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北京市房山區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發現:上層貴族專門的墓地里,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壇和豪華的喪葬品;社會大眾的墓葬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遺址有良渚王城,外圍有龐大的水利系統(見圖)。據此可推斷當時()良渚古城外圍的水利系統示意圖(部分)①已出現貧富分化和階級差別②處于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晚期③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被推廣④在長江流域出現了邦國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關于啟的繼位,史書有不同的記載。《戰國策·燕策一》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史記·夏本紀》寫道:“益(禹晚年培養的接班人)讓帝禹之子啟。”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戰國策》《史記》均是紀傳體通史 B.禹傳位于啟的繼位方式符合禪讓制C.《戰國策》編纂相對早,記載更真實 D.從禪讓制到世襲制轉變的過程曲折3.《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左組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鄭州商城遺址,四周建有城墻,周長達6960米,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及制陶制骨作坊等。下列關于鄭州商城的說法正確的是()A.設計凸顯政治、經濟及防御功能 B.完全按照《考工記》的記載而建C.規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D.商業的發展是其建城的根本原因4.《誠伯禽書》(周公教導兒子的家訓):“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錢氏家訓》(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錢镠對錢氏后人提出的要求):“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對兩則材料解釋合理的是()①都重視加強個人道德方面的修養②前者是對統治者治國理政的要求③后者是對普通人為人處世的要求④不屬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兩漢時期許多杰出人物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張騫“鑿空”的勇氣,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為家”的壯志,蘇武絕不“屈節辱命”的精神,馬超“馬革裹尸”的情懷,班超“投筆從戎”的追求。他們的事跡至今廣為流傳是因為都蘊含著()A.勤勞勇敢 B.耕讀情懷 C.艱苦奮斗 D.家國情懷6.漢代名臣黃霸在任職潁川太守期間“力行教化而后誅罰”。治潁川八年“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據此可知,漢代A.社會治理滲透德治教化思想 B.確立了禮法結合的治國理念C.地方治理形成了統一的標準 D.社會道德倫理水平普遍提高7.分析《唐宋兩朝節婦烈女對照表》,導致唐朝到兩宋節婦變化的原因是()朝代統治年限節婦數烈女數節烈合計倍數唐朝2893229611兩宋3191521222744.49A.商品經濟的發展 B.受理學觀念影響 C.各民族政權戰爭 D.統治者支持節婦8.下表相關史料反映了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情況,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漢武帝元時二年(公元前109年),“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云南地區接受中央政府管轄B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班固撰文在燕然山刻石紀功。史稱“封燕然山銘”對匈奴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C西晉政府頒發給內遷少數民族酋長“晉歸義羌侯”印文促進了東北邊疆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D薩班靈骨塔遺址(公元1251年,薩班在涼州去世,蒙古統治者為其建塔)統一多民族國家疆域基本奠定A.A B.B C.C D.D9.遼人在自稱“中國”的同時,并不反對宋人稱“中國”;金人進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同樣金人也沒有將宋人排除于“中國”之外。這說明當時各民族政權()A.逐漸形成“中國”文化認同 B.思想觀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C.采取措施開始走向聯合之路 D.為實現統一變革原有的制度10.下圖為元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所刊印的《金剛經注》的扉畫,畫中央的三人及相關物品均為紅色,圖上方的松樹為黑色;正文經注也采用朱墨兩色套印而成,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套印本,兼具審美和史學價值。該套印本可以用于佐證我國()A.漢代造紙技術的改進 B.魏晉時期玄學的盛行C.唐代儒釋道三教合流 D.古代印刷技術的發展11.下列是不同時期某地區地方行政管理的示意圖(局部),按其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12.下列一組圖片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的四部著作的書影,對其論述正確的是()①《九章算術》②《傷寒雜病論》③《唐律疏議》④《夢溪筆談》A.①②呈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歷程B.②提出辯證施治,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C.③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D.③④對宋元時期科技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13.“元代的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下列選項與材料信息對應正確的是()A.“駁正違失,詔敕不便者,涂竄(涂改之意)而奏換。”B.“總政務、統率百司、領省事,參決軍國重事。”C.“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D.“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14.對下列《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和賦役制度關系示意圖》解讀正確的是()A.歷代戶籍制度只有創新沒有繼承 B.元朝時期的地稅完全取代了丁稅C.戶籍和賦稅之間的聯系日趨緊密 D.政府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逐漸減弱15.從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綠》到冬奧會開幕式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再到中國結式的雪花設計、奧運場館“冰絲帶”、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一路火出圈。這一現象說明中華傳統文化()①具有很強的包容性②必須全部予以繼承③有助增強文化自信④在傳承中不斷創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6.