份聯合考試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屈家嶺遺址,位于江漢平原。近年來考古學者在這里發現了多組因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除水壩外,還包括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構成要素。據此可知,屈家嶺文化時期A.出現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B.具備精耕細作的農業特征C.具有一定的社會組織能力D.形成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2.春秋時期管仲建議齊桓公實行“賑狐寡,收貧病”“慈愛百姓”的政策。齊桓公成為諸侯霸主以后,在與諸侯的盟會中還向各國提出效仿實行此政策。這說明A.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B.諸侯國間文化交流頻繁C.治國理政突出民本理念D.儒家仁政思想影響深遠3.下圖是唐朝的青釉鳳首龍柄壺,此壺既吸取了波斯薩珊王朝(226-642年)金銀器造型的特點,又融入了我國傳統的龍鳳裝飾藝術,集塑貼、模印、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于一體。這反映出唐朝的青釉鳳首龍柄壺A.佛教本土化趨勢加強B.中華文化因包容而發展C.陶瓷技術因佛教傳播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4.宋代湖州地區的某些村落中,已不乏“遞年以桑蠶為業”的農戶。蘇州太湖洞庭山方圓數十里,“多種柑橘、桑麻,糊口之物,盡仰商販”。材料意在說明此時江浙地區A.農業出現專業化經營B.基層市場蓬勃涌現C.傳統生產結構多樣化D.自然經濟走向解體5.下表是清代政府纂修《大清一統志》概況。這可以用來佐證,清朝時期時間長城以外的“三北”(西北、北部、東北)包含在內,強調“中外一家”以昭示疆域"一統無外之盛"為宗旨,繼續塑造"中國"疆域廣闊的空間觀念將西北、北部完全納入"大一統"疆域版圖之中,特別突出C.君主專制制度已經達到了頂峰B.史學研究促進了國家統一進程D.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得到加強6.19世紀70年代后維新派開始辦報梁啟超在辦報實踐中提出:“所貴乎報館之著述者,能以語言文字開將來之世界也?!辈⒄f:“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報館其導端也……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報館愈多者,其國愈強?!庇纱丝梢?,梁啟超辦報旨在A.改革教育培養人才B.開啟民智救亡圖存C.宣傳西學維護統治D.實業救國發展經濟7.1912年初,女性為爭取參政權利掀起了女權運動。在此影響下,一些大城市紛紛興辦女子學校,如上海創立了“女子法政學堂”,以培養婦女參政人才、儲備日議院之選為宗旨。此種現象折射出A.民主革命運動推動社會變遷B.婦女參政推動政黨政治建立C.學堂選官符合女子參政需要D.北洋政府重視女性法政教育8.全面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建立了文協、劇協、音協、美協、文聯、各級文救會等文藝團體,它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泛進行宣傳演出活動,根據地的文藝運動普遍開展起來。材料所述做法旨在A.擴大革命統一戰線C.滿足社會娛樂需求B.堅持井岡山的道路D.激發民眾抗戰熱情9.下圖是1949-1963年我國人口出生率變化曲線示意圖。其中1962年到1963年出生率迅速反彈的主要原因是A.戶籍管理變革B.三線建設開展C.國民經濟調整D.鞏固政權需要A.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11.在巴克特里亞王國(公元前3世紀建立,位于今天的阿富汗)蒂拉丘地遺址中發現的一座阿佛洛狄忒金像,整體造型呈現出明顯的希臘風格,但眉心白毫、眼部特征與豐滿圓潤的面容、體態則又具有印度風格。這種藝術風格12.7世紀中葉,日本通過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國家,將貴族的私地私民均收歸國有,行班田收授之法,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所授之田不準買賣。這一規定旨在A.限制幕府勢力B.穩定統治基礎C.發展莊園經濟D.模仿唐朝制度是由貴族政權所賦予。米蘭達意在B.強化民族國家意識14.1850年,德國的鐵路有6000公里,而到1875年則增至27000公里,其他經濟部門也幾乎同步得到了高速發展。德國出現這一發展變化的原因是③國內市場的統一④民主化改革一詞并逐漸成為國際熱詞。這反映出A.發展中國家崛起逐漸影響國際格局B.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處于衰落的過程C全球化浪潮沖毀了各區域集團組織D.國際社會徹底拋棄歐洲中心論思想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陵位置的爭議。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又在霸陵發掘了23座動物殉葬坑--漢文帝的地下苑囿。閱讀材料,完成下江村大墓在距離鳳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專家發現了該墓平面為“亞”字形大墓?!皝啞弊中卧跐h代是頂級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江村大墓地表無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銅印、余件,銅器和鐵器數量較少器較小,與史載漢文帝遺詔中所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相吻合。銅印章刻有“車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隸書文字,表明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這樣的官署、府庫大約有100多個,領導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級別的墓主人。據此,江村大墓最終被確定為漢文帝霸陵,西漢十一座帝陵名位問題全部解決?!幾詫O曉波《霸陵之謎:“江村大墓”發掘始末》“漢文帝的地下苑囿”發現動物種類共計11個屬種,均為珍稀野生動物,既有現在仍生活在南方熱帶或亞熱帶的動物如印度野牛、馬來驥和綠孔雀,也有“秦嶺四寶”中的三寶——金絲猴、大熊貓、羚牛,其中,虎、馬來驥、牦牛、印度野牛在陜西省屬首次發現。從目前發掘次發掘出土的動物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以及《漢書》《山海經》等古文獻中基本都能找到。