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1頁
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2頁
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3頁
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4頁
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分地區上學期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含

答案)

文言文閱讀

四川省綿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山陽王君墓志銘

顧炎武

往余在吳中,常郁郁無所交,出門至于淮上,臨河不渡,彳旁徨者

久之,因與其地之賢人長者相結,而王君起田最與余善,自此一二年

或三四年一過也。王君與余同年月生,而長余二十余日,其行事雖不

同而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是非好惡無不同者。雖不學古而暗合

于義,仁而愛人,樂善不倦,其天性然也。生八歲而孤,事母孝,事

其兄恭,其居財也有讓"少為帖括之學,及中年,豫閉戶不試,0家頗

饒,每受人之負,折券不較,以是其產稍落。而四方賓客至者,未嘗

不與之周旋。當余在太原,而余友潘力田死于杭,系累其妻子以北。

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蒼頭①以見王君。王君曰:“我

固聞之。寧人②嘗與我言,潘君力田,賢士也,不幸以非命終。而寧

人之友之弟,則猶之吾弟也。”迎而舍之。比其歸也,則曰:“家破矣,

可奈何!吾有女年且笄,將婿子。”間二年,耒遂就婚。王君與耒非

素識也,特以寧人之友故,而余在遠,弗及為之從臾也。每為余言:

“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漸衰,可已矣!幸過我、筑,一切居處器用,

能為君辦之。"逡巡未果,而別君之日,持觴送我大河之北,留一宿,

視余上馬,為之出涕,若將不復見者。乃明年,余遂有山東之厄,而

海、岱以南地大震,君亦為里中兒所能敢,意不自得。又明年六月庚

午,君卒。

惟君生平以朋友為天倫,其待余如昆弟,而余以窮厄蹇連,無能

申大義于詐愚凌弱之日者。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約而不獲與之分宅卜

鄰同晨共夕;其終也,又不獲視其含殮,而撫其遺孤。吁,可悲矣!

君諱略,字起田,淮安山陽人。家清江浦之南,卒時年五十七。娶方

氏,子一,寬。將以卒之某年某月其日葬于某地之先至,而子婿耒以

狀及寬書來,是不可以無銘。

(節選自《顧炎武集》)

【注】①蒼頭,奴仆,家人。②寧人,即顧炎武,他原名絳,字

寧人。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要加句讀處的字母

按順序填寫到答題卡上的橫線處。

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約而不獲與之分宅卜鄰同晨共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門至于淮上”和“至于泰安”(《登泰山記》)兩句中的“至

于“含義相同。

B.“而王君起田最與余善”和“善假于物也”(《勸學》)兩句中

的“善”含義不同。

C.“留一宿”和“謝公宿處今尚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

中的“宿”含義不同。

D.“而撫其遺孤”和“小學而大遺”(《師說》)兩句中的“遺”

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吳中之時,和當地的賢人長者相互交好,在這些人中,

王起田與他的關系最好。

B.王起田八歲喪父,對待母親非常孝順;他不慕名利,中年之

后,沒有再去參加科舉考試。

C.王起田與潘力田情誼深厚,潘力田去世后,其弟潘耒投奔起

田,起田感念過往招其為婿。

D.王起田去世后,作者收到了潘耒的行狀和王寬的書信,認為

應該為王起田撰寫墓志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家頗饒,每受人之負,折券不較,以是其產稍落。

(2)幸過我卜筑,一切居處器用,能為君辦之。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

莫不被教。有志尚者,遂能磨礪,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

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

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

農商,差務工伎,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

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議論得失,蒙然張口,

如坐云霧;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

生愧辱哉!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

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

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魏武,老而彌篤,此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

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世人婚冠未學,

便稱遲暮,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

行,猶賢乎暝目而無見者也。

古人勤學。梁世彭城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

之,然明夜讀。綺以才華,殊蒙禮遇,終于金紫光祿。義陽朱詹,好

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猶不廢業,卒成學士,

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孝元所禮。此乃不可為之事,亦是勤學之一人。

夫文字者,墳籍根本。世之學徒,多不曉字:讀《五經》者,是

徐邈①而非許慎。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至見服虔、張

揖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篇》)

【注】①徐邈:晉代學者,著有《五經音訓》,被尊為宗師。后

文提到的許慎為東漢學者,編撰了《說文解字》,被稱為“字圣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3分)

然A人B有坎壤C失于D盛年E猶F當G晚學H不可自棄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礪,文中指磨煉,與“金就礪則利”(《勸學》)一句中“礪”

