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_第1頁
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_第2頁
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_第3頁
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_第4頁
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作業指導書TOC\o"1-2"\h\u28525第一章地質勘探基礎知識 36031.1地質勘探概述 3223981.2地質勘探的基本方法 347951.2.1地面地質調查 3173501.2.2地球物理勘探 341781.2.3地球化學勘探 3132711.2.4鉆探 3300071.2.5坑探 358841.3地質勘探的技術標準 47541.3.1地質勘探設計標準 46271.3.2地質勘探野外工作標準 4215571.3.3地質勘探室內工作標準 4242721.3.4地質勘探成果評價標準 411592第二章地質勘探野外作業 4279602.1野外地質調查 422562.1.1調查目的與任務 4193332.1.2調查內容與方法 430362.2地質取樣與測試 557942.2.1取樣原則與要求 590592.2.2取樣方法 511732.2.3測試方法 5242082.3地質勘探野外數據采集 6235742.3.1數據采集內容 6298422.3.2數據采集方法 675882.3.3數據處理與分析 66603第三章地質勘探數據處理與分析 647233.1地質數據整理 6101273.2地質數據可視化 7224503.3地質數據分析與解釋 729399第四章地質勘探成果報告編制 8289074.1地質勘探報告編制規范 8208864.1.1報告格式及結構 86604.1.2文字表達 829524.1.3圖件繪制 876974.1.4數據處理與分析 868424.2地質勘探報告內容撰寫 847734.2.1總論 82874.2.2地質概況 849144.2.3勘探方法 8255724.2.4勘探成果 8160574.2.5資源評價 9251974.2.6結論與建議 9189214.3地質勘探報告成果審查 936094.3.1報告編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 9149304.3.2報告內容是否完整、準確、真實。 9207964.3.3數據處理和分析是否科學合理。 9266064.3.4圖件繪制是否規范。 9181714.3.5結論與建議是否具有實際意義。 924599第五章礦產資源類型與特征 9212265.1礦產資源分類 9238555.2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9324035.3礦產資源勘查評價 1024705第六章礦產資源勘探技術 1052076.1地質勘探技術 10102746.1.1地質填圖 11272136.1.2鉆探 11186486.1.3地質取樣與分析 1194746.2物探技術 11134016.2.1地震勘探 11146606.2.2磁法勘探 12303026.2.3電法勘探 12280146.3化探技術 1218796.3.1地表化探 12240006.3.2巖石地球化學 12188906.3.3水化學勘探 1325803第七章礦產資源評價與開發 13121947.1礦產資源評價方法 1340937.2礦產資源開發規劃 13120237.3礦產資源開發技術 1418898第八章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14107778.1礦產資源保護政策 15282078.2礦產資源合理利用 15196788.3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 1525329第九章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 16126809.1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 16240029.2環境保護與地質勘探 17291229.3地質勘探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172472第十章地質勘探與資源利用管理 171138610.1地質勘探項目組織與管理 17458210.1.1項目組織結構 17401010.1.2項目管理流程 17133110.1.3項目進度與成本控制 181159810.1.4項目風險管理 182337110.2地質勘探資質與人員培訓 182382810.2.1地質勘探資質 183082510.2.2人員培訓 181447710.3地質勘探質量與安全管理 18951310.3.1質量管理 182813610.3.2安全管理 18第一章地質勘探基礎知識1.1地質勘探概述地質勘探是通過對地球表層及其以下的地層、巖石、礦床等地質體的研究,查明其地質構造、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條件,為資源開發、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等提供基礎地質資料的工作。地質勘探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基礎。1.2地質勘探的基本方法地質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面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鉆探和坑探等。1.2.1地面地質調查地面地質調查是地質勘探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對地表露頭、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等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和記錄。通過地面地質調查,可以初步了解研究區的地質構造特征、地層分布和礦產資源情況。1.2.2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場與地質體的相互作用關系,通過測量地球物理場的分布特征,推斷地下地質體的性質和分布規律。主要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等。1.2.3地球化學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是通過分析地表及地下水中化學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地球化學異常,預測和評價礦產資源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水化學勘探、土壤地球化學勘探、巖石地球化學勘探等。1.2.4鉆探鉆探是通過鉆機在地表或地下鉆進,取得巖石、礦石等地質樣品,進行地質研究的方法。鉆探可以獲取深部地質信息,為地質勘探提供重要依據。1.2.5坑探坑探是在地表或地下挖掘坑道,觀察和研究地質現象的方法。坑探主要用于查明礦體形態、產狀和品位等。1.3地質勘探的技術標準地質勘探技術標準是保證地質勘探工作質量的重要依據。以下為地質勘探的主要技術標準:1.3.1地質勘探設計標準地質勘探設計標準主要包括地質勘探工作的任務、內容、方法、工作量、質量要求等。1.3.2地質勘探野外工作標準地質勘探野外工作標準主要包括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鉆探和坑探等野外操作規程、質量要求和安全規定等。