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1.2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學案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1.2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學案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1.2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學案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1.2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學案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1.2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學案魯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其次節地球的形成與演化一、地球歷史的記錄1.地層與化石(1)地層:地質歷史上肯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和積累物。在未受猛烈構造運動擾動的狀況下,先形成的地層居下,后形成的地層居上。地層的性質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層形成時的地表環境。(2)化石:存留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及遺跡。化石是確定其所在地層的年頭和推斷古地理環境的重要依據。eq\a\vs4\al()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像的化石,不同時代的地層含有的化石往往不同。2.地質年頭表(1)地質年頭: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務發生早晚或先后依次的時間單位。常用的地質年頭單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紀等。(2)地質年頭表:科學家依據地質年頭先后依次,把地球歷史上的重大地質事務編成的時間依次表。二、地球形成與演化簡史1.地球的起源:大約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云。(1)內部物質出現分異。密度大的物質形成地核,密度較小的物質形成地幔和地殼。(2)廣泛的火山噴發,釋放出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圈。(3)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組成的水圈。2.地球上生命的起先:大約從38.5億年前起先。(1)大約5.4億年前,地球的生命出現了一次大爆發。此后地球進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較高生命演化的新階段——顯生宙。(2)大約180萬年前,人類誕生了。三、地球演化過程1.生物演化(1)從低級到高級,從簡潔到困難①從單細胞的生物到多細胞的生物。②從無脊椎動物到有脊椎動物。③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④新生代最晚期出現了人類。(2)從海洋到陸地,再到全球①陸生裸蕨植物的出現,標記著植物起先向陸地擴展。②兩棲動物的出現,標記著動物起先大量從海洋向陸地擴展,覆蓋全球。(3)伴隨著一些生物的誕生、興盛,另一些生物出現衰退和滅亡。2.海陸變遷(1)大約3億至2億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最近的一個泛大陸(盤古古陸)形成,當時全部大陸聯合在一起,大陸四周是統一的大洋。(2)大約在距今2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兩個大陸。(3)距今約6500萬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輪廓初步顯現。(4)此后又經過6500萬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陸格局。3.構造運動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構造運動,導致了海陸的變遷、地形的變更,對氣候的變更、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礦產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響。4.礦產形成eq\a\vs4\al(多個重要成礦期)eq\b\lc\{(\a\vs4\al\co1(前寒武紀鐵礦成礦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礦期,中生代煤炭成礦期))一、推斷題1.想了解地球的歷史,就要了解地層和化石。()2.石灰巖主要形成于深海環境,頁巖反映了靜水環境。()3.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在太古代形成的。()4.大約38.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綠色植物——藍綠藻。()5.發生在晚新生代的構造運動導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答案:1.√2.×3.×4.×5.√二、選擇題6.2001年3月在甘肅永靖縣境內的一處山坡上發覺了恐龍腳印,恐龍腳印始終通向旁邊被沉積巖巖石覆蓋的地方。依據恐龍腳印推想當時的地理環境可能是()A.干旱環境B.地勢低洼的河湖岸邊C.熱帶海疆D.森林密布答案:B7.生物發展階段由早到晚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類植物B.海洋藻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C.海洋藻類、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海洋藻類、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答案:C8.依據地球生命的發展演化歷史,魚類出現和恐龍繁盛所對應的時代分別是()①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②兩棲類動物時代③海生脊椎動物時代④靈長類動物時代⑤爬行動物時代⑥哺乳動物時代⑦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A.①④ B.②⑤C.③⑤ D.⑦⑥答案:C9.下列關于生物演化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從單細胞的生物到多細胞的生物B.從無脊椎動物到有脊椎動物C.從被子植物到裸子植物D.新生代最晚期出現了人類答案:C10.標記著動物起先大量從海洋向陸地擴展,覆蓋全球的是什么動物的出現()A.爬行動物 B.兩棲動物C.哺乳動物 D.魚類答案:B三、連線題11.請將下列主要事務與出現的地質年頭連線。答案:地層和化石【情景導入誘思】珊瑚礁是指珊瑚群體死后其遺骸構成的巖體,珊瑚礁的主體是珊瑚蟲。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能汲取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后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長在水溫22~30℃且有肯定鹽度的海水中,同時其光合作用還要求有充分的光照。(1)從綜合思維角度分析巴西東北海岸海疆海水溫度在25~32℃之間,但珊瑚礁并不多的緣由。(2)地理實踐力——我國地質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請由此推想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古地理環境。