字的用法相同。

B.專利,文中形容人的專注、敏銳,與現代社會所說的“專利

(權)”用法不同。

C.禮,文中的意思、是尊重、禮遇,與成語“禮賢下士”中“禮”

字的含義相同。

D.小學,文中指文字學,與“小學而大遺”(《師說》)中的“小

學”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針對士族子弟不務學業、無所事事的現象,文章指出不同行

業的人都應做到業有所專,這與《師說》中“術業有專攻”的說法有

一定的相似性C

B.曹操從少到老學習不倦,是“學不可以已”的寫照;曾子、荀

子的學習經歷和最終成就表明,只要有向學之心,成年后發憤也可以

有為。

C.劉綺和朱詹是勤學改變人生的典型,他們家境貧寒,一個燃

草照明夜讀,一個吞果實和廢紙充饑,都沒有放棄學習,最終憑借才

華得到重用。

D.有的求學之人推崇徐邈而非議許慎,對《通俗》《廣雅》之類

的書不屑一顧,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語音只是文字的枝葉,字義才是

文字的根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以及教材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荀子?勸學》)

14.笫二段提出的學習觀對你有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3分)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學年上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

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先生名鼐,字姬傳。少家貧,體羸多病而嗜學。從父范,諸子中

獨愛先生,令受業苧川,尤善海峰。四庫館開,劉文正公、朱竹君學

士咸薦先生,遂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先生乃

乞養歸。

歸里后,主梅花、鐘山、紫陽諸講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

及門為幸。有來問,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雖學術與先生異

趣者,見之皆親服。紀文達撰《四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

妄。先生貌清灌,神采秀越,澹榮利,有超世之志。王蘭泉稱其藹然

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禮恭親王薨,遺教必得姚某為

家傳。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軌劉海峰繼之。論

者謂:“望溪之文質,恒以理勝;海峰以才勝,學或不及;先生則理

與文兼至J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稱“桐城派;

(節選自《清先正事略選》)

材料二

曩者,鼐在京師,程吏部、周編修語曰:“為文章者,有所法而

后能,有所變而后大。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

桐城乎?“鄒又聞諸長者曰:“康熙間,方侍郎名聞海外。劉先生一

日以布衣走京師,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

邑子劉生,乃國士爾。'"聞者始駭不信,久乃新知先生。今侍郎沒,

而先生之文果益貴。然先生窮居江上,無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

世之英少,獨閉戶伏首幾案。年八十矣,聰明猶強,著述不輟,斯世

之異人也已。

鼐之幼也,嘗侍先生。及長,受經學于伯父,學文于先生。游宦

三十年而歸,伯父前卒,不得復見,而猶得數見先生。先生亦喜其來,

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每窮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為之壽,鼐適在揚州,思念先生,書

是以寄先生,又使鄉之后進者,聞而勸也。

(節選自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自望溪方氏A以文章稱B海內C上接D震川E推文家F正軌G劉

海峰H繼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父,“從”指堂房親屬,“從父”指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

父。

B.善,友好、親善,與《勸學》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義

不同。

C.其……乎,大概,表推測的語氣,與《師說》中“其皆出于

此乎”語氣不同。

D.諸,相當于“之于”,與《愚公移山》“投諸渤海之尾”的“諸

”意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姚鼐幼時家中貧困,體弱多病,但很喜愛讀書,四庫館開設

時被舉薦為纂修官,書編成后便自請回家奉養父母。

B.有論者稱“桐城派”中望溪的文以理取勝,海峰的學識或許

趕不上姚鼐,但以文采取勝,而姚鼐則文理兼備。

C.方望溪任侍郎時,劉海峰將文章呈給他看,得到了高度贊賞;

后來方望溪去世,劉海峰的文章得到了更高的評價。

D.姚鼐年少時曾跟隨海峰先生學習文章,與他尤為親近,后來

辭官回鄉也常與他往來,兩人時常談論文章到半夜。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王蘭泉稱其藹然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4

分)

(2)年八十矣,聰明猶強,著述不輟,斯世之異人也已。(4分)

14.姚鼐回鄉講學四十年,為不么士子們都以能到他門下拜師受

業為榮?(3分)

四川省內江市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末檢測語文試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

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爾。”貞元十六年,

中書舍人高鄙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

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

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臣有嫌其出位,

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

江州司馬。初以勛庸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亦能

順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

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

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鰻遭接,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

索寞。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凈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