古代學校教育材料一西周時期“學在官府”,漢朝設立大學,西晉開始設立國子監、中央官學之外,自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產生于春秋時期,到唐朝以后,私學得到進一步發展,私人設立的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書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動了私學的發展。無論官學還是私學均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官學與私學的發展為科舉制提供了有力支撐。——摘編自詹子慶《中國古代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材料二中國古代書院分布地區統計簡表(部分)今地區唐代五代宋代元代今地區唐代五代宋代元代北京13江蘇296河北312上海44山西1410浙江515649山東123福建618511河南221112四川6315陜西717江西7822494安徽2015湖北1710廣東21399湖南87021港澳1廣西101貴州113海南2云南1——摘編自鄧洪波《中國書院制度研究》(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古代書院發展的主要趨勢。結合所學,分析書院發展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17.大一統材料著作內容摘要《春秋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孟子》“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韓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荀子》“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四海之內若一家。”《史記·秦始皇本記》“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漢書·董仲舒傳》“《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漢書·王吉傳》“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概括材料“大一統”的內涵,依據材料,并結合秦漢時期的相關史實加以闡釋。(要求: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8.選官制度材料一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演變簡表時期名稱選官方式選官標準特點夏、商、西周世卿世祿制宗法世襲①貴族政治戰國、秦朝軍功授爵制、薦舉制②才能、軍功官僚政治兩漢③官員舉薦德、才官僚政治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評品第士族政治隋唐以后科舉制分科考試成績④(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補充完整表中①②③④的相應內容,并概括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趨勢。材料二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其推重業謂之“白衣公卿”,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具有老死于文場者,亦所無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王定保《唐抵言》卷1《散序進士》(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19.民族交融材料秦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這個統一的過程也可以視為多民族融合的過程。到了漢朝,華夏族進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擴大成為人口近6000萬(公元2年)的民族,后來逆稱為漢族。魏晉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唐代統治者采取和親、冊封、會盟等各種政策使各民族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東、西突厥、東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與漢族有進一步的融合。宋遼金時期,契丹、女真,黨項等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進一步開發了北部的廣大地區。——摘編自齊濤等主編《中國古代史》(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秦漢至宋遼金時期推動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材料二秦漢以來,地方行政區劃一般是依據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歷史傳統來確定,即所謂“山河形便”。從元朝開始,行省區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不惜打攻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經濟區域聯系,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經濟上設立管理農業的政府機構。……設勸農官,后又設立勸農司,以姚樞為大司農,派勸農使到各地考察農業情況。文化的發展繁榮,需要開放和多樣化,也需要多個子文化或子文明之間的彼此碰撞、競爭。元朝采取了相對寬松的民族文化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摘編自李治安《元史十十八講》(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民族交融角度,分析元朝的統治措施。20.城市商業材料一(1)對比材料一中的圖1和圖2,指出唐朝長安城和北宋東京城在布局和功能上的異同。材料二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勵對外貿馬,尤其是海外貿易。朝廷官員出使東向亞國家,慫恿他們的商人來中國;……載著中國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國船只,取代了南亞和西向亞的商船。……開封是個更加商業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晝夜開放的市場,而不是宮廷和政府機構。多層房屋矗立街頭,并無持環繞。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摘編自(美)伊佩霞《劍橋插圖中國史》材料三唯汴水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滑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富,并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脫脫等《宋史·河渠志》(2)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分析北宋東京城市發展的原因。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B【解析】上層貴族專門的墓地里,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壇和豪華的喪葬品;社會大眾的墓葬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說明當時已經出現貧富分化和階級差別,①正確;良渚古城遺址處于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良渚古城遺址有良渚王城,外圍有龐大的水利系統,說明當時出現了邦國文明,②④正確;B項正確;春秋戰國出現鐵犁牛耕后,出現了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排除③,排除ACD項。故選B項。2.D【解析】關于啟的繼位,史書有啟奪取天下和益讓位于啟的兩種不同記載,說明從禪讓制到世襲制轉變的過程曲折,D項正確;《戰國策》是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不是通史,排除A項;禹傳位于益的繼位方式符合禪讓制,排除B項;編纂的早晚不是判斷史書記載真實性的主要標準,排除C項。