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陽江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末測試地理試題本試卷滿分分,考試時間分鐘。注意事項:.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鉛筆將試卷相應類型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作答選考題時,請先用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號對應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3分,共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絕地求生”“該島東部小村莊地區海陸熱力環流圖”,右圖為“氣溫變化特征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某隊員在該島從1500m左右高空跳傘降落過程中,僅從大氣的熱力狀況分析氣溫和氣壓變化狀況是()A.氣溫升高、氣壓降低B.氣溫降低、氣壓升高C.氣溫升高、氣壓升高D.氣溫降低、氣壓降低2.左圖中①、②、③、④四處氣溫最高的是()第1頁/共6頁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3.據右圖,降落后隊員可能感覺海風的時間段是()A.16時至次日8時B.8時至16時C.18時至次日6時D.6時至18時下圖示意北半球某區域等壓面分布圖,①③兩地為陸地,②地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壓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此時,小船上的旗幟最可能飄向()A.東B.西C.南D.北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該地區處于夜晚B.③地氣溫高于②地C.②地為陰雨天氣D.①地盛行下沉氣流6.比較①②兩地的降水概率和晝夜溫差()A.①地降水多,晝夜溫差大B.①地降水多,晝夜溫差小C.①地降水少,晝夜溫差大D.①地降水少,晝夜溫差小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鹽度超過40‰,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下圖為紅海沿岸地區水系及代表地(開羅)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紅海鹽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第2頁/共6頁①蒸發強,降水少②海域較封閉③注入徑流含鹽量高④亞丁灣高鹽度洋流的輸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7、8月份輪船從印度洋駛入紅海后,船員最可能會發現()A.輪船吃水深度變大B.陰雨天氣增多C.海水水位略微增高D.沙塵天氣增多沙丘風蝕坑是由侵蝕坑和積沙區組成的風沙地貌形態,是固定沙丘活化的明顯標志。下圖示意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一個典型的沙丘風蝕坑,積沙區迎風坡短而陡、背風坡長而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M觀測點()A.位于侵蝕坑,盛行偏西風B.位于積沙區,盛行偏東風C.位于侵蝕坑,盛行偏東風D.位于積沙區,盛行偏西風10.在各觀測點中,M觀測點風速達到最小值,原因是氣流進入沙丘風蝕坑后()A.摩擦力變大B.因擴散減速C.受地形阻擋D.垂直運動增強石灰巖被溶蝕后,不溶性組分積累轉化為巖溶殘積層,該層可成為成土母質。殘積層及耕作層中的有機質分解和生物呼吸,能產生巖溶作用所需的大量二氧化碳。如圖是我國西南巖溶區一處類型石灰巖風化第3頁/共6頁采樣點編號FeO(%)(%)CaO(%)MgO(%)①15.541.240511.30②0870.1730.291807讀表測試數據表明,在石灰巖溶蝕過程中()A.鐵、鈦元素流失B.鈣、鎂元素流失C.鎂、鐵元素富集D.鈦、鈣元素富集12.圖中巖溶殘積層最可能呈現的顏色是()A.紅褐色B.灰白色C.暗黑色D.青灰色13.根據剖面結構,推測最有利于巖溶作用發生的層位是()A.旱地耕作層B.巖溶殘積層C.巖粉及碎裂巖層D.基巖層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2022年7月22日,記者剛剛從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16日以來,新一輪強降雨造成全省103個縣(市、區)877個鄉鎮300.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3人,失蹤8人。全省已緊急避險轉移37.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5.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5.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2完成下面小題。14.對洪災進行適時監測,主要采用的技術是()A.遙感B.地理信息系統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D.電子地圖15.上述災情統計的精確性高,主要是利用了()A.遙感B.地理信息系統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D.數字地球第4頁/共6頁16.受災人員轉移的信息資料的及時獲得主要應用了()A.遙感B.地理信息系統C.全球衛星導航系統D.無人機二、非選擇題:共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17.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450mm1700mm左右,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區周邊風力較大且季節變化明顯。在湖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作用下,湖區氣象站檢測該地雨季(夏季)多夜雨。材料二:納木錯區域圖(圖1)和納木錯氣象站一年中不同月份降水統計圖(圖2(1)從大氣受熱的角度分析納木錯夏季夜雨對當地氣溫的影響。(2)分析納木錯湖區蒸發強烈的原因。(3)從城市風角度分析白天當雄西側湖陸風的強弱。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喀斯特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124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的云南、貴州、廣西等地。貴州喀斯特地貌組合齊全,發育典型,在中國及世界喀斯特地貌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析貴州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的自然條件。(2)簡述喀斯特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大青溝位于西遼河流域科爾沁沙漠腹地,擁有科爾沁沙地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殘遺原始森林。歷史上,大青溝流經該地,在氣候變化和河流作用影響下,河岸形成沙地。河岸沙地形成后,河道逐漸萎縮,第5頁/共6頁靠風媒擴散的沙地植被群落快速定居。河流徹底改道移走后,該地植被繼續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增大,動物傳播逐漸取代風力傳播成為種子傳播的主要方式。森林群落成熟后,原來大青溝較低的河床進一步發育成溪流。材料二下圖為科爾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圖。(1)與大青溝原始森林形成時期相比,推測大青溝河岸沙地形成時期的氣候變化。(2)分析大青溝植被演替過程中種子傳播方式發生改變的原因。(3)說明該地森林群落形成后,植被對溪流發育的積極影響。第6頁/共6頁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期末測試地理答案1.C2.D3.B4.C5.B6.B7.A8.D9.A10.BB12.A13.C14.A15.B16.C17.(1(2)湖泊水量充足;高原海拔高,光照強,蒸發強;光照強,白天地表溫度高,蒸發強;風力大,蒸發強;氣候干燥,蒸發強。(3)白天湖泊氣溫低,氣流下沉,近地面盛行湖風;城市氣溫高于郊區,近地面氣流由郊區流向城區;當雄東側城市風與湖風一致,使湖風加強。18.(1)①地質條件:石灰巖分布廣泛,孔隙和裂隙發育廣泛,巖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②氣候條件:位于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暖,降水豐富,促進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③地形條件:該地區地形起伏大,地表徑流較快,侵蝕作用強。這種地形使水流能夠更好地侵蝕和溶蝕巖石,加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④生物條件:該地區植被茂密,土壤中的有機酸含量較高,水的溶蝕作用較強。(2喀斯特地貌,使地表水容易轉化為地下水,導致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