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題,共60分)1.下圖為陜西西安臨潼姜寨聚落遺址復原圖。該聚落()A.被譽為“華夏第一村” B.是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態的典型代表C.階級分化已十分明顯 D.提供了較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圖片及所學可知,圖中反映出姜寨文明已經修建了村落,生活逐漸穩定,形成了原始聚落,提供了較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D項正確;興隆洼遺址由于具備了“全面發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這三個條件,故考古學家稱之為“華夏第一村”,排除A項;姜寨遺址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的遺址,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姜寨聚落遺址反映了由五個大家族組成的一個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個墓地的隨葬品不多,差別不大,無法反映階級分化已十分明顯,排除C項。故選D項。2.傳統觀念認為,農具從石制直接過渡到鐵制,青銅農具從未普遍使用。20世紀80年代初,有學者根據歷年考古發掘資料與出土實物,結合文獻記載和民俗學調查成果,提出商周時期曾大量使用青銅農具。由此可見()A.青銅農具的質地優于鐵質農具 B.商周農具的使用無法考證C.商周私營青銅鑄造業獲得發展 D.考古發現更新人們的認知【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商周時期。根據材料“傳統觀念認為,農具從石制直接過渡到鐵制,青銅農具從未普遍使用”“有學者根據歷年考古發掘資料與出土實物,結合文獻記載和民俗學調查成果,提出商周時期曾大量使用青銅農具”及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初,學者通過考古發掘的實物史料及文獻記載提出了青銅農具在商周時期被大量使用的歷史觀點,這說明考古發現有助于更新人們對歷史事物的認識,D項正確;鐵質農具的質地優于青銅農具,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強調了考古發現的實物史料對商周農具使用情況的考證,表述錯誤,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商周私營青銅鑄造業獲得發展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3.并海道是秦漢時期與東部海岸線大致平行的重要陸路交通線,溝通了南北18個郡國、十多個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沿線人口約占全國的20%,鐵官和鹽官數量占全國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A.推動了經濟重心的東移 B.得益于鹽鐵官營的實施C.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 D.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并海道溝通了南北多個郡國和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覆蓋全國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鐵官和鹽官數量,有利于聯系沿線各地的經濟文化,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C項正確;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未體現經濟重心的東移,排除A項;鹽鐵官營的實施有利于強化國家的經濟職能,與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無關,排除B項;“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說法絕對,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4.西晉時,任職高官者須中正二品及以上,縣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調整一次,降品則貶官。為了區分資質優異獲品者與單憑家世獲品者,晉宋之際,大臣范泰提議將二品分為“門地二品”與“二品才堪”。據此推知,晉宋之際()A.選官制度發生改變 B.門閥士族呈現沒落跡象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 D.朝廷加強對官員的考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晉宋之際(中國)。據材料“為了區分資質優異獲品者與單憑家世獲品者,晉宋之際,大臣范泰提議將二品分為‘門地二品’與‘二品才堪’?!辈⒔Y合所學可知,上品中的中等士族稱為“門地二品”,上品中的低等士族以才學位列上品,被稱為“二品才堪”,據此可以說明朝廷授官時按家世和才學進行了區分,D項正確;晉宋之際選官制度還是九品中正制,并未發生改變,排除A項;在九品中正制下,門閥士族還是占據上品官職,排除B項;“儒生政治地位上升”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關于水稻種植,我國古代文獻中留下了大量記載。據此可以得出()“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四民月令》崔寔(東漢)“下泉宜稻,得其宜,則利百倍”《博物志》張華(西晉)“曝(稻)根令堅”;“稻無所緣,唯歲易為良”《齊民要術》賈思勰(北朝)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B.南北方種植結構存在差異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較高 D.稻作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曝(稻)根令堅”;“稻無所緣,唯歲易為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東漢到魏晉時期,人們對稻田播種的稀稠程度、因地制宜的耕作狀況等信息有了更豐富的了解,這反映出稻作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土地利用程度,無法得知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排除A項;材料沒有比較南北方的農作物種植情況,無法得知南北方種植結構存在差異,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農產品商品化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6.唐德宗時,回鶻曾因助唐平史朝義之亂,便恃功“不修蕃臣禮”。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許咸安公主與之,回鶻可汗“禮甚恭”,并說“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這一變化說明唐代()A.加強了對回鶻地區的管理 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國家大一統C.注重與周邊民族的交流 D.少數民族政權威脅中原王朝統治【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唐代(中國)。回鶻因助唐平史朝義之亂,便恃功“不修蕃臣禮”,面對此種情況,唐政府主動采取和親政策,緩和了與回鶻的關系,這說明唐代注重與周邊民族的交流,C項正確;唐政府與回鶻和親,并非對回鶻地區的管理,排除A項;唐代是大一統王朝,排除B項;回鶻助唐平叛,而且與唐代和親之后,關系密切,因此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少數民族政權威脅中原王朝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7.如圖為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政府錢幣與實物稅收數量折線圖。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實物稅到貨幣稅轉變 B.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C.封建經濟的逐漸衰退 D.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中國)。據所學解讀材料圖示可以看出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政府的財政收入征收,貨幣征收在逐步增長,實物征收相對減少,說明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B項正確;實物稅到貨幣稅轉變屬于政策原因,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A項;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封建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是逐漸衰退,排除C項;材料強調錢幣與實物稅收數量的變化,無法得出人身依附關系松弛的歷史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8.遼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用漢制治理漢人。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實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設節度使管理;漢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設置州縣。這一治理舉措()A.強化了兵農合一的制度 B.拓展了農耕文明的范圍C.鞏固了政權的社會基礎 D.推動了羈縻政策的完善【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遼朝時期。根據材料可知,遼代建立了“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治理體系,在中樞官制上分為北面官和南面官兩套系統;在地方官制上,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漢人區域則采取唐朝時的州縣制。