故選D項。3.A【解析】鄭州商城遺址“四周建有城墻,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區……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及制陶制骨作坊等”,說明鄭州商城設計凸顯政治、經濟及防御功能,A項正確;《周禮·考工記》鄭州商城的情況,并非鄭州商城按照《考工記》的記載而建,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排除C項;宋朝以前城市主要的政治功能為主,是政治中心或軍事重鎮,排除D項。故選A項。4.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周公教導兒子的家訓和《錢氏家訓》都重視加強個人道德方面的修養,周公教導兒子的家訓是對統治者治國理政的要求,《錢氏家訓》是對普通人為人處世的要求,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周公教導兒子的家訓和《錢氏家訓》反映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排除④,排除BCD項。故選A項。5.D【解析】張騫、霍去病、蘇武、馬超、班超的事跡都反映了為國家盡忠盡責的愛國精神,都蘊含著濃厚的家國情懷,D項正確;材料中杰出人物的事跡無法體現勤勞、耕讀、艱苦奮斗,排除ABC項。故選D項。6.A【解析】根據材料“力行教化”、“養視鰥寡,贍助貧窮”可知,漢朝社會治理滲透了德治教化思想,A項正確;材料反映漢朝時已有德治禮教的治理方式,但不能證明是漢代確立的,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潁川出現這一現象,無法證明是地方形成統一標準,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漢朝社會治理滲透了德治教化思想,不能看出倫理水平普遍提高,局部不能代表整體,排除D項。故選A項。7.B【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與唐朝相比,兩宋時期節婦數量明顯增多,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理學強調倫理綱常,倡導忠孝節義,因此兩宋時期節婦數量明顯增多,B項正確;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婦女守節無關,排除A項;C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選B項。8.A【解析】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云南,漢武帝在其故地設益州郡,封滇王國國王為“滇王”,并賜“滇王之印”,漢朝中央對云南實行羈縻統治,云南地區接受中央政府管轄,A項正確;班固撰文在燕然山刻石紀功,不能說明對匈奴地區進行了有效管轄,排除B項;西晉時期,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內遷,西晉政府頒發給內遷少數民族酋長“晉歸義羌侯”,促進了西北邊疆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排除C項;僅從蒙古統治者為藏傳佛教薩迦派宗教領袖薩班修建骨塔,不能說明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疆域基本奠定,排除D項。故選A項。9.A【解析】遼人、宋人、金人都自稱“中國”,說明遼宋夏金時期各民族政權逐漸形成了“中國”的文化認同,A項正確;B項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遼人、宋人、金人都自稱“中國”,不能說明各民族政權走向聯合,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制度變革,排除D項。故選A項。10.D【解析】《金剛經注》采用朱墨兩色套印而成,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套印本,反映了我國古代印刷技術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造紙技術的改進,排除A項正確;《金剛經注》是元朝刊印的書籍,與魏晉時期玄學的盛行、唐代儒釋道三教合流無關,排除BC項。故選D項。11.D【解析】由①中幽州,結合所學可知,十六國時漢置幽州;由②中“路”,宋朝在州縣以上設置路;由③中大都,結合所學可知,元朝都城是大都;由④中代郡,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趙國設置代郡,按其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④①②③,D項正確;ABC項時間先后排序錯誤,排除。故選D項。1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傷寒雜病論》中提出辯證施治等,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的說法屬實,B項正確;《九章算術》是數學著作,并未呈現中國古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歷程,排除A項;《唐律疏議》是我國而非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排除C項;《唐律疏議》成書于唐朝,《夢溪筆談》中不包括元朝科技成果,排除D項。故選B項。13.B【解析】元朝設中書省,替代前代三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最高行政機關,B項正確;A項是唐朝門下省的職責,排除;C項是明朝內閣,排除;D項是清朝軍機處,排除。故選B項。14.D【解析】我國古代賦役制度由丁稅為主逐漸演變為地稅為主,說明政府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逐漸減弱,D項正確;AB項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材料表明我國古代賦役制度由丁稅為主逐漸演變為地稅為主,說明戶籍和賦稅之間的聯系日趨松弛,排除C項。故選D項。15.C【解析】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中國結式的雪花設計、奧運場館“冰絲帶”、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說明中華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魔力,有助增強文化自信,①③④正確,C項正確;我們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應該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排除②,排除ABD項。故選C項。16.(1)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學與私學;私學發展迅速;官學和私學均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官學與私學的發展為科舉制提供了有力支撐。(2)趨勢:北宋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北宋書院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元代南方書院減少,北方書院增多,縮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影響:促進了古代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促進了理學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教育發展;適應了科舉制的需要,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文化素質高的官員。