提示:(1)亞馬孫河向該海疆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鹽度,不適合珊瑚生長,所以珊瑚礁不多。(2)很久以前喜馬拉雅山地區曾為暖和淺海環境,后來由于地殼的垂直移動,海洋變為陸地?!竞诵目键c突破】利用生物進化演化規律確定地層時代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時代的地層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像的化石。因此,可以依據古生物的演化規律,利用化石來確定地層的依次和時代。在肯定的環境中,生活著肯定的生物群,在生物體上會留下自然的烙印。這樣,利用生物化石可以復原生物的生活時代和古地理環境。例如,在暖和廣袤的淺海環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組成的石灰巖;在濕熱茂密的森林地區,可以形成有豐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層;等等?!緦c跟蹤訓練】下圖為某沿海地帶沉積巖(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該海疆面積與古地質時期相比,應當是()A.增大 B.縮小C.沒有變更 D.前面回答都不對2.巖層的古老程度為()A.一樣老 B.a層最老C.b層最老 D.c層最老解析:第1題,依據海岸沉積物的顆粒大小進行推斷,該海岸沉積的顆粒由粗到細,反映海疆面積漸漸退縮。第2題,依據沉積巖的形成特征進行分析,一般下面的巖層形成時間早,巖層老,所以c層形成時間最早,巖層最老。答案:1.B2.D地球的形成與演化【情景導入誘思】美國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一篇文章說,科學家們探討發覺,地球在6500萬年前遭遇一顆小行星撞擊而導致恐龍滅亡,但這并非地球唯一的“飛來橫禍”。另一顆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也撞擊過地球,觸發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亡……有關證據是科學家們在對遠古時代的沉積物進行探討時發覺的,這些從日本、中國和匈牙利的不同地點搜集的沉積物來自地質史上的二疊紀和三疊紀之間……這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其撞擊的威力相當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萬倍,由此還引發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火山運動。火山灰和撞擊引起的灰塵覆蓋整個地球達數百年。當時地球上的主要物種,包括1.5萬種三葉蟲全部滅亡,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被毀滅……(1)從綜合思維角度,簡要分析當時全球氣候發生了怎樣的變更。(2)從綜合思維角度,分析當時地球上生物遭毀滅的干脆緣由。提示:(1)在撞擊發生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撞擊所產生熱量及火山噴發的熱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溫度很高。一段時間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塵遮天蔽日,太陽輻射被極大地減弱,地球氣溫降低。(2)撞擊發生后,地球上暗無天日,很多植物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陽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很多動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竞诵目键c突破】生物的進化、滅亡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進化對環境變遷及環境變遷后對生物滅亡的影響,可以用下面的結構圖表示:在駕馭生物進化與環境演化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1)時間變更。從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記憶)。(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運動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3)植物變更。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對點跟蹤訓練】1.關于地球生物演化史,下列排序正確的是()A.藍藻→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B.節肢動物→草履蟲→軟體動物→脊椎動物C.細菌→腔腸動物→爬行類→魚類D.苔蘚→綠藻→菌類→雙子葉植物解析:選A。草履蟲屬于動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動物,應在節肢動物之前,B選項錯誤;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應在爬行類之前,C選項錯誤;植物進化階段先是菌藻植物時代,而后是蕨類植物時代,而苔蘚是蕨類植物,所以應當在綠藻、菌類后面,D選項錯誤。2.下列敘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環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類植物明顯衰退B.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C.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在地球表層D.人類發展的重要時期解析:選C。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中生代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古生代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在地球表層;新生代新近紀出現了人類。視察發覺甲乙兩地中①②③④巖層含有化石且有對應關系,讀地質剖面略圖回答1~2題。1.圖中屬于古生代地層的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依據圖中化石,動物在這一時期經驗的演化過程是()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脊椎動物B.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C.爬行動物脊椎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D.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解析:第1題,恐龍化石和侏羅紀的裸子植物化石屬于中生代地層。第2題,結合所學學問及圖示可知,動物在這一時期經驗的演化過程為海生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爬行動物。答案:1.C2.D3.下列關于地球演化和生命起源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溫巖漿不斷噴發的主要氣體水蒸氣、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構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氣B.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體是在海洋中誕生的C.地球上出現裸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才漸漸增多D.現代出土的兩棲類動物化石形成年頭早于恐龍化石形成年頭解析:選B。