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21/XXXXX—XXXX飛播造林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飛播造林技術,包括術語和定義、飛播種子、規劃設計、飛播施工、飛播造林成效調查以及檔案管理等技術內容和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范圍內利用飛機播種方式開展造林活動的生產作業。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5162飛播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2772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T8822中國林木種子區DB21/T1290林木種子質量分級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本文件。3.1飛播造林通過飛機播種,對高山、遠山、石質山以及人力難以企及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宜林地補充適量的種源,并輔以適當的封育、補植、補播、管護等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森林,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術措施。3.2人工模擬飛機播種模擬飛機播種方式,使用人力撒播或者機械噴播,把種子均勻地撒播在宜播區的技術措施。3.3播區連成一個整體、單獨進行設計并進行飛播造林作業的區域單位,面積不低于40hm2。3.4宜播地2DB21/XXXXX—XXXX適宜開展飛播造林的各種地類。3.5宜播面積播區內適宜實施飛播造林各類土地面積之和。3.6飛播種子處理種子在飛播前進行消毒、包衣、去蠟、去翅、丸粒化等方法的預先處理。3.7航高飛播作業時,飛機距離地面的高度。3.8播幅飛機在播區作業的有效落種寬度。3.9航跡飛機飛播作業時的飛行軌跡。衛星定位導航儀可以記錄飛機的飛行軌跡。3.10接種樣方(點)飛播作業時用于檢查播種質量、統計落種情況的接種點,一般為1m2。3.11有效苗播區宜播面積范圍內,播種苗或播區內喬木林天然落種更新的同一苗齡(苗齡級)的苗木,且生長趨于穩定的健壯苗。3.12有苗樣地成苗調查時,有1株以上飛播喬木或灌木樹種有效苗的樣地,一般樣地面積2m2。3.13有苗樣地頻度有苗樣地占播區宜播面積范圍內設置樣地總數的百分比。3.14成苗面積飛播造林后成苗調查時,播區宜播面積達到成苗標準的面積。3DB21/XXXXX—XXXX3.15成效面積飛播造林后成效調查時,播區宜播面積達到合格標準的面積。3.16成效面積率成效面積占播區宜播面積的百分比。3.17復播對成苗調查不合格的播區再次飛播作業。4飛播種子4.1樹種選擇根據播區條件和適地、適樹、適播的原則以及種源供應條件,在遵循森林植被正向演替規律的前提下,選擇易成活、根系發達、耐瘠薄、抗逆性強、生長穩定、固土力強的鄉土樹種為主,參見附錄A(主要飛播造林樹種適播地區)。4.2樹種配置喬木純播、喬木混播、喬灌混播3種類型。提倡針闊混交、喬灌混交方式。4.3種子使用種子質量應達到DB21/T1290規定的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參見附錄B(飛播造林種子質量表 (Ⅱ級))。種子來源地為本地,或者相鄰地并屬于相同氣候區,種子具有檢驗檢疫合格證,并通過省級檢驗,執行GB/T2772有關規定。4.4種子處理4.4.1包衣處理選擇陽光充足的天氣、通風的場地,用多效復合劑均勻拌種包衣,晾曬干后收起以備飛播。4.4.2去翅處理將去翅的種子風選去雜,浸泡后適當噴水拌入黏土和多效復合劑攪拌,晾干收起以備飛播。4.5播種量本省飛播以油松為主,油松純播1hm2≥7500g;油松混播1hm2≥3750g,其余樹種1hm2≥3750g。5規劃設計5.1播區區域根據本省自然條件特點,適宜采用飛播造林的地區為遼西北(半干旱區)。4DB21/XXXXX—XXXX5.2播區選擇在飛播造林前,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播區。堅持“集中連片、整流域推進、從近山到深山”的原則。播區盡量選擇陰坡和半陰坡。宜播面積占播區總面積60%以上,播區面積視為飛播作業任務面積。5.3飛播規劃明確飛播造林的目的、目標、范圍、規模與重點;統籌安排生產布局與進度;概算投資規模,合理安排建設資金,明確籌資渠道,提出保障措施;分析與評價項目實施的綜合效益。5.4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內容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實施年度;飛播樹種和種子用量;播區基本條件;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效益分析與綜合評價;播后管護工作和必要的附表、附件,以及飛播造林規劃圖件等。實施方案以工程縣(市、區)為單位,丙級以上資質單位編制,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對實施方案進行論證和審批,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備案。5.5飛播設計5.5.1設計的任務在飛播造林規劃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建設要求,具體選擇落實播區。