由此可見,遼朝統治者考慮到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政治差異,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從而維護遼的統治,C項正確;金朝的猛安謀克制屬于強化兵農合一的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農耕文明的范圍得到拓展的結論,排除B項;“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即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隸屬于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選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9.南宋初年,衢州有地主在告誡后人時講道,對待佃客應在其耕耘之際“有所假貸,少收其息”;在水旱之年應“察其所虧,早為除減”;不可“有非時之役”,不可隨意“增其歲入之租”。這反映了當時()A.雇傭關系盛行 B.土地兼并嚴重C.農業生產持續性受重視 D.政府大量安置南遷移民【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浙江一帶的地主認為應該采取借貸、減租以及固定佃客的賦役負擔等手段維持農業再生產的持續進行,這反映了當時農業生產持續性受到重視,C項正確;佃客與地主的關系不屬于雇傭關系,排除A項;據材料無法判斷當地的土地兼并狀況,也無法推知佃戶是否為南遷移民,排除B、D兩項。故選C項。10.萬歷年間刻本《五雜俎》載:(當時)福建海外貿易,“東則朝鮮,東南則琉球、呂宋,南則安南、占城,西南則滿剌加、暹羅,彼此互市,若比鄰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來,率以為常,所得不貲(計算)”。這一現象主要緣于()A.工商業市鎮的興起 B.朝貢體系的逐步確立C.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D.海外貿易政策的調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萬歷年間(中國)。根據材料“東則朝鮮,東南則琉球、呂宋,南則安南、占城,西南則滿剌加、暹羅,彼此互市,若比鄰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來,率以為常,所得不貲(計算)”可知,材料反映了當時明朝海外貿易的繁榮景象,主要緣于海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對“海禁”政策逐漸放松,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當時明朝海外貿易的繁榮景象,未涉及工商業市鎮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朝貢體系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于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福建海外貿易的狀況,“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屬于海外貿易發展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1.明清小說題材多樣,有圍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長生殿》、《鶯鶯傳》,有描寫時態民情,控訴“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間神怪傳說匯于一體的《東游記》和《西游記》,還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些小說()A.鞏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貫徹了現實主義風格C.批判了沒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榮【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長生殿》、《鶯鶯傳》”、“《水滸傳》”、“《東游記》和《西游記》”、“《聊齋志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小說這種文學形式適應了市民階層的需要,其題材多樣,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榮,D項正確;小說是市民文化表現,與主流思想無關,排除A項;《西游記》是浪漫主義風格,排除B項;《西游記》沒有批判沒落的封建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2.清朝晚期簽署了《關于1864年8月22日日內瓦公約的原則適用于海戰的公約》《關于戰時醫院船免稅的公約》《關于戰時海軍轟擊公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在1902—1903年的中美商約談判中,清政府將國際法作為重構中外秩序的價值標準,運用到商約談判中,要求依據貨物種類制定相應的稅則等。材料體現出清政府()A.在國際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B.已經建立現代外交體系C.注重利用國際法維護國家主權 D.深諳國際法的運轉規則【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02—1903年(中國)。根據材料“清政府將國際法作為重構中外秩序的價值標準,運用到商約談判中”可知,清政府逐漸認識到國際法的作用,利用國際法維護主權,C項正確;“顯著提升”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已經建立現代外交體系”說法錯誤,排除B項;清政府對國際法的認識有限,“深諳國際法的運轉規則”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1905年,清政府設立巡警部衛生科,并設立直屬于巡警總廳的內城官醫院,該醫院既是統管全國醫療機構的行政部門,同時也接診北京內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費;1908年,清廷又參照西方平民醫院的模式增設外城官醫院。這些做法有利于()A.全面引進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C.打消貧苦民眾的就醫顧慮 D.促進中西醫協調有序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的中國。政府設置專門機構,并規定由官營西式專門醫院兼管醫療行政事務,這有利于提高清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社會治理能力,故選B項;清末新政并未真正突破傳統君主專制制度框架,故排除A項;C項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醫,故排除D項。故選B項。14.有學者認為:“北洋軍閥時代既是亂世,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時代……可謂是黑中有亮,暗中有光。”下列選項可作為該觀點論證依據的是()A.孫中山提出文官考試思想 B.早期民族資產階級產生C.北京大學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鎮 D.通過談判陸續收回關稅自主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列強侵略,先進的中國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這場偉大運動重要的組織發動者、歷史見證者和精神傳承者,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在先進知識分子和青年人中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C項正確;1906年,孫中山在《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中提出了文官考試思想,A項排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兩次鴉片戰爭后的19世紀六七十年代,B項排除;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宣告關稅自主,隨后國民政府發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關稅自主為其兩項主要內容之一,D項排除;故選C項。15.孫中山在談及文官管理時說:“文官應立志以國家為己任,把建設將來社會事業的責任擔負起來,凡職業無論高卑,若不能立志,雖做皇帝,做總統亦無事可做;若能立志,則雖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睂O中山在此強調了官員的()A.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 B.社會地位與職業操守C.家國情懷與辦事能力 D.公仆角色和道德修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孫中山在其文官管理思想中,特別突出對官員家國情懷和官員社會責任、為官志向等方面的關注,表明孫中山強調官員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A項正確;材料強調了官員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未涉及文官的社會地位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官員的辦事能力問題,只涉及官員的為官態度等問題,排除C項;材料強調了官員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官員的公仆角色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下圖所示分別為20世紀30年代初,三類城市產業工人占比(左)和現代工業產值占比(右)情況。這反映了當時()注:1代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廈門、廣州六大沿海通商口岸,2代表南京、漢口、重慶三大沿江通商口岸,3代表其他城市。A.列強經濟侵略開始向內地滲透 B.國內工業發展嚴重不平衡C.