1.3.3地質勘探室內工作標準地質勘探室內工作標準主要包括地質樣品分析、地質圖件編制、地質報告編寫等室內工作規程和質量要求。1.3.4地質勘探成果評價標準地質勘探成果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地質勘探成果的可靠性、精度、實用性等方面的評價要求。第二章地質勘探野外作業2.1野外地質調查2.1.1調查目的與任務野外地質調查是地質勘探的基礎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查明調查區的地質構造、地層分布、巖性特征、礦產分布規律等,為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資料。野外地質調查的任務包括:查明地層分布、巖性特征及其變化規律;調查地質構造,分析構造對礦產資源的影響;查明礦產分布規律,評價資源潛力;收集相關地質、水文、氣象等資料。2.1.2調查內容與方法野外地質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地形地貌調查:觀察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巖性等的關系;地層調查:調查地層的分布、巖性、厚度、層序等;巖漿活動調查:觀察巖漿巖體的分布、巖性、結構等;構造調查:分析斷裂、褶皺等構造形態,研究構造對礦產資源的影響;礦產調查:調查礦產的分布、類型、規模、質量等;水文地質調查:調查地下水分布、水質、水位等。野外地質調查方法主要包括:地貌觀測法:通過實地觀測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地質構造;地層劃分法:根據巖性、層序等特征,劃分地層;構造解析法:通過斷裂、褶皺等構造形態,分析構造特征;礦產普查法:對調查區內的礦產資源進行普查,評價資源潛力;水文地質調查法:調查地下水分布、水質、水位等。2.2地質取樣與測試2.2.1取樣原則與要求地質取樣是獲取地質信息的重要手段,其原則與要求如下:取樣點應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調查區的地質特征;取樣點應布設均勻,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取樣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人為干擾,保證樣品的原始性;取樣方法應科學、規范,保證樣品質量。2.2.2取樣方法地質取樣方法主要包括:地表取樣:在調查區地表進行取樣,獲取地表地質信息;深層取樣:通過鉆探、挖掘等方法,獲取地下深層地質信息;巖心取樣:從鉆孔中取得巖心,分析巖性、構造等特征;土壤取樣:采集地表土壤樣品,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2.2.3測試方法地質測試是分析樣品性質、成分和結構的重要手段,測試方法包括:物理測試:如密度、硬度、孔隙度等;化學測試:如元素含量、礦物組成等;巖相學測試:分析巖石的微觀結構、成分等;工程地質測試:如抗剪強度、抗壓強度等。2.3地質勘探野外數據采集2.3.1數據采集內容地質勘探野外數據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地質調查數據:包括地形地貌、地層、構造、礦產等;取樣數據:包括取樣點位置、樣品性質、測試結果等;地質災害數據:如滑坡、泥石流等;水文地質數據:如地下水分布、水位、水質等。2.3.2數據采集方法地質勘探野外數據采集方法包括:地貌觀測法:通過實地觀測地形地貌,獲取地質數據;地質填圖法:繪制地質圖,記錄地質特征;遙感技術: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分析地質信息;地質勘探技術:如鉆探、挖掘等,獲取地下地質數據。2.3.3數據處理與分析野外采集的數據需進行整理、分析和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清洗:去除重復、錯誤的數據;數據整合:將不同來源、格式的數據整合在一起;數據分析:利用統計學、地質學等方法,分析數據特征;數據可視化:利用圖表、地圖等手段,展示數據分析結果。第三章地質勘探數據處理與分析3.1地質數據整理地質數據整理是地質勘探數據處理與分析的基礎工作,其主要任務是將野外采集的地質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歸類、排序和整合。地質數據整理包括以下步驟:(1)數據清洗:對采集到的地質數據進行初步篩選,剔除錯誤、重復和無效的數據。(2)數據歸類:根據數據類型和屬性,將地質數據分為巖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類別。(3)數據排序:按照數據的時間、空間、成因等特征進行排序,以便后續分析。(4)數據整合:將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地質數據庫。3.2地質數據可視化地質數據可視化是將地質數據以圖形、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便于分析和解釋。地質數據可視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數據圖表:通過柱狀圖、折線圖、散點圖等圖表,展示地質數據的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2)空間分布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將地質數據的空間分布展示在地圖上,以便觀察地質體的空間關系。(3)三維模型: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構建地質體的三維模型,直觀地展現地質結構。(4)虛擬現實(VR):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建一個沉浸式的地質環境,使研究人員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地質現象。3.3地質數據分析與解釋地質數據分析與解釋是對地質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解讀,以揭示地質規律和資源潛力。地質數據分析與解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質特征分析:對地質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取地質特征參數,如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等。(2)相關性分析:分析不同地質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探究地質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3)成因分析:根據地質數據,探討地質體的形成過程和成因機制。(4)資源評價:結合地質數據,評價地質資源的類型、規模、品位和開發前景。(5)風險分析:評估地質勘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如地質條件復雜、資源枯竭等。(6)成果應用:將地質數據分析與解釋成果應用于地質勘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第四章地質勘探成果報告編制4.1地質勘探報告編制規范地質勘探報告編制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保證報告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具體規范如下:4.1.1報告格式及結構報告應采用統一格式,包括封面、目錄、正文、附件和附錄。