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氨、氫、甲烷、水蒸氣。水是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A錯誤;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淡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相互作用,形成困難的有機大分子物質,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漸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確;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氣都是藻類植物產生的,因此藻類植物是空氣中氧的重要來源,C錯誤;兩棲類動物與恐龍曾經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因而不能證明現代出土的兩棲類動物化石形成年頭早于恐龍化石形成年頭,D錯誤。4.中生代恐龍滅亡的事實表明()A.生物滅亡與環境變遷無關B.地球已不適合生命生存和發展C.地質歷史時期,地球經過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環境變更階段D.了解地質歷史時期的環境變更,對人類無任何意義答案:C5.關于地球演化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與動物都在不斷地演化和進化B.只有植物在不斷演化和進化C.只有動物在不斷演化和進化D.地質歷史時期氣候沒有變更解析:選A。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是變更的。一、選擇題1.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是()A.古生代地層 B.元生代地層C.中生代地層 D.新生代地層解析:選A。三葉蟲只生存在古生代,因此含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即古生代形成的。2.將下列各地質時期按出現的時間由早到晚排序,正確的是()A.太古代、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B.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C.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答案:C3.在生命出現以前,地表環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機進化 B.無機演化C.生物演化 D.有氧環境演化解析:選B。從大約45.7億年前地球形成,到大約38.5億年前細菌出現的幾億年時間,地球是沒有生命的,是一個無機演化的時期。4.地質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亡時期是指()A.元古代和古生代晚期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C.古生代早期和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解析:選D。古生代末期,發生二疊紀滅亡事務,地球上95%的生物滅亡;中生代末期發生白堊紀末滅亡事務,地球上45%的生物滅亡。5.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探討證明,在中國廣西扶綏縣,年頭大約為1.3億年的那派組地層中發覺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這也是中國首次發覺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化石,為探討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演化的困難性供應了進一步的化石證據。恐龍大量繁殖的時代是()A.太古代 B.元古代C.古生代 D.中生代解析:選D。中生代三疊紀恐龍出現,侏羅紀恐龍旺盛。1億2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秀麗、氣候潮濕的浩瀚湖區,水中魚蝦成群,水龜出沒,蛙聲陣陣,天空中時常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棲息于樹枝上的鳥群發出歡快的鳴叫。體長十幾米的恐龍正昂起長長的頸項,漫不經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體形較小的食草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m左右,身披絨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舍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動物捕食各種昆蟲。真是一幅“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此回答6~8題。6.此文描述的地質年頭是()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7.該時期出現的銀杏、松柏等高大喬木屬于()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C.孢子植物 D.蕨類植物8.有關這一時期的敘述正確的是()A.這一時期的地層中含有恐龍化石B.晚期出現了人類C.晚期蕨類植物明顯衰退D.這一時期的末期三葉蟲等大量海生無脊椎動物滅亡了解析:由文中描述的植物和動物推斷該地質年頭為中生代;該時期出現的銀杏、松柏等高大喬木屬于裸子植物;這一時期的地層中含有恐龍化石。答案:6.C7.B8.A9.晚古生代,下列哪類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地質歷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蕨類植物 B.裸子植物C.藍藻 D.被子植物解析:選A。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在中生代興盛;藍藻出現于太古宙,即前寒武紀;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10.對比下面兩幅圖,圖2中的數字序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確的是()A.②真核細胞生物出現B.③恐龍滅亡C.④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在地球表層D.⑤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出現解析:選A。②為距今6.0~25億年的元古代,真核細胞生物出現,A正確;③為距今2.5~6.0億年的古生代,恐龍是在中生代末期滅亡,B錯誤;④為距今0.7~2.5億年的中生代,而早古生代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發展的時代,C錯誤;⑤為距今0.7億年至今的新生代,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出現在晚古生代,D錯誤。讀圖,回答11~12題。11.這幅漫畫說明白()A.駱駝是由羊進化來的B.草原漸漸進化為沙漠C.物種賴以生存的環境變更是其滅亡的主要緣由D.一個物種滅亡后,又有新的物種產生,因此人們不必擔憂生物多樣性的消逝12.針對漫畫中的問題,我們應實行的措施是()A.愛護和改善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防止進一步惡化B.物種滅亡是一種自然現象,對人類沒有影響,所以可任其發展C.在此地區大面積植樹造林,防止沙漠進一步惡化D.圖示環境的變更與人類活動無關解析:第11題,圖示反映羊生存于草原環境,而草原一旦被破壞,則只能相宜駱駝的生存,故選C項。第12題,本題需搞清四個問題。一是森林、草地、濕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