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漳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福建省龍巖漳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福建省龍巖漳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福建省龍巖漳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福建省龍巖漳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漳平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溫馨提示:請把所有答案書寫到答題卡上!請不要錯位、越界答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選項中,研究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遠古人類最可靠的證據是A.傳說B.文獻C.化石D.影像2.考古挖掘發現,河姆渡遺址兩次發掘范圍內發現大量干欄式建筑遺跡,還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據此推斷河姆渡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是A.漁獵為生B.游牧騎射C.鉆木取火D.農耕定居3.陶寺古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該遺址已陸續發掘出城墻、宮殿區、大型宗教禮制建筑、王陵區、政府掌控的大型倉儲區等。這些發現可以用來證明A.部落聯盟初步形成B.早期國家已經出現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D.長江流域農業發展4.古史相傳,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A.盤古和女媧B.后羿和夸父C.炎帝和黃帝D.堯舜禹5.圖1為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可確認的我國黃河流域最早的王國都城遺址,有“華夏第一王都”之稱。它所能佐證的歷史朝代的是圖1A.夏朝B.秦朝C.西漢D.東漢圖6.圖2所示文物上有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這段銘文記載的史實是圖2A.盤庚遷殷B.牧野之戰C.武王伐紂D.巨鹿之戰7.春秋戰國時期,農業上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條件起到重大促進作用的事件是A.鐵農具和牛耕的廣泛使用B.各國的變法運動C.手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D.商業活動的逐漸活躍8.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材料反映了百家爭鳴的A.背景B.過程C.內容D.影響9.圖3和圖4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圖。從諸侯國數量變化中可知,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第二單元第二單元A.國家趨向統一B.奴隸制開始瓦解C.統一王朝建立D.守舊貴族勢力增強10.《論語》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子”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韓非子11.通過表1所示的甲骨文字形舉例,我們可以發現甲骨文A.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B.造字法最主要為會意字C.文字載體多數是青銅器D.字形不具延續和傳承性12.表2中該單元的主題是表2A.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起源B.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C.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3.秦朝時在全國流通的統一貨幣是14.都江堰、長城是古代大型建筑和工程,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這些建筑和工程A.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防御思想B.彰顯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C.蘊含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水平D.見證了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發展的歷程15.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張楚政權”“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等信息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國人暴動B.陳勝吳廣起義C.劉邦項羽起義D.黃巾起義16.漢文帝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漢景帝下詔準許缺少耕地的農戶遷到耕地有余、水利條件好的地方。可見,“文景之治”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是文帝、景帝表表3A.重視農業生產B.反對奢侈浮華C.積極賑濟災民D.沿用和親政策17.從漢武帝建元五年設置五經博士,儒家經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專攻經學的博士弟子也逐步遞增。出現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A.設置刺史,監視地方B.推恩封國,削弱諸侯C.鹽鐵專賣,打擊商賈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8.對圖5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9.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記載:“然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誠信)于外國,外國由此信之。”司馬遷稱張騫的活動為“鑿空”,是因為A.張騫都是西漢時期名人B.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C.張騫被匈奴扣留10余年D.張騫是司馬遷的好友20.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內容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涉及社會的各方面,不虛美、不隱惡、真實、生動地再現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被譽為“實錄”。這反映出司馬遷A.守衛國家的愛國情懷B.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C.秉筆直書的史家素養D.個性浪漫的創作風格21.整理表格是我們歷史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表3反映的戰役應是時間208年交戰雙方曹操和孫劉聯軍戰役特點以少勝多戰役結果孫劉聯軍取得勝利A.牧野之戰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22.圖6選項中正確反映了公元229年政治形勢的是23.“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大規模進入中原。黃河流域漢族大批南遷,與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頻繁和密切。”上述材料記載的內容發生在A.春秋時期B.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D.