中國的工人運動總體規模不大 D.內地機器制造業進步明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六大沿海通商口岸集中了全國72%的產業工人和85%的現代工業產值,這反映了國內工業發展嚴重不平衡,B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列強經濟侵略開始從沿海向內地滲透,排除A項;根據材料無法推知工人運動規模,排除C項;材料中并無工業門類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17.1945年3月,國民政府擬定的《臺灣接管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國語普及計劃”:中小學校以國語為必修課,公職人員和教職人員應首先使用國語,限期逐步實施。這一計劃()A.提高了國民黨政治威望 B.激勵了臺灣的抗日斗爭C.旨在加快普及基礎教育 D.利于強化民族文化認同【答案】D【解析】本題為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范圍為1945年(中國)。1945年,被日本殖民半個世紀之久的臺灣得以光復,在臺灣大力普及國語,有助于強化民族認同,D項正確;這一計劃與國民黨的政治威望沒有必然聯系,排除A項;計劃出臺時,抗日戰爭仍在繼續,計劃內容并不能在臺灣及時得到宣傳,國內也不具備普及基礎教育的條件,排除B、C兩項。故選D項。18.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口號。中央軍委根據會議精神頒發“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此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召開()A.加快了解放軍戰略進攻步伐 B.適應了解放戰爭發展的需要C.明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前途 D.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94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可知,該會議強調嚴明軍隊紀律,保證全黨全軍所執行的各種政策的完全統一,以及軍事計劃的完滿實施,旨在保障軍事行動的勝利,這適應了解放戰爭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1947年夏,以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三路大軍南下為標志,全國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排除A項;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排除C項;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排除D項。故選B項。19.如圖所示是一幅創作于1955年的年畫,畫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種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勞動,而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的。該年畫()A.表達了人民對合作社的支持 B.宣揚了愛國奉獻的社會新風C.顯示了“雙百”方針的號召力 D.真實描繪了農業的生產場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5年(中國)。據本題材料“畫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種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勞動,而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此時人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向日葵,有利于為國家油料產量的增產做貢獻,所以這一年畫宣揚了愛國奉獻的社會新風,B項正確;僅憑種植向日葵不能得出人民支持合作社的歷史結論,排除A項;“雙百”方針實到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C項;“真實描繪”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D項。故選B項。20.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大事記時間事件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1975年2月美國總統福特訪問中國。1978年12月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初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簽署兩國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1979年7月中美簽署《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雙方互享最惠國待遇。根據上表可知,這一時期中美兩國()A.戰略利益日益趨同 B.遵循多邊主義外交C.倡導亞太區域合作 D.積極尋求務實合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美國。根據材料“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中美簽署兩國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中美簽署《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雙方互享最惠國待遇”可知,中美簽署了科技。經濟、文化領域合作的相關協定,這體現了此時雙方積極尋求務實合作的態度,D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中美戰略利益日益趨同的結論,表述有誤,排除A項;多邊外交是一種與雙邊外交相互補充的外交戰略。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選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中美倡導亞太區域合作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21.如表可用于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份事件1986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國家制定中醫藥標準體系。2017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A.加快了衛生領域立法 B.規范中醫的傳承發展C.鼓勵中醫藥走向市場 D.開始重視西醫的弊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198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2017年,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視中醫的傳承發展,并且以各自方式強化對于中藥業的管理,B項正確;本題主旨為“中醫的傳承發展”,而“加快了衛生領域立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提及政府對于中醫藥走向市場的扶持政策,“鼓勵中醫藥走向市場”無法體現,排除C項;“開始重視西醫的弊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22.古巴比倫時期,一份果園買賣契約中提到:“寧舒布爾烏辛(人名)買下整個果園,稱出銀子作為它的全部價錢。木杵被傳遞了,交易完成?!ㄔ趯恚幨娌紶枮跣敛坏锰岢鰻幾h。他們以沙馬什神、馬爾杜克神和國王蘇穆的名義起誓。(證人略)”。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A.社會成員經濟地位平等 B.土地轉讓流于形式C.國王干預商業契約制定 D.個人權利獲得保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巴比倫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材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注重契約的效力,一旦達成契約便不得提出爭議,這有利于保障個人權利,D項正確;材料僅體現了古巴比倫時期注重契約,材料信息未體現社會成員經濟地位是否平等,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當時人們通過契約交易土地,“土地轉讓流于形式”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B項;材料表明當時兩河流域商業契約具有重要效力,未體現國王干預商業契約制定,排除C項。故選D項。23.古羅馬城鎮的排水管道系統令世人矚目。街上的水道或溝渠作為露天排水道,可以疏泄路面積水;地下排水道用石頭建造,且內部空間較大,便于人們進入其中清理和維修。供水管道系統也能夠滿足城中人們生活的不同需求。排水管道系統的修建折射出古代羅馬()A.城鎮商品經濟繁榮 B.國家疆域空前擴大C.道路建設四通八達 D.政府組織能力強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根據材料“街上的水道或溝渠作為露天排水道,可以疏泄路面積水;地下排水道用石頭建造,且內部空間較大,便于人們進入其中清理和維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羅馬城鎮排水管道系統既有露天又有地下,而且地下排水管道的建設水平高超,可以滿足人們生活的不同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羅馬強大的政府組織能力的時代特征,D項正確;排水管道系統的修建屬于城市建設,與城鎮商品經濟繁榮無關,排除A項;羅馬通過對外擴張使國家疆域空前擴大,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古羅馬城市的排水管道情況,沒有提及古羅馬道路建設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24.下表所示為歐亞大陸文明與美洲古代文明關鍵性節點發展的比較。