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務: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_第1頁
會計實務: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_第2頁
會計實務: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_第3頁
會計實務: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_第4頁
會計實務: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控建設不能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針對企業內控建設與風險管理,任正非先生有段話說得特別質樸,“小企業不要去講太多方法論,如果小企業采用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論,專家講得云里霧里,你搞不懂。你就是真心誠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賣出去的。只要真心誠意去對客戶,改進質量,一定會有機會。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復雜。”

從來就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內控模式,只有符合公司發展階段的內控標準。內控建設應該先求實用,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達成目的就不要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小微企業基本上沒有成文的規章制度與內控條文,難道他們就沒有內控嗎?非也。

給大家說一個牛肉面館完善內控的例子,應該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

兩口子開了個面館,請了一位師傅做牛肉面,師傅月工資5000元。

不久,顧客就有了抱怨,原因是師傅每次放的牛肉太少。少放牛肉,不是因為師傅想給老板省錢,而是因為牛肉放得少,顧客來得就少,他的活就輕松一些。

兩口子很快調整了策略,決定按賣出去的牛肉面份數給師傅提成。很快問題又來了,男老板發現師傅給顧客碗里放的牛肉越來越多了。牛肉放得多,顧客自然開心,牛肉面賣得就多,師傅的提成就高。

可牛肉放得多了,牛肉面就不掙錢了。怎么解決呢?理論上,最佳的辦法是按賣牛肉面的利潤給師傅分成。師傅對此不同意,理由是他不清楚牛肉和面條的采購成本,信息不對稱。小小的牛肉面館顯然不可能做到有規范的會計核算,有可信的采購監督。最后,女老板站出來說話了,繼續按賣出去的牛肉面份數提成,但是做牛肉面的最后一道工序——放牛肉,要由她來操作。

應該說,牛肉面館的女老板是睿智的,她用最務實、最經濟的方式解決了激勵約束不對稱的問題。相較于牛肉面館的規模與實力,這樣的內控手段顯然優于復雜的制度設計。

企業的實際管理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小微企業的老板只需要管住銀行Ukey就管住了公司的資金風險,又何必一定要會計與出納崗位分離。等到公司發展壯大了,老板管銀行Ukey的模式影響管理效率時,才需要在內控設計上求新求變。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內控建設是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小公司為了追求決策上的高效,更多地是依賴于老板的眼光與責任心。老板的評判標準就是內控,老板的眼光就是內控。等到公司做大了,老板一個人就看不過來了。這個時候制度和內控就成了老板眼睛的延伸。制度和內控越完備,等于老板的眼睛看得越全面、越深入。

公司的內控建設有階段性,不宜滯后于公司的發展階段,也不宜超越公司的發展階段。

內控建設滯后于公司發展階段,會加劇公司的風險。內控建設超越了公司的發展階段,等于自設路障、自廢武功。公司建立內控固然要有戰略預見性,將眼光盡量向前延伸,但這種戰略預見性應該是有限度的。試圖一步到位,建立內控長效機制的設想是不現實的的,也是危險的。姑且不論預見性是否準確,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值得商榷:

1

內控搞得特別復雜,必然會增加許多控制節點,勢必降低運作效率;

2

內控如果事無巨細都要防范風險,會增加管理成本。

小公司盲目更風學習一流企業的內控模式,最后幾乎都會搞成繁瑣哲學,弊大于利。

內控與效率、內控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矛盾體。很大程度上,加強內控會降低效率,會增加成本。管理需要做的是將矛盾體變成統一體,這是帶有辯證色彩的命題。

2017年9月,任正非在倫敦財務風險控制中心(FRCC)聽取貿易合規和金融合規匯報會上,提醒相關部門和人員,“金融合規的目標也是多產糧食,而不是影響或阻礙糧食的生產”,“凌駕于業務之上,不服務多產糧的風險控制,是危險的!本位主義有可能為了嚴格控制風險,讓莊稼里寸草不生”,“絕不允許為了風控,為了個人業績,把業務逼上梁山”。

任總明確指出,“合規的目標也是多產糧食,而不是影響或阻礙糧食的生產。法律上有風險和障礙的地方,不能一概說No,而是要找到合規的解決方案,指導一線如何合規地把業務做成,最終目標還是要緊緊鎖在‘多產糧食’上。”任總的這一觀點明確了內控不能孤立存在,以求自我完善,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損害效率,無視成本。

如何把內控與效率、內控與成本的關系統一起來,最好的思路就是內控要照顧到公司的具體實際,與公司的發展階段合拍,設計理念要接地氣。內控建設應始終堅持務實原則,成熟的先擬定、急用的先擬定。內控設計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在執行過程中與公司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即可。

每次到企業講授《向華為學財務管理》課程,總有一些企業高管會提出想學華為最新的管理模式。我總是耐心地勸說,不要學華為最新的管理,而應學華為15年前的管理。原因在于華為現在已經實現了國際化、規范化運作,你的公司層次不夠,華為現在的管理精髓你學不來,也學不像。反倒是15年前華為由草根向國際化、規范化過渡,這樣的境況與很多發展中企業相似,華為那時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學習借鑒。

小編寄語:會計學是一個細節致命的學科,以前總是覺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