魏晉南北朝時期24.《宋書》記載南朝“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說明了江南A.經濟超過北方B.文學藝術繁榮C.絲織業最發達D.地區得到開發25.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用世紀、年代的方式表示,描述正確的是A.公元前3世紀80年代B.公元3世紀80年代C.公元4世紀80年代D.公元4世紀90年代26.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為北方漢人廣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歡。這反映出當時A.絲綢之路始通B.北方經濟發達C.民族交融加強D.南北政權分立27.某校書法社團學員在臨摹《蘭亭集序》書法字帖時,被其“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筆勢所折服。《蘭亭集序》的作者是A.王羲之B.顏真卿C.柳公權D.歐陽詢28.在如圖7歷史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中,空格處應該填的是A.東漢B.西晉C.前秦D.北魏二、非選擇題29.表4是小歷同學根據某一歷史事件編寫劇本的部分內容。這一歷史事件是第二幕好國君秦孝公:求賢若渴第四幕舌戰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第五幕措施一: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第八幕身雖死,法尤存,大秦帝國正崛起A.諸侯爭霸B.百家爭鳴C.商鞅變法D.秦滅六國以上習題,你選擇了正確答案C,請觀察該題,提取兩個信息,結合相關史實,說服選擇其他選項的同學。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漢武帝頒布詔書,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承襲封國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賜給庶子以為侯國。王國由是一再縮小,亦無政治特權,王國、侯國在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同于郡縣......他以一個極具智慧的方案將威脅國家統一與穩固的諸侯王勢力徹底消解于無形。-均摘編自張傳璽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三:秦漢是我國多民族形成與發展時期。......它以空前繁榮的經濟文化、眾多的人口和廣大的地域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凝聚核心。秦漢統一與邊疆開發,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創造了各民族共同為一體的“華夷一統”的現實。-摘編自劉正寅《“大一統”思想與中國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將示意圖中的①處補充完整。并寫出秦朝開創的“中國歷代王朝的基本統治模式”的制度名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推行的政治舉措,并概括其作用。(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秦漢時期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所產生的影響。31.學習歷史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史方法汲取智慧,豐富知識,七年級同學以“學習感悟歷史”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文物中獲取歷史信息】材料一:根據材料一,指出圖9文物鑄造的朝代。并結合所學知識,模仿圖10東漢擊鼓說唱俑”文物解讀,解讀圖9文物的歷史價值。【地圖中學習歷史史實】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簡述北魏都城的變化和遷都的目的。【史料中分析歷史事件】材料三漢代開通的絲綢之路后,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絡繹不絕。中國輸出的大多是絲綢、瓷器、茶葉等,輸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寶等。四大發明隨之傳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陸續傳到中國。西方一些物產和珍禽異獸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絲綢之路將歐亞大陸上的幾大文明連接了起來,促進幾大文明的匯集與交流。-摘編自張芬《淺析絲綢之路及其貢獻》(3)根據材料三,概括絲綢之路文明交流的特點,并分析其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5中國古代部分科技成就簡表序號朝代或發明者成就對世界文明的貢獻①西漢造紙術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②華佗麻沸散發明了最早的麻醉藥劑,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③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祖沖之精確圓周率到小數點后第七位這一成果領先世界達一千年之久閱讀以上材料,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填寫序號即可)漳平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賦分建議一、選擇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CDBCACADA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CBBADDBC題號2122232425262728答案DBDDCCAB二、非選擇題,共4題29.(8分)根據題干材料中提取兩個信息結合正確史實進行闡述即可。(提取到一個信息分,結合相應史實進行分析2分,要求至少提取兩個信息。學生能表述清楚即可。)示例:材料中第二幕有“好國君秦孝公:求賢若渴”說明這個事件發生在秦孝公在位期間,第五幕有“措施一: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該相關史實是商鞅變法的經濟措施,因此,據此可以判斷小歷要編寫的歷史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商鞅變法。30.(12分)(1)縣或者縣令(長)。2(分)制度:中央集權制或君主專制下的中央集權制(2分)(2))措施:頒布“推恩令”(2分)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或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2分)(3)影響: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凝聚核心;奠定了我國疆域的基礎;創造了各民族共為一體的中華民族。(意思相近即可,一點2分,共4分)31.(12分)(1)朝代:商朝(2分)歷史價值: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商周時期青銅器制作工藝水平高超,(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制造的輝煌成就或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分)(意思相近即可)(2)變化:從平城遷到洛陽。(2分)目的:學習中原文化或掃清改革阻力。(2分)(3)特點:雙向性;多樣性(或內容豐富);歷史悠久等。(意思相近;答出一點即可;分)影響:成為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亞大陸不同文明的進一步聯系。(2分)(意思相近即可)32.(12分)選出兩個歷史事件2分;觀點2分;論述8分【示例】歷史事件:①④(2分)觀點:我國古代科技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