在播區調查的基礎上,以播區為單位進行飛播造林作業設計。5.5.2播區調查5.5.2.1播區踏查采用路線調查進行播區踏查。通過踏查,觀察擬開展飛播造林地區全貌以及地形、凈空情況,目測宜播面積比例,了解土地權屬情況,框劃播區范圍。也可以利用近期森林資源調查和林地規劃等成果確定播區范圍。5.5.2.2小班區劃任務a)現地區劃界定飛播造林播區地類面積及分布情況,根據播區宜播地類的自然分布情況,結合當地飛播造林可供使用飛機的飛行作業特點,利用地形圖、最新遙感影像或航片調繪確定播區邊界;b)準確量算、統計播區宜播面積,計算播區宜播面積率;c)落實飛播造林技術措施,準確計算相關工程量。5.5.2.3小班區劃a)以播區為單位,利用測繪部門繪制的最新的比例尺為1﹕50000或1﹕25000的地形圖,現地或根據最新遙感影像或航片進行小班勾繪;b)小班最小面積以能在地形圖上表示輪廓形狀為原則,最小小班面積不小于0.2hm2;最大小班面積不超過40hm2;c)分別地類劃分小班,地類分類系統執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的有關規定。5.5.2.4小班調查a)小班調查內容:對非宜播地類只調查地類;對宜播地各地類詳細調查地形地勢、土壤、植被、土地利用情況等項目,分別對各項目相關調查因子進行調查記錄:5DB21/XXXXX—XXXX——地形地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土壤種類(土類)、土層厚度以及腐殖質層厚度;——植被:灌草植被調查記錄灌(草)種類、起源、覆蓋度、平均高度以及分布情況;疏林地、低效林地還應調查林分(木)樹種組成、平均年齡、平均胸徑、平均高、郁閉度、自然度、天然更新、生長和分布情況;——調查土地利用現狀,如開荒、樵采、放牧等人為活動情況;b)采用小班目測和隨機設置樣地(標準地)實測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有林地、疏林地調查樣地面積100㎡,灌木林樣地面積為10㎡,草本群落樣地面積4㎡;樣地數量:小班面積3hm2以下設2個,4hm2~7hm2設3個,8~12hm2設4個,13hm2以上設置不少于5個;c)現場綜合分析小班宜林宜播性;d)內業整理播區調查卡片,求算小班面積,并對宜播地各小班詳細地調查地形、地勢、地類,統計播區宜播面積,參見附錄C(播區地類面積統計表)。5.5.3樹種選擇與播種量設計選擇鄉土樹種,播種量按具體播區實施。具體參見上文4.1、4.5。5.5.4地面處理設計a)對植被稀少的小班,應提前進行封育;b)對草本、灌木蓋度偏大,可能影響飛播種子觸土發芽和幼苗生長的小班,可采取機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礙樹木生長的灌木、雜草和枯枝落葉層;c)對于地面坡度大且土壤表層堅硬、板結的地塊,要進行簡單的沿環山等高進行摟溝整地(深度≥10cm),提高土壤保種和保水能力。5.5.5播種期設計可參考歷年氣象資料,并以往年飛播造林成效為基礎,本省最佳播種期為6月上旬到7月中旬。5.5.6機型選擇根據播區地形地勢和機場條件,選擇適宜的機型,參見附錄D(飛播造林主要直升飛機機型技術參5.5.7飛行作業方式設計根據播區的地形和凈空條件、播區的長度和寬度、每架次播種帶數和混交方式,設計飛行作業方式。飛行作業方式分為單程式、復程式、穿梭式、串聯式以及重復噴撒作業法、小播區群串聯作業法等。根據設計的樹種、播種量及飛行作業方式,設計飛行作業架次組合。5.5.8飛行作業航向設計按基本沿著相同海拔高度飛行作業的原則,結合播區地形條件,確定合理的飛行作業航向。一般航向應盡可能與播區主山梁平行。5.5.9航高與播幅設計根據設計樹種的特性(種子比重、種粒大小)選用機型,播區地形條件確定合理的航高與播幅。為使飛播落種均勻,減少漏播,一般每條播幅的兩側要各有15%左右的重疊,地形復雜或風向多變地區,每條播幅兩側要有20%的重疊。6DB21/XXXXX—XXXX5.5.10設計說明書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編制,設計單位具備丙級以上資質,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行政區域概況、播區概況、宜播面積、樹種選擇與配置、播種量與用種量、種子處理方法、飛播機型、播區地面處理、播區管護、投資預算等。5.5.11投資預算預算包括:種子費、飛行費、地面處理費、設計費、飛播施工費、播區管護費、播后調查費等。5.5.12附圖和附表5.5.12.1播區位置圖以縣(市、區)為單位,采用1:1000000或1:500000比例尺地形圖為地理底圖編繪成圖。編繪內容:機場位置、播區名稱與位置、標示機場與播區距離等。5.5.12.2播區作業圖以播區為單位,采用1﹕50000或1﹕25000比例尺地形圖為地理底圖編繪成圖。編繪內容:播區界線及端拐點坐標、接種(點)線(或航標線)、小班界線、地類符號以及飛行作業架次組合表等。5.5.12.3設計附件包括播區現狀表、飛行作業架次組合表、衛星定位導航各航帶航標點經緯度坐標數據表、主要設備材料清單以及投資概算明細表等設計附表和有關附件。5.5.13設計成果審批由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對縣(市、區)飛播作業設計成果進行評審和審批,沒有完成設計或未通過審批的,不得實施飛播造林作業。6飛播施工6.1施工前期準備包括與飛行公司聯絡,簽訂施工作業合同;根據天氣預報,確定集中降雨前期開始實施飛播作業;種子、通訊、接種工具以及服務人員進駐機場。6.2播區坐標錄入播區作業圖所標示的播區邊界及端拐點地理坐標錄入到飛機系統中,經過地面處理地塊重點標示。6.3飛行安全飛行作業應按照飛行部門的有關規定和飛播作業操作細則進行,地面派專人在機場四周設置警戒線,確保地面人員和飛行安全。