八節灘,為游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晏

如也。自號“醉吟先生”,作傳。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

士二與胡呆、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

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公詩以六義為主,

不尚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行賈售于我國相,率篇百金,

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穗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

與劉賓客齊名,曰“用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

如撥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有《白

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實為《六帖》,及述作詩格法,

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并行于世。

(選自《唐才子傳》,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3分)

初A來B九江C居廬D阜峰E下F作草堂燒G丹H今尚存。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弱冠、古時漢族男子20歲束發加冠,舉行冠禮,以示成年,

但還比較年少,體猶未壯,故稱“弱”。

B.“召拜翰林學士”“轉中書舍人”“召遷刑部侍郎”中的“拜、

轉、遷”均指官職調動。

C.“日相招致”中的“日”是“每天”的意思,與《勸學》中“君

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的“日”意義和用法相同。

D.艱難,文中指“艱澀難懂的詞句”,與右甫《登高》中“艱難

苦恨繁霜鬢”的“艱難”意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居易才華橫溢。名聲未起時,去京城游玩,當時的名流顧

況開始取笑他,后閱讀了他的詩卷又對他予以高度肯定和贊揚。

B.白居易知恩圖報,敢于發聲°當時有盜賊刺殺了宰相,白居

易第一個上疏皇帝,請求抓捕盜賊,是因為宰相曾經幫助過他,讓他

不至于暴露街頭。

C.白居易懷才不遇,內心苦悶。忠誠耿直卻多次遭到排斥,被

重新任用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做官的心情低沉落寞。

D.白居易詩風簡樸,通俗易懂。寫出的詩作,要家里的老婆婆

理解了才抄錄下來。后人評價他的詩字字句句都是樸實的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

悅之。

(2)河朔亂,兵H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

14.白居易不受重用后,通過哪些方式排解內心的苦悶?請簡要

說明。(3分)

四川省蓉城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

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留侯論

蘇軾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

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

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于妃上之老人①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

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

盛也,以刀鋸鼎鍍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

賁、育②,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

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

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

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比上老人所為

深惜者也c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

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

信用其民矣J遂舍之。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質于吳者三年而不

倦此忍大也。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

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

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

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所以勝,而項籍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

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侯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于詞色。

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選自《古文觀止?留侯論》,有刪改)

【注】①圮(y1)上之老人:即黃石公,秦漢時下邳人,傳說

曾在一座橋上考驗張良三次,最后贈書給張良。②賁(ben)育:孟

賁和夏育,都是戰國0r衛國的著名勇士。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2B鉛筆將答題

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

給分。(3分)

勾踐之困A于會稽B而歸臣C妾D質于吳者E三年F而不倦G此

H忍大也。

11.下列對文中的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卒,在文中是“突然”的意思,與《赤壁賦》“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的“卒”意思不同。

B.古代男子20歲加冠后可以取字,本文中的“子房”就是張良

的字,與《登泰山記》里的“朱孝純子潁”的“孝純”一樣。

C.愛,有“愛護;喜歡;吝惜、舍不得;憐憫,同情”等意思,

本文是“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D.謚號是死后的蓋棺定論,起源于西周,文中的“楚莊王”是美

謚,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齊威王”相同C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中心觀點,并圍繞中心論點將“匹夫”

和“大勇者”兩種人進行對比,突出“大勇者”的遇事不驚。

B.文章圍繞著“忍”列舉了張良、勾踐、劉邦、項羽等人的例

子,正面論證了觀點的正確性。

C.比上老人對張良之前雖有蓋世之才卻不效法伊尹、太公安邦

定國,只想出刺殺的辦法感到深深的惋惜。

D.蘇軾認為,高祖能夠戰勝項羽,離不開張良對高祖的成全,

高祖本人還是有不能忍的脾氣。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選自《勸學》)

14.本文對我們做人做事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請分條概括你受到

的啟發。(3分)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

考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

順之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年二十三,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