史書記載,漢文帝特別愛好狩獵,這種把生活設施置于陵園之內的埋葬制度,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是關中地區秦后期和西漢時期陵基葬制的一大特點。——摘編自胡松梅等《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皇家苑囿——霸陵與南陵出土珍禽異獸及其意義》8世紀中葉后,阿拉伯的軍事擴張基本停止。隨著帝國局勢的穩定,統治階級迫切希望吸收先進文化,遂開展大規模的學術翻譯活動。阿拔斯王朝初期,波斯薩珊王朝時代的古籍已被譯為阿拉伯文,涉及文學、歷史、宗教等內容。隨著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交往的密切,印度的許多文獻也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涉及宗教、哲學、數學和天文,著名的阿拉伯數字即由印度人發明。正規大量的翻譯活動開始于阿拔斯王朝的“百年翻譯運動”。在巴格達的智慧宮翻譯館里,翻譯工作在該運動的第二個時期(814—934年)達到頂峰。這期間,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蓋倫等人的作品大半被譯為阿拉伯文,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幾约{忠《阿拉伯通史》中華近代文明的發展與翻譯活動息息相關。1839年廣州禁煙期間,林則徐曾組織人摘譯《各國律例》《地理大全》等書,從中了解西方法律和地理。1874年,英國傳教士傅蘭雅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并在徐壽等中國譯家的配合下譯出西學書籍129種,涉及物理、化學、天文、數學、地礦等學科,受到清政府嘉獎。1897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大同譯書局,其宗旨為“首譯各國變法之書……以備今日取法”。此后,維新派書局翻譯出《瑞士變政法》《英國憲法史》等書。嚴復則將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學》以《天演論》為名翻譯過來。梁啟超、嚴復等人在翻譯的選材、規則、人才培養等方面有突出貢獻,但他們在一些書籍的翻譯上奮在著有選擇、有取舍、有評論、有改(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和中國晚清時期翻計活動的不同之處。(8分)歐洲移民遷徙運動,既有美國的“拉力”作用,又有歐洲的“推力”影響。由于產業革命的迅猛發展,導致歐洲開始發生生產過剩的周期性危機。歐洲各國意識到人口外流可以減輕國內人口過剩的負擔,因而逐漸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從18世紀末開始,美國的工業革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急需大量熟練技工和廉價勞動力。此外,美國的西進運動,更為移民開辟了無限廣闊的前景。19世紀上半期,不少人為逃避歐洲國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為美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摘編自陸月絹《19世紀上半期歐洲人向美國移民的歷史分析》二戰后,美國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傳統潛能大爆發的表現。大批的外來科技人才對美國的貢獻讓美國政府嘗盡甜頭,聯邦政府出臺的《1952年移民法》規定“全部移民限額中的50%用于引進美國急需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類人才”。如今,美國人口除了有各種族土著外,還包括歐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亞洲移民,不同種族的移民體現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團體,并由小團體之間的摩擦、碰撞而創造出更繁榮的經濟文化景象。移民帶來的多元文化讓美國社會更具多樣性和更加注重平等、民主。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不斷涌入美國,這些移民所獲得的成就,逐漸打破了白人在美國社會中的霸權。摘編自朱學敏《淺析美國多元化文化對美國社會發展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拉力”和“推力”的兩個角度分析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歐洲移民遷徙運動產生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移民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8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所示為近代以來國內某鋼鐵企業的發展大事記。時間設計年產8萬噸鐵、6萬噸鋼的龍煙鐵礦公司的石景山煉廠(今首鋼資建設,全部采用美國技術裝備,設備國內領石景山煉廠因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施工停滯而不得不延期投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龍煙鐵礦公司,并更名為農礦部龍煙礦務日軍侵占石景山煉廠,并對其實行軍事管理;日占期間,石景山煉廠共產鐵26萬余噸,其中23萬余噸被運至日本本土。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管,將龍煙鐵礦劃歸資源委員會華北鋼鐵有限公司管轄,改名龍煙鐵礦。由華北人民政府接管,成為解放區第一家恢復生產的現代鋼鐵企業。總產值指標在全國首創"基本建設投資大包干自主研發的頂燃式熱風爐技術出口盧森堡;實行上繳利潤遞增包干"承包制被國務院批準授予投資立項權、資金融通權和外貿自主權;創辦了企業主體開始逐步搬遷至唐山重新投產,2010年,老廠區全面停老廠區部分工業遺址經改造后,成為北京冬奧會競賽場地之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企業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煉一條啟示,自擬論題,并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知識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C【解析】根據材料,屈家嶺文化時期出現了多組因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說明當時社會組織能力強大,需要依靠較為有效的管理機制才能落實,這體現出屈家嶺文化具有一定的社會組織能力,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水利系統,不能說明當時出現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排除A項;精耕細作的農業特征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與材料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材料中只提到屈家嶺遺址,沒有體現中華文明起源2.C【解析】根據材料,春秋時期管仲建議齊桓公實行霸主以后推廣此政策,體現了統治者重民愛民的民本思想,C項正確。