正文部分應包含以下章節:總論、地質概況、勘探方法、勘探成果、資源評價、結論與建議。4.1.2文字表達報告文字應簡練、明確、嚴謹,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詞語。數據、圖表、照片等應與文字描述相符合,準確反映地質勘探成果。4.1.3圖件繪制報告中的圖件應清晰、準確,符合國家制圖標準。圖件應包括地質圖、剖面圖、鉆孔柱狀圖、資源分布圖等。4.1.4數據處理與分析報告中的數據應經過嚴格處理和分析,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數據來源應明確,計算方法應科學合理。4.2地質勘探報告內容撰寫4.2.1總論總論部分應簡要介紹地質勘探項目背景、任務來源、勘探目的、工作范圍、工作時間等。4.2.2地質概況地質概況部分應詳細描述勘探區內的地層、構造、巖漿巖、變質巖、水文地質條件等。4.2.3勘探方法勘探方法部分應介紹勘探過程中采用的技術方法、設備、工作量等。4.2.4勘探成果勘探成果部分應詳細闡述勘探區內資源分布、品位、儲量、礦體特征等。4.2.5資源評價資源評價部分應對勘探成果進行評價,包括資源規模、開發利用前景、經濟效益等。4.2.6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部分應總結地質勘探成果,提出后續工作建議。4.3地質勘探報告成果審查地質勘探報告成果審查是保證報告質量的重要環節。審查內容主要包括:4.3.1報告編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4.3.2報告內容是否完整、準確、真實。4.3.3數據處理和分析是否科學合理。4.3.4圖件繪制是否規范。4.3.5結論與建議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審查過程應采取專家評審、內部審查和外部審查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報告質量。審查合格后,報告方可提交相關部門備案。第五章礦產資源類型與特征5.1礦產資源分類礦產資源是指自然界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的總稱。根據礦產資源的成因、物理化學性質、用途及分布特征,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1)能源礦產: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鈾、釷等,主要用于提供能源。(2)金屬礦產:包括鐵、錳、銅、鋁、鉛、鋅、金、銀等,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和制造業。(3)非金屬礦產:包括石灰石、白云石、石墨、石棉、云母、黏土、硅藻土等,主要用于建筑、化工、陶瓷、玻璃等行業。(4)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主要用于生活、農業、工業等領域。(5)其他礦產:包括稀土、稀有金屬、放射性元素等,具有特殊用途。5.2礦產資源分布規律礦產資源的分布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地質構造、巖漿活動、沉積作用、變質作用等。以下為我國礦產資源分布規律:(1)能源礦產: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東部沿海地區。(2)金屬礦產:鐵、錳、鋁等礦產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華南地區;銅、鉛、鋅等礦產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地區;金、銀等礦產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湖北等地。(3)非金屬礦產:石灰石、白云石等礦產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地區;石墨、石棉等礦產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地區;陶瓷原料礦產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等地。(4)水資源:地下水、地表水資源分布廣泛,但地區差異較大,南方地區水資源豐富,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5.3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是指對礦產資源進行地質、技術、經濟等方面的綜合研究,以確定礦產資源的數量、質量、開發利用條件等。以下為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的主要內容:(1)地質研究:分析區域地質背景、成礦條件、礦床成因等,為礦產資源評價提供依據。(2)資源量估算:根據勘查成果,采用地質統計學、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估算礦產資源儲量。(3)開發利用條件評價:分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環境等因素,評價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4)環境影響評價:評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環境保護措施。(5)經濟評價:分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本、收益、投資回報等,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決策提供依據。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是礦產資源開發的基礎工作,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應加強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促進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第六章礦產資源勘探技術6.1地質勘探技術地質勘探技術是礦產資源勘探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6.1.1地質填圖地質填圖是地質勘探的基礎工作,通過野外實地調查,詳細記錄地質體的分布、巖性、構造、礦產等信息,為后續的勘探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地質填圖要求精度高、覆蓋范圍廣,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地質體的識別與劃分;地質構造分析;地質圖件的編制。6.1.2鉆探鉆探是獲取地下地質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淺鉆、深鉆和超深鉆等。鉆探技術要求高,包括鉆孔設計、鉆進工藝、鉆孔質量控制等方面。鉆孔設計:根據地質條件、勘探目的和鉆孔深度等因素,合理設計鉆孔結構、直徑、深度等參數;鉆進工藝:選擇合適的鉆頭、鉆具和鉆進參數,保證鉆進效率和質量;鉆孔質量控制:對鉆孔進行地質編錄、巖心采取、測井等,保證鉆孔質量。6.1.3地質取樣與分析地質取樣與分析是了解礦產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地表取樣、鉆孔取樣和坑道取樣等。