調兵部主事。引疾歸。倭蹣江南北。趙文華出視師,疏薦順之。起南

京兵部主事。丁父憂,未終,不果出。免喪,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

中。出核薊鎮兵籍,還奏缺伍三萬有奇,見兵亦不任戰,因條上便宜

九事。薊總督王懺以下俱貶秩。尋命往南畿、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

謀討賊。順之以御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咸受禍。

乃躬泛海,自江陰抵蛟門大洋,一晝夜行六七百里。從者咸驚嘔,順

之意氣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師邀之海外,斬就一百二十,沉其

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憲言順之權輕,乃加右通政。順之聞賊犯江

北,急令總兵官盧鎮拒三沙,自率副總兵劉顯馳援,與鳳陽巡撫李遂

大破之姚家蕩°賊窘,退巢廟灣。順之薄之,殺傷相當°遂欲圍困賊,,

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攻之不克。三沙又屢告急,順之乃復援

三沙,督鍵、顯進擊,再失利。順之憤,親躍馬布陣。賊構高樓望官

軍,見順之軍整,堅壁不出。顯請退師,順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賊

營百余步。錢、顯懼失利,固要順之還。時盛暑,居海舟兩月,因得

疾,返太倉。嘉靖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

卒,年五十四。訃聞,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賜祭,順之以勞得賜葬

云。順之于學無所不窺。白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

極原委。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六編傳于世學者不能測

其奧也又聞良知說于王畿,閉戶兀坐,匝月忘寢,多有所得。為古文,

洸洋纖折有大家之風。生平苦節自厲,輟扉為床,不飾犧褥。

(節選自《明史?唐順之傳》,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剖裂A補綴B區分部居C為六編D傳于世E學者F不能測其奧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引疾歸”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出師表》)兩句中

的“引”含義相同。

B.“因條上便宜九事”和“便宜行事”兩句中的“便宜”含義相

同。

C.“固要順之還”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兩句中的“固”含義不同。

D.故事,文中指舊事、先例,現代一般用來指真實的或虛構的

事情或情節。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順之博覽群書,年少有成。他生來就稟賦超常,隨著年齡

的增長,他廣泛瀏覽眾多典籍,二十三歲就參加了會試,并考取第一。

B.唐順之忠于職守,不辭辛苦。他為抗擊倭寇,曾經一晝夜行

軍六七百里;曾經冒著盛夏酷暑在海船上待了兩個月,并且因此得病。

C.唐順之作戰勇敢,不懼生死。三沙之戰多次失利,他親自騎

馬布陣c敵人堅守不出,他和劉顯持刀直闖敵營,距敵營僅有一百多

步。

D.唐順之苦節自厲,求學忘我。他用門板作床,不設坐臥墊具,

生活很不講究,但研究學問十分投入,為參悟良知說甚至忘記睡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順之以御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咸受禍。

(2)遂欲圍困賊,順之以為非計,麾兵薄其營,攻之不克。

14.薊鎮總督王懺以下諸將為何都受到降級處罰?請簡要說明。

(3分)

文言文閱讀

四川省綿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山陽王君墓志銘

顧炎武

往余在吳中,常郁郁無所交,出門至于淮上,臨河不渡,彳旁徨者

久之,因與其地之賢人長者相結,而王君起田最與余善,自此一二年

或三四年一過也。王君與余同年月生,而長余二十余日,其行事雖不

同而意相得,凡余心之所存,及是非好惡無不同者。雖不學古而暗合

于義,仁而愛人,樂善不倦,其天性然也。生八歲而孤,事母孝,事

其兄恭,其居財也有讓。少為帖括之學,及中年,遂閉戶不試。家頗

饒,每受人之負,折券不較,以是其產稍落。而四方賓客至者,未嘗

不與之周旋。當余在太原,而余友潘力田死于杭,系累其妻子以北。

少弟耒年十八,孑身走燕都,介余一蒼頭①以見王君。王君曰:“我

固聞之。寧人②嘗與我言,潘君力田,賢士也,不幸以非命終。而寧

人之友之弟,則猶之吾弟也J迎而舍之。比其歸也,則曰:“家破矣,

可奈何!吾有女年且笄,將婿子。”間二年,耒遂就婚。王君與耒非

素識也,特以寧人之友故,而余在遠,弗及為之從臾也。每為余言:

“子行游天下二十年,年漸衰,可已矣!幸過我、筑,一切居處器用,

能為君辦之。”逡巡未果,而別君之日,持觴送我大河之北,留一宿,

視余上馬,為之出涕,若將不復見者。乃明年,余遂有山東之厄,而

海、岱以南地大震,君亦為里中兒所髓酢,意不自得.又明年六月庚

午,君卒。

惟君生平以朋友為天倫,其待余如昆弟,而余以窮厄蹇連,無能

申大義于詐愚凌弱之日者。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約而不獲與之分宅卜

鄰同晨共夕;其終也,又不獲視其含殮,而撫其遺孤。吁,可悲矣!