材料中僅是政策的提出,沒有體現社會保障制度發展完善,而且時間也不符合,排除A項;材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沒有體現儒家仁政思想影響深遠,波斯金銀器造型的特點,又融入了我國傳統的龍鳳裝飾藝術,符合中國人審美,體現出中華文化因包容性而發展,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趨勢,材料中沒有體現傳統的產業結構和基層市場的出現,排除D項。民族地區的管理,體現了政府致力于鞏固統一,強化國家統一的觀念,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史學研究和6.B【解析】根據材料"閱報愈多者,其人愈智的,均排除。7.A【解析】根據材料,1912年初,受辛亥革命和民國建A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對政黨政治的推動,排除B8.D【解析】根據材料在全面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建立的文藝團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泛進行宣傳演出活動,旨在激發民眾的抗戰熱情,D項正確。革命統一9.C【解析】根據所學,1962—1963年間出生率的原因是受八字方針的影響,國民經濟調整,經濟逐漸三線建設是1964年開始我國在中西部地區進行的大規10.C【解析】材料中體現了鄧小平在1978年9月份就時的實際,所以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原則,C項正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排除A項;1992年南方談話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排除B11.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金像兼有希臘和印度的風確。一座金像不足以表現中亞文明的繁盛,排除A12.B【解析】大化改新使古代日本進入了封建時代,且的統治基礎與經濟基礎,B項正確。大化改新時期沒13.B【解析】材料體現了米蘭達對盧梭啟蒙思想的改時拉丁美洲正在進行獨立運動,其目的并不是消弭民14.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實,①錯誤;19世紀后期德國資產階級民主化改革屬于政治領域,與材料內容關系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熱那亞”,在任何情況下都意識形態,同時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們的生意”,可見此時的蘇俄通過采取靈活的措施專注于國內的經濟恢復與建設,說明其國家政策具有靈活性,B項正確。這一時期蘇俄還沒有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排除A項;材料信息是列寧指導代表團在即將參加的熱那亞會議中如何對待西方國家,并不能因此斷定與西方的意識形態斗爭松弛,排除C項:此時蘇俄在進行新經濟政策,首要任務是恢復經16.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全球南方主要指第三世界文帝時代厲行節儉。(任答三點6分)(2)歷史價值:是研究漢代帝陵制度、漢代皇家化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為文獻記載的皇家苑囿動物種類提供考古學證據:有助于研究遺址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為研究王公貴族生活提供重要資料。(任答三點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出土了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余可知,為文獻記載的皇家苑囿動物種類提供考古學證遺址周圍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根據材料“史書記內的埋葬制度"可知,為研究王公貴族生活提供重要譯上存在取舍、改造現象。(任比其中兩個不同點(2)歷史影響:促進了西方學說在中國的廣的發展提供思想資源;有利于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任答三點6分)【解析】(1)不同之處:據材料一“隨著帝國局勢的穩近代文明的發展與翻譯活動息息相關。1839年廣州倫等人的作品大半被譯為阿拉伯文,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和材料二“梁啟超、嚴復等人在翻譯的些書籍的翻譯上存在著有選擇、有取舍、有造的現象”可以得出前者相對忠實原文,后者在部分書籍的翻譯上存在取舍、改造現象。(2)歷史影響:據材料二“從中了解西方法律和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翻譯活動促進了西方學說在中國利于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工具的進步;西進運動的影響。(3分)“推力”:勞動力過剩(人口壓力);移民政策的改變;政治和宗教迫害。(3分)主思想的發展。(8分)息并結合所學從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的進步、西進運動的影響等方面回答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歐洲移民遷徙運動產生的背景在“拉洲各國意識到人口外流可以減輕國內人口過剩的負教迫害等方面回答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歐洲移更具多樣性和更加注重平等、民主。越來越多的有色論題:中國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