地表取樣:對地表露頭、土壤、水系沉積物等進行取樣,分析其中的礦物成分和含量;鉆孔取樣:在鉆進過程中,對巖心進行取樣,分析其礦物成分、品位和結構;坑道取樣:在坑道掘進過程中,對礦體進行取樣,分析其品位和結構。6.2物探技術物探技術是利用地球物理場的特點,間接探測地下礦產資源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2.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傳播的特性,探測地下地質結構的方法。地震勘探具有分辨率高、探測深度大、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等優點。地震數據采集:通過布置檢波器、激發地震波,獲取地震數據;地震數據處理:對地震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提取地質信息;地震解釋:根據地震數據,繪制地質剖面圖,預測礦產資源分布。6.2.2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場的特性,探測地下磁性礦物分布的方法。磁法勘探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等優點。磁場測量:使用磁力儀測量地球磁場強度和方向;數據處理:對磁場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提取地質信息;磁場解釋:根據磁場數據,繪制地質圖件,預測礦產資源分布。6.2.3電法勘探電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的電性差異,探測地下礦產資源的方法。主要包括電阻率法、激發極化法等。電阻率法:通過測量電極間電阻率,分析地下地質結構;激發極化法:利用激發極化現象,判斷地下金屬礦床的存在;數據處理與解釋:對電法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提取地質信息。6.3化探技術化探技術是利用地球化學場的特點,間接探測地下礦產資源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6.3.1地表化探地表化探是通過分析地表水系沉積物、土壤等樣品中的化學成分,預測地下礦產資源分布的方法。樣品采集:在水系、土壤等地表物質中采集樣品;化學分析:對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數據處理與解釋:根據化學分析結果,繪制地球化學異常圖,預測礦產資源分布。6.3.2巖石地球化學巖石地球化學是通過對巖石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研究地球化學異常與礦產資源的關系。樣品采集:在地質體中采集巖石樣品;化學分析:對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數據處理與解釋:根據化學分析結果,研究地球化學異常與礦產資源的關系。6.3.3水化學勘探水化學勘探是通過分析地下水中的化學成分,預測地下礦產資源分布的方法。水樣采集:在地下水井、泉水等水源中采集水樣;化學分析:對水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數據處理與解釋:根據化學分析結果,繪制水化學異常圖,預測礦產資源分布。第七章礦產資源評價與開發7.1礦產資源評價方法礦產資源評價是對地質體中礦產資源數量、質量、開發條件及其潛在價值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的過程。以下為常用的礦產資源評價方法:(1)地質評價法:通過對地質條件、礦體特征、礦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該方法以地質學原理為基礎,結合野外調查和室內研究,為礦產資源評價提供基礎數據。(2)地球物理評價法: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如重力、磁法、電法等,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該方法可以揭示地下礦體的空間分布、形態、埋深等信息,為礦產資源評價提供重要依據。(3)地球化學評價法:通過分析土壤、水系沉積物、巖石等樣品中的化學元素含量,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該方法可以預測礦體的分布范圍和品位,為礦產資源評價提供科學依據。(4)統計學評價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如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等,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該方法可以分析礦產資源的數據特征,為礦產資源評價提供數量化指標。(5)經濟評價法:綜合考慮礦產資源開發的技術、經濟、環境等因素,對礦產資源進行評價。該方法可以評估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為礦產資源開發決策提供依據。7.2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礦產資源開發規劃是對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和安排的過程。以下為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的主要內容:(1)資源調查與評價:開展礦產資源調查和評價,摸清資源家底,為開發規劃提供基礎數據。(2)開發目標與原則:明確礦產資源開發的目標、原則和任務,保證礦產資源開發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3)資源開發布局:合理布局礦產資源開發區域,優化礦產資源開發空間結構。(4)開發時序與進度:制定礦產資源開發時序和進度計劃,保證礦產資源開發有序進行。(5)開發技術與工藝:選擇先進的開發技術和工藝,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資源利用率。(6)環境保護與治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與治理,保證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7.3礦產資源開發技術礦產資源開發技術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法。以下為礦產資源開發技術的幾個方面:(1)勘查技術:采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勘查技術,提高礦產資源勘查的準確性和效率。(2)開采技術:運用露天開采、地下開采等開采技術,實現礦產資源的有效開采。(3)選礦技術:采用物理選礦、化學選礦等選礦技術,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4)綜合利用技術:運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5)環境保護技術:采用環境保護技術,減輕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6)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礦產資源開發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第八章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8.1礦產資源保護政策礦產資源保護政策是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指導方針。