據表可得出的結論是()歐亞大陸美洲兩河流域英格蘭中國安第斯山區中美洲動物的馴化公元前83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廣泛使用金屬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1000年——文字公元前3000年公元43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一A.地理環境決定區域文明 B.經濟水平影響文明程度C.世界文明發展有差異性 D.歐亞文明優于美洲文明【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在動物馴化、使用金屬和文字方面,在不同的文明區域出現的時間不同,由此說明涉及文明存在差異性,C項正確;地理環境影響區域文明,而不是決定,排除A項;表格信息沒有涉及各文明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能說明經濟水平影響文明程度,排除B項;雖然動物馴化、使用金屬和文字方面,亞歐大陸都要早于美洲大陸,只說明出現時間的早晚,并不能據此說明亞歐文明就優于美洲文明,排除D項。故選C項。25.中世紀的歐洲城市,不論是復蘇的羅馬城市,還是獲得自由的農奴新建的城市,都具備城市、市場、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這些要素()A.源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B.蘊含著社會轉型的積極因素C.體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是西歐莊園經濟發展的結果【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中世紀的歐洲城市,……都具備城市、市場、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奔八鶎W可知,中世紀的西歐城市不同程度地擺脫了封建領主的控制,獲得了一定的自治權。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沖擊著農村的自然經濟,為封建領主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這些要素蘊含著社會轉型的積極因素,B項正確;這些要素的產生源于歐洲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與王權強化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西歐中世紀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莊園經濟的衰落,排除D項。故選B項。26.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任命柯爾柏(1619-1683)為財政總監,他努力發展本國工商業,鼓勵出口,協助開辦手工工場,其中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場達到113家,這些“皇家工場”不僅有國家貸款,而且取得專利權。這些措施反映了()A.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建立 B.西方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C.君主專制束縛資本主義發展 D.近代國家經濟思想形成【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7世紀法國。據材料,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任命柯爾柏為財政總監,發展本國工商業,鼓勵出口,協助開辦手工工場,體現了重商主義經濟思想的形成,D項正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是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排除A項;材料反映法國的經濟政策而非殖民擴張,排除B項;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期,推行重商主義政策,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27.18世紀后期,西班牙、葡萄牙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荷蘭實體經濟難以支撐金融資本的“虛火”,德意志、意大利四分五裂,法國國內階級矛盾激化,政局動蕩。材料有助于說明,當時的歐洲大陸()A.急于打破英國的貿易壟斷 B.建立維也納體系的必然性C.開展工業革命的不利條件 D.挑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根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后期(歐洲)。據材料可知,18世紀后期,歐洲大部分國家處于分裂或封建統治之下,對于工業革命的開展缺乏條件,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描述英國貿易壟斷信息,排除A項;維也納體系是19世紀初拿破侖帝國崩潰后,以英、俄、奧、普為首的戰勝國通過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大陸上建立的新均勢體系,排除B項;挑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28.20世紀開始,國際社會開始用法律限制戰爭權?!斗菓鸸s》規定,“一切爭端或沖突,不論其性質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決”?!堵摵蠂鴳椪隆芬幎?,“各會員國在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安全理事會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陸軍事行動,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由此推知()A.維護和平的力量在增強 B.國家利益沖突不可避免C.和平發展成為時代潮流 D.誘發戰爭的因素在削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以來(世界)。根據材料可知,二十世紀上半葉,從《非戰公約》到《聯合國憲章》,增加了對發動戰爭的制約因素,即安理會可以采取必要的空海陸軍事行動來維護和平,這是在二戰后國際社會維護和平力量增強的體現,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維護和平的力量在增強,不能說明國家利益沖突不可避免,排除B項;從20世紀末21世紀初開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維護和平的力量在增強,但不能體現誘發戰爭的因素在削減,排除D項。故選A項。29.1928—1937年,蘇聯形成完整發達的教育體系。中高等學校培養147萬專門人才,熟練工人增加近9倍,工程師增加近3倍。1929年研究機構總數為438所,1932年增加到1028所,科學工作人員由2.26萬人增加到4.26萬人。這有利于()A.加快國民經濟的恢復 B.打破西方國家科技封鎖C.推進工業強國的建立 D.改革科技教育管理體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1937年(蘇聯)。根據材料可知,1928—1937年的蘇聯正在進行兩個五年計劃,此時蘇聯通過培養大量的技術科技人才,來滿足當前國家開展工業化的人才需求,這有利于推進工業強國的建立,C項正確;此時蘇聯國民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加快國民經濟的恢復”不符合這一時期蘇聯的狀況,排除A項;蘇聯通過培養大量的技術科技人才,來滿足當前國家開展工業化的人才需求,B項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項;蘇聯形成了完整發達的教育體系,培養大量的技術科技人才,有利于推進工業強國的建立,未涉及改革科技教育管理體制,排除D項。故選C項。30.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出動軍用飛機緊急空運黃金供應倫敦黃金市場,美國的黃金儲備因此遭受損失。到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僅是它對外流動負債的15.05%。此時美國已完全喪失了承擔美元對外兌換黃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總統不得不矛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擔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這反映了()A.英國制約美國的霸權地位 B.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C.浮動匯率已成當時的主流 D.國際經濟新秩序開始建立【答案】B【解析】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黃金儲備遭受損失,且美國已完全喪失承擔美元對外兌換黃金的能力,并結合所學知識,這反映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了瓦解,B項正確;材料中體現不出英國制約美國霸權地位,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浮動匯率成為主流,排除C項;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設立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以來,在整個明代270多年間,其形制成為定制,始終未曾更換,只使用這一種鈔票。這比起其他朝代的紙幣發行制度,都具有創造性。洪武七年(1374年)設寶鈔提舉司,下設鈔紙、印鈔二局,寶鈔行用二庫,第二年起由中書省發行之……元代初期紙幣發行權集中于政府,但元末鈔幣相當混亂,發行不統一,不僅官府發行,而且還賞賜給印鈔官員任意印行。明代的紙幣流通制度,自始至終是政府發行的不兌換紙幣。而元代紙幣制度是可以兌現的信用兌換券,它主要是與白銀相聯系,即國家把金銀用于國庫作為紙幣發行的準備金,這些在《馬可?波羅游記》里都詳細記敘,西方人見了大為贊嘆。明初貨幣流通制度的基本內容是:錢鈔兼用,以紙幣為主、銅錢為輔的層次性紙幣制度。在明中葉以后,貴金屬白銀成為普遍通用的貨幣。而元朝政府禁止金銀、銅錢流通,專用紙幣。以銀為本以及紙幣的清償性質,規定政府稅收、俸餉、民間交易、借貸均以寶鈔為準,實際上民間卻偷用白銀,這說明白銀處于流通的前夜了。