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單元檢測卷-附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陜南曬秋別樣美。如圖所示,村民晾曬辣椒時,將辣椒鋪開,晾曬在向陽通風的地方。這里用到的加快蒸發的方法是()A.提高液體溫度 B.增大液體的表面積C.加快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 D.以上三種方法都應用到了2.把如圖裝碎冰塊的試管插入裝碎冰塊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燒杯,當燒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試管中的冰塊將()A.能夠熔化一部分 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 D.無法確定3.如圖是某同學煮餃子的情景,請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煮餃子時,我們可以看到鍋面上會產生大量的“白氣”,這是液化現象B.水沸騰后,為了使餃子更快煮熟,我們可以用加大火力的辦法C.煮餃子時,鍋中冒出的水蒸氣造成的燙傷要比熱水燙傷更嚴重D.油炸餃子比水煮餃子需要的溫度更高,是因為油的沸點更高4.下列有關物態變化現象成因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①圖中草葉上的“露珠”是天空下的雪熔化形成的B.②圖中菜葉上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華形成的C.③圖中的“樹掛”是樹葉上的水凝固形成的D.④圖中高速公路上的“大霧”是地面上的水升華形成的5.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并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器材的安裝順序是由上而下B.兩次實驗中水會同時沸騰是因為水的質量不同C.燒杯中的水沸點低于100℃是因為酒精燈火力不夠大D.第6min分鐘后,水不會發生蒸發現象6.如圖所示,常溫下的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杯口分別蓋有玻璃片a、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A.a、b的上表面 B.a、b的下表面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7.為保證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路基的穩定性,鐵路兩側安裝了許多封閉的中空熱棒。如圖所示,熱棒下端插在凍土中,內部填充低沸點的液態氨,利用氨的物態變化給凍土降溫,把凍土中的熱量“搬運到”熱棒上端,通過散熱片向空中放熱,從而使凍土保持穩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氨在熱棒下端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B.氨在熱棒上端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C.應使用隔熱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熱棒D.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態水替代液態氨8.小雨同學“五一節”期間借助廚房的簡易器材完成了一項實踐性作業:自制霜。如圖所示,她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放在一鋪有濕抹布的桌面上,過一段時間后小雨發現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現,拿起易拉罐時發現濕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對實驗現象進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鹽后極易熔化,熔化過程吸收熱量B.濕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易拉罐下端的溫度高于0℃D.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凍肉放置在空氣中,一會兒表面上結了一層霜,這層霜和實驗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二、填空題9.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工作原理是液體的規律。圖中溫度計的示數是。10.夏天,人站在電扇下感到涼爽,這是因為電風扇加快了人身體汗液的;若將一干燥的溫度計放在電扇下吹,則溫度計的示數將。11.火箭發射前,需要在發射臺下的導流槽內注入大量的水,如圖所示。火箭點火后,高達3000℃的火焰從底部噴涌而出,槽中的水將在瞬間發生(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并(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從而起到保護發射臺的作用。12.如圖所示實驗。向外拉動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幾乎全部(填物態變化名稱)成為了乙醚蒸氣;再向里推動活塞,可以觀察到又有液態乙醚出現了,這說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13.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化雪”過程的物態變化是,在這個過程中雪要(選填“吸熱”或“放熱”),從而使周圍環境的溫度(選填“升高”或“降低”)。14.2019年元旦剛過,南湖公園舉辦了“雪之夢—復興之夢”雪雕作品展,如圖所示為雪雕作品之一,在0℃以下的極寒天氣里雪雕以(填物態變化名稱)方式逐漸變小,游客們不易發覺這樣的微小變化,這一物態變化過程需要選填“吸”或“放”)熱。15.小明在探究物態變化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已知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為℃在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為113.5℃。上述設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選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發生現象。如圖7丙,小明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了下列實驗: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丙所示。實驗中,水中大量的氣泡是由干冰形成的。(后兩空填物態變化的名稱)三、實驗題16.在“探究冰熔化的特點”的實驗中,裝置如圖甲所示。(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選填“A”“B”或“C”)的位置。為使冰塊均勻受熱,應選用(選填“大冰塊”或“碎冰”)進行實驗;(2)實驗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冰的溫度為℃;(3)圖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第6min,處于(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冰熔化時需要吸收熱量,溫度;(4)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里,最低氣溫可達-50℃,根據表格所提供的數據(1個標準大氣壓下)可知,此時應選用(填“酒精”或“水銀”)溫度計。物質凝固點/℃沸點/℃酒精-11778水銀-3935717.如圖所示是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要完成這個實驗,如圖甲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順序進行(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調整鐵圈確定高度時(選填“需要”、“不需要”)點燃酒精燈。(2)小明用圖甲裝置先后做了兩次實驗,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①、②兩條圖線。由圖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為℃,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保持;還可得出第②次實驗燒杯中的水量比第①次實驗的(選填“少”或“多”)。(3)小明同學為進一步探究液體沸騰規律,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甲、乙溫度計分別測量燒杯和試管中水的溫度,從燒杯中水溫達到90℃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直至水沸騰并持續加熱一段時間,根據加熱時間和溫度變化,在丁圖像中描出點如圖。①請你在丁圖像中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②根據繪制的丁圖像,當甲溫度計的示數達到℃時,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沸騰時要熱。③當丙圖中乙溫度計示數達到100℃后,示數保持不變,但試管中的水始終沒有沸騰,其原因是。④當小明在燒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能夠沸騰,說明加入食鹽后水的沸點(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參考答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