其主要目的是保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我國礦產資源保護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許可制度。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實行許可證制度,對勘查、開發主體進行資質認證,保證勘查與開發活動的合法合規。(2)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指國家對礦產資源開發企業征收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等費用,以體現礦產資源的價值,促進資源合理利用。(3)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產資源開發企業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保證開發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4)礦產資源開發安全生產制度。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保證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8.2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合理利用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采取科學、高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浪費。以下是我國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的幾個方面:(1)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布局。根據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加強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提高礦產資源勘查精度,摸清資源家底,為礦產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3)推廣礦產資源節約與代用技術。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礦產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4)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對礦產資源進行綜合開發,提高礦產資源附加值,降低資源浪費。8.3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以下是我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幾個方面:(1)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建設,保證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合法合規。(2)加強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技術創新。推動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開發成本。(3)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環境治理。對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進行治理,恢復生態環境。(4)推動礦產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礦產資源的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礦產資源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水平。第九章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9.1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地質災害是指因地質現象或地質作用引發的,對人類生活和生產造成損害的現象。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動面向下移動的現象。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發覺問題;合理規劃土地利用,避免在滑坡易發區進行建設;采取工程措施,如抗滑樁、排水溝等,穩定斜坡。泥石流是指陡峭山區因暴雨、地震等因素引發的一種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流體。防治泥石流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疏散轉移人員;合理規劃土地利用,避免在泥石流易發區進行建設;采取工程措施,如攔截壩、導流溝等,減輕泥石流危害。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因地下空洞、溶洞等地質現象引起的突然塌陷。防治地面塌陷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地質勘探,查明地下空洞、溶洞等隱患;合理規劃土地利用,避免在地面塌陷易發區進行建設;采取工程措施,如注漿加固、地下支撐等,穩定地表。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巖土體因地下水位下降、抽取地下水等因素引起的逐漸下沉。防治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控制水位下降;加強監測,及時發覺地面沉降現象;采取工程措施,如人工回灌、地下排水等,減輕地面沉降。9.2環境保護與地質勘探地質勘探是查明地下資源、地質條件的重要手段。在地質勘探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保證地質勘探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要遵循“綠色勘探”原則,盡量減少地質勘探對環境的影響。具體措施包括:選擇合適的勘探方法,降低對地表植被、土壤的破壞;合理布置勘探工程,避免對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的影響;加強勘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管理,保證勘探設備、材料的合規使用。要關注地質勘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如:防止勘探設備、材料對土壤、水體的污染;合理處理勘探廢棄物,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加強勘探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