——摘編自孔暉《歷史沉浮——中國歷代通貨膨脹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元代、明代貨幣制度的差異。(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原因及其影響。【答案】(1)差異:流通中更換紙幣次數不同,明代基本未曾更換,元代更迭不斷;紙幣發行主體不同,明代為官府,元代發行主體混亂;紙幣發行性質不同,明代紙幣是政府發行的不兌換紙幣,元代紙幣制度是可以兌現的信用兌換券;貨幣發行制度的內容不同,明代是多層次貨幣,元代專用紙幣。(2)原因:政府濫發紙幣,銅錢不便于流通;白銀作為貨幣的優勢;政府政策的推動;賦役征銀的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大量流入。影響: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緩解了通貨膨脹;推動賦役制度的改革;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朝的中國。根據材料“明代設立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以來,在整個明代270多年間,其形制成為定制,始終未曾更換,只使用這一種鈔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中更換紙幣次數不同,明代基本未曾更換,元代更選不斷;根據材料“洪武七年(1374年)設寶鈔提舉司,下設鈔紙、印鈔二局,寶鈔行用二庫,第二年起由中書省發行之……元代初期紙幣發行權集中于政府,但元末鈔幣相當混亂,發行不統一、不僅官府發行,而且還賞賜給印鈔官員任意印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紙幣發行主體不同,明代為官府,元代發行主體混亂;根據材料“明代的紙幣流通制度,自始至終是政府發行的不兌換紙幣。而元代紙幣制度是可以兌現的信用兌換券,它主要是與白銀相聯系,即國家把金銀用于國庫作為紙幣發行的準備金”可知,紙幣發行性質不同,明代的紙幣是政府發行的不兌換紙幣,元代紙幣制度是可以兌現的信用兌換券;根據材料“明初貨幣流通制度的基本內容是:錢鈔兼用,以紙幣為主、銅錢為輔的層次性紙幣制度。在明中葉以后,貴金屬白銀成為普遍通用的貨幣。而元朝政府禁止金銀、銅錢流通,專用紙幣?!笨芍?,貨幣發行制度的內容不同,明代是多層次貨幣,元代專用紙幣。綜合以上可知,元代、明代貨幣制度的差異。【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朝的中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明代的紙幣流通制度,自始至終是政府發行的不兌換紙幣?!迸c“明初貨幣流通制度的基本內容是:錢鈔兼用,以紙幣為主、銅錢為輔的層次性紙幣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府濫發紙幣,銅錢不便于流通;根據材料“以銀為本以及紙幣的清償性質,規定政府稅收、俸餉、民間交易、借貸均以寶鈔為準,實際上民間卻偷用白銀,這說明白銀處于流通的前夜了?!笨芍?,白銀作為貨幣的優勢;再結合明朝賦稅制度的相關知識可知,政府政策的推動;賦役征銀的促進;根據材料“在明中葉以后,貴金屬白銀成為普遍通用的貨幣?!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大量流入。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以銀為本以及紙幣的清償性質,規定政府稅收、俸餉、民間交易、借貸均以寶鈔為準,實際上民間卻偷用白銀,這說明白銀處于流通的前夜了?!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緩解了通貨膨脹并且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明朝經濟的相關知識可知,這推動賦役制度的改革并且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時間事件1841年第一條從倫敦開往布萊頓的火車正式運行,到達布萊頓只需要兩個小時。1853年霍亂第三次出現在英國各地,包括倫敦。1863年倫敦地鐵正式運行。1865年倫敦的下水道工程初步完工,代表了當時最高建筑成就,甚至被稱為“工業世界的七大奇跡”。有學者認為“一座倫敦城,半部英國史。”參考表格內容,提取關聯信息,自擬題目,結合19世紀相關史實,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論題: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闡述:工業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排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環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導致霍亂橫行。城市化問題的日益凸顯倒逼各國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采取積極措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另外,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19世紀中后期,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紐約等城市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城市交通網絡,便利了人們的出行。綜上所述,伴隨城市經濟發展、規模的擴大、功能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問題的凸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居民生活狀況也得到實質性改變。城市化建設中我們應該關注民生、增強環保意識,積極應對城市化問題。其它參考主題(言之有理亦可):(1)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2)城市的建設與治理(3)倫敦城的發展歷程(4)疫病的防治【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論題)說明題,時空是:19世紀(世界)。首先,閱讀表格,從表格內容提取關聯信息并結合所學,自擬題目。由材料“1841年,第一條從倫敦開往布萊頓的火車正式運行”“1863年,倫敦地鐵正式運行”可得出:論題: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其次,結合19世紀相關史實從工業革命對城市化的影響及其城市化發展助推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等方面對論題進行闡述,闡述過程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如:工業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排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環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導致霍亂橫行。城市化問題的日益凸顯倒逼各國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采取積極措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另外,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19世紀中后期,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紐約等城市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城市交通網絡,便利了人們的出行。最后,小結升華,呼應論題。如:綜上所述,伴隨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功能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問題的凸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居民生活狀況也得到實質性改變。城市化建設中我們應該關注民生、增強環保意識,積極應對城市化問題。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設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老者。鄉飲酒禮也是為了“尊賢尚齒”而設。《管子-入國》記載“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國家除了免費供應酒肉,還可根據老人年齡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賦役。官府編制中設“掌病”一職,負責給老人“問疾”。漢代還從精神層面實行優待老人的各項措施,比如賜老人榮譽性的爵位或官銜。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院”。唐代很關注精神養老,即“色養”,簡單來說就是贍養老人要和顏悅色,關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給老人臉色看,即視為不孝,甚至會受到懲戒。如何懲戒不孝之人也是歷代養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宋代將南北朝的”養老院”制度進一步發揚光大。明清時期,人口數量大增,官辦養老院無論是從資金,還是從人力上都已經力不從心,所以民辦養老機構迅速發展?!幾詫O津華《中國古代養老制度及啟示》材料二西歐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的地區。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歐諸國已進行一些社會保障立法。1870-1914年,西歐各國都在采取措施、制定方法,建立以社會保險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二戰后,西歐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會保障網,除退休金、失業和醫療工傷三大保險外,還設立了孕、產婦補貼、幼兒、學童補貼等幾十種項目。歐共體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會政策。