君諱略,字起田,淮安山陽人。家清江浦之南,卒時年五十七。娶方

氏,子一,寬。將以卒之某年某月其日葬于某地之先瑩,而子婿耒以

狀及寬書來,是不可以無銘。

(節選自《顧炎武集》)

【注】①蒼頭,奴仆,家人。②寧人,即顧炎武,他原名絳,字

寧人。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要加句讀處的字母

按順序填寫到答題卡上的橫線處。

以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約而不獲與之分宅卜鄰同晨共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門至于淮上”和“至于泰安”(《登泰山記》)兩句中的“至

于”含義相同。

B.”而王君起田最與余善”和“善假于物也”(《勸學》)兩句中

的“善”含義不同。

C.“留一宿”和“謝公宿處今尚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

中的“宿”含義不同。

D.“而撫其遺孤”和“小學而大遺”(《師說》)兩句中的“遺”

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吳中之時,和當地的賢人長者相互交好,在這些人中,

王起田與他的關系最好。

B.王起田八歲喪父,對待母親非常孝順;他不慕名利,中年之

后,沒有再去參加科舉考試。

C.王起田與潘力田情誼深厚,潘力田去世后,其弟潘耒投奔起

田,起田感念過往招其為婿。

D.王起田去世后,作者收到了潘耒的行狀和王寬的書信,認為

應該為王起田撰寫墓志銘。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家頗饒,每受人之負,折券不較,以是其產稍落。

(2)幸過我卜筑,一切居處器用,能為君辦之。

【答案】10.BDG

11.D12.C

13.(1)王起田家產頗為豐饒,常常被人欠債,但是他毀棄債

券,不再索取,因此他的家產逐漸減少(家業逐漸衰敗)。

(2)希望你到我這里擇地建宅定居,所有住處的器物用度,我

能替你置辦。

【解析】

【10題】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憑著十九年的交情,一再的邀約,最終卻不能和他隔宅而

居,與他為鄰居,朝夕相伴。

“十九年之交”中的“之”意為”的二定中結構不能斷開,“再

三”意為“一再”,中間不能斷開,“十九年之交”“再三之約”兩個短

語中間必須斷開,故在B和D處斷開。

“分宅卜鄰”“同晨共夕”是兩個動詞性質的并列短語,做謂語,

中間須斷開,故在G處斷開。

故選BDG。

【11題】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到達,到了。句意:到了淮上。/到了泰安。

B.正確。與……友善/擅長,善于。句意:而王起田跟我關系最

好。/善于借助外物。

C.正確。用以計算夜/住宿。句意:留宿一夜。/詩人謝靈運游天

姥山時住宿的地方如今還在.

D.錯誤。遺留/丟棄,放棄。句意:并安撫死者遺留下來的孤兒。

/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

故選De

【12題】

本題考查學生理第文章內容的能力。

C.“王起田與潘力田情誼深厚”錯誤,由原文“余友潘力田死于

杭”“寧人嘗與我言,潘君力田,賢士也,不幸以非命終”可知,王

起田與潘力田二人并不相識,只不過有共同的好友顧炎武。

故選Co

【13題】

本題考查學生理照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頗",很;“折券”,毀棄債券,不再索取;“稍”,漸漸,

逐漸;

⑵“幸”,希望;“過”,拜訪,到;“卜筑”,擇地建筑住宅,

即定居之意;“一切”,所有的,全部。

參考譯文:

山陽王君墓志銘

顧炎武

往昔我住在吳中,常常郁郁寡歡,不與人結交,離家遠行到了淮

上,來到河邊不肯渡過,徘徊很久,于是跟當地的賢者相互結交,而

王起田跟我關系最好,從此一兩年或三四年相互一拜訪。王起田和我

同年同月生,卻比我大二十多天,他的行事風格雖然與我不同,志趣

卻極其相合,凡是我心中所想以及觀點的是非對錯、喜好厭惡,沒有

不同的。雖然沒有學過古書而暗合其中道義,仁厚而愛護他人,樂于

做好事,不覺疲倦,他的天性使他這樣。王起田出生后,八歲喪父,

事奉母親孝順,事奉兄長恭敬,在錢財上有謙讓(不貪錢財)。王起

田少年時學習科舉應試文章,等到中年,就不預科考,不再應試。他

家產頗為豐饒,常常被人欠債,但是他毀棄債券,不再索取,因此他

的家產逐漸減少(家業逐漸衰敗)。但是四面八方的賓客到他這里來

的,從來沒有不和他們應酬(接待他們)的。當時我在太原,而我的

朋友潘力田死在杭州,妻子兒女被滯留在北方。小弟潘耒十八歲,孑

然一身到了燕都,靠著我的一個家人介紹來拜見王起田。王起田曰:

“我本來就聽聞這件事了。顧炎武曾經跟我說,潘力田,是一個賢士,

不幸不能壽終C顧炎武朋友的弟弟,就如同我的弟弟J接待他并安

排他住下。等到他返鄉,就說:“家庭破落衰敗,家人亡故離散,可

怎么辦呢!我有個女兒,年齡將要及笄,以后就做我的女婿吧。”過

了二年,潘耒就來完婚。王起田與潘耒素不相識,只不過因為是顧炎

武朋友的緣故,而我在遠方,來不及給他勸導。他常常對我說:“你

云游天下二十年,年齡漸漸衰老,可以停下腳步了!希望你到我這里

擇地建宅定居,所有住處的器物用度,我能替你置辦。”我總是遲疑,

沒能實現,而離別他的那天,他端著酒杯,送我到黃河之北,留宿一

晚,看我上了馬,對著我流淚,好像不會再見面一樣。等到第二年,

我就有了山東的災厄,而渤海、泰山以南發生大地震,王起田也被同

鄉小人所毀謗中傷,自己感到很不得意(心情不舒暢)。又過了一年,

六月庚午日,起田去世。

只有王起田生平把朋友視為親人,他待我像親兄弟,而我因為艱

難困厄,卻不能在老實愚弱之人被欺騙、弱小者被欺凌的時候伸張正

義。憑著十九年的交情,一再的邀約,最終卻不能和他隔宅而居,與

他為鄰居,朝夕相伴;他去世的時候,又不能看他入殮,安撫他的遺

孤。唉,可悲啊!他的名諱是略,字起田,是淮安山陽人。家在清江

浦的南面,去世時五十七歲。娶妻方氏,生一個兒子,名寬。將在去

世的某年某月其日安葬在某地先人墳圭,他的女婿潘耒帶著行狀和王

寬的書信來,因此不可以沒有墓志銘。

(節選自《顧炎武集》)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

莫不被教。有志尚者,遂能磨礪,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

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

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多見士大夫恥涉

農商,差務工伎,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或因

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議論得失,蒙然張口,

如坐云霧;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

生愧辱哉!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選,固須早教,勿失機

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

猶當晚學不可自棄。藐武,老而彌篤,此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

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世人婚冠未學,

便稱遲暮,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

行,猶賢乎暝目而無見者也。

古人勤學。梁世彭城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

之,然明夜讀。綺以才華,殊蒙禮遇,終于金紫光祿。義陽朱詹,好

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猶不廢業,卒成學士,

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孝元所禮。此乃不可為之事,亦是勤學之一人。

夫文字者,墳籍根本。世之學徒,多不曉字:讀《五經》者,是

徐邈①而非許慎。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至見服虔、張

揖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篇》)

【注】①徐邈:晉代學者,著有《五經音訓》,被尊為宗師。后

文提到的許慎為東漢學者,編撰了《說文解字》,被稱為“字圣”。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3分)

然A人B有坎壤C失于D盛年E猶F當G晚學H不可自棄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礪,文中指磨煉,與“金就礪則利”(《勸學》)一句中“礪”

字的用法相同。

B.專利,文中形容人的專注、敏銳,與現代社會所說的“專利

(權)”用法不同。

C.禮,文中的意思是尊重、禮遇,與成語“禮賢下士”中“禮”

字的含義相同。

D.小學,文中指文字學,與“小學而大遺"(《師說》)中的“小

學”含義不同C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針對士族子弟不務學業、無所事事的現象,文章指出不同行

業的人都應做到業有所專,這與《師說》中“術業有專攻”的說法有

一定的相似性。

B.曹操從少到老學習不倦,是“學不可以已”的寫照;曾子、

茍子的學習經歷和最終成就表明,只要有向學之心,成年后發憤也可

以有為。

C.劉綺和朱詹是勤學改變人生的典型,他們家境貧寒,一個燃

草照明夜讀,一個吞果實和廢紙充饑,都沒有放棄學習,最終憑借才

華得到重用。

D.有的求學之人推崇徐邈而非議許慎,對《通俗》《廣雅》之類

的書不屑一顧,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語音只是文字的枝葉,字義才是

文字的根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以及教材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暝目而無見者也。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荀子?勸學》)

14.第二段提出的學習觀對你有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3分)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文意、

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的是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的能力。我們要把字放

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當然平時要識記重要實詞的比

較重要的幾種意義。

(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

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

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

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

”“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

語的規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以句順C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先要