【解析】(1)根據“漢朝設立大學,西晉開始設立國子監、中央官學之外,自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產生于春秋時期”,分析得出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學與私學;根據“到唐朝以后,私學得到進一步發展……更推動了私學的發展”得出私學發展迅速;根據“無論官學還是私學均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得出官學和私學均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根據“官學與私學的發展為科舉制提供了有力支撐”得出官學與私學的發展為科舉制提供了有力支撐。(2)趨勢:由中國古代書院分布地區數據看出北宋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北宋書院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元代南方書院減少,北方書院增多,縮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影響:根據所學,可從促進了古代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促進了理學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教育發展;適應了科舉制的需要,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文化素質高的官員等角度總結回答。17.內涵:政治一統,中央集權;政令統一;天下一統,即國家統一;民族統一;思想統一;文化認同。闡釋:秦朝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全國的文字、度量衡,修長城,伐南越,建立和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漢武帝時期,出擊匈奴,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實行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了思想上的大一統。因此漢朝使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實現了全國大一統。【解析】內涵:根據“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得出政治一統,中央集權;根據“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得出政令統一;根據“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得出天下一統,即國家統一;根據“四海之內若一家”得出民族統一;根據“《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得出思想統一;根據“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得出文化認同。闡釋:根據所學,可從秦朝統一全國,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全國的文字、度量衡,修長城,伐南越,建立和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漢武帝時期,出擊匈奴,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實行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了思想上的大一統。因此漢朝使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實現了全國大一統等分析闡述。18.(1)①血緣;②薦舉;③察舉制;④官僚政治。趨勢: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演變為學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方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選官權力:選官權從地方受過中央,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2)積極影響:科舉制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的特權制度,為封建國家選官用人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社會精英的流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中國科考制度對歐美國家文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消極: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展。【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世卿世祿制以①血緣為選官標準;軍功授爵制、薦舉制選官方式是②薦舉;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是③察舉制;科舉制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屬于④官僚政治。趨勢:綜合材料和所學可知,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演變為學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方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選官權力從地方受過中央,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2)積極影響:根據所學,可從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中國科考制度對歐美國家文官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等角度進行總結。消極影響:可從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等分析回答。19.(1)國家統一;和親、冊封、會盟等政策;國家分裂,戰爭頻繁;人口遷移;各民族間的戰爭;經濟文化交流。(2)行省制度打攻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經濟區域聯系,促進民族交融;設立管理農業的政府機構,設勸農官,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元朝采取了相對寬松的民族文化多元化政策,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解析】(1)根據“秦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這個統一的過程也可以視為多民族融合的過程”得出國家統一;根據“采取和親、冊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年精神病的康復護理
- 開火鍋店流程圖
- 小學英語川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Visiting a zooLesson 1 Where are you going教案
- 培訓機構設計答辯
- 二手房交易合同精簡版樣本
- 制作筆筒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科學人教鄂教版
- 個人短期融資合同樣本
- 版家居維修服務合同
- 倉儲與配送管理-1章倉儲基本知識
- 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第八單元教案
- 2024-2025北京中考英語真題閱讀CD篇
- 眼科護理中的安全與風險管理
- 敏捷項目管理與敏捷方法
- 《社會網絡分析法》課件
- 2024城鎮燃氣用環壓式不銹鋼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 word個人簡歷空白
- 2024年江蘇安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防汛防洪裝備器材展示與操作演示
- 如何在Python中創建循環結構
-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題班會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