1972年,歐共體“社會行動綱領”把解決失業特別是青年人和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列入優先目標之一?!幾杂诮ǘā队谖鳉W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建立過程中的歷史地位》(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養老制度體現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西歐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原因。【答案】(1)特點:尊老敬老的傳統;物質贍養與精神照顧相結合;養老院制度的不斷發展;養老與孝順結合起來;正面引導與反面懲戒結合;明清以來民間養老機構發展迅速。原因:儒家倫理思想對世人影響較大;統治階級把孝道作為治國理念,用以更好的維護其統治;小農經濟下的農耕文明,重視家庭傳統。(2)原因:二戰后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西歐經濟的一體化密切了各國間的經濟聯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吸取經濟大蕭條的教訓,受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中的“周朝設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老者,鄉飲酒禮也是為了‘尊賢尚齒’而設”可知,尊老敬老的傳統,養老院制度不斷發展;根據“國家除了免費供應酒肉”和“漢代還從精神層面實行優待老人的各項措施以”可知,注意物質贍養與精神照顧相結合;根據“如給老人臉色看,即視為不孝,甚至受到懲戒。如何懲戒不孝之人也是歷代養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可知,養老與孝順結合起來,正面引導與反面懲戒結合;根據“明清時期,人口數量大增,官辦養老院無論是從資金,還是從人力上都已經力不從心,所以民辦養老機構迅速發展”可知,明清以來民間養老機構發展迅速。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儒家強調孝的思想,進而得出,中國古代養老制度受到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儒家倫理思想對世人影響較大;結合所學可知,統治階級為鞏固統治的需要,把孝道作為治國理念,推動了古代養老制度的形成;結合中國古代的經濟形態來分析可知,小農經濟之下的農耕文明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這種重視家庭的傳統推動了古代養老制度的形成?!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二戰后西歐。原因:根據二戰后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可知,二戰后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結合歐共體的建立可知,西歐經濟的一體化密切了各國間的經濟聯系;結合科技革命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結合美國羅斯福新政可知,經濟大危機時期,美國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二戰后西歐國家吸取經濟大蕭條的教訓,受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題,共60分)1.下圖為陜西西安臨潼姜寨聚落遺址復原圖。該聚落()A.被譽為“華夏第一村” B.是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態的典型代表C.階級分化已十分明顯 D.提供了較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圖片及所學可知,圖中反映出姜寨文明已經修建了村落,生活逐漸穩定,形成了原始聚落,提供了較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D項正確;興隆洼遺址由于具備了“全面發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這三個條件,故考古學家稱之為“華夏第一村”,排除A項;姜寨遺址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的遺址,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姜寨聚落遺址反映了由五個大家族組成的一個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個墓地的隨葬品不多,差別不大,無法反映階級分化已十分明顯,排除C項。故選D項。2.傳統觀念認為,農具從石制直接過渡到鐵制,青銅農具從未普遍使用。20世紀80年代初,有學者根據歷年考古發掘資料與出土實物,結合文獻記載和民俗學調查成果,提出商周時期曾大量使用青銅農具。由此可見()A.青銅農具的質地優于鐵質農具 B.商周農具的使用無法考證C.商周私營青銅鑄造業獲得發展 D.考古發現更新人們的認知【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商周時期。根據材料“傳統觀念認為,農具從石制直接過渡到鐵制,青銅農具從未普遍使用”“有學者根據歷年考古發掘資料與出土實物,結合文獻記載和民俗學調查成果,提出商周時期曾大量使用青銅農具”及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初,學者通過考古發掘的實物史料及文獻記載提出了青銅農具在商周時期被大量使用的歷史觀點,這說明考古發現有助于更新人們對歷史事物的認識,D項正確;鐵質農具的質地優于青銅農具,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強調了考古發現的實物史料對商周農具使用情況的考證,表述錯誤,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商周私營青銅鑄造業獲得發展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3.并海道是秦漢時期與東部海岸線大致平行的重要陸路交通線,溝通了南北18個郡國、十多個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沿線人口約占全國的20%,鐵官和鹽官數量占全國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A.推動了經濟重心的東移 B.得益于鹽鐵官營的實施C.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 D.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并海道溝通了南北多個郡國和港口,并與其他東西向道路相連,覆蓋全國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鐵官和鹽官數量,有利于聯系沿線各地的經濟文化,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C項正確;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國家一體化進程,未體現經濟重心的東移,排除A項;鹽鐵官營的實施有利于強化國家的經濟職能,與并海道的形成和發展無關,排除B項;“保證了東部海疆的安寧”說法絕對,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4.西晉時,任職高官者須中正二品及以上,縣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調整一次,降品則貶官。為了區分資質優異獲品者與單憑家世獲品者,晉宋之際,大臣范泰提議將二品分為“門地二品”與“二品才堪”。據此推知,晉宋之際()A.選官制度發生改變 B.門閥士族呈現沒落跡象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 D.朝廷加強對官員的考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晉宋之際(中國)。據材料“為了區分資質優異獲品者與單憑家世獲品者,晉宋之際,大臣范泰提議將二品分為‘門地二品’與‘二品才堪’?!辈⒔Y合所學可知,上品中的中等士族稱為“門地二品”,上品中的低等士族以才學位列上品,被稱為“二品才堪”,據此可以說明朝廷授官時按家世和才學進行了區分,D項正確;晉宋之際選官制度還是九品中正制,并未發生改變,排除A項;在九品中正制下,門閥士族還是占據上品官職,排除B項;“儒生政治地位上升”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關于水稻種植,我國古代文獻中留下了大量記載。據此可以得出()“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四民月令》崔寔(東漢)“下泉宜稻,得其宜,則利百倍”《博物志》張華(西晉)“曝(稻)根令堅”;“稻無所緣,唯歲易為良”《齊民要術》賈思勰(北朝)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B.南北方種植結構存在差異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較高 D.稻作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曝(稻)根令堅”;“稻無所緣,唯歲易為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東漢到魏晉時期,人們對稻田播種的稀稠程度、因地制宜的耕作狀況等信息有了更豐富的了解,這反映出稻作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土地利用程度,無法得知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排除A項;材料沒有比較南北方的農作物種植情況,無法得知南北方種植結構存在差異,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農產品商品化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6.唐德宗時,回鶻曾因助唐平史朝義之亂,便恃功“不修蕃臣禮”。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許咸安公主與之,回鶻可汗“禮甚恭”,并說“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這一變化說明唐代()A.