理解文章,再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論自己的認識。

【解答】(1)“人有坎壤”,主謂賓結構,句意完整,其后斷開;

“失于盛年二狀語后置句,“于盛年”為后置狀語,“年”后斷開;“猶

當晚學”,偏正結構,中心詞“晚學”為謂語,其后斷開。綜上應在

CEH三處斷開。譯文:當然,人總有困厄的時候,壯年時失去了求學

的機會,更應當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自暴自棄。

(2)A.“用法相同”有誤,根據句意“那些有志氣的人,就能

經受磨煉"“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本文

中的“礪”指磨煉,是動詞;“金就礪則利”中的“礪”指磨刀石,是

名詞。

故選:Ao

(3)C.“吞果實”充饑有誤,原文為“乃時吞紙以實腹,是就

經常吞食廢紙棄饑。

故選:Co

(4)①秉:持、拿;暝目:閉著眼睛。譯文:老了才學習的人,

如同手持燭火在夜間行走,仍然比閉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好。

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應是“利爪牙”“強筋骨”;

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用心:因為心思;一:專一。譯

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

到地下泉水,這是因為心思專一啊。

(5)文中說到“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

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大意是“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而敏銳,

長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學習的機會二

這啟發我們及時當勉勵,要抓住青春時光;還說到“然人有坎壤,失

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大意是“當然,人總有困厄的時候,

壯年時失去了求學的機會,更應當在晚年時抓緊時間學習,不可自暴

自棄;啟發我們晚學不可棄,要堅持終身學習。

答案:

(1)CEH

(2)A

(3)C

(4)①老了才學習的人,如同手持燭火在夜間行走,仍然比閉

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的好。

②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

喝到地下泉水,這是因為心思專一啊。

(5)①及時當勉勵,要抓住青春時光;②晚學不可棄,要堅持

終身學習。

參考譯文:

自古以來,那些圣明帝王尚且必須勤奮學習,何況普通人呢!

這些事例在經書典籍中隨處可見,我不能一一列舉,暫且選一些近世

緊要的事例談談,來啟發你們,讓你們明白。士大夫的子弟,幾歲后,

沒有不接受教育的,多的讀到《禮記》《左傳》,少的也學了《詩經》

《論語》。等他們成年,性情都已經逐漸穩定;趁這時,就要對他們

加倍訓導教誨。那些有志氣的人,就能經受磨煉,成就清白正大的事

業;那些沒有操守的人,從此懶散懈怠,就成為了平庸的人。人生在

世,當然應該有自己的事業:當農民就要算計耕作,當商販就要商談

金錢財物,當工匠就要努力制作各種精巧的東西,當藝人就要深入地

研習各種方法技術,當武士就要熟悉騎馬射箭,當文人就要講論儒家

經書。我常常看到一些士大夫恥于從事農業和商業,又干不了手工藝

方面的事,射箭連一層鎧甲也射不穿,提起筆來只能寫出自己的姓名,

整天酒足飯飽,無所事事,就這樣消耗時間,來了結自己的一生。有

的人靠祖上的蔭庇,得到一官半職,就自我滿足,完全忘了學習,等

有吉兇大事,議論起得失,就張口結舌,茫然無知,像墜入云霧中一

樣;在公私宴會場合,別人談古論今,賦詩言志,他卻如同塞住了嘴

一樣,低頭不吭聲,或打呵欠伸懶腰而已。有見識的人都為他害臊,

恨不能代替他鉆到地底下。這些人為什么不肯勤奮學習幾年,要比終

生含愧受辱好呢!

