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1頁
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2頁
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3頁
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4頁
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鑒賞考情分析、基礎知識: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情分析1.從朝代和作者看,所選作品均為唐宋名家詩詞,且不回避考生熟悉的詩人,兼顧唐詩的意趣和宋詩的理趣。2.從體裁看,以詩為主,以詞為次;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近體詩中律詩又是考查重點。3.從題材看,偏向于送別、酬答類的源自真實生活情境的詩作,這些詩歌有著特定的寫作對象、話題和明確的寫作目的。4.從詩作的思想情感看,選材注重對考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體現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和樂融洽的倫理關系、珍貴深厚的親友情誼、自由淡泊的精神追求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值得學習和傳承。總結:1.考點穩定,重在理解。從考點來看,古代詩歌閱讀依然會圍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常規考點設題,并強化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側重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考查。2.關聯教材,體現教考結合。高考古代詩歌閱讀,無論是選材還是設題,都將進一步加強與教材的關聯。或所選詩歌的思想內容與教材古詩詞有關,或命題時直接與教材中的古詩詞進行比較閱讀。3.注重知識關聯,考查綜合能力。高考古代詩歌閱讀將更重視對詩歌本身的研讀,重視詩歌表達技巧與詩歌形象、思想情感之間的聯系,更注重對古詩詞形象、手法、思想情感等的綜合考查。應考策略1.立足教材,構建必備知識體系。一是依托教材,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大致脈絡,了解各類詩歌體裁的特點;熟知不同時期尤其是唐宋兩代的作品風格和一些代表詩人的人生經歷。二是借助教材中的古詩詞,積累古代詩歌題材、手法、語言等方面的知識,以便靈活地遷移運用到課外詩歌中。2.整合群文,提高詩歌綜合鑒賞能力。以作者、題材、意象、手法等作為群文鏈接點,篩選整合課內外詩歌,通過研究一組具有關聯性的文本,達成從“這一篇”到“這一類”的遷移拓展。如可以通過研究同一作者的多篇作品,了解其人生經歷、常見的思想情感和語言風格;可以通過研究同一題材的多篇作品,把握這一題材作品的常用表達技巧和常見思想情感;可以通過研究含有同一意象的多篇作品,探究這一意象的意蘊和作用。古詩詞基本常識一、詩歌起源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尚書·虞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

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二、詩歌發展歷程1.春秋時期《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我們學過的《關雎》《蒹葭》等名篇便出自《詩經》。2.戰國時期屈原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體。代表作是《離騷》。3.兩漢時期漢代詩歌以“樂府”為代表,形式樸實自然,內容豐富多彩,語言通俗深刻。代表作有《十五從軍征》《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4.魏晉南北朝時期(1)建安文學: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代表作有曹操的《觀滄海》《短歌行》,王粲的《七哀詩》等。(2)田園詩:東晉陶淵明,代表作有《歸園田居》《飲酒》等,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樸實恬淡,意境深遠。5.唐朝時期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朝進入黃金時代。唐詩的繁榮,首先體現在數量上。僅據清代康熙年間所編的《全唐詩》所錄,詩人有兩千二百余人,作品四萬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不過,更主要的標志是涌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偉大詩人以及陳子昂、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岑參、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杜牧等一大批優秀的詩人。唐詩的藝術水平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再加上題材、形式和流派的多樣性,使唐詩達到了中國詩歌的高峰。6.兩宋時期兩宋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詞的派別主要有兩大類,即豪放派和婉約派。(1)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詞的思想內容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詞的形式不為規定的腔調、聲律所束縛。蘇軾是豪放派的創始者,主要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散發著濃厚的時代氣息,代表作有《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陸游的詞作不乏感慨國事的豪放之作,充滿了國恥未雪、壯志難酬的悲憤激情。代表作有《示兒》《游山西村》等。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2)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柳永、秦觀、李清照、晏殊。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詞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代表作有《雨霖鈴》《望海潮》等。李清照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代表作有《一剪梅》《聲聲慢》《如夢令》《醉花陰》等。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7.元朝時期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元曲可以分為散曲和雜劇兩大類。其中散曲是繼詩、詞之后興起的新詩體。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最有影響力的是馬致遠,代表作《天凈沙·秋思》。三、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個人的思想情感,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離騷》。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等。四、詩歌分類(一)按音律分類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1.古體詩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歌行體、新樂府。(1)楚辭:又稱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西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稱“楚辭體”為“騷體”。(2)樂府:樂府是朝廷設立的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正式成立于漢武帝時期,負責從民間搜集詩歌和歌謠。樂府搜集整理的詩歌稱為漢樂府。后來樂府成了一種詩歌體裁。2.近體詩近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詩體,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近體詩分為兩種:(1)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2)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有定對。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律詩八句,每兩句一聯,從上到下,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二)詩歌按內容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等。五、詩歌的結構章法、基本特點了解詩歌的結構章法、基本特點就是理清詩歌中人、事、景、物、情之間的關系,各聯(各句)間的關系。任何類別的詩歌都離不開“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詩歌的內核。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理清了景和情的關系,也就大致把握了詩歌的主題。要想快速辨明人、事、景、物、情之間的關系,還要掌握以下內容:1.結構章法(1)詩(2)詞(3)起承轉合

起(首句/首聯)即起句,緊承詩題,引出所敘、所描之事、物。一般是點明題旨,統領全詩,奠定基調承(第二句/頷聯)承接上一層而展開,包括順接、反接和以類連比,是“起”的延伸、拓展轉(第三句/頸聯)接“承”而來,在內容上推進一層,轉出他意,表明詩意的轉折變換合(尾句/尾聯)往往是詩歌主旨或詩人感情的凝聚之處2.基本特點:情景結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