加強了對回鶻地區的管理 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國家大一統C.注重與周邊民族的交流 D.少數民族政權威脅中原王朝統治【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唐代(中國)?;佞X因助唐平史朝義之亂,便恃功“不修蕃臣禮”,面對此種情況,唐政府主動采取和親政策,緩和了與回鶻的關系,這說明唐代注重與周邊民族的交流,C項正確;唐政府與回鶻和親,并非對回鶻地區的管理,排除A項;唐代是大一統王朝,排除B項;回鶻助唐平叛,而且與唐代和親之后,關系密切,因此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少數民族政權威脅中原王朝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7.如圖為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政府錢幣與實物稅收數量折線圖。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實物稅到貨幣稅轉變 B.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C.封建經濟的逐漸衰退 D.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中國)。據所學解讀材料圖示可以看出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政府的財政收入征收,貨幣征收在逐步增長,實物征收相對減少,說明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B項正確;實物稅到貨幣稅轉變屬于政策原因,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A項;唐中后期到北宋時期封建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是逐漸衰退,排除C項;材料強調錢幣與實物稅收數量的變化,無法得出人身依附關系松弛的歷史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8.遼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用漢制治理漢人。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實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設節度使管理;漢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設置州縣。這一治理舉措()A.強化了兵農合一的制度 B.拓展了農耕文明的范圍C.鞏固了政權的社會基礎 D.推動了羈縻政策的完善【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遼朝時期。根據材料可知,遼代建立了“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治理體系,在中樞官制上分為北面官和南面官兩套系統;在地方官制上,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漢人區域則采取唐朝時的州縣制。由此可見,遼朝統治者考慮到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政治差異,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從而維護遼的統治,C項正確;金朝的猛安謀克制屬于強化兵農合一的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農耕文明的范圍得到拓展的結論,排除B項;“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即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中的政治統治地位,任用少數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隸屬于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選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9.南宋初年,衢州有地主在告誡后人時講道,對待佃客應在其耕耘之際“有所假貸,少收其息”;在水旱之年應“察其所虧,早為除減”;不可“有非時之役”,不可隨意“增其歲入之租”。這反映了當時()A.雇傭關系盛行 B.土地兼并嚴重C.農業生產持續性受重視 D.政府大量安置南遷移民【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浙江一帶的地主認為應該采取借貸、減租以及固定佃客的賦役負擔等手段維持農業再生產的持續進行,這反映了當時農業生產持續性受到重視,C項正確;佃客與地主的關系不屬于雇傭關系,排除A項;據材料無法判斷當地的土地兼并狀況,也無法推知佃戶是否為南遷移民,排除B、D兩項。故選C項。10.萬歷年間刻本《五雜俎》載:(當時)福建海外貿易,“東則朝鮮,東南則琉球、呂宋,南則安南、占城,西南則滿剌加、暹羅,彼此互市,若比鄰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來,率以為常,所得不貲(計算)”。這一現象主要緣于()A.工商業市鎮的興起 B.朝貢體系的逐步確立C.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D.海外貿易政策的調整【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萬歷年間(中國)。根據材料“東則朝鮮,東南則琉球、呂宋,南則安南、占城,西南則滿剌加、暹羅,彼此互市,若比鄰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來,率以為常,所得不貲(計算)”可知,材料反映了當時明朝海外貿易的繁榮景象,主要緣于海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對“海禁”政策逐漸放松,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當時明朝海外貿易的繁榮景象,未涉及工商業市鎮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朝貢體系是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期,存在于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福建海外貿易的狀況,“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屬于海外貿易發展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1.明清小說題材多樣,有圍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長生殿》、《鶯鶯傳》,有描寫時態民情,控訴“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間神怪傳說匯于一體的《東游記》和《西游記》,還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些小說()A.鞏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貫徹了現實主義風格C.批判了沒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榮【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長生殿》、《鶯鶯傳》”、“《水滸傳》”、“《東游記》和《西游記》”、“《聊齋志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小說這種文學形式適應了市民階層的需要,其題材多樣,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榮,D項正確;小說是市民文化表現,與主流思想無關,排除A項;《西游記》是浪漫主義風格,排除B項;《西游記》沒有批判沒落的封建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2.清朝晚期簽署了《關于1864年8月22日日內瓦公約的原則適用于海戰的公約》《關于戰時醫院船免稅的公約》《關于戰時海軍轟擊公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在1902—1903年的中美商約談判中,清政府將國際法作為重構中外秩序的價值標準,運用到商約談判中,要求依據貨物種類制定相應的稅則等。材料體現出清政府()A.在國際中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B.已經建立現代外交體系C.注重利用國際法維護國家主權 D.深諳國際法的運轉規則【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02—1903年(中國)。根據材料“清政府將國際法作為重構中外秩序的價值標準,運用到商約談判中”可知,清政府逐漸認識到國際法的作用,利用國際法維護主權,C項正確;“顯著提升”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已經建立現代外交體系”說法錯誤,排除B項;清政府對國際法的認識有限,“深諳國際法的運轉規則”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1905年,清政府設立巡警部衛生科,并設立直屬于巡警總廳的內城官醫院,該醫院既是統管全國醫療機構的行政部門,同時也接診北京內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費;1908年,清廷又參照西方平民醫院的模式增設外城官醫院。這些做法有利于()A.全面引進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C.打消貧苦民眾的就醫顧慮 D.促進中西醫協調有序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的中國。政府設置專門機構,并規定由官營西式專門醫院兼管醫療行政事務,這有利于提高清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社會治理能力,故選B項;清末新政并未真正突破傳統君主專制制度框架,故排除A項;C項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醫,故排除D項。故選B項。14.有學者認為:“北洋軍閥時代既是亂世,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時代……可謂是黑中有亮,暗中有光。”