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而敏銳,長大之后,思想分散,所

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學習的機會。我七歲的時候,誦讀《靈光

殿賦》,到了現在,十年梳理(溫習)一次,還沒有遺忘。二十歲以

后,所誦讀的經書,廢棄放置了一個月.就到了荒廢(的地步),然

而人困難坎坷,壯年時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還應當在晚年學,

不可以自暴自棄。魏武帝,到老時學習得更加專心,這些都是從小到

老勤學不輟的例子。曾子七十歲時才開始學習,最后名聞天下;荀子

五十歲才開始到齊國游學,仍然成為大學者。世間的人到二三十婚冠

之年沒有學,就自稱太晚了,也太愚蠢了。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

光芒;老年時學習的人,像在夜里拿著火把走路,仍然總比閉上眼睛

什么也看不見要好。

古代人勤于學習。梁朝彭城的劉綺,從小死了父親,家境貧寒,

無錢購買燈燭,就買來荻草,把它的莖折成尺把長,點燃后照明夜讀。

劉綺以其才華,很受尊重,最后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義陽的朱詹,他

十分勤學,家中貧窮無錢,有時連續幾天都不能生火煮飯,就經常吞

食廢紙棄饑。他依舊沒有荒廢學業,終于成為學士,官至鎮南錄事參

軍,為元帝所尊重。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個勤學的典型。

文字,這是書籍的根本。世上求學之人,大多都沒有把字義

弄通:通讀《五經》的人,肯定徐邈而非難許慎。他們不懂得語音只

是文字的枝葉,而字義才是文字的根本。以致有人見了服虔、張揖有

關音義的書就十分重視,而得到同是這兩人寫的《通俗文》《廣雅》

卻不屑一顧。

【點評】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

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

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

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

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

根據題干的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

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

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

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核的

過程C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學年上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一語文

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先生名鼐,字姬傳。少家貧,體羸多病而嗜學。從父范,諸子中

獨愛先生,令受業苧川,尤善海峰。四庫館開,劉文正公、朱竹君學

士咸薦先生,遂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先生乃

乞養歸。

歸里后,主梅花、鐘山、紫陽諸講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

及門為幸。有來問,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雖學術與先生異

趣者,見之皆親服。紀文達撰《四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

妄。先生貌清僵,神采秀越,澹榮利,有超世之志。王蘭泉稱其藹然

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禮恭親王薨,遺教必得姚某為

家傳。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軌劉海峰繼之。論

者謂:“望溪之文質,恒以理勝;海峰以才勝,學或不及;先生則理

與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稱“桐城派

(節選自《清先正事略選》)

材料二

曩者,鼐在京師,程吏部、周編修語曰:“為文章者,有所法而

后能,有所變而后大。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

桐城乎?“鼐又聞諸長者曰:“康熙間,方侍郎名聞海外。劉先生一日

以布衣走京師,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

子劉生,乃國土爾。'”聞者始駭不信,久乃漸知先生。今侍郎沒,而

先生之文果益貴。然先生窮居江上,無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

之英少,獨閉戶伏首幾案。年八十矣,聰明猶強,著述不輟,斯世之

異人也已。

鼐之幼也,嘗侍先生。及長,受經學于伯父,學文于先生。游宦

三十年而歸,伯父前卒,不得復見,而猶得數見先生。先生亦喜其來,

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每窮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為之壽,鼐適在揚州,思念先生.書

是以寄先生,又使鄉之后進者,聞而勸也。

(節選自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自望溪方氏A以文章稱B海內C上接D震川E推文家F正軌G劉

海峰H繼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父,“從”指堂房親屬,“從父”指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

父。

B.善,友好、親善,與《勸學》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義

不同。

C.其……乎,大概,表推測的語氣,與《師說》中“其皆出于

此乎”語氣不同。

D.諸,相當于“之于”,與《愚公移山》“投諸渤海之尾”的“諸”

意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姚鼐幼時家中貧困,體弱多病,但很喜愛讀書,四庫館開設

時被舉薦為纂修官,書編成后便自請回家奉養父母。

B.有論者稱“桐城派”中望溪的文以理取勝,海峰的學識或許趕

不上姚鼐,但以文采取勝,而姚鼐則文理兼備。

C.方望溪任侍郎時,劉海峰將文章呈給他看,得到了高度贊賞;

后來方望溪去世,劉海峰的文章得到了更高的評價。

D.姚鼐年少時曾跟隨海峰先生學習文章,與他尤為親近,后來

辭官回鄉也常與他往來,兩人時常談論文章到半夜。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王蘭泉稱其藹然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4

分)

(2)年八十矣,聰明猶強,著述不輟,斯世之異人也已。(4分)

14.姚鼐回鄉講學四十年,為什么士子們都以能到他門下拜師受

業為榮?(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參考答案:CEG

評分意見:3分,畫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

11.C12.B

13.(1)王蘭泉稱贊他和藹友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有儒者

的氣度,文章尤其名重天下。(4分)

評分意見:本題共4分,關鍵詞翻譯正確各1分,句子大意正確

2分。關鍵詞:“弟”通“悌”,友愛兄弟:“氣象”,氣度。

(2)海峰先生已經八十歲了,還是耳聰目明,沒有停止著述,

實在是當世不尋常的人。(4分)

評分意見:本題共4分,關鍵詞翻譯正確各1分,句子大意正確

2分。關鍵詞:“聰明”,耳聰目明;“輟”,停止。

14.①因為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