6.4試播在飛播作業之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實施試行飛播作業,采集與飛播造林相關的各類數據,測試、分析、調節、修正飛播設計相關參數,使其達到飛播造林設計要求。7DB21/XXXXX—XXXX6.5飛行作業機組人員應按播區范圍、播帶、播種量、航高等設計要求壓標作業,并根據風向、風速和地面落種情況及時調整側風偏流、移位及出種門開關,確保落種準確、均勻。飛播實施單位和飛行部門共同做好飛行作業日志的記錄工作,詳細統計當日飛行架次、飛機起降時間,合理設置接種樣方,樣方設置1m×1m,并詳細記錄落種情況。6.6飛播落種質量檢查a)飛播作業工程中實時共享飛機航跡圖。b)根據宜播地地形、坡度、坡向等自然條件合理設置接種樣方,樣方設置1m×1m,5hm2設置1個樣方,詳細記錄種子數量,推算單位面積播散量,計算樣方理論落種數,樣方落種數量滿足設計數量50%~150%為有效樣方,有效樣方數占總樣方數大于85%,視為合格。6.7補播實時查看飛行航跡,出現漏飛及時補播;接種樣方不合格需及時補播。6.8播后管護飛播造林實施后,播區應嚴格實行封育管護。應制訂封育管護制度,落實管護機構和人員,簽訂管有關規定。7飛播造林成效調查7.1出苗觀察飛播作業后,進行出苗觀察。每年觀察不少于2次,及時掌握播區種子出苗以及生長情況,預測成苗效果,持續觀察3a。7.2成苗調查7.2.1調查時間播后3a進行。7.2.2調查內容調查有效苗種類、數量、苗木生長及分布情況。7.2.3調查方法小班調查法(面積調繪法)。以播區宜播小班為調查單元,按照機械抽樣原則均勻布設2m2(半徑0.80m)樣圓,采用樣圓法調查目的樹種苗木株數。小班面積<5hm2,不少于20個;小班面積6hm2~10hm2,不少于30個;小班面積11hm2~20hm2,不少于40個;小班面積>20hm2,不少于50個。7.2.4成苗評定按宜播面積平均1hm2有效苗株數與有苗樣地頻度2個指標劃分。宜播面積平均1hm2有效苗株數(喬木≥1000株或喬灌混交≥1333株)且有效苗頻度≥20%視為合格,否則不合格。8DB21/XXXXX—XXXX7.2.5成苗調查結果飛播造林成苗調查應提供成苗調查報告,分析統計結果,以播區為單位評定成苗等級,參見附錄E(成苗調查統計表)計算成苗面積;結合出苗觀察,階段性評價飛播造林效果,對成苗評定結果不合格的播區,可在原播區進行復播。7.3成效調查7.3.1調查時間飛播后5a進行。7.3.2調查內容調查成效面積以及平均每公頃株數、苗高和地徑、苗木生長及分布情況等。7.3.3調查方法小班調查法(面積調繪法)。以播區宜播小班為調查單元,采用10hm2樣圓調查有效苗株數。按照機械抽樣原則均勻布設10m2(半徑1.79m)樣圓。在區劃的宜播面積小班內,按下列標準布設:小班面積<5hm2,不少于6個;小班面積6hm2~10hm2,不少于8個;小班面積11hm2~20hm2,不少于10個;小班面積>20hm2,不少于15個。7.3.4樣圓合格標準10m2樣圓內有1株以上(含1株)有效苗,或1叢以上(含1叢)灌木有效苗。7.3.5成效綜合評定以播區為評定單位,按照成效面積占宜播面積比例評定飛播成效。成效面積率≥20%,成效評定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參見附錄F(成效調查統計表)。8檔案管理檔案內容包括實施方案制定、調查設計、飛行合同、出苗調查、成苗調查、成效調查等,由專人負責管理檔案。9DB21/XXXXX—XXXX主要飛播造林樹種適播地區Pinu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激光跟蹤儀與D掃描技術考核試卷
- 疊拼別墅裝飾施工方案
- 比較分析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員A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石油開采業的能源轉型與碳排放削減考核試卷
- 反不正當競爭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考試重要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屋面鋼模板施工方案
- 2025年關于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深度探索試題及答案
- 珠寶首飾行業綠色發展策略考核試卷
- 產科診療指南及技術操作規范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三位數加減三位數計算同步練習口算題帶答案
- 發展漢語初級口語I-第11課課件
- 免疫規劃工作經驗
-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調研數學試卷(蘇教版)
- 第一單元字詞過關專題卷-2022-2023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部編版)
- 2024年無人駕駛行業培訓資料 - 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應用與法規管理
- 整本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閱讀教學設計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農村革命與現實生活的沖突
- 電容損耗計算公式(一)
- 商標分類(1-45類小類明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