下列選項可作為該觀點論證依據的是()A.孫中山提出文官考試思想 B.早期民族資產階級產生C.北京大學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鎮 D.通過談判陸續收回關稅自主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列強侵略,先進的中國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這場偉大運動重要的組織發動者、歷史見證者和精神傳承者,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在先進知識分子和青年人中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C項正確;1906年,孫中山在《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中提出了文官考試思想,A項排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兩次鴉片戰爭后的19世紀六七十年代,B項排除;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宣告關稅自主,隨后國民政府發表“改訂新約”的對外宣言,關稅自主為其兩項主要內容之一,D項排除;故選C項。15.孫中山在談及文官管理時說:“文官應立志以國家為己任,把建設將來社會事業的責任擔負起來,凡職業無論高卑,若不能立志,雖做皇帝,做總統亦無事可做;若能立志,則雖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睂O中山在此強調了官員的()A.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 B.社會地位與職業操守C.家國情懷與辦事能力 D.公仆角色和道德修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孫中山在其文官管理思想中,特別突出對官員家國情懷和官員社會責任、為官志向等方面的關注,表明孫中山強調官員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A項正確;材料強調了官員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未涉及文官的社會地位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官員的辦事能力問題,只涉及官員的為官態度等問題,排除C項;材料強調了官員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官員的公仆角色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下圖所示分別為20世紀30年代初,三類城市產業工人占比(左)和現代工業產值占比(右)情況。這反映了當時()注:1代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廈門、廣州六大沿海通商口岸,2代表南京、漢口、重慶三大沿江通商口岸,3代表其他城市。A.列強經濟侵略開始向內地滲透 B.國內工業發展嚴重不平衡C.中國的工人運動總體規模不大 D.內地機器制造業進步明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六大沿海通商口岸集中了全國72%的產業工人和85%的現代工業產值,這反映了國內工業發展嚴重不平衡,B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列強經濟侵略開始從沿海向內地滲透,排除A項;根據材料無法推知工人運動規模,排除C項;材料中并無工業門類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17.1945年3月,國民政府擬定的《臺灣接管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國語普及計劃”:中小學校以國語為必修課,公職人員和教職人員應首先使用國語,限期逐步實施。這一計劃()A.提高了國民黨政治威望 B.激勵了臺灣的抗日斗爭C.旨在加快普及基礎教育 D.利于強化民族文化認同【答案】D【解析】本題為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范圍為1945年(中國)。1945年,被日本殖民半個世紀之久的臺灣得以光復,在臺灣大力普及國語,有助于強化民族認同,D項正確;這一計劃與國民黨的政治威望沒有必然聯系,排除A項;計劃出臺時,抗日戰爭仍在繼續,計劃內容并不能在臺灣及時得到宣傳,國內也不具備普及基礎教育的條件,排除B、C兩項。故選D項。18.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口號。中央軍委根據會議精神頒發“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此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召開()A.加快了解放軍戰略進攻步伐 B.適應了解放戰爭發展的需要C.明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前途 D.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194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可知,該會議強調嚴明軍隊紀律,保證全黨全軍所執行的各種政策的完全統一,以及軍事計劃的完滿實施,旨在保障軍事行動的勝利,這適應了解放戰爭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1947年夏,以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三路大軍南下為標志,全國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排除A項;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排除C項;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排除D項。故選B項。19.如圖所示是一幅創作于1955年的年畫,畫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種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勞動,而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的。該年畫()A.表達了人民對合作社的支持 B.宣揚了愛國奉獻的社會新風C.顯示了“雙百”方針的號召力 D.真實描繪了農業的生產場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5年(中國)。據本題材料“畫中的核心人物正在種植向日葵的田地里勞動,而這些向日葵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的?!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此時人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向日葵,有利于為國家油料產量的增產做貢獻,所以這一年畫宣揚了愛國奉獻的社會新風,B項正確;僅憑種植向日葵不能得出人民支持合作社的歷史結論,排除A項;“雙百”方針實到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C項;“真實描繪”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D項。故選B項。20.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大事記時間事件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1975年2月美國總統福特訪問中國。1978年12月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初鄧小平訪問美國,中美簽署兩國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1979年7月中美簽署《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雙方互享最惠國待遇。根據上表可知,這一時期中美兩國()A.戰略利益日益趨同 B.遵循多邊主義外交C.倡導亞太區域合作 D.積極尋求務實合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美國。根據材料“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中美簽署兩國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中美簽署《中美貿易關系協定》,規定雙方互享最惠國待遇”可知,中美簽署了科技。經濟、文化領域合作的相關協定,這體現了此時雙方積極尋求務實合作的態度,D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中美戰略利益日益趨同的結論,表述有誤,排除A項;多邊外交是一種與雙邊外交相互補充的外交戰略。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選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中美倡導亞太區域合作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21.如表可用于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份事件1986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3國家制定中醫藥標準體系。2017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A.加快了衛生領域立法 B.規范中醫的傳承發展C.鼓勵中醫藥走向市場 D.開始重視西醫的弊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198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2017年,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視中醫的傳承發展